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联共_布_的高度集中及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

论联共_布_的高度集中及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论联共_布_的高度集中及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 论联共(布)的高度集中及 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 李 元 书 近年来 , 国内外学者、 政论家都在讨论和研究苏联政治体制的集中化及其影响 , 这种讨论 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 , 人们在研究中却往往忽视了苏联政治体制中的一个最具有本质特 征的问题 , 这就是苏联政治体制中的核心一 一党本身的高度集中, 以及执政党本身的高度集中 对苏联政治体制带来的影响 。 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主要形成于苏联共产党称为联共 (布) 的历史时期 , 故文题为 : 联 共 (布) 的高度集...

论联共_布_的高度集中及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
论联共(布)的高度集中及 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 李 元 书 近年来 , 国内外学者、 政论家都在讨论和研究苏联政治体制的集中化及其影响 , 这种讨论 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 , 人们在研究中却往往忽视了苏联政治体制中的一个最具有本质特 征的问题 , 这就是苏联政治体制中的核心一 一党本身的高度集中, 以及执政党本身的高度集中 对苏联政治体制带来的影响 。 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主要形成于苏联共产党称为联共 (布) 的历史时期 , 故文题为 : 联 共 (布) 的高度集中及对 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 (当然 , 这种体制的形成有它的历史必然性 , 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 本 文略去不论 ) 。 (一 ) 苏联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三句话 、 十一个字来概括 , 即一党制 , 以党代政 , 高度 集 权。 或者说主要是高度集权 , 集权于中央 , 集权于党 , 集权于少数人 。 苏联政治体制的集权又主要表现于苏联政党体制的集权。 分析和研究这种高度集权的政 党体制的特点和表现 , 对 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没的经验教 训 , 总结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体制建设的经验教 训都有重要的意义 。 一党制 。 十月革命前后 , 俄国存在着许多政党。 列宁曾根据当时的俄国形势及一些政党 对待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态度设想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政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他提出了两条原 则 : 一是参加苏维埃的各政党和平竞争 , 由人民选择决定执政党 ; ¹ 二是布尔 什维克 党 和 其 他 苏维埃政党分掌政权 , 即联合执政 。 这第二条原则曾实行过一段时间。 由于十月革命后初期 险恶的形势 , 特别是由于参加苏维埃的 其他政党态度的变化 , 转向反对苏维埃政权 , 反对布 尔什维克掌握政权 , 在 19 2 1一 19 22年实际上取消了其他政党的活动 。 列宁设想的多党的政党 制度未能实现 。 到了斯大林时期 ,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 , 政权 已巩 固 , 他没有恢复那些 曾经拥 护过苏维埃的政党的活动 , 他在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了在苏联只能存在一个党 即苏联共产党是 “ 合法的 ” , 只能由苏联共产党 “垄断” 和 “独裁 ” 的理由。 在苏联 , 除了苏联共产党以外 , 即使是拥护社会主义的政党也不允许存 在。 这种政党制度使执政党贯彻某种政策 、 完成某种 任务变得容易 , 因为没有其他政党的批评和反对 ; 但是这种政党制度对发展党内民主和社会 主义民主却更困难 , 因为除了一个执政党以外 , 连稍有疑义的 同盟者也没有 , 没有其他 政治 力量的批评 , 也就失去了其他政治力量的监督 。 执政党本身的高度集中和特权 。 联共 ( 布 ) 是一个高度集 中化的党 , 党的中央机构享有 广泛的权力 , 甚至拥 有特权。 中央委员会负责召开党代表大会、 全国代表会议 , 建立党的机 关并领导它们的活动 。 中央委员会还享有把中央委员降 为候补委员、 取消中央委员资格 , 以 ¹ 参见 : 《列宁全集》 第26卷 , 第5 0页 , 、 2 85页、 刁6 5页 , 至把中央委员开除出党的特权 。 除党代表大会批准的少数组织外 , 其它党组织都由中央委员 会建立和批准。 