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德經化宇注

道德經化宇注

举报
开通vip

道德經化宇注道 德 經 道 德 經 烏蒙山化宇居士 注 化宇序 莊子曰。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眞。謂之至人。以天爲宗。以德爲本。以道爲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若莊周言。老聃立五千言以明道德。可謂天人也。可謂神人也。可謂眞人也。可謂聖人也。嗚呼。老君内聖外王之道。唯莊周知乎。橫渠四言曰。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化宇雖生而爲草芥。學而居下流。願以拳拳之心。踐行昊昊之言。今注道德五千言。外徵乎先人。內悟於己心。內外相合。始有所得。不求聞達於博學闊論之智...

道德經化宇注
道 德 經 道 德 經 烏蒙山化宇居士 注 化宇序 莊子曰。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眞。謂之至人。以天爲宗。以德爲本。以道爲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若莊周言。老聃立五千言以明道德。可謂天人也。可謂神人也。可謂眞人也。可謂聖人也。嗚呼。老君内聖外王之道。唯莊周知乎。橫渠四言曰。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化宇雖生而爲草芥。學而居下流。願以拳拳之心。踐行昊昊之言。今注道德五千言。外徵乎先人。內悟於己心。內外相合。始有所得。不求聞達於博學闊論之智者。惟願可參於誠心修道之同仁。夫道德者。五千言之本也。上有天文。下有地理。是謂道。上通天文。下達地理。是謂德。明天道。順坤德。至眞人。夫眞人之道。悟之心。體之身。爲之天下。然則體悟合一。爲在其中。故曰眞人者。内聖而外王也。聖王見世。天下有道。小國寡民。萬邦咸寧也。 癸巳年孟冬於黔中花溪 明 道 上卷 〇一章(王弼本0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以觀其眇。常有。以觀其徼。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注】常者。恆也。混元不絕也。觀者。諦視也。外照於物。內明於心。眇。念秒。微也。徼。念叫。循也。法則。玄者。幽遠也。夫道者。天文地理也。上至混元一氣。下及芸芸萬分。在上可謂陽。在下可謂陰。於中謂之和。言之不可窮。故曰非常道也。名者。命名以分殊。天地之始。萬物未生。是以無名。萬物初生。物物有別。是以有名。名之不可盡。故曰非常名。無之爲眇。精微也。可明而不可見也。有之爲徼。形象也。可察而依循也。有無異名。同出於道。幽遠不測。萬法之門。 〇二章(2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彊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灋地。地灋天。天灋道。道灋自然。 【注】寂。靜也。寥。虛也。改。更也。不更者恆也。殆。盡也。彊。牽彊。逝。運行。反。同返。回復。灋。今之法也。效法。有物混成者。即是混元一氣。寂靜虛寥。恆久往復。萬物皆因之而化生。恃其而生長。故爲天下母。此物無形無界。無名無言。故彊名言之道。其所藏無極。故謂之大。其所行無息。故謂之逝。其所居無界。故謂之遠。其周行無盡。故謂之反。國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者。國不可無主也。而國主之所以大。在於取灋天地自然之道。與天地合其道也。 〇三章(21) 道之爲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眞。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 【注】以物觀道。恍恍惚惚。深遠幽冥。若有若無。道中有精。惟眞惟信。精者。陰陽精靈之本也。眞者。眞常本一不離也。信者。實也。自古及今。萬物之道一以貫之。皆順循大道之本也。父。甫也。生物之始也。 〇四章(04) 道沖。用之而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注】沖者。如盅。中虛之狀也。湛者。沒也。盡也。道如中空之器。容盛萬物而不至盈滿。道如深淵。萬物莫不出於其中。道如逝水。若亡若存。吾不知道之始。以其爲天帝萬物之始也。 〇五章(40)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注】反。同返。道之運行。往復循環。道之用德。柔弱處下。天地之間。萬物生於有名。有名始於無名。 〇六章(43)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也。不言之敎。無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注】天下至柔之物。可於至堅之物中自然往來。以其至柔無形。故無所不至也。聖人觀之。乃知無爲之善也。是謂道灋自然。無爲乃善。而天下能行之者尟也。 〇七章(11)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然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注】卅。三十。輻。輻條。同。竝也。即並。轂。輪之正中爲轂。其中空。軸所貫也。輻湊其外。車。念居。然者。燒也。俗作燃。埴。黏土。輻乃有形之器。轂爲中空之物。車有轂之中空。方生其用。盛物之器。戶牖堂室。皆是如此。故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有器有形。物之利也。無形無迹。道之用也。 〇八章(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 【注】道乃萬物之母。孕生混元。混元者。陰陽未分也。混元化生陰陽。陰陽相交。衍生萬物。萬物各有其陰陽。其外爲陰。其內爲陽。故曰負陰抱陽。萬物有道。陰陽交感。沖和處太。復歸於混元。 〇九章(34)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其不辭。功成而不有。衣被萬物而不爲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 【注】氾者。廣也博也。大道如氾濫之江河。左右可流。無孔不入。萬物依恃道乃得以生存。而道不曾舍一物。是謂道外無物。道養育萬物而不居功。澤被萬物而不爲其主。萬物各得其所而不知主。故道似無爲而無功。微不足道也。然則以其不自以爲大。不自以爲主。故而成其大也。 〇十章(32) 道常無名。