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举报
开通vip

《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 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 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 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 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P6 2.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

《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 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 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 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 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P6 2.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 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 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P2 3、游戏说 “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 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 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4.摹仿说 “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 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 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 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5.自然美 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 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 条件。 6.社会美 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 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 各种活动中的感性显现。他是人的本质力量最直接的体现,是美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社会美源于社 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大方面。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P52 7.艺术美 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应,是艺术家在对象 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是艺 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8.造型艺术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艺术等。 9.实用艺术 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10.园林艺术 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所创造的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可工人休闲或 观赏的自然景观,它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凭借山水、花草、林木、建筑等组合而成。园林在广义 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11.绘画 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 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12.表情艺术 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 音响,人体) 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 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表情性是表情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所有的艺术都 表现感情,而表情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它能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最充分地倾泄内心情感,其表现 手段与所要表现的情感是合一的,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表演性是表情艺术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表情艺 术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表演,才能将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鉴赏者的听觉或视觉,使听众或观众了 解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感。没有表演,也就不成其为表情艺术。 13.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它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 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时间艺术 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 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4.优美 优美是一种美的类型,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市美主体与审美客休之间的和谐统一。优 美的核心是和谐。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从市美属性上看,优 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P127 15.崇高 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16.直觉说 “直觉说”也称“表现说”,审美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20世纪初成 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核心观点是:美就是直 觉、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在美感中,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 式的形象直觉。这一学说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他强调形象思维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17.格式塔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型”,是在人的知觉中呈现出来式样,具有整体 性和独立性。 18.大众文化 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中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现、 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文化。 19.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化形 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第二大类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演出业、娱乐业、游戏业、策划业、 经纪业等等;第三大类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广告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形象设计、 景观设计等等。广义的文化产业还包括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等。 20.生活艺术化 “生活艺术化”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倡导的一种审美文化观点。梭罗认为, 单纯的知识算不上智慧,知识与美结合才能形成智慧。美好的生活不是通过积累知识和占有财产而达到的 ,只有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美的敏锐感受才能达到。他提倡审美与生活的融合、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21.美育 美育是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 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8世纪中叶,德国的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2.一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图 景,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等几大类型。17 3.艺术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72 4.从表现内容上分类.喜剧可分为否定型喜剧、肯定型喜剧、含泪型喜剧三种。140 5.音乐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包括丰富的情感性、意义的象征性、形象的模糊性。 6.鲍姆嘉通于1735年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美学”这一概念。 7.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等。 8.现代西方早期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有移情说、内模仿说、距离说、直觉说。 4.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形象的间接性、题材与内容的广阔性、审美情感的共鸣性。 5.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76 6.自然美的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人类改造的的自然事物,另一类是已经人类改造的的自然事物。