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举报
开通vip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整体构思 教学目标 1、课程要求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影响 (1)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丧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学习...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整体构思 教学目标 1、课程要求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影响 (1)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丧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 (2)通过学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爱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九一八事变是近代中日关系的转折点,是日本产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并成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的发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预示联合抗日的到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大幸。 本课有两目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第一目:九一八事变。主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和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第二目:西安事变。主要介绍西安事变的确背景、经过、和平解决和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通过新闻、影视等到各种媒体,学生都有所了解,知识的积累为本课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对这场战争的背景及中国人民在大敌当前所表现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却知之甚少或感受不足,本课对此是一有力补充,对全面、客观地了解那一时期的国共关系也有很多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处理方法:通过音乐、电视、图片等到资料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增强直观性;通过补充九一八事变背景的文字材料,重新整合课本内容,使历史事件完整;通过层层设问,分组讨论,前后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突出重点。 难点: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处理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及补充资料,辩论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当时时局的重大影响,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重温事件经过,感受历史。 2、问题教学法:得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调动思维,温故知新,探究新知。 3、小组合作法:分组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同时伴以老师引导,培养团队精神。 4、史料教学法:通过提供史料,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一、霸权梦想---------征服支那与世界 二、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 1、历史背景 2、简单概况 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的沧陷 4、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三、民族大幸---------西安事变 1、历史背景:A、民族矛盾激化 B、阶级矛盾激化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2、简单概况 3、和平解决及历史意义 教 学 设 计 情境导入 设计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配合相关的PPT文字画面。 导语:一曲《松花江上》,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行径的愤懑。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那段苦难岁月,走进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 设计二:教师移民加拿大学生的网络聊天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时间:2005年9月18日晚) 师:中秋节快乐! 生:中秋节快乐! 师:谢谢!加拿大的月亮一样圆吗?不对啊,现在那里应该是白天吧!今天不用上吗? 生:今天是星期天啊!而且我今天不打算过节! 师:为什么时? 生:九一八。 师:你不愧是中国人!没有忘记这个国耻日! 师:中国人太容易忘记本应记住的日子,而日本人这一点就比中国人强,不过还好,中国政府正在及时地敲响这个警钟! 生:是啊!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 教师: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到底历史上的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 讲授新课 一、霸权梦想---------征服支那与世界 (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东方会议以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如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之领土尚未实现。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1929~的3 9 1 3上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阶级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国内,蒋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 问题1: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因素促使日本不惜用战争手段把屠刀伸向中国? (预期效果:日本的目标是称霸世界,征服满蒙和中国是其关键步骤,即日本侵华是密谋已久,是迟早的事,只是时间的问题;为摆脱国内危机;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内战给日本创造机会。) 问题2:日本侵华政策由来已久,你能否用已学过的史实加以说明? (预期效果:学生讨论、回忆过去所学知识,归纳出史实) 过渡:进行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的既定方针,蓄谋已久,只等待一个借口。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成为其侵华的催化剂,中国国内的战乱局面使日本看到了机会,战争在所难免。于是有了我们教材开头的一幕。 二、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 指导学生看教材,了解事变的整个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图片思考并完成问题。 九一八事变示意图 日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问题1: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制造柳条湖事件? 问题是:为什么把目标选在沈阳?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图片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补充:历史上的很多战争不是说想发动就可以发动的,必须要有原因,要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理解”,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就是为其侵华战争制造的借口,为欺骗世界舆论而精心策划的。而沈阳是当时东北三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东北军主力的驻地,这些使其成为首要中的首要。 讲练结合二:东北地区流传首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 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过渡: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北军要求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而蒋介石态度如何呢? (多媒体展示材料)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侯中央处理可也”不例外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学生讨论、探究,得出结论: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问题3:蒋介石的妥协、退让、不抵抗政策昭然若揭。