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九讲:符码与元语言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九讲:符码与元语言

举报
开通vip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九讲:符码与元语言null第九讲:符码与元语言 Code and Metalanguage第九讲:符码与元语言 Code and Metalanguage符码:编码,解码 元语言 “断无不可解之理” 自携元语言,能力元语言,文化元语言 元语言冲突:同层次,异层次 阐释漩涡 元元语言,“评价漩涡”符码 (code)符码 (code)信息本身只是可感知的刺激,其意义植入,其意义解释,都靠符码作为“翻译工具”。 这个术语常译为 “代码” 、“信码” 。以“符码”比较恰当。 雅克布森认为索绪尔说的“语言” 就是符码,“言语” 就是信息; 列...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九讲:符码与元语言
null第九讲:符码与元语言 Code and Metalanguage第九讲:符码与元语言 Code and Metalanguage符码:编码,解码 元语言 “断无不可解之理” 自携元语言,能力元语言,文化元语言 元语言冲突:同层次,异层次 阐释漩涡 元元语言,“评价漩涡”符码 (code)符码 (code)信息本身只是可感知的刺激,其意义植入,其意义解释,都靠符码作为“翻译工具”。 这个术语常译为 “代码” 、“信码” 。以“符码”比较恰当。 雅克布森认为索绪尔说的“语言” 就是符码,“言语” 就是信息;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符码是符号人类学的“社会文化行为的底层规则”。 绝大部分符码,并不像电报密码本那样一清二楚,也不像运动比赛规则条理分明,甚至不能肯定符码是某种预先决定的解释意义的规定。null强编码(strong coding)强编码(strong coding)发出者对符号信息进行“编码”,意义就被编入符号文本;符号信息的接收者对符号信息进行“解码”,信息还原成意义。这是符号传达的理想过程。 在实用/科技的符合系统中,符码往往是强制式的。解释几乎是固定的:错了就是错了,解码忠实地复制编码。 数学教师出题,编码过程是把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隐藏起来变成问卷,学生答题则是把问卷还原为教师提出的原意。这样的表意过程是“强编码符号”。弱编码(weak coding)弱编码(weak coding)但是艺术/文化符号表意,发送者的编码就不可能那么强力,艺术符号信息术语弱编码。接收者对符号信息的解释,一方面享受很大的机动余地,另一方面也没有证据说明他的解释肯定正确。 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就成了一种艺术,因为不得不对弱编码符号提出一种能令人信服的解释。 弱编码结果之一: 不足解码(underdecoding)弱编码结果之一: 不足解码(underdecoding)弱编码表意给解码机动权,结果是不足或附加解码。 当解释者不拥有关于文本既定符码的足够了解时,就只能从经验过的类似解释活动中抽取若干片断组成一种粗糙的,临时的,假定性的符码,对文本进行试探性解码。 不足解码的例子经常见到:当解释者因为各种原因,只能用不足解码作尝试性解释。适量的解码很少出现. 在实用/科学的日常符号活动中,一般都是从不足解码开始,渐渐迫近适量解码。艺术却可能停留于不足解码。 弱编码结果之二: 附加解码(overdecoding)弱编码结果之二: 附加解码(overdecoding)在既定的符码之外尝试加上一些符码,形成附加解码。 修辞性附加解码:文本“欲言又止”,解码道出未说之意;文本“欲盖弥彰”,解码道出隐藏的内容。 风格性附加解码:对某些信息形式,解码时体味出“史诗般的宏伟”,或“婉转蕴藉”。在直接的意义上附加了新的解码。 艺术或宗教文本,经常未充分编码,文化规约也没有对文本的做出充分编码,每次解释就都是一次新的附加解码的尝试。 艺术、宗教文本,既受符码支配,又不受符码支配。其解释,常常是从适量解码上不断增添附加解码,解释出更多意义。文化与编码强弱文化与编码强弱 解码方式与文化有重大关系:纪律严明的民族,编码与解码都不允许过分离谱。 北欧人心中的意大利符码文化:在意大利,如果一个路标警告每小时不超过50公里,司机仍要超速。又有路标:“危险!请减速到每小时10公里。”那么司机会稍微开慢一点点。 “意大利作风”就是符号弱编码:发出可以任意,解释可打折扣。 元语言:符码的集合元语言:符码的集合符码是个别符号表意的解释规则,符码集合称为元语言。 元语言的存在,意味着整个符号体系的“可翻译性”。所谓意义,就是可以用符号体系(例如另一种语言)解释。 任何意义“翻译”,不管是翻译成外语,还是翻译成“解释语言”,都必须靠一个元语言体系。 