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套教案

新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套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新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套教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能力目标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

新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套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能力目标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重点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难点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的正下方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绶,呈弧形伸向两边,而后向下垂挂,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稳定之感。国徽的基本色彩是红、黄两色,热烈、美丽、崇高、庄严。天安门图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民族特色的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的正面图景,横贯国徽的中下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威武不屈的英姿。齿轮、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金色的齿轮,仿佛带动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硕大的麦稻穗,也同样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国徽上的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正上方的一颗大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党是灯塔,是太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四颗小星在一面呈半圆形环抱,象征亿万人民,心心向着共产党,坚强团结,众志成城。故事二:中国国徽图案的绘制方法1.两把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的环。齿轮安在下方麦稻杆的交叉点上。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绶。红绶向左右绾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2.从图案正中垂直画一直线,其左右两部分,完全对称。3.图案各部分之地位、尺寸,可根据方格墨线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4.如制作浮雕,其各部位之高低,可根据断面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5.国徽之涂色为金、红二色:麦稻、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之底子及垂绶为红色;红为正红(同于国旗),金为大赤金(淡色而有光泽之金)。故事三:国徽及国徽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以后历次宪法均予以确认。为了维护国徽的尊严,正确使用国徽,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当天国家主席杨尚昆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并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故事四: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 国务院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其中一两个故事讲述给学生听或制成幻灯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徽和相关法律规定,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3页“运用你的经验”,请学生着重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2)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视情况组织同学展开讨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教师总结:(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2)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表示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表现[来源:学_科_网]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建议教师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请学生回答“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这一问题。第二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的幻灯片,具体顺序如下:第一张显示“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第一章 总纲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一章 总纲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第三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一章 总纲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四张显示“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第一章 总纲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教师补充:“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教师总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对中学生的要求: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来源:学§科§网Z§X§X§K]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基础上作小结。教师总结: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故事拓展】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教师出示幻灯片或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四幅插图,思考问题:(1)以上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教师总结:(1)分别是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就业权。(2)示例:高中、大学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等。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教师出示提前制作的幻灯片:内容为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过渡语】既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那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国家机关应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呢?为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权的主体和范围。3.人权的主体和范围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中间一段文字,然后请学生回答人权的主体和范围分别是什么?教师总结:(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4.国家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2)具体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方法小结】对这一块内容的教学,老师先安排学生自学为主,而后对个别机关的做法进行拓展延伸。如教材第8页两个“探究与分享”材料及问题的解答,可加深学生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做法的理解和认识。【知识拓展一】教材第9页最上面的“阅读感悟”,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知识拓展二】教材第9页最下面的“拓展空间”中介绍的扶贫方式的变化,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制成幻灯片播放。【思维提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教师在学生思考、举手发言后作出小结:(1)扶贫工程是尊重和保障贫困地区人口人权的有力措施。(2)优先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特别是尽快建立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的低保制度。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时,要把重点放在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减少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在就业、基础教育、基本卫生、市场准入以及公平执法等方面下功夫,投资金。最后,政府的政策还要更偏重于解决未来的收入不公现象,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工进城、加快城镇化发展等。同时,政府要促进教育公平,使大学生不能因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最后,政府要通过税收、财政、货币、土地等各方面措施,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防止通过财产的快速增值使未来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三、课堂小结本节课重点把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做法这两个大的知识。希望大家树立宪法意识和观念,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第2课时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2.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理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3.了解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能力目标1.能从整体上对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的产生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且对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关系有一个准确认识,为后面第三单元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2.