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经济学重点1

宏观经济学重点1

举报
开通vip

宏观经济学重点1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GDP和GNP的定义及两者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我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国土原则是指,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要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民生产...

宏观经济学重点1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GDP和GNP的定义及两者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我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国土原则是指,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要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国民原则是指,凡是本国公民(指常住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原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加上国外要素收入挣额(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减去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 GNP=GD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或:GDP=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2.用支出法计算GDP 支出法又称最终商品或产品流量法。这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的支出加总。 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和净出口(X-M)。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家庭对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它又可细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三种支出。劳务中包括房租的租金。 私人国内总投资是用于购买新生产的资本货物(固定投资)和用于变动存货的总支出。家庭用于购买新的房屋被视为投资,包括在私人国内总投资之中,而它所提供的居住服务则估算其租金计入个人消费支出之中。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对政府雇员薪金的支出也包括在这个项目之中。 净出口是出口减进口的净值。 如果在GDP中扣除生产中消耗资本的价值(即折旧)则为国内生产净值。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写成: GDP=C+I+G+(X-M) 3.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的关系 (1).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2).国民生产净值(NNP:Net National Product ):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 (3).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狭义的国民收入。它是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应该得到的报酬。 (4).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NP-折旧=NNP ; GDP-折旧=NDP NNP -间接税=NI; NI=NDP-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PI -个人所得税=DPI=消费+储蓄 yd= c + s 注意! 间接税由企业交纳给政府,不构成生产要素的收入,因此必须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 4.绿色GDP 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APC和MPC(名词解释+公式+计算+画图) . MPC=△C/△Y=dc/d ​ 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倾向; ​ 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联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 ​ APC >MPC,0 < MPC < 1, ​  APC >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 或 APC <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 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APC=C/y=(α+βy)/ y=a/y+ β 2.APS和MPS(名词解释+公式+计算+画图) 1.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APS=S/Y 2.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MPS=△S/△Y=ds/dy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 C+S=Y (2) APC+APS=1 MPC+MPS=1 证明:①∵y=c+s,等式两边除以y≠0,∴y/y=c/y+s/y 即APC+APS=1 ② ∵△y= △c+ △s,等式两边除以△ y≠0, ∴ △y/ △y = △c/△y+△s/ △y, 即MPC+MPS=1 (3)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A点:收支平衡,Y=C,S=0 4.杜森贝利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解释+图象) 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决定的。 1)。.消费的“示范效应”(demonstration effect):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别人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影响,这被称做消费的示范作用。这种心理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个向上移动。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不一定是递减的。 2)。消费的“棘轮(制轮)效应”(ratchet effect):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本人过去收入与消费的影响,特别是受过去“高峰时期”收入的影响,这是消费习惯起作用的结果。 由于存在消费习惯的作用,消费者支出的变化往往落后于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短期消费函数不同于长期消费函数 5.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2).利率:传统:利率高低与储蓄成同方向变动。 现代: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 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 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使储蓄减少。 利率提高,低收入者主要发生替代效应,会增加储蓄,高收入者主要发生收入效应,减少储蓄。所以储蓄增减由正负净值而定。 (3).价格水平 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 物价上升 实际收入下降 消费倾向提高 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 物价下跌 实际收入上升 消费倾向下降 货币幻觉:物价与收入同比例提高,却误以为实际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上升。(4)..收入分配 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大。所以,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越大,越不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越小。 6.投资乘数理论(重点) 乘数: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投资乘数(两部门经济) 投资乘数: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KI=△Y/△I 乘数公式表明: (1)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MPC越大,k越大。 (2)k>1,(∵ 0 <β< 1) 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 注意: (1)乘数发挥作用需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是一把“双刃的剑”。I增——>y成倍增加,I减—>y成倍减少 乘数的经济意义 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需求的增加。 7.其它几种乘数。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三部门经济) 封闭经济中总支出为; y=c+i+g= α+β(y-t)+i+g 均衡收入为: y=(α+i+g - βt)/(1-β)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Kg=△y/△g Kg=1/(1 - β) (2)税收乘数 定义: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有两种: 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 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 Kt=△y/△T=-β/(1-β)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定义:收入变动对政府支付变动的比率。 Ktr= △y/△tr= β/(1-β) .Kg>Kt,Kg > Ktr的原因?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因此,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如果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同样增加一定的数量,也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平衡(4)预算乘数作用。 平衡预算乘数 定义: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Kb= △y/△g=1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 资本边际效率MEC(名词解释)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实际上也就是资本的预期利润率。 2托宾的“q”说(课本481) 股票价格影响企业投资。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q<1,买旧企业比新建便宜,不会有投资。 q>1,新建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有新投资。 股票价格上升,投资会上升。 3.流动陷阱(概念,解释,画图)(课本490) 流动陷阱: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利率不断下降,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灵活偏好的作用,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利率也不再降低了 4.IS-LM方程(课本) 5.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课本503)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挤出效应(课本515) 挤出效应:政府购买的增加是通过发行或出售公债筹集经费,则债券价格下降,市场利率上升,就会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使总支出水平下降 ,政府支出乘数大打折扣。