元语言,就是能使文本在阐释活动中显现为意义的一套规则体系。 元符号?元语言?元符号?元语言?“元符号”是“关于符号的符号”。洛克称语词为元符号(metasign)很正确。 元符号是个别的,原子化的;而元语言必须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借用语言学的术语元语言,以指明其体系特征。 元语言不仅是意义实现的先决条件,元语言也是意义存在的先决条件:面对一个文本,任何阐释必须有元语言集合的支持:文本并不具有独立的本体存在,文本面对阐释才存在。 元语言冲突元语言冲突接收者使用不同的元语言集合,就会得出不同的意义。 反过来说,接收者之所以有不同理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原因就在于使用的元语言集合成分不同。 不同的接收者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元语言集合,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文本能产生无穷的岐出意义; 同一个接收者也可以前后使用不同的元语言集合,这样他的理解就会先后不同,他改变了对文本原先的理解。元语言解决悖论又创造悖论元语言解决悖论又创造悖论哥德尔定律(Godel’s Theorum): 一个描述系统是自洽的,那它就是不完备的; 一个描述系统是完备的,那它就是不自洽的。 塞维尔的理发师说他给城里所有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得给自己刮胡子。罗素的解答:理发师是规则制定者,不属于这个规则范围。 叙述者可以叙述任何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但是无法叙述这次叙述。 因此,只能说元语言解决下一层的矛盾,而不解决自身的矛盾。 “阐释漩涡”(Vortex of Interpretations)“阐释漩涡”(Vortex of Interpretations) 元语言产生的歧义,是元语言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次阐释活动,所用的可能是不同的元语言集合。 在同一个阐释主体的同一次阐释努力中,使用了两套以上不同的元语言集合,那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当两套元语言集合产生完全相反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意义能取消另一个意义? 如果两套元语言集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样有效,两个冲突意义并立,此时符号解释以什么形态出现?强迫出现意义强迫出现意义乔姆斯基在1957年造出来挑战语法概率论模式的句子“无色的绿思狂暴地沉睡” 究竟为什么有意义?赵元任在他的名文“从胡说中寻找意义”证明:在释义压力下它必须有意义,不然信息无法完成表意过程。 《爱丽丝奇遇记》中爱丽丝在国王房间中发现的那首胡诌诗(“Twas brillig, and the slithy toves”)整篇音韵铿锵煞有介事,却无一有意义的词,为什么批评家R.P. 布莱克穆尔盛赞此诗是“艺术中成为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整个运动的先驱”? 托多洛夫认为:“自创语言永远是有根据的,字创词语者的新词,或是语言的,或是反语言的,但永远不会是非语言的”。 null《天书》《天书》徐冰的《天书》2000字中,没有一个能认出的汉语字,艺术文本本身改造了阐释元语言集合,使它对这个无意义的文本施加了强制性压力,迫使它们不得不产生意义。 徐冰的解说:“当你认真地假戏真做到了一定程度时……当那书做的很漂亮,就像圣书那样,这么漂亮,这么郑重其事的书,怎么可能读不出内容?……刚一进展厅,他(参观者)会以为这些字都是错的,但时间长了,当他发现到处都是错字的时候,这是他就会有一种倒错感,他会对自己有所怀疑“。 断无不可解之理:正解与近解断无不可解之理:正解与近解谢榛《四溟诗话》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也”。 何文焕在《历代诗话索考》一文中评注说:“解诗不可泥……而断无不可解之理”。 元语言积累达到足够的压力,就不存在“不可解”的文本,永远可以产生“近解”。 喀勒:“只要有一个合适的语境,我们总是可以把无意义变成有意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Namah ratnatrayaya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namo aryavalokitesvaraya 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bodhi-satvaya 菩提萨埵婆耶。 