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守望灵魂_评塞林格小说集_九故事_

守望灵魂_评塞林格小说集_九故事_

举报
开通vip

守望灵魂_评塞林格小说集_九故事_ 2012%短篇小说 守望灵魂:评塞林格小说集《九故事》 杜惠玲 J. D. 塞林格的小说作品不多,但却深入地剖析 了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表面繁荣而实际颓废的时代矛 盾。二战后的战争阴影被内部化,瞬间发生的生活片 段凸显出人性的支离破碎和残忍无道。而其中的一个 短片故事《德·杜密埃 -史密斯的蓝色时代》更是营 造出一种反映生活却拒绝参与其中的矛盾。与塞林格 前期塑造的有些“聪明的孩子”气味的霍尔顿相比, 故事主人公德·杜密埃 -史密斯在精神上已经长大, 沉思中带有禅师的气质。这表明塞林格已经开始用历 ...

守望灵魂_评塞林格小说集_九故事_
2012%短篇小说 守望灵魂:评塞林格小说集《九故事》 杜惠玲 J. D. 塞林格的小说作品不多,但却深入地剖析 了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表面繁荣而实际颓废的时代矛 盾。二战后的战争阴影被内部化,瞬间发生的生活片 段凸显出人性的支离破碎和残忍无道。而其中的一个 短片故事《德·杜密埃 -史密斯的蓝色时代》更是营 造出一种反映生活却拒绝参与其中的矛盾。与塞林格 前期塑造的有些“聪明的孩子”气味的霍尔顿相比, 故事主人公德·杜密埃 -史密斯在精神上已经长大, 沉思中带有禅师的气质。这表明塞林格已经开始用历 史事件和禅宗式的顿悟来拓宽创作思路和加深思想 意义。 1953 年的美国社会经历了急剧的变化,举国上下 洋溢着一种轻浮的欢乐氛围。严肃作家们对美国社会 世风日下的道德思想表示担忧。同年,J. D. 塞林格 (J. D. Salinger,1919—2010)出版了一个故事集 《九故事》 (The Nine Stories,1953) ,深入剖析了充满 矛盾的时代。在塞林格的小说中我们发现战争被内部 化,瞬间发生的生活片段凸显出人性的支离破碎和残 忍无道;人们堕落的精神唯有偶尔在见证儿童的天真 那一瞬间中获得解救。 塞林格拿短篇成就了梦想,但艺术上真正达到成 熟的却是这本薄薄的有九个故事组成的集子,其从主 题和形式上都表现出了对 20 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奇特而 强有力的影响力。塞林格的创作风格可以说是多种现 代主义风格糅合的产物,他以微缩的故事场景表现美 国战后人们的精神匮乏。 塞林格是最受美国青少年喜爱的一位当代作家, 是战后唯一能够得到所有美国青少年认同的作家。斯 蒂文森认为塞林格故事中的典型危机能使读者产生自 我反省,从而意识到我们是如何成为所有孤独群体的 组成部分。[1]2塞林格的小说本质上存在着一种双重冲 突,即纯真梦想与罪恶现实之间的斗争。 青少年的敏感本质在于其冲动性,他们用无意识 的理想主义和自觉而风趣的愤世嫉俗来表达他们的探 索和归隐意识。塞林格的短篇小说有着多变的结构, 主人公通常会陷入爱和邪恶,困难、罪恶等肮脏事物 的矛盾处境,而用以表达这种矛盾处境的则是一系列 新颖独特且不无幽默的象征手法,甚至其中的对话和 叙述也都风趣有致。故事集探讨了天才,诚实,道德 腐败及纯洁对人生的改变力量。塞林格表现的是人们 对于美国青少年道德现状的焦虑。九个故事中有七个 是描写青少年的,他们的道德水准往往都高于其监 护人。 塞林格借用孩子的叛逆性来颠覆成人世界,这也 可以说是他多数故事的灵魂所在。为此他经常采用一 种对称形式的叙述模式,在庸碌的凡俗生活中相映成 趣地嵌入另一个世界。 然而,塞林格《九故事》的魅力是在于一种精神 层面上的禅宗思想。禅宗思想的确与现代主义一些流 派的重要思想发生重合:如众生皆空、众生皆苦、有 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著等。《德·杜密埃 -史密 斯的蓝色时代》 (De Daumier - Smith’s Blue Period) 中的主人公德·杜密埃 -史密斯称自己是“佛门弟子” “一个不可知论者”、一个“很有些崇拜厄西经的圣弗 朗西斯”并“特别喜欢马丁·路德”的男人。