边疆区和省 、 州委员会的 领导人由中央委员会任免或推荐 , 而推荐往往带有 指令性 , 实际上也是任命。 下级党组织绝对服从上级党组织 , 全党服从中央委员会 , 中央委 员会服从政治局 , 政治局实际上还要服从总 朽记。 一级服从一级 , 服从的对象的人数由多数 到少数 , 逐级递减 , 最后是一个人 。 少数领导人处于一种特权地位 。 民族共和国的党组织附属于联共 (布 ) 。 民族共和国的党组织附属于联共 (布 ), 这是联 共 (布 ) 高度集中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 各民族共和国共产党原先都有 自己的 独立的组织 系统 , 有 自己的 中央领导机关 。 苏维埃联邦建立后 , 各民族共和国共产党也仍然保留了 自己 的中央机关 。在苏联 , 是党中有党。 但是这些党中之党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政党地位 , 它们附属 于联共 (布 ) , 处于附属地位 。 俄共 (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作出决定 : “乌克兰 、 拉脱维亚 、 立 陶宛和白俄罗斯 ” 在国家关系上作为 “独立的苏维埃共和 国存在 ” , 但在党的关系 匕这些 苏 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只 “享有俄共 (布)的 区域委员会的权利 , 完全隶属于俄共中 央 , ” ¹ 19 34年的 联共 ( 布 ) 第十七大通过修改党章 , 取消了党的区域组 织 , 民族共和国的党 组织进一步降至省一级党组织的地位 , 连任何自治的 权刊也没有。 党的干部的委派制 。 联共 ( 布 ) 时期通过的各个党章虽然都规定党的一切领导机关从上 到下都由选举产生 , 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委派制 , 一级 f石命一级 , 层层委派 。 19 2 9年布哈林曾尖 锐地批评了斯 大林的委派制度。 他 说 : “党外没有经过选举产生的书记, 有的只是由斯大林的 机关任命的官员。 ”联共 ( 布 ) 中央委员会在193 7年的一次 中央全会上也承认委派制 “这种不 正常的做法颇为流行” 。 “党章所规定的党委会的 朽记要由上级党机关批 准 的制度 , 在许多 党组织中实际上变成了委派制度 。 ”º 在党内实行委派制 , 使党内民主受到破坏 , 使党更加集 中化。 党的干部由于是由上面任命的 , 而 不是由党员选举产生的 , 他们往往只对上负责 , 而 不对下责责 , 不对党员和人民群众负责 。 其结果是 , 全党向少数人的政治局负责 , 向总书记 负责 , 出现了 “倒负责 ” 的怪现象 , 从而使党的机构和领导人失去了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总书记的特殊地位 。 党的总书记的职位是 19 22年 4 月俄共 ( 布 ) 第十一大后设立的 。 当 时设立总书记的 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 加强 日常的组 织和 执行 仁作的领导 , 组 织中央全会 、 政治局 、 组 织局的决议的执行 , 并不是为党选择接班人和新的领袖。 在列宁时 期 , 党的领袖是一个集团 , 而不是个别人 , 党的领导核心 (政治局 )成员都是党的领袖之一 。 以 总书记为首的书记处按党章规定是从属于政治局的 。到了斯大林时期 , 形成了总书记的体制。 总书记从书记处的头变出了政治局 、 组织局的头 , 变成了全党的领袖、党的化身。 总书 记不但 是党的领袖 , 而且是国家的 代表者 , 他集党政军权 一于一身 , 形成 了 一 种 独特的个人集权制 —总书记制 。个人崇拜 。 苏联共产党在联共 ( 布 ) 时期 , 个人崇拜盛行。 个人崇拜是宗教意识的一种 变态表现 , 是专制独裁政治的意识形态。 个人集权体 制需要个人崇拜 , 个人崇拜为个人集权 体制服务 。 在联共 ( 布) 时期 ,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谁则 , 对斯大林的 爱戴和忠诚实际上成了苏联共产党的党员和苏联公民必须遵守的法律。 在联共 ( 布 ) 时期 , 对党的领导人的崇拜不仅限 一于斯大林 , 而且各级党组 织的第一把手也搞个人崇拜。 当然这些 被崇拜者还得崇拜斯大林 , 总书记斯大林是最高的崇拜偶象。 个人崇拜的盛行 , 维护了党的 ¹ 《苏共决议汇编 》第 1 分册 , 第567 页 。 º 《苏共决议汇编 》第 4 分册 , 第466 页。 . 4 6 . 高度集中的组 织体制和领导体制 , 使它神圣不可侵犯。 (二 ) 俄共 (布 ) 的集中化体制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 在联共 (布) 时期形成了 一种固定的体制 。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级级的革命斗争中 , 领导建立 了一个与第二 国际其他 政党完全不同的新型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 它具有下列特点 : 第一 , 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武装起来 ,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 , 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 第二 , 布尔什维克党在 当时的革命环境中 , 不是一个群众性的政党 , 而是一个由 “职业革命家 ” 所组成的政治组织 。 