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三语文期末复习(元旦)特辑(期末总复习)

初三语文期末复习(元旦)特辑(期末总复习)

举报
开通vip

初三语文期末复习(元旦)特辑(期末总复习)苏老师语文元旦特辑 (期末总复习) 苏老师快乐语文课堂内部资料 元旦特辑——在学习语言中感受快乐,在欣赏交流中度过假期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引毛泽东《如梦令·元旦》抒怀) 朋友:动力来自爱和执着,信念和希望可以让我们向前、向前、向前,但请记住:学习一生都不应该结束! ★&期末总复习&:(明确考什么,方知学什么;知晓怎样考,方明怎样学。重要的不是学习过程,而是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考什...

初三语文期末复习(元旦)特辑(期末总复习)
苏老师语文元旦特辑 (期末总复习) 苏老师快乐语文课堂内部资料 元旦特辑——在学习语言中感受快乐,在欣赏交流中度过假期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引毛泽东《如梦令·元旦》抒怀) 朋友:动力来自爱和执着,信念和希望可以让我们向前、向前、向前,但请记住:学习一生都不应该结束! ★&期末总复习&:(明确考什么,方知学什么;知晓怎样考,方明怎样学。重要的不是学习过程,而是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考什么?学什么?怎样考?怎样学?) 【考题类型解析及应对】 选择类型: 1题 多为考察字音。审题要审清,若是字音字形一块考,先看字形较易判断,如A项 “言简意赅(该)”很容易判断。单纯考察字音的尤其要注意自己含糊的还没有掌握的字音,当然希望考前全部充分掌握。有些在人们习惯使用中常误用的字音希望重点学习:如癖好、卑鄙、拮据、吹毛求疵等(请参见附录一《中考常考字音例说及复习指路》) 2题 多为字形考察。根据词语或成语解说,判断选填汉字正确的最好做,没必要看解说,直接判断即可。实际上是仅是字形的考察,跟字义无关。其它则“纵比横挑法”同样适用。 3题 成语使用问题是考察字义,一般不需考虑 句子 关于阅读的唯美句子关于古风的唯美句子执行力的经典句子鼓励人努力奋斗的句子用沉默代替一切的句子 结构和语法问题,以带感情色彩的成语为主,另:首当其冲、忍俊不禁等使用容易误用的尤其要注意。 4题 语句衔接题重点分析所填句子,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别,理解其间的逻辑关系,如:“有了精读的训练,我们就可以进行广泛的略读,从而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有了略读的训练,我们就可以进行广泛的精读,从而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了精读的训练,我们就可以进行广泛的略读,使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相比就更符合语言逻辑一些。另外再参考所填句子的前后即可。 5题 病句修改问题,如是判断修改正确与否直接看修改后的即可,不必看原句,判断句子是否有语法问题首先看句子成分,再看搭配,最后看逻辑。中考有可能不再考察。 6题 选词填空问题,除了关联词外,生活实际中常错混用的词语往往是考察的对象如:反映与反应、必须与必需、姿势与姿式、势力与势利、检查与检察等,当然这一块应注重平时积累体会,应试诀窍很少。中考很少考察,崇文、宣武等城区在月考、期末或一二模中曾有考察。 填充关联词语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 7题 文学常识搭配 重点记忆年代、作品,根据考试内容识记,如:晋——陶——《桃》、元——马——《秋》、唐——李、杜、白、王、刘、柳等。巧用排除法做题。中考有删减趋势,但平时均有考察。8题(新增题型) 俗语使用:因刚增加的俗语就十个,牢固记忆俗语意义即可应付。可见苏老师的相关资料。 9题 对文学知识、语言基础、作品体裁等的考察,如小说知识、散文知识、描写种类等,要逐字逐句分析,以防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陷阱。这一类型的考察是对语文基本功底的考察,不过中考不会专门设计试题考察,而会结合阅读理解考察。但东城区等常在期末或模拟考试中单独设计试题。 10题(重点难点) 排序题,可直接按选项排列逐一排除,按C、B、A、D顺序先后判断一般可节省时间。排序题不要想太复杂,思维简单可胜算!抓标志:主要是指抓语言上的标志。有时间转换标志,如“以前”、“现在”、“将来”等;有空间转换标志,如“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有逻辑转换标志,如“首先”、“其次”、“最后”等。语言标志可谓多种多样,不可罗列尽举,这就需要在平时阅读中多加留心和积累。 理规律:就是要使语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如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就可以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物质到意识再由意识到物质等为序进行排列。规律是隐含在文字表述中的,因此只有认真仔细地读懂语段所表达的意思,才能理出其内在的规律,才能排出正确的句序。 探逻辑:就是探明语序内在的逻辑性。逻辑就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思维的规律性。如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往往表现在其萌发、产生、发展、兴盛、衰微、消亡的过程;如揭示思维的规律性,往往表现在混沌、启蒙、发展、鼎盛、终极的过程。逻辑往往不象规律那样易清理,它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感悟出其内在的逻辑规律,从而排出合理的句序。 理清逻辑即研究清楚语序内在的逻辑性。例如:事物的发展逻辑一般表现为萌芽、发展、兴盛、衰微、消亡的过程;而某一种思维的逻辑性,一般表现为启蒙、发展、成熟、高峰、创新的过程。理清逻辑需要也可以借助“首先”“其次”“再次”等关联词语,或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判断,从而排出合理的句序。“语言的排序”主要指句与句之间的贯通,上下句间的联系、衔接和呼应等方面都要做到统一、合理、自然。