首页 生理学第三章

生理学第三章

举报
开通vip

生理学第三章第三章血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血浆第三节血细胞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第五节血量血型和输血血浆血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血液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及功能一、血液的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值:男性40~50%女性37~48%血液血浆(50%-60%)水(91%-92%)溶质(8%-9%)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无机盐气体其它物质非蛋白氮不含氮的有机物血细胞RBCWBC血小板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生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血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血浆第三节血细胞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第五节血量血型和输血血浆血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血液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及功能一、血液的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值:男性40~50%女性37~48%血液血浆(50%-60%)水(91%-92%)溶质(8%-9%)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无机盐气体其它物质非蛋白氮不含氮的有机物血细胞RBCWBC血小板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颜色:动脉血液鲜红(氧合血红蛋白多)静脉血液暗红(还原血红蛋白多)血浆淡黄清澈透明(胆红素空腹)(二)比重:血液的比重主要决定于红细胞数量正常全血比重为1.050~1.060血浆的比重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含量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三)酸碱度(pH值)1.正常值:pH7.35~7.45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pH6.9或7.8,将危及生命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20∶1);(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四)粘滞性产生源于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全血的粘滞性取决于含红细胞的数量血浆的粘滞性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全血:是水的4-5倍;血浆:是水的1.6-2.4倍三血液的功能(一)运输功能:运输氧、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等;(二)缓冲功能:缓冲酸碱物质变化等;(三)参与体温调节:运输热量、缓冲体热变化;(四)保护机体:通过生理性止血等功能,防止血液丢失,保持血流通畅;(五)免疫功能:白细胞、抗体、补体等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第二节血浆血清:血液离体后自然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浆: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所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及少了参与凝血被消耗了的某些物质功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机体水平衡,协助运输低分子物质,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血浆的成分:水低分子物质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气体分子:O2、CO2血浆渗透压:渗透: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又低向高浓度扩散的现象。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收水分的能力。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1.9%尿素、5%葡萄糖溶液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电解质、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300mmol/L或770KPa)小(1.3mmol/L或3.3KPa)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第三节血细胞红细胞:血液中数量最多,成熟红细胞无核成双凹碟形一、红细胞(RBC)(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解酸碱平衡(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大小成反比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RBC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悬浮稳定性以血沉的快慢衡量)数值:男子为0~15mm,女子为0~20mm特征:快慢与RBC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RBC叠连:RBC凹面相贴,ESR加快。临床上将使红细胞悬浮与其中又能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成为等张溶液(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红骨髓。⑵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①铁: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血红蛋白)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的再利用。临床: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②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血红蛋白)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3)成熟因子:叶酸和VitB12临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Hb)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国内贫血的诊断标准为:男性Hb浓度<120g/L,成年女性Hb浓度<110g/L,孕妇Hb浓度<100g/L为贫血。其中,Hb浓度<30g/L为极重度贫血,30-59g/L为重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大于90g/L为轻度贫血。(4)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糖蛋白,主要又肾产生,肝能少量生成。(肾性贫血)雄激素可以直接刺激骨髓造血,也可以作用于肾,刺激产生EPO,使血液的红细胞数量增加。低氧是刺激肾产生EPO增多的主要原因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高海拔的昆明为集训地。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影响?昆明属于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同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在这样的环境中集训,可增加运动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足球运动员血液的供氧能力。破坏场所血管内(1/3)-血红蛋白尿血管外(2/3)-脾功能亢进2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形状:特点:作用:球形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最少电镜下的白细胞吞噬病菌起到防御和保护的作用二、白细胞(WBC)(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1.中性粒细胞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很强。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二)白细胞的功能2.嗜酸性粒细胞有吞噬作用无杀菌作用作用:A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B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3.