这表明 塞林格已经开始用历史人物和禅宗顿悟来拓宽小说创 作思路和加深小说思想意义。 塞林格在《德·杜密埃 -史密斯的蓝色时代》中 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巧妙的安排,给俄底蒲斯式的困境 开出了一副幽默的药方,并且以一种惊人的宗教冲动 表现了他对传统事物的关注。故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 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一段生活经历。主人公 9 岁时母 亲改嫁,他随母亲和继父到法国生活。19 岁时母亲去 世,他决定离开继父独立生活。 尽管叙事者始终都没有提到“憎恨”二字,但读 者仍能够从故事的字里行间里感觉到他对继父自小以 来就有的仇视态度。他对母亲有着十分强烈的感情, 这在他的工作自荐信中表露无疑。在另一封写给学生 爱尔玛嬷嬷的信中,叙事者表现出了一种情人约会时 所特有的兴奋和幸福感,他在潜意识里无疑使自己的 母亲扮演了一个类似于情人的角色。而当他发觉到自 己同继父原来都深爱着同一个女人时,他决定离开情 敌的家,放弃与继父的供养关系。故事中不仅表达了 主人公恋母情结中被压抑了的性爱成分,而且还反复 出现憎恶父亲的种种迹象,甚至出现了有所映射的阉 割比喻。 叙事者认为他可以脱离继父并有所成就,然而他 却发现自己最终不过是又陷入到另一种家庭格局之中 罢了。但在这第三个“父亲形象”出现以后,叙事者 有了一些可以让他获得解脱,去除自我心理问题的经 1 1 1 Administrator 高亮 短篇小说 2012 验。一个名叫爱尔玛的修女闯入了他的生活,德·杜 密埃 -史密斯迅速爱上了她。正是对这样一个甜美善 良的女人的爱才使他得以走出他人生的俄底蒲斯阶段 而达到成年人的异性恋的层次。尽管她的年龄被想象 成 18 岁,但实际上无疑却是一个母亲形象,因而他必 须压抑自己情感中关于性爱的一面,而给爱尔玛嬷嬷 邮去了一封情感炙热的书信。这是对同另一个善解人 意的灵魂沟通的企盼,也是一种按捺不住的爱情宣言, 但结果却与之恰恰相反,爱尔玛嬷嬷反而因此不得不 放弃艺术课程。在德·杜密埃 -史密斯的心中,他就 是一种阉割的象征。 另外,在叙事者致爱尔玛嬷嬷的一封信中我们也 可以发现这种阉割的意象,读者自然可以领会的到 德·杜密埃 -史密斯在故事开头的映射。他自称是一 个“生活导师”,无非是想成为一个受人青睐的学院 讲师、哲学家和绝佳的恋爱对象,但这种幻想同时也 揭示出,他从心理上正遭受着阉割。按照拉康的说法, “为了使主体不再永久地回避对其欲望的呼唤,他就必 须经受某种东西,而确定这种东西的标准不是别的, 就是阉割。[2]50他爱上自己的学生并受到其监护人的惩 罚,爱尔玛的神甫希马曼就是对他实施阉割的工具。 他称自己为佛门弟子,不可知论者,罗马天主教徒和 新教徒,这都反映出他对宗教的关注程度同他对自己 在心理上和性征上达到成熟的期望一样强烈而执著。 他所在的“名师之友”正好处于一家矫形器械商店的 上面,他在凝视着那家商店橱窗的短短一瞬间经历了 两个阶段的宗教历程。在第一个阶段里,他仿佛目睹 着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异教徒;在第二个阶段里, 姑娘发现了他并重重地跌坐下去,就在她试图将新绑 上的架子重新摆正时,德·杜密埃 -史密斯终于得以 从他的爱情和经历中解脱出来。这不仅是一种释怀, 更是一种独立宣言,表明他摆脱了许久以来他在潜意 识里努力想要挽留住的母亲的形象。 《德·杜密埃 -史密斯的蓝色时代》的开篇和结尾 都表明了叙事者的晚熟,作为一个 19 岁的青年,他对 事物的追求很是别出心裁。此外,整个故事的叙述也表 明,他已经摆脱了对继父的嫉妒。故事开篇处就交代了 这一点,然而,这样的叙述方式并没有削弱作品的深 度,因为故事的主题比这些要复杂得多。 故事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对德·杜密 埃 -史密斯的孤独感的曲折表现。