做题时,同学们不要被题目语序的杂乱所迷惑,只要我们自己的头脑保持清晰有序的思维,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语言前后贯通、语意畅达,就可以让“语序”题型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巧”辨文体就是看看所给文段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不同文体的语段有不同的排序思路:记叙文语段的语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过程为顺序;议论文语段的语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说明文语段往往把说明对象或说明话题放在前面,把事物特征及其形成等内容放在后面。 填空类型: 11题 名著阅读问题,重点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结合阅读理解考察是一种新思路,如《水浒传》文段阅读“石秀卖柴巧伪装,老人被探祝家庄”的情节,其实主要还是对文学名著有所了解,因为所给文段并没有理解题的全部答案,如:石秀绰号什么,和谁不同,参与“智取生辰纲”的好汉有哪几位等问题,材料中就找不到,必须熟读名著。但像“根据材料用简洁的话概括祝家庄难于攻打的原因”就不应该是个问题。中考重点复习《朝花夕拾》,但新的《考试说明》已决定增加考察篇目,要注意及时调整。 12题 诗文填写问题,重点是理解性填写,诗词倒很简单,逐句推断即可;文言文章稍难,牵涉到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如:《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了有利于蜀国的主观条件,即 。此类题重点是背默,希望考前结合文言文的阅读考察重视一些。 13题 综合性学习 新闻概括题:找导语提取导语概括或数句号,找出中心句,用中心句组装焊接概括。 图(表)标和文字信息提取:重点是比较,关键是审题,难点是表述(力求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严谨) 活动设计或能力应用:看清要求、注意规范、避免弱智性错误如病句、错字等。 仿写:句子仿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它不仅涉及到《考试说明》中三个考点内容:句式、修辞和语言连贯、简明、得体,而且涉及到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因此它既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又是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它既限制了思维方向,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中识别、筛选合理的信息,又要求仿照规格练字造句,既合语法又工修辞,仿写题一定要做到四统一:即话题统一、修辞统一、句式统一、色调统一。 另如有选择题一定看清是多选还是单选。 阅读简答类型: 14题 文言文阅读(仅以对课文基本内容的考察为例) 考试前应有意识参考往年期末考试或一二模及中考参考答案的命制,从而有效把握规范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其实注解和翻译都没问题,理解问题并非难事,关键一到考试,表达老出问题,所以要学会“比葫芦画瓢”,让阅卷老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不会再丢分了。 参见附录二 文言文阅读中基本内容理解的考察示例 现代文阅读理解(参见附录三 现代文阅读考察题型及答题思路示例) 15题 文学作品阅读(参见过去苏老师相关资料) 主要考察小说和散文的阅读,以整体感知、文学赏析和探究感悟考察为主,选材范围常为名家名篇或报刊时文,个别城区还会从教材中选取文章考察。 16题 简单议论文的阅读(参见过去苏老师相关资料) 17题 科技作品的阅读,以近四年中考真题为例分析 一、熟悉《课标》和《说明》精神,《考试说明》把《课标》关于阅读的要求具化为: 现代文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6)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并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二、熟悉考点及变化 2009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17题。 ①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8%。浩瀚的大海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资源,据专家测算,仅水产品一项,海洋每年就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能满足300亿人的蛋白质需要。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解决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出路。目前,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都把海洋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其中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海洋农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重中之重的的地位。 ②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近海可开发利用的水面约有147万平方公里。0—20米浅海面积约15.7万平方公里,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利用率仅为0.5%;沿海滩涂面积约为2.17万平方公里,可用于发展水产养殖的滩涂面积约为0.67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滩涂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此外,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据专家考证,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多达2万余种,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约为28亿吨。