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六讲-双轴关系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六讲-双轴关系

举报
开通vip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六讲-双轴关系null第六讲:双轴关系 第六讲:双轴关系 聚合轴/组合轴的符号意义 宽幅与窄幅 符号风格学 刺点:当代艺术中的双轴关系 经典更新 :当代文化中的双轴关系 单轴化:当代社会中的双轴关系 组合/聚合Sytagmatic/Paradigmatic组合/聚合Sytagmatic/Paradigmatic 双轴观念首先是索绪尔提出来的,任何符号表意活动,小至一个梦,大至整个文化,都必然在这个双轴关系中展开。 双轴观念首先是索绪尔提出来的,组合就是一些符号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符号链”(即文本)的方式。 索绪尔把聚合称为“...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六讲-双轴关系
null第六讲:双轴关系 第六讲:双轴关系 聚合轴/组合轴的符号意义 宽幅与窄幅 符号风格学 刺点:当代艺术中的双轴关系 经典更新 :当代文化中的双轴关系 单轴化:当代社会中的双轴关系 组合/聚合Sytagmatic/Paradigmatic组合/聚合Sytagmatic/Paradigmatic 双轴观念首先是索绪尔提出来的,任何符号表意活动,小至一个梦,大至整个文化,都必然在这个双轴关系中展开。 双轴观念首先是索绪尔提出来的,组合就是一些符号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符号链”(即文本)的方式。 索绪尔把聚合称为“联想关系”(associative relations), “凭记忆而组合的潜藏的系列”,名称不对,观念也不对。 此后的符号学家改称为聚合与组合相对。雅可布森提出: “选择轴”(axis of selection),即比较与选择; “结合轴”(axis of combination),即邻接与粘合。聚合轴(Paradigm)聚合轴(Paradigm)聚合轴的定义:符号文本的每个成分背后所有可比较,从而有可能被选择(有可能代替)的各种成分组成。 聚合轴上的成分,只是可能进入符号发出者的选择,也有可能被符号解释者体会到有取代此成分的潜质,有可能并不等于麦茨都能被辨别出来。 但是聚合轴的存在,并不取决于发送,也不取决于任何人的主观解读。 索绪尔的例子是宫殿柱子:“建筑物的组分在空间展示的关系是组合关系;另一方面,如果这柱子是陶立克式的式的,就会引起其他风格的联想性比较(例如爱奥尼亚式,柯林斯式等”。 发送时的双轴操作发送时的双轴操作双轴操作,在任何符号表意中都必然出现:橱窗的布置,招聘人才,会议安排,电影镜头的挑选与组接,舞台场面的调度与连接,论文的章节安排起承转合等等,凡是符号表意,都不可能没有这双轴关系。 。 例如穿衣,裙子,帽子,上衣,鞋子的搭配,是着装的组合要求,而选择裙子,裤子,连衣裙,选择裙子的料子,裙子的颜色,是裙子这个环节上展开的几种可能的聚合系。 组合的每个成分都有若干系列的”可替代物“。最后选中某一种裙子,是基于某种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选择。 聚合元素就是是“结构上(不是意义上)可以取代”(structurally replaceable)文本中这个成分的元素,这是所有的符合系统组成过程中不得不经过的程序。 理解时的双轴操作理解时的双轴操作接收者感知到的是文本,但是任何解释,都在努力去明白每个元素后面隐藏的聚合系列,明白诗句中为什么选用了这个词,晚会中为什么选用了这个节目。 理解本身,就是朝文本背后隐藏的聚合系探察,理解就是思索“为什么此符号被选中” 。 理解就是探索文本后隐藏的构成原因。虽然不是还原,但却是对原选择的一种体察。 理解春晚,就是理解为什么上了这个节目,没上那个节目。