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设计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设计

举报
开通vip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分析、学情分析: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2、解决方法:(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课件);(2)学生多读课文,相互交流阅读收获,相互启发,读懂课文。五、应掌握的手语:(各课的生字新词,有手语教材)六、教学课时安排:(共31课时)第一课(6课时)第二课(7课时)第三课(6课时)第四课(3课时)读写例话(1课时)基础训练1(6课时)单元测试(2课时)1、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写一篇读后感。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懂得珍惜、奋力拼搏的思想教育。3、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重点语句,启发想象,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这是海伦·凯勒写的一篇短文,它的中心意思是:人在生活道路上要懂得珍惜,奋力拼搏。全文一气呵成,为了理解方便,可以分三段。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着重说明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使生命过的有意义。第二段(第三至六自然段)着重说明要珍惜自己的器官,充分运用它们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段(第七自然段),点题,提出“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这篇课文是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学生对她的事迹已经有了很清楚的了解,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这是理解本文的有利因素,教学中要利用这点有利因素,以情打动学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文中的思想内涵较深,需进一步演示、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四、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第二、三、四、五自然段(解决方法:演示、讲解、举例)五、教学课时:6课时第1、2课时一、教学目标: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常用词会用;3、理解句子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二、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句子意思。三、教学难点:最后一自然段个别词语的理解:难免、喧哗、留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让学生自渎预习提示,然后给大家做介绍,师给以补充)1、作者介绍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一次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借着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二)新授: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2、学生划出词语,集体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免:难以避免(手语表情辅助讲解,并举例)健康无恙:很健康,没有病。(手语辅助讲解)惦记:想着。(手语讲解)朝气:(手语、表情演示)天赋:(举例讲:1、高文臣很有美术天赋,画的画很好。2、关振霞很有舞蹈天赋。)留恋:(表情动作演示,并举例:孩子很留恋妈妈。)领略:领会(表情演示)喧哗:(手语、表情演示)目睹:亲眼看到(手语表情演示)明眼人——失明人:(对比理解)。淡漠:冷漠,冷淡,不在乎(表情演示)3、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并理解相应句子。(三)课堂小结:(四)作业:生字写一行,词语写三遍。第3课时 学情分析:所任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一般,他们以前虽听说过海伦凯勒,但对她的身平并不是很了解,对她所做的贡献也了解的不多,所以在讲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下去查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这样才能在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诵课文,体味本文洗炼、流畅、优美的语言。通过反复的朗读,理解课文,理解作者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与能力。3、态度情感价值观:学习体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深刻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有益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为数不少的人荒废生命而不自知,原因究竟何在,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和策略:本文比较适合朗读,以朗诵为主,达到熟读的程度,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课文,理解作者。 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海伦凯勒的自传《我生活的故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意图 一、交流信息、学习附录 1、导入:图片导入2、 同学们,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虽然自幼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但却在1964年荣获过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一个残疾人何以如此受人尊敬?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来了解海伦·凯勒的思想,不难找出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1、自由回答,谈感受2、三人小组学习,阅读,议论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不仅以她的人格,更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她是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伟大女作家,也是一位被誉为美国“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 通过对作者资料的交流和附录文章的学习,使学习全面了解海伦·凯勒本人,为理解文章作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海伦·凯勒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的态度?A. 大多数明眼人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B. 海伦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C. 为什么提出把每天看做是最后一天?2、板书: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享受生命的美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天赋 1、自由轻读课文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2、齐读板书。 重在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通过交流反馈,了解文章宗旨 三、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背诵警句 1、文章语言流畅、优美,请反复朗读,并划出感悟最深的警句。2、请选择最能引发你思考的一句,讨论:从中得到了哪些感悟和启示?3、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味语言魅力,感悟人生哲理。 1、自由大声朗读,用“——”划出句子。集体交流。2、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选择2至3句警句积累各自选择后反复朗读试背。3、齐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和品味使人深省的警句,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海伦的人生态度,像海伦一样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四、思考问题、感悟人生 1、文章最后,海伦向我们提出了3个问题,你将如何作答?2、议论:海伦为什么要提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问题? 1、集体交流。2阐述各自的观点。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要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天赋。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开拓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 出示海伦在这三天想做的事情,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海伦,设想一下她有了三天光明,会做什么?