列宁在建党过程中强调不 要把无产级级政党建成群众性的组织 , 他认为 , “参加这种组织的主 要应当是 以革命活动 为职业的人 ” , “我们运动中的活动家应当遵守的唯一严肃的组织原则就 是严守秘密 , 严格选择成员 , 培养职业革命家 ” 。 ¹ 从这里 , 我们可以看 出 , 布尔什维克党的 组织原则体现了党组织的高度集中性和纪律性 。 第三 , 布尔什维克党是建立在极严格的集中 制基础之上的 。 19 0 6年 4 一 5 月 ,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虽然已经确认了民主集 中制是党的组 织原则并把它写在党章上 , 但列宁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所强调的一个墓本思想 还是按照集中制的原则建党 。 列宁所讲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集中制。 在俄文中 , 民主集中 制由俄文且e M o K PA T n q e c K 二 n (民主的 、 民主制的 ) u e H T PA : n 3 二 ( 中央 集 权制 ) 两 词组 成 , 八e , 。 : pA T n H e c , 。为形容词 , 准确地译 , 应译成。民主的集权制 ” 或“民主的集中制 ” 。 在列宁的著作 中 , 生中制也往往用黑体字加 以强调 , 这说明集中制是 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原则 的重点 。 第四 , 中央委员会拥有广泛的权利 。 列宁曾形象地说过 , 中央领导全党就象乐 队指 挥指挥整个乐 队一样 , 不允许有任何不合拍的地方。 º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建立了一 个高度集中的党 , 这个高度集中的党是 在俄国特殊的历史条 件下形成的 。 沙皇俄国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国家 , 它剥夺了人民群众的一切政治权力和民主自 由。 19 0 5年所建立的杜马也只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附属品 , 没有给俄国人民带来民主和 自由。 同时在当时俄 国工人运动 中存在着崇拜自发性等错误思潮 。 这些 条件都迫使列宁把布尔什维 克党建成秘密的 、 有铁的纪律的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组织 。 正是这 个 一具有革命性 、 集中性的战 斗组织领导俄国无产级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 十月革命后 , 俄国党又处于激烈的国内战争和反对帝国主义干涉的环境 , 党的高度集中 不 但被保 留下来了而且向前发展了 。 19 19年召开的俄共 ( 布 ) 八大为党的进一步集中化采取 了三条措施 : 一是明确规定在党内实行 “极端集中制和战斗命令制 ” 。 “这种战斗 命令 由党 的领导机关发 出 , 普通党员必须无条件地执行 , 不得 加 以 讨论 ” 。 » 二是 19 19年 1 月 在中央 委员会之上建立了进一步集权的组织机构 : 政治局 、 组织局和书 记处 。 政治局由 5 名中央委 员组成 , 处理政治问题 , 其中包括物色中央委员 ; 组织局指 导党的 全部组织工作 。俄共 ( 布) 九大 、 十 一大又进一步扩大了书记处的权力 , 把它变成了党内的一个领导机关 。 如果说 , 十 月革命前 , 党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委员会的话 , 那末 , 十月革命后 , 经过俄共 (布 )八大 , 党的中央权力又集中到中央委员会之上的政治局 、组织局 、书记处 。 三是大会决定把乌克兰 、 拉脱维亚 、 立 陶宛和白俄罗斯等独立 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变为 “完全隶属于俄共 ( 布) ¹ 《列宁全集》第 1 卷 , 第3 5 0 、 5 5 5页 。 º 参见 “列宁全集 》第 6 卷 , 第219 页 。 » 《苏共决议汇编》第 2 分册 , 第51 页 , 中央” 的地方组织 。 极端集中制和党组织的军事化给党的建没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 “集中化发展了官僚主义化 和脱离群众的倾向 ; 战斗命令制往往采取被歪曲了的不必要的压制形式 ; 必要的特权变成了 各种舞弊行为的凭籍 ; 党机关的必要的紧缩 , 削弱了党的精神生活 , 如此等等。 这一切引起 了党内的危机 。 ” ¹ 列宁看到了极端集中制对党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 。 国内战 争 结 束后 , 19 21年 3 月列宁领导召开的俄共 ( 布 ) 十大做出决议 , 总结了实行极端集中制的特殊历史条 件 , 以及对党所造成的危害 。 认为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 苏维埃俄国已发展到一个 “新时期” , 和平的经济建没时期。 党 为了适应 “新时期的任务” , 应改变 “党的组织形式和 _〔作方法 ” , 实行 “工人民主制 ,’, 使党 “ 向和平状态过渡” 。 º总之 , 从俄 共 (布 )十大开始 , 列宁试图改 变党的极端集中制的组织体制 , 使它向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 或者说使民主集中制的重心由集 中制转到民主制。 