mahasatvaya 摩诃萨埵婆耶。 maha karunikaya 摩诃迦卢尼迦耶。   对大悲咒的理解各不相同对大悲咒的理解各不相同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诵此咒灭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灾,若诵一遍,礼佛一拜,如是日别三时诵咒礼佛,未来之世所受身处,当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报。 月光菩萨说陀罗尼咒而: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咒索,痛处系,此咒乃是过去四十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今亦说,为诸行人作拥护故、除一切障难故、除一切病痛故、成就一切诸善法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 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一切患苦萦身者,以此陀罗尼治之,无有不差者。此大神咒,咒干枯树,尚得生枝柯华果,何况有情有识众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无是处。 洛夫散文诗《大悲咒》洛夫散文诗《大悲咒》我有三条鱼,一条给你,一条给他,一条留给自己。我有三把刀,一刀砍下鱼头,一刀砍下鱼尾,另一刀刮在我自己身上,带血的鳞片纷纷而落。在四月,桃花也是带血的鳞片,带血的飘泊。 里面藏有三个人,分食三条鱼:第一个吃掉了鱼鳍,发现自己少了一只手,第二个吃掉了鱼尾,发现自己少了一条腿,第三个吃掉了鱼头,发现自己的头早已不见。 五蕴皆空,大圆满,大喜悦,大慧觉。我非我,无所有,非想非非想,月落无声,雪落无声,我在万物寂灭中找到了我。 元语言三个来源元语言三个来源元语言集合的因素来自何处?它们怎么会组成形形色色的,因文本而异的,变化无穷的元语言集合? 实际上表意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为阐释提供各种元语言因素,参与构筑阐释需要的元语言集合。 可以把这些元语言因素大致上分成三类:社会文化的语境元语言;文本构造的自携元语言;阐释主体的能力元语言。 语境元语言语境元语言是元语言因素的最主要来源,可以称为是语用学性的元语言,即是文本与社会发生的诸种关系,引出文化约定的对信息的处理方式。 例如一个“走”字,作为军官对士兵下的命令,作为父母对子女的规劝,作为警察逮捕犯人后的训词,哪怕语气一样,即文本风格相同,意义可以完全不一样。语境是意义生成的外部条件。 能力元语言:先天的,后天的能力元语言:先天的,后天的孟子等伦理学家说人性道德能力(恻隐之心等); 康德强调人的先验范畴; 心理学阐明人脑先天能力(例如格式塔构筑能力)。 阐释者的社会性成长经历:记忆积累,文化修养,过去的阐释活动经验,阅读相关文本,都参与构成能力元语言: 弗洛伊德和拉康强调的幼儿成长经验; 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阶级地位和社会实践; 博迪厄所说的习性(habitus)素质(disposition)。 所有这些,都汇集到阐释主体的元语言储备中来。符号文本“自携元语言”符号文本“自携元语言”文本作为传达的环节,也参与构筑阐释自身所需要的元语言集合。 文本元语言:对联互注,“有诗为证”;承认系辞的元语言力量, “我是一天的烟头” ;“杯子是我心脏的直径” ;“时间的柠檬吝惜它的泪水” ;“沙发是房间里的飞行路线” 。 隐文本元语言:六种隐文本; 潜文本元语言:文化规定的潜规则:道士符箓,法师念咒,体裁决定无需一一用字句解释。 文本形态的“同一性”,可以克服符义学的困难,在符用层面上得到整合;无理之妙:系词的力量无理之妙:系词的力量 英国诗人肯宁汉姆:“两只黄蜂冷得像树皮”, 为什么黄蜂会冷,而且冷得像树皮?这是因为这个“像”字是文本元语言标记,它既然在那里,就必须起作用。 比喻的两边不像也必须像。理法泰尔在《诗歌符号学》引用艾吕雅: 地球蓝得像个橘子。 没错。词儿从不撒谎。 像似谬见 Fallacy of Similarity像似谬见 Fallacy of Similarity利科 “为像似性辩护” 指出:像似性“不仅是隐喻陈述所建构的东西,而且是指导和产生这种陈述的东西…….应当成为谓词的归属特征,而不是名词的替代特征“ 他说的“谓词归属”,就是“像”或“是”的元语言标记的强制性,而他说的“指导和产生”陈述,就是元语言对阐释的作用:比喻两造之间的像似性,实际上是文本自携元语言对阐释的压力造成的。 元语言层控元语言层控1920年罗素给维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序言,是元语言观念在现代的第一次明确描述:“每种语言,对自身的结构不可言说,但是可以有一种语言处理前一种语言的结构,且自身又有一种新的结构”。 