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诊断学》见习指导

《中医诊断学》见习指导

举报
开通vip

《中医诊断学》见习指导《中医诊断学》 见 习 指 导 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第一章《中医诊断学》见习指导 前言 目的:通过临床见习,初步学会和掌握诊法,辨证及病历书写的基本方法和重点内容,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临床各科打下基础。 要求:1. 课前仔细阅读“指导”,了解每次临床见习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复习有关理论。 2. 见习课遵照“指导”有序进行各项内容;要仔细观察,反复练习,用心 体会,独立思考。 3. 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进入医院必须穿上工作服,不要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的教学环境。 4. 发扬良好的医德,关...

《中医诊断学》见习指导
《中医诊断学》 见 习 指 导 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第一章《中医诊断学》见习指导 前言 目的:通过临床见习,初步学会和掌握诊法,辨证及病历书写的基本方法和重点内容,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临床各科打下基础。 要求:1. 课前仔细阅读“指导”,了解每次临床见习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复习有关理论。 2. 见习课遵照“指导”有序进行各项内容;要仔细观察,反复练习,用心 体会,独立思考。 3. 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进入医院必须穿上工作服,不要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的教学环境。 4. 发扬良好的医德,关心病员疾苦,要态度和蔼,严肃认真,尊敬老师和医护人员,搞好团结协作。 学时:共18学时,分9次进行,每次2学时。 方法:分组在医院见习和观看电教片(录像和幻灯)方式进行,整个过程须在带教老师的具体要求和指导下,系统进行诊法和辨证综合应用的练习,见习结束时,以病案书写和幻灯形式考核。 内容:讲授望、闻、问、切基本方法和八纲、气血津液、脏腑辨证。略述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见习一 望诊 目的:重点掌握望神、五色诊和舌诊的内容。熟悉异常的形体姿态,头颈五官、排出物及小儿食指络脉。 要求:1. 望神的重点部位,了解得神、失神、假神的区别,常色与病色的比较鉴 别,五色主病的临床意义。 2.舌质神、色、形、态变化的描述及其临床主病和意义;舌苔的变化(苔质 苔色)及临床意义。 3. 熟悉内容见后。 学时:2学时 方法:临床见习和电教结合。 1. 分组去教学医院见习,先由老师带领讲授后由学生自己练习。 2. 集中观看《望神》、《舌诊》录像片二部。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辅助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师指导下观看整套神、色、形、态和舌诊幻灯片,观后取片考核。 内容:1、望神:掌握神的概念、得神、失神和假神各自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及辨别要点,临床意义。 2. 望面色:观看常色及变异,五色变化的特征及各自主病的内容。 3. 望形态:胖、瘦、鸡胸、龟背、罗圈腿(膝内翻畸形)、桶状胸、扁平胸、臌胀、舟状腹等异常形体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观看痹证、痿证、半身不遂、手足拘挛、角弓反张、喘息不得平卧。 4. 局部望诊:做到熟悉各种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 〔1〕头:头形过大、过小;囱门异常,头发稀疏、枯槁、斑秃、发直等。〔2〕面:头面水肿、腮肿、头面红肿,抱头火丹,口眼歪斜等。 〔3〕颈项:瘿瘤、瘰疬、项强和项软,颈脉动。 〔4〕目:白睛黄染、目眶凹陷、突眼、白内障、针眼、眼睑苍白、目翻上视、昏睡露睛、瞳仁扩大,瞳仁缩小等。 〔5〕耳:耳轮干枯,耳道流脓,耳部湿疹。 〔6〕口唇、齿龈、咽喉:口唇淡白、口唇深红、口唇青紫、口唇疮疹。撮口、口疳、牙龈红肿,乳蛾咽红等。 〔7〕皮肤:肌肤甲错、水肿、斑、疹、白?、水痘、红缕赤痕等病变的特征。 5、舌诊观察内容: 〔1〕熟练掌握望舌的方法(如伸舌姿势,观察顺序等)、注意事项(如光线、饮食、季节、时间、年龄、体质等因素对舌象的影响)。 〔2〕舌的大体组织结构:包括舌体、舌表面和舌下结构。 〔3〕舌的不同部位与脏腑的分属关系。 〔4〕正常舌象(包括舌质、舌苔及舌下)的色泽形态:淡红舌薄白苔。 〔5〕病理舌象: ①舌质: 1)舌质的神、色变化:荣舌、枯舌,淡白舌、红绛舌、青紫舌。 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 3)舌态变化:痿软、歪斜、卷缩、颤动、吐弄、强硬等。 ②舌苔: 1)苔质:厚薄、润燥(糙)、滑、腻、剥落、有根、无根等。 2)苔色变化:白苔、黄苔、灰黑苔。 3)舌象分析:病理舌象的描述,舌质与舌苔的综合分析方法。 见习二 闻、问诊 目的:1. 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 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气、汗、痰、二便、带下及病室气味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提高对声音的分辨能力。 3. 学会正确的问诊,掌握外感病和内伤病的问诊要点。 要求:见后见习小结 学时:2学时 方法:老师模拟病人示范各种病变声音,可配合播放录音带。问诊以教师为指导,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问诊方法。 内容:1. 听声音嘶哑或重浊,结合病程长短,全身症状分辨其虚实。 2. 听谵语、郑声、独语、狂言、痰鸣、哮鸣音、咳嗽声、呃 逆声、惊叫声、肠鸣音、叩击声、腹部振水音等。 3. 问一般情况,即指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姻、职业、籍贯与地址等项目。 4. 主诉,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了解主诉可以抓住疾病的主矛盾。 5. 现病史,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病变过程、治疗经过等。 6. 既往史,了解病人过去的病史,可以帮助了解病人体质和用药的宜忌等。 7.个人生活史,了解病人的生活、居住、工作、婚姻、嗜好、外出情况等。 8.月经生育史,妇女的月经史和已婚妇女的生育情况。 9. 家族史,通过了解病人亲属中有无患同样疾病者,可以帮助诊断某些遗传性与传染性疾病。 此外,小儿须问其出生、哺养、生长发育等情况。 附:注意事项: (1)保持环境安静,仔细辨别病理性声音的特征。 (2)问诊时必须重视病人的主诉、询问病史时语言要通俗易懂,不要用医学术语,不要套和猜测,以免造成某些虚构的病情,掩盖主症的反映。 (3)必须注重医德修养、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引导病人如实叙述症状,反映病情。 (4)抓住重点,了解一般,有系统地围绕主诉进行询问,搜集有关病情,及时整理和记录史。 见习小结要求: (1)写出几种常见病理声音的名称(由教师指定),描述其特征,并说明其临床意义。 (2)确定主诉(由教师指定),考核学生问诊内容是否切题?次序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 附:问诊实例 (1)中风(肝风内动型)关键有四点: ①此次发病的时间、症状和原因。 ②病人既往史中有头晕、失眠、性情急躁等症状。 ③个人生活史中嗜好饮酒,平时不注意保养身体。 ④家族中有高血压遗传因素。 (2)泄泻(脾肾阳虚型) ①是否有长期腹泻病史。 ②大便性状、次数、时间的变化程度。 ③是否腹部畏寒、纳呆、腰酸等情况。 见习三 切诊 目的:学会正确的切脉方法,训练切脉技能,重点掌握临床常见脉象的指感特征,并反复加以体会。 要求:从脉象的八个方面,包含脉位、脉力、脉率、脉宽、脉长、均匀度、紧张度、流利度等体会脉象指感特征,必须应用正确的指法,并且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提高手指触觉的灵敏度,获得对各种脉象的辨别能力。 学时:2学时 方法:临床见习为主,辅之电化教学(观看“脉诊”录像)。 让患者尽量取正坐位,直腕,仰掌,屈肘100度左右,使腕部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如患者为仰卧位,则手臂自然伸直、外展30度,余同坐位。 内容:1. 由学生相互练习正确的切脉指法,包括定位、布指、单按、总按及举、按、寻、循等。 2. 反复体会几种常见脉象:浮、沉、迟、数、弦、滑、洪、紧、濡、涩、细、促、结、代等的指感特征。 3. 定位与布指:切脉首以右(或左)手中指按在患者腕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处,定“关”部,再以食指按在“关”前(远心端)定“寸”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部。布指:切脉手指微曲呈弓形,三指平齐,以指目(指腹与指尖交界处)按脉体,布指疏密应根据被测者手臂长度而定,长者宜疏,短者宜密。 4. 先用三个手指轻按在寸口皮肤上(举法),然后用力按到筋骨(按),再以不轻不重的中指力,上下左右推移,以取得脉搏最清晰的感觉,或沿血管纵向前后循摸(循法),体会不同法下的脉象特征。 5. 运用上述指法时,取得最佳指感时,体会和辨别脉象频率快慢、力度强弱、部位深浅脉体大小、节律均整及滑涩濡等特征,判断所得脉象的名称。 6.比较总按和单按时三部脉象的差异。 附:注意事项: (1)注意正确切脉指法的训练。 (2)一次切脉时间不少于1分钟,聚精会神,注意调息,保持安静环境。 (3)结合脉象的生理性变异,即人体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 要求:根据辨脉的八个要素,由教师指定,学生概括描述几种常见脉象的主要特征,并判断其脉名及临床主病。 见习四 四诊综合 目的:学会熟练运用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收集病情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做 到有目的、有系统、有重点地围绕主诉收集病情资料,详细而准确。 要求:每小组同学独立接诊病人,详细询问病史,进行望、闻、切的检查,进行接诊病人的初步训练(主要以门诊病人为主)。 学时:2学时 方法:由指导老师按一般门诊程序接诊病人,询问主诉及有关病史,并进行门诊病历记录,指导老师结合实际进行四诊基本要领的讲解,对检查所得的阳性体征、脉象、舌象进行示教,并让同学尽量多看多体会。 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每小组对一位病人进行诊察。 1. 询问主要病情、发病原因、病情发展的经过及治疗情况(即主诉现病史);追问与主诉有关的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等。 2. 进行全身望诊(以面部、四肢、胸腹部为主)和局部望诊(病患部位):望舌的色、质、形、态。 3. 闻声音,嗅气味。 4. 辨脉的形态、部位、至数、虚实等。 边诊察边记录,并以各种症状的主次进行整理。 附:考核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 (1)记录病人的诊察情况。 (2)分析病人的主诉、病史和临床症状与诊断结果有哪些是相符的?哪些是不相符合的?为什么? 见习五 八纲与气血津液辨证 目的:掌握各种基本证候的辨别,分清主要症状与体征,明确各种证候的辨证要点之所在。 要求:重点进行病情资料的收集,学会抓住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鉴别、分析。 学时:2学时 方法:在四诊方法收集病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八纲、气血津液的基本理论,对病证进行辨证分析。 内容: (一)八纲辨证。 1表证 (1)主要症状和体征 ①望诊:舌苔薄白。 ②闻诊:无明显异常,略有咳嗽或喷嚏声。 ③问诊:恶寒或恶风、发热、头痛、鼻流清涕、咽喉痒痛。 ④切诊:脉浮。 (2)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舌苔薄白,脉浮。病位表浅在外,见外感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特点。邪气多从皮毛、口鼻侵入而 2里证: 辨证要点:病位在里(相对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病,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舌苔多有明显变化,脉沉。 3寒证: (1)主要症状和体征: ①望诊: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痰、涎、涕清稀,舌淡苔白而润滑 ②闻诊:无明显异常。 ③问诊:恶寒喜暖,肢冷倦卧,口淡不渴,小便清长。 ④切诊:脉迟或紧。 (2)辨证要点:冷、白、迟、痛、静。 4热证: (1)主要症状和体征: ①望诊:面色红赤,痰、涕等黄稠,舌红苔黄干。 ②闻诊:无明显异常。 ③问诊:恶热喜凉,口渴喜冷饮,四肢灼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④切诊:脉数。 (2)辨证要点:热、赤、数、干、动。 注意寒热证之间的鉴别:从寒热的喜恶、胸腹的温凉。面色、口渴、水液、二便、脉象等方面综合判断。 5虚证: (1)掌握概念:指人体正气虚衰,以不足、松弛、无力、衰退现象为特点的一类证候,多见于慢性疾病或各种疾病的后期,病程较长。 (2)临床表现(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 ①阳虚不足:面色不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畏寒怯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大细弱无力。 ②阴虚:面色萎黄,形体削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盗汗、舌嫩红少苔甚则无苔,脉细数无力。 (3)辨证要点: ①虚证是人体正常功能的减退,阳虚表现为活力衰退、迟缓;阴虚为其虚性亢奋,如烦热、失眠、脉数等,但其正常功能还是减退的。 ②必须掌握气、血、阴、阳以及脏腑的基本功能,才能比较深的掌握各种比较具体的虚证。 6实证: (1)掌握概念: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2)临床表现(基本症状):高热寒战,烦躁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脘腹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3)辨证要点: 1)掌握实证的基本症状,以便识别本证,防止遗漏。 