为此 , 列宁领导党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 。 其一是 , 以 “工人民主制 ” 代替极 端集中制 。 在党内实行 “工人民主制 ” , 这是列宁领导的俄共 ( 布 ) 十大所作出的改变党的组 织体制的最重要的决议 。 决议指出 : “工人民主制的形式排斥一切委任的制度 , 它的 表 现就 是从下到上的一切机关都实行普遍选举制 、 报告制和监督制等等。 ”»为了保 证“工人民主制” 的贯彻 , 代表大会还做 出了一些规定 。 如为了保 证全党对党的领导机关的监督 , 代表大会强 调 , 党的领导机关的会议要定期 、 公开召开 , 并 “成 为一种制度” 。¼ 各级党的委 员会不但向 它的上级组织报告工作 , 而且要向它的下级组织报告工作 , 党的中央委员会要按月向党报告 自己的 工作。 ” ½ 代表大会还指出 “要使党的舆论对领导机关 的工作进行经常的监督 。 ” ¾ “工人民主制 ” 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体党员对党的一切重要问题都有民主讨论和决 策的权利 。 俄共 ( 布 ) 十大的决议指出: “对一切最重要的问愚 , 在全党必须遵守的党的 决议 未经通过以前展开广‘泛的讨论和争论 , 充分 自由地进行党内 批评 , 集体制定全党性的决议 。 ”¿ 为了发扬党内民主 , 俄共 ( 布 ) 十大还决定 “ 经常地出版 ‘争论专页 , 和专门文集” 。 À 其二是 俄共 ( 布 ) 十大通过决议正式建立了一 个与党的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 党 的各级监察委员会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向产生它的代表大会 或 代 表 会议报告工 作 , 它享有与党的委员会平等的权利 。 列宁领导建立监察委员会的一个重要 目的就是对党的 领导机构进行监督 , 同某些党员、 党的组织滥用职权的现象进行斗争 , 同党内的官僚主义进 行斗争 , 保障党员的民主 权利 , 发扬党内民主 。 其三是 , 改革中央领导体制。 19 23年初 , 列宁在病中仍十分关心党的建没 。 为了防止党 中央的权力过分集中, 为了防止斯大林滥用手中集中的权力 , 防止党的分裂 , 他主张改革党的 领导体制。 列宁建议 “把中央全会变成党的最高代表会议 , 每两月开一次会 , 同时有中央监 察委员会参加 ” , 政治局 、 组织局 、 书记处只处理党的 “ 日常工作 ” 。 “一 切最主要 的 问题都 由全会解决” 。 Á 一部分中央监察委员参加 政治局会议 , 他们 “形成 一个 紧密的集体 ” , “不 ¹ 《苏共决议汇编 , 第 2 分册 , 第52 页 。 º 参见“苏共决议汇编 》 第 2 分册 , 第妇一“页 。 » 《苏共决议汇编 》第 2 分册 , 第5峨页 。 ¼ 同上 , 第57 页 。 ½ 同上 , 第60 页。 ¾ 同上 , 第57 页。 ¿ 同上 , 第54 页 。 À 同上 , 第65 页 。 Á 同上 , 第298 页 。 顾情面 ” 地 “提出质问 ” , 审查各种文件 , 井 且总要作到绝对 了 解情况和使问题处理得非常 正确。 列宁的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 目的很清楚 , 就是要缩小政治局 、 组织局、 书记处的权力 , 扩大中 央委员会的权力 , 并加强 中央监察委员会对党中央领导机构的监督。 列宁关于改变党的组织体制的许多设想对于使党向民主化方向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 但 他提出这些没想和建议后不久就逝世了 , 没来得及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行的制度。 列宁领导执政党建设的时间很短 , 领导和平时 期的政党建设的时间就更短 , 仅有一年的 时间 , 改革党的集中化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的设想还不完善。 例如 , 如何解决俄共 (布 ) 的中央与加盟共和国党中央的关系 ; 如何正确处理已经出现的以党代政的现象 ; 怎样克服官 僚主义 ; 党领导人民 , 人民 要不要监督党 , 怎样监督 ? 等等。 这些问题 , 列宁都还未来得及 深入研究 , 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就逝世了 。 俄 国党内当时的现状也使列宁不 可能提出彻底的 改变党的集中化体制的方案。 当时 , 俄共 (布 ) 党内存在着比较严重的 “派别 活 动” , 党面 临着分裂的危险 , 这是 列宁十分关心的问题 。 为了维护党的统一 , 正是在提出改变党的集中 化体制的俄共 (布 ) 十大上同时又做出了维护党的集中化体制的一些决议 。 这次 党代表大会 通过的 《关于党的统一 》的决议规定 , 中央委员会有权把违反纪律的中央委员“降为候补委员, 甚至采取极端措施 , 把他开除出党 ” 。 这一决议为以后斯大林进行党内斗争 , 消灭反对派提供 了一 个有众的武器 。 列宁在世时 , 他提出了改变党的集中化体制的设想 , 但他没有做到使民主集中制的重点 从集中化到民主化的转变。 列宁逝世后 , 斯大林成 了苏联党的主要领导人 。 他领导苏联党达 三十年之久 , 他领导的时期大部分时间处 于和平时期 , 他有时间也有条件领导党改变党的集 中化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 , 可是他没有把列宁从俄共 (布) 十大开始的改变俄共 (布) 集 中化的组织体制和 领导体制的工作继续下去 , 相反 , 他把俄共 (布 ) 在十月革命前后的特殊 历史条件下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继承下来 , 并大大发展了 。 “工人民主制 ” 没有得到贯彻 。俄共 (布 )十大所提出的党在 “新时期” 的 “组织形 式” , 在列宁逝世后根本没有得到 贯彻 。 斯 大林时期所制定的党章虽然规定党的一切 领导机关从 上 到下都由选举产生 , 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层层委派制 。 由于 党内普遍实行了委派制 , 党 员的罢 免权也就等于零 , 党 员失去了选举权和罢免权 , 也就失去了监督权。 取消了党 员民主讨论和决定党的重大问题的权利 。 1 9 3 4年 召开的联共 (布 ) 十七大修改 通过的党章对党内的民主讨论作了严格的限制 。 党章规定 , 只有当若干省或加盟共和国的党 组织认为对党的政策有民主讨论的必要 , 或者中央委 员会在某项政策上没有取得多数赞同的 情况下才能进行 讨论 , 而且 i寸论必须 在中央委 员会领导下进行 。 }司时还警告在讨论中要防止 某些人成立 “派别集团 , 制造分裂” 。 讨论还没 有展开 , 就把讨论和 “派别集团 , 制造分裂 ” 联系起来 , 谁还可能去进行讨论呢 ? 而且在个人迷信盛行的情况下 , 中央委员会在制定政策 时始终是一致通过 , 根本不会有什么多数 、 少数。 按照这种条件 , 党内根本不会有什么民主 讨论 。 联共 (布 ) 十七大的规定实际上取消了全党对党的重大问题进行民主讨论和决定的 权 利 。 中央领导体制的进一步集中化。 为此 , 斯大林采取了四项措施 : 一是把政治局、 书记处 这些执行机构变成了党的最高决策机构 。 按照苏共的党章规定 , 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 机关 , 是党的最高决策机关 。 中央委员会是前后两次代表大会之间的党的领导机关 , 它向党 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 并受它的监督。 党所面临的当前最重要的问超都由党代表大会或中央全 会讨论决定 。 政治局、 组织局 、 书记处 是中央委员会选出来主持它的 “ 日常工作 ” 的机构 , 它的主要职能是执行中央委员会的决议 。 在建立这三 个机构的俄共 (布) 八大决议中明确规 定这三个机构 “每两周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做一次报告” 。 ¹ 决议曾规定 “ 政治局对不 容拖 延的问题做出决定” , 但这是在 .钱争环境中党的极端集中制的表现 。 上述三个机构正是在战争 环境中 , 党内不得不实行极端集中制的 19 19年建立的。 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 根据列宁关于改革 党的领导体制的建议召开的俄共 ( 布 ) 十二大所通过的决 议重新对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 、 组 织局 、 书记处的职权进行了规定 , 强调 “一切最主要的问题都由全会解决” 。一切 “可以暂缓 解决的问题 ” 都留待全会解决 。 而不由政治局解决 。 强调 “ 政治局应该在每次 全会上提出过 去一段时期的工作报告” 。º 斯大林把党的正常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颠倒了过来 。 他强调“党的最高机关是全会 ” , “全会决定一切 ” , “政治局是拥有全权的机关” 。 »既然 “党的最高机关 是 全 会” , “全会决 决定一切” , 而政治局又是 “拥有全权的机关 ” , 那 么苏共党章中对 “党的最高机关是代表大 会 ” 的规定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 斯 大林在理论上提出了 “全会决定 一切 ” 、 政 治局 “拥有全 权 ”的主张 , 表现在实践 _L代是他把党代表大会的定期召开 , 一年一次 , 改为不定期召开 , 甚 至长期不召开 。 列宁执政六年 ( 19 18一 19 23年 ) , 从七大到十二大 , 召开了 6 次代表大会、 5 次代表会议和 79 次中央全会。 有几次还是在战争环境下召开的 。 斯大林执政的活两年 , 代 表大会还按期召开 , 从十五大起 , 破坏了党章 , 越来越不按期召开 , 十四大至十五大隔了两 年 , 至十六大又隔了 3 年 , 至 一 {一七大隔了 4年 。 十 匕大修改 党章 , 定 为每三年召开一次代表 大会 , 至十八大又相隔了 6 年 , 从十八大至十九大相隔了13 年之久。 斯大林不但不按期召开 党代表大会 , 而且也很少召开中央全会, 从 19 34年一 19 53年的20 年间只召开了23 次 中 央 全 会 , 这些全会多数都是在战前召开的 。 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只召开了一次中央全会 , 战后从 19 45一19 52年间只召开了两次 中央全会 , 党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机构 , 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都由政治局和书记处解决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 战备 、 政治军事 战略 、缔结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 、对 日宣战 、 参加联合国等这些涉及苏联党和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都没有在中央委员会讨论过 。 