塔斯基说,每一层元语言比下一层的对象语言本质上更丰富(essentially richer), 既然任何元语言对自身不可言说,元语言结构的诸种不完整之处,各种矛盾,模糊,冲突,悖论,靠再上一层的元元语言来解决。 这样,元语言之间就不会有冲突:它们不处于同一层次,它们本来就是为解决下一层中可能的意义冲突而生成的。 元语言跨层次对比元语言跨层次对比许多双关语,字谜,幽默,包含了对象语与元语言的对立。 辛词“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冷好个秋”(字的组成); 骂人话“你还知道‘羞耻’两个字怎么写吗?”,都从对象语突然跳入元语言(字的写法)。 但是这里没有阐释漩涡,因为两者不在一个层次上,实际上并不冲突,文本只是利用元语言形成一个异层次委婉语。 阐释漩涡也不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造成的,不同的阐释主体坚持各自的立场,不会发生元语言冲突。同层次元语言同层次元语言至今学界认为不同元语言分布在不同层次上,上一层元语言的产生,目的是为了消除解决下一层语言(该元语言的对象语言)中出现的矛盾。 元语言之间,从分布位置上,从功能定义上,就排除了冲突可能。 元语言集合是处于不同层次,还是处于同一层次?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分布性的(distributive)还是层控性(hierarchical)的? 只有当两套是非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出现在同一个阐释行为之中,出现在同一个(同一批)阐释者心里,才会产生冲突同层次元语言关系:相成,相反同层次元语言关系:相成,相反理想的情况是,在阐释中各种元语言因素协同,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集合,例如电影的音和画,例如图像与文字说明,互相配合以催生比较明确的意义。 即使它们之间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表面上看在推动相反的解释,阐释活动最后也会达到一个暂时稳定的解读。 例如阐释奈克尔立方体(Necker Cube),即是把平面的立方图像视作立体时:一旦我们看到突出的方块,就不可能看到凹入的方块。 nullnull福田繁雄的酒吧广告福田繁雄的酒吧广告元语言相反相成元语言相反相成反讽让冲突的元语言集合重新协同。 你的上司说:“放心,我这个人不容易生气”,这可能是威胁。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此话的表现义与意图义有可能不合。 有效的阐释就应当能够从各种元语言因素(例如场合,表情,此人一贯的行事风格)中解读出有效的意义。 但是安慰与威胁两个解读不可能并存。阐释者根据他使用元语言的能力,在阐释后只能采用其中一义,实际上也只有一义具有真值。 同层次元语言冲突同层次元语言冲突作者名“杜甫”,副文本元语言标记; 收于《唐诗三百首》是经典集合,语境元语言标记; 阐释者文学史知识丰富,崇拜杜甫,构成了恰当的能力元语言。 在阐释时,这几种元语言因素相辅相成,合为一套元语言集合,使阐释者把“香稻啄余鹦鹉粒”解释成杜甫特殊的文辞典范。 但如果元语言因素不配合,也就是说,在同一个阐释努力中,在同一层次上,出现几种冲突的元语言集合,它们就可能推出不同的意义解读。 假定阐释者找到旁证根据,怀疑《秋兴八首》是后人伪托,出现冲突性型文本元语言,元语言无法合一。 阐释漩涡阐释漩涡维根斯坦用他的《鸭-兔》画为简明例子,说明了任何一种阐释不可能完全取消元语言的冲突,并非看到鸭就不可能看到兔,看到兔就不可能看到鸭,他认为鸭兔实际上并存。 荷兰木刻家艾歇(M.C. Escher)似乎基于奈克尔立方体效果的木刻,让阐释者看到平面翻成的两种立体可以同时并存,艾歇大量背景与前景共存。 这就是 “阐释漩涡”:两套元语言组合互不退让,同时起作用;两种意义同样有效,永远无法确定;两种阐释悖论性地共存,但是并不相互取消。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元语言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元语言阿尔都赛派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马歇雷声称:“艺术用使用意识形态来挑战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按本文最后一节提出的理解,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元语言。 为什么艺术能挑战它?因为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包含一些按先前解释陈式看来不可解的成分,艺术在定义上就是强迫文化元语言解释它原本无法解释的东西。