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科学院《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含2013年真题)

中国科学院《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含2013年真题)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科学院《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含2013年真题)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1 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克拉克值(Clark value):中上地壳中 50 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 了世界各地的样品 5159 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 16 公里厚的地壳内 50 种元素 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又称丰度(Abundance)。国际通用。单位 ppm=10-6, 即克/吨。目前还用 ppb=10-9。克拉克值≠克拉值...

中国科学院《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含2013年真题)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1 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一、名词解释 1 克拉克值(Clark value):中上地壳中 50 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 了世界各地的样品 5159 个;用取得的化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数据,求出了 16 公里厚的地壳内 50 种元素 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又称丰度(Abundance)。国际通用。单位 ppm=10-6, 即克/吨。目前还用 ppb=10-9。克拉克值≠克拉值;5 克拉=1 克。 2 晶体(Crystal):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体。或晶体是 具有晶格构造的固体。这种固态物质称结晶质(晶质)。习惯上,将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物 体称为晶体(即晶体是原子有规律排列的外观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象)。相应地,将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 体称为晶粒(Crystal grain)。存在二种晶体:天然晶体(绝大多数)和人造晶体(少数)如 人造石英、金刚石等。 *3 矿物(Mineral):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 (Nickel,1995),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自然界分布广泛。(2005、2007 乙) 4 准矿物(Mineraloid):在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均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 但不具有标准结晶构造的均匀固体。主要有 A 型蛋白石、水铝英石。自然界极少。 *5 同质多象(Polymorphism):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 现象。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C 金刚石(高压)-石墨(常压)。(2010 乙) 6 类质同象(Isomorphism):矿物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部分被它种原子或离子取代, 但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如镁橄榄石→铁橄榄石。 **7 摩氏硬度计(Moths scale of hardness):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强度。在肉眼 鉴定中,主要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摩氏硬度计由十种不同硬度的矿物组成:1 滑石、 2 石膏、3 方解石、4 萤石、5 磷灰石、6 长石、7 石英、8 黄玉、9 刚玉、10 金刚石。摩氏 硬度计只能测定各种矿物硬度的相对高低,不能测定硬度的绝对值。(2001、2008 乙) 8 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矿物。为金属阳离子与各种硅酸 根相化合而成的含氧盐矿物。这类矿物均含氧与硅,以及一种或几种金属阳离子。其结构是 硅氧四面体。主要有橄榄石、石榴子石、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绿帘石、辉石、滑石等。 (2012 甲) 9 岩石(Rock):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由其它岩石和矿物的碎 屑所组成的一种集合体。(2005) *10 岩浆(Magma):形成于地下深处的、具有较大粘性的高温熔融流体物质。温度约为 650~1400℃。岩浆由二部分构成:硅氧四面体或硅铝氧化物和金属阳离子。[SiO4] -4、[AlSi3O8] - 和 K、Na、Ca、Mg、Fe,前者含量高,则岩浆粘性大,呈酸性,难流动,多为爆发相;反 之,粘性小,呈基性,易流动,多表现为喷溢相。按 SiO2含量%的分类(国际通用):超基性 (Ultrabasic magma):<45%;(▲超镁铁质 Ultramafic);基性(Basic magma):45-52%(▲镁 铁质 Mafic);中性( Intermadiate magma(Andesite magma)): 52-65%;酸性(Acidic magma):>65%。(2008 甲、2008 乙) *11 岩浆作用(Magmatism):是指岩浆发育、运动、冷凝固结成为火成岩的作用,它包 括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2005、2007 甲)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过程,称火山作用 (Volcanism),又称喷出作用(eruption)。早期爆炸喷出,晚期地表溢流。