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修订版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修订版

举报
开通vip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修订版IBMTstandardization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修订版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朱洪秋2007年秋季,北京市高中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它是全国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衔接和继续。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直遭遇困惑和质疑的学校德育,又开始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导师制、以生为本、人生规划、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评价……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接踵而来。2008年秋季,我们...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修订版
IBMTstandardization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修订版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朱洪秋2007年秋季,北京市高中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它是全国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衔接和继续。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直遭遇困惑和质疑的学校德育,又开始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导师制、以生为本、人生规划、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评价……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接踵而来。2008年秋季,我们开始总结反思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北京教育学院为全市的德育校长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必须继承课改之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必须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对学校德育进行系统设计、全面改革、重新构建。本文从德育参与全员化、德育管理模块化、班级管理双轨制、素质评价综合化四个方面,系统介绍新课程背景下德育管理与创新的思路和做法。一、德育参与全员化德育参与全员化主要是采取有效策略,落实全员德育。全员德育通常包含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的含义。全员育人是指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全程育人是指学校各种活动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包含德育因素,全方位育人是指学校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全面落实育人责任。全员是主体概念,全程是时间概念,全方位是空间概念,全员、全程、全方位从人、时、空三位一体的视角,表达了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全员德育三个方面的内涵。在中小学德育实践中,全员德育的理念得到了广大干部和教师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和实践操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全员德育经常是一种理念和口号,很难落到实处。我认为,全员德育不能有效落实的原因有三:其一,对德育主体要求泛化,没能根据他们的岗位特点和素质不同提出差异性要求;其二,全员德育停留在口号,没有搭建有效落实的载体和平台;其三,对德育主体缺乏有效的支撑和切实的尊重,全员德育落实没有保证机制。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一)实施差异管理学校教职工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岗位素质、能力和职责要求,因此,全员德育对不同的教育主体也应该有差异性要求。差异管理才是个性化的管理、分层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和高效能的管理。1.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切实控制好自己的课堂和教学质量,做到“我教我管我负责”;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进行提醒、教育和反馈。2.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德育负主要责任。班主任要加强班集体和班风建设,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主流价值观教育,提高育人能力和效果;班主任要支撑学科教师和其他教育主体,指导和支持家长做好学生教育工作。3.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是服务育人和校园生活德育的主体。优质的服务、友善的提醒、及时的沟通和榜样的示范是后勤员工主要的德育手段;德育处、年级组和班主任要对后勤员工的工作给予尊重、鼓励和支持。4.行政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和专业管理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是管理育人的主体。各级管理干部要端正教育思想,做全员德育的引领者和楷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承担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责,把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意识作为全员德育的重点。(二)搭建多种平台全员德育需要理念、舆论、氛围和口号,更需要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的有效平台。为此,我校成立了学校层面的十大部委,建立了一百多个校内志愿服务基地,完善了课堂作业评价体系,启动了学科社会实践活动。1.成立学校层面十大部委为进一步提高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有效推动全员德育,德育处对学生会工作进行改革,建立校级学生会“部门管理”部。校学生会共成立十个工作部,各部由每个班级相应的班委组成,每个部设初中、高一、高二、高三四个分部部长,对垂直的专业工作进行分层管理。各部分别归属学校相应部门进行管理:学习工作部由教学处负责管理,卫生工作部由医务室主管负责管理,生活服务部由食堂主管负责管理,电教管理部由电教组主管负责管理,信息管理部由教学处信息主管负责管理,公物管理部由物业处主管负责管理,体育工作部由体育组负责管理,志愿服务部由学校团委负责管理,科技工作部由学校科技辅导员负责管理,团队工作部由学校团委负责管理。全部的十个部委由德育处统一协调和支撑。2.建立百个校内服务基地新课程改革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同学在高一、高二两年要完成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纳入了学分制管理。但是,社区服务的时间问题、基地问题、管理问题等成为这一课程实现的制约因素。为此,我校把运动场、实验室、公共教室、辅助教室、校园草坪、宣传橱窗、体育场馆等划分为一百多个小的单位,作为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地,相关的管理人员作为基地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的服务进行评价和管理。校内服务基地的建设成为学生爱心奉献的载体,也成为了学校落实全员德育的重要载体,几十名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3.