在对付艺术文本的不可解性是,阐释活动不得不不断调适更新元语言集合,以保证意义的生成。 意识形态漩涡意识形态漩涡意识形态是把“社会相关表意活动”作为对象语的元元语言,它的主要任务是作为文化的评价体系。 每个社会性评价活动,也就是元元语言集合支持的一个阐释努力。 元元语言集合也能发生冲突,这时候就出现更高一层的阐释漩涡,可以称为评价冲突。即使用同一个意识形态体系,也会出现评价冲突:例如儒家伦理产生“忠孝不能两全” 。主体被隔开不形成冲突主体被隔开不形成冲突文化评价的主体,往往是集团。在历史维度上,集团阐释评价主体,比个人更为重要,更为常见,也更需要考察。 这些集团分别进行阐释活动,不会产生元元语言冲突。 例如“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条政治原则是评价体系对立,但是因为评价主体被截然分割成敌我两个阵营; 美国南北对蓄奴制的不同理解严重冲突,主体集团却被地理分割; 对历史人物(例如李鸿章)或事件(例如太平天国的评价,由于历史元语言一再改变而不得不经常改写,但是理解主体往往被历史时代分开。 意识形态冲突意识形态冲突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冲突。中世纪社会努力维持统一的评价体系,而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评价体系冲突这个事实。 自从政教分离后,社会集团,例如中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例如妇女与少数集团,它们的自我意识都不断增强,他们的评价体系往往对立。 当他们合成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不同的意识形态就形成评价冲突,成为影响社会演化的重大力量。评价漩涡是现代社会前进动力评价漩涡是现代社会前进动力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不得不承认几套不同意识形态体系都具有合理性。虽然在不断适应变形之后,某种意识形态可以成为社会主导,但是社会演进的基本动力,是绵延不绝的评价漩涡。 由此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福利资本主义”这样的意识形态主张,这种主张内部各种因素越是对立,这样的综合意识形态越是行得通,其运作阻碍反而减少,因为它们内化了评价漩涡。 而当今的全球化浪潮,对每个国家,民族利益与跨民族利益不得不同时起作用,因此出现了“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这样的悖论潮流。 思考例证之一: 你见到的是斯琴高娃还是慈禧太后?思考例证之一: 你见到的是斯琴高娃还是慈禧太后? 为什么历史人物有一张熟悉的明星脸?为什么慈禧太后长得像斯琴高娃?为什么一个虚构的人物有一张明星脸,并不妨碍我们欣赏这部电影? 因为人们对演出“文本”的阐释,用了演出与被演出两套元语言。 阐释漩涡并不总是对阐释起干扰破坏作用:没有人会对历史人物有一张名演员脸觉得奇怪。表现与被表现的含混,正是表演性艺术的魅力所在。nullnullnullnullnullnull能力元语言造成偏移能力元语言造成偏移斯琴高娃与慈禧太后,落到观众的同一个阐释平面上,两者之中谁能主导阐释,取决于阐释者的能力元语言:比较了解斯琴高娃的人容易注意她的演出,比较了解晚清历史的人容易注意慈禧太后这个人物。 除非阐释者有能力元语言障碍(例如认不出斯琴高娃,或是完全不了解这段历史)让一方取消另一方是不可能的。 同时能看到斯琴高娃演出慈禧太后的,往往是表演艺术的内行,他们能兼顾表现层次与被表现层次,也只有兼顾二者才能说看到了艺术。本色派本色派很多导演认为陈道明是个好演员,但是却因为像陈道明这样的演员,其本身的“气场”太强,他无论演什么样的角色最后都只能是“陈道明”。虽然他现在的身价只是15万一集,但不少制片人还是“望陈却步”。 陈道明也让很多导演感觉到难以驾驭。这样的演员,我们成为“本色派”,不是“演技派”。 也就是说,观众太容易看出演员,不容易认同人物。思考例证之二:元戏剧思考例证之二:元戏剧被演出的层次,可以翻身出来进入演出层次,《红楼梦》中贾府过年时看戏的一段: 正唱《西楼·楼会》这出将终,于叔夜因赌气去了。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赌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荣国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说毕,引的贾母都笑了。 演员在演出层次的取位,实际上与观众“处于同一世界”,所以演员可以进荣国府,而于叔夜不行,文豹也不行。所以现代观众关心演员生活恋爱购物住房等的八卦消息,而只在投入戏剧情节时才关心被演出世界中人物的命运。null跨层戏剧跨层戏剧一个层次的情节人物能进入另一个层次,即所谓“跨层”,本是中国戏曲中经常用的手段, 由来已久。