在大敌当前之日,国难妆头之时,作为一国的最高统帅,为何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任由日本欺侮呢?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人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镇静之态度。 材料三、1931年9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学生充分探究、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四则材料反映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第一:蒋介石认为中国各方面不如日本,一打必败,对自己的民族没有信心;第二则:他把希望寄托在国联,想依靠外援,自己不做抵抗准备;第三则:道出了其心声:宁愿让中国亡国于日本,也不能落在共产党手里,这是最关键的和最根本的,即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共产党才是他的心腹大患;第四则:其想以牺牲国家民族利益来换取他的苟且偷安。 讲练结合二: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借以消灭东北军的力量 B、害怕日本的强大军事实力 C、幻想国联的干预 D、集中力量打内战 过渡:蒋介石坐以待毙,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导致严重的后果----东北沧丧。 (多媒体展示图片) 日军对中国平民的大屠杀 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问题4:图片告诉我们不抵抗政策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性的后果。 (预期效果:东三省沦陷,东北人民过首亡国奴的生活;惨遭日本兵杀害;扶植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教师补充:由于不抵抗政策,被日本视为生命线的中国人的家园-------满蒙地区,仅仅4个月时间就被日军唾手可得。128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相当于3.5个日本的领土,从此沦入敌手。东北人民逃难至关内,在西安任教的青年教师张寒晖,从现实中感受到民族灾难,目睹西安街头同胞的凄惨,一气呵成,写下了《松花江上》。它虽然问世已72年,今天的中国也已经不是用血与泪谱写此曲的中国了,然而人们还时常唱起它,用歌声告诫后人:勿忘历史,勿忘国耻。 过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的侵略行径至今还在危害着人民的生活。(多媒体展示图片) 过渡: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溥仪苟且偷生。那么,中国其他的阶级或阶层又是什么态度呢? (多媒体展示多幅图片,请学生就其中任何一幅较为熟悉的内容在小组内作一简单介绍) 全面各界救国会示威游行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杨靖宇 马占山 吉鸿昌 (学生在组内讨论,各自选取自己熟悉的内容讲述,根据课堂气氛和时间,也可请一位同学在班上讲述) 过渡:中华儿女齐抗战,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没有阻挡住日本步步进逼的侵略,日本又先后了华北五省自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中国人民的抗战一浪高过一浪,一二·九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这一切都告诉中国人民强烈的抗战情绪,感动着许多人,也感动着两个改变民族命运的人物-------张学良、杨虎城。于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 三、民族大幸---------西安事变 (多媒体展示视频资料《西安事变》片断,提出问题:从录像中提取西安事变的基本知识(时间、地点、人物、目的) 问题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会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预期效果,学生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后,回答:历史背景:A、民族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B、阶级矛盾激化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问题2:西安事变的基本知识(时间、地点、人物、目的) (预期效果,学生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后回答: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目的:武功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问题3:如何处置蒋介石?是杀是留?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几种不同观点,分成两组,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教师巡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活动过程中播放日本侵华史实,体现中日矛盾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矛盾) 教师归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挽救了中国的时局,也挽救了中国的命运。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两党终于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团结御侮,共赴国难,预示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中华民族在大敌当前时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问题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学良以个人之失,换来民族之得,虽是个人的不幸,却是民族的大幸,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讲练结合三、张学良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之一,他发动西安 事变的基本是………………………………………………………( ) A、反蒋抗日 B、逼蒋抗日 C、联蒋抗日 D、拥蒋抗日 教师小结 巩固练习 1、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局部战争开始于…………………………( ) A、一二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发生 C、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蒋介石是国际承认的中国元首 B、张学良和杨虎城不主张杀蒋 C、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联蒋抗日 D、宋美龄等人说情 4、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 A、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B、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C、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D、停止内战 实行抗战 5、【2010江苏无锡中考】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迹的史实。“九一八”事迹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6、阅读下列材料: 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请完成: (1)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是同1936年他与杨虎城共同发动的什么事变有关? (2)概述这一事变的简单经过 (3)用这一事变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说明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A 6.(1)西安事变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EMBED PBrush ��� � EMBED PowerPoint.Show.8 ��� PAGE 1 _1346327435.ppt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日军对中国平民的大屠杀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日军占据辽宁省政府 _1346328793.ppt 东三省沦亡
本文档为【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503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M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初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3-12-05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