无关纵横无关纵横中文译为“纵聚合”与“横组合”,过分图像空间化,很可能导致误会: 聚合轴并没有“纵”向展开的意味, 组合不是“横”向延展的,不是线性单向延续的,也不是索绪尔说的“序列关系”。 认为符号组合成符号链的看法,实际上来自语言学:语言成分组合成线性的句子。 而本书已经讨论过:在楼房建筑,飞机驾驶,衣装搭配等许多符号组合中,符号关系是立体的,多维的。聚合隐,是组合的根据; 组合显,是聚合的投影。聚合隐,是组合的根据; 组合显,是聚合的投影。组合就是显示的文本,聚合是文本构成的方式。一旦文本组成就退入幕后,因此是隐藏的。 希尔佛曼:“聚合关系中的符号,选择某一个,就是排除了另一个”,聚合的定义,决定了其他成分不可能在组合形成后出现。 一个符号表意开始,从聚合系进行选择,用以产生组合。文本完成后,只有组合是显现的,属于表层结构;聚合是隐藏的,属于深层结构。 何者先行?何者先行?表面上看,先挑选,后组合。 实际上它们是同时产生的,组合不可能比聚合先行,不可能不考虑组合的需要进行聚合轴的选择,正如言语不可能比语言先行。 写诗时要选字,但是也要明白诗句上需要一个什么字,字选了之后放进去看看是否合适;晚会某个节目选用何人的表演,但同时要明白晚会节目单如何布局,选用之后方纪组合看看是否影响全局。这是一个来回“试推”的操作, 有可能双轴同时显现吗?有可能双轴同时显现吗?巴尔特说可以:餐馆的菜单,有汤,头道,主菜,酒,饭后甜点等各项多种选择,每项选一,就组成了想点的晚餐。因此菜单既提供了聚合系可能,又提供了组合系。 巴尔特错在以为双轴关系是单层次的。 整个文化是多层次的。菜单与一桌饭菜是两个不同的文本:菜单产生时用了另一套双轴关系。 这就像进入全运会的运动员名单,是各省选拔的结果,全运会只是这个名单进一步的竞争。 建筑系,烹调系,写作系,这些专业的教科书,不是组合聚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时显现,而是另一层次的文本。双轴关系是实践问题还是表意问题?双轴关系是实践问题还是表意问题?从索绪尔的柱子例子看,似乎双轴关系似乎是个实践问题:科学家配备一个工作室,总经理雇佣一个办事班子,行人上路带些什么东西,都不一定要表达意义。 这双轴关系,看起来并不限于符号文本,而是存在于任何构造过程中。例如,装修一间房子,就铺地一项,必需在各色地板中选择其一,就墙面一项,必需在各色涂料选择其一,就窗帘,沙发,门户,都是实际选择。 但是,任何选择和组合都要满足某些价值标准,这个标准必然是意义。一旦有所挑选组合,就是按某种意义操作。邻接/像似邻接/像似1956年雅克布森发表了了一篇著名论文 “语言的两个方面,与失语症的两种类型”。 他指出组合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是邻接性(contiguity),而聚合各组分的关系是像似性(similarity)。 雅克布森在这个基础上有往前推论一步,他提出依靠像似性形成关系的,正是组成比喻(metaphor)的方式,因此聚合轴上各组分,互相之间是的关系类似比喻。而邻接的组分之间,形成转喻(包括提喻)。 符号组合的组合轴与聚合轴都拉到实际运作平面上。 半失语症的机制半失语症的机制雅克布森提出了惊人的“科学”论证:失语症(aphasia): 一类病人看来失去了组合功能,语句词序混乱,连接元素(连接词,介词,副词等)丢失。但是他们保持了聚合能力,例如会用“小望远镜”来代替“显微镜” 。 另一类病人失去了聚合能力,能说多种语言的人,依然有说的能力,却难以转换难以翻译。词汇贫乏,无法使用隐喻,但是他们似乎保持了组合能力,想不出一个词时,会用邻接词汇来代替,例如用“削苹果的东西”来代替“刀”。 雅克布森的结论是:人类的大脑语言工作区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处理组合与聚合,正常的语言能力和符号能力,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中两种功能互相配合的结果。由此推论:必须使用双轴关系,人的思维和表达才有可能。