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案 第六讲 语文教材 第四节 有关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思考 1、薄弱的教材理论研究 当前语文教材改革要特别关注教材编制理论问题。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国定 制”的教材政策,建国以后的这几十年里,编制教材只是人教社很少一部分编辑 的事情,所以,在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教材论的研究几近于空白状态。一些语文教 育学的书籍对于语文教材问题的论述,不过寥寥数页。这和教材问题在教育学中 的重要性太不相称。近十几年即使有人尝试编制试验教材往往也只囿于某一套教 材的编制本身,并没有拓展视野,延及到整个教材编制过程来进行...

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案
第六讲 语文教材 第四节 有关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思考 1、薄弱的教材理论研究 当前语文教材改革要特别关注教材编制理论问题。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国定 制”的教材政策,建国以后的这几十年里,编制教材只是人教社很少一部分编辑 的事情,所以,在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教材论的研究几近于空白状态。一些语文教 育学的书籍对于语文教材问题的论述,不过寥寥数页。这和教材问题在教育学中 的重要性太不相称。近十几年即使有人尝试编制试验教材往往也只囿于某一套教 材的编制本身,并没有拓展视野,延及到整个教材编制过程来进行全方位的理论 性思考。因此,在语文教材的编制上有许多一般性的理论问题没有搞清楚,编出 来的教材自然缺乏一定的深刻性和创新性。从我国语文教材编制的实践情况来 看,可以这样说,包括人教社的统编教材在内,目前的各种语文教材基本上都属 于经验型 教材,缺少教学理论内核的创新。鉴于这种情况,语文教材的改革要 想真正有大的突破,首先应该对教材编制的一些基本原则、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作一理论上的研 讨,然后实际的教材编制才可能有较大的改观。 2、语文教材理论研究必须关注的热点 当前应予非常关注的理论问题主要有如下三个: 第一、最终决定教材设计与编写的是教学理论,而不是教学大纲。教材的创 新,首先应是教学理论的创新。因此,语文教材论的研究应首先引领教材编制者 深化理性思考,在语文教学理论上独辟蹊径,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国过去的教材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是“一纲一本”,后来才逐渐走向“一纲多本”。这种状 况,使很多人对于教材编制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特别是对于教学理论对教材 编制的作用,认识不清。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误认为国家颁布的“语文教学大 纲”就是语文教材编制的指导思想。其实这是一个张冠李戴的严重错误。 比如,《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对教材、教科书的定义: “教材:(1)根据教学大纲以及社会实践的需要而编写的材料。主要包括教 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等。(2)根据一定的学科任务,编 选和组织具有一定深度和范围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 体反映。”1 “教科书也称课本。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要求,系统而简明地叙述学科 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为一定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的学生编写的。教科书是 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 料,同时也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还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领域 1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1991年 8月版,第 64页。 的基础。”2 这里把教材、教科书认定为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就完全忽略了教学理 论、教学理念的指导作用。 教学理论、教学大纲和教材之间正确的关系是怎样的?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一定的语文教学理论产生于一定的语言学、心理学、教 育学、社会学等理论的基础之上。它是教育者关于语文教学过程规律的一种理论 概括。一种语文教学理论一旦产生出来,它就会决定教学大纲的制订,而教学大 纲就又会决定教材的设计与编写。教学理论发展在前,教学大纲和教材出现在后。 教学大纲和教材归根结底都是教学理论发展和实践的结果。教材的生命力最终取 决于教学理论的深刻性及创新性。没有系统理论和原则指导的教材在社会上是不 会有多大影响的。所以,我们的语文教材要想改革成功,就必须首先在教学理论 上下功夫,争取有所突破。否则,再怎么改效果也是不大的。 