2)掌握各种病邪致病的特征,以便进一步辨证。 7阴证: (1)掌握概念: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阴证。 范围:里证、虚证、寒证 (2)临床表现(常见症状):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重?卧,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3)辨证要点: ①掌握里、虚、寒证的各自特点。 ②掌握常见症状以便进一步辨证。 8阳证: (1)掌握概念: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阳证。 范围:表证、热证、实证。 (2)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是表证,热证、实证的归纳,面色红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神烦,躁动不安,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大便秘结,小便涩痛、短赤、舌质红降,苔黄黑起芒刺,脉象浮数,洪大、滑实。 (3)辨证要点: ①掌握表、热、实证各自辨证要点为前提。 ②熟悉其常见症状。 9亡阴证: (1)掌握概念:体内阴液突然大量丢失,阴液严重亏乏而欲竭所表现出的危重证候。 (2)常见原因: ①高热汗出 ②大量失血 ③频繁吐泻 (3)临床表现: 主症:汗出如油味咸而粘,身热,精神烦躁或昏迷谵妄,呼吸气粗。 次症:肌肤干瘪,唇干齿燥,目眶深陷,口渴欲饮。 舌脉:舌唇干红,脉虚数或细数无力。 (4)诊断要点 ①主症和舌脉必见。 ②具备①的基础上,见到二个以上次症,更能支持明确本证诊断。 10亡阳证 (1)掌握概念:又称阳气暴脱证。指体内阳气极度衰竭,呈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2)常见原因: ①大汗不止,剧烈汗吐下太过 ②亡阴证发展而来。 (3)临床表现: 主症:冷汗淋漓,汗质稀淡,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精神萎靡或恍惚。 次症:畏寒?卧,渴喜热饮,面色苍白。 舌脉:舌淡润,脉微欲绝,或浮大无力。 (4)诊断要点: ①主症和舌脉必见,即可诊断。 ②具备①的基础上,见到次症中一到二项,即可诊断。 (二)气血津液辨证。 1气虚证。 (1)掌握概念:元气虚损,脏腑功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2)临床表现 ①望诊:精神萎靡,舌淡苔白。 ②闻诊:少气懒言。 ③问诊: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自汗,活动时加剧。 ④切诊:脉虚无力。 (3)辨证要点: ①抓住主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无力。 ②以全身性气虚症为主,各脏腑见症不明显。 2气陷证。 (1)掌握概念:是气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的证候,是气虚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属虚证范畴。为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多指中焦脾虚气陷,又称中气下陷证,脾虚气陷证。 (2)临床表现: ①望诊:精神不振,舌淡苔白。 ②闻诊:未见明显异常。 ③问诊:脘腹坠胀,头晕目眩,便泄稀溏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以胃、肾较多见。 ④切诊:脉象细弱。 (3)辨证要点: ①气虚证兼有内脏下垂为主症。 ②多见于慢性久病,病程较长的内伤杂病。 ③常见于以下疾病,泄泻、痢疾经久不愈,脱肛、腹部坠胀,子宫下垂。 3气滞证。 (1)掌握概念:以人体某一脏腑或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的证候。 (2)临床表现: ①望诊:或因疼痛而坐卧不安,舌象无明显变化。 ②闻诊:无明显异常。 ③问诊:胀闷、疼痛。 ④切诊:脉弦。 (3)辨证要点:胀闷、疼痛 说明:疼痛呈攻痛、窜痛、胀痛,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好发于胸胁、乳房、胃脘等部位,或因情绪变化而增减,嗳气、肠鸣或矢气后减轻。 4气逆证。 (1)掌握概念: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升动太过)气上冲逆而不调所表现证候,以肺、胃、肝三脏多见。 (2)临床表现: ①望诊:未见明显异常。 ②闻诊:咳嗽喘息、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③问诊:头痛眩晕、昏厥、呕血。 ④切诊:脉弦 (3)辨证要点:临床抓住肺、胃、肝三脏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的症状为主。 5血虚证。 (1)掌握概念:是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2)临床表现 ①望诊: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舌淡苔白。 ②闻诊:无明显异常。 ③问诊: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甚或闭经。 ④切诊:脉细无力。 (3)辨证要点:以体表肌肤粘膜组织呈现淡白并见全身虚弱为特征。 6血瘀证: (1)掌握概念: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除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去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症候,是为血瘀证。 (2)临床表现: ①望诊: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表红丝赤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静脉曲张,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②闻诊:无明显异常。 ③问诊: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夹有血块,或大便色如柏油,妇女常见月经淋漓不止或经闭。 ④切诊:痛有定处如针刺,拒按,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按之硬,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下移,癥积,脉细涩。 (3)辨证要点:痛有定处如针刺,拒按、肿块、出血、唇舌爪甲紫暗,脉涩。 7血热证。 (1)掌握概念:是指脏腑或热炽盛,热迫血分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2)临床表现: ①一派实热征象:心烦不宁,口渴身热,舌红脉数。 ②耗血动血表现:咳血吐血、衄血、尿血、月经量多崩漏等。 ③局部血行壅滞:疮疖疔痈及内脏的痈肿。 (3)辨证要点:一派热盛动血合并局部血行壅滞的实热证候(热症、舌质红,脉滑数或弦数)。 8血寒证。 (1)掌握概念:是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液运行不畅所表现的实寒证候。 临床表现:局部拘急、疼痛,得温痛减、舌淡紫、舌苔白,脉沉迟弦涩。 (3)辨证要点:抓住主要临床表现 9津液不足证(内燥证)。 (1)掌握概念:是指体内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官窍失去津液的滋润濡养和充盈所表现的证候。依病轻重分为二种。 ①伤津:体内津液耗伤,但病势较缓,病情较轻。 ②脱液:津液极度耗伤,机体某些营养物质受损,病势急骤,病情危重。 (2)临床表现: ①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数。 ②兼症:心烦口渴、身热。皮肤干燥瘦瘪,眼球深陷,咽干唇焦(螺纹干瘪)。 ③特殊脉象:舌燥无津,脉细数无力。 (3)辨证要点:肌肤口唇舌咽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10水肿。 (1)掌握概念:肺、脾、肾三脏、三焦功能失常,水液停于体内泛溢到肌肤引起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周身水肿的证候。 (2)临床表现: ①望诊:水肿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面色白、光白,舌淡胖,苔腻或白滑。 ②闻诊:呕恶。 ③问诊:头面浮肿,从眼睑开始,继而遍及全身,来势迅速,或腰以下水肿为甚,小便短少,纳呆、腹胀、便溏,肢体困重、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畏寒神疲,或伴有恶寒发热,咽喉肿痛。④切诊:腰以下肿,按之凹陷不起,或全身水肿,按之没指或头面浮肿,皮肤薄而光亮,四肢欠温,脉浮紧或浮数,或沉,或沉迟无力。 (3)辨证要点。 ①水肿发病急,来势猛,先见于眼睑头面,上半身肿甚者为阳水。 ②水肿发病缓,来势徐,先从足踝部开始,腰以下肿甚者为阴水。 11痰饮证。 (1)掌握概念: ①痰证: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留于脏腑组织之间,或见于某一局部或见于全身,病位广泛,“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所表现的证候。 ②饮证:质地清稀,停留于胃肠心肺,胸胁等处形成的病证,病位比较局限,《金匮》依据饮停留的部位不同分为四饮。 (2)临床表现: ①望诊:咳嗽咯痰,气喘不能平卧,呕吐痰涎或痰液清稀,色白量多,神昏癫狂,半身不遂,舌苔腻或黄腻或白滑。 ②闻诊:咳嗽,喉中痰鸣,肠中水声漉漉。③问诊:胸闷脘痞,腹胀,纳呆恶心,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喉中有异物感,心悸或胁肋胀闷疼痛。④切诊:瘰疬,气瘿,痰核乳癖,脉滑或弦。 (3)辨证要点。 1咯痰或呕吐痰涎,或神昏时喉中痰鸣,或肢体麻木,或见痰核,舌苔腻,脉滑为痰证。 2喘息不能平卧,痰液清稀色白量多,喉中痰鸣,肠间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为饮证。 见习六 病历书写 目的:通过临床见习,学会和掌握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的书写格式和要求,熟悉住院期间的其它有关记录。 要求:见后书写要求。 学时:2学时 方法:掌握好书写格式、要求的前提下,围绕主诉用望、闻、问、切方法收集病情资料。 内容: (一)住院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 姓名 性别 病案号 年龄 婚否 民族 籍贯 出生地  职业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邮政编码 入院日期 病史陈述者 病史采集时间 发病节气 可靠程度 问诊 主 诉:记录患者自觉最痛苦的症状(部位、性质)和病程时间。 现病史:围绕主症详细询问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诊治过程,重点写明起病情况,发病起因、诱因、时间,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病情演变与发展;检查、诊断、治疗经过;所用过的中、西药物、剂量、时间或其它特殊疗法;药后反应及症状体征等病情变化情况(结合“十问”加以记录)。 既往史:记录一般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疾病的时间和治疗情况。 个人史:记录出生地、居留地、居住环境、生活和工作情况、饮食习惯、特殊嗜好、性情及精神状态,小儿应记载生长、发育、喂养史。 婚育史:女性患者要记录经带胎产史,包括月经初潮年龄、行经期、周期、绝经年龄;生育史包括孕、胎、产,配偶及子女的健康状况。 过敏史:记载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情况。 家族史:记录直系亲属和与本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亲属的健康状况和发病状况,如亲属死亡则应记录其死因、死亡时间及年龄。 望、闻、切诊 神色形态:包括神志、精神、体态及气色。 声息气味:语言、呼吸、咳喘、呕恶、太息、呻吟、肠鸣及各种气味。 皮肤毛发:毛发疏密、色泽、分布;肌肤温度、湿度、弹性以及有无斑痕、疮疡、瘰疬、肿块、浮肿等。 舌象:舌苔(苔形、苔色、津液),舌质(色、瘀点、瘀斑),舌体(形、态)舌底脉络(颜色形态)。 脉象:寸口脉,必要时切人迎,趺阳脉。 小儿指纹(三岁以内):包括三关定位,色泽、形态、浮沉。 头面、五官、颈项的望、闻、切诊: 胸腹部的望、闻、切诊: 腰背、四肢、爪甲的望、闻、切诊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望、闻、切诊 体格检查:系统记录西医查体的阳性体征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各科或专科特殊检查情况均可记录在此。 实验室检查(包括特殊检查):记录入院时已取得的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特殊检查结果,如血、尿、便常规、肝功、HBsAg、胸透、心电图、内窥镜、CT等。 四诊摘要:把四诊所得的资料(与辨证论治有密切关系)进行全面、系统、扼要的归纳。 辨证分析:要求从四诊、病因病机、证候分析、病证鉴别,病势演变等方面进行书写。 西医诊断依据:指主要疾病的诊断依据,并非所有疾病。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病(症)名 证名 西医诊断:病名 有几个病、证就写几个病、证,病类与证类名称当另行写出,并与病、证名错过一格,以示从属本病的病类、证类名称;西医诊断写在中医诊断的下面,有几个病名写几个病名,病名参照《国际疾病分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凡超过2种以上诊断者,按主次先后顺序排列。 治则治法:治则是治疗的指导原则,治法指具体的治疗方法。 方药:用成方者,应写出方名及加减,自拟方可不写方名,方药要求每行写四味药,方药右上角注明特殊煎服法,右下角写剂量,必要时写明煎法及服法。 辨证调护:指医师对调养、给药及食疗、护理等方面的要求。 实习医师签全名:××× 住院医师签全名:××× 主治医师签全名:××× 注:以上格式仅是一般病历书写格式,专科病历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科的特点,酌情增减。 (二)中医门诊首次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 姓名: 性别: 年龄: 病案号: 科别: 年 月 日 问诊: 主诉: 病史:主症发生的时间、病情发展变化的情况,诊治经过及必要的既往史等。 