许多应 该由党代表大会或至少应由中央全会 作出决策的问题也由政治局 、 书记处或斯大林一人决策 。 例如 , 19 32年12 月 , 中央政治 局作 出决定 , 19 33年进行清党。 二是形成了总书记制 。 总书 记由过去的一个处理 日常事务 , 组织执行中央全会、 政治局、 组织局的决议的职 务变成了一个站在中央全会、 政治局 、 组织局之上的 、 一切问题都由总书 记说了算的领导体制 。 三是撤消了与党中央平行的中央监察委员会 。列宁逝世后 , 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命运不佳 , 它的权力受到限制 。 它局限于检查下级组织的活动 , 监督党内反对派的活动 , 而对党的上层 机关和国家机关的活动缺乏监督 , 没有发挥它应有的职能。 这个权力日益缩小的组织对高度 集权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来说也是很不利的 , 因为按党章 规 定 , 它有监督 党的中央机构 —政治局和书记处的职权 , 这使斯大林很不安 。 因此 , 19 34年召开的联共 ( 布 ) 十七大作出决定 , 把与中央委员会平行的 中央监察委员会改组为联共 ( 布 ) 中央任命的联共 ( 布 ) 中 《苏共决议汇编》 第 1 分册 , 第566 页。 《苏共决议汇编》第 2 分册 , 第2 98 页 。 《斯大林全集》第 7 卷 , 第328 页。 ¹»º 央监察委员会 , 并 “委托一名联共中央委员会书 记为监察委员会的领导者” 。¹ 中央监察 委员 会不但变成了联共 ( 布 ) 中央委员会的直属机构 , 而且受控于中央书 记处 。 它的主要职权是 检查和监督中央决议的执行情况 。 这一改组 , 使党的中央机关及其领导人失去了全党的有效 监督 。 苏联共产党在斯大林的中期和后期已达到了极度集中的程度 ,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高度集 中的集权体制 。 党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变成 了一座金字塔。 塔的最下层是地方组织和党代 表大会 , 塔的中间是 中央委员会 , 塔的上层是政治局和书记处 , 站在塔尖的是总书记 。 总书 记发号令、 颁布党的指示 , 政治局和书记处根据总书记的指示做决议 , 中央委员会、 党代表 大会执行 。 (三 ) 在社会主义国家 , 无产级级政党是国家政权的领导者 , 执政党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必 然要影响 国家政权的政治体制 。 联共 ( 布 ) 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对苏 联的政治体制以极大的影响 。 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 把党的集中化的组织原则运用到国家机构 , 使联邦制度变成了中央集权制。 苏联 在国家结构形式上采用的联邦制 , 联盟中央与各加盟共和国分权。 联共 (布 ) 采用的是 高度 集中的组织原则 , 各加盟共和国的 党组织附属于联共 (布 ) 中央 。 苏 维埃联盟建立后 , 俄共 ( 布 ) 虽然改名为联共 ( 布 ) , 但党的高度集中的组织原则井没有改变 , 加 盟共和国党组织 的附属地位并没有改变 , 各 如盟共和国的党组织仍然只享有地方党组织的权力 , 联共 ( 布 ) 中央的决议 , 各加盟共和国的 党组织必须执行 , 而且后者的组织由前者建立 , 后者的干部由 前者委派 ; 同时 , 民族共和国的 国家领导人又都是 由党的领导人兼任的 , 他们既要以地方党 组织的一员执行联共 ( 布 ) 中央的决议 , 绝对服从中央的领导 , 又要以加盟共和 国政权代表 的名义接受当地党组织的领导 。 在苏联 , 党的组织和领导体制与国家的结构形式是矛盾的 , 由于 党处于领导地位 , 结果这个矛盾由党的集中化体制所解决和统一 , 使国家的联邦制 、 分 权制虚有其名 , 变成 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 。 在苏联 , 由于党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与国 家的结构形式是矛盾的 , 所以尽管列宁多次强调要保持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性 , 斯大林主持 制定的宪法也规定要保持加 盟共和国的独立性 , 赫鲁晓夫在改革中也试图给加盟共和国一点 独立性 , 但是各加 盟共和国始终也没有获得独立性 , 哪怕是半独立性 , 其原因就在于苏共是 一个高度集中的党 , 把党的集中化原则在实际上运用到了国家的政治体制 。 不改 变党的集中 化的组织体制 , 各加 盟共和国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分权。 第二 , 党和国家的干部融为一体 , 使普选制变成了委派制。 在苏联 , 党和国家的干部实 行一体化的原则 。 执政党的 代表同时也是 国家政权的代表 , “苏维埃的上层和党的上层融成一 体 ” 。 º在无产级级夺取政权的初期 , 由于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还 比 较 低 , 实行党和 家的干部融为一体的制度 , 对 于加强国家管理 , 巩固政权是必要的 。 但随着政权的巩固和人民 群众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 一长期实行这种制度就只能把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局限于 少数党员、 少数领导者 , 而不利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对国家的管理 。 