然而,目前沿海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品种只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蚶、鱼、对虾等,海洋水产品的年产量也仅为1100万吨。在发展我国海洋农业的实践中,值得一提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辽宁省由于实施建设海洋牧场新技术,仅两年时间,优质水产品就累计新增产值8.4亿元;山东长岛县改进养殖技术,在30—40米水深的海域养殖获得成功。生物工程技术的使用更为提高海产品的产量开辟了新途径,如用重组DNA技术使牡蛎、蛤、扇贝、贻贝和鲍鱼的产量提高了25%。由此可见,我国海洋农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6.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仅水产品一项”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 (如果删去“仅水产品一项”,就无法与前面的“各种丰富的资源”相呼应;同时也使后面的“提供”一词缺少了涉及的对象) 考点明示:语言、语法 命题依据:(6)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并辨析、修改常见病句。(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7.阅读第②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海洋农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材料一 海水养殖业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滩涂、浅海养殖,逐步向深水水域推进,形成一批大型名特优新养殖基地。 (摘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材料二 利用化学诱变技术和选育技术培育出来的“981”龙须菜,与野生种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30%,亩产提高了3-5倍。“981”龙须菜的问世,不但使龙须菜成为我国第三大海藻养殖种类,也使我国龙须菜的养殖产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摘自《海南日报》) (我国海域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科学技术的使用为海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考点明示:连接,材料和说明对象的关系(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命题依据:(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总结:语言语法——判断探究 2008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试题: 阅读《小品建筑》,完成第16—18题。 小品建筑 ①小品,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凡属随笔、杂感、散文一类的小文章统称为小品。“小品建筑”是借用文体“小品”之名,专指那些小而简的建筑。 ②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鲜明的特点:除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性表现为一个建筑往往是由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宫殿莫不如此。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割的单层大殿。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③这些建筑群体除了有连成一体的殿堂、廊屋、门楼等,还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相对独立的小建筑与之相配。例如,一座宫殿、一组寺院或者坛庙,甚至大型的住宅,人们都可以看到在建筑群的最外面往往竖立着牌楼;在建筑群大门的前面立有华表、石狮子;在建筑群的主要殿堂前面排列着香炉、日晷①以及龟、鹤等兽像。人们熟悉的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九开间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台之上。它的形体已经够宏伟的了,但是还不够,在天安门前金水河上有几座金水桥,在桥的左右两边又各安放了一尊石雕狮子和一根华表。正是这威武的狮子、高耸的华表,装点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城大门。可见,这些小品建筑在整个建筑群中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自然,所谓小品建筑,只是相对大建筑而言,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在重要建筑群中,作为标志的牌楼,应属小品。而一般建筑群的一些院门虽然形体并不大,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是,因为这类院门都附在院墙上,并非独立存在,所以不属于小品建筑。中国古代众多的小品建筑都有着特殊的形态和特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也是相当有成就的。 (有删改) 16.文章开头从一种文体的名称“小品”写起,有什么作用? (说明“小品建筑”名称的由来) 考点明示:结构技巧的作用 命题依据:(5)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7.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不超过20个字),再说明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不超过10个字),最后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不超过15个字)。 (“群体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 “群体性”的内涵 以太和殿为例作具体说明) 考点明示:结构、思路 命题依据:(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18.