主导轴与风格主导轴与风格雅克布森把双轴关系,转化成二种文本风格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双轴关系在文本中同时起作用,但是当某一轴的操作成为主导时,就形成不用的风格。 浪漫主义是比喻性的,现实主义是转喻性的。 早期电影中也找到双轴风格:格里费斯喜欢用的“特写镜头”是提喻性的,“角度镜头”(set-ups)是转喻性的;卓别林的“蒙太奇”和“叠化” 是比喻性的。 各种双轴对比各种双轴对比 双轴关系与潜意识:弗洛伊德指出梦里有各种修辞手法:“认同”与“象征”是比喻性的,“置换”是转喻,“浓缩”是提喻; 双轴关系原始思维:弗雷泽在《金枝》中描述的两种巫术,一种是“移情式的”,是比喻,另一种是“交感式的”,是转喻。 心理学家图尔文讨论记忆: “情节型记忆” 是组合型的,记住的是个人的,个别的,与具体时间地点有关的事件; “语义型记忆” 是聚合型的,储存的是组织过的,抽象的,与具体时间地点脱离的范畴。记忆虽然是两种同时进行,但是聚合型的比较不容易忘记。 广告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者为了让广告文本获得“记忆值”,就必须在两者的搭配上下功夫。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双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双轴雅克布森认为:浪漫主义是聚合-比喻性的,现实主义是组合-转喻性的。 他认为:“现实主义作家用转喻方式,从情节旁枝出去处理氛围,从人物旁枝出去处理时空……例如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自杀的场面,特别仔细地写女主人公的手袋,这是转喻写法; 在《战争与和平》中则细写女性人物“唇上的汗毛“,”裸露的肩膀“,是提喻写法。 两种都是组合型的,适合现实主义。 符号风格学符号风格学不同文本背后的聚合段不一样,甚至同一文本的每个成分背后的聚合段不一样。宽幅与窄幅是符号风格学的大问题。 符号的接收者如何能觉察到聚合系究竟是宽幅还是窄幅呢?如果风格与接收者经验中的“正常情况”相比变异比较大,(例如诗歌“用险词”,房子装修“怪异”,绘画风格“峻奇”,故事叙述“不可靠”)就说明这是宽幅选择的结果。 一旦组合形成,聚合退出操作,已经“退入幕后”,它们也可能在解释中被唤出。 聚合的影响始终存在,而且始终影响着文本的各种品质。 宽幅与窄幅宽幅与窄幅“宽幅”聚合与“窄幅”聚合形成的组合很不一样: 摆出来的菜数量是相同的,但是依然让人觉得某些“菜系”丰富,某些相对较单调,这是聚合系(选择可能性)留下的投影。 一套传统服装,与一首现代青年的服装,背后隐藏的聚合宽度非常不同。 现代先锋诗“宽幅”得多,也就是可供选择的词语多得多,诗句有更多的意外安排。 文化艺术符号中,宽幅导致风格多样的可能。 刺点:当代艺术与双轴关系刺点:当代艺术与双轴关系巴尔特一生最后一本著作《明室》提出展面/刺点(Studium/Punctum)。 巴尔特认为某些照片是展面的,某些照片是刺点的;而且同一幅照片上可能既有展面,也有刺点。 展面的照片,“使我感觉到‘中间’的感情,不好不坏,属于那种差不多是严格地教育出来的情感” ;其寓意最终总可以破解。 刺点。经常是个细节,是局部。刺点是“把展面搅乱的要素……是一种偶然的东西,正是这种东西刺疼了我” 。刺点“可能缺乏教养”;“简短,活跃,动作敏捷如猛兽“。 “我能够说出名字的东西不可能真正刺激得了我,不能说出名字,才是一个慌乱的征兆” 展面=读者式=延续;刺点=作者式=断裂展面=读者式=延续;刺点=作者式=断裂刺点,是文化“正常性”的断裂,就是日常状态的破坏,刺点要求读者介入以求得狂喜。具有偶然的﹑未编码的﹑无名的特征。 展面的修辞是道德或政治文化的理性调节。刺点,则相反,是犯规的,是断裂的。 匀一艺术中介很容易落入文化正规, “正常化”,都足以是接收者感到厌倦而无法激动,无法给与超越一般性的解读。此时,突破中介常规的努力,都可能带来意外的收获。 这就像在沉思中突然敏悟,沉思是背景,敏悟是非常规的突破。 