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君谈语文

王君谈语文

举报
开通vip

王君谈语文记承天寺夜游》 我现在备课,一般会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是宏观的角度,二是微观的角度。 宏观就是先整体观照一下摆在我面前的这篇文章。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它值不值得我讲?第二,它值不值得我精讲?第三,它适合我用哪种课型来讲。 确定了值得教之后,我会思考,它适合我用哪种课型来教。根据文本特质,我把我的课型基本划分为以下几种:主题型文本、诵读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拓展型文本、思辨型文本……像《记承天寺夜游》这类神品文章,我毫无疑问地会归入“主题型”文本,并且利用“导读课”去处理。这是我对文本的最高礼遇──只有精品文本才...

王君谈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 我现在备课,一般会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是宏观的角度,二是微观的角度。 宏观就是先整体观照一下摆在我面前的这篇文章。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它值不值得我讲?第二,它值不值得我精讲?第三,它适合我用哪种课型来讲。 确定了值得教之后,我会思考,它适合我用哪种课型来教。根据文本特质,我把我的课型基本划分为以下几种:主题型文本、诵读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拓展型文本、思辨型文本……像《记承天寺夜游》这类神品文章,我毫无疑问地会归入“主题型”文本,并且利用“导读课”去处理。这是我对文本的最高礼遇──只有精品文本才会拥有的礼遇。 宏观观照还有一个层次:因为《记承天寺夜游》是文言文,我们就从文言文的角度再来做一个选择:教这篇文章,是该侧重“文”呢,还是“言”呢,或者“文和言”都该侧重呢?像《活板》,《核舟记》当然必须侧重“言”,而像《送东阳马生序》,“言、文”都需并重。《记承天寺夜游》文字仅仅80來字,表达平和,文字无甚难点。但是,属于典型的浅文丰意,文章虽短,但是内涵丰富。所以,必须侧重于“文”。这类文章,看起来一目了然,细细探究却有无限广阔的天地。没有老师的帮助和点拨,学生很难真正读懂。   好,完成宏观观照之后,再从微观上进行研究。其实,就是具体的教学策略的选择把握了。这个层面的思考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你有主问题吗?你的主问题恰当吗?你的“辅问题”表现出了层次性吗?在教学细节上,你的策略有效吗? 只说说可以继续提升的地方。我们一起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关于导入。她用“夜”字的篆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来导入。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然后解字,引出“月”。让我们眼前一亮。我还没有看见过这样的导入呢,很新颖。近两年来说文解字进入课堂的越来越多。这是老师们的进步。但可惜的是,她后面的课堂流程再也没有提到过这个“夜”了。导入于是成为了涸泽之流。我记得是莫泊桑还是哪位著名作家说过,写文章是必须要前后呼应的。如果我第一段写在墙壁上挂了一张弓,结果后文再不提起,那么,我宁愿第一段不写这张弓。对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一堂课四十分钟,就是一篇文章。处处照应才能自圆其说。 关于“言”。这位老师导入后,组织学生朗诵了一遍,就直接进入了分析──让学生体会苏轼情感的变化。我问:整堂课只读一遍够吗?字词完全不涉及恰当吗?如此短小的文章,不当堂背诵甚至默写是不是有点儿可惜呢?老师解释说课前已经让学生预习过了。这当然好。但是,从常规课而言,学生预习归预习,老师课堂上的点拨落实还是少不了的。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面向大部分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孩子。我敢说,你当堂搞个测试,哪怕孩子预习过了,但是,还是有相当部分孩子讲不出“户”、“遂”,还有写景那个关键句子的翻译也绝对是难点。