就拿语言教学的理论来说,关于儿童习得母语的理论,国际上主要有三大流 派。我国的语文教学及教材、教科书的编制实际上也是受这三种理论影响而变化 的。 第一种是行为主义理论,也就是刺激-反应论。俄国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 反射学说和美国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都属于这一流派。语言学上的结构主义语言 学就是以这种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这一流派理论对我国语言教学影响极大。自 解放以来,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它在语文教育界几乎独霸天下,成了主流学术 思潮。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初的十几种语文试验教材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是大同 小异、基本雷同呢?那就是因为它们有着基本相似的语文教学理论基础。那时的 语文教学大纲实质上体现的就是当时广泛流行于我国语文教育界的结构主义语 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它是那一时期语文教学占主流地位的语文教学理论。这 种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形式主义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派。它的语法系统是属于逻辑 的。偏重于分析语言结构,侧重于研究语言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这种语言学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语言教学理论,以句子为中心,总是设法从最小的单位构拟出 所有的语法结构。它们描述的语言结构是理想的说话者和听话者的理想化的语 法。它们把“刺激—反应”原则当作构建教学过程的主要的学习心理依据,故而, 以句子练习训练作为达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也就成为最受推崇的教学方式。所 以,那一时期的试验教材不管它们拟想的语文能力体系差异有多大,而它们的教 材形态却基本相同。概要地说,也就是它们都在极力缩小教材中课文的功能,使 其变为语言训练的附属品,而把课文后面的语言练习价值扩大,让它充作整套课 本赖以支撑的骨架。这就是所谓的“语文能力训练系统”教材的共同性。不是说 这样的语文教材样式绝对不好,而是说,如果大家都遵从这一种结构主义语言教 2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1991年 8月版,第 65页。 学理论来编制语文教材,那么再编多少套新教材,其创新价值也不明显。 第二种是生成理论。这一流派中有两个分支。一个是乔姆斯基等为代表的内 在主义,他们认为儿童生来就有适于语言学习的“语言习得机制”;另一个是皮 亚杰、布鲁姆等为代表的认知论,他们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能力与客观经 验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理论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语文教育界开始有所传播。 但是真正研究、实践它的汉语言教学的探索却还没有成型的东西。 第三种是功能主义理论。它把语言看作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类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功能主义语言学从古就有,古希腊、古印度及我国古代的语言学研 究都偏重于话语和篇章,侧重于研究语言的功能,研究语言怎样用于人与人之间 的交际。这种语法研究属于修辞性的研究。近年来欧洲比较流行功能法的语言教 学。由于它重视分析语言的交际功能,并按照交际功能来进行教学。所以,功能 法又被人叫作交际法。英国的马林诺斯基等是其代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 国语文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受到这一流派理论的影响。像最近几年的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语文 教学大纲及义务教育的语文新课标都可感到它的影子。 我国语文教学与语文教材以往的教学理论基本上渊源于上述这三种语言教 学理论。今后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制研究要如何创新?恐怕还得从教学理论这里入 手进行深化,才是正确的途径。不在语言教学理论上下功夫,语文教材、教科书 很难出新。 第二、教材设计与编制最终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它在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功能。 因此,研究语文教材编制就必须研究语文教材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对课程知识、 对课堂教学及日常的学习活动具有什么关系和作用。只有搞清语文教材对语文教 学过程有哪些必需的适应性,语文教材才可能编得更科学。 我们研究教材编制,首先要考虑明白什么是教材?教材和其他书籍、资料有 什么区别?说到底,教材就是一种教学图书、资料,是课堂教学及日常学习的特 殊“教学工具”,是教学活动所使用的信息资源。这次课程改革所采纳的教材观 就体现了对这一本质属性的认识。