形成纵横交错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此,我校德育处和教学处联合开发了课堂和作业评价管理系统,教学处制定了课堂和作业评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及办法,每位教师每个月要为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同学的课堂和作业情况确定一个等级。每月的评价结果通过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教学处系统,反馈到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系统,两个系统纵横交错形成管理网络,把所有的管理干部、处室员工、学科教师和各班同学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全员德育最大的和最有效的工作平台。4.启动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对社会实践提出了新要求,每个同学在高中三年要完成三周的社会实践,并纳入了学分制管理。但是,社会实践的时间问题、安全问题、教育问题、组织问题等成为活动组织的制约因素。我校除了军训等活动外,建立了以“人生远足”为主体的市内、省外、国外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和部分上课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实践的综合性和内涵,学校德育处主动与教学处联合,开发政治学科社会实践、生物学科社会实践、政史地文科综合社会实践等,把社会实践和学科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科教师在活动组织中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职责。(三)建立有效机制全员德育不会成为所有人的自动行为,也不会自然得到所有学生的接受,只有通过制度和机制,推动教师积极落实全员德育,引导学生接受所有教师的管理和教育,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和对接的全员德育体系和氛围,全员德育才能得到有效落实。1.建立全员德育制度为落实全员德育,对教师实施差异性要求,对全员德育的典型及时通报表彰,学校制定了《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全员德育工作规定》。规定指出,学校要树立"立德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强化全员德育意识,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调动多主体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结合不同岗位工作性质和专业化程度,明确全员德育的差异性要求,并对教师落实全员德育给予指导、支撑和激励;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教育负主要责任;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是服务育人和校园生活德育的主体;行政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是管理育人的主体;学校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班集体是推动和落实全员德育的学校组织,对组织中的全员德育主体有管理、指导和评价的责任等。2.形成全员德育氛围全员德育需要一种氛围,一种所有教师都愿意主动参与德育、所有学生都愿意和能够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为此,校长要对全员德育给予舆论、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撑,德育校长要经常对教师进行引导和激励,德育处要经常通过校会和国旗下等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处要对教师进行学科渗透方面的要求和培训,物业处要对员工提出明确要求和方法指导……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要对全员德育给予全力支撑,形成“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是德育干部”、“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所有教师管理”、“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对德育主体的尊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3.建设八好班集体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班集体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效和学生成长的心理氛围。我校坚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八好班集体”建设工作,积极贯彻“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让学生在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快乐生活、努力学习。“八好班集体”建设从“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8个方面提出了优秀集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为班集体建设提出了目标、方向、标准和抓手。学校规定,所有处室、所有教职员工都是全员德育的主体,都是“八好班集体”建设的参与者和评价者,所以,“八好班集体”成为了支撑全员德育的有效载体和机制。4.建立德育导师制新课程改革实施选课制,选课制要求建立导师制,因此,很多学校不同类型的导师制应运而生。尽管中小学导师制有多种界定和做法,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导师制的实施在落实全员德育方面还有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我校通过三种途径对导师制进行了探索,一种是结合《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实验和研究》课题,带动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一种是结合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导师制,对学生进行研学指导和思想引导;一种是通过党员开展“一帮一”活动,带动部分学习、心理和行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健康成长。全员德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一个非常难于突破的课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以上是我校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效果,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德育成为真正的全员行为。二、德育管理模块化对于我国中小学来讲,教学处、德育处、总务处是学校的主要职能处室,分别承担着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的职责,三个处室之间的分工是比较明晰的,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管理板块。但是,对于每一个处室的内部来讲,管理的分工往往比较粗旷,这种粗旷模糊的管理影响了管理的专业化和管理的效率,学校德育管理的问题尤其突出。本文提出学校德育模块化管理的理念,旨在通过学校德育模块化管理,实现德育处室内部分工的科学化、学校德育管理的专业化和教育教学之间关系的流程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管理的效能。(一)划分四个德育模块,实现德育管理科学化在学校德育管理实践中,存在两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一个是德育的内容非常宽泛,就像大家经常说的那样,德育是个框什么都往里装;一个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工作之间纵横交错,很难贯通和对接。以上两个问题的存在源于对德育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的把握不够,导致的结果是德育管理的混乱和效能低下。本人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将德育划分为规范型德育、发展性德育、深层次德育、境界性德育四个模块,四个模块之存在着从低到高的层次关系。1.