望、闻、切诊 与诊断有关的望、闻、切诊的阳性所见,必要的体格检查等。 舌象(舌体、舌质、舌苔、舌底脉络)。 脉象(两周岁以下小儿需察食指络脉)。 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结果 辨证分析 诊断:中医、西医病名诊断及有关证名诊断。 治法: 方药: 医嘱: (三)中医病历书写要求 1.书写病历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准确、及时。“住院病历”要求在入院后24小时完成。门诊病历要求当时完成。 2. 症状描述要详细,要求使用中医名词术语,体现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完整统一的原则。 3. 内容要求完整、精练、语句通顺,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注意前后病情演变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4. 文字要通顺、简洁,不能涂改、剪贴修补,一律用钢笔书写,应按国家规定使用的简化字不要自造字。“住院病历”在一页中修改三处以上应重新抄正。 5. 询问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老百姓”语言,而书写时必须使用中医术语。 6. 病历中所有记录,每页均应填入病人姓名、病历号和顺序号,日期,一律按“×年×月×日”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7. 按四诊顺序检查,对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各种特殊检查及诊断,应详细记录加以必要分析。 8. 住院所有记录的标题均应单独另起一行用红色墨水笔写于中央。 9. 中医诊断病证名称,遵循《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所用病证名,西医诊断及手术名称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书写。 10. 病历结束时要签全名(正楷)于右下方,上级医师用红色墨水笔批阅病历,并用蓝黑墨水笔正楷签全名于右下方,以示负责。 见习七 心、肺辨证 目的:通过临床见习,加深对心、肺常见病证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掌握心、肺的病变范围及主要表现,熟悉各自常见证候的基本含义,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学时:2学时 方法:掌握心、肺生理和病理特点的前提下,围绕所见主要表现,对具体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和辨别。 内容: 一、心病辨证。 (一)主要病理特点:心的病证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证主要由于心气、心阳、心阴、心血的亏损而使血液运行无力,濡养作用减退,甚则宗气不足不能助肺以行呼吸。心失所养、情志不遂,精神意识思维异常。实证主要由于痰阻、火扰、寒凝、瘀血、气滞等引起血脉流行不畅,甚则心脉痹阻,痰迷心窍。 (二)主要症状与体征。 1望诊 (1)一般望诊:神志昏迷或狂躁。神情抑郁,表情淡漠或痴呆,哭笑无常,打人毁物等。面色淡白、白光白、苍白、萎黄、颧红面赤、晦滞。唇色青紫、淡白。心虚里跳动引衣,搏动散漫。 (2)舌诊:舌淡胖苔白或白滑。舌红少津,舌尖红绛。舌紫暗有紫斑、紫点或黯红,苔黄或腻。 2闻诊:谵语。语言不清,喉中痰鸣,喃喃自语,语言错乱。 3问诊:心悸怔忡,心胸憋痛、痛引肩背,心胸暴痛剧作,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志异常。 4切诊 (1)按诊:汗出肤冷,四肢厥逆。虚里按之其动微而不显或大而搏击。 (2)脉诊:脉虚无力,脉结代或三五不调,脉微细弱、数或脉涩。 (三)辨证要点:主症是心悸怔忡。心胸痛,心烦或神志异常。 1. 心气虚,心悸怔忡兼气短,活动后加重、舌淡、脉结代或三五不调或脉虚。 2. 心阳虚:心气虚兼畏寒肢冷,舌淡胖,脉微细。 3. 心阳暴脱:心阳虚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紫绀、或昏迷。 4. 心血虚:心悸怔忡兼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唇色淡白、舌淡、脉细。 5. 心阴虚:心悸怔忡兼失眠、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6. 心火亢盛:心烦失眠兼口舌生疮,舌尖红绛,脉数,或神志异常。 7. 心脉痹阻 (1)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或痛如针刺,舌紫暗或紫斑,脉涩或结代为血瘀。 (2)闷痛,身重痰多,苔白腻,脉沉滑为痰阻。 (3)如痛得温则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为寒凝。 (4)如痛而胀闷,发作与情绪有关,舌质或暗,脉弦为气滞。 8. 痰迷心窍:神志不清,喉有痰声,舌苔白腻,脉滑。 9. 痰火扰心:发热喉间痰鸣,舌红苔黄腻或躁狂妄动。 10.心热下移小肠:心烦,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脉数。 二、肺病辨证 (一)病理特点:肺病虚证多由重病、久病或身体亏虚而致肺气虚,肺阴虚。肺气亏损则宗气不足,呼吸功能减弱,腠理不密,卫表不固。肺阴不足则内失濡养,外失润泽,且易虚热内生致阴虚火旺。实证多由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而致肺失宣肃,水湿停聚等变化。 (二)主要症状与体征 1. 望诊 (1)一般望诊:桶状胸或扁平胸。吸气或呼气困难。少气不足以息,皮毛憔悴枯槁。面色淡白或白光白,颧红、唇青紫。 (2)望排出物:痰液稀白或痰稠色黄,痰中带血、咯血。清涕或浊涕。 (3)舌诊: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苔白腻、黄腻或少苔。 2. 闻诊:咳喘声息高亢或低怯,声音嘶哑,痰声漉漉喉间水鸡声,痰腥臭。 3. 问诊:少气懒言,胸闷,咳嗽、咯痰,咯血、气喘,自汗、盗汗或无汗,小便不利,甚则浮肿。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4. 切诊: (1)按诊:肢凉。肌肤热,胸部叩击音清亮或重浊。 (2)脉诊:脉弦,细、数、濡、滑、浮紧、细弱等均可出现。 (三)辨证要点:主症:咳嗽、气喘、咯痰,胸痛或咯血,汗出异常以及小便异常。 1. 肺气虚: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易感冒,舌淡苔白,脉虚或细。 2. 肺阴虚:咳喘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血,口咽干燥,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3. 风寒束肺:以咳嗽为主症,兼见风寒表证为特征。咳嗽痰白,恶寒发热,流清涕,无汗,舌苔白,脉浮紧。 4. 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质粘色白量多易咯,苔白腻,脉滑。 5. 风热犯肺:咳嗽痰稠色黄为主症,兼见风热表证,恶寒发热,鼻塞流黄浊涕,咽痛、舌尖红,脉浮数。 6. 