《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对教材下定义: “我们说教材是教师为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教育教学中利用的一切素 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标准的教科书、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等书面印刷材料,也包 括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及其它多媒体教材等。”3这里所说的“在教育教学中利用 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就充分强调了把教材视为一种教学工具的看法。 按照这种教材观,那么,什么样的教科书才能算作好教科书呢?那当然就是 学生喜闻乐见,辅助教学作用大的图书、资料。换句话说,一部教材、教科书编 制得好不好,主要就看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工具功能如何。 具体到中小学语文教材来说,主要是看它在以下三个方面是否得当: 3 《新课程师资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6月版,52页。 其一,看它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符合使用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学习心理,并 对其人格、心智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于语文教材这类适应性的问题相当多,可谓随处皆是。比如,这次新课标 的实验教材都强调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经验出发编教科书。这也是对学 生心理状况的一个适应性。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心理基 础。教科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如果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联系,就能够唤起学生学 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地构建知识、体验意义。反 之,则丧失兴趣,达不到好的效果。 再有,像前一阶段特别引人注目的编排顺序问题,就有一个以什么顺序为“主 序”的问题。一般地说,语文教材的逻辑顺序可以有多种,如以听、说、读、写 能力为序,以记叙、说明、抒情、议论表达方式为序,以“文学史”的时间先后 为序,以文章、文学的“体裁”为序,以语言交际功能为序,以语言结构从简单 到复杂为序,以生活主题为序等等。应该说,按照这些逻辑顺序来编排教材都是 可行的,都可以进行尝试。但是,这里边有一个最基本的“主序”必须遵循,那 就是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和学习心理顺序不可违反。 拿人教社的 1978年中学教材来说,基本上就是按照表达方式的顺序展开的。 初一着重培养叙能力,初二着重说明能力,初三着重议论能力,高一着重比较复 杂的记叙、说明能力,高二着重比较复杂的议论能力。那么,这样一个“顺序” 是不是合乎学生的学习心理呢?这显然是一个需要实践来证明的问题。这个“序” 科学不科学,张志公先生就曾经提出过疑问。为什么记叙能力、说明能力排在前 面,而议论能力排在后面?议论真的就那么难吗?这里不是说这个序绝对的不 对,而是说这个序是否合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必须要经过教学实验或实践的验证。 它并不是绝对不可打破的。笼统地讲,这个适应关系特别表现在小学与初中阶段, 到了高中矛盾就不那么突出了。因为,高中阶段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已经基本具 备,他们主要需要的是在语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扩张了。这种表达方式谁安排 在先,谁安排在后后问题已经不大了。因此,特别是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无 论是哪一种内容与形式的选用,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可确定。万万不能凭主 观想象行事。由此可知,进行语文教材的编制第一个要研究的就是语文教材与儿 童心理发展的适应关系问题。 语文教材、教科书的内容与形式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在设计教学、教 材大纲的时候,不仅内容受到儿童思维、智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形式也一样受到 它的局限,举一个例子就好懂了。比如,“笑话”、“幽默”这种文体。表面上看, 它是一个形式问题。其实,它也包含着内容问题在里面。有人做过这样的调研: 找一些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同一段笑话,让他们讲一讲可笑不可笑,哪里可笑。 结果发现,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学期的小学生根本读不懂笑话、幽默这类文章。一 直到二年级下学期才能开始有所领悟。据图书馆教师的经验,搞“讲笑话”这类 活动,一般地说要在三年级以上的孩子里进行才有效果。低年级搞不起来。因为, 他们的智力还达不到那个水平。这是因为“笑话”、“幽默”实际上需要一种对“话 外之意”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文能力。