無名之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甘露以降。人莫之令而民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也。 【注】道常無名。概述大道無名而無爲之德也。樸者。素木也。本初之物也。道無名無形。如素木未經雕琢也。道至精至微。看似微小。天下卻無物可以臣服之。治世者若能效灋道德。無名而無爲。天下將自治而誠服也。賓者。服之且敬之。天地之間。陰陽相交。以降甘露。不待治世者發號施令。萬民均得甘露之澤。此乃自然無爲之道也。然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名乃可分殊。治世之道。必有分殊。故治世之初當有名有爲。而有爲當止於其所止。否則。灋令滋彰。適得其反。明治正如川谷待江海之道。無爲無令。待其自發來歸也。 十一章(06)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注】老君以谷神喻道。谷神者。以谷沖虛而能生物。故謂之神。如山之精水之靈者也。道長存不亡。是謂谷神不死。道若雌性精靈之生殖器。萬物自其生出。故謂之天地之根。大道運行綿綿。其用率性自然。勤者。勞苦傷身也。 十二章(52) 天地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注】天地有始。萬物生焉。道生萬物。故爲天下母。若以道觀物。以物悟道。悟而守之。終生無危也。 十三章(05)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蘥歟。虛而不屈。沖而愈出。 【注】芻狗。用草所結之狗。巫祝用之。祭祀之後即爲棄物。橐蘥。風箱。屈。竭也。沖。涌搖。搖動之意。仁者。親也。凡有所親。必有所疏。天地無親。視萬物同於芻狗。此乃至公無爲之道也。聖人效之。無所親疏。無所彊爲。天地如風箱。空虛而不竭。運動而不息。無爲而自然也。 十四章(0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注】至善者如水。水樂於澤被萬物而不與之爭。處於大眾所猒惡之卑地。故而幾近於道。修道者效灋水之道。身處卑下之地。心如深廣之淵。給予而合天道。出言而得大信。爲政而得大治。處事而得大成。行動而得天時。尤者。甚也。過也。過而必失。水德不爭。故而無失。 十五章(35)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注】執守大道。天下歸往。各不相害。安於平太。美音美食。可聽可味。道則不然。言之如水。淡然無味。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用之不盡。 十六章(14) 視之不見名曰幾。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可以御今。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注】幾者。幽微無象也。希者。罕也。若無也。搏者。取也。御者。治也。紀者。綱紀正灋。大白若辱。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三者不可詰問分別。故謂之混元如一。上者。天也。陽也。下者。地也。陰也。道在上不明。在下不暗。如繩如索。綿綿不絕。循環往復。歸於無極。無極無物。不知首尾。眞人修道守一。然後有爲。能知本始。是謂修道之正灋。 十七章(02)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矣。故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萬物作而弗治。爲而弗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敎。 【注】美與善。天下無不好也。惡與不善。天下無不猒也。然則唯眞人能知美與惡。善與不善。眞人之美善出於道心。眾人之美善出於己心。故曰天下知美則惡。知善則不善。道心者。以天下萬物同出於陰陽。乃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上下相盈。音聲相應。先後相從。是爲自然恆道也。道生萬物而不爲其主。化育萬物而不自恃。成就萬物而不居功。以其不居功。乃得以長存。眞人知之。故無爲不言。以天下自化也。 十八章(67-70) 天下皆謂吾道大而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其小久矣。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注】肖者。類也。似其先也。故不似其先者謂之不肖。天下皆以爲老君所言之道廣大空泛。故不類於物而遠人矣。殊不知大道不與一物同類。故而能與萬物同類。若其肖於一物。則遠萬物也。道灋自然。至易至簡。故曰易知易行。天下不知不行者。道不遠人。人自遠之也。宗者。本也尊也。君者。主也尊也。言行當以道爲本。尊之事之。然則世人無知。故不知老君也。老君乃嘆曰。知我者寥寥無幾。效我者難得可貴。乃如古之得道者。身披粗毛布衣。而心懷如玉大道矣。 十九章(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注】信者。誠也實也。誠實之言以道爲宗君。合於大道而不華美。華美之言違背於道而不實也。有道者不好辯。好辯者則無道。知道者不博學。博學者不知道。正是爲學日益。爲道日損也。老君告誡世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至信至精。樸素歸眞。上士當抱虛守靜。寡言少辯。修道精一。 修 德 中卷 二十章(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不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注】德者。得道也。上德者。實德也。正道也。下德者。虛德也。似道也。上德之道。道隱不見。虛靜無爲。故曰無德。以其無德。合於大道。故曰有德。下德之道。以心捐道。刻意有爲而不知止。是謂無德。上德之道。自然無爲而萬邦咸寧。天下和平。故曰無不爲。仁者。親愛也。儒士所謂仁政也。上仁者。實仁也。上仁之治。近於正道。無所彊爲。義者。威儀也。上義之治。以己之威儀彊令於民也。禮者。灋令文則之所行也。攘者。推也。扔者。引也。拉也。上禮之治。彊使民遵灋令守文則以限制其所爲。若民不答應則以武力制之。故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道乃德之所宗。德爲道之所用。故上治以德治之。及其失道而失德。則以仁治之。德治乃眞人之治。仁治爲聖人之治。仁治雖次於德。而以其出於人之本性。本性同一。無有私心。故曰近於道。及其失仁則以義治之。