未到达地壳而在 地下某深处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侵入作用(Intrusion)。 12 安山岩线(Andesite line):环太平洋大陆及岛屿为安山岩,大洋内部为玄武岩,二 者界线称安山岩线。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2 *13 枕状构造(Pillow structure):由外形似枕头的熔岩聚集而成,枕间常有火山碎屑物 或硅质充填。枕体或相互重叠、连接,或分散孤立产出,具“顶凸底平”的特点。枕体表面光 滑,常有纵向或横向沟纹。枕状构造的成因是由于岩浆在海底喷出后其外层迅速冷凝固结, 构成硬壳,而内部高温熔体的挤压则使硬壳破裂、高温熔体外溢冷凝,形成新的硬壳。如此 反复作用,就会形成枕状熔岩。(2008 乙) *14 结晶分异作用(Crystalization defferentiation):一种成分的岩浆在其逐渐冷凝过程中, 按一定规律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岩石的过程。熔点高、比重大 的矿物先结晶,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2010 甲) 15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热岩浆体积>>围岩,岩浆对冷围岩的吞噬与化学作用,最 终使围岩成为火成岩的一部分。 16 混染作用(Contamination):岩浆体积不够大,不足以完全吞噬围岩,导致围岩对岩 浆的明显化学反应,改变岩浆的成分。 *17 层理(layer/bedding):指沉积岩的成层性。它是由岩石不同部分的颜色、矿物成分、 碎屑(或沉积物颗粒)及结构等所表现出的差异引起的,反映了不同时期沉积作用性质的变 化。(2007 甲) **18 递变层理(Graded bedding):又称粒序层理,其特征是同一层内碎屑粒级由下而上 逐渐变细。它的形成主要是因水介质动力由强逐渐减弱所致。同一层内碎屑粒级由下而上逐 渐变粗成为反递变层理。环境周期性变化,在重力沉积下就形成了“韵律层”。可以用来确定 地层的顶底。(2010 甲、2011 乙) *19 砂岩(Sandstone):具有粒状结构的碎屑岩石,粗砂岩 2-0.5mm、中砂岩 0.5-0.25mm、 细砂岩 0.25-0.05mm,碎屑成分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碎屑及黏土矿物。(2007 甲) *20 大气圈平流层(Stratosphere):顶面距地面高度 55 公里。顶部为臭氧层。温度随高 度增加而增加;可至 0 度以上。不受地表热辐射或对流大气的影响。此高度之下的地质作用 最重要。(2010 乙) *21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T)、压力(P) 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 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叫变质作用。(2005、2012 乙) 22 重结晶作用(Recystalization):小晶体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长成更大晶体的作用。 23 韧性剪切作用:发生在地壳中深部位较高温度和定向应力条件下的一种变质变形作 用。其结果是矿物在被软化的塑性状态下发生不对称旋转和剪切,形成新的岩石和组构。其 岩石称糜棱岩。韧性剪切带:由高度应变过的岩石构成的线性变质变形带。从该带一侧进入 另一侧,岩石被扭曲,两侧岩块发生了明显剪切位移,但无明显断面。透入性构造贯穿全带 (拉伸线理、剪切面理、组构)。 24 变晶结构:原岩发生重结晶或交代作用而形成新矿物的结构(前者有大理岩;后者 有石榴石片岩(有新生矿物石榴石)。 25 变余结构:尚残留部分原岩结构者称之,为浅变质结构(如板岩特有的变余泥质结 构、砂质结构)。 26 接触变质作用(包括接触交代、接触热变质):由岩浆活动引起的、发生在岩浆岩(主 要是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范围的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的温度较高,一般为 300-800℃。 如砂岩→石英岩;石灰岩→大理岩;泥岩→角岩(Hornstone,灰黑坚硬致密) 27 矽卡岩(Skarn):发生在中酸性岩浆与冷围岩之间,通过流体交代、物质成分的交 换而形成的变质岩。主要矿物是石榴子石、绿帘石、透闪石、透辉石、阳起石、硅灰石,有 时还有云母、长石、萤石、方解石。浅灰色,岩石常为粒状或不等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3 28 区域变质作用:在大范围内由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 变质作用,其影响范围可达数千到数万平方千米,影响深度达 20km。代表性矿物: 超高压、高温:C→金刚石 diamond 高压、低温:角闪石、钠长石→蓝闪石 glaucophane 高温、低压:黏土矿物→红柱石(Al2SiO5 )Andalousite 高温、高压:黏土矿物→矽线石(Al2SiO5 )Sillimanite 中温、中压:黏土矿物→蓝晶石(Al2SiO5 )Disthene 29 等化学系:不同的变质岩,原岩可能是同一个,称等化学系。如黏土岩或页岩→板 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世界著名的巴罗变质带) 30 混合岩化作用(Migmatization and migmatite)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 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和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 *31 动力变质作用: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在强烈定向压力下发生变化的一种变 质作用。多分布在大型断裂带附近。主要表现在岩石的变形方面,可分为浅地壳层次的脆性 变形和终身地壳层次的韧性变质-变形。(2010 甲) 32 糜棱岩(Mylonite):韧性剪切变形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本质是错位。片理发育, 强波状消光,细粒化、核幔构造,不对称组构、亚颗粒(矿物边界发生迁移而成,而非研磨 粉碎)。 *33 榴辉岩(Eclogite):主要由暗红色的石榴子石(镁铝榴石)与鲜绿色的绿辉石(辉 石的一种,含有 Ca、Na、Ma、Fe、Al 等多种成分)构成,不含斜长石。具有等粒或不等 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颜色深,密度 3.6-3.9g/cm3,是变质岩中密度最大的岩石。他是在 压力极大,兼有适当的温度条件下产生的。含柯石英甚至金刚石等超高压变质矿物者,称含 柯石英榴辉岩、含金刚石榴辉岩。(2012 乙) 34 矿床: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天然产出的、赋存于岩石中的各种能满足目前工业开采利 用的有用矿物的集合体及岩石的区段(或地质体)。 ★35 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 等特点,能可靠的确定岩层的时代。(2005、2008 甲、2010 乙、2011 乙) 36 片理(Schistosity):岩石中片状或者长条状矿物连续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而 不甚平坦的纹理,成为片理或面理。(2001) *37 拉伸线理:岩石中的矿物颗粒或集合体、岩石碎屑、砾石等,在温度和剪切应力的 联合作用下,被强烈剪切拉长、定向排列,呈现为平行密集的现状构造,成为拉伸线理。拉 伸线理是变质岩中一种透入性的线状构造,在片理上最为醒目。(2001) 38 地震(Earthquake):是指地壳某个部位的岩层应力突然释放而引起的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灾害地质现象。 39 地震序列(Seismic sequence):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或同一震源体内,具有成因联 系的一系列地震,成为地震序列。 40 地震预报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2009 甲) **41 软流圈(Asthenosphere):从地下 70km 开始,到大约 220km 深处,此地带的物质是 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其中液态物质含量 1%~10%,由于混有液态物质,所以这一地带比较 “软”,易于发生塑性流动,故称之为软流圈。岩石圈(lithosphere):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 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之为岩石圈。它包括整个地壳及地幔最顶部部分。(2001、 2007 乙、2008 甲) 42 构造变形(Structural deformation):使地质体原有形态和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作用, 称之为构造变形。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最基本的地 质构造是褶皱(fold)和断裂(fault)。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4 *43 产状要素: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岩石的空间位置,即其产出状态,简称 为产状。层状岩石的产状取决于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以及岩层的厚度。层面的走向、 倾向、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2012 乙) 44 褶皱(fold):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上凸的叫背斜 anticline, 下凹的叫向斜 syncline。 ☆45 隔档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紧闭尖棱背斜和开阔平缓向斜相间排列而成 的褶皱,称为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紧闭尖棱向斜和开阔平缓背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 为隔槽式褶皱。又称为侏罗山式褶皱。这类组合褶皱多属于浅部褶皱,是一种有利的油气盖 层构造。(2008 乙、2011 乙) 46 走滑断层:也称平移断层,被断的岩块沿陡立的断层面做水平滑动。根据相对滑动 方向,可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类。(2012 乙) *47 节理(Joint):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但破裂两侧岩块没有 发生明显的位移,此破裂称为节理,节理的裂开面称为节理面。(2001、2005) 48 蛇绿岩套(Ophiolite suite):又称奥菲莉建造。它具有“三位一体”的结构特征,从上 往下依次是: A 沉积单元:由枕状玄武岩、玄武岩、石灰岩、含放射虫硅质岩、泥砂质碎屑岩或浊积 岩等组成,代表洋底沉积层。 B 堆晶单元:由玄武岩浆结晶分异的超镁铁质火成岩组成,成分相当于地壳中的硅镁层。 主要由堆晶辉长岩、单斜辉石橄榄岩和基性岩墙组成。堆晶辉长岩系列具下粗上细的特点。 基性岩墙上连沉积单元中的玄武岩,下通辉长岩。 C 变质橄榄岩单元:主要由纯橄榄岩和斜方辉石橄榄岩组成。水蚀热变明显,蛇纹石化 普遍,剪切面理发育。它由地幔岩浆直接结晶而来,代表岩石圈地幔物质层。 *49 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横切洋中脊或俯冲带的一种巨型水平剪切断裂。是一 种类似于平移断层的特殊断层。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 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 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由于洋底岩石圈背离洋中脊向两侧推 移,转换断层另一端最终与边界或消亡边界相遇而中止。(2009 甲、2012 甲) 50 贝尼奥夫带(Benioff Zone):在海沟-岛弧(山狐)体系中,深度有浅至深的一系列 震源排列,构成海沟向大陆倾斜的面,称之为毕鸟夫带。毕鸟夫带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 面俯冲的构造带,故又称之为俯冲带或消减带。大洋板块在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 51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 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转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甚至土壤的过程。(2001) *52 铁帽:含低价铁的许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经氧化所形成的褐铁矿常覆盖在矿体的表 层,成为铁帽。是找寻地下隐伏矿体的重要标志。(2011 乙) 53 球状风化: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最先 被破坏且破坏神度较大,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渐圆化,变成球形或椭球形,称为球状风化。 它是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但以化学风化起主要作用。