艺术是否优秀,就看刺点安排。“匀质化汤”Homogenizing Soup“匀质化汤”Homogenizing Soup刺点能造成文本之间的风格差别,也可以造成同一个文本中的跌宕起伏。 巴尔特从静止的摄影中寻找冲破框架的动态,电影很可能反过来,在连续的动态中制造静止的片刻。 戈达尔的著名电影《芳名卡门》中出现海鸥的叫声,而整个电影中没有海的镜头; 《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少女戴耳环的侧脸,特写镜头越来越近,突然停止,变成十七世纪佛米尔的名画,三个世纪颜料上有细碎的裂纹。 这就像在沉思中突然敏悟,沉思是背景,敏悟是非常规的突破。刺点=前推=聚合轴扩大的浓投影刺点=前推=聚合轴扩大的浓投影“前推”(foregrounding):造成前推的原因,在组合上说,是风格破坏常规,是结构出现反常。但是不协与反常的原因,是在整体的正常背景上,某个组分的聚合系突然变得纵深宽阔。 在一个组分上聚合操作突然拓宽,就使这个组分得到浓重投影。 例如诗的“炼字”; 相声中的包袱; 一台晚会演出中别出心裁出乎意料的部分。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背后的选择轴之宽,远远宽于诗句其他成分之上,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刺点不等于陌生化刺点不等于陌生化任何艺术都要聪明的人来做,而聪明用在创造刺点。 当今,诗歌不得不与网上每天洪水般的信息竞争,读诗不再是个慢条斯理的享受,读者要求诗给他一个突如其来的刺激, 符号泛滥的洪流在抢夺我们的注意,这个时侯,诗这个本来就是制造“陌生化” 语言的体裁,反而需要用寓深意于平淡的特殊方式来创造刺点。“小聪明主义”?“小聪明主义”?因为诗给我们的不是意义,而只是一种意义之可能。诗的意义悬搁而不落实,许诺而不兑现,一首诗让读者乐不释手,就是靠从头到尾把话有趣地说错。读者不是在读别人的词句,而是想读出自己。 因此,一首好诗是一个谜语:字面好像有个意思,字没有写到的地方,却躲藏着别的意思。谜底可以是大聪明,谜面必须小聪明。刺点诗刺点诗汤养宗大巧若拙。其实我觉得他往往在诗行背后嘲笑我们。《抬棺材》写母亲出殡,《挽蔡其矫》说名诗人之死: 西川的《我奶奶》,极为聪明。 伊沙整个是聪明的化身,《张常氏》让我忍俊不禁,大笑后半天无语沉思。 女诗人会写出更聪明的诗。尹丽川的《再舒服一点》已经成了“小聪明经典”。 宇向的《半首诗》宇向的《半首诗》 我从来不打算把它们写完 一首诗 不能带我去死 也不能让我生 一首诗 会被认识的或不相干的人拿走 被爱你的或你厌倦的人拿走 半首诗是留给自己的 一首诗可能攸关生死,可能涉及爱与焦虑,只有半首诗,才可能是才可能是划断了符号“匀质”的一个刺点。经典更新:当代文化中的双轴关系经典更新:当代文化中的双轴关系 汉语“经典”一词,与西语对译Canon相仿,原指宗教教义典籍:“经”必有不可质疑的权威光环,有不能替代的永恒价值。 这样的经典很像先民的图腾:在某种神秘的情况下某种动物被选中,由精英(巫师)加以神秘化,权力(酋长)认可,部族大众认同,从中找到凝聚力,取得归属感。 我们在此讨论的经典,西语也叫Canon,只是一个成熟文化,从历代积累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选出一小部分公认的精品,形成经典组合。 这种文化经典,已经世俗化了,但是既然背后有浩如烟海的非经典作聚合系,文化经典头上也顶着光环,也能从中找到民族凝聚力。 经典更新经典更新经典更新是一个常态的活动,这个过程是持续的,经常慢到不容易为当时人所觉察,似乎经典永恒不变。在社会文化剧烈变化时期,经典更新却会引发巨大争论,引起旧有经典维护者的抗议。 现代教育体系几乎普及到全民,各级教科书与“必读书”必须精而又精,只列出传诸后人维系民族文化的少量作品。经典重估与更新,不同于其他文化问题,不得不郑重对待。 另样经典化运动另样经典化运动权力机构为了意识形态原因,会发动经典重估更新,例如汉代的独尊儒术,例如南宋的确立四书,还是要得到知识分子同意才能成功。 