義出於一己之所欲。民必有不服。故彊爲之。及其義不足以服人。則以禮令之。禮之不足。則以武力征服之。故曰。禮之所昌。忠信乃忘。戰亂茫茫。前識者。禮儀之治也。上古之期盛道德。其次之時興禮義。故稱禮義爲先進之識。禮義之治實爲虛華之道。愚治之始。故有道者以敦厚之道德處世。而不以虛華之禮義安身。 二一章(21-51)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復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注】孔者。通也達也。往來不窮。推而行之。無所不至。無所不知。謂之通達。容者。盛也。含容也。達德含容。順道而爲。萬物化生於道。畜養於德。成形於物。成長於勢。勢者。陰陽四時之變化也。是故萬物皆尊道而貴德。道德之所以尊貴。在於道德自然無爲。而不主宰於物。亭毒者。安定也。復者。返也。循環往復也。道德生長化育萬物。使其安定生長。返復歸根。生育萬物而不持有。成就萬物而不居功。長養萬物而不爲主。是爲深遠之德也。 二二章(55)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彊。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含。容有。赤子。嬰兒。子生而赤色。故言赤子。蠆。念柴。去聲。蝎類。虺。念悔。大蛇。螫。念是。毒物施毒。攫。念絕。執也取也。攫鳥乃以爪取食之鳥。搏。搏取捕獲。握。屈指成拳。牝牡。雌雄。脧。念最。平聲。嬰兒生殖器。怒。氣盛而作。號。念毫。大呼大哭。嗄。念沙。去聲。聲音嘶啞。含有厚德之人。如嬰兒至眞至淳。至柔至和。毒物不害。猛獸不傷。形柔弱而神剛彊。不知男女之合而生殖器怒作。精氣盛足之故也。終日大哭而聲音不嘶啞。和氣沖盈之故也。知沖和之道者即知常道。知常道者可謂明達。益生。如生生。祥。兇也害也。不知常道者。過度恃物養生而招致兇患。刻意使氣導引而致過彊失和。萬物過於彊壯。則返於衰弱。失其常道也。失其常道。則早日消亡也。 二三章(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 【注】昔者。往也。古也。一者。物之基本也。道生之一也。天地之基乃混元一氣。人之基可名曰元炁。或曰先天一炁。萬物始於一。一之爲物。至樸至清。至眞至精。一生於道。有形有始。可以思慮。道者無形無終。難以臆測。是故老君示人以返璞歸眞之道。言得一而不言得道也。清者。清明無塵也。寧者。安也靜也。神靈者。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神乃陰陽變化之極。靈爲神之精靈。盈者。沖虛不竭也。正者。長也。君主也。天地返樸則清寧。陰陽返樸則靈明。河谷返樸則沖盈。萬物返樸則生存。侯王返樸則可以爲天下之君。若反其道而爲之。則天崩地裂。神失谷竭。萬物消滅。侯王倒蹶。 二四章(15) 古之善爲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彊爲之容曰。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淳兮。其若樸。 【注】古之得道者。精微通達。深不可測。只得勉彊述容也。豫者。如猶。獸也。其性多疑。借以喻人遲疑不決。有道者遇事順應自然。恬淡無爲。似乎懦弱無勇。多疑多懼。戰戰兢兢。如冬過河。如履薄冰。儼者。恭敬也。有道者遇人而氣色莊嚴。如賓客恭敬主人。爲客者其心坦然。故其色儼然也。渙者。散也。有道者其志如渙散之冰。無堅無銳。和光同塵。曠者。空遠也。有道者虛懷若谷。空曠沖虛。混者。混然不分也。濁者。水之不清也。有道者心智混然。惚兮恍兮。如混濁之水也。淳者。清也。純也。有道者其形清純樸素。如未經雕琢之木也。 二五章(10) 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摶氣至柔。能如嬰兒乎。天門開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爲乎。 【注】營者。經營運行也。魄者。陰氣也。所謂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也。抱者。守也。修道者運行陰柔之氣而守先天之元炁。混元守樸而陰陽不分。摶者。聚集也。修道者聚精氣以至柔和。如嬰兒無知無欲而全其本性。天門者。萬物生死之樞機。人之生死系於一氣。故氣之出入者。人之天門也。如鼻與口。開闔者。即開合也。一開一合以喻一呼一吸。修道者運氣呼吸。當如雌性守柔處靜。與外界相接而不相爭也。修道者知道明理。通達四方而內斂守樸。滌者。清洗也。鑒者。鏡也。玄鏡者。觀照萬物而無不察。人心亦能察萬物。故以玄鏡喻之。疵。病也。瑕疵也。此喻雜念。修道者清心除欲。當全心向道而不生一分雜念也。修道者爲道於世。當順其自然。無爲而治。 二六章(16)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沄沄。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注】致。求以至。極。極至。篤。固也。堅定。求虛守靜之道當用功至深至極。堅定如一。須臾不離。作。始生也。沄。流動運行。天地間萬物自生長之初。莫不遵行返復循環之道。萬物之運行。莫不回歸其本根。回歸本根即是守靜之道。守靜即是回歸生命之本。回歸生命之本乃是天地之常道。知此常道者明白而通達。不知者妄爲而生禍。容。通也。公。正也。正道。全。純一齊全。知常者可以通曉萬物之理。通曉萬物之理方可爲正。正者方可全其天性。全其天性乃合於天地。合於天地則合於大道。合於大道者可以長久。終生無危也。 二七章(15) 孰能濁而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新成。 【注】徐者。安行也。於混濁之中守靜者。安行於清也。於靜而知動者。安行於生也。動者。靜之又靜也。恆守靜之道。虛而不盈。故能敝而新生。 二八章(28)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稚。爲天下稚。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注】雄者。陽剛也。雌者。陰柔也。稚。古來多作谿。宇以爲谿與嬰兒並論似有不妥。而帛書乙本作鷄。鷄同雞。雞同雉。雉近於稚。稚者。幼小柔弱也。合於嬰兒之性。故宇以爲谿乃稚之誤傳。常德。合於常道之德。萬物負陰而抱陽。陽在於生。陰在於存。故修道者當明其陽剛之本。而處於陰柔之道。作爲天下之弱小者。如是常德不離。以至於如嬰兒一般。白。明也。光明。喻人昭明。黑。晦也。黑暗。喻人昏昧。式。灋也。灋則。無極。無限也。天地未分。明暗混一。是謂無極。喻人心境混一。不執於是非。修道者自知其明達之智。而以昏昧自居。大智若愚。以此作爲處世之灋則。常德不出差錯。以至達於無是無非之混元境界。榮。富貴得意也。辱。貧賤失意也。人生在世。或榮或辱。夫辱而卑下易。