块状而均粒的花岗岩、 闪长岩、辉长岩以及厚层砂岩等球状风化最普遍。(2008 甲) 54 差异风化(Differential weathering):如果抗风化能力不一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则抗 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抗风化能力弱的凹入,成为差异风化。 **55 风化壳(Crust of weathering):指风华产物的覆盖层,包括残积物及其上覆的土壤。 厚度一般为数厘米至数十米,横向展布不稳定。风化壳在垂直剖面上因风化程度和特征不同 而显示出粗略的层次。(2012 甲、2012 乙)被较新岩层覆盖而保存下来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 (Old crust of weathering)。不整合面上常有古风化壳存在,区域规模的不整合面是区域褶皱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5 -隆升事件的重要标志。古风化壳还是重要的储油构造。 56 古土壤(Paleosol):是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已经固化且被上覆地层叠置的土壤。它 的识别和研究对探索古气候变化及大气中 CO2与 O2的含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57 坡积物(talus):片流比较均匀地洗刷山坡上的松散物质,并在山坡的凹入部位或山 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 58 侵蚀基准面(Base level of erosion):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 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平 面向大陆方向引申的平面,成为侵蚀基准面。 59、截弯取直:自由河曲中,河流曲折的地带,称为河曲带。随着河流的演化,河曲带 加宽,河道长度增大,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低。洪泛期,水流能冲破河湾颈部,取直道前 进,造成河道的截弯取直。河道截弯取直后,原来的河道被废弃,堵塞成湖,称为牛轭湖 (Oxbow lake)(2012 乙) 60 河流袭夺(River capture):由于溯源侵蚀,一条河流源头方向加长可导致它与另一 条河流交切,截夺后者上游的河流袭夺(River capture)。(2010 乙、2012 乙) 61 深切河曲:发育在宽阔平坦谷底上的自由河曲在去均夷化作用下,只要下蚀速度适 当,原有河湾可不受破坏而继承下来,致使河曲深切并嵌入基岩之中,这种河曲称之为深切 河曲。 62 均夷河流(graded stream):随着沉积与侵蚀作用的进行,河床上的突起被削去,凹 坑被填平,激流瀑布消失,纵剖面最终演变成平滑的下凹曲线。达到这一状态的河流称之为 均夷河流(graded stream)。 **63 准平原(peneplain):在幼年期,河流深切,河谷呈狭窄的 V 形具有高山深谷地貌。 在壮年期,河谷加宽,谷坡后退,河谷坡度变缓,分水岭的高度降低,且成浑圆状态。在老 年期,地面变得平缓,仅有微弱的波状起伏,残存一些有抗风化剥蚀强的岩石构成的孤山; 大部分地区被较薄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这种老年期地貌称为准平原(peneplain)。 64 夷平面(planation surface):当后期地壳抬升时,海拔高出平原,河流再下蚀,起伏 增大;导致原先被松散河积物复盖的地区被抬升,形成一系列起伏的山地。其相邻的平坦山 顶位于同一高度,代表当时的准平原表面,称作夷平面。根据夷平面松散沉积物的年代可以 判断该夷平面形成的年代;根据夷平面的高度可以判断该地区自准平原形成以来地壳上升的 幅度。 65 雪线(Snow line):在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每年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大致在同 一海拔高度,这一高度的界限称为雪线。 66 山岳冰川:又称阿尔卑斯式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地带的山谷之中。冰川 长度不等,长者可达数万米。包括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 67 羊背石(roche moutonnee):凸起于冰床上的坚硬基岩遭受刨蚀后,变成低缓的椭圆 形小丘,其长轴方向与冰川流动方向一致,且迎流向一侧的坡较平缓,坡面上有冰川擦痕和 磨光面。背流向一坡较陡。羊背石可以指示冰川的运动方向:从缓坡向陡坡方向运动。 68 鼓丘(drumlin):分布在终碛堤内缘,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系列平行的长条状高地。其 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迎流坡缓,顺流坡陡,高度有几米到几十米,长几百米。有的鼓丘内 有一个基岩核心。 ☆69 浊积岩(turbidite):浊流沉积是由砾、砂、粉砂等碎屑物与泥质物组成的韵律交互 层,具有清楚的递变层理及印模等构造,由它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浊积岩(turbidite)。(2012 甲) *70 等深流沉积(contour deposit):是细沙、粉砂与泥质物的互层层序。砂质物分选良 好,水平层理普遍发育,有时也有递变层理和内部侵蚀的痕迹。由它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等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6 深积岩(contourite)(2009 甲) *71 潟湖(lagoon):如果沙嘴或沙坝把近陆的一部分水域与外海隔开,使其转变成湖泊, 即潟湖。(2012 乙) 72 碳酸钙补偿深度(CCD):随着海水深度增加,海水中 CO2含量增高,当海水深度超 过一定范围时,CaCO3 即难以在洋底存在,从海水表层凝聚成的 CaCO3 固体质点沉入这一 深度后均被富含 CO2 的海水所溶解。只有当沉积速度超过溶解速度时,才能有少量 CaCO3 沉积和保存下来。这一深度称为碳酸钙补偿深度(calcium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 太平洋中这一深度约 4500m,大西洋中约为 5000m。 73 沙漠漆(Desert varnish):覆盖在基岩或岩块表面的、由铁—锰氧化物以及黏土物质 构成的黑褐色薄膜。 74 风棱石(windcut stone):坚硬的石块被磨蚀成具有多个磨光面,边角清晰圆滑的石 块。其形成是因强风对裸露石块的定向吹扬,使石块某个表面遭受磨蚀,形成光滑面,随后 因风向改变,石块滚动,其另一部分遭受磨蚀,形成另一光滑面,如此反复。 75 雅丹地貌(yardan landform):又称风蚀地貌,包括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城堡、 风蚀蘑菇、蜂窝石。 