没有知识分子群体的同意,例如文革时批孔与推行样板戏,哪怕强迫大众接受了,最后会同样迅速地退出经典集合。 即使在西方八九十年代,在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旗帜下进行的激烈经典重估,依然是知识分子之间的争斗。 但是近年来,在西方,在中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几乎同步地出现一种全新的经典重估方式,有人称之为“去经典化运动”,甚至“反经典化运动” 。经典更新的基本方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因此这实际上是一次“另样经典化运动”。批评式经典更新批评式经典更新知识分子担当并且传承历史压力,例如中国现代化的压力。经典重估是他们担当与传承压力的一种方式。 批评家只有通过作品比较,才能更新经典。他们对作品作质的衡量。六朝时钟嵘写《诗品》已经必须在122名诗人中挑出上品12人;清代袁枚写《续诗品》感叹“古人诗易,门户独开;今人诗难,群题纷来”;钱锺书自譬钟嵘那样 “九品论人,七略裁诗”。布鲁姆说,“必须回答三重问题:优于,劣于,等于”。 批评家重估经典,是历史性比较。没有历史认知,无法声称某作品可以跻身于经典之列。。 因此,批评性经典重估,是在符号聚合轴上的比较、比较。再比较。 群选经典更新群选经典更新大众用投票,点击,购买,阅读观看等等形式,累积数量作挑选,这种遴选主要靠的是连接: “积聚人气”成为今日常用话。 群选经典往往从人到作品,而不是从作品到人。因此,艺术家名声积累成为吸引连接重要因素。 名声是媒体包装制造出来的?媒体也靠点击率以作激烈竞争,媒体与名人实为互相利用,共同争取大众的连接。 大众基本上不与历史经典比,而是比当代同行之间的连接率,选择保持接触最出色的。 社会性连接一旦开始,就以平方速度增加。连接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就 “家喻户晓”,偏爱会变成美感。 群选的方式,是组合轴上的结合连接操作是连接,连接,再连接。批评式:比较与挑战批评式:比较与挑战经典更新就是对批评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 每个时代总是会有一批学者拥典自重,学阀及其经典维护者地位,是有压迫性的,尤其在学院里对学生更是如此。 但是一个青年学者要成长,最终要接受挑战的诱惑。经典文本的守护者,就不得不面对挑战作出辩护。 这种反复论辩,见证的是一种批判性文化方式。 群选式:连接与拥趸群选式:连接与拥趸群选经典相对而言是非批评的。 与粉丝谈批评,几乎不可能。不是说偶像碰不得,而是此种选择本来就不是供讨论的,而是供追随的。 不少论者认为生活快速造成“速食文化”,一切艺术都求短求快。实际上当代人有的是闲暇。 各种艺术门类的命运并不取决于长短,而取决于它们是否足够平浅,能在组合的线式连接中提供意义的在场实现,即时的快感满足。 这种即时意义,见证的是一种粘连式文化。经典“赋予人格”经典“赋予人格”经典是自我认同的需要。作为社会人意义缺失,我们被原子化为孤独的人,就更为依赖文化的符号组合关系。 符号体系的组织,不是具体社会组织的抽象化表征,相反,是抽象社会关系的具体化。 我们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置于一个有意义的叙述之中。经典由于其独特的文化意义,成为一个重要的替代叙述来源。经典文本上附加的符号意义,替代了真实社会关系。 两种不同的经典化,虽然都是为人格提供价值,方式却不一样。批评性经典=自我的影子批评性经典=自我的影子从这种经典中得到的自我,是个人本有的“思想行为的模仿性重复”,从而“使作品暂时性地成为充填自我的唯一实体”。 如此得到的自我意识,难以与社会其他人交流,我们找到的只是自己的影子,我们依然是孤独的个人。 阅读经典让我们得到一点虚荣:我为我自己崇拜《红楼梦》而骄傲,我从崇拜中得到的价值,攀附在民族文化的历史中。 阅读、引用经典常常变为作为文化资格的证明。这样方式取得的社会联系,是聚合性的。 连接性经典=群体结合连接性经典=群体结合而引用群选经典能加强社会归属感觉。