所以,文言文的“言”即算简单,也绝不可以丟。这些东西似乎公开课上讲起来显得不太好看,但是我们要克服这种心理。初中的孩子,是必须要落实基础知识的。 文言的美文、神品教学,诵读是最最基本的,也最最好用的手段。如果读得太少,或者根本不读,你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我。 80多个字,如果不当堂背诵下来,课堂效率就太低了。宁可少分析,也要让孩子们当堂背诵下来。尽可能不要把作业留到课外去。我现在觉得,“无作业”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孩子们在语文课外应该做什么?我认为是定向读写和自由读写。不要让他们课上课外都纠缠在那几篇课文上。课文没有那么伟大。 关于主问题。这位老师没有主问题。只有一个大问题:苏轼情感的变化。整堂课主要就是带领学生在80多个字中依次把苏轼的心情梳理出来。整堂课缺少提纲挈领的一个抓手。 关于辅问题的层次。这位老师因为没有主问题,所以,全部问题都成为了辅问题。整堂课在面上铺开了许多问题,但层次性看不出来。 最关键的是重新设置主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切入呢?平时大家用得最多的是“闲”。这是当然的。因为这是“文眼”。无论你怎么上,最后都得归结到这个词语的理解上。“闲”弄透彻了,其他的就都迎刃而解了。但因为大家都这样上,要出新就很困难了。也可以另辟蹊径。比如就从你的初稿“夜”字入手,我看也可以。普通意义上的“夜”,苏轼的这个“夜”,苏轼的人生之“夜”,最后还得归结到苏轼的这个夜游之“夜”的非同寻常上来。通过“夜”,是可以势如破竹的。也可以用“游”来切入。苏轼这一“游”不同凡响:时间、地点、伴侣、景色、心情都是非常之人的非常之游才可能有的。这“游”写得也很神奇。处处不写“游”,又处处在表现“游”。似游非游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心灵的游目骋怀啊。 我曾上此文获得了骨干教师赛课唯一的一个一等奖,有此成绩源于我太爱此文了!猜猜昭君老师所说“提纲挈领的一个抓手”,不知是否是“月”这一意象,即文中 三个层次的“月”:看月是月——看月不是月——看月还是月。抓此意象有层次地一步步靠近苏轼的心灵,最终走到《前赤壁赋》中的“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从而真正理解“闲”的意蕴。 甚至,我觉得,就是以“月色空明”中的“空明”二字大作文章也可以出彩。你看是不是,“空明”多美好的境界。心中有空明之情,眼前才会有空明之景。你心中有什么,眼前就是什么。这是骗不了人的。这两字,可是道家、佛家都推崇的,是世人修炼的最高境界。以此切入,也是天光云影啊! 其次是辅问题的层次性的问题。取景照像都必须有层次性,否则那照片就浑浊一片。穿衣戴帽也得有层次性吧,否则你穿得再昂贵身体的曲线还是出不来,美感就出不来。我们去理发厅,发型师提醒你得打理头发了,说得最多的也是层次性。层次性意味着课堂引导的阶梯设置,体现的是教师的思维层次,是对学生的关爱,是必须有的“预设”,是课堂能够产生高质量生成的保障。 比如以“闲”切入,辅问题怎么问?我提出的建议是:第一步:苏轼自称“闲人”,文中哪些地方看得出来他是“闲”的。让学生扣文字自己去琢磨,比如:闲而不睡,闲而见月,闲而觅友,闲而散步,闲而赏月,闲而自得……还有很多,言之成理即可。第二步:苏轼真闲吗?这就需要适当引入材料了。乌台诗案后,苏轼是既闲又不闲。闲因被贬,有官无责,不让你做事。不闲是生活太艰难,需要自己租地耕种,于“东坡劳累”,尚不能温饱。这是有好些诗词可以证明的。总之,在这段儿,这个文坛领袖,劳动任务很重,经济状况是很潦倒的。第三步:身不闲,心真“闲”吗?回过头去再琢磨那写景的句子和感叹的句子。我的感受是,“心闲”是真的。苏轼是彻底接受了“生命中的不完美”,化腐朽为神奇了。他就是一个掉在阴沟里也要仰望星辰的人,就是一个经历了生死历练之后千山有水千山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人。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是在纸上,而是渗透于生命的每一个细节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苏轼基本算是超脱了。 有老师说他是“要官”也好,“假闲”也好,反正,不能说服我。从文字中,我看到苏轼天真极了,豪迈极了,通透极了,不像要官的样子。 