76 块体运动(mass movement):斜坡上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运移称为块 体运动。 *77 崩塌(rock fall):斜坡上被陡倾破裂面分割的岩土块体,经强烈风化,在重力或地 震作用下突然而迅速坠落的现象。 78 滑坡(landslide):块体在重力、水压力、地震震动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沿斜坡向下 滑移的现象。(2009 甲) 79 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破坏自然地貌与生态的地 质事件。 80 撞击作用(impacting):是指陨星坠落对行星的冲击,并使其表面发生变形甚至变质 的作用,其典型产物是圆形的陨击坑。 ☆81 飞来峰和构造窗:如果在推覆构造的上盘岩块中,由于差异侵蚀局部露出下盘的 较新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如果由于强烈侵蚀,上盘的外来岩块只局部残留与较新的原 地岩块之上,这种构造称为飞来峰。(2001) 82 沉积旋回:一套海侵层位和一套海退层位在垂直剖面上构成颗粒由粗变细又由细变 粗的有规律的变化,表明该地区地壳曾经经历一次下降和上升的完整过程,称为一个完整的 沉积旋回。 二、简答论述题 *1、地质学的研究方法(2009 甲) 答:○1 收集资料:了解现有研究成果,确定研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2 现场考察:验证前人结果,采集样品,记录测量结果和现场分析结果(野外地质学和 填图); ○3 分析化验:确定样品中元素含量、样品的年龄; ○3 模拟实验:野外地质现象再现; ○4 综合分析:各种资料汇总-实事求是合乎逻辑的分析-科学解释-演化模型的建立-结论; ○5 将今论古(历史比较法):用现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过程;  如螺蚌,现在是水生动物;如在高山上找到其化石,可知当时属于水体环境  人类历史中尚未发生的仍靠推测:恐龙的灭绝(全球火山?外星撞击?) ○6 以古论今、论将来;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7 “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活动论”是三大最基本的地质学思维方法论。 ○7 现代技术(Modern technology); ○8 高新技术 GPS、RS、GIS、CS:Global Position System、Remote Sensing、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储存、分析大量的地球科学信息)、Communication System: a.分析测试技术:正确、全面的测定成分;可观察超微结构(TEM、SEM);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 b.高温、高压、模拟实验:>100 公里处,30KPa,近 2000℃;正常结构石英变为紧密堆 积柯石英;碳变为金钢石; c.计算机应用:各种专门应用软件(复杂运算、模拟),各种文字处理和绘图软件; ○9 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2、什么是稳定同位素?哪些属于稳定同位素?(2009 甲) 答:稳定同位素是指某元素中不发生或极不易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 U238、U235、U234、Th232、Rb87、K40 等;稳定同位素:主要有 O 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 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3、矿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矿物的 5 项基本特征 ○1 最基本特征是天然产出、有序结构、固体。 ○2 自然界的所有晶体都是矿物;绝大多数矿物都是晶体。现已发现矿物 3300 余种,绝 大部分 (99%)分布于地壳中。蛋白石、水铝英石是准矿物。 ○3 矿物的化学成分基本稳定,但可有杂质。 ○4 矿物可分为三大类 a) 自然元素矿物:Au,Cu,S,C(金钢石,石墨)。自然界很少。 b) 分子化合物(分硫化物,卤(氟与氯)化物,氧化物三种):如 SiO2-石英,NaCl-石 盐,FeS2-黄铁矿。自然界常见。 c) 复杂分子团矿物:主要是硅酸盐矿物,种类多,含量高,分布广,占地壳总重量 75%。如 K(Mg,Fe)3[SiO3AlO10](OH,F)2黑云母。 水,石油,天然气不是矿物(非固体);煤也不是(排列无序);花岗岩不是矿物(岩石)。 ○5 矿物具有同质多象和类质同象现象。 *4、地壳岩石中常见的七种造岩矿物。(2007 甲) 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5、各类代表性熔岩介绍 ○1 超镁铁熔岩(ultramafic): 科马提岩(komatiite)。分布于南非和澳大利亚。具有鬣刺结构(Mane):快速冷凝而成 的长条状橄榄石骸晶集合体,常充填于橄榄岩或辉石岩裂隙中。 ○2 基性熔岩(basic): 玄武岩(basalt)。黑色,致密,比重大,粘性小,有柱状节理。喷发宁静(气体易溢出)。 海底喷发形成枕状构造(Pillow lava),顶突底平。著名产地:印度德干高原,厚 3000 米, 面积 100 万平方公里。实例:我国峨眉山 P1玄武岩。矿产:Cu、Fe、铸石材料。 ○3 中性岩浆:粘性较大、爆炸喷发,多形成复式火山锥。 安山岩(Andesite)。浅色、有气孔、杏仁体(amygdaloid)。分布:南美安第斯山。著名 矿产:墨西哥银矿、台湾金瓜石金矿、山西五台龙须沟铜矿,日本黑矿。 ○4 酸性岩浆:粘性大,强烈爆炸喷发,形成复式火山锥。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8 流纹岩(rhyolite)。浅色,具流纹构造(黏度大,冷却慢)。分布:浙江、福建、广东沿海, 宁镇地区。矿产:Au、Ag、Cu、U、W、Sn、Mo 等;青田玉、鸡血石(极其珍贵的印章)、 熔结凝灰岩(蟾石)。 ☆6、什么是鲍温反应序列?(2010 乙、2011 乙) 鲍温反应系列(Bowen’s reaction series):美国岩石学家鲍温用富含橄榄石的玄武岩浆做 实验,得出主要矿物结晶分异规律。分为: (1) 连续反应系列:部分先结晶出来的矿物同剩余岩浆发生作用,形成在化学成分上连 续变化、其内部结构无根本变化的一系列矿物,为浅色矿物所独有。 端员成分为钠长石与钙长石,二者能以任何比例混溶。 (2)不连续反应系列:形成化学 成分有差异、又有内部结构显著变 化的矿物,为暗色矿物或铁镁矿物 所独有。 最后,上述两个系列又联合形 成一个不连续的反应系列,依次结 晶出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 评价:鲍温反应系列的核心是 “单一原始岩浆的观点”。据此,100 份原始岩浆只可结晶出 5-10 份花 岗岩。