(写一段话) 写作《假如失去三天光明》或《假如拥有三天光明》。 第5、6课时(作文:写读后感)一、教学目标:1、认真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出来。2、字数不少于100字。二、教学重点、难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有感情的写出来。三、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明确作文要求。(二)说作文1、明确写读后感的方法2、列作文提纲3、说读后感让每位学生先说后写,教师适当指导、点拨。(三)写读后感学生写作文,师个别辅导。(四)修改作文学生写完后,先自己修改,师再帮助修改。(五)评讲作文好的作文在班中朗读(六)作业:把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教后小结:本节课注重指导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但由于学生听力的残疾,在理解上比较直观、片面,因而我又引导学生闭目走路,体会盲人的生活,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朗读方面,学生朗读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还需继续加强指导训练,特别是要加强读的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评价,使学生易于接受。2、背影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4)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深切、真挚动人的感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二、教材分析这是朱自清写的一篇纪实散文,充满了亲子之爱。语言平实,字里行间渗透着深切怀念之情。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可以分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思念父亲,我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文章以“背影”为题,贯穿全文,将父子间深厚、真挚的感情,淡淡哀愁,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第二段(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了父爱子的真挚情感。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分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三、学情分析:学生一直以来都由父母接送上学,都有和本文类似的情感经历,这是理解本文的有利因素,教学中要利用这点有利因素,以情打动学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本文文字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五、教学难点: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六、教学课时:7课时第1、2课时一、教学目标: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常用词会用;3、理解句子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二、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句子意思。三、教学难点:最后一自然段个别词语的理解: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发之于外、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作者及背景导入,学生介绍。(指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语文练习与测试》每课都有作者及背景介绍)补充: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一位爱国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以文笔洗练、语言秀丽著称。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有《春》《河塘月色》等。2、背景介绍朱自清1916年暑假考上北京大学预科班,1917暑假提前一年考入哲学系,这一年冬天71岁的祖母在扬州病逝,父亲办完丧事后,为了谋生又匆匆前往南京谋职,朱自清也要回北京大学读书,因而同行至南京,本文就是记叙他们在蒲口火车站分别的情景。本文写于1925年10月,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二)新授: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2、学生划出词语,集体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手语辅助讲解)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手语辅助讲解)勾留:短时间停留。(手语讲解)变卖典质:(把自己的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演示)赋闲:指失业在家。(指没有工作了)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动作演示)颓唐:精神萎靡,不振作。(表情演示)触目伤怀: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表情演示)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手语表情演示,与发之于外对比演示)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3、读课文,理解句意。4、读课文,分析文章的思路:初步引导学生对文章层次结构的把握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可以以时间为依据划分结构第一段(1)开篇设疑——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第二段(2-6)回忆往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中心是回忆往事)第三段(7)别后思念——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中心是别后思念。)通过划分结构,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什么?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父子深情。线索是背影。(三)课堂小结:文章层次结构: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1)回忆往事 刻画背影(2-6)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7)(四)作业:生字写一行,词语写三遍。第3、4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深切、真挚动人的感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二、教学重点:1、重点语段阅读,理解句子意思,感受父亲的爱子之情。 2、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三、教学难点: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中有许多感动,而这些感动往往是被人们积压在内心深处,也许你认为他们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化了,但是不料经别人一触动竟突然如潮水般汹涌而出,让人都不能相信那是你曾经的经历,这时你才明白有些东西你根本无法忘却。今天就让我们随作者去感受一下令他感动的、深藏内心的、父亲的背影。导题:2背影(二)新授:1、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明确:开篇点题——点出背影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别后思念——照应背影2、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背影:(1)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应该是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然后,让指名学生单个朗读,比较哪个学生朗读得比较好,教师在朗读技巧(轻重音)上加以指导,找出应重读的词,加以体会,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明确: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让学生齐读课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板书:沉重       (2)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让学生齐读课文)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这个词,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板书:蹒跚        (3)板书后教师提问:作者又写了什么?(父亲爬月台)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学生齐读课文)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板书:艰难努力        要求学生齐读这几句话,要突出应重读的词。 