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本为正旦所唱(元杂剧每一折只能一个角色唱)。到了折末,副角王二忽然唱起来,另一副角指责他:“你怎么也唱起来了呀?”王二说:“这不是曲尾吗?” 被演世界与演剧世界规则不同,在此被出乎意料的跨层行为显突出来。思考例证之三: 茱莉亚演出,被演出,被演出的演出 思考例证之三: 茱莉亚演出,被演出,被演出的演出 喜剧片《十二罗汉》,茱莉亚.罗伯茨出演大盗头目的怀孕的妻子苔丝。大盗们临时设计谋,要苔丝到博物馆现场假扮名演员罗伯茨,引起博物馆前广场上粉丝轰动,转移视线偷盗钻石。 演出的人物可以进一步扮演任何人,戏中戏非常多见,剧中人完全可以“假冒”另一个人。 但是戏中戏正与演出世界相同,就翻转了演出程式:此罗伯茨与彼罗伯茨,落于三个不同层次。 被演出的被演出层次,形成正反翻转。null应用例证之三:这不是烟斗 应用例证之三:这不是烟斗 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立特(Rene Magritte)的《这不是烟斗》引起广泛注意,是因为其图与文的超常一致:画幅上的烟斗,当然不是真的烟斗。 文本元语言,在取消语境元语言(我们面对的是表现,而不是原物),也在推翻能力元语言(观者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具有最起码的元语言常识)。 此时出现的悖论是:这幅画的文本如此充分地自我说明,就不需要与能力元语言和语境会合成元语言集合。而没有元语言集合,意义就没有来历,没有产生的依据,画的意义就反而落空。 为此,阐释者只能设法苦心搜寻一个相反的元语言集合,来证明“这不是烟斗”这样简单的文字是假相,这就是用否定元语言来制造深度。null禅宗与常识否定禅宗与常识否定大量禅宗公案基于这种“常识否认”。 “丹霞天然禅师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 佛像神圣,是因为体现佛性,这种体现是在元语言层次上的:佛像为舍利子的转喻。 院主不小心做了常识否认,给丹霞禅师这样的聪明阐释者一个制造元语言冲突的好机会:禅宗大师提前一千年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和后结构主义哲学铺了路。 应用例证之四:禅与元意识应用例证之四:禅与元意识 控制与被控制,操纵与被操纵,扮演与被扮演,是戏剧美学的最基本环节。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时,首先就是其“三界”,“欲界六重天”等分层观念使中国士人“讶其 说以为至怪也”。 《譬喻经》中故事:“昔梵志作术,吐有一壶,中有 女子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吞之,柱杖而去”。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这观念来自《观佛三昧海经》,其中 说佛现白毫毛相,“毛内有万亿光,于其光中,现化菩萨,皆修善行”。 华严宗《金狮子章》华严宗《金狮子章》 华严宗大师法藏应武则天召为说佛法,举殿前金狮子塑像 为例:“狮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处狮子,同时遁入一毛中。一 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狮子,还入一毛中。如此重重无尽,犹天帝网珠,名因陀罗网境界门。” 这种分层观念在《华严经》中论之甚详:“善男子,我经行时,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现前,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世界。” 佛学史家认为华严宗是禅宗思想的前驱:一旦分层,诸法实相非无亦无。 “破灶堕和尚”“破灶堕和尚”和尚用杖击破灶,灶神得以解脱而升天,因此“青衣峨冠”来表示感谢。 “少选,侍僧问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诲,灶神得什么径旨便得升天?’师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也无道理为伊。’” 必须“打破”现象世界,才能进入元层次。 “众生诸佛、一念之隔” 。 什么念?元语言之念。
本文档为【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九讲:符码与元语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127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1-18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