榮而卑下難。故修道者雖富貴得意。當如川谷以卑下之道處世。川谷空虛處下。故能沖盈容納。人灋其道。常德自然充足。以至於返璞歸眞之境界。 二九章(45)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贏若絀。 【注】成。器之所成。喻物之完善。缺。器破也。喻物不盡善。敝。壞也。破舊。至善至美之物似乎殘缺不全。然則久經使用而不破舊。夫大成之物可配於天地。乃大器也。非小器可比。大器日久如一。小器日久則敝。盈。滿也。充實之意。沖。沖虛。窮。極也。物極而盡。至眞至實之物似乎空無虛有。然則其功用長久而不竭。直。正見。正直。詘。念屈。枉曲。偏邪不正。至正者反似偏邪不正。巧。技也。靈巧善能謂之技。拙。笨拙不巧。至巧者反似笨拙無技。辯。巧言也。訥。言難也。語言遲鈍。至辯者反似遲鈍難言。贏。有餘利可得也。益也。進也。絀者。念觸。貶黜也。損也。退也。至進至益之道反似退而失利也。 三十章(13) 寵辱若驚。大患有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爲上。辱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大患有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託天下。 【注】寵。尊貴者。辱。卑賤者。驚。馬駭也。喻人心爲外物所擾而不安。夫人心好靜。而物擾之。人神好清。而欲牽之。物欲盛者。滯於寵辱得失。唯圖一己私欲。失其本心而招致禍患。人若守其天性。置身於物外。則無大患。故修道者視其本身爲天下之至貴至愛。則可虛盈容納天下也。 三一章(47) 不出於戶。可以知天下。不窺於牖。可以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尟。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爲而成。 【注】戶牖者。門窗也。窺。視也。尟。念險。少也。夫天地同道。萬物一理。眞人內觀悟道。執一而通萬理。故不行而知天下。不見而明天道。不爲而成萬事。若外本內末者。舍其心而求於物。必爲物象所惑。故其所見越遠。其所悟越淺。 三二章(48) 爲學者日益。爲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也。無爲而無不爲。是謂絕學無憂。 【注】益者。增也。損者。減也。爲學者。博學廣聞也。爲道者。體悟化通也。爲學乃爲道之基。爲道乃爲學之本。弗學不可知道。無道必惑於學。故曰損之又損。歸根復本。既得根本。則絕學無憂。虛靜無爲。執一而萬事可成也。 三三章(71)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尚者。上也。善也。病者。患也。自知無知則善。無知而自以爲知則患。聖人之所以無患。在於以自是爲患。抱樸守靜。善莫大焉。 三四章(52) 見小曰明。守柔曰彊。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爲襲常。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貴。 【注】小者。道也。柔者。德也。能見眾之所不能見。方謂聖明。能爲眾之所不能爲。方謂彊大。兌。言人之感官七竅。門。言人之心智意念。挫。摧也。毀也。銳。鋒芒銳氣。紛。亂也。眾有分別則亂也。勤。勞苦而竭。濟。利也。助也。救。助也。不救即無助。修道者閉其感官之見。去其心智欲念。弱化意志銳氣。消解個人雜念。與眾人渾然相處。如光合而其中之塵混同。此非同流合污。乃玄同之境界。有此境界。則終身通達無窮。若滯於物欲。爭彊好勝。鶴立雞群。則窮途末路至也。明。光之源也。光喻心智之用。明喻心智之本。遺。餘留也。殃。咎也。禍患。襲。因也。守也。修道者處世用智。回歸其本心。則不致留下禍患。此乃守常之道。得玄同守常之道者。天下與之無親疏之分。無利害之爭。無貴賤之別。故爲天下之尊天下之貴也。 三五章(33)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彊也。知足者。富也。勤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壽也。 【注】知人之能。智術也。知己之能。道術也。智術得於學問。道術得於體悟。唯悟道者。可謂明也。勝人者。力氣也。勝己者。道德也。力氣可以服人。卻不可服己。唯有道者能順其心而爲。故曰彊大。知足者全其天性。懷有道德。故曰富足。勤行者。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也。志者。本心志於道也。不失其所者。不捨其本。故能長久。死而不亡者。形死而道存。故曰長壽。 三六章(22)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古之所謂曲全者。乃幾語哉。誠全歸之。 【注】曲者。退守順應。枉。邪曲。洼。深池。敝。破舊。牧。養牛人。喻君主。牧者養畜於野。任其自流。如聖人無爲。是以爲喻。退守順應萬物而得以保全。行眾人之所謂邪道而得正道。深池沖虛而得以沖盈。事物破舊而得以新生。少取而可獲得。多取則生亂也。故聖人修道守樸。可爲天下之主也。見。現也。顯露。伐。居功也。矜。惜也。聖人不自揚而明著於世。不自以爲是而得敬仰表彰。不自居功而實有功。不自惜自貴。而得以長久。以其不與天下爭。故合於大道。通達天下。無人可與之爭。若反其道而爲之。則自取其辱。自絕於世。幾者。微也。玄妙也。幾語如幾言。誠。眞實。歸。歸往。古人所謂曲全之道。乃幽微玄妙之言也。故若實得保全。則當歸於曲全之道也。 三七章(2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其於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注】企。舉踵踮腳。跨。闊步而行。贅形。贅瘤之屬。舉踵站立者不可長立。跨步行走者不可久遠。此乃刻意妄爲。於道而言。乃如殘羹贅瘤。萬物皆猒惡之。故有道者不爲。 三八章(27)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籥而不可啓。善結無纆約而不可解。 【注】轍。車輪所碾之迹。瑕。玉之斑痕。謫。責也。罰也。瑕謫即言語之過失。籌策。計數之器具。如壺矢。關。閂門之橫木。籥。念悅。同鑰。亦爲閂門之具。關籥如栓梢。纆。音墨。繩索。約。亦爲繩索。善於行走者不留痕迹。善於言談者沒有過失。善於計數者不用籌策。善於關鎖者不用栓梢而無人可開啓。善於締結者不用繩索而無人可解之。諸如此類。合於天道。順於地理。自然而爲。自然而成也。 三九章(54) 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貞。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溥。