低年级的儿童,他 们的语文能力还没发展到那个水平。所以给小学生编教材就不能在这个学段安排 “笑话”、“幽默”的文体形式。其它的形式也是一样,并不是各个年段的教材都 可以任意安排的。它们之间也有个顺序先后,也有个适应阶段。这当然需要经过 实验、调研才能最后确定。那种坐在办公室里,主观一想就确定的办法肯定是行 不通的。 其二,看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是符合语文知识的形态和结构特点,能否极佳 地起到教学“信息源”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论把教学活动归结为教学三角形,即: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 间的互动关系。教材在这样的三角形中居于什么地位?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提供 教学信息的“信息源”的地位。当然,过去的教材指的仅仅是图书、资料等“文 本教材”。今天教学信息论的研究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各种社会生活及信息传媒 也都被扩大到教学“信息源”之中。教材的概念已经不仅局限在教科书一项上了。 但是,无论是“文本教材”还是非“文本教材”,所有的这些不同质的“信息源” 都必须适应语文知识的形态与结构特点,这一原则却没有任何改变。语文教材、 教科书的结构、形态能否十分适应语文知识本身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语文教材、 教科书编制者必须予以特别注意解决的重要问题。 语文知识的结构、形态特点有许多。比如,其中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它 的整体性、综合性,或者干脆叫做“文选性”。这即是指它的各项知识内容都是 以一种独特的“文章”的形态展现的。目前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它包含的学科知识十分庞杂。大略地说,它包括语法、修辞、逻辑、文学、文言、 文字学、文章学、文化学、听说读写的知识等等,中小学的这些语文知识,不像 其它学科课程的知识那样,能分门别类地、系统地进行理论传授。相反,它只能 以一篇篇完整的、蕴含着部分语文知识的“文章”的形式出现。这混而为一的“文 章”,是某些语文知识灵活运用的范例,是某些语文知识的“有机合成”。它无法 按照一种理论知识体系组成教材。这是母语教育教材最突出的形态、结构特点。 其它各种课程的教材都可以分章分节,惟独语文教材只是一篇篇我们称其为“课 文”的、完整的“文章”。这个特点说得简单一点,其实就是说,语文教材就是 一部按照一定系统编排起来的文章选集、文学作品选集。所以,干脆就称之为“文 选性”更为简洁、便当。“文选性”就是语文教材最本质的特征之一。编制语文 教材绝对不能违背这个“文选性”,违背这个特性是编不出好的语文教材的。前 些年有一种否定“文选型”教材的观点十分流行。那种观点从理论上讲是错误的。 谢象贤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就曾这样写道: “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材的改革的 关键不在于更新内容,而在于更新结构。要建立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变文选系 统型为训练系统型。训练系统型的语文教材的基本特征是:‘根据明确的训练目 标和周密和训练计划,来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和选文)。通过严格的 系统的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各项语文能力。’(原注:周正逵《高中语文教材改 革的总体构想》,《语文教学论坛》1988年 3期)198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 版的综合型和分编型教材都是训练系统型的语文教材。虽然这两套教材在内容方 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是合理的。按现代教材论的 观点,衡量教材体系优劣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看其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所提供的 可能性;一是根据师生的实际看其实施的可能性。语文教育的历史和实践已经证 明: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文学科,应当采用训练系统型的语文教材。” 4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这种论断是大可置疑。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种主张违背了语文教材“文选性”的结构、形态 特点,所以,它在实践上是很难行得通的。 我们把当前语文教科书的构成分解一下,就很容易明白、理解这个道理。当 前的语文教科书由六个要素系统构成:(1)文选;(2)教学指导;(3)注释;(4) 习题;(5)教材说明;(6)插图。这六个要素系统之间,文选是核心系统,其它 都只能是辅助系统。编制一部语文教科书基本的程序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社语文 教材编写组曾介绍过他们的编写过程,是:“选文章,组单元,作注释,配练习, 附短文,加附录。”这就告诉我们,编制语文教科书首先应该确定的就是文选系 统。如前面介绍过的,无论你按表达方式也好,还是文章题材也好,等等,总之 首先要把文选确定下来,然后才可能再去编制其它辅助系统。这种主辅关系、先 后过程绝对不能颠倒。 