能从宏观上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3.能从不同机关、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宪法对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热爱各级国家机关,配合国家机关行使职权。2.养成民主集中制的好作风,遇事多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发扬民主的好作风。[来源:Z#xx#k.Com]3.增强对权力的敬畏感,树立“用好权、服好务”的大局意识和观念。4.树立责任担当意识。重点1.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难点1.民主集中制原则。2.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表现。教师准备:制作国家不同机关图片幻灯片、国家机关产生图片的幻灯片。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治国安邦”出处四书的《大学》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故事二:中国古代最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皇帝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他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649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开创了繁华的唐朝盛世。第二位: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统一中国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生功绩卓著。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实行暴政,秦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三位: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西汉王朝的第六代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汉武帝雄才大略,颇有建树,他当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之一。人们往往把汉武帝的功业和秦始皇相比,史称“秦皇汉武”。第四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在位近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英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卫了中国的版图。同时崇尚节俭,开创了康乾盛世。除鳌拜,平三藩,攻台湾,亲征葛尔丹,康熙帝的胆识、远见、气魄,甚至不计“万乘之尊”与将士同甘苦,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堪称是历代帝王的典范和楷模。第五位:武则天(624~705年),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度,员外置官,破格用人。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顺应了时代潮流,延续了唐朝盛世。个人观点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具安邦治国才能。教师总结:故事一突出“治国安邦”这个四字词语的最早出处。故事二突出古代“人治”时期具有“治国安邦”能力的皇帝。现在是法治时代,宪法除了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宪法的治国安邦这一重大作用。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组织国家机构[来源:学_科_网]1.我国的国家机关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让学生阅读P10~11“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2)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利的?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作出小结。教师总结:(1)通过制定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和地位。(2)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再由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向人大报告工作。【过渡语】由人大产生的这些国家机关也是我国的国家机构,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2.国家机构的产生及相互关系教师总结:(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一句话: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是由宪法规定的。(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句话:国家机构的职权是宪法授予的,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知识拓展】“一府两院”中的“一府”指的是人民政府,“两院”指的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3.国家机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过渡语】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不仅是中央,地方也有数量庞大的国家机构,它们是如何工作,从而真正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呢?教师出示幻灯片: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教师提出问题:我国的国家机构是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呢?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中间一段文字后,教师作出小结或展示以下幻灯片: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②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来源:学科网ZXXK]③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④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过渡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的授予都是由宪法规定,也就是有法理依据。那么这些国家机构的职权是怎样行使的呢?我们接着探讨第二个大问题。(二)规范权力运行1.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教师出示周永康、苏荣、薄熙来等受审画面,说明这一观点。2.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1)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的原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第13~14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教师小结:漫画整体寓意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知识拓展】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会议提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完善选举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案例】2017年5月2日,中纪委网站消息称,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中纪委通报:经查,陈树隆长期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进行经商营利活动,大肆攫取巨额经济利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款吃喝;违反组织纪律……违反生活纪律和廉洁纪律……收受礼品、礼金,默许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私利;违反工作纪律,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及司法活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涉嫌受贿犯罪;滥用职权,造成国家财政资金重大损失,涉嫌滥用职权犯罪。……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 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pdf信访条例下载信访条例下载问刑条例下载新准则、条例下载 》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陈树隆开除党籍处分;由监察部报国务院批准,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终止其党的十八大代表资格;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3)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职权?教师在学生思考后,请同学回答这一问题,之后作出小结。教师总结: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4)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不得懈怠、推诿。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请谈谈你对这一案例的看法?教师在学生思考后,请同学回答这一问题,之后作出小结。教师总结: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知识拓展】《刑法》第九章 渎职罪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循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5)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内容中的案例,突出“程序”“法定的途径和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6)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阅读教材第16页的“相关链接”,感知刑讯逼供等非法搜集证据行为是非法行为,从而理解宪法对权力进行规范这一知识。三、课堂小结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职权、工作原则都由宪法规定、授权,从而保证国家机构能够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通过加强对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限定国家权力行使范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通过对国家权力行使程序的规定,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使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从而实现宪法对国家权力行使规范化,真正保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真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组织国家机构1.