社会关系中分散的节点被共同爱好串结起来:在与经典作者的抽象联系中,同崇拜者组成的社会具体接触中,个人不再是孤独的个体。 读者给出的是全奉献式的,不带任何功利心的追随,但是他们得到的是全身心的迷醉和狂喜。唯一的条件只是不能要求经典兑现这种许诺。 经典不仅是结构化了的结构,而且是能能持续产生意义的结构。 手握经典,我们的人生不仅有了叙述,而且有一个响亮的缩写标题。现代中国的经典重估现代中国的经典重估五四时期经常被指责为过于激进,但是五四在重估经典时,有极为认真的论辩。 五四把一批历代白话小说经典化,二十年代的《古史辩》“疑古”,都有过激烈辩论。 八十年代后期重大的经典更新: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的经典化,茅盾等人地位下降。依然是批评式经典更新。 九十年代中期几次编选“百年中国文学经典”,有诗人公刘在《人民日报》上拒绝让他自己的作品进入经典的佳话,《名作欣赏》连续发表近30篇“名作求疵” 。新经典更新运动的特点新经典更新运动的特点九十年代后期开始的经典更新,不只是“向俗文学靠拢” 。 更重要的是,盛行于西方的各种后现代思想入侵学院,西方学院对现代性的历史批判,推动中国知识分子自我忏悔。“后现代思想”破坏了我们的批评品格,学院开始奉行“大众喜欢的必是好的”,知识分子失去了自信。 并不是在此反对经典更新。而是双轴位移:判断方式,已经从比较转向粘连。虽然金庸已经被不少学院人士列入经典,至今没有对金庸小说的真正的质量分析。 让人担忧的不是群选经典进入经典集合,而是学院批评开始组合化连接化。 符号灾变符号灾变一个无须批评的文本,不是正常的文本;一个无须批判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 接受一人一点击的纯数量经典化,文化民粹主义就会全盘胜利,几十亿找不到意义的人,手伸向自己的点击制造的新经典,整个世界“后文化”将是可数的几个娱乐品色彩花哨的堆集。 可以说经典更新无关家国大事世界大局,只是文论界派别之争,最多只是一个教科书课文的取舍问题。 在大历史维度上,双轴位移却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前途:已经见到端倪的符号灾变,将带来丢失历史的文化大劫,以及人生意义的热寂。 单轴化:当代社会的双轴关系单轴化:当代社会的双轴关系在传统社会,横组合可以非常强势,甚至先行决定了纵聚合的操作,没有挑选的余地;在前期现代社会,装修项目的可选性或许相当有限,各个社会阶层,社会集团,都有约定俗成的“语法” 。 在后期现代,不仅选择轴宽,而且宽度不断疯长。大部分人,无法自己找到一个“自己的风格”。 有测试证明:面对几种品牌,消费者对自己的挑选有信心,面对过多品牌,消费者只能跟着广告走,挑名字(而不是挑品种),而且对挑选本身感到畏惧:从牙膏到汽车,无不如此。 前期现代vs后期现代前期现代vs后期现代前期现代有对理性和知识,对人类自我的的信心,认为理性与自我认识,将使人类不断趋向完美。盛行的是各种“解放哲学” 。后期现代则是符号泛滥时代,是主义缺失的时代。 前期现代的社会控制方式,倾向于福柯所说的强制性“全景控制”;后期现代社会,趋向于间接性调节,控制表意方式,以符号消费为社会调节机制。 前期现代的生产象征是大体积重型工业,大量雇员,以及与之配套的巨无霸管理机构;后期现代性则一切跟随信息,电子化与数字化。 前期现代以自由资本主义为主导生产方式,必然引发严重的贫富不均,社会关系紧张;后期现代主导的生产方式,是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文化关系突出。null当代文化的超宽幅危机当代文化的超宽幅危机窄幅文化是束缚过紧的文化,个人面对生活中许多重要意义场合,没有多少选择; 适当宽幅的文化,人们往往寻找某种权威意见,某种“意义领袖”的榜样,尤其是社会传统给与话语权的人士; 而当代文化意义领袖已经失语,人们跟着广告走,跟着娱乐名家走。 例如艺术失去标准后,画家与观众都无法判断只能无奈地让画廊炒作。 表意者接收者都无法建立一个选择标准时,超宽幅成为文化的尴尬,反而出现了盲从跟风,文化重新变成窄幅。 