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注】拔。除也。脫。除也。亡失。祭祀。如宗廟。善於建立者不可拔除。善於保全者不會消亡。子孫承其道德。則祭祀不斷。宗廟不絕。貞。正也。餘。富餘。長。久遠。溥。念普。大也。普遍。以此道修身處世治天下。則其德貞正而宏遠。天下有道。萬民含德。故以有道明觀無道。可以知人知天下也。 四十章(12)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使人口爽。馳騁田獵使人心狂。難得之貨使人行妨。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不爲目。 【注】五色者。青赤白黑黃。五音者。宮商角徵羽。五味者。酸苦甘辛咸。失明謂之盲。失聰謂之聾。爽者。差也忒也。亡失也。馳騁。縱馬疾馳。田獵。狩獵也。狂。犬瘋也。喻人失其本性。貨。財也。妨。害也。五色適於目之欲。五音適於耳之欲。五味適於口之欲。夫耳目之身欲。人之天性也。當適可而止。若貪之過度。則目失其明。耳失其聰。口失其覺。反失其天性而滯於物欲。物欲燻心則爲一時之娛而棄本性。爲身外之物而作害事。故有道者不求虛華之物欲。而守樸實之天性也。 四一章(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注】親。親愛。多。重也。貴重。亡。失也。病。勞神傷身也。費。損也耗也。辱。遭受恥辱。虛名與本身孰更可親。本身與財物孰更貴重。得之與失之孰更有害。過於追逐名聲者必然過度損耗身心。過於收藏財物者必然失之愈多。故有道者知足不慕名。則免於受辱。知止不斂物。則免於危害。此乃長久處世之道也。 四二章(07)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歟。故能成其私。 【注】天地有長久之性。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在於天地合於大道。順應自然而生。無所爲無所有。有道者效灋天地之道。自居人後。不以先後爲爭。不以得失爲念。天下反而擁立之於人前。使其得以長存。此之謂以無私之道處世。而得以成就自己。 四三章(5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而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 【注】夫生死乃天地之準。萬物之本。出生入死者。徘徊於生死而不知道也。無知而生者有十分之三。無知而死者有十分之三。畏死而刻意求生者也有十分之三。生生。養生也。攝生亦爲養生之意。然生生者養其身形。攝生者養其心性。攝者。收斂也。安靜也。陵。大阜也。高山也。兕。念四。犀牛也。被。念丕。覆也。同披。有道者明生死之道而安。全其天性而支離其形。故行走於山中而不用躲避犀牛老虎。置身於戰場而不用穿戴鎧甲。以其淳德全道。去世離俗。達於生死。通於無形。故犀牛無處用其角。老虎無處用其爪。兵器無處用其刃。 四四章(63) 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猷難之。故終於無難。 【注】眞人抱樸守眞。故無事無爲。摒欲持凈。故恬淡安居。天下難事必始於易。天下大事必始於細。易者難之本也。小者大之源也。眞人守本歸源。故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務本而道成也。若捨本逐末。輕小爲大。輕易爲難。則事不成而失其信也。猷者。謀也。眞人知易而後圖難。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竟成而無難也。 四五章(64)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謀。其膬也易判。其微也易散。故爲之於其未有。治之於其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臺。作於虆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 【注】兆。顯示也。膬。念脆。耎。音軟。弱也。判。分裂也。事物安定。易於持守。迹象未生。易於籌謀。事物耎弱。易於分裂。事物微小。易於消散。聖人則之。以執其本。爲於無事。治於未亂也。毫末。細枝也。九成。九重也。虆。念雷。土筐。仞。約八尺。合抱之大樹。生長於細枝。九重之高臺。筑基於筐土。百仞之高牆。始登於足下也。 四六章(62)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眇要。 【注】注。灌也。歸往。保。持守。道生萬物。萬物歸於道。無有一失也。善者知道故而視其爲寶。不善者雖不知。亦不可出於道也。市。易也。取也。加。益也。利也。善意之言可以搏得尊敬。善意之行可以引人向善。人雖無知不善。有道者不應捨棄之。聖人常以善言感化於人。不曾棄人。常以善行感化於物。不曾棄物。是謂因守明道也。故善人當爲不善者之導師。不善者可爲善人之助資。何謂助資。修道者以己化人而得以自化也。故不以師爲貴。不以資爲惜。皆是蒙昧無知之徒。是謂修道之精微要訣也。 四七章(49)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也。聖人在天下。歙歙焉。渾渾焉。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咳之。 【注】聖人與萬物齊。待萬物以一心。故無分別之心。聖人與百姓和光同塵。隨物應化。是謂以百姓之心爲心。德者。得也。無論善與不善。信與不信。聖人一是以德待之。故不善者歸於善。不信者歸於信。歙。念吸。收斂。注者。關注。咳者。孩也。聖人處於世。收斂不爭。渾然淳心。眾人好於耳目聲色之欲而相互爭奪。聖人皆待之如無知孩童。 四八章(23)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爲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得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注】少言而無爲。疾風暴雨。天之所爲。尚不可久。人之所爲。焉能久矣。順天地之道而爲者同於道。順聖人之德而爲者同於德。至於倍(倍之本意反也)道失德者。其爲事則以失敗而終也。同於順德之人亦合於道。同於倍德之人則失於道也。 四九章(20) 唯之與訶。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荒兮其未央。淳淳兮如嬰兒之未咳。纍纍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汶汶。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注】唯者。