语言: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头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背影”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父爱”这一主题。板书:深深的父爱       ( 四)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了来自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对我们的许多关爱,面对这些“关爱”,我们应当怎样做呢?让学生多发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关爱,还要善于理解别人,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别人,我们要做一个爱自己,更爱别人的人。)(五)布置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记述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爱自己的文章,题目自拟。『板书设计』        2背      影                                              沉重                                     背                                    深                      蹒跚                                                                             沉                     艰难努力                                影                                  的                                                                                                           父                                                                                                           爱                                                                                                           ↑                     五句话--——————语言朴实--————→第5、6课时(作文)一、教学目标:以自己的一位亲人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1、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来写;2、写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事;3、不少于200字。二、教学重点、难点: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把文章写具体、生动、完整。三、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明确作文要求。(二)说作文1、选材每位学生都说,帮助学生选材2、列作文提纲3、说作文让每位学生先说后写,教师适当指导、点拨。(三)写作文学生写作文,师个别辅导。(四)修改作文学生写完后,先自己修改,师再帮助修改。(五)评讲作文好的作文在班中朗读(六)作业:把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第7课时做课后练习及《语文练习与测试》教后小结:本节课注重指导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因有感性经验,读得也比较有感情。但学生因理解力差,在本文理解方面费时较多。3荔枝蜜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弄懂作者是怎样运用联想,借物喻人、借物抒情的;(4)了解课文是怎样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5)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2、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忘我的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2、培养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3、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散文。文章由荔枝蜜的香甜,联想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再由蜜蜂辛勤的采酿花蜜,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热情歌颂了“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人们的奉献精神。全文是写蜜蜂的,而课题却用“荔枝蜜”,这是因为“荔枝蜜”是促使作者转变对蜜蜂的认识和感情的关键,更是引起联想、借物抒情的触发点。三、学情分析:学生都来自农村,都能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但未能认识到他们劳动的高尚,通过本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四、教学重点:1、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2、了解课文是怎样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五、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运用联想,借物喻人、借物抒情的(作者对小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及原因)。六、教学课时:6课时第1、2课时一、教学目标: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常用词会用;3、理解句子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二、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句子意思。三、教学难点:个别词语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荔枝蜜介绍作者及背景导入,学生介绍。(指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语文练习与测试》每课都有作者及背景介绍)杨朔(1913—1968),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人。曾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到过抗美援朝前线;写过不少通讯、中、短篇小说,并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代表作还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等,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一九六八年,杨朔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二)新授: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2、学生划出词语,集体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小黑板、请B类学生注音。教师领读正音后集体读。板书的生字(学生板书)是:   掐(qiā)蜇(zhē)黝(yǒu)   啖(dàn) 嘤(yīng)蠕(rú)   褐(hè)酿(niàng)颤(chàn)下列词释义:(查字典解决,重点让学生理解,然后教手语)出众:出色,高出众人。(手语讲解)啖:吃或给别人吃。(手语讲解)沸沸扬扬:像沸水一样喧闹。(手语讲解、演示)蠕蠕:形容慢慢移动的样子。(手语讲解、演示)不辞辛苦:不推托辛苦。(演示)计较:计算、比较。(手语讲解)稳重:(言语、动作)沉着而有分寸。(演示)3、检查预习课文的情况,引导学生清理全文的线索,初步了解全文的结构:问:作者对蜜蜂看法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要引导学生准确地引述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板书:①不大喜欢蜜蜂②想去看看蜜蜂③赞赏蜜蜂④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4、读课文,理解句意。5、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己分)全文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一向不大喜欢蜜蜂。第二部分:(第二至五段)写看到了荔枝树,吃到了荔枝蜜。第三部分:(第六至十七段)写蜜蜂酿蜜的情况。第四部分:(第十八段)赞美农民的辛勤劳动。第五部分:(第十九段)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三)课堂小结:1、词语音、形、意相结合。2、理清文章的思路。(四)作业:生字写一行,词语写三遍。第3、4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2)学习和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了解文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忘我的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3、过程与方法:(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二、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2、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三、教学难点:作者对小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及原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蜜蜂是画家的爱物”,但是咏赞蜜蜂的文学作品也很不少。