阅读下面介绍“宁寿宫”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出“宁寿宫”中哪一个建筑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 【链接材料】北京紫禁城内的宁寿宫,是清代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当太上皇时居住和使用的。这是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建筑的布置很注意显示皇家气魄。主建筑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与皇极殿相接。宁寿宫建筑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皇极门,皇极门气宇轩昂。皇极门的南面,立着一座很长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条用琉璃烧制的巨龙,这就是有名的“九龙壁”。 (“九龙壁”属于小品建筑。它是“宁寿宫”中的一个独立的、但又与整个建筑群相配的小建筑。它起到装点“宁寿宫”的作用) 考点明示:链接 材料和说明对象的关系 命题依据:(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总结:技巧——思路——判断 2007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①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大约有13.86×1017立方米。然而,这些水资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每升水中含氯量小于1克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况且,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所以,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大约只有40×1014立方米,仅占淡水总量的11%,约占总水量的0.3%。可见,尽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际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 ②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全国用水量增长迅速。1949年用水总量为1031亿立方米,2004年增加到5548亿立方米。在2004年的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生态用水占1.5%,而农业用水则占到64.6%。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有45%,与节水先进国家70%~80%的高利用率差距明显。如果2030年我国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53.5比46.5的比例分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北方地区的需水总量将达到每年3720亿立方米,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目前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北方地区将几乎无水可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继续。 ③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不仅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梦,而且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在全世界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当今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全球已经有1/4人口面临着一场为得到足够的饮用水、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而展开的争斗。这场因为水资源而展开的争斗不仅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村庄与村庄之间。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2/3人口因严重缺水而面临动荡不安的局面。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17.阅读第①段,说出“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的原因。 (①淡水总量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②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 考点明示:内容理解 命题依据:(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18.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分别解决第②段所反映的哪两个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广大农村正在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材料二 我国政府已将“南水北调”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竣工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的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每年供水约100亿立方米。 (材料一:解决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的问题。材料二:解决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 考点明示:链接 材料和说明对象的关系 命题依据:(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19.