諾也。贊同之意。訶者。大言而怒。反對之意。修道之人。全其天性。合於大道。故以平常之心待世俗之是非美惡。而不爲之所捐心。然則我雖不與世俗爲群。亦不可與之對立。人之所畏者。我亦畏之。是謂和其光同其塵。生於淤泥而存眞也。熙者。往來嬉喜。太牢。美食也。牛曰太牢。羊曰少牢。春臺。春天之高地。喻歡喜得意之境。泊者。淡泊恬靜。兆者。徵兆形跡也。荒者。荒蕪之境。喻廣大寧靜。央者。中央。未央即不知其中央與四方。喻廣闊無垠。淳者。淳樸無欲也。咳。小兒笑也。纍。疲憊無力之貌。眾人滯於物昧於道。每有所得則歡喜往來。如獲美食。如浴春風。修道者心與道齊。淡於物欲。無好惡悲喜之形色。心境如大荒之茫茫。不知其所終也。又如嬰兒之心境。淳樸無欲也。夫哭乃先天之本然。笑乃後天之所習。是以嬰兒初生皆啼哭。而非笑也。故咳當作笑解。汶。念門。污濁也。喻昏昧。修道者無爭處靜。看似疲憊懈怠而不知焉爲。好爭者皆有所藏。修道者無藏而似爲天地所棄。眾人昭明洞察世事。而修道者似乎昏昏昧昧。愚昧無知。食。念飼。供養也。母。道也。供養道即尊道修道也。道人之所貴者在於尊道養德。不與眾人合流也。 五十章(09)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喬。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揣。同捶。喬。念交。高也。遺。畱(古之留)也。持守滿盈。不如停止。錘鍊而銳利。不可長久保全。金玉滿堂。不可長守。貴富而居上。自留禍端。功成而身退。自然之道也。 五一章(41)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實德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道無名。 【注】上士者。知本溯源。身心清淨。悟道修德。故聞道而勤行之。中士者。心爲物障。不見眞常。其心不明。其志不一。故聞道而疑信之。下士者。本心已失。身爲物役。好名逐利。聞道不啟。故而大笑之。然則天下上士寡。下士多。故大道少行之。多笑之。大道必爲下士所笑。否則即爲下士之道也。建者。健也。建言者。合道之大言也。昧者。冥也。昏暗也。夷者。平也。纇者。如絲之有節而不平也。大道無形無跡。可以心觀而不可以身見。是以上士觀其明其進其夷。下士見其昧其退其纇。建者。剛健之美也。偷者。苟且偷安也。渝者。變也。上士勤而行之。乃有上德而虛懷若谷。其內有盛大之德而其外似無德。其內有健美之德而其外似懶惰。其內有堅實之德而其外似無常。辱者。 也。黑也。隅者。棱角也。希者。寡也。少也。大道似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道幽隱無名。修道者當勤而行之。始終不渝。 五二章(64) 夫唯道。善始善成。人之從事也。常於且成而敗之。臨事之紀。愼終如始。則無敗事矣。 【注】且者。近也。臨者。視也。待也。紀。綱紀。道之用一以貫之。有始有成。若人之道心不堅。則常功敗於垂成。故曰處事之本。在於愼終如始。一以貫之。則無敗事。 五三章(56)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多言數窮。不如守沖。 【注】數。念速。亦作速意。知道者守靜。是以不言。不知道者多欲。是以妄言。妄言必速亡其道。故持守虛靜爲要。 治 國 下卷 五四章(60)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注】烹。燒煮。鮮。魚名。治大國如烹小魚。火候適宜而止。乃合於道也。聖人以道立天下。則鬼神無兆。吉兇微隱。若聖人與神靈合其道。則天下與鬼神合其吉凶。民咸受其惠也。 五五章(17-18)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安有不信。猷乎其貴言也。功成事遂。百姓謂我自然也。故大道廢。安有仁義。智慧出。安有大僞。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注】猷者。道也。至善之治。君主淳德。百姓渾然不知其所存焉。其次之治。君主施仁。百姓受惠而親譽之。其次之治。君主樹儀。百姓望其威儀而畏之。其次之治。君主行禮。百姓苦於灋令文則而反辱之。是故君失信於民。民必失信於君。故明君之道。必愼施法令。天下太平。而百姓不知君主之功也。僞。人之爲也。非天眞也。若自然無爲之道廢止。豈有仁義可言。以智慧取巧。豈有大作爲。父子兄弟夫婦不合。豈有孝慈存焉。國家昏暗。禍亂四起。豈有忠貞之臣。以上四者。皆倍於無爲之道。世人失其本性。恃其機心。乃致身無德。事不成。家不和。國不治矣。 五六章(29) 夫大制無割。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不可爲也。不可執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彊或剉。或培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不復眾之所過。是故聖人能專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注】割。害也。已。成也。噓者。陽氣出丹田故溫。吹者。隂氣出於肺故寒。剉。念挫。折傷。培。增益。墮。減損。甚。安樂。奢。奢侈好物。泰。驕縱。專。獨有。制度合道。無爲無害矣。治天下以彊爲。不可成也。天地運行。自有其道。道大無方。不可測也。不可爲也。不可執也。故謂之神器。若以一己之心爲其小道。必以失敗而終矣。物有前行者。亦有隨後。有所溫者。亦有所寒。有彊健者。亦有剉傷。有增高者。亦有墮落。此皆自然之性。萬物之情也。聖人達自然之性。順物之情。弗享樂。去物欲。存淳心。以無欲爲欲。以不學爲學。不累於物。不失於道。獨用萬物之自然。而不妄爲。 五七章(67-68)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器長。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故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注】慈者。愛民也。儉者。惜物也。不敢爲天下先。不爭而處後也。愛民者。其民戴之。故其力勇猛。惜物者。物聚民富。故其國廣大。不爲天下先者。天下樂推之。故能爲國家之首。成者。盛也。大也。成器者。社稷也。且者。念居。同趄。失而不得。如行而不進。君主不慈則失勇。不儉則失物。不處後則失先。如是則必亡焉。持保慈者。抗敵可以勝。防守可以固。建者。立也。垣。念元。牆也。配者。合也。依阻以牆謂之援。天道擇國而立。亦如以慈援助之。故善治軍者不用武力。善作戰者不用奮力。善勝敵者不與戰鬥。善用人者自卑處後。此乃不爭之德。用人之明。合天之爲。古之達道也。 五八章(78)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彊者莫之能勝。