今天我们学习的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就是其中的一篇。3荔枝蜜杨朔(二)新授:1、整体感知:学生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①不大喜欢蜜蜂②想去看看蜜蜂③赞赏蜜蜂④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2、具体理解:(鼓励学生提问题)(1)作者对小蜜蜂的思想感情前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略。 讨论后明确。要点: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过程是:从总不大喜欢,到想去看看蜜蜂,赞赏蜜蜂,到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感情是因事而发的。因为小时候被蜜蜂蜇过而不大喜欢蜜蜂。因为看到了茂密的荔枝树,喝到了香甜的荔枝蜜,才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因为参观了“养蜂大厦”,看到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最爱劳动,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却有限;从来不争,不计较什么,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夜不辞辛苦……),于是“不禁一颤”,发出了“多可爱的小生灵啊”的由衷赞叹。因为看到了在水田里辛勤劳动的农民,联想到香甜的荔枝蜜和勤劳的蜜蜂,认识到劳动人民正在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进而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以表达自己喜爱蜜蜂,热爱生活,要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思想感情。由此不难看出,文章是以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中心思想的。板书:不大喜欢→想去看看→由衷赞叹→梦中变作蜜蜂——(线索)(2)讨论:根据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大意。讨论后明确: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可以把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从回忆小时被蜜蜂蜇引出不大喜欢蜜蜂;第二部分(2~5段):喝了香甜的荔枝蜜,想去看看蜜蜂;第三部分(6~17段):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赞赏蜜蜂,“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第四部分(18~19段):赞美劳动人民,表达了学习蜜蜂的愿望。(3)鼓励学生提问并讨论:(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适时点拨。)①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课文的那一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作者又是怎样具体表达这个中心的?(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荔枝蜜香甜和蜜蜂无私奉献的赞美,讴歌社会主义新生活,讴歌为它付出辛勤劳动的普通劳动者,并表达自己愿意成为一名为新生活献身的普通劳动者的愿望。借物抒情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特点。写荔枝蜜的甜美,令人想到生活的幸福,由“蜜”的甜美,想到它的酿造者——蜜蜂的辛勤,由蜜蜂想到“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最后写到自己也愿变成一只蜜蜂。这样,作者借对物的层层赞美,水到渠成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板书:歌颂甜美的生活→歌颂生活的创造者→愿做生活的创造者------中心②“我”与老梁的对话,谈到有关蜜蜂的哪几方面的问题,这些内容从总体上表现了蜜蜂怎样的精神?③怎样理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无私奉献)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第17——19段。(三)课堂小结:1、杨朔是一位有影响有成就的优秀散文家。他的散文独具特色。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散文构思新颖,立意深刻,常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他的散文语言精美、含蓄、新巧,音韵和谐,具有艺术魅力。2、观察事物是写作的基本功。“看、问、想”是观察的基本方法。如作者在参观养蜂场的过程中:看到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的沸沸扬扬的情景,想到“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新生活呢”。又如,文中几次写“我就问道”,“我又问道,“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我不禁一颤”(想到)等等。(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通过对平常事物的体察,引发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四)布置作业。1、课后1——3题2、背诵课文17——19自然段附:板书设计:3荔 枝 蜜不大喜欢→想去看看→由衷赞叹→梦中变作蜜蜂(感情变化)→线索林茂、蜜甜→蜜蜂勤劳、无私→农民忘我奉献↓ ↓ ↓ 歌颂新生活→歌颂创造者→愿做创造者(借物抒情)——中心第5、6课时做课后练习及《语文练习与测试》教后小结:本节课注重指导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本文内容偏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4*金色的鱼钩(3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2)训练朗读能力;(3)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2.过程与方法:(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理解主旨(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二、教学重点: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三、教学难点:理解小病号(“我”)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检察预习:1、展示目标:见上面??( ppt 关于艾滋病ppt课件精益管理ppt下载地图下载ppt可编辑假如ppt教学课件下载triz基础知识ppt 课件)2、前提测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检查扫除阅读障碍情况(2)正音.(flash中的多音字)3、背景介绍:(1)生介绍时代背景(flash)(2)长征路线图展示(flash)(三)新授:1、整体感知:(1)快速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ppt课件第四个)(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flash)(划分段落)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文章可以分成四部分。你划分从哪到哪?(flash)(一1—2二3—23三24---33四34)2、具体理解:(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段)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Cppt的第5个展示“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2)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演示,进行理解。(3)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4)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四)品读:1、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A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B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2、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五)提高认识:讨论,提高思想认识。(ppt课件)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我”把鱼钩包起来,是想表达“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把鱼钩贴身放着,每当看到它,就会获得无穷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
本文档为【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我本菩提
从业20多年,业务熟练,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
格式:doc
大小:615KB
软件:Word
页数:175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3-02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