讲到这个地步,适当引入他流放过程中的那些乐观奇绝的句子,只需两分钟,课堂的高潮就出来了。学生的心中,将会矗立起一个顽皮快乐,永远以赤子之心像个孩子般面对残酷生活的苏轼。够了,这样的课,咱们对得起学生了。 语文教学,从语言文字出发,最后培养的一定是学生的生命情怀和生命意识。课不上到这个地步,就很难有感染力──不管你的知识教学多么扎实。 最后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只有把课上“实”了,学生才会服气,这课,才有说服力。做到这点儿,教师得有硬功夫。对那些文字的奥妙,你自己首先得看得出来一些吧,你自己都看不出来,就甭谈设计了。我同意一个观点:语文教学,主要不是教“写了什么”的问题,而是讲“怎么写”的问题,对语言形式的探讨,是重中之重,是所有情感教育的铺垫。没有这一步,那课就是政治课,历史课,不是语文课。 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中那句写景的千古名句,你怎么教。开头那位老师根本没有教,直接就拿出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了。这当然是不行的。教呢?说简单也简单。咬文嚼字,不过就是增删调换,不过就是在增删调换基础上的变形朗读。比如: 去掉“盖竹柏影也”的“盖”读读试一试。你会发现,苏轼的形象就会模糊些了。 比如直接把本体“月色”拿出来,变为:水中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藻荇交横。可不可以,好不好?当然不好! 比如把“竹柏”换为“树”,可以吗?当然不好。我不说你也明白。 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人在积水空明中,又像什么呢?这必然可以掀起思维高潮。 还可以变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让学生摇头晃脑地读和背,你说美不美? 总之,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无穷尽的。只要你真读透了这个句子,你就能够想出招来。 语文教学,是一个从看不见到看得见,从看不清到渐渐看清的修炼过程。教师不读书,不思考,不深刻地体验生活,只抱着那本教参混,是不可能把书教出点儿神韵的。 积淀、眼光、情怀,决定着你的课堂的高度。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涵咏揣摩。教师的功力的体现就是要带领学生在一个或两三个地方狠狠地砸下去,再砸下去,然后在这个地方开出花儿。你想想,一篇文章常常一两千字,我们老师真要读懂读透读出感觉也不是几分钟可以解决的。你让孩子,还是一个组,乱七八糟四五个人,乱哄哄地四五分钟就要商量出一个地方去研究,还要读,还要分析,你弄四五个老师试试,也不容易啊。那一定不是浮光掠影,就是跑场作秀闹着玩儿罢了。于是,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十几个孩子都到台上晃了一圈。效果呢?没有!大家还是在原地踏步或者糊涂着呢! 主问题一定要直击心灵,提挈全篇,要体现教师的匠心,要有一定的指向和辅助作用。不要让孩子们像迷途的羔羊一样在课文中乱窜(有的课可以让孩子们“乱窜”,那种课型叫学生自读型。可今天的课属于“教师主导型”,是教读课。每种课型我们都需要。一定要有课型意识)。与其到处挖坑,不如深砸一井。还有,这个“井”在哪里,如何砸,就看你的本事了。记住,一定要综合用语文手段来砸,巧妙灵活地用。不要搞成那种考试题的“分析”的方式。语文的很多妙处只要一分析就全没有了。许多时候,好好地“朗读”比“分析”更能进入文本的内核。 再次特别提醒你,朗读是特别需要老师指导的。要想招儿。孩子嘛,抱着走一段儿,扶着走一段儿,再让他自己走。不能一生下来就扔地上。人不是动物,人的成长很慢很慢。 《送东阳马生序》 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在“文”与“言”的杠杆上平衡。好的文言文课一定是“文言”水乳交融不着痕迹的课。既不滞于“言”,也不滥于“文”。因为你是新老师,要两相兼顾会比较难,所以你可以保持最先的设计,先集中处理字词句,然后再进行文本教读。但要记住,这是比较笨的做法。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最后还是要追求“言文合一”。这是大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分开教是下策。 那么,你这堂课讲啥呢?如何讲呢?