柔之勝剛。弱之勝彊。天下莫不知也。而莫能行也。故聖人云。受國之訽。是謂社稷之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注】天下之至柔者。水也。而破堅彊之物。則無有勝於水者。柔弱勝剛彊之理。天下人知之。而不知其用。訽。音夠。罵也。辱也。社。土神。稷。穀神。唯君王祭之。故以喻國家。祥。福也。善也。聖人云。承受國家之辱。乃可爲主。承受國家之禍。乃可爲王。是謂正言若反。愚者不知也。 五九章(66) 江海所以爲百谷王。以其能爲百谷下。是以能爲百谷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天下樂進而弗詀。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注】厚者。大也重也。進。推舉。詀。念占。平聲。戲謔也。江海謙卑處下。得萬物之歸往。故能爲百谷之王。聖人效之。領導百姓必先爲民。而後爲己。居於百姓之上。必謙和而卑下。領導天下。而於民無害。居於民上。而民不知其在。得天下之推舉。得萬民之敬畏。是謂無爲不爭。而得天下也。 六十章(26) 重爲輕根。靜爲趮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環官。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根。趮則失君。靜勝趮。寒勝熱。清靜可以爲天下正。 【注】趮。急行也。君。主也。亦爲根本。輜重。出行攜帶之物資。燕。安也。燕處。退朝而處。閒居也。環。璧玉也。官。官職。或官邸。昭若。自明之貌。萬乘。萬輛兵車。以喻大國。穩重者乃輕率之根本。恬靜者乃妄動之主君。故聖人處事。常穩重而冷靜。雖在職爲官富裕。退朝而閒居自若。昭明安然。若爲大國君主。以身輕於天下。則將失其根本。毀其國家。故曰。清靜者。以靜制動。因寒勝熱。可以爲天下之正主也。 六一章(59)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則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注】嗇。斂藏也。服。順也。治人事。承天道。莫過於收斂無爲。欲得無爲。則早日順應自然。是謂廣積德。積德之厚。則無所不可爲。其道之深無人可測。而後可以治國。治國不倍於道。可以長久。是謂固執其根本。而得以長治久安也。 六二章(37) 道常無爲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將正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知足。知足以靜。萬物將自定。 【注】正。扶正。大道自然無爲。侯王守之亦將無爲。任天下自然運化。若有非道者欲作。大道將正之於初始。使其知足。知足復靜。則天下自然安定。 六三章(58) 其政閔閔。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爲奇。善復爲祅。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閔者。潣也。渾濁。淳。淥也。清澈。察。明細。缺。虧也破也。政制無爲若昧。百姓得以清靜淳樸。政制精明苛察。國家將以紛亂傾毀。倚。依恃。伏。藏也。極。終也。正。定也。止也。是也。奇。異也。非也。祅。惡也。方。正也。割。裂也。害也。廉。嚴利。劌。音貴。傷也。肆。張揚。耀。顯耀。社會之道。禍福相易。無終無止。是非不一。而人迷之。唯聖人體道。內則存其方正。守其廉直。外則和其光。同其塵。是故內外不相害也。 六四章(65) 古之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也。夫民之難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也。以不智治國。國之德也。此兩者亦稽式也。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也。乃至大順。 【注】賊者。敗也。毀也。德者。惠也。福也。稽者。幾也。至也。式者。灋也。則也。古之以道治國者。使民淳德歸本而無欲。抱樸守靜而無智。是謂非以明之。將以愚之。若使民智利盈心。則天下競於機心。爭於物欲。雖有聖人。亦難治也。故曰以智治國。則毀於國。以愚治國。則惠於國。明愚之道。乃治國之玄機。知此玄機。是謂玄德。玄德之用。反於常理。而天下得以大治。 六五章(36) 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彊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彊。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翕。合也。收斂。固。本然。張。擴張。廢。廢除。興。興起。奪。奪取。與。給予。微。幽微。脫。離也。淵。深水。利器。權術。夫返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爲自然至道。萬法之本也。故治國知返知用。乃知微知彰之明也。治國之道。宜靜不宜動。宜柔不宜剛。譬如魚不可出水示人。國家權術不可常見於民。 六六章(03)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彊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拂爲而已。則無不治矣。 【注】上者。尊崇也。盜。私利之物也。見。薦也。即徵取。可。所也。拂者。過也。不以賢者爲尊。則百姓免於爭名。不以難得之物爲貴。則百姓免於私藏。不徵斂所貪好之物。則百姓安居而不思反。聖人治天下。必先去己之私心。修己之正道。弱己之私意。增己之淳德。然後以己化人。使民無知無欲。以至不敢過度妄爲而止。如是則天下大治也。 六七章(19)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僞棄慮。民復季子。三言以爲文不足。故命之有所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注】僞。人爲也。慮。謀思也。季。幼也。季子如嬰兒。文。文令也。命。正令也。屬。屬類。治國者絕棄智利巧辯。毋妄想妄爲。則民心淳樸。宛如嬰兒。人民安居。盜賊不生。三言者。智辯巧利僞慮也。以此發令則民不信。由是而知。正令自有宗本。非一人可定裁。故欲得正令者。去其虛華。處於樸實。去其私欲之心。絕其巧智之學。如是可免於憂患也。 六八章(39) 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而侯王以自稱。故至譽無譽。不琭琭如玉。以硌硌如石。 【注】道有陰陽。物有損益。物之所好。益也。然則益而不損。亦失其道也。人之所好。高貴也。然則欲至高貴。