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税收、政府支出影响消费与投资,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1、扩张性政策:T↓→IS右移→Y↑, G↑→IS右移→Y↑ 2、紧缩性政策:T↑、G↓,导致IS左移,Y下降 货币政策:M→r→C、I→Y 1、扩张性政策:M↑→LM右移→Y↑、r↓ 2、紧缩性政策:M↓→LM左移→Y↓、r↑ 用IS—LM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IS---LM的移动,经济的紧缩和扩张) 一.财政政策效果 (一)一般原理 1.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2.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3.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诠释 (二)极端情形:神化财政政策效果,凯恩斯极端 1.条件:IS曲线陡峭至极——垂直 LM曲线平缓至极——水平 2.结论: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 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解释 1、财政政策乘数 ​ 2、dY/dG与△Y/△G的差异:财政政策乘数考虑了货币市场的因素 ​ 3、结论: ​ (1)d小,财政政策效果大——IS陡峭 ​ (2) d大,财政政策效果小——IS平缓 ​ (3)k大、h小,财政政策效果小——LM陡峭 ​ (4) k小、h大,财政政策效果大——LM平缓 ​ 二.货币政策效果 ​ (一)一般原理 ​ 1.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 2.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 3.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诠释 ​ (二)极端情形:神化货币政策效果——古典主义 ​ 1.条件 ​ (1)IS平缓至极:——水平(2)LM陡峭至极:——垂直 2.结论 ​ (1)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 IS水平→d=∞→即使r不 ​ 变,I也会大幅度减少→挤出效应大(2)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LM垂直→h=0→L2=0→m全 ​ 用于L1→Y大幅度变化 关于结论的数学诠释(1)货币创造乘数 : (2)结论 ​ 1)d小、β小,上述乘数的分母大,货币政策效果小(IS陡峭) ​ 2)d大、β大,货币政策效果大(IS平缓) ​ 3)h小,上述乘数的分母小,货币政策效果大(LM陡峭) ​ 4)h大,上述乘数的分母大,货币政策效果小(LM平缓) ​ 思考:为什么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IS陡峭,而LM平缓)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宏观经济政策一般分为四大经济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通常用失业率的高低作为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注意: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GDP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国际收支平衡: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 1.​ 财政政策及其内容 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 4.自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及主要通过哪三项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发挥其作用:(p541) 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能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主要通过三项制度发挥其作用: A:税收的自动变化 –​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 B: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DPI↑→C↑→AD↑ 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 •​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5.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一个国家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6.准备金,法定准备率,货币(创造)乘数,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率,高能货币 准备金: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 ​ 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 法定准备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rd 方式:通过整个银行体系扩大或缩小活期存款的方式 货币(创造)乘数: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与最初存款之比,它等于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 7.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 1.公开市场业务 Open Market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公开市场又称金融市场,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包括: ​ 货币市场: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 资本市场: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1)一级市场:发行市场(2)二级市场:流通市场 ​ 操作 ​  优点: 操作灵活 不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 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 ​ 2.调整再贴现率 :央行被动地等待 ​ 调整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调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息率,以限制或鼓励银行借款,从而影响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和利率,进而决定货币存量和利率,以达到宏观调控地目标。 ​ (1)释义: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 ​ (2)操作:萧条,再贴现率下降,商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货币供给上升。繁荣时期,再贴现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 通常与公开市场业务配合使用。 ​  3.存款准备率:效果猛烈,较少使用/存在时滞 ​ 存款准备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做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 萧条,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另外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 ​ 美国,rd变动1%,导致M变动20亿美圆。所以不能轻易变动rd. ​  ​  第十七章 总模型需求---总供给 ​  ​ 1.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化的原因 ​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 A.利率效应(通过I影响总需求)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 价格上升,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并导致利率上升;反之反是。 ​ 而利率上升,会导致投资减少,并使总需求减少;反之反是。 ​ 即:价格与总需求成反比; ​ 注意:利率效应是由货币传导机制所形成的;如果货币的传导机制失灵,利率效应也就不起作用。 ​ B.实际货币余额效应(通过C影响总需求) ​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上升时,以实物形态衡量的手持货币,即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减少消费,并导致总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 所谓实际货币是指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以实物形态衡量的货币。 ​ 这种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余额上升,进而带动总需求增加的原理被称为实际货币余额效应(reamoney balance effect),简称实际货币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或称庇古财富效应。 ​ C.外贸效应(通过X-M影响总需求) ​ 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就会减少该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出口减少。 ​ 同时,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增加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一增一减,净出口下降,并导致总需求减少. ​ 这种由于本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导致汇率变化,进而导致总需求变化的效应,称作外贸效应,国际替代效应,或称为Mundell—Fleming汇率效应。 ​ D.跨时期效应 ​ 如果今年价格水平上升了,且预期明年的价格会回落,消费者有可能延期消费,从而减少本期消费,导致今年的总需求下降。 ​ 这种由于现期与未来相对价格的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的变化,就是跨时期效应(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effect) ​ E、收入效应:导致名义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 ​ 2.宏观生产函数 ​ 宏观生产函数:一国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总投入包括投入生产过程中的总就业量、自然资源(常数)和资本存量;总产出为一国的GDP。 ​  Y=F(N,K) ​ 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 由于资本存量很大,新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在分析宏观经济波动问题时,可以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Y=F(N,K) ​ 含义:在自然资源和资本存量既定的条件下,总产量是劳动力中总就业量的函数,它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 宏观生产函数的性质: ​ (1)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 (2)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该函数的特点: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 3.劳动市场均衡 劳动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的就业水平,劳动供给与需求相等的那一点,为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是: Ns=Nd 即 注意:(1)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从而使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的状态被称为充分就业状态。 (2)在任意时点上,资本存量K都是由以往的投资决策所决定的。 2.​ 三种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资源逐渐接近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不断提高,成本不断提高。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
本文档为【宏观经济学重点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4-04-03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