窄宽幅与文化转型窄宽幅与文化转型不同的文化,有宽幅窄幅之别。宽幅文化允许更多的选择。 很明显,与传统文化相比,现代文化是宽幅的。电影《手机》中严守一等人少年时期的生活是严重窄幅:二八圈大架自行车,手摇电话,蓝棉袄; 但是电影的悲喜剧故事发生在“宽幅转变”中:选择过多造成秩序混乱。电影中人物大彻大悟:“手机不是手机,是手雷!还是农业社会好”。后期现代:人生如肥皂剧后期现代:人生如肥皂剧后期现代的人生,就很像一系列勉强兼容的片断,也只有暂时的可信度。很像延续许多年的肥皂剧,兴趣散乱而片断,远非现代时期充满因果延续的“大河小说”(roman de fleuve)格局。 被焦虑淹没,即是克尔凯郭尔所说的“自由晕眩”(dizziness of freedom)。在无序中,偶然的选择组成的并置组合段,只能靠暂时具有说服力的组合。 后期现代:距离反置,空间萎缩后期现代:距离反置,空间萎缩在前期现代,时间与空间都是以实在方式出现,例如邮班船到港时间,或是记者化力气赶到现场并赶回来发电文的时间。时空二者必须同时被理解。 而在后期现代社会,时间被一统化,空间与本地性被严重忽视。所有在“截稿时间”之前到来的消息,都以并置方式出现,没有全景图案。语境冲淡,各种事件发生在同一个虚拟空间之中,全部塌缩到一起。 在这个空间扭曲的虚拟时空中,距离实际上是反置的:关于远方的娱乐界各种名流,我们的了解,远远超出我们对网吧的邻座的了解:在场/缺场关系被反置。 替代叙述替代叙述我们面对的,不是选择过多(这不是坏事),而是无法把所选置于一个意义段之中,也就是说无法进行有效的叙述化。 解释者就只有跳过意义,用各种现成组合连贯片断。 为了逃脱意义失落的弥满性焦虑,使它不至于过分损害自我,人们不得不寻找“替代叙述”。 它们共同的品格是权宜性质。但是它们提供的满足,却是即刻而有效。“此刻如何生活”的问题,代替了制度问题,思想问题,哲学问题,甚至终极价值问题。 第一类替代叙述:自恋叙述。第一类替代叙述:自恋叙述。广告经常说的是商品的 “邻接性”:名流是与我们不同的另外一种人类,他们成为名流的原因是一个谜,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名流,但是他们与这些商品连接是可以模仿的,我们在商品选择上与名流沾边,也就能给自己一个新的身份。 名流之所以知名,就是因为“知名度”,正如商品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广告说好。 名流与商品的结合,就有可能煽起时尚。时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允许自我投射,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呈现,代替自己的呈现。 一切关于自我意义的烦恼问题,都可以在 追星中得到解决,自我不仅有了叙述意义,而且有一个响亮的缩写标题。 名流提供的自恋认同,解决了许多人的选择苦恼。 第二类替代叙述:怀疑叙述第二类替代叙述:怀疑叙述 后期现代社会的重大特点是符号泛滥使知识极端专门化。 传统社会的巫师,先知,或牧师,能解决一切疑难; 前期现代社会,则有“文艺复兴式巨人”,有从康德到杜威那样能讨论任何问题的大师。 但是后期现代分工极端细密,凡是能分的科目,必然再分。每一门学科都有一批专家,他们的权威在于领域狭窄。 面临选择难题的人们,应当相信专家的意见。问题只是在于个别专家的选择不算数,要能于其他选择相配合,才能形成有意义的组合段。 如果普通人都心存犹疑,一门专家可能更怀疑另一门专家,难以形成连贯叙述。“一个全新的能指系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能指系统”出现了!怀疑性叙述与自恋性叙述,经常会互相交替出现。最后只能相信“明星”+“专家”。 这是后期现代社会的特有异化形式:它起作用的方式是软性的,诱导的,不作强行规定,但是人们自愿不做挑选,这一点是共同的。 跟随某种选择,就会成为回答一切的解释。例如经济学家总是在给我们错误的回答,但是我们只有听他们的。 