故事没有交代叙事 者的真实姓名,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四个学生的姓名。 他以虚假的身份和伪造的姓名,到远在加拿大的“名 师之家”去教书,遭遇到的却是两个日本人,而他们 的姓名也根本算不得是真正的日本姓氏。他整日都呆 在尤素托夫妇的教研室里,疲于应付学生的作业,而 实际却与学生们素未谋面。学生们艺术素养的缺乏 (爱尔玛除外)如同他们与他之间在空间上的距离一 样将他们远远地分隔开来。当他得以从对爱尔玛的思 念中解脱出来时,他终于领悟到,每个人在孤独的时 候就宛若与世隔绝的修女。故事的标题也暗含着主人 公从矛盾走向平和的过程。德·杜密埃 -史密斯正像 被他称为“家庭挚友”的毕加索一样,经历了一段孤 独的抑郁时期。然而,这只是一段时期而已,爱尔玛 的出现使他渡过了这段抑郁时光,从而转向追逐穿短 裤的美国女孩子。这也正如弗洛伊德所指出的那样, 从青春期开始,人类个体必须努力摆脱 (对)父母 (的情欲) ,只有完成了这种脱离之后,他 (她)才能 走出儿童阶段,从而成为社会群体的一员。[3] 《九故事》中的这些孩子在精神上已经长大,那种 自视清高的厌世感也逐渐转化成为寻求心境上的平和。 他们深深体会到了人们难于弥补的精神颓废和无法挽 救的道德堕落,从而也不再采用简单的二元对立式的 方法来看待单纯的自我和复杂的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 《德·杜密埃 -史密斯的蓝色时代》就充分地表现了这 样的主题和哲理思考。然而,面对近乎残酷的现实世 界,他的这种顿悟又能于事何补呢?这无非是从反抗 的极端向逃避主义的极端的一种过渡,他始终还是找 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可以说《九故事》是塞林格艺术与生活的有机结 合,故事的人物往往被置于希望和绝望之间,感受人 间的“真爱与污秽”。塞林格善于营造一种反映生活却 拒绝参与其中的矛盾,表现出人性的神秘。他将禅宗 思想同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结合起来,亦庄亦谐,于 细微之处表达宏大主题,于短暂瞬间展现永恒真理。 塞林格的故事亦如其人生,故事内外的他都是 “一个于浊世间苦苦寻求纯洁和真爱的孤行者。”[1]648而 这种寻觅的结果就是被放逐于千里之外。纳博科夫借 背井离乡的主题来抒发情感,塞林格则为自己和笔下 的人物创造这样的悲凉。这或许正是禅宗小说的意蕴 所在,“儿童”则是作家借以表达希望的象征符号。而 这种希望产生于细微琐事之中,没有宏大事件的映衬, 这就是令人深深感慨即使被放逐也在所不惜的美妙瞬 间,也是塞林格小说世界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Dominic Smith. Salinger’s Nine Stories:Fifty Years Later[J]. The Antioch Review,2003(09). [2][法]穆斯达法·萨福安. 结构精神分析学:拉康思 想概述[M].怀宇,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 Zhugang. 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1:110. [作者简介] 杜惠玲(1975— ) ,女,回族,宁夏银川人,北方民族大 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 1 1 2
本文档为【守望灵魂_评塞林格小说集_九故事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694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4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11-05
浏览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