在苏联 , 不但把党和国家政权的干部融 为一体 , 而且把党内干部制度的委派制也运用到 ¹ 《苏共决议汇编》第 4 分册 , 第393 页 。 º 《列宁全集》 第32卷 , 第166 页, 国家政权机关 。 后者是 前者派生出来的 。 由于党和国家的干部是融为一体的 , “党的干部是党 的指挥人 员” 同时他们又是 “国家领导机关的指挥人 员” , ¹ 因此 , 党的干部制度实行委派制 , 必然导致国家机关的干部也实行委派制 。 所以尽管斯大林领导制定了普遍、 平等 、 直接和不 记名的选举制度 , 但井不能得到真正的实行。 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往往在某机关当选之前 , 已经首先由党组织委派为某机关党的负责人并决定他为该地国家机关的领导人 , 然后用选举 走走形 式。 就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般代表也往往采取委派的形式产生 , 这一做法 , 联共 ( 布 ) 中央本身也承认在苏维埃中存在着 “指定和强行委派苏维埃候选人的做法 。 ”º 第三 , 党中央建立生产业务部 , 党和国家机关对经济、文化实行集中化的部门管理体制 。 十月革命后 , 苏维埃政府一成立就是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荃础之上的 。 中央政府通过各部领导和 管理国民经济与文化教育。 中央对地方和企事业统得过死 , 地方和企事业单位没有权利 , 没 有活力。联共 ( 布 ) 十七大为了加强对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的领导 , 加强对政府部门的控制 , 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加盟共和国、 省 、 区 等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机关建立了领导 “生产业务 ” 的部 , 当时在联共 ( 布 ) 中央设立了农业部 . 工业部 、 运输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财政贸易部、 文化部 , 十八大又增设了学校工作 部。 在以后 , 部门越 设越多 , 政府部门存什么部 , 党的机关也有什 乏部, 党的机关的部领导政府部门的部 , 政府机关的部变成了党的机关的部的执行机关 。 在党的领导机关设立领导经济、 文化教育的部领导政府部门的这种党政体制在苏联从没 有改变过 , 而且越来越完善。 这种党政体制不但使党政不分 、 以党代政的现象越来越 严重 , 而且使政治体制变得更加集中了 。 第四 , 以党代政 , 使国家权力机关变成了联共 (布 ) 的附属品 。 联共 ( 布) 是一个高度 集中的党 , 集中的主要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 是党中央掌握广泛的权力。 十月革命后 , 联共 ( 布 ) 成了唯一 的执政党, 党和政权结合 在一起 。 斯大林认为, 党是国家政权的核心。 党的集中转向集中国 家权力 , 其具体表现就是 以党代政 。 以党代政 , 是苏联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 党从立法 、 行政 、 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 代替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力, 党的 中央机关常常代替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 , 有些不得不经过最高苏维埃通过的法律 , 也首先由党的部门通过 , 然后仅仅让最高苏维埃盖 一个橡皮图章。 联共 ( 布 ) 中央还常常代表国家权力机关和政府行使组织和管理经济文化的 权力, 甚至将一些纯属政府部门管理的具体工作 , 如肉类和蔬菜的供应 , 播种和收割 , 牲畜 饲养等等也由党中央作出决议 , 交由政府执行。 总之 , 联共 ( 布 ) 代替了政权机关的权力 , 并形成 了一套以党代政的组织系统 ( 党中央 委员会建立经济和文化教育事务部 ) , 形成了以党代政的模式 , 即 : 联共 ( 布 ) 发指示 、 作决 议 , 任命干部 , 国家权力机关象征性地通过 , 政府执行。 这样 , 最高苏维埃就由苏联人民行 使权力的机关变成了党的机关的附属品 。 由于联共 (布) 中央变成了事实上的国家权力机关 , 代替了最高苏维埃的许多权力 , 最高苏维埃的作用和影响大大削弱了 , 尽管斯大林多次强调 要活跃苏维埃 , 可是苏维埃总是活跃不起来 , 原因就在于以党代政 。 以党代政是苏维埃民主 制长期得不到健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 , 联共 ( 布) 本身的高度集中带来了国家政治体制的高度集中。 在中央与加 盟 共和国的权力关系上 , 集权于 中央 ; 在党与国家政权 的权力关系上 , 集权于党 ; 在干部与人 ¹ 《斯大林文选 》第2仍 页。 º 《苏共决议汇编》 第 3分册 , 第266 页 。 民群众的权利关系上 , 集权于少数领导者 , 以至集权于个别人 , 从而形成了高度集权 、 甚至 个人集权 的体制。 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病 , 一是 缺少民主 , 也很难发扬民主 。 