我国的国家机关2.国家机构的产生及相互关系3.国家机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二、规范权力运行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2.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1)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原因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第1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目标1.知道宪法的构成和内容。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3.识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4.明确宪法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能力目标1.识记宪法的构成和主要内容。2.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3.提高对宪法作为我国根本法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中国共产党,支持党依法执政。2.增强对宪法地位的认识,热爱宪法、尊重和拥护宪法。重点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2.宪法的地位。难点1.宪法成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原因。2.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教师准备:1.制作相关宪法内容、地位幻灯片。2.精心备课,构建本课时知识网络。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搜集宪法知识资料。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谜语: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法由我生,效力我最高!(打一法律名称)宪法教师总结:宪法地位很高,通过这个谜语就可以看出。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宪法、学习宪法,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宪法的组成和具体内容。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根本的活动准则1.宪法的组成、内容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8~21页的内容,要求学生知道宪法的组成和内容,并在书上作记号。教师提出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视情况可组织同学展开讨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教师总结:(1)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来源:学科网ZXXK](2)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3)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通过宪法的组成和内容可以看得出来,它是我国的根本法。正是因为它是根本法,所以对宪法草案要进行全民讨论,才能突出对宪法的尊崇。【知识拓展】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教师可安排学习浏览教材第20页最上面一段后,引导学生作出下列分析:(1)宪法成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原因或宪法具有至高无上权威原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2)如何维护宪法权威或是怎样使宪法成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3.中国共产党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表现(1)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宪执政。(3)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0页中间“相关链接”内容,以此来印证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做到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二)最高的法律效力[来源:学科网ZXXK]【过渡语】宪法地位很高,我们上课前给大家列举的一个谜语可看出宪法的地位之高,那么宪法具体的“高”地位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本次课我们要重点把握的内容。1.最高的法律地位教师安排学生完成教材第20页下面到第21页的“探究与分享”,通过对比,让学生对宪法和其他法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2.最高的法律权威教师安排学生完成教材第22页的“探究与分享”,把表格中的内容填写完整。【知识拓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了明确的规定,如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第二十六条 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知识拓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来源:Z+xx+k.Com](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以受教育权为例,教师也可讲授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虽然从宪法方面看,受教育权只是20世纪才出现的宪法权利,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它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专门立法就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的受教育这项权利。教师总结: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对比,可知: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3.最高的法律效力教师可出示幻灯片或让学生看教材第23页右上角图片,可以看出宪法处于我国法律的金字塔的顶端,让学生从直观上看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或者宪法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什么地方?教师出示幻灯片或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左上角一段文字。教师总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知识拓展】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政治重点之一就是“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被正式提出。因为劳动教养制度已经明显不符合中国的司法需求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是社会前进的一步。这意味着,劳动教养制度——此项在中国存在了数十年的制度将被停止使用,成为历史。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独有的制度。从法律形式上非刑法规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中央这一重要举措引起法律界极大关注。该举措主要体现三层要义:其一,维护法律权威,为推进法治中国提供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劳教制度用行政命令来剥夺人身自由,与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相符。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废除劳教制度无疑维护了宪法的权威。其二,避免侵犯公民权利事件的发生。除了侵犯公民正当程序权利以外,劳动教养主要是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废除这一制度对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意义不容忽视。其三,有利于履行国际义务,提升国家形象。中国早在上世纪末就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其第十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人人有资格由一个依法设立的、合格的、独立的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显然,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明显与上述人身自由权原则相适应,也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1)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原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各种法律都是依照宪法来规定、细化的。如果与宪法相违背之处,则这条法律自动失效,所以宪法又被称为“母法”,制定和修改程序自然比“子法”更加严格。(2)意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知识拓展】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不同:第一,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不同。宪法规定,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而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代表联名,都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修改宪法,可以保证宪法修改的严肃性,保证宪法修改的提议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和我国的实际。第二,通过的人数不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而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第三,公布的机关不同。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谁公布。实践中,四部宪法和四个宪法修正案都是由全国人大公布的。而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5.宪法与普通法关系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文字后,作出小结。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课堂小结习近平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维护宪法权威需要我们保障宪法实施,保障宪法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宪治国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宪法的构成和内容,明确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依宪治国还需要我们明确宪法的地位,那就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2课时 加强宪法监督知识目标1.知道权力监督机关和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2.