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我有如下建议:重点落在引导学生体会“为学之难”的“难”上。只要“难”讲清楚了,讲透了,这堂课的味道就出来了。“难”就是切入点。一字立骨,一字立课。作者写了三个场面。可以用三种方法来讲。我们可以创设各种丰富多样的情景:比如新闻会客厅,铿锵三人行等。可以采访当年被宋濂借书的邻居,表演拜师学艺时的情景,让当年一起求学的富家同学写同学录等等。总之目的就是用灵活的方式把学生引进文字中去,让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文言。 这种讲法你的点拨很重要。你要点拨哪些东西呢?一定是学生看不见的,普通老师也看不见的,教参和各种教辅资料上没有的东西。这样学生才会眼前一亮。你要记住哦,学生手上有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如果你的点拨学生翻书就可得到,那就没有意思了。 比如,第一个部分可以补充适当资料讲讲“书”在那个年代的珍贵,这样方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邻人借书给青年宋濂的可贵,反衬出宋濂的可爱。第二部分可以讲讲“百里”,让学生换算一下到底有多远,如果是现在要走多久才能到达,过去步行和骑马又得多久才能到达。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宋濂远行拜师的辛苦了。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阶段还是要扣住“难”字做文章。结合后来宋濂的成就挖出“难”后边的“乐”。最后结合对比那段,让学生争鸣:宋濂的故事对新时代的我们有启示意义吗?理不争不明嘛。先是共鸣,就故事体会故事。然后争鸣,跳出故事看故事。文言文就上出时代气息来了。但这个部分点到为止,不用太多。 板书要简单。一个“难”字就够了。最后直接在“难”字上写上“乐”,算画龙点睛。你平时的板书比较繁琐,要学会提炼。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纪念碑,不是繁琐知识的载体。 还需要注意的是:诵读要贯穿整堂课。开启和结束每一个板块,最好的办法都是诵读。每一板块结束后对“难”的总结要精要,要层层深入。整堂课,扭住这个“难”字讲。这就是余映潮老师所说的主问题。 当时你正在展示宋濂的成就。课件上有三段短短的话。你要求:请大家看二十秒,然后再读。我的看法是:这二十秒是浪费的。因为课件上语言不多,也不难,且完全没有思维的较高要求。学生不需要准备。这个时候最好的安排是请大家齐读。用惊叹的语气读,用感慨的语气读,用崇敬的语气读,用恍然大悟的语气读……然后顺势推出“以中有足乐者”。你想想,高潮不就出来了吗?这就是教学细节。好的课的精彩就靠这些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每一个“二十秒”都要细细斟酌,能为他们节约就为他们节约。 还有,能够让学生说话的就一定要让学生说话。能够让更多学生说话的就不要让个别学生说话。不要让课堂成为了那些太优秀学生的“一言堂”。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041562123_12_2.html 《活板》 首先它是文言文。文言文难在“文”和“言”之间的轻重比例的确定。一般来说,“言”是基础,“文”是升华。“言文”水乳交融是最佳的。但肯定还是有重心。重心落在哪个方面得看文章特质而定。如果是《记承天寺夜游》或者《爱莲说》,他们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文字又不太艰深,所以在“文”上下功夫容易出彩。但《活板》因为是说明文,文字又相当生僻,就算借助注释,学生理解起来也还是有难度的。这样的文章,重点就应该落在“言”上。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言”的知识,在落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活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至于其他,比如说我在说课时跟你们谈到的关于“活”的生命意义的深度理解等,点到即可,没有必要去大作文章。语文课任何时候都不要上成思想品德课或者哲学课。我们不要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园。