45 7.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主要有欧洲园林 、阿拉伯园林 、东方园林三种类型。92 8.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 107 9.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之 情,能起“陶冶”作用。136 10.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173 11.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231 12.1750年鲍姆嘉通出版了他的《美学》第一卷,这一年被称为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纪元。3 13.人的内在美主要包括精神美和性格美。56 14.社区环境美的主要内涵包括清洁卫生、服务设施齐备、美观且有地方特色 62 15.从体裁区分,雕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陈列性雕塑等四大类。81 16.审美心理结构中,主要包含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147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答:不对。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 始造型艺术等类型。 2.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答:对。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1750年出版了《美学》第一卷,阐述了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年,在他任教的大学开设了美学课程,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3.“巫术说”是一种科学的审美发生学说。 答:不对。巫术说认为,神话、歌舞等在内的原始人类文化现象都是巫术仪式或巫术习俗的组成部分,因 而原始艺术最早是作为一种巫术手段,为保证原始人狩猎成功而举行的巫术仪式。我们认为,审美与艺术 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不十分正确,因为原始艺术虽然具有很强的巫术动机或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 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们无 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 都有了密切的联系。 4.自然美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美 答:不对。自然美虽然侧重于形式美,自然事物的外在形式特征是构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但是,自然美 的根源在于人的社会实践,在于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联系。 5.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答:不对。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 类产生以期自然的物质属性虽然存在,但自然是自在之物,不能自觉为美。只有在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 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了人类自己时,自然美才产生了。 6.“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对。这句话就是强调客观现实是艺术创造的基础,自然美丰富生动,是艺术家创造的源泉;强调在艺 术创造中,要以大自然为师,勤于观察客观对象。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艺术要靠艺术家用“心”去创造,而 不是摹写自然,基本正确地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7.《清明上河图》是以宋代都城汴梁市民生活为主题的长卷绘画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 及汴河两岸繁华的景象和自然风光,是历代风俗画创作的典范。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唐太宗 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也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虽 然这两件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大为不同,但是因为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使作品的艺术美超越了现实美,因而 都是艺术珍品。 答:对。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产生艺术美的关键。这两幅画都因为凝结 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是艺术家对现实美的集中提炼、加工,从而创造了高于现实美的艺术美。 8.“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答:对。这两句话是鲁迅先生讲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揭示了悲剧的本质特征是 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 “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 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揭示了喜剧的本质特征是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 漂亮外衣,用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 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 9.喜剧艺术的本质特点在于“逗乐”,越是丑的东西越有审美价值。 答:不对。这种说法忽略了喜剧艺术揭示生活本质的要素。喜剧的本质特征是“寓庄于谐”。“逗乐”而 不能揭示生活本质,不能称为喜剧,喜剧必须在诙谐形式中表现生活本质真实。 10.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移情说”审美心理学说的代表人物。 答:不对。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物,“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 普斯。 11.摄影艺术应如实再现被摄对象,而不应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答:不对。摄影艺术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要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任何艺术品之所以产生美感,都是 因为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12。建筑艺术主要以空间组合、形体、节奏、色彩、装饰等为艺术语言。 答:对。空间组合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形体是建筑物的总体轮廓,节奏是指建筑物的墙、柱、门、窗 等有规律的排列和变化,色彩和装饰是突出建筑物艺术形象特性的辅助手段。 13.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形象的间接性。 答:对。因为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的,而语言具有抽象性,欣赏者必须在 理解语义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才能形成艺术形象。 14.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答:对。因为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体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在对优美的事物审 美的过程中,只有从生理的快感到精神上的愉悦。 15.感知是审美心理的基础。 答:对。因为审美过程中,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形式特征首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会引起心理上的 快感。 16.“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视知觉的“完型”遵循“简化”和“张力”两大原则。 答:对。格式塔审美心理学派认为:那些最能够给人愉快的感觉的完型,是那些采取了最大限度简化形式 的完型。造型艺术的关键在于它包含着张力。 17.形象性是美育的首要特点。 答:对。美育从欣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艺术美,它们 的首要特征都是形象性,人人都要通过欣赏美的形象来接受美育。 18.后现代文化的两大特征是“消解”和“复制”。 答: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具有与过去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文化特 征,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消解”和“复制”这两大特征。 19.衍生文化产品是审美文化现象之一种。 答:对。审美生产是审美文化的一种,审美文化产品当中包括衍生文化产品。 2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答:对。孔子提倡诗教和乐教,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思想,认为“诗”能够使 人受到感动,引发伦理情感;“礼”能够使这种伦理情感转化为行为准则,树立人的思想道德准则;“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成为一个不仅具有良好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而且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优秀的人人。 这一观点充分强调了培养有教养的人,离不开美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 (2)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3)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 (4)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2.探讨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考古学方法。