知道增强宪法意识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做法。能力目标1.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职能的认识。2.提高自己的权力监督意识和能力,学会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行使监督权。3.提高学习宪法的自觉性、主动性,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宪法意识和观念,自觉践行宪法精神。2.树立权力监督意识和观念,学好宪法、热爱宪法。重点1.监督宪法实施机关。2.公民的监督权。3.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做法。难点1.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做法。2.中学生如何践行宪法。教师准备:教学情景所需要的幻灯片。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构建本课时知识网络图。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北京四大“神秘组织”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最可怕近年来,在网上流传着很多介绍北京“人防网”的段子。比如北京的四大神秘组织——“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和“丰台劝导队”。“朝阳群众”因举报多位名人和艺人吸毒而广为人知。网友在网络上打趣说,“朝阳群众向来爱搞‘大新闻’,薛蛮子、黄海波、王全安等人嫖娼,李代沫、宁财神、王学兵等人吸毒,全部是被朝阳群众举报。除此之外,大到杀人抢劫,小到黑车违法,都是他们的关注点。”据媒体报道,“西城大妈”在2015年上半年提供各类情报信息11937件,违法犯罪线索567件。仅2014年,北京警方便为“西城大妈”发放奖金200余万元,今年前四个月奖金达56万。李海大爷今年65岁,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名治安志愿者。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他每天的工作任务是在小区附近巡视,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小区内租户的情况。如果发现小区内租房有可疑的行为,他会直接给片儿警打电话。有一次,他晚上巡视时发现,有一名男子在偷自行车,他马上向派出所报告情况,结果当晚民警就将该男子抓获。他从民警处得知,原来这名男子是一名惯犯,已偷盗了近20辆自行车。实际上,在内蒙古、广东、辽宁等地也开始组建自己区域内的“人防网”。志愿者就像“流动摄像头”,参与巡逻防控,是公安干警的“眼睛”和“耳朵”。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看来,北京的这些志愿者可随时随地向警方传递看到有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社会覆盖面很广,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张由社区治安志愿者组成的“人防网”是警方的有力补充,对首都社会秩序稳定起到很大作用。教师总结:由社区治安志愿者组成的“人防网”,对当地治安保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拥有监督权。宪法的实施也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监督权力行使[来源:学科网]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的原因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过渡语】怎样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呢?宪法又是怎样规定的呢?教师总结: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2.监督权力行使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到25页内容,思考问题:怎样监督权力行使?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谁来监督”“监督谁”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设置一个表格来直观反映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填写完整这张表格: 监督主体 监督对象 依据 形式、方法 各级人大及 其常委会 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和 人民检察院 宪法和有 关法律 询问 广大公民 国家机关和 国家工作人 [来源:学科网] 员 宪法和有 关法律 批评、建议、 申诉、控告、 检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后,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相关链接”和“探究与分享”,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是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知识拓展】监督权的理解和把握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它是公民参政权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种最具活力的监督。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享有监督权。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一府两院”(政府、检察院、法院)进行监督的权力,以保障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保障行政和司法权力的有效行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人大监督同其他方面的监督相比较,是位于最高层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监督的实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包括公民直接行使的监督权和公民通过自己选举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行使的监督权。另外,公民的许多权利具有监督国家权力的性质。这里,作为参政权的一项内容的监督权,是一种直接的政治监督权。它主要包括五项内容,即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老师总结: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二)增强宪法意识【过渡语】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知识拓展】中国完备的制度监督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监督,从横向来看,包括党组织的纪检监督,政府的行政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监督同其他方面的监督相比较,是位于最高层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从纵向来看,有上级对下级部门的监督。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提出的要求:增强宪法意识,对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目的: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知识拓展一】国家宪法日产生背景及确立12月4日,是中国的“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不可或缺的,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正式确立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知识拓展二】宪法宣誓制度201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决定》提出,把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2015年6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韩晓武在作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草案说明时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落实四中全会精神,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对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2.对公民(1)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各种活动,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教师出示幻灯片或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6页“阅读感悟”中的图片,了解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各种活动,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情况。(2)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教师安排学生完成教材第26页下面到第27页上面“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总结: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呵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3)学习宪法教师安排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中间的“探究与分享”,也可展示宪法组成的幻灯片,让学生谈一下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该怎样学习宪法?教师总结: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4)认同宪法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8页最上面的“探究与分享”,请结合实际和生活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总结:习主席的话就是说人民群众对宪法是拥护的,认同的。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认同宪法?怎样认同宪法?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点评和小结。教师总结:(1)认同宪法原因: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2)做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5)践行宪法我们学习宪法就是为了更好的认同宪法,而学习宪法、认同宪法最终的目的是践行宪法。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该怎样践行宪法?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作出小结。教师总结: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
本文档为【新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套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似曾相识燕归来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6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2-17
浏览量: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