比较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因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引发的危机(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的争斗)将愈演愈烈) 考点明示:句间关系 说明方法的作用 命题依据: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总结:理解——判断——技巧 2006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试题: 阅读《中华瑰宝——太极拳》(节选),完成19——21题。 ①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确,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就发祥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②600年前,精通家传108式长拳的陈卜开始教子孙习武防身。陈卜的子孙善研习改进,尤其是九世孙陈玉廷,天资聪颖,文武兼备,精于拳械,功夫纯厚,具有非凡的轻功绝技。陈玉廷在秉承家传的基础上,参考当时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的《经络学》,并结合太极阴阳之理,采百家之长,创编了一种刚柔相济、内外结合、上下相通、慢快相兼、形意结合的内功拳种,取名太极拳。 ③自陈玉廷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少妇孺皆习,当时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形。在陈玉廷的300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渐完善。十四世孙陈长兴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规,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永年县人杨露禅。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第一大门派。 ④数百年来,太极拳不断得以继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1978年11月16日,世纪伟人邓小平欣然题词“太极拳好”,这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使太极拳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目前,太极拳以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多达1亿人。太极拳已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 19.从全文看,对太极拳走出陈家沟、走向世界起关键作用的三个人物是: (陈长兴 杨露禅 邓小平) 考点明示:语言理解 命题依据:(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0.第④段画线语句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太极拳传播范围广,练习人数多或太极拳已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 考点明示:说明内容的理解(不是说明方法的作用) 命题依据:(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1.本文介绍了中华武术太极拳,其中对你启发最大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示例二:只有博采众长,才能自成一家。示例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考点明示:心得 命题依据:(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总结:语言——内容——心得 三、教学启示 1.考点梳理——突出考查阅读能力 语言2——探究3——技巧2——思路3——心得 语言:句子内容、语法作用、句间关系(不要在盯住“大约”之类的词) 探究:材料链接、理解原文、概括材料 技巧:结构安排、说明方法的理解 思路:句、段内容,逻辑关系 心得:开放性,文本内外结合,考查理解程度,表述能力 2.教点选择——有效教学 说明的是什么?(内容理解)怎样说明的?(技巧、关系)为什么这样说明?(作用、效果)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不要在文体知识、概念上耗费精力) 语文教师说明文阅读教学背景知识的积累。 这种教学知识积累,从学科教学知识角度看,叫做:专题梳理,有序排列  这种专题的梳理,是告诉我们自己应该非常熟悉我们教学说明文时应该注意使用的“术语”,从教师的业务水平来讲,这也叫做“知识的厚度”,它让我们的教学有着厚实的知识背景。这就叫做“专业”。 这些知识,有主次之分,有深浅之分,有粗细之分,有雅俗之分,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它们的层次性,对主要的内容、深刻的内容、细致的内容、雅致的内容要作细节化的研究,以夯实我们的教学功底。 18题 写作 表达 写作是学习和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但也是最易突破和把握的得分点。切记:灵活转化。 转化例文: 劳动——生命的开端 父亲是个工人,每日都在辛苦地劳动,而奶奶的疾病,妈妈的下岗,无疑对我家来说是当头一棒。近几日爸爸又瘦了一圈,我的心十分苦涩,我自认为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既然家中有难,我这个七尺男儿不得不帮爸爸一把。 暑假里,我把爸爸的“三轮”骑上了街。烈日当头,心里正掂量着在哪避暑,远见一位妇女领着小孩儿向我招手,坐车?还真有活!好热呀,可我怎能拒载,懒洋洋蹬过去,笑盈盈地问:“您到哪儿?”“牵手商场。”这位体态丰满的太太淡淡地吐出一句,没把我的三轮砸趴下。 这是我的第一份生意,加油干!我暗自给自己打气。汗水早已浸湿了背心,额头豆大的汗珠砸在冒烟的马路上,毛巾擦湿了,嘴里咸咸的涩涩的,接着蹬。路还在无限的延伸,我飞似地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心里一百个小心,生怕蹭着哪位爷。 