而所谓“训练系统型”教科书的实质是什么呢?所谓“语言能力的训练”说 到底,就是把课 文后面的“习题”按照一定的体系进行系统化。这实质上不就 是要把“习题”变为核心系统,而把“文选”降为辅助系统吗?这怎么可能做得 到呢!就拿人教社的语文编写组来说,他们宣称要“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 统筹安排,精心设计,采取能力分级、知识分类、训练分步、教材分编等形式” 5来编制教科书,可是既然是先“选文章”,那么,这些选文之中所融为一体的多 种语文知识就不可能完全按照编者的意图那么有序地排列。实际编制起来肯定会 出现顾此失彼的难题。在选择文章和编制习题的时候,你顾及到了德育内容,可 能就会打乱语法、修辞的系统性,顾及到了这里,可能就会损害那里,诸如此类 4 谢象贤主编《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6月版,第 114页。 5 《语文学习》,1996年第 3期。 的矛盾就会层出不穷。你能怎样处理它呢?是把这篇十分合适的选文换掉,还是 对它加以修改呢?如果一动也不动,那么,等到一套课本全部编选完毕,恐怕原 来预想的“比较科学、比较严整、比较新颖而又切实可行的语文训练体系”早已 被搞得支离破碎了。这就是“选文”的综合性与“周密的训练计划”之间矛盾性 的必然结果。前些年人教社版的“训练系统型”教科书为什么改来改去,总是受 到一线教师批评呢?尽管,人教社编辑们自己讲训练系统很周密,可是教师们却 认为它还是不够系统化,其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其三,看它是否符合课堂教学与日常学习的需要,是否具有对语文课堂教学 过程及教学结构的适应性。 前面已经讲过,现代学校教育是一种集体教学。学生按照年龄、智力水平划 分班级。一间教室里一个教师对几十个学生,分课时上同样的课程。语文即是其 中一门课程。现代语文教学和古代语文教学,两种教学形态最大的区别就在教学 方式上,一个是集体教学,一个是个别教学。古代的书塾,也有同时教几十个学 生的时候。可是,那些学生学习程度并不同一。因此,塾师上课仍然是一对一地 个别进行。而现代语文教学则不同,集体教学要按照课时,设计同一的教学进度。 一节课讲多少内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要达到什么程度,都要有统一的标准。 课堂上,一个语文教师对几十名学生,如何组织这种语文集体教学活动,显然, 有它自己的过程和结构特点。编教材、教科书一定要注意到语文集体教学的特点, 尽量发挥好它的工具作用。比如,一般的语文教科书都要按课时、学期计划“课 文”的单元、篇目数量,设计“教学指导”和“习题”系统。这些都是考虑对课 堂教学结构的适应性而定。古代的语文教科书,如《三字经》、《文选》是不设计、 编写这类东西的。 在这个适应性方面,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很多 语文教科书的编者对于教学结构的适应性上,有一个很大的偏差,即:考虑辅助 教师的教学功能过多,而考虑辅助学生自己学习的功能太少。 多年来我国的语文教材、教科书普遍存在的一个毛病,那就是容量太小。语 文教材、教科书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要遵从三个基本的构成原则:第一是系统 性原则。它储存的信息要排列有序。第二是便捷性原则。它的信息编码要简单, 便于输出输入。第三就是经济性原则。它的体积要小,而容量要大。用这第三条 原则来衡量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就会觉得它太不经济了,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尤其,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有很多人可能除了语文教科书之外,根本就 再也没有能力去买其它课外读物了。那么,这种浪费就更不应该了。 现在一般的一本语文课本二百来页,定价十来块钱。而里面顶多也就收入三 十来篇文章。一本教科书总字数能有多少呢?中学教材篇幅较长还好一点,小学 教材就更惨了。大家都了解,高年级的课文篇幅一般在三千字以内,低年级的则 只有一百多字。我们想一想,这么短的文章,一个学期五个月,总共三十来篇, 这能有多大阅读量呢?总计也就几千字吧!人教社 1995年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它 的全部课文总字数才 981个字。这样小的课堂阅读量怎么能够较快地提高儿童的 阅读能力呢,这是不是也太少一点了呢!这次新课标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总量, 小学生应读 145万字以上,初中生应读 260万字以上。可是课内阅读呢?没有人 计算过,也没有作出硬性规定。其实,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时间都在学校,如果 课堂阅读量太少,这肯定会严重影响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现在一些语文实验教 材的编者,为了解决增加阅读量的问题,都在增编“语文读本”类的辅助阅读材 料。可是,为什么不首先在语文教科书本身来挖掘潜力,想方设法增扩它的选文 容量呢?现代的语文教科书为什么容量小?造成这种缺点最主要的原因,是教科 书的各种辅助系统过大、过多,结果喧宾夺主,挤占了文选主系统应有的空间。 教材、教科书的编者自认为是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所以编写了大量的“教学指 导”、“习题”、“教材说明”及“插图”。他们觉得这是语文教科书必需的内容、 形式,一点也不能少。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就拿“教学指导”和“习题”系统 来说,完全可以大幅度地压缩、减少。很多东西完全可以放到老师用书里,而不 必编入学生教科书。