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一章民族重点讲义资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一章民族重点讲义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一章民族重点讲义资料第一章民族当今世界,民族林立,全世界近5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约有2000多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列宁明确指出:“民族—这是历史的范畴。”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民族的定义和特征,民族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民族形成的不同形式。2、我国的民族识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中国民族的基本概况。教学安排:4—6学时教学方法:录像和案例式教学教学主要内容及设计第一节民族的定义一、民族概念的历史发展状况1、古代民族概念的出现“民族”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在《伊利亚特》第一节...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一章民族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章民族当今世界,民族林立,全世界近5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约有2000多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列宁明确指出:“民族—这是历史的范畴。”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民族的定义和特征,民族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民族形成的不同形式。2、我国的民族识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中国民族的基本概况。教学安排:4—6学时教学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录像和案例式教学教学主要内容及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第一节民族的定义一、民族概念的历史发展状况1、古代民族概念的出现“民族”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在《伊利亚特》第一节“内哄”中,就有“山居民族”“整个民族”的说法)。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在《历史》一书中约有二百多处使用了民族一词。《左胙之土而命之氏。因生以赐姓,“天子建德,隐公八年说:《左传》例:在我国古代,传》戊公四年中所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八个字。《礼经˙王制》中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左传》襄公十四年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货币不通,语言不达。《吕氏春秋˙为欲》中已有“蛮夷反舌、殊俗、异习之国,其衣服冠带,宫室居处,舟车器械,声色滋味皆异”。2、近代民族概念的出现近代西方“民族”一词已经是常用词语,不少学者对其含义作了探讨:(1)《牛津大辞典》:nature指的是以血缘为纽带广泛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共同体。(2)英国政治学家海士在《国家与政治》、《民族主义》提出:nation是使用相同语言、遵守相同传统和有意组成的独立的人们共同体。(3)瑞士政治学家布伦里奇在《普通国家法》中指出:national是具有相同的属地、相同语言、相同文字、相同宗教、相同血缘、相同肢体形状、相同风俗和相同生计的人们共同体。近代中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的是资产阶级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1874年他所写的《洋务在用其所长》一书中首次使用,后康有为、梁启超也引用民族。孙中山对“民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民族“五要素说”,既“我们研究许多不相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种相同民族的道理,自然不能不归功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这五种力。”3、现代民族概念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概念的提出1(.马克思认为民族是具有一种共同的特殊感情的人群。恩格斯则认为民族是以一定的语言和地域为基础而形成的。(2)列宁对民族概念的理解列宁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对民族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地域、语言、心理、生活条件是民族的特征。二、民族定义的提出斯大林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民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认真总结、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最后写成《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1913)、《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1929),概括性地提出了较科学和完善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定义包括的含义: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2、民族有四个要素构成,表现出四大特征;3、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三、民族的构成要素1、共同的语言:必备条件共同语言是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情感,交往联系所共同使用的语音符号工具。2、共同的地域:前提条件共同地域是指民族形成和发展赖于存在的空间范围,是民族共同体得于存在的环境基础条件的总合。3、共同的经济生活:核心因素、活跃因素、最赋予变化的因素共同经济生活是指一个民族的物质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具体说,一个民族经济生活的组织形式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组合形式,劳动成果的交换与分配形式等;经济生活的行为方式则是指生产劳动、经营活动和消费方式,即生产劳动、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人们具体的经济活动。(1)趋同性;(2)共生性;(3)激变性。4、共同的文化心理:最持久、最稳定的因素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表现和反映。民族文化心理素质虽然是一种抽象、复杂的精神想象,但它是可以捉摸和认识的。