远远的,“牵手”的大招牌赫然矗立在大厦顶层,啊,你就像沙漠中的绿洲,冰山上的烛火,黑夜里的明星!咳,望山跑死马,好不容易到了,我不知道我还像不像人。 “谢谢。”我擦着汗水,接过了钱——3块!我苦笑着,托着钱愣了好久。爸爸,您下班后就是这样挣命的吗?爸爸,我不该拿着您的汗水去买那无关紧要的篮球鞋,我不该拿着您的汗水去冒充“大款”请哥们儿挥洒入土;妈妈,我这时才明白您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奶奶,我这时才明您为什么有病不肯吃药……这一刻,我恍然明白了许多许多。我生活在父母一日一日的奔波与劳碌之间,我生活在父母一行一行的泪水与汗水之间,我生活在父母一丝一丝的忧虑与愁苦之间。 “小伙子——走吗?”一位大爷喊醒了我。 “哎,走走,您去哪儿?” 蹬着三轮,飞驰在清爽的大街上,我才意识到:生命从这一刻开始。 巧妙落点,灵活转化: 2003年(喝彩):蹬着三轮,飞驰在清爽的大街上,真为我自己喝彩。 2004年(需要我):蹬着三轮,飞驰在清爽的大街上,我意识到家庭需要我。 2005年(开端):我才意识到:生命从这一刻开始。 2006年(劳动):这时我才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 2007年(动力来自):蹬着三轮,飞驰在大街上,我再也不觉得热、也不觉得累了,动力来自那3元钱。 启示: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材料,在把握落点上下功夫。  转化试验: 上海:记住这一天 江西:话题“磨炼” 山西:好想说声对不起 重庆:话题“翅膀” 河北:话题“反省” 河南:那一次,我很 (快乐、内疚、受启发) 吉林:“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福州:从此,我(他/她)不再________ 济南:为自己高兴 武汉:给自己画像 附录一:中考常考字音例说及复习指路 1、受习惯错误读法影响错读的字:符(fú)合、档(dàng)案 、粗犷(guǎng)、号召(zhào)、挫(cuò)折、质 (zhì)量、嫉(jí)妒、细菌(jūn)、 剖(pōu)析、气氛(fēn)、比较(jiào)、脊(jǐ)梁 、魁梧(wú)等 2、没有准确、全面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而错读的字: 处(chǔ)理、强(qiǎng)迫、创(chuāng)伤、尽(jǐn)量、参与(yù)等 3、形近字区别不清错读或依据形声字的“声旁”妄测而错读的字:内疚(jiù)、针灸(jiǔ)、友谊(yì)、锲(qiè)而不舍、契(qì)约 、缜(zhěn)密、悲恸(tòng)、 违 (wéi)背、祛(qū)斑、绮(qǐ)丽、发酵(jiào)等 4、不清楚字音的变读而错拼的字:窈(yǎo)窕(tiǎo)、匕(bǐ)首(shǒu)、侮(wǔ)辱(rǔ)、(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三声的词并非都是“变读”的结果。如“祈(qí)祷(dǎo)”这个词,第一个字本来就读“qí”。) 中考中汉字读音考查的重点是:1. 考查汉语拼音及认读两方面2. 考查声母韵母的正确使用3. 考查运用拼写规则来拼写读音的能力4.掌握重点字音,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字5. 掌握易混淆的形似字、多音字的读音。 题型示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暂时(zàn) 魁梧(wǔ) 锐不可当(dāng)B.惩罚(chéng) 教诲(huì) 忍俊不禁(jìn) C.酝酿(rǎng) 拮据(jū) 随声附和(hè) D.镂空(lòu) 解剖(pōu) 不省人事(xǐ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翡翠(fěi) 允许(yǔn) 根深蒂固(dì)B. 脑髓(suǐ) 胆怯(qiè) 人声鼎沸(fèi) C. 祈祷(qǐ) 捕获(pǔ) 中流砥柱(dǐ) D. 阴晦(huì) 踱步(duó) 万恶不赦(shè) 透视:常见汉字的几种误读1、形声字的误读。如:镂空 翡翠 根深蒂固 人声鼎沸 踱步 捕获 中流砥柱 2、形似字的误读。如:教诲 阴晦3、多音字的误读。 如:锐不可当 忍俊不禁 拮据 随声附和 不省人事 4、习惯性误读 如:暂时 魁梧 惩罚 解剖 允许 脑髓胆怯 祈祷5、难读字的误读 如:万恶不赦 指路:(一)积累易读错的字。识记现代汉语的语音,面广量大,要以词语表为本,分类归纳整理;还要善于根据中考命题的特点,把握识记重点。(准备一个错字积累本) ①多音多义字的误读 有些字的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读成一个音。这是我们复习的重点。②形声字的误读 汉字中形声字较多,考题多设计不读声旁的形声字。③形近字的误读 汉字中有不少形体相近的字,因不认识或没有注意而读成与其形近的字的读音,造成误读。④习惯误读⑤难读字的误读 声旁已改变了发音或不是形声字 归类整理: 1、因形声字的声旁而误读。 脍炙人口 踱步 分泌 分歧 歧视 歧途 干涸 畸形 不屑置辩 倾斜 污秽 自诩 琐屑 颓唐 迂腐 订正 妄自菲薄 炫耀 脂肪 颁发 发髻 侥幸 胚胎 筛选 谆谆教诲 闲暇 殉职 俨然 避讳 忌讳 痴呆 痴心 依山傍水 筛选 栩栩如生 2、因字形相似而误读。 阴晦 教诲 谆谆教诲 后悔 反悔 懊悔 感慨 气概 概率 湍急 喘息 端午 端详 端正 无端 极端 开端 推卸 抵御 信赖 依赖 偷懒 懒散 万籁俱寂 绽出 绽放 淀粉 沉淀 赚钱 谦逊 慌忙 惊慌失措 谎言 荒废 荒凉 荒唐 聚拢 打扰 折磨 拆散 支撑 掌故 掌柜 各抒己见 不能自已 迫不得已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 慌不择路 驿站 络绎不绝 随波逐流 琢磨 呜咽 争鸣 心悦诚服 赏心悦目 锐利 锐气 惯例 照例 陈列 名列前茅 一碧万顷 倾斜 倾注壮志未酬 应酬 酣睡 酣醉 享受 谆谆教诲 淳朴 魅力 罪魁祸首 失魂落魄 游逛 欣喜若狂 力挽狂澜 呵护 坎坷 杳无消息 审查 调查 人声鼎沸 仿佛 待遇 偶像 俘虏 焦虑 虐待 风度 踱步 涣散 力挽狂澜 哄笑 烘托 洪亮 负载 载歌载舞 满载而归 记载 刊载 剪裁 竭力 喝彩 渴望 咳嗽 骇人听闻 跨越 夸夸其谈 恼怒 宽恕 古朴 质朴 淳朴 扑倒 囚徒 陡峭 模样 模拟 装模作样 规模 寂寞 淡漠 漠不关心 抚摸 隔膜 脉络 络绎不绝 胳膊 恻隐 隐藏 隐蔽 十拿九稳 恣睢 颈椎 勾留 沟壑 钓鱼 原谅 晾晒 清凉 煎熬 剪裁 3、因一字多音不辨字音与字义的对应关系而误读。