规范性德育规范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一个层次和模块,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最基础性的工作,可以通过德育常规量化评比来实现。我校主要通过“八好班集体”(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的建设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风。2.发展性德育发展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二个层次和模块,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规范性德育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实现。我校通过俱乐部(包括体育、艺术、科技三个俱乐部)、学生社团(文学社、电视台、电影社等20多个社团)、拓展课(小语种、名着欣赏等几十门课程)、志愿服务(家庭服务、班级服务、学校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服务)和人生远足(市内课程、省外课程、国外课程)等途径开展学生活动,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3.深层次德育深层次德育是德育的第三个层次和模块,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德育走进学生心灵,是规范性德育和发展性德育的深化,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我校通过学生心理状况测试,了解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情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通过师爱、思想工作和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培训,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初高中不同学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研究,构建分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4.境界性德育境界性德育是德育的第四个层次和模块,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有理想、信念和追求,让德育成为有灵魂的德育。境界性德育是德育的灵魂和最高层次,可以通过高品位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实现。我校主要利用初一建队、初二离队建团、初三升学教育、高一人生规划、高二参观北大、高三成人意识以及青年团校、青年党校、志愿服务、毕业典礼、班会队会等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前途、信念教育,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和高尚人格的形成。德育四层次关系示意图境界性德育深层次德育规范性德育发展性德育规范型德育、发展性德育、深层次德育、高境界德育的划分,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清晰,使学校德育管理分工更明确、更具体,使德育干部管理更科学、更专业。学校通过四个层次和模块德育的开展,把学生培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规范的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心理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有理想、有信念、人格高尚的人。(二)细化两大德育模块,实现德育管理流程化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很多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评价是两项重要的内容。在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稳步推进,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体制、机制和理论、操作等方面的问题,体制上遇到的障碍是学校旧的管理体制与新课程的内容不能很好对接,于是,教育和教学扯皮的问题更加严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将两个大的德育模块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模块,然后按照小的模块进行分工,模块之间按照流程运作的方式,解决了大模块分工和操作上的困难,避免了教育教学扯皮的问题。1.细化综合实践活动模块,实现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按照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综合实践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三个部分。社会实践要求每学年一周时间,三年合计三周,修完规定时间可以获得6个学分;社区服务要求高一、高二各完成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时间,修完规定时间可以获得2个学分;研究性学习要求高一、高二各108学时,高三54学时,三年合计270学时,修完全部学时且成绩合格可以获得15个学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合计需要完成23个学分,是课时数和学分数最多、最能体现新课程精神的一个学习领域,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按照课程改革前的惯例布置工作,经常把社会实践活动模块作为一个整体一揽子布置到学校,而且主要是通过德育处布置和落实。当德育处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布置和专业指导后,到学校就出现了问题,德育处并不能独立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部分,落实工作时经常会出现走样、拖拉或扯皮等现象。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性问题,我校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小的模块进行了分工,社会实践由德育处负责,社区服务由团委(隶属德育处)负责,研究性学习由教学处负责,做到了责任明确,分工负责,提高了管理效率。2.细化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实现模块之间的流程运作2002年12月,《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全新理念:“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03年3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该方案指出,学校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2007年秋季,北京市出台《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学校从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和个性发展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而且要进行多主体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把综合素质评价模块作为一个整体一揽子布置到学校,而且主要是通过德育处布置和落实。但是,在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中,德育处并不能独立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六个部分的全部管理工作,学业成就、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三个模块应该分别由学科教师和体音美教师操作,而这些教师在学校组织系统中隶属教学处管理,因此,德育处推动工作出现了组织障碍。