一般,民族文化心理通过民族的语言、文学艺术、社会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体育游艺、道德情操,以及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等形式,表现和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爱好、兴趣、能力、气候、性格、情操、民族意识以及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四个特征中最后形成的。(1)独立性;(2)全民性;(3)稳固性;(4)自我性。四、民族与其它共同体的区别1、民族与种族的区别(1)所属范畴不同:民族属于历史范畴;种族属于生物学范畴。(2)研究对象不同:民族研究的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具有共同地域、语言、经济生活和文化心理的人们共同体;种族研究的是人类空间分布中存在的群体遗传变异的结果。(3)属性不同:民族是社会性的;种族是自然性的。(4)形成时间不同: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初期形成的;种族是在人类的智人时期形成的。(5)特征不同:民族是以地域、语言、经济生活和文化心理为特征;种族则市是以毛发、眼珠、肢体形态、皮肤颜色和面容结构等为特征。.2、民族与国家的区别(1)定义不同: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文化心理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而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或机器。(2)属性不同:民族是社会性的;国家是政治性的。(3)构成和特征不同:民族以地域、语言、经济生活和文化心理为构成要素和特征;国家则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官僚集团为构成要素和特征。3、民族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1)定义不同: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人群共同体;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构成的氏族群体;部落联盟是以血缘关系为中介,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多个部落。(2)特征不同:民族以地域为特征;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第二节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的规律一、民族的形成1、民族形成的动因和时间(1)民族形成的动因民族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必然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一书中明确指出:在古代,所有民族是许多不同部落由于物质利益关系的需要而结成的。由此可知,物质关系和利益把人们聚拢在一起,它不仅反映一种观念,还是在一种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而这个物质基础就是社会生产。因此,民族形成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的发展。(2)民族形成的时间:在原始社会末期后发生的两次社会大分工,是生产发展引起的。社会分工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加速了氏族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瓦解,为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条件。于是岁社会生产的发展,贫富分化出现,阶级形成,国家诞生,民族形成。2、民族形成的规律(1)民族形成的基本过程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既原社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底下,人们的生存必须依赖于自然的赐予,人们只能使用石器和弓箭,靠集体采集和狩猎生活。在这种条件下形成“原始群”。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社会生产力油料长足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萌发了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人们逐渐地稳定定居下来,于是出现了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随原社社会晚期金属工具的使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及交换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两次社会大分工。一部分部落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中过上了“以农为本”的生活;一部分则在广阔的草原牧场发展畜牧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于是,形成了最初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2)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生产力的发展,还导致了原始社会内部的深刻变化,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的分化和解体,使得在人们共同体中血缘关系被逐步废除。1)随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私有制。2)不同氏族、不同部落成员的相互杂居现象“一代比一代厉害”,从而给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向民族的地缘基础转化创造了条件。3)国家的产生作为一种政治力量,促使最初民族完成了有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转化,从而成为取代了氏族、部落的一种新型的人们共同体。(3)民族形成的多元模式1)民族分化:也称“同源异流”,主要是指原有民族的分化产生新的民族的历史现象。2)民族组合:也称“异源同流”,主要是指若干个原有民族或部分或全体成员通过实现一体化而形成新的民族的现象。①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散失了自己原来的特征,变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根据同换的性质一般可以分为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②民族聚合:是指多个民族或民族的多个部分通过长期的交流与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③民族一体化:是指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交往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逐渐形成多项共同性特征的现象。.(4)民族形成的途径1)次生形;2)再次生形;3)多次生形。