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 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 (2)对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考察法。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 (3)对儿童艺术心理学的探究。即通过对儿童艺术心理的研究,推测人类审美发生和艺术的起源。 3.简述社会美的主要类型 概括起来讲,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1)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 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生活环境的美。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物质环境包括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 居室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指社会风尚。 4.简述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1)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 (2)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 (3)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扩大。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 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 也在不断扩展。 5.简要说明物质环境美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进,社会美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美能够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人的尊严意识和高尚情操。 第二,社会美能够赋予人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 第三,对社会美的欣赏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社会美能够激励人去积极地追求、创造美的生活,树立乐观的 生活态度。 6.欣赏自然美对美育有什么作用?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三,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第四,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7.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形象性是艺术 美的基本特征。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 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 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8.简述书法艺术的种类 书法艺术主要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5种。 (1)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又叫“秦篆”,小篆字形整齐,转角 处多呈弧形。 (2)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隶书横笔首尾方中带圆,转角处多呈方折。 (3)楷书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平直,风格古雅,整齐端庄。 (4)行书,在魏晋时期得以完善,其特点是字形流畅飞动,刚柔相济,富有很强的表现力。 (5)草书始于汉代,最早由隶书演变而成的“章草”,后来发展为“今草”,唐代出现“狂草。” 9.简述喜剧性的基本美学特征 (1)喜剧性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 “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 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 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第二,以 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10.简述喜剧艺术的审美作用 (1)喜剧艺术使人们在笑声中满足了审美需求,激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喜剧引发的笑声,能够成分展现人们的优越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喜剧中的讽刺作为一种战斗武器,能够揭露敌人的反动、腐朽、伪善,揭露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习 惯势力及社会生活中的严重缺点和错误,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增强人们与丑恶现象和错误现 象做斗争的力量和志气。 11.如何在喜剧中“寓庄于谐”? 答案要点:(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 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 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 (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 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每个 要点5分) 12.简述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1)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 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创 造性想象是在经验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 (2)在审美活动中,生活经验越丰富、越具有想象力,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越强烈;没有想象,人就不能形成审美理想,不能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更美的现实美和艺术美。 (3)审美想象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和中介,审美对象往往在想象中被涂上一定的情 感色彩,同时,主观情感也在想象中得到自由抒发。 13.审美心理结构中有哪些主要心理因素? 审美心理结构中包含着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 (1)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所谓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 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则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基本特征,它是 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感觉和知觉和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2)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 造性想象两大类。所谓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所谓创造 性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审美心理中,既有再造性想象,也 有创造性想象。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总是把从感觉、知觉所得到的关于对象的完整表象,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通过想象的活动再造出来,或创造出新的形象。身后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多,想象的翅膀也就 越丰满,所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就越强烈。 (3)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情感在审美心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审美心理是 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那么,这些心理因素是如何在审美心理中统一起来的 呢?它们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以情感作为中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 (4)理解是审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美的事物不仅具有感性的形式和生动形象,而且还 有内在的本质和深刻的意蕴。审美心理的理解因素主要包括:首先,对于审美对象的认识内容,不能脱离 理解因素;其次,对于审美对象形式的认识,也不能脱离理解因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审美 对象内在意蕴和意味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性因素。 14..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提高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 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力。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 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第三,培养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人类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美和创造美。 第四,塑造完美人格。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任务。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们之所以特别重视美育,其主要原因就是美育在塑造完美人格上具有其他教 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15.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与此同时,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并发挥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家庭美育。