嗜碱性粒细胞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组胺和过敏性慢反映物质:参与过敏反应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局部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4.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作用: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吞噬和杀伤细菌等,识别杀伤肿瘤5.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三、血小板(PTL)是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质脱落下来具有代谢能力的小块胞质。(一)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二)生理特性1、粘附2、聚集3、释放4、收缩5、吸附(三)生理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2、促进凝血3、维持血管内膜的完整性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性止血包括下述三个时相:1.血管收缩:受损伤局部及附近小血管收缩,若血管破损不大即可使血管破口封闭而止血。引起血管收缩的原因主要有:(1)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收缩;(2)血管的肌源性收缩;(3)血小板释放的缩血管物质引起的血管收缩。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将血管破口堵塞而止血。血小板被受损血管暴露的内膜下组织激活,而发生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松软止血栓。3.血液凝固,形成坚实止血拴:启动血液凝固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加入到松软止血栓内,形成牢固止血栓,达到有效的二期止血。最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并长入血凝块,达到永久性止血。三种血细胞的区别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少贫血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多炎症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少异常出血多血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种类功能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形态结构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凝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凝血因子特点1、除因子Ⅲ外,都在血浆中2、除因子Ⅳ是钙离子外,其他都是蛋白质3、除因子Ⅳ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4、因子Ⅱ、Ⅶ、Ⅸ、Ⅹ由肝脏合成,需维生素K参与,导致凝血障碍。(二)凝血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钙离子等)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内外原性凝血的区别简单复杂凝血过程快慢凝血速度少多因子数ⅢⅫ始动因子组织损伤血管损伤原因外原性凝血内源性凝血项目(三)体液抗凝系统1抗凝血酶Ⅲ:是肝脏合成的球蛋白。作用:能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活性;能使激活的因子Ⅶ失活;2肝素: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作用:增强抗凝血酶物质的抗凝活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抑制凝血物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纤维蛋白溶解是指在血液凝固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降解液化的过程。纤溶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主要功能:清除在血液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纤维蛋白凝块,阻止永久性血栓形成。基本过程: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降解3蛋白质C系统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纤溶酶原的激活物: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依赖ⅩⅡ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2纤溶蛋白的降解3纤溶抑制物4纤溶蛋白溶解与血液凝固第五节血量血型和输血血量:是人体所含血量的总量,正常成人占总体重的7%~8%血量的相对稳定是保证正常血压所必须的失血量不超过10%,不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超过20%,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四肢冰凉超过30%,严重功能障碍,可能会致命血型: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凝集原(抗原)。凝集素:-血清中能与对应抗原产生反应的    球蛋白。(抗体) (一)ABO血型系统1、分型依据:按红细胞膜上所含的特异性抗原分类A型:含A抗原       含抗体BB型:含B抗原         含抗体AAB型:含A抗原和B抗原    无抗体A和BO型:无A抗原,也无B抗原   含抗体A和B注意:①抗原与其对应的抗体可产生凝集反应,其本质是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②同一个体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抗体不可能共存。③抗A、抗B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④人类血清中含有天然抗体。Rh血型系统Rh凝集原为人类红细胞膜上的另一类抗原,其中主要是D抗原。分型原则:按红细胞膜上是否含D抗原分(两种) 1、Rh阳性(含D抗原) 2、Rh阴性(不含D抗原)注意:①Rh血型系统无天然抗体,Rh抗体是后天接受    Rh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抗体。 ②Rh抗体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 ③Rh血型的区域分布特点:汉族Rh阳性占99%,  少数民族区Rh阴性所占比例较大。Rh血型系统的意义:1对于Rh阴性患者,第二次接受输血时只能接受Rh阴性血,否则将会产生凝集反应,导致溶血的严重后果。如Rh阴性患者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不会产生凝集反应。但可产生Rh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时会产生凝集反应导致溶血后果。2对于Rh阴性的孕妇,如果胎儿为Rh阳性时,很容易出现死胎或新生儿溶血症等严重后果,尤以第二胎发生率高Rh阴性孕妇,如果胎儿为Rh阳性(第一胎),则分娩时由于胎盘剥离,Rh抗原进入母体血液产生Rh抗体。第二胎又为Rh阳性,这时母体血液中的Rh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与Rh抗原产生凝集反应,导致严重后果(死胎或新生儿溶血症)。人类ABO血型系统含有多个亚型,为此输血前必需做血交叉试验。主侧:给血者的红细胞+受血者的血清次侧:受血者的红细胞+给血者的血清判定:①两侧均不凝集(同型血),称配血相合,可以输血。②主侧发生凝集,称为配血不合,绝对不能输血。③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时,一般不宜输血,但紧急情况(无同型血源,病人失血严重)下可考虑,但要求量少(<300ml)。如给血者为O型。输血原则:①常规进行交叉配血试验②输同型血③紧急情况下,考虑O型血源,进行异型输血,要求量少。ABO血型的遗传规律:由A、B、O三个基因控制且属于常染色体对上的等位基因,其中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如基因型为AO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型为A型,而不是O型。只有基因型为OO时,才表现为O型。
本文档为【生理学第三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老张师傅
20余年电工实际工作经验,目前在国企担任电工工程师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44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23-03-22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