像一些“预习提示”之类的东西,就没有多大的必要。这个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根本就是教师教学指导活动,干什么要印到学生的课本里 呢?教师教学时三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占学生课本的篇幅呢! 教科书是学生用的“读本”。很多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当堂指导的东西,完全没 有必要印在学生的课本里去。而且印了学生也不看。教科书应主要从学生的课堂 学习角度去设计、编制,而不要从教师使用的角度去考虑。书后习题也是一样。 一般地说,习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的思考题,一类是小的作业练习题。特 别是大的思考题,有没有必要印在教科书里,也很值得研究。学生的阅读是一种 很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的阅读体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语文教学中很多对课 文的感悟、思考问题,应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去摸索、确定。这一类内容, 即使放在教师用书里,也应该是建议性的教学参考,弹性很大,而不能定为千篇 一律的、硬性规定。如果把这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压缩下来,而把它用来增加选文 的篇目。这肯定会大大扩张文选的空间,提高语文教科书的容量。语文教材对课 堂教学及日常学习过程有一个准确适应的问题。适应不适应,不要表面化、简单 化,而要设身处地地从语文课堂的教学实况去研究。 第三,现代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生态环境”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发生 改变。作为现代学校本质特征的集体教学方式,正在逐渐与个别教学方式融合起 来。教材、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形态必将随之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这是语文教材 设计、编制理论研究面临的最新课题。 以往现代学校的集体教学方式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是统一的教学进度与 学生个别发展之间的矛盾。不管当初分班时学生的智力水平多么平均,也不管一 个教师教学多么有本事,一个教学班内必定会发生快和慢的分化。无论教师依照 哪个水平去进行教学,他都无法克服快慢分化的这个矛盾。许多教学专家想尽方 法去解决这个矛盾,诸如采取升留级分流,分快慢班教学,班内分层教学,补救 教学等办法。但是,不管你怎么努力,在过去的科技水平条件下,要想使集体教 学与学生的个别发展完全协调起来,那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奢望。然而,目前信息 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使这个目标的实现开始有了技术上的可能。这是 现代学校课堂教学基本“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几十个学生虽然同时坐在一 间教室里,但他们却可以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因为,网络技术可以使他们的学 习行为彻底实现“个别化”。集体教学的教学方式终于和个别教学可以彻底融合 起来了。那么,面对这样的信息技术新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材、教科 书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它将如何适应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呢?显然,这是一 个崭新的科研课题,亟需我们语文教材、教科书的编者去努力研究、实验和探索。 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它需要什么样式的教材和教科书, 未来网络课堂的语文教材、教科书应该怎样构建……等等一系列问题,将是未来 语文教材编制理论研究发展的基本方向。未来的语文教材、教科书究竟会变成什 么样子,我们无法预言。但是,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形式和内容必定是全新 的,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对语文课堂的集体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语文行为的 “个别化”二者之间完全协调和融合的一种适应性。这将是未来语文教材、教科 书研究的主攻课题、重中之重。现在的语文教材编制及教材理论的研究还很落后, 还没有认识到这个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将会给语文教学及语文教材带来革命性的 变化,希望这种情况能尽早得到扭转、改变。
本文档为【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233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9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2-15
浏览量: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