燥邪犯肺:以肺系症状表现干燥少津为要点,干咳少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数或脉浮。 7. 热邪壅肺:肺病主症和里热证共见为诊断依据,咳喘息粗,痰稠色黄,壮热烦躁,胸痛,咯吐脓血,舌红苔黄脉滑数。 见习八 肝、脾辨证 目的:通过临床见习,掌握肝、脾常见病证的临床表现,学会辨别与分析。 要求:掌握肝、脾的病变范围、主要表现,及常见证候的基本含义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学时:2学时 方法:掌握肝、脾生理和病理特点的前提下,围绕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对具体证候进行归纳、分析和辨别。 内容: 一、肝(胆)病辨证。 (一)主要病理特点:肝失疏泄则肝气郁结,情志不遂,肝气易犯脾、犯胃,影响脾胃功能。肝郁易化火,火热循经炎上,耗伤阴津,阴不制阳,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肝血虚则筋脉爪甲,两目失于濡养;外感湿热之邪易致肝胆湿热蕴结,枢机不利,胆汁外溢或湿热循经下注。 (二)主要症状与体征 1. 望诊 (1)一般望诊: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躁扰不安。或卒倒神昏,神志不清,四肢抽搐、拘挛。头摇不能自主,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项背强直,角弓反张。手足搐搦,肌肉?动或半身不遂。面色发青,满面通红,面目一身俱黄。目赤红肿,上视、直视、斜视。耳内流脓,颈部瘿瘤,腹胀如鼓,青筋暴露,皮肤红丝赤缕。爪甲色淡,步履不稳。 (2)舌诊:舌淡苔白或白腻。舌干红瘦苔少,苔剥,舌红苔黄腻或白腻。 2. 闻诊:谵狂多言,语声高亢有力,语言蹇涩,喉中痰鸣,口爱气、太息。 3. 问诊:胸胁或少腹闷胀窜痛。太息觉舒,情志抑郁或易怒。呕吐酸苦水,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眩晕、头痛,目赤肿痛,口苦口干、吐血、衄血、四肢震颤、抽搐,肢麻,关节拘急不利,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夜盲。夜寐多梦,腰酸膝软,喉间梗塞感。 4. 切诊:(1)按诊:腹部痞块或徵结。 (2)脉诊:脉弦或细数或滑均可出现。 (三)辨证要点 共同主症:肝病见少腹胀痛,眩晕,头痛,烦躁易怒,肢体震颤等。胆病:胁部胀痛,口苦、黄疸、惊悸失眠。 1. 肝气郁结:两胁或肝经循行部位胀痛,情志抑郁或易怒。 2. 肝火上炎:头痛目赤,心烦易怒,舌红,脉弦数。 3. 肝血虚: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筋爪失养,月经失调,舌淡,脉弦细。 4. 肝阴虚:头晕目眩,面部烘热。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5.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头重足飘,舌红,脉弦或细数。 6. 肝风内动:眩晕欲仆,指趾麻木,抽搐,震颤,舌红,脉弦。 7. 寒滞肝脉:少腹或睾丸坠胀冷痛,得热则缓。苔白滑,脉弦细迟。 8. 肝胆湿热:胁痛腹胀,口苦溲赤,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9. 胆郁痰扰:失眠惊悸,眩晕,苔腻,脉弦滑。 二、脾(胃)病辨证 (一)主要病理:脾病大都属脾气不足和脾阳虚衰,而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而来。脾气虚导致运化失司,水湿内生。脾气虚可使脾阳亦虚,并可累及胃的气阴不足,致水谷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乏源;脾虚不能统血,血逸脉外。脾病的实证多属寒湿或湿热犯脾,致脾气被遏,运化失权。胃肠病的虚证往往和脾虚有关,主要是胃阴不足虚热内生,并影响大肠液亏,致肠胃气机不和,通降失司。胃肠病的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不洁,或感受寒邪,热邪而致胃失和降,气机逆乱,湿热侵袭大肠则气机壅滞,传化失司。 (二)主要症状与体征 1. 望诊 (1)一般望诊:神疲,面色无华或萎黄或黄胖。或面目一身发黄,黄如烟熏或黄如橘皮色,形羸体瘦,身肿,眼睑下垂。小儿睡眠露晴,唇淡、流涎。口疳,齿龈红肿,肢体皮下瘀斑。 (2)望排泄物:呕吐清水、痰涎、宿食、咖啡样物或呕血。便血或粘液,黑便,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尿血,尿赤或混如米泔。 (3)舌诊:舌淡或胖,边有齿痕,苔白滑或腻。舌红少苔,剥苔或黄腻苔。 2. 闻诊:呃逆,爱气、呕吐或干呕。胃脘水声漉漉。口臭,呕吐,泻下物酸腐臭秽。 3. 问诊:倦怠,少气,眩晕。腹部坠胀,食后尤甚。纳呆,便溏,肛门坠胀。胃痛,痞满胀闷。呃逆、爱气,恶心、呕吐、嘈杂泛酸、龈肿、便秘或腹泻。下痢、久痢,紫癜、便血、尿血,肌衄,齿衄、鼻衄。月经过多或崩漏。 4. 切诊 (1)按诊:腹痛喜按或拒按。 (2)脉诊:脉细弱、濡缓、沉迟、滑数均可出现。 (三)辨证要点 掌握主症 脾病:纳呆、腹胀痛、泄泻便溏,浮肿、出血等。 胃病:胃痛、呕吐、爱气,呃逆等。 肠病:腹痛、下利或下利赤白粘冻,或久痢、便秘。 1. 脾气虚:纳呆、腹胀、便溏、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 2. 脾阳虚:脾气虚,伴见阳虚寒证,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 中气下陷:脘腹坠胀,食后尤甚。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脉弱。 4. 脾不统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肌衄,齿衄,舌淡,脉细弱。 5. 寒湿困脾:泛恶、脘闷。黄疸色晦暗兼脾气虚表现,苔白腻,脉濡缓。 6. 湿热蕴脾:泛恶,黄疸色鲜明兼脾气虚表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7. 胃阴虚:饥不欲食,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8. 食滞:胃脘有伤食史,胃脘胀痛,呕吐酸腐食臭。苔腻,脉滑。 9. 胃寒:胃脘痛得温则减,舌淡苔白,脉迟或弦。 10.胃热:胃脘灼痛,食入即吐,口臭龈肿,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11.大肠湿热: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粘冻或暴注下泻,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见习九 肾与膀胱病辨证 目的:通过临床见习,学会对肾与膀胱病证的辨别分析。 要求:掌握肾与膀胱的病变范围与临床表现,对常见证候的基本含义,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做到熟悉和掌握。 学时:2学时 方法:掌握肾与膀胱生理和病理特点的前提下,围绕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对具体证候进行归纳分析和辨别。 内容: (一)主要病理:肾的病证主要是肾中精气的亏损,其病理表现还有肾阴、肾阳的虚损。肾精不足则生长发育不良;肾气虚则固摄无权;肾阳虚则命门火衰,气化失司,各脏腑功能低下;肾阴虚则虚热内生,相火妄动,甚则影响各脏腑导致各脏腑阴液亏损。膀胱的功能减退隶属于肾的气化功能和固摄功能的减退,膀胱的实证,主要有湿热蕴结而致气化失司。 (二)主要症状与体征 1. 