注意多音字 调:单调 情调 调查 调节 调解 调整 协调 风调雨顺 低调 帖:字帖 粘贴 妥帖 模:模样 模拟 装模作样 规模 模糊 恶:憎恶 罪恶 万恶不赦 称:称职 称心如意 称赞 参:参天 参差 逮:逮捕 逮住 载:负载 载歌载舞 满载而归 记载 刊载 笼:笼罩 灯笼 散:懒散 闲散 涣散 扩散 盛:茂盛 盛饭 空:亏空 镂空 凭空 差:参差 差别 差使 差事 邮差 参天 涨:涨红 水涨船高 和:和蔼 和谐 和煦 春和景明 心平气和 附和 应和 分:过分 恰如其分 分歧 分辨 应:罪有应得 应和 应酬 鲜:鲜为人知 新鲜 强:勉强 强迫 倔强 强硬 强壮 牵强附会 自强不息 晕:黄晕 晕头转向 转:转身 峰回路转 转瞬 晕头转向 提:提防 相提并论 尽:尽量 各尽所能 其他多音字 揭露 流露 没收 恐吓 茅塞顿开 奔丧 贝壳 败兴 兴奋 薄弱 刹那 畜生 不省人事 绰号 大厦 折本 赋予 喝彩 积攒 翘起 厚此薄彼 呜咽 哽咽 星宿 衣冠 着落 恐吓 挑拣 拮据 颤动 颤抖 4、习惯性误读 笨拙 比较 较量 庇护 碧波 巢穴 惩罚 胆怯 颠簸 符合 规矩 寒噤 滑稽 步骤 活泼 机械 即使 脊梁 脖颈 颈椎 坎坷 魁梧 唠叨 卖弄 脑髓 嫩绿 虐待 瞥见 亲戚 膝盖 细菌 暂时 允许 即使 符合 卑鄙 鉴赏 教诲 解剖 脸颊 赔偿 修葺 脂肪 恣睢 憎恶 爱憎分明 近在咫尺 刚正不阿 迫不得已 斤斤计较 扣人心弦 永垂不朽 5、难读字的误读 颁发 避讳 猝然 簇拥 巢穴 怠慢 跌倒 抖擞 督学 赋闲 干涸 沟壑 酣醉 和煦 和蔼 滑稽 剪裁 煎熬 倔强 履行 弥漫 匿名 虐待 偶像 褴褛 惬意 囚徒 霎时 筛选 推荐 深渊 挑拣 颓唐 犀利 泄气 勋章 寻觅 轩敞 吟诵 栅栏 斟酌 贮藏 主宰 恣睢 不屈不挠 断壁残垣 赴汤蹈火 豁然开朗 可歌可泣 脍炙人口 谆谆教诲 ①同音字 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按照形声字的构造方法,用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可以构成许多同音字。而不同声旁的字同一个读音的情形也很多。对于同音字,必须辨明它们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字形有何区别,特别要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该如何正确使用。 【透视】同音字音同形不同,意思更不同。有些字虽然都有相同的声旁,但由于声旁的表音功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读音也不同,这一点我们在复习中必须特别留心。 同音又形似的字 遨游 熬夜 煎熬 奥妙 懊悔 辨别 分辨 辩论 争辩 不屑置辩 博学 渊博 薄弱 厚此薄彼 单薄 胳膊 妄自菲薄 汲水 极端 采集 无精打采 彩虹 喝彩 张灯结彩 猜测 变幻莫测 测验 预测 恻隐 嘲笑 潮汛 底细 抵御 中流砥柱 勾留 沟壑 隔膜 规模 模糊 模拟 装模作样 浪漫 漫不经心 弥漫 怠慢 荒废 荒凉 荒唐 慌忙 惊慌失措 干燥 急躁 寂寞 淡漠 漠不关心 莫名其妙 拮据 诘责 毕竟 竞赛 境况 境遇 意境 绝境 情境 怪癖 开辟 僻静 陪伴 赔偿 书籍 狼藉 摇篮 蔚蓝 深蓝 蒙蔽 遮蔽 隐蔽 舞弊 夜幕 日暮 原谅 晾晒 阅历 历历在目 厉害 变本加厉 再接再厉 鼓励 姿势 千姿百态 天资 资格 恣睢 秘密 甜言蜜语 嘹亮 眼花缭乱 尊敬 尊重 遵命 遵守 遵循 万籁俱寂 与日俱增 别具匠心 堤岸 提防 忘却 妄自菲薄 赔偿 何尝 得不偿失 宛如 惋惜 伫立 贮藏 惯例 全神贯注 心绪 欣喜若狂 惜别 惋惜 可惜 珍惜 今非昔比 惊慌失措 抑扬顿挫 漠不关心 淡漠 莫名其妙 一筹莫展 默默无闻 寂寞 栩栩如生 自诩 异口同声 一语双关 不可思议 非议 义不容辞 异口同声 人声鼎沸 谈笑风生 油然而生 爱憎分明 憎恶 增添 吟诵 踊跃 失踪 正宗 峰回路转 烽火 封锁 琐屑 天涯 悬崖 根深蒂固 真谛 同音词:珍惜 珍稀 工夫 功夫 必须 必需 ②多音多义字 一个有多种读音和多种意义的字叫多音多义字。同一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义,根据具体的语境,准确判断汉字的读音,表达什么意思,是语文基本能力的表现,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二)、 遵守汉语拼音规则 给汉字注音要严格按照《汉语拼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办事,特别是有关注音的书写规则,我们要牢牢记住:“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iou”“uei”“uen”等韵母前面有声母时候的书写规则以及声调符号的标调位置等,都应该是我们掌握的重点。 (三)、掌握答题技巧 中考字音考题多为选择题,一般解答这种题的方法是逐项逐词排查。这种做法,既花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有人发现了一个解答这类题的小窍门;纵向排查,横向淘汰。方法是把四个备选项结合起来,按列自上而下排查,查出备选项有误随即淘汰,依次减项排查,最后选定正确答案。这种方法使备选项的范围逐渐缩小,比一般逐项排查要节省时间;有时选项中会出现一些稍微生僻的词语,用这种方法则有可能避开这些词的干扰,从而减少失误。 附录二 文言文阅读中基本内容理解的考察示例(部分) 《唐雎不辱使命》 问: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等三个人物,简析他这样做的目的。(3分)(八中测验) 答案参考:内容是回应秦王的“布衣之怒”的质问,结构上为下文“与臣而将四矣”做铺垫,从而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这三人的态度和决心。 《陈涉世家》 问: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胜是怎样分析举行起义前的形势的?(4分)(师大二附测验) 答案参考:陈胜指出,百姓受秦王痛苦的统治时间已经很长了;公子扶苏是个贤德之人,没有被立为太子而被杀;楚国人都非常爱怜项燕,百姓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现在可以利用这两个人的地位和名声,举行起义。(共4分,每个要点1分。) 问: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分)   答案参考:抓住时机(1分);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1分)(外中考) 《曹刿论战》 问: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曹刿请见”的原因。(3分)(西城一模) 答案要点:①齐国入侵鲁国 ②鲁庄公要迎战 ③统治者不能深谋远虑 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  问:文中划线句子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对刻画曹刿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东城一模) 答案参考:内容上写出“乡人”的不间与“肉食者”的“鄙”,这样从侧面刻画(或反面衬托)出曹刿的远谋及乐“间”,从而使曹刿这一爱国并有远见的智谋者形象丰满真实。