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陕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举报
开通vip

陕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陕西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陕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必修)教学要求 《陕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为单元编写。各模块设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总要求;“学习要求”是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教学建议”主要从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 按照...

陕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陕西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教学要求 陕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必修)教学要求 《陕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为单元编写。各模块设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总要求;“学习要求”是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教学建议”主要从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 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要求》中使用了行为动词及对应的学习目标和掌握水平。这些词语有些是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有些是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并分别指向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具体说明如下: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 低 高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 理解水平 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理解、调查 迁移应用水平 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确定、判断 技能性目标 低 高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访问、解剖、剖析、使用、运行、演示、调试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交流、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搭建、安装、开发、实现 熟练操作水平 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有效使用、合乎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地使用、创作 情感性目标 低 高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观察、(实地)考察、参观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关注、借鉴、欣赏 领悟(内化)水平 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提升、保持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 过程与方法 3.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6.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7.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8.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的前提,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由“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四个主题组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信息素养。 (一)信息获取 〔课程目标〕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4.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5.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学习要求〕 1.信息及信息的特征 · 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 能结合典型事例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 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 2.信息技术及其历史和发展趋势 · 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描述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 ·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 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 知道常见的信息来源,学会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能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 了解常用的信息获取方法,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工具,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 了解搜索引擎的类型,知道常用的搜索引擎,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不作要求。 · 了解不同搜索引擎的特点并灵活选用。根据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关键词,灵活运用检索条件,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 能使用常见的网络下载工具下载所需的信息。 5.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教学建议〕 1.首先应让学生明确,信息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定义,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信息”的范围和含义都在不断变化。 2.教学中不要局限于单一教材,可以参考不同文献中对于“信息”的不同描述,让学生进行类比,列举实例,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现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更广泛地理解信息的含义,避免对书本概念的死记硬背。 3.在“信息的特征”的教学中,应尽量列举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实例,通过小组研讨对信息的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4.清晰列举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重要性质,结合人类社会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历史,明确信息技术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所举实例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以利于他们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在个人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和影响。 5.利用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实例,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再通过不同小组间学习成果的对比和评价,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6.强调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明确不同信息类型的不同特征和适用范围,设计适合于不同信息来源和类型的实例,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尝试从多个途径准确、规范、有效地获取信息,避免只会单一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7.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可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组织学生研讨信息鉴别与评价的重要性,树立信息鉴别与评价的主观意识,了解信息鉴别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8.可以采用评价量表,引导学生从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等方面对信息进行评价。 9.明确网络信息检索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适用范围,利用实例让学生充分了解网络信息的主要特征。 10.可以利用同一实例让学生分别使用分类目录和搜索引擎进行检索,通过对不同检索结果的验证、比较和评价,充分了解不同检索方法的优劣、效率和适用性。 11.引导学生在关注检索结果的同时,注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与过程,从而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在教学中可以使用类比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总结不同搜索引擎的语法和关键词设计,使他们能熟练而有效的使用搜索引擎。 12.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主题活动,规范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从主题内容入手,明确信息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搜索工具,提炼有效的关键词,灵活运用搜索引擎的语法。对于检索结果进行鉴别、评价和分类。 13.信息下载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设计活动主题时,要包含足够多的信息类型,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下载工具,通过验证和对比来掌握不同下载工具的使用方法,还可以直接利用搜索引擎了解下载工具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 14.对于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对检索到的信息不分主次地进行简单堆积和罗列,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分类、筛选、组织和管理,可以将其作为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评价量表对其进行严格要求。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课程目标〕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4.通过使用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习要求〕 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 能根据任务需求,围绕主题,使用合适的字处理工具,加工、组织文本信息,表达设计意图。 ·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技能,如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字的颜色、上下标、行间距、段间距、对齐方式、首行缩进、项目符号、页面纸型、页边距、页码等。 · 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实现图文混排,能在文本中插入表格、艺术字、图像,绘制简单图形,制作流程图、结构图等。 2.表格数据的处理与表达 · 能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建立表格、录入数据。 · 能选择适当的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或函数,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如求和、求平均值等。 · 掌握常用的表格数据统计方法,如对数据的筛选、排序等。 · 了解几种常用图表(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形图等)的用途及特点。根据实际需求,选用恰当的图表表达。 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初步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 了解常见的图像类型及格式;能使用图像处理工具,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如裁剪、缩放、旋转等操作。 · 了解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及播放软件;体验使用音频处理工具,对音频数据进行简单剪辑的过程。 ·了解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及播放软件,体验使用视频处理工具,对视频数据进行简单剪辑的过程。 · 了解多媒体(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编辑加工的常用工具和方法。 · 了解信息集成的常用工具。 · 学会针对某一问题,并按实际需求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搜集、筛选、加工多媒体素材,会选择合适的多媒体集成工具,将素材有序组织和表达,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 4.信息的编程加工与表达 · 通过对简单计算机程序的剖析,体验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5.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与表达 · 了解使用智能应用软件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 了解和体验模式识别、机器翻译等智能应用软件的功能。 6.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 了解信息发布的多种方式,并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发布信息。了解通过网站发布信息的主要方式和过程。 · 熟悉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 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作品的交流与评价。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除了需要保证学生掌握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和多媒体加工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任务需求分析→规划设计→使用工具软件对素材处理→利用恰当方式表达意图”的线索,归纳和提炼已学的内容,从更高层面去理解教学内容。 2.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本主题的教学应在学生已掌握的文本处理的技能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表达观点和意图。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文本信息内容方面的处理,使文本信息能更好地记载和描述事物。然后对文本信息的修饰,以更好地呈现信息。 3.表格数据的处理与表达 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据,并根据需求,规划设计表格及表格数据名称,建立表格,对表格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对数据进行一定的计算、分析、统计,最后选用合适的图表、表格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表达意图,形成报告。 4.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初步掌握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过程和方法;通过示例或任务,学习对问题进行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知道常见不同媒体文件的类型对应的加工工具,熟练掌握文本加工,熟悉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素材的常用加工方法;能用常用的媒体加工工具对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进行简单的制作加工和合成;按照实际需求,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组织和表达形式制作与集成多媒体作品,让学生了解除了PowerPoint之外,还有其他的多媒体集成工具,要根据作品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选用合适的集成工具表达作品。对不同地域的学校,在教学中,对于Photoshop、CoolEdit、MovieMaker、Premiere、超级解霸等处理软件,教师可安排适当的演示,让学生对其基本功能有所了解,但对具体操作不作具体要求。 5.信息的编程加工与表达 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程序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其具有独特作用,并让学生体验计算机编程的内在魅力,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不要把整个程序解释透彻,只需对程序中关键语句的作用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正是这些语句的作用,实现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程序的形式,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程序是一组计算机代码组成的有序集合,着重让学生体验和关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工作过程、基本特征和思想方法。 6.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与表达 本主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是人们对人脑思维机理的一种模拟,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体验信息智能处理工具产生的实际效果,对信息智能化处理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并认识智能技术的本质特征。 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教学,演示与实践的内容很多,如手写输入、语音输入、光学字符识别(OCR)、自然语言对话(文本对话)与机器翻译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操作实践环境,多开设一些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条件稍差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分组操作和讨论中体验某些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工作方式,例如选择机器翻译、手写输入(用鼠标模拟手写扳写中文字)或OCR识别(可以用屏幕抓屏的方法,把文本内容以图片形式文件保存,然后对图片中的文字进行识别)进行演示实践。对于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如翻译软件、手写板输入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智能化处理信息的简单工作原理,它与我们常用的其他工具软件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这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对实验的智能化工具进行评价,评价其智能化的水平,例如对机器翻译系统,把一段中文文稿翻译成英文,再将其翻译为中文,经过多次反复后,再和原文比较,看看其差异程度。从而感受目前人工智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达到真正的人工智能还需进一步研究、提高。 7.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在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方式的多样性,初步掌握在网上发布信息的几种方法,能描述网络信息发布的方法和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了解信息交流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利用网络交流信息的基本方法,能注意网络安全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要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与交流的不同之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对照课标,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三)信息资源管理 〔课程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学习要求〕 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 ·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 ·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 认识和理解在信息资源管理中普遍使用的几种方式方法。 2.信息资源的管理 · 能合理选择常用工具,管理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信息资源。 · 能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和查找计算机中的文件。 · 能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功能对网站进行分类管理。 ·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访问网络计算机上共享文件夹的内容,实现协作资源管理。 · 能使用电子表格分析管理、统计计算各种日常信息。 3.数据库信息资源管理 · 了解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和高效检索信息的优势。 · 了解因特网上在线数据库管理信息及其检索信息的方式方法。 · 了解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 了解数据库的组成要素。 · 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教学建议〕 1.由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管理实例,通过“活动体验→比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逐步由浅入深地学习和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为什么要进行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怎样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等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在介绍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时,注意通过实例与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分析手工管理与计算机管理的方法与特点,分析计算机的文件管理与数据库管理的方法与特点,初步感受数据库管理的优势。