必先親近低賤。孤者。無父也。寡者。無夫無婦也。不榖。無養也。此三者皆爲世之低下者。人皆猒惡。而侯王以自稱。是謂高貴必以低賤爲基本也。若遠於低賤。而求高貴者。不得其志也。故有道者不望高貴如玉。惟願低賤如石。琭。念路。光澤之貌。硌。念洛。粗大之貌。 六九章(79)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注】怨不在大。亦不在小。皆以德報之。則無餘怨也。若調和大怨。尚有餘怨。則不足以爲善也。契。契符。分左右以各執其一。責者。求也取也。徹。周法。什一而稅。與。從也。有德之君。與民立契而不取。無德之君。取民以稅乃致怨也。民怨不平。國家將傾。雖祈之天無益也。夫天道視萬物爲芻狗。唯有德者可順天而無失也。 七十章(53)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懈。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猒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注】使。從也。介。獨也。介然。堅正獨然。施。施賦。周之賦稅。夷。傷也。甚。極也愈也。懈。懈慢。朝。宮殿。除。殿階。蕪。薉也。荒草。服。穿也。盜。彊取也。非所取而取之。夸。奢也。從我介然而明者。治國以道。唯以重稅施加於民爲畏矣。政治嚴苛傷民。民則懈慢焉。君主之宮殿愈華高。百姓之田地愈荒蕪。糧倉愈空虛。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統治者錦衣玉食。財貨有餘。此乃彊取百姓以行奢侈。誠爲無道也。 七一章(77) 天之道猶張弓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是以聖人爲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 【注】張者。施弓弦。印者。符也合也。舉。立也。天道猶如拉弓射箭。舉下而合上。力彊則損之。力弱則加之。此之謂和也。天道之和。在於損益有節。人道之裂。在於損益偏頗。損益偏頗。則富者益富。貧者益貧。是謂以富害貧。唯天道利物而不取。故無害。聖道利民而不取。亦無害也。 七二章(75) 民之飢也。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爲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也。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注】食。吞也取也。國家稅重。則百姓飢貧。君主妄爲。則百姓必違。統治者斂物驕奢。則百姓冒死而反之矣。 七三章(74) 若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若民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而殺之。孰敢矣。常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是代大匠斲也。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注】生死在天。往來適時。民守常道。則不畏死。故治國者亦不可濫設死刑。若民失道。必畏於死。天道自戮之。故明君教民以道。民自不敢非爲。故而死刑可免。司者。主管。斲者。砍伐。民之生死。天道所司。人設死刑。實乃僭天。夫僭天者。天必譴之。如代巧匠伐木。自傷其手矣。 七四章(72) 民不畏畏。則大畏至矣。無狹其所居。無猒其所生。夫唯無猒。是以不猒。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注】畏。念未作畏懼。念威作威力。威脅。若統治者之威力不足以使民畏懼。則大危將至也。何也。其威不用。民自畏之。其威多用。民必違之。狹。窄也。喻脅迫。猒。念呀。作壓迫。念焰。作猒棄。統治者與民安居。毋擾其事。則民生敬畏。弗猒弗惡也。是故聖人知道而不示現。守本而不爭榮。 七五章(57) 以正治國。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而國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灋物滋彰而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 【注】畸者。詭詐不正也。滋者。長也益也。利器。兵器也。灋者。刑也。灋物即刑具。治國之道在於正。用兵之法在於詭。故上治不用兵。以無爲治天下。何也。禁忌愈多。百姓愈反。兵器廣布。國家益亂。智巧廣崇。邪事滋生。刑具廣造。盜賊橫生。此皆不行其正。事與願違也。故聖治之道。無欲無爲以化成天下也。 七六章(30)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彊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毋以取彊焉。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彊。 【注】佐。輔也。還。復也。果。克敵制勝。矜。誇耀。伐。居功。有道者以道輔佐君王。不以兵力彊國。戰事之用。不足服人。往來報復。常無休止。然則戰事不斷。田地荒蕪。民不聊生。故曰兵者。不得已而用。善止於服人。不可以之彊國。故將士勝而不驕縱。勝而不誇耀。勝而不居功。國家戰勝而不以王者自居。是謂不以兵力彊國。 七七章(7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彊。草木之生也柔膬。其死也枯槁。故堅彊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彊則滅。木彊則共。彊大處下。柔弱處上。古之所敎。我亦敎之。彊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敎父。 【注】槁。枯也。共。念宮。通宮。宮刑。喻傷殘。敎。敎導。彊梁。彊橫也。如負棟之梁。父。矩也。法則。人之生時。陽陽和氣而柔弱。及其死。陰陽失調而僵硬。草木生而柔韌。死而枯槁。其道一也。是知好彊則死。守弱則生。兵彊致敵。木彊招風。自彊者失道處下。自弱者得道
本文档为【道德經化宇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811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2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29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