我们解决的办法是,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小的模块进行管理和运作,模块之间通过流程来管理和衔接,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综合素质评价思想道德合作与交流个性发展学业成就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德育处教学处综合素质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模块管理示意图对学校德育实施模块化管理,可以使德育工作内容更加清晰,可以使德育工作分工更明确,可以减少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扯皮现象,也有利于德育工作者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德育实施模块化管理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三、班级管理双轨制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的班级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遇到了新挑战,传统的班主任制度遇到了新问题。由于选课制度的出现,应运而生的是导师制和走班制。什么是导师制?什么是走班制?导师制和班主任制是什么样的关系?走班制和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什么关系?这些关系如何协调?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厘清,需要我们回答,需要我们探讨。(一)必须界定的几个概念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如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行政班、教学班等。在实践中和学术交流中,对于这些名词的使用,存在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混乱和模糊不清现象,必须进行科学的界定和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以便大家能够准确地交流和使用。1.选课制:是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它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需要,在国家、地方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中,进行自主选择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这种课程管理制度和大学的选课制度相似。2.行政班:是新课程改革以前班级授课制下的班级概念。其主要特点是由固定的学生、固定的教室构成,由专门的班主任进行管理。行政班是由于班级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3.教学班:是新课程背景下相对于行政班的一个班级概念。其特点是由不同行政班的学生临时组成、教室也会经常发生变化、没有专门的班主任。教学班是在选课制基础上,由于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4.走班制:是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由于选课制的实施,必然会出现同一行政班同学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走动上课的现象,这样的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就是走班制。过去很多学校组织的分层教学的班级组织方式也属于走班制。5.坐班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相对应的一个班级管理概念。坐班制概念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区分和明确走班制的概念,坐班制与行政班管理相对应,走班制与教学班管理相对应。6.导师制:是新课程背景下为指导学生选课和落实全员德育而建立的一种师徒式的管理制度。导师制的灵感来自大学的“导师制”,有多种组织形式,是班主任制的补充。7.班主任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导师制相对应的一个学生管理概念。班主任制与行政班管理相对应,负责对行政班及班级所有学生的全面管理工作。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缓解班主任的压力,导师承担了班主任的部分管理职能。在这七个概念中,选课制是一个独立和引领性的概念,其他六个概念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三对概念,形成了相互对应的关系。(二)必须明确的几对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选课制的出现是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的根源。由于选课制的出现,在行政班基础上诞生了教学班,在坐班制的基础上诞生了走班制,在班主任管理的基础上诞生了导师制管理。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必须明确和处理好行政班和教学班、坐班制和走班制、班主任制和导师制三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否则就容易产生管理混乱。下图集中反映了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三对范畴之间的渊源和对应关系。坐班制教学班班主任制行政班走班制选课制教学班导师制选课制教学班(三)必须建立“双轨制”管理新课程背景下产生了很多新的管理问题。走班制的实施问题,行政班的管理问题,导师制的落实问题是班级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顺利实现新旧管理体制的过渡和转轨,必须重构班级管理组织形式,建立“双轨制”的班级管理制度。1.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与以往课程改革相比,这次新课程改革是革命性的,改革的形式、内容、力度都非常大。但是,对于班级管理来讲,变化不是很大。除了增加了一些诸如学分制、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等新的管理内容外,管理形式没有大的变革,行政班仍然是主要的管理方式,行政班下的班委会、团委会、科代表、小组长等都没有发生变化。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是教学班的管理,我认为,教学班也应该建立类似于行政班的班委会,也应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管理,而教学班的任课教师就是这个班的“临时班主任”,“临时班主任”随着教学班产生而产生、消失而消失。行政班和教学班、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班主任之间是支撑关系和互补关系。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可以从制度上弥补原来班级管理的“真空”,充分发挥学科教师在全员德育中的作用,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2.实行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坐班制和走班制是与行政班和教学班相对应的管理概念,但是,坐班制和走班制强调地域和时空概念,行政班和教学班突出班级管理内涵的差异。实行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要求学校对学生提出时空管理概念,只有在教学班上课时才存在走班制管理,其他一切时间、空间和活动内容都应该在行政班的基础上实行坐班制管理,不能随意扩大时空范围,否则就会出现管理的真空和失控。在实行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坐班和走班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并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比如,在没有更多辅助教室的学校,行政班和教学班、坐班制和走班制使用的空间有时是重叠的,在同一时间内,所有班级都走动起来时,坐班制的教室就成了走班制的教室,这样就会出现同学的书本资料以及物品的存放和管理问题,学校必须科学合理解决。在坐班制教室内为每个同学准备一个储物箱是一种办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和管理也是一种办法,但必须教育在前,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否则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和问题。3.实行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新课程背景下,实行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指导学生选课的需要,是缓解班主任压力的需要,也是落实全员德育的需要。