望诊 (1)一般望诊:面色白光白或黧黑,面有黑斑,两颧潮红。气短而喘,动则尤甚,甚则张口抬肩。小儿骨骼发育不良,鸡胸,龟背、罗圈腿。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或囟陷或解颅。成人头发早白或脱落稀枯。耳轮焦枯,齿龈萎缩,齿根外露。小便清长,或红赤,大便完谷不化。 (2)舌诊:舌光红绛或淡胖,舌质嫩,边有齿痕。 2. 闻诊:喘促气急。呼多吸少,动则尤甚,语音低微。 3. 问诊:腰膝酸软或痛。健忘眩晕,发脱齿摇。视弱内障,耳鸣耳聋,足跟疼痛或足痿无力。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小儿发育迟缓,智力较差。遗尿失禁。尿后余沥不尽,小便不利,大便久泄,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胎动易滑。久病咳喘,自汗畏冷或烦热咽干,尿急、尿痛、尿频。 4. 切诊: (1)触诊:腰部叩痛,肾俞压痛,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 (2)脉诊:两尺脉沉弱无力或虚浮无根或细数。 (三)辨证要点。 肾病主症: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阳萎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水肿、二便异常。 膀胱病主症:尿频、尿急、尿痛、小便失禁。 1. 肾精亏损:小儿发育迟缓,智力较差,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成人早衰,腰膝酸软,耳鸣。 2. 肾阳虚:肾虚见症兼畏寒肢冷,身肿。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3. 肾气不固:肾虚见症兼遗精,带下,滑胎或二便失禁,舌淡苔白,脉沉弱。 4. 肾阴虚:肾虚见症兼阴虚见症。 5. 肾不纳气:久病喘息气短,动则益甚。 6. 膀胱湿热证:尿频、尿急、尿痛、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第二章 常见证候表现及辨证要点 一、八纲证候简介 表里寒热虚实证候的具体辨别,必须结合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才能进一步明确,故其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详参脏腑辨证及其它辩证。 阴阳辨证 1. 阳虚证(虚寒证) 临床表现 主症:畏寒肢冷,面色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副症: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水肿以腰以下为甚,腹痛泄泻,心悸头晕。 舌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诊断要点:〔1〕主症必备加典型舌脉,或主症具备三项(畏寒肢冷必备)加副症一项及典型舌脉。 〔2〕以明显的寒象(畏寒肢冷)、虚象(倦怠少气)与水气停留的表现为特征。  2. 阴虚证(阴液亏损证) 临床表现 主症:五心烦热,咽燥口干。 副症:午后颧红,盗汗,便结而尿短赤。 舌脉: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诊断要点:〔1〕主症具备,加副症或典型舌脉一项。 〔2〕主症具备一项加副症二项及典型舌脉。  3. 亡阳证 临床表现 主症:全身极度衰竭,冷汗淋漓,四肢厥冷。 副症:表情淡漠,呼吸微弱,?卧神疲,口淡不渴或喜热饮,面色苍白或青紫。 舌脉:舌淡白润,脉微欲绝。 诊断要点:〔1〕主症必备。 〔2〕副症二项加舌脉。 〔3〕亡阳往往在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出血之后,阴津大量地丢失,阳气随之丧失。如救治不当,可迅即死亡。以阳气严重丧失与虚寒证并见为特点。  4. 亡阴证 临床表现: 主症:神情烦躁或昏糊,汗出而粘,肢温身热,全身极度衰竭。 副症:面色潮红,呼吸气粗,口渴喜冷饮,唇干齿燥,皮肤皱折,肌肉干瘪。 舌脉:舌红而干或舌红枯萎,脉细数或躁疾无力。 诊断要点:〔1〕主症必备。 〔2〕副症二项加舌脉。 〔3〕亡阴者阳亦散,亡阴之后常现亡阳证,终为阴阳皆止。 二、病因与气血津液病证候 (一)病因证候 1. 外风证(1例) 风邪袭肺证(鼻科证候) 临床表现:主症:鼻塞不通,涕如清水,喷嚏频作。 副症:喉痒咳嗽,痰稀色白,恶风,轻微发热,口淡不渴。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诊断要点:〔1〕具备两条主症。 〔2〕具有两条以上副症。 〔3〕本证多因起居不慎或气候突变原因,病程多不很长。  2. 实寒证(1例) 冲任实寒证(妇科证候) 临床表现:主症:经行延后,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或宫寒不孕,或产后腹痛。 副症:经行量少,色黯红,质正常,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得温则减。兼见面色青白,肢冷畏寒。 舌脉:舌紫而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紧或沉涩。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有副症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3〕冲任实寒证多具有病程较短,身体素质较好,多见于年青体壮者之特点。  3. 暑证(1例) 暑伤肺络证(暑瘵)(温病证候) 临床表现:主症:灼热,骤然咯血、衄血、咳嗽气粗。 副症:胸闷,头目不清,口渴,烦躁。 舌脉:舌红苔黄,脉数。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一项,加典型舌脉。 〔3〕本证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暑当令之时,来势颇急,病程较短,系暑邪为患。 4. 湿证(1例) 胃肠湿热挟滞证(湿温证候) 临床表现:主症:身热,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脘痞腹胀。 副症:恶心呕吐,腹微痛,不欲饮食。 舌脉:苔黄而腻,脉濡数或滑数。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一项,加典型舌脉。 〔3〕病势较缠绵,饮食不节,胃脘素有积滞之人尤易出现本证。  5. 燥证(1例) 燥热侵袭肺卫证(温病证候) 临床表现:主症:发热,微恶风寒,咽干鼻燥,口渴,咳嗽少痰。 副症:头痛,少汗。 舌脉: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或具备副症中任何一项,加典型舌脉。 〔3〕多发于秋冬燥热偏盛时节,或有起居不慎史。发病较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6. 火热证(1例) 胃火上炎证 临床表现:主症:口舌生疮,唇、齿龈肿痛,胃脘灼热。 副症:吞酸嘈杂,食入即吐,口臭,干噫食臭,大便秘结,渴喜冷饮,小便短赤。 舌脉:苔黄,脉滑数。 诊断要点:〔1〕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及典型舌脉。  7. 毒证(1例) 火毒蕴结肌肤证(皮肤病证候) 临床表现:主症:肌肤起疮,根脚坚硬,发病急剧。 副症:发热恶寒,疼痛应心;头痛欲裂,饮食不振,泛恶呕吐,烦躁闷乱;手足蠕动,神昏谵语。 舌脉: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浮滑。