但陆地上的花岗岩远大于玄 武岩;而大洋中只有玄武岩而无花 岗岩。故鲍温实验得出的结晶顺序 规律是对的,而单一原始岩浆的观 点是错的。 **7、岩浆岩的分类、成分和名称(2010 乙、2013 乙) 岩石类型 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SiO2含量(%) <45% 45—52 52-65 >65% 主要矿物 橄榄石、辉石 拉长石、辉石、 少量角闪石 中长石(碱性长石)、 角闪石、黑云母 钾长石、钠长石、 石英、黑云母 颜色 暗绿~黑绿 深灰~灰黑色 灰白~灰色 灰白~肉红色 喷出岩 岩流、岩被,斑状、玻 璃质或隐晶质结构,气 孔、杏仁、流纹构造 科马提岩 玄武岩 安山岩(粗面岩) 流纹岩 浅成岩 似斑状、全晶质结构; 块状构造 苦橄玢岩 辉绿岩 闪长玢岩(正长斑 岩) 花岗斑岩 深成岩 全晶质、等粒结构;块 状构造 橄榄岩、辉石 岩 辉长岩 闪长岩(正长岩) 花岗岩 **8、火山的喷发方式及其产物是什么?(2008 甲、2009 甲、2012 甲) 答:喷发方式: a 裂隙式喷发:岩浆沿断裂溢出,固体喷发物较少; b 中心式喷发:形成盾形火山锥,坡度 2-4 度,小于 15°; 火山喷发物质的构成: a 气体 (Gas):气体的喷出称为火山喷发的前导,贯穿始终。以水蒸气为主,其含量常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9 达 60%以上。此外还有 CO2、硫化物(H2S、硫的氧化物),以及少量的 CO、H2、HCl、NH3、 NH4Cl、HF 等。火山的气体喷发量往往很大。气体溢出状况预示着火山活动进程。如果气 体逸出量越来越多,气体中的硫质成分越来越浓,气体的温度会越来越高,就是大规模火山 喷发来临的前兆。如果气体量逐渐减少,气体中 CO2 成分增多硫质成分减少,且气体温度 逐渐降低,则意味着火山活动的减弱。 b 固体(Solid):围岩及早先冷凝的岩浆岩,被岩浆喷出,脱离地表在空中炸碎后冷凝成 固结体,称火山碎屑岩。 火山灰(<2mm)→单独成岩→凝灰岩; 火山砾(2-50mm)→火山灰胶结→火山角砾岩; 火山块(>50mm)→火山灰胶结→火山集块岩; 火山渣(数十厘米)→ 快速冷凝的岩浆块→浮岩; 火山弹(>50mm)→喷出炸碎后冷凝固结的岩浆块; c 熔融体(Melting body):熔岩(熔岩流、熔岩被;多面形分布)表面具柱状节理(冷凝收 缩而成的六边形柱体),总与流面垂直。 9、什么是地球内热,其来源?(2010 甲) 答:地球内热是指来自地下的热流。 (1)表现方式:a.深部为对流方式;b.浅部通过岩石传导。 ● 称“大地热流” (Heat Flow),单位为 HFU:微卡/cm2·秒(微卡:百万分之一千卡) ● 洋底:>1.47(HFU),平均:1.47(平均热流值) 常温层,地表下 10 多米,与当地年平均气温相当;与海拔、纬度有关 增温层,平均 3°C/百米,称地热增温率;按此计算地心温度 19 万度。 (2)地热分布:a.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差异;b.地热高的地方,地温梯度也高;c.地下深处, 由于压力高,密度极大,物质不会全部熔化。 (3)意义:有助于研究石油等的生成;有助于寻找地热(温泉、热泉、沸泉)。 地热成因:  余热:炽热的星云物质聚集-收缩(地球由热-冷放热)。  重力分异:地球内部物质按比重分异,位能转成热能(地球由冷-热,产生热)。  放射热: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热(地球由冷-热)。放射性物质主要在地壳中,可解释增温 率变化原因。  撞击热:行星与地球撞击产生热(地球由冷-热)地球究竟由冷-热,还是由热-冷,尚是 探索的课题。 ☆10、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联系与区别?(2007 乙、2009 甲、2010 乙、2012 甲) 答:外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几乎都有 重力能参与。外力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和地壳岩石组成发生变化。引起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因 素是大气、水、生物,能量来源有太阳热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外力地质作用可分成河 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 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等。按照作用性质又可以分为: a.风化作用:指地面的岩石发生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的过程; b.剥蚀作用: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而被剥离或蚀去的过程。例如 河岸被水冲刷; c.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d.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按照沉积物的性质 可以分为四类: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物;(2005) e.固结成岩作用:是从松散沉积物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主要途径有:压实作用、胶结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10 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的生长。 外动力地质作用对于说明地质发展史,寻找沉积矿产(煤、石油、铁等)具有重要意义。 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 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重熔,以至形成新 岩石。根据地质营力,内力地质作用分为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于 解释构造运动学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a.构造运动是指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它有垂直和水平两种运动形式。构造运动可使 岩石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形迹,塑造岩石圈的构造 ,并决定地表形态发育的基础。 构造运动可引起海陆变迁。 b.地震是岩石中积蓄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内部的快速颤动。地 震发源于地下深处,并波及地表。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运动引起岩石断裂而发生的。 c.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 (800~ 1200℃)熔融体。