掌握几种常见的个人数据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例如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的本地资源,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对网站进行分类管理,用电子表格管理个人财务等。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为以后合理、有效的管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接触的信息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操作使用教材光盘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实例,或者其他贴近学生生活与兴趣的数据库实例,对数据库存储、管理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的功能进行初步地分析和评价,认识其优势与不足。通过访问在线数据库,了解在线数据库管理信息及检索信息的优势。 4.可以选择一个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如学生成绩管理、学校图书馆管理、校本课程等,通过初步剖析,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建立过程、数据录入过程、管理访问过程。从而对数据库有一定的认识,为今后学生选修数据库课程有一定帮助。 5.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学习活动,并组织小组间、学生间的汇报、交流和讨论活动。 6.教学中要体现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分析并归纳出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思想方法。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课程目标〕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信息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防范病毒、保护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学习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技术实践活动。 2.通过与他人合作,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 3.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防范病毒、保护信息的基本方法。 · 了解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树立信息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特征。 · 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种类以及感染病毒的典型症状。 · 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 4.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能明辨是非,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 了解不良信息活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 了解1991年6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 · 了解1994年2 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 了解1997年12 月11日公安部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方法》。 · 了解2001年11月22日团中央、教育部和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5.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教学建议〕 1.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主题的教学应全方位地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产生的巨大影响,建议通过观看视频、调查访问、专家报告或实例分析、交流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了解或列举信息技术在家庭、社区、生活和个人学习等方面的应用情况,通过展示与分析,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自觉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2.信息的安全与保护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及相应的防范策略,自觉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学会防范病毒、保护信息的基本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会给教学带来不便。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如课前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与个别学生访谈或者课堂上交谈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安全知识,关注学生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亲身实践,引导学生掌握1~2种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查杀计算机病毒。 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在理解病毒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实践杀毒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探究活动,如交流讨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一般措施,不同种类杀毒软件性能的相互比较与评价,访问一些专业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网站,查找有关防治不同类型病毒的方法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3.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忌空洞说教。建议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探讨,通过以案说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交流活动受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的约束,每一个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都应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教学中,还可以就网络交流中的行为规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专题辩论会,或制订《文明上网公约》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网络交流中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认识,增强法治意识。 4.通过选取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如因迷恋于网上游戏而影响学业;因热衷于上网聊天而交错网友;因好奇而模仿“黑客”行为,导致犯罪;因通宵上网,生活规律被打乱,影响身体健康等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因使用信息技术不当可能给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因素。自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5.通过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必修模块乃至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中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地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专题辩论会、交流讨论、撰写小论文等。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有一定探究意义的问题,合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获取与评价——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发布与交流——信息资源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分散到各章、节中,与具体内容的学习紧密结合,这样效果较好。内容体系结构对应的课标内容标准如下表。 《信息技术基础》体系结构 内 容 对应课标内容标准 信息获取与评价 信息及其特征 (一)(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一)(1)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四)(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四)(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一)(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一)(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四)(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一)(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四)(4)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信息加工与表达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二)(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二)(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二)(1)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二)(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信息发布与交流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二)(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四)(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信息资源 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三)(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使用数据库 (三)(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剖析数据库 (三)(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信息安全及防范 策略 (四)(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四)(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网络道德规范 (四)(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四)(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四)(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本文档为【陕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590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3-12-21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