二、民族的发展1、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民族一经形成便随着社会发展规律在不断的发展。一般表现出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民族由原始民族(农耕民族、游牧民族)、古代民族(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过渡和发展。2、民族发展的基本过程(1)民族的离散过程:即指民族在发展中特征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民族属性改变的过程。(2)民族的演进过程:即指民族在发展中某些方面发生自我变化的过程。3、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现象(1)民族分化:也称“同源异流”现象,指的是原来的一个民族在发展中不断分化为多个独立的民族的现象。(2)民族组合:也称“同流异源”现象,指的是原来多个民族或者多个民族的支系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1)民族同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散失了自己的特征变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一般分为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两种。2)民族聚合:指的是几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支系相互融合为一个新民族的现象。3)民族一体化:指的是多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联系过程中逐渐形成某些共同点的现象。4、阻碍民族的发展因素(1)阶级压迫剥削制度的存在是阻碍民族发展的根本原因;)民族经济发展的滞后是制约民族进步的直接原因;2(.(3)民族文化中有关落后的宗教信仰规定和陈规陋习是束缚民族充分繁荣的消极因素。三、民族的消亡1、民族消亡的含义民族消亡不是就个别民族而言,它是指全世界的所有民族的一切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的消失,即世界民族一体化现象的实现。2、民族消亡的条件(1)民族平等团结关系的建立和不断深化——前提条件;(2)阶级、国家的消亡——必备条件;(3)全世界民族一体化的实现——直接条件;3、民族消亡的过程(1)资本主义时期,社会化大生产使得民族融合萌芽开始出现;(2)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使得民族一体化的现象不断加深;(3)共产主义中期,阶级、国家消亡,民族一体化、民族大融合实现,民族消亡。第三节中国的民族识别一、民族识别1、民族识别的定义民族识别是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划分民族单位的族属和族别的政府活动。它为国家在法律上确认民族成分提供科学依据。.2、民族识别的特点(1)科学性;(2)合理性;(3)合法性;(4)阶级性。二、中国的民族识别1、中国的民族识别基础情况(1)民族单位众多,支系庞杂;(2)源流分合无定,文化交错相通;(3)历代反映民族情况的文献资料稀少和无法认识。2、中国民族识别的原则(1)客观性;(2)群众性;(3)合理性;(4)合法性。3、中国民族识别的方法(1)民族单位的实地考察、调研;(2)走访、座谈和采集有关信息;(3)汇总、分类对比分析;(4)采用法律形式预于公布。4、中国民族识别的步骤年,认定了满族、彝族、1957年—1953)对单一的民族单位,随时认定及时公布。从1(.白族、回族等45个少数民族;1957年—1978年,认定了9个少数民族;1979年认定了基诺族。(2)对属于民族支系的民族单位,进行了民族族属的划定。(3)对有争议的民族单位,暂不作定论。三、中国民族识别工作开展的成就1、通过我国的民族识别,突破了斯大林民族定义对确认民族成分的限定,采用民族的文化心理作为现代民族划分的新标志;2、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为是由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3、我国民族的实践为世界各国开展民族识别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第四节中国民族概况一、中国民族的基本情况1、中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同意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少数民族55个;2、中国民族发展的基本特征:(1)人口发展的不均衡;1)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的不均衡;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汉族总人口少数民族总人口)少数民族之间人口的不均衡。2.1000万以上的民族:1个壮族100—1000万的民族:17个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10—100万的民族:15个傈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1—10万的民族:17个布朗、撒拉、毛难、阿昌、普米、裕固、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京、基诺1万以下的民族:7个高山、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3)经济发展的差距化;(4)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不一致性;(5)社会繁荣程度参差不齐。二、中国民族分布情况1、中国民族的分布:(1)汉族主要分布于内地、东部的各省、市;少数民族多集中生活于边疆的各省区;(2)汉族分布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5.7%,少数民族地区占64.3%。2、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1)地广人稀;沿海地区人口密度240人/平方公里;西部地区人口密度110人/平方公里;河南446人/平方公里;云南83人/平方公里;山东486人/平方公里;新疆8人/平方公里;上海876人/平方公里;青海5人/平方公里;香港5890人/平方公里;西藏2人/平方公里。)资源丰富;2(.A、云南就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花卉基地、香料之乡等美称;B、西南金沙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元江可利用的水利资源占全国的70%。(3)多为边疆,位于国防要冲之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的多个民族自治县。(4)区位特殊,优势突出。思考题:1、民族的定义及其特征是什么?2、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过程及不同的历史现象是什么?3、什么是民族消亡?民族消亡的条件有哪些?4、中国民族识别的原则和成就是什么?5、简述中国民族的基本情况和分布情况。
本文档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一章民族重点讲义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7928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18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