实行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必须厘清班主任和导师的责任,否则可能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导师是班主任的辅助,导师的职责不能无限扩大,班主任必须承担起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精神,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要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要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要利用好导师制的政策,支持和支撑导师工作,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导师的教育潜能。“双轨制”管理应该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可以实现行政班和教学班、坐班制和走班制、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的有机结合,实现课改之前和课改之后班级管理的有效对接。四、素质评价综合化全面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发展状况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北京市和各个区县对此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各方普遍认可的评价方案。如何才能使综合素质评价得到落实?如何使其发挥推动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下面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1.评管结合,提高实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文明班集体评比和学生行为习惯量化评价是主要的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强调以质的评价为主,注重质性描述,重视个体发展,却忽视了量化评价,淡化了学生之间比较的动力和集体的教育功能,评价的发展功能不明显,但评价的管理约束功能削弱了。比如,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每个学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思想道德(包括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的描述性评价并给出等级,这种评价实际上是粗旷的、不具体的,而且对过程的关注不够,引领的功能不强,管理的功能也不容易达到;原来德育系统进行的学生行为规范日常评价要求明确,落实到事、到人、到行为、到时间,并且能够及时给予评价反馈,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如果这种评价继续单独进行,就会形成新旧评价体系两层皮,如果纳入综合素质手册,其管理功能就容易被弱化。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新旧评价体系如何对接、顺应以及有机结合问题,实现评管结合。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两个体系单独运作,各自发挥功能。新的学期,学校将开发一个类似于驾驶本的评价手册,学生可以随身携带,此本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的所有项目,又包含行为习惯养成的管理项目,可以实现实时的过程性评价,把评价和管理结合起来,每个学期可以盘点一次。“驾驶本”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方面的学期等级性评价结果,也包括一些过程性、激励性的事件记录,这样可以发挥评价的引领和导向功能;“驾驶本”还包括迟到、早退、旷课、吸烟、肇事等随时发生的违规、违纪事件的记录,随时提醒同学守规矩、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2.榜样引领,异曲同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新的评价体系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促进学生向哪个方向发展?评价如何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在实践中如何运作?评价能否起到促进发展和教育学生的双重功能?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我们的做法是,每年进行两次优秀学生评选和表彰工作,每学年末根据市区教委要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等,这些是综合的评优表彰,但数量较少。为引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校在第一学期末评选年级百名标兵和学校百名标兵,评选项目包括十佳中学生、三好学生标兵、学生干部标兵、学科竞赛标兵、社会实践标兵、社区服务标兵、科技特长标兵、艺术特长标兵、体育特长标兵、突出进步标兵10个方面。十佳中学生是综合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三好学生标兵和学生干部标兵以上一个学期市区评选为基础,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其他七项突出学生的特长发展,旨在激励更多综合表现较好又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同学。通过相互衔接的评优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引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种评优过程是突出激励性、过程性、参与性和引领性,操作简单,效果显着,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支撑、补充和重要内容。3.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多主体评价更是难于操作,工作量与实效性之间反差较大,而且市区也在探索、变化和不断完善之中,操作者容易出现应付、逆反和焦躁情绪。因此,各校应该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框架之内,在市区操作性方案的指引之下,结合自身校情,采取有效策略,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我认为,六个综合素质模块中,思想道德和学业成就是核心,因为这两部分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也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在德育处和教学处的管理体系下也比较容易操作;多个评价主体中,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是关键,好操作,有实效,而家长和学生自评存在客观性、操作性、公平性问题,同学们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学业成就评价中,课堂和作业评价是重点,这是学生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且特别突出过程性评价,对于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有积极作用。在推进课堂和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学处制定了评价标准,在每个月末,每位学科老师根据平时表现给每一位同学一个等级(分A、B、C、D四等),统一填在一个标准制作的EXCELL表格内。学科教师将评价结果上交备课组,备课组汇总后上交教研组,最后汇总到教学处;教学处通过德育处反馈到年级组、年级组再反馈到班级、班级反馈到每一位同学;由于每月评价一次,而且只给出等级,比较简便易行;由于教学处负责教师评价,德育处负责学生引导和信息反馈,两处之间联合并对接,所以能够有效落实;由于EXCELL能够自动生成同学、班级、年级以及学期情况,数据分析科学简洁。此评价体系还能够把干部、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全部调动起来,形成全员德育的良好氛围。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升华,这是一个具有广阔空间的等待开发的处女地。
本文档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与创新修订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176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22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