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加典型舌脉。 8. 脓证(1例) 痰湿流结证(男性科证候) 临床表现:主症:睾丸有硬结,发展缓慢,化脓溃后流出稀薄脓水,形成的瘘管经久难愈。 副症: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少气乏力。 舌脉: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加典型舌脉。 〔3〕本证多发生在20~30岁的青壮年,素体肝肾不足之人尤易患之,大多呈慢性病变过程,病程常长达数月乃至数年。  9. 食积证(1例) 食滞胃脘证(伤食证) 临床表现:主症:胃脘胀痛,爱腐吞酸,呕恶厌食。 副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不消化饮食物,吐后胀痛得减,大便稀溏或便秘。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诊断要点:〔1〕具备主症及典型舌脉。 〔2〕具备主症2项,副症2项以上者。 〔3〕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多有暴饮暴食之病史。 10. 虫积证(1例) 虫积肠道证(儿科证候) 临床表现:主症:脘腹胀痛,纳食不佳,或吐或泻出虫卵。 副症:食欲不振,时嗜异物,腹胀恶呕,形体消瘦,吐泻可见虫卵,腹诊可扪及团状硬结。 舌脉:不固定。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主症2项以上,副症2项以上者。  (二)气病血病证候 1. 气虚类证候 〈1〉气虚证 临床表现:主症: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甚。 副症:反复感冒,长期不愈,咳嗽声低,气短虚怯;喘促息数,气不得续;久病呃逆,短促声低,心悸神怯;泄泻日久,形体消瘦,纳食不佳,肢体困怠;年高便秘,便溏不燥;小便作淋,少腹气坠,里急后重,逼坠作痛;癃闭,遗尿;惊悸,怔忡,健忘,癫痫,痴呆;眩晕,头痛绵绵不已,时有间歇,喜按;虚劳,麻木;素常体弱,突然昏倒,重者可见口开目闭,手撒遗尿、肢体松驰、鼻鼾吐沫,或汗出喘促等。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副症中任何一组症状加典型舌脉。 〔3〕本证多见于体弱,年老,或年幼、产妇等。 〈2〉气陷证 临床表现:主症:内脏下垂,如子宫脱垂、脱肛等,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副症:肌无力,睑废,囟陷,胃脘隐痛,重坠喜按;久泄久痢,其泻如注,完谷不化;腹部坠胀,气短不足以息,努力呼吸有利于喘;痈证漫肿无头,顶陷难收,溃脓质稀;崩中下血,长期不愈,血多质稀;胎动易滑,或习惯性流产;尿频色清,时有便意,头晕眼花,神疲嗜卧,不耐烦劳。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因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故除具备副症中任何一组证候外,还兼气虚见症。 〔3〕素禀不足,久病体虚,劳力过度,生产过多,产后过早劳作等因所致,多见于慢性杂病,一般病程较长为其特点。 〈3〉气不固证 参肺气虚证,脾不统血证及肾气不固证。 〈4〉气脱证 参亡阳证。 2. 血虚类证候 〈1〉血虚证 临床表现:主症: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 副症:口唇、睑结膜、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月经愆期或闭经。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细涩。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加典型舌脉。 (3)血虚证以体表肌肤、粘膜组织呈淡白以及全身虚弱为特征。 〈2〉血脱证 临床表现:主症:突然大量失血,或慢性失血久而不愈。 副症:面色苍白,夭然不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微而短,四肢清冷,甚则昏厥,不省人事。 舌脉:舌淡白,脉空虚或芤,或微细欲脱。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及典型舌脉。 (3)本证有明确的出血史,多属于严重阴血亏耗,阳气衰少的证候。 3. 气滞类证候 〈1〉气滞证 临床表现:主症:胀闷、疼痛。 副症:头胀痛,眩晕,面部时时发热,眉棱骨痛,精神抑郁,胃脘、腹部胀痛,常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繁,或嘈杂吐酸,或疝瘕,或腹部胀满中空无物;或大便不爽欲便不得,或肠鸣腹泻,泄后痛缓,随后又作,恼怒加甚;胸中气滞,攻冲作痛,游走不定,呼吸牵掣作痛,俯仰转侧不利;或心前区憋闷、绞痛,重则牵及肩臂内侧,气室呼吸不畅;腰痛胀满,连及腹胁,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行远;或遍身疼痛,游走不定;妇女经前或经行时腹部胀甚于痛,或兼胸乳等处胀闷不舒,经行涩滞不畅,或经行后期;或者经闭。 舌脉:舌色正常或稍暗,苔白或黄,脉沉弦、涩或结代。 诊断要点:(1)具备主症。 (2)副症中任何一组证候及与证情相应的舌脉。 (3)多有情志不畅或饮食失调,或感受外邪,或用力闪挫等导致气滞的病因,或有痰饮,瘀血,宿食,阳虚,寒凝等导致气滞的病理因素。 〈2〉气逆证 临床表现:主症:咳逆喘息;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反胃;头痛、眩晕、昏厥(中风)、呕血;奔豚。 副症: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久咳,烦闷欲绝;胸膈痰满,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肺胀,目如脱状,息奔上气,痞满膈中,气息奔急,喘息有声;冲冲而气急,喝喝而息数,张口抬肩,仰首挺胸;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休作有时,乍瘥乍极,呼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吐;气撞心疼吐蛔;胸中痞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气痞不宣,烦满,懊恼,虚烦不得眠;胸胁满胀;急躁易怒,口苦吐酸,食能下咽,衄血,唾血。 舌脉:因其病因复杂,舌脉无明显特征。 诊断要点:(1)必须具备主症中的任何一项。 (2)副症中的任何一组症状。 (3)应当注意表里寒热虚实诸类病中皆有气逆证,当从因辨之。 〈3〉气闭证 临床表现:主症:神昏猝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高热昏迷,痉厥。 副症:猝然晕厥,四肢僵直而厥冷,两手握固,胸满气喘,呼吸气粗,面青;或者面赤,唇紫舌红;或喉间痰鸣,口吐涎沫;或饱食后,突然昏厥,口不能言,肢不能举,腹鼓而嗳气腐臭;或中暑昏厥,身热汗出,气喘不语,牙关微闭或口开;或者身热神昏,躁扰不宁,妄言妄见
本文档为【《中医诊断学》见习指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53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6K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1-27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