(意思对即可) 问: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怀柔一模) 答案参考: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问:本文的结尾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功不可没。请你具体说说邹忌功在何处。(3分)(海淀期末) 答案示例: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指齐王的国事,巧妙劝谏齐威王,让齐威王认识到自己被偏爱自己的人、害怕自己的大臣以及有求于自己的人蒙蔽已经很严重了,醒悟到纳谏除弊的必要性。(或:邹忌以自己受蒙蔽推想到国君受蒙蔽,并以此巧妙劝谏齐威王认识到自己受蒙蔽之深的事实和纳谏除弊的必要性。) (邹忌以己推人1分,邹忌让齐王认识到自己受蔽之深并决心纳谏除弊1分,邹忌巧妙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 问:邹忌能够成功劝谏的原因有哪些?(4分)(丰台一模) 答案要点:忠君爱国、善于思考,善于讽谏,遇到明君。说明:4个要点,每个1分。 问:用自己的话概括邹忌讽谏的结果。(4分)(石景山一模) 答案参考:①齐威王接受邹忌的谏言,②悬赏求谏,③纳谏除弊,④使齐国强盛。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问: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燕山) 答案示例: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3分,意思对即可)。 问: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2分)(外地09中考) 答案示例: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问: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外地中考) 答案说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邹忌希望齐王广开言路、曹刿希望庄公取信于民、柳宗元希望统治者能关心民众疾苦。 《出师表》 问:作者在结尾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结合选文①—③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诸葛亮 “涕零”的原因。(3分)(海淀一模) 答案示例:诸葛亮因为想到了先帝对自己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临崩寄大事于己的信任,还有怕不能完成先帝遗愿的焦虑,对后主刘禅的担忧,百感交集而“涕零”。(共3分。共4个要点,写出1点给1分,写出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问:从选文看,诸葛亮回忆了哪些“大事”?以此表达怎样的情感?(4分)(顺义一模) 答案: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临崩寄大事; 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报效刘备父子之情。评分: 每问2分,共4分 问:选文中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___ 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____ 。(3 分)(延庆一模)略 《隆中对》 问:“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外地中考) 答案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另附:复习方法示例(摘自全国各地中考真题): 内容理解类型: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理解性背诵类型: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00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 20、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1、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2、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3、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24、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5、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7、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8、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9、文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0、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3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附录三 现代文阅读考察题型及答题思路示例(节录)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
本文档为【初三语文期末复习(元旦)特辑(期末总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7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7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10-01-07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