后期现代性就回到传统社会的巫师时代,听凭某个权威之源提供一个强力叙述,提供个人生活经验的全部意义。思考例证之一:用符号学挑选于丹思考例证之一:用符号学挑选于丹 让于丹来解读孔子的《论语》,这种组合也有合理的一面。《百家讲坛》栏目推出的系列节目,构成知识系列组合,选择每个节目的主讲候选人就是一个聚合。 在对应《论语》这个节目位置的聚合符号中,可以选的学者很多。不过,于丹之前《百家讲坛》栏目的主讲人都是男性。 让一个女性学者去解读两千多年前一个被神话化的男人以难读难懂的文言文写作的《论语》,这显然有悖于常理:儒学对女性有明显的歧视(如“红颜祸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的说法),女性一般对“修、齐、治、平”之类的东西也不感兴趣。但选择不合常理,观众就觉得值得一看。 把主讲人选择范围打开,聚合轴突然变成宽幅,结果是出乎意料的成功。 思考例证之二:法统、道统、文统思考例证之二:法统、道统、文统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法统,道统,文统的说法。 法统是政权组织方式,社会等级划分方式,是表意中最社会化的部分。王安石解释,法度是“修之于朝廷”,然后再“授之于有司” ,指出了法统的自上而下性质。 道统,是对社会表意实践的控制方式的传统。《淮南子》云:“是故圣人内修道术,而不外饰仁义”。仁义是外表的事,是具体操作问题,掌握释义规范,才是大事。因此正朔问题一直是新朝代首先关心的问题。 文统,是人文传统,也就是对社会表意实践与控制方式的质疑,思考,调节。文学传统,是文统的一个部分,也许是最复杂的部分。文统与乱世文统与乱世《史记.秦本纪》中秦缪公在公元前七世纪就说:“中国已诗书、礼乐、法度为政”,把三统排列得整整齐齐,次序极有见地。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文统的延续性可以说最强,三者呈盛衰逆转格局。 陈寅恪说:“政治之纷扰,孰甚于战国六朝?而学术思想之自由,亦唯战国六朝为最:汉唐号称盛世,然学术思想统于一尊,其成就未必优于乱世”。 陈寅恪甚至认为元代文化成就,不亚于汉唐。先锋主义与选择可能?先锋主义与选择可能?当整个文学界偏向现实主义,例如二十世纪大半时间的苏联与中国,或许是由于整个文化的符号选择幅度比较小呢?组合的过于紧密,文化的语法连接较强,会导致文风中的组合优势。 一旦选择的机会出现,聚合轴开始生长,就会遇到先锋主义的突然爆发,例如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文学艺术风格变异极大,未来主义文学,构造主义艺术,形式主义理论,繁荣一时,我们可以悬猜这个时期社会的组合语法变弱。思考例证之三:乌斯宾斯基有病?思考例证之三:乌斯宾斯基有病?雅克布森讨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文学风格例子。 他说俄国作家赫列布.伊万诺维奇.乌斯宾斯基晚年患精神病,出现语言障碍。 他认为他的第一个名字赫列布是个好人,拥有一切美德;他的第二个名字伊万诺维奇则是所有罪恶的代表。这种人格分裂,是“比喻性失调”。 而研究乌斯宾斯基的文风,则可以发现此作家“在有限的篇幅中堆砌大量细节”。 乌斯宾斯基服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雅克布森认为他的文风适合连接组合的要求,那么,他的失语症是因还是果?
本文档为【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六讲-双轴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127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7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1-18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