它不连续地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岩浆形成后循软弱带从深部向浅 部运动,在运动中随温度、压力的降低,本身也发生变化,并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 d.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风化带以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响,在固态下转变成新 的岩石的作用。岩石变质后,其原有构造、矿物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可完全改变 原岩特征。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 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 向单一化发展。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11、岩浆岩和沉积岩矿物成分比较 岩浆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白云母) 沉积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石盐(石英、斜长石、白云母) ☆12、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有哪些?识别它们有何地质意义?(2007 乙、2009 甲) 答:原生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构造,是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与 排列方式。 (1)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性。与颗粒性质有关:颗粒粗细、硬度不同就形成了层理。与 气候有关:颜色变化也形成层理。 a.平行层理(parallel bedding):不同沉积层顶底面平行。沉积岩在安静的介质环境中形成。 b.交错层理(cross bedding):不同沉积层顶底面不平行。沉积岩形成于动荡的介质环境中。 根据“顶截底切”原理,可判断地层的顶底。 c. 层的厚度:巨厚>1m、厚层 1-0.5m、中厚 0.5-0.1、薄层 0.1-0.01m、微层<0.01m。 (2)递变层理(graded bedding)。又称粒序层理,其特征是同一层内碎屑粒级由下而上逐渐 变细。它的形成主要是因水介质动力由强逐渐减弱所致。同一层内碎屑粒级由下而上逐渐变 粗成为反递变层理。环境周期性变化,在重力沉积下就形成了“韵律层”。可以用来确定地层 的顶底。(2010 甲、2011 乙) (3)波痕(ripple mark)。波浪弯曲的层面,反映沉积环境动荡。水介质定向运动形成不对 称波痕:可确定流向(从缓坡向陡坡),但不能确定顶底。水介质往复运动形成对称波痕:不能 确定流向,但可确定地层顶底(尖头朝顶)。 (4)泥裂(mud crack)。层面上多边形,剖面上楔形。滨海、滨湖沉积物暴露出水面,失水 →变干→收缩而成;填充物与上复岩层相当。用于 a.确定地层的顶底;b.指示古气候(干燥); c.确定沉积相(陆相、海岸相)。 (5)缝合线(stylolite)。岩层中的锯齿状曲线,与层面平行(但有例外)。分布于石灰岩、 砂岩中(如五通石英砂岩);大型的缝合线示沉积作用的短暂停顿;小的示压溶作用;含二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11 氧化碳淤泥沿层面循环时,溶解二侧物质所致。用于确定地层产状(须结合其它标志才能确 定地层的正常或倒转)。 (6)结核(nodule,concretion)。沉积岩中,某种不同物质聚积而成的核状体。分布于石灰 岩。结核脱水收缩,形成网状裂隙,称“龟背石”。用于 a.划分对比地层(有无结核)b.推测 地层形成环境。 (7)冲刷痕、印模(Scour mark)、底模(Sole mark)。沉积岩层的底面起伏突起。分布于 砂岩、页岩中。 (8)雨痕或冰雹痕、假晶、虫迹、同生褶皱、叠层岩等。 识别原生构造对于确定形成环境、岩层顶部、成岩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13、论述沉积作用的阶段。(2010 甲) *14、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2007 甲、2013 乙) 答: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温度。变质温度:150°C-900°C,低于 150°C 为常温,高于 900°C 则地壳岩石熔 化。温度的作用:非晶体→结晶体;结晶体→重结晶;物质与结构重组,一种矿物→另一种 矿物。变质温度四来源:地热增温(1°C/33m)、构造运动热、岩浆热、放射热 (2)压力。静压力(垂或侧):由上复岩石重量引起,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流体压力: 封闭系统的流体压力等于上复岩石的静压值;开放系统的流体压力等于流体本身的重量。 (3)化学活动性流体。流体是物质成分进行交换的自由市场。a 成分:以 H2O、CO2 为主,并含其它易挥发和易流动物质;b 流体分布:存在于岩石粒间或裂隙中的主要是 H2O; 矿物结构中的是 H2O、CO2;从岩浆分逸出来的是 K、Na、S、F、H2O、CO2、SiO2 等。c 岩浆流体:深部岩浆上升至浅部,T、P 降低,分逸出易挥发和易流动的物质 K、Na、S、F、 H2O、CO2、SiO2等。 ☆15、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2007 乙) 答:(1)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活动引起的、发生在火成岩(主要是侵入岩)与围岩接触 带范围的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的温度较高,一般为 300-800℃,有时达 1000℃;但静压 力较低,仅为 100-300Mpa。按照变质过程中有无交代作用,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接触 交代变质作用两种。 A、接触热变质作用。引起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岩石受热后发生矿物的重结晶、脱 水、脱碳以及物质成分的重组,形成新矿物与变晶结构。变质过程中基本不发生交代作用, 变质前后岩石的化学成分无明显改变。主要代表性岩石:角岩、斑点角岩、大理岩、石英岩。 变质程度取决于原岩离火成岩体的距离。 B、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围岩进行作用,导致围岩化学 成分发生显著改变,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主要发 生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典型岩石是矽卡岩。 ★(2)区域变质作用。