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朝民间尚魏碑

北朝民间尚魏碑

举报
开通vip

北朝民间尚魏碑北朝民间尚魏碑 北魏 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局部) 北朝民间尚魏碑   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南朝对峙,史称北朝。北朝历经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两魏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直到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一统北方。四年后的581,隋朝取代北周;公元589年,隋南下灭陈,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北魏王朝的建立及孝文帝的改革,使遭到严重破坏...

北朝民间尚魏碑
北朝民间尚魏碑 北魏 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局部) 北朝民间尚魏碑   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南朝对峙,史称北朝。北朝历经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两魏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直到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一统北方。四年后的581,隋朝取代北周;公元589年,隋南下灭陈,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北魏王朝的建立及孝文帝的改革,使遭到严重破坏的北方经济也开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随之也出现了文化繁荣。文人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北楷南行、北民南士、北雄南秀是南北差异之处。北魏的书法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巨大的发展。北朝的书体,是沿袭汉碑分隶而来,盖其族望质朴,不尚风流,均守旧法,很少变通,书体猥拙,不似南人之风流蕴藉,故与南朝书风异趣。北朝不像南朝禁止立碑,而且北朝崔卢世族,既善属文,名篇巨制,褒扬先世,显露家业,自然立碑甚多。加上佛教盛行北方,造像题记不知凡几。许多魏碑出于民间石工之手,造像记尤其如此。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前者以《张猛龙碑》为代表,后者以《敬使君碑》为代表。北朝的摩崖石刻著名的有北魏的《石门铭》、《论经书诗》等,北齐的《泰山金刚经》、《天柱山铭》等,因山凿石,书写常随石势而成,又因石质不同,镌刻也有所不同。   北朝的碑版很多,以造像记来说,当以龙门造像为最多,其中以二十品为精品,世称“龙门二十品”,尤其以杨大眼、孙秋生、始平公、魏灵藏为最佳,是龙门造像中的最精品,并最有代表性,世称“龙门四品”。此外,北魏尚著名的碑版有《张猛龙碑》、《贾思伯碑》、《杨碑》等。北魏著名的墓志有《张黑女》、《李超》、《刁遵》、《元显隽》墓志及《石门铭》等,它是北魏墓志的杰作。东魏著名的碑志有《李仲璇碑》、《程哲碑》、《高盛碑》、《敬显隽碑》、《司马升墓志》等。西魏留传下来的碑刻极少,最为著名的当推《杜照贤造像》,还有《刘曜碑》等。至于北朝的北齐、北周,由于国祚较短,存留下来的碑版相应来说远不及北魏。其气格既卑下,书法又极平板。主要有北齐《陇东王感孝颂》、《水牛山文殊般若经碑》、《隽修罗碑》、《天柱山铭》、《报德象碑》。另外,北齐亦有些碑志十分起眼,可说北齐碑志中的佳品。如《泰山经石峪》、《朱岱林墓志》、《刘悦墓志》、《重登云峰山记》等。北周的碑版较著名的有《贺屯植墓志》、《西岳华山庙碑》、《曹烙碑》、《窦卢恩碑》、《匡吉刻经颂》、《寇炽墓志》等。除以上所列举的北朝碑志外,还有榜书,亦以北朝为尊,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石刻,山东邹县的葛山、岗山、尖山、铁山,统称四山石刻,字有尺径,以方圆笔兼施,高古浑厚,简整和穆。还有郑道昭在山东益都县百峰山上用方笔写的“中岳先生荧阳郑道昭游盘之山谷也”。与“此白驹谷”,共十九个大字,遒劲奇伟,尤以方笔写大字,深得雅健之致。下列代表作如《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敬使君碑》、《张黑女墓志》、《郑文公下碑》、《石门铭》等尤可品味。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龙门二十品》计有《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撅造像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等,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北朝 朱义章 始平公造像   《龙门二十品》中最著名有《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记》和《魏灵藏造像》,并称“龙门四品”。《始平公造像记》,在洛阳市南部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九月十四日造汔。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1744-1801)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其文字作为书法艺术则在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中列为第一珍品。它一反南朝靡弱的书风,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后世。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孙秋生造像记》,全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讫。此碑书犀利刚劲,宽博朴厚,较《始平公造像》笔法多变,龙门二十品之一。孟广达文,萧显庆书。楷书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体方劲峻拔,沉着劲重。笔法凝练自如。《杨大眼造像记》刻于北魏景明正始之际(500年-508年),楷书,刻在洛阳龙门古阳洞。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其列峻健、丰伟之宗。