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是在讲语文,不是讲科学。讲“活板”的程序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言知识,积累文言素材,培养文言语感。绝不能搞反了。说明文教学不能最后变为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第一,我让学生读书了吗?这么难的文言文,读十遍都不嫌少,老师一句一句教读(这个班的基础比较差不是?)都是可以的。但遗憾的是,你一遍都没有让学生读。没有提到文中的任何字词的读音问题。你可能把学生的程度估计得过高了不是? 第二,我给学生搭阶梯了吗?比较难的文章,一定要“小步轻迈”,先搀着学生走,然后再慢慢放手。我们语文老师教书要厚道,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中等层次和中下等层次的学生的阅读起点。教学设计其实就是给学生制作拐杖的过程。教学要真心贴心细心用心。 关于《荷叶  母亲》 但是我们难免有时候得“跪着教”。所以再说说细节。 通州的这位老师很有激情。她设计了一个仿写训练。就是仿写最后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让学生不能再说“红莲”,而说其他。 本来这个设计挺好的。即是情感渲染,又是语言和思维训练。做得好,这堂课的高潮就到来了。 可惜的是,在这个训练之前,她没有任何铺垫。只是讲课文,让学生填了一个表。表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是《四看红莲》,要学生填写当时的环境、红莲,还有作者的心境。这是她这堂课最核心的内容。 我的建议是: 首先,这个环节占用时间太多。而且几乎不具有思维挑战性。四五百字的短文章,这样来大卸八块式地梳理,有点儿浪费时间。大凡在课堂上要做课文“信息提取类”的事情,一般来说这个“信息”的铺展度应该比较大才有意义。比如《故乡》、《范进中举》这样的文本,就需要去梳理,才能够把骨架理出来,让学生看到变化。又如《变色龙》,我就不想要求学生用太多时间去寻找主人公怎么叫狗的呀这些信息,因为文本从情节层面来讲,非常简单,一目了然。 其次,不能够一梳理完课文内容,马上就让孩子们仿写。这太陡了。他们感情都还没有上来呢,怎么写呀?课堂上的语段仿写应该是课文学习的一部分,血肉相连的,甚至要为课文学习服务的。不能搞成了阅读课中相对独立的微型写作课。 那么,怎么操作呢?写之前,要蓄势,要酝情,要把功夫下足了,让学生觉得不写不可,不写不快再写。比如,先回到文本中去,让学生想象这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母亲为什么要唤我,母亲怎么样在唤我,我过去之后,母亲会对我说什么。母亲在担忧什么呢?这个点不弄清楚,我担心孩子们根本读不懂这篇文字呢。然后,适当引入冰心和母亲的亲密、深刻关系的故事细节甚至经典诗文来对这若隐若现的一笔进行补充。这时的穿插很重要。课堂上没有这一笔,学生怎么都不可能理解冰心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劲儿从这么小的生活场景想到母爱。其实红莲只是一个触发点罢了,当时冰心一定是关于母亲的前尘往事都涌上了心头了。接着,组织学生动情诵读最后一段,反复读,反复背,适当赏析。接着,让学生讲自己和母亲的故事,看学生有触动没有。根据我的经验,这个环节就可能让孩子们动情了。一旦动情了,你让他仿写,一切便都水到渠成。孩子仿写完了,最后,顺势读他们写的句子,就可以形成一首课堂散文诗,好美好感人不是。 你看,这就是课堂设计。你可以做一个步骤,我也可能做出五、六个步骤。长课文也好,短课文也好,四十分钟要处理都是不容易的。所以,需要对一些关键的细节做重点敲打。这些细节弄实了,你的课就实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环节和环节之间是应该相扣的,相呼应的,相支撑的。如果环节之间割裂了,课堂之间的板块搞成了地球上几大洲之间那么深的鸿沟,这课,怎么上便都是散的。 要有板块,因为板块意味着思路和逻辑。但这个板块最好无痕。板块内在的勾连牵引就是老师的功夫啰。
本文档为【王君谈语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203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4-01-24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