在大范围内由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一种变质作用,其影响范围可达数千到数万平方千米,影响深度达 20km。区域变质作用的 发生常常与构造运动有关,构造运动可以对岩石是以强大的定向压力,使岩层弯曲、揉皱、 破裂,也使浅层岩石深入地下深处遭受地热和围压作用,或使深成岩层推挤到表层。区域变 质作用中,温度和压力总是联合作用的,主要有三类变质环境: A.低压高温环境。温度是引起岩石变质的主要因素,代表性矿物:黏土矿物→红柱石; B.正常地温梯度环境。超高压、高温:C→金刚石;高温、高压:黏土矿物→矽线石 (Al2SiO5 ) ;中温、中压:黏土矿物→蓝晶石(Al2SiO5 ) C.高压低温环境。出现高压低温变质矿物,如角闪石、钠长石→蓝闪石、硬玉、多硅 白云母,往往代表岩石圈板块聚合边界(俯冲或碰撞带)。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12 代表性岩石: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 导致区域变质岩多样性的因素有两个:首先,是原岩的成分,不同的变质岩,原岩可能 是同一个,称等化学系,如黏土岩或页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世界著名的巴罗 变质带)。其次,是变质的温度与压力条件,变质温度与压力条件的差异能使同种成分的原 岩变质成不同的岩石。如含硅、铝、钙的黏土岩,在较低的温度与压力下,仅变成含绢云母 与绿泥石的板岩或千枚岩;当受到 400-600℃温度作用时,则变成含白云母、黑云母及石榴 子石的片岩;当变质温度高达 650℃时,可变成含矽线石的黑云母片岩。(2008 甲) (3)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一种过渡性成岩作用。 当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 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石英,浅色)。原岩经彻底改 造→花岗岩(称混合花岗岩),具复杂扭曲构造,是混合岩化作用极高时的产物。如交代不彻 底:基体>脉体→肠状、条带状;脉体>基体→浅色>深色,混合岩化花岗岩。 (4)动力变质作用。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在强烈定向压力下发生变化的一种 变质作用。多分布在大型断裂带附近。主要表现在岩石的变形方面,可分为浅地壳层次的脆 性变形和中深地壳层次的韧性变质-变形。伴随构造活动而产生的变质作用(构造角砾岩不是 动力变质岩),以韧性剪切变质变形为代表。典型岩石是糜棱岩:韧性剪切变形条件下形成 的变质岩。本质是位错,片理发育,强波状消光,细粒化、核幔构造,不对称组构、亚颗粒 (矿物边界发生迁移而成,而非研磨粉碎)。 ☆16、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在结构和构造特征上有什么差异?(2012 乙) 答:岩石的结构一般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个体本身的特征。对由结晶的矿物所组 成的岩石来讲包括矿物颗粒的大小(相对大小或绝对大小)、结晶程度、自形程度等,结构 反映了岩浆岩、变质岩形成的条件,或者反映了沉积岩的搬运距离、搬运介质条件甚至沉积 速度等环境条件。 岩石的构造是指由组成岩石的各种结晶矿物、未结晶的物质成分或碎屑等物质在岩石中 的整体排列方式或分布均匀程度,以及固结的紧密程度等所显示的岩石总体外貌特征。岩石 的构造也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具有成因意义,可以很好的反映其形成时的深度、温 度、压力或沉积岩形成是的水动力条件、搬运距离等。 三大类岩石的结构构造对比: 岩类 结构名称 构造名称 岩浆岩 显晶质结构 块状构造 隐晶质结构 流动构造 斑状结构 枕状构造 似斑状结构 杏仁构造 气孔构造 沉积岩类 碎屑结构 层理构造 泥质结构 化学结构 层面构造(波痕、泥裂) 生物碎屑结构 变质岩类 变晶结构 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片理构造、片麻 状构造、拉伸线理、块状构造) 变余结构 碎裂结构 变余构造 交代结构 (1)岩浆岩: 2013 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普通地质学(乙)》复习资料 梁鹏 13 岩浆涌向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处,因其理化环境即压力和温度条件发生了变化,使之冷凝 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产状:1.岩基和岩株,深成侵入。2.岩脉、岩盘和岩床,浅成侵 入。3.喷出岩的产状多形成火山颈、火山锥、岩流、岩被等。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 岩浆以硅酸盐为主。其中 O、Si、Al、Fe、Ca、Na、K、Mg、H 等九种元素,以 O、Si 的 含 SiO2 量为最多。岩浆岩的矿物成分:花岗岩中的长石和石英是主要矿物。岩浆岩结构: 由于是直接由高温熔融状的岩浆而成,具有明显的晶质结构,这种结构反映在组合矿物上有 先后冷凝结晶的顺序性。岩浆岩构造:随着岩浆性质,产出条件和凝固过程中运动状态的不 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构造现象。侵入岩产生时,常因岩浆冷却散热过程中矿物晶体间产生的凝 聚力,使不同矿物晶体聚合成块状,喷出常因矿物呈玻璃质或隐晶质而形成岩流纹、杏仁状、 气孔状构造以及致密块状的构造。 (2)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常温常压环境下,由外动力地质作用促使地壳表层先成的矿物和岩石遭 到破坏,将其松散、碎屑、浮悬物、溶解物搬运到适宜的地带沉积下来,再经压固、胶结形 成层状的岩石。沉积岩的矿物组成:橄榄岩、黑云母、钙长石、钠长石、石英、白云母、黏 土矿物、铁质矿物。 沉积岩结构:是原岩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压固胶结而成,具明显的物质沉积规 律的结构特征,即具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和生物化学结构的特征,其中化学结晶结构反映 出由溶液中沉淀或重结晶的化学性
本文档为【中国科学院《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含2013年真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784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3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1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3-16
浏览量: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