国家和社会管 理的权力都集中到上层、 集中到少数领导人 , 大多数人的民主势必变成一种口号 。二是 官僚主 义严重 , 也很难得到克服 。 苏联政治体制产生官僚主义的渠道很多 , 党中央建立 经济和文化 教育事务部 、 机构重叠 ; 以党代政 ; 干部的委派和终身制 ; 集中化的部门管理都会产生官僚 主义 。 这种官僚主义也很难得到 克服 , 因为在苏联没有一个能对党的机关和国家机关以及它 们的领导人实行强有力的监督系统。 三是缺乏活 力 , 也很难发展活 力。 中央对地方统得过死 , 党的中央对党员控制得过死 , 政府对企事业统得过死 , 党对政府控制得过死 , 党的中央对党 员控制得过死 , 民主得不到发展 , 党员、 干部、 人民群众和企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不 出来 ,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不 易发挥 出来 。 联共 (布 ) 时期的苏联政治体制经过斯大林的作用形成了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给苏联政 治体制以后的发展打上 了深深的烙印 。 斯大林逝世以后 , 虽然经过了赫鲁晓夫的改革 , 勃 列 日涅夫的调整 , 但联共 (布 ) 时期所形成的政治体制的甚本形式没有改 变 , 一党制、 以党代 政 、 高度集权 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 , 它的主要弊病也没有从根本上克服。 目前 , 这种体制已 经在阻障经济体制的改革 , 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要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发展社会主义 经济 , 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就必须改变高度集权 的政治体制 , 而且首先要改变高度集中 的党的组织体制 。 道理很简单 ,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 没有党的民主化 , 就没有国家的民主化 , 党不放权 , 人民手中的权 力就十分有限。 , 次‘ 、, ‘ J ‘ d 吧 J J‘ 、J 各 二吧子 , J 各 J 屯 ,少乙 二各 J 乙 、夕乙 J 亡J 响纵乙 . , 之J 口公J 乙 、口L 刁吧‘刁吞 一二心 』之 、沉乙 J 七 口乙 , J之 ‘ 、夕乙 J 心弓处J 乙咬卜心泛 r 、酬乙 J七 心( 口 、, 已 、J 乙 , J ‘ J 屯 心吃 (上接第20 页 ) 传统的高度集中型经济体制优势在于 , 能在短期内集中大量资金建设一些大型的烟囱工 业 , 由于在过去几十年时间 , 新技术发展没有现在这样突出 , 这种集中型体制发挥了其应有 的作用 。 但是在新技术革命兴起之时 , 这种体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尖端技术 工业突飞猛进的今天 , 高度集中的决策 、 集中使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意义已逐步丧失 。 需 要的是能够灵活快速做出反映 , 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新技术的变化。 电子产品将逐步取代 机械产品 , 生物产品取代化学产品 , 机器人的大量采用 ,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将告结束 , 速度的灵活性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 , 个人的发明对于新思想、新技术的产生至关重要 , 因而新技术革命对苏联既是一种挑战 , 也是一种推动 。 如果想保持其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经 济大国地位 , 必须对整个经济体制继续进行更深入的根本改革 。 苏共二十七大提出了对整个经济体制迸行根本改革的战略任务 , 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革的· 具体方向 , 然而从这些改革的措施看 , 步子迈得不大 , 构不成根本性的模式性转变 , 目前实 现经济体制模式转换 , 对苏联来说 , 其思 想理论及其它方面的堆备 都还不充分 。 对于改革有 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二十七大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 对改革有重大理论意义的市场问题仍然讳 莫如深 。 因而苏联改革的道路仍很艰难 , 这必然使加速科技进步的步伐受到了阻碍 。 当然 ,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强大冲击下 , 苏联今后有可能会进行更大的改革 , 然而改革的时间拖得 越 长久 , 对苏联科技进步的影响会越大 , 在这场世界性科技竞赛中对苏联越不利 。 一 5 3
本文档为【论联共_布_的高度集中及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665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7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30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