《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无年月,无撰书人姓名,在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清乾隆年间钱塘黄易访拓后始显于世。《魏灵藏造像记》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的角棱若刀,有的细锋引入,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力,折笔显见方棱;收笔处,有时敛毫便止,有时放锋犀利,有时如《宝子》之上扬。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该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 北朝 张猛龙碑(局部)   《张猛龙碑》为北魏刻石精品,书法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线条变化多端似无规律可寻,书写“从心所欲”但绝“不逾矩”。历代名家对此碑可谓推崇备至,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张猛龙碑》列为“精品上”,并称“《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为正体变态之崇”,“结构精绝,变化无端”。杨守敬《学书迩言》说“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则说“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自然磨泐形成的斑驳石花,更给《张猛龙碑》增加了几许含蓄高深和神秘莫测。清代至今学习此碑而受益者众,如赵之谦、弘一等是,足证康氏推崇之不虚。   《敬使君碑》又名《敬显隽修神静寺碑》、《禅静寺刹前铭》、《敬使君显俊碑》,全称“禅静寺刹前铭敬使君之碑”,东魏正书碑刻,兴和二年(540)立于长社。清乾隆三年出土,后移至陉山书院。现存河南长葛县。《金石萃编》载:碑高六尺八寸,宽三尺五寸,文共二十六行,满行五十一字。此碑书法婉雅朴厚,间有与《张黑女墓志》相契合者,为著名北碑之一。碑文长达二千五百余字,可谓洋洋大观,且无漫漶,刻工极为精严,颇能传达原书笔意。杨守敬谓:“碑阴沈青崖跋云:书法自晋趋唐,为欧、褚先驱。余谓六朝正书多隶体,此独有篆意,古意精劲,不肯作一姿媚之笔,自是老成典型。若谓欧、褚前驱,恐不相及,而亦不必祖欧、褚也”。又说:“化方为圆,暗用篆笔,而流美无对。”康有为列此碑为“逸品上”。又谓:“圆静则有若……《敬使君》”,“《敬显隽》独以浑逸开生面”,“《敬显隽》为静穆茂密之宗,《朱君山》、《龙藏寺》辅之。”又形容说:“《敬显隽》若闲鸥飞凫,游戏汀渚”。此碑结体近方。笔画都略呈弧形,如“田”字、“唱”字,使人感觉方中带圆,笔画短促而明快,有一种向内凝聚的力量,在众碑中别具一格。 北朝 敬使君碑(局部)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有称《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故清人通俗称《张黑女墓志》。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五三一年)十月,出土地无考,原石又早已亡佚,现存乃清何子贞旧藏拓本传世。该志楷书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其书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结构扁方疏朗,内紧外松,多出隶意。此墓志虽属正书,行笔却不拘一格,风骨内敛,自然高雅。笔法中锋与侧锋兼用,方圆兼施,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堪称北魏书法之精品。 北朝 张黑女墓志(局部)   《石门铭》,北魏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康有为将其列为“神品”,云:“石门铭飞逸奇浑,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鹤跨鸾”。 北魏 郑文公下碑(局部)   《郑文公下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丰四年(511年)。系崖刻,在山东省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城东南的文峰山。此碑为郑昭道书写,字体均为楷书,其结字宽博舒展,笔力雄强圆劲,有篆隶趣相附,为魏碑佳作之一。   石刻自古以来不署书者姓名,倘若有署名者,间有一二,但为数极少。故人们欲就石刻诸书以论其人、其事却较难。在北朝碑刻有书人名字可考者,则有北魏寇谦之《嵩高灵庙碑》,为道教立碑之始,赵文渊书《大代华岳庙碑》,萧显庆书《孙秋生等二百人造像记》,朱义章书《始平公造像记》皆是。郑述祖书《重登云峰山记》、《天柱山铭》等。王子椿书《徂徕山佛号》、梁恭之书《陇东王感孝颂》。北周有匡喆书《小铁山刻经颂》、口咸韬书《小铁山佛经铭》等。   可惜的是,北朝大书家多不留名于世。考其历史原因,盖北朝诸代国祚都很短,况且历代的正统们,怎可能指望他们瞩目于他们以为是蛮夷的少数民族政权,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怎能让服务于蛮夷的书家扬名于世。试举一例,现在对于元曲已有了合适的评价,可是在清初朱彝尊就感叹元曲流传有限,到隋树森编纂《全元散曲》的时候资料更是少得可怜,有姓名存世的曲作者之生平籍贯更是难以说清。类比到隋唐不也是这样吗?唐初以太宗李世民为首倡,推崇以“二王”为代表的南朝书家,唐朝有名的几部书史著作在写南北朝书家时直抄南朝的同类作品,而很少提到北朝作品。南朝书史作品只记南朝书家很正常,无可厚非。可对于唐的书史家则太不应该,当时一定保存有很多北朝书家资料,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北史》《魏书》《北齐书》《周书》《水经注》等著作中看到北朝善书者近百人之多,可是他们的生平事迹已是不详,更逞论他们的法书遗迹了。北碑经清朝的大力提倡,早已深入人心。今天随着敦煌遗书研究的深入,北朝时期书法作品的“墨迹”逐渐呈现于人们的眼前,目前有很多书法家在不断地研究它,借鉴它,我们认为书法界对它营养的吸收估计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本文档为【北朝民间尚魏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0297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4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5-04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