家庭教育是美育的起点。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人最早接受美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作为美的摇篮,甚至当一个胎儿 在母腹之中尚未出生时,就已经可以开始进行美育了。 第二,学校美育。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学校是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环节,它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组 织的系统教育,因此,比起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来,学校美育的时间更有保证、条件更加优越、美育更加 系统、效果更加明显。 第三,社会美育。社会美育是美育的大课堂。社会美育是指借助于社会上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环境所施 行的美育。比起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来,社会美育具有更加广阔的范围和鲜明的特点。 第四,自然美育。自然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自然美 对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验人生、激发情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 第五,艺术美育。艺术美育是美育的核心与主要手段。艺术美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 用。艺术美育是美育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艺术美育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由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五、论述题(共30分) 1.试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 答:1.审美发生其实也标志着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之 间的关系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使得人和自然界区 分开来,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之分。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主体(社会的人)和客体(自 然界)之间,才逐渐形成了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等等在内的各种现实关系,审美关系也是 主客体价值关系中的一种。2.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审美意识;作 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也不是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而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与人为敌或 与人无关的自然转变成的“人化的自然”。所谓“人的对象化”,则是指人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自由 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使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体现出来。因此说,审美客体既有 自然性,又有社会性。 3.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践 创造了人的对象世界,外部自然界被“人化”而成为审美客体;另一方面,实践又创造了对象的主体,主 体的五官感觉也相应地被“人化”而产生审美感受。与此同时,也是实践使得主客体之间发生了关系,并 进而形成了审美关系。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积淀在审美关系中,体现在客体便是审美价值的产生,体现在 主体便是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感受的形成。 4.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又不仅是客体的自然属性;审美价值不是主观的产物,但它又并不是与 主体无关。审美价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的统一。因此,我们说,主体的审美 感受和客观世界的美,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 2.试论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 答:(1)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简单的线性思维方 式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 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动机、生物的本能、游戏的需要。 (3)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等,几乎 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人类审美发生的根 源最终归结为人类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 (4)所以说,人类审美活动的起源虽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审美发生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的社 会实践活动。 3.结合实例论述什么是人的美,人的美有什么特点 答: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 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一)人的外在美。外在美是通过直观的外在形象体现的,能够给人直观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1.形貌美形貌美是指人的身材相貌的美,属于静态美。形貌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它是自然 界长期进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意识和观念不断发展的结果。大体上讲,人体的形貌是否美,可以 从面貌、肌肤、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与配合、内在活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和判断。2.服饰美服饰美是指人通 过着装、发式、面部化妆修饰等产生的美感效果。形貌是人的自然资质,服饰则是人的文化生成。服饰美 主要体现为服饰造型与人的形体及性格的和谐统一,服饰造型与所处的环境的和谐统一、服饰本身的色彩 谐调、服饰配色与环境色调谐调四个方面。3.风度美风度美是指人的风采和气度的美,主要通过人的言 谈、举止来体现。风度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的外在反映。言谈举止作为人的精神的 表现,是体现人物美的重要方面。 (二)人的内在美。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精神 美和性格美:1.精神美精神美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人的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 操、丰富的美好情感和智慧、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等。2.性格美性格美主要是指人的性格特征的美 。性格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性格使人的精神具备了个性的感性特征。性格 美的表现是热情、开朗、活泼、诚恳、果断、稳重、刚强、机智、幽默等,与此相对的不良性格特征是为 人冷漠、暴躁、怯懦、虚伪、软弱等。 (三)人物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或者说,人的美侧重于美的内容。内 在美是人物美的核心。 4.试论优美与崇高的联系与区别 答:(1)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 一。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 对立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 感。 (3)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第一、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 第二,时间上的慢与疾。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 趋于动态的。 第三,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多 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 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 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第四,力量上的弱与强。优美的事物不呈现主体和客体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主客体双方的平衡、统 一、和谐、安宁,强调力量的平衡和稳定,追求一种阴柔之美。崇高的事物则体现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尖 锐对立和严重冲突,充满了动荡与斗争,强调力量巨大与气势磅礴,追求一种阳刚之美。 5.试述“审美距离说”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原籍瑞士、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布洛(1880-1934)在《作为一种艺术要素和美学原理的“ 心理距离”》(1912)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心理距离说”,在各国美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必须抛开实用目的与 功利需要,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实用的变为欣赏的,由功利的变为审美的,才能够真正 获得审美感受。 (3)布洛的“距离说”是从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与黑格尔关于审美要保持自由欣赏态度发展而来,其 核心是强调了审美活动必须摒弃实用功利目的,用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来讲,就是“虚静”。布洛进一步指 出,在审美活动中,这种“心理距离”必须适中,距离过远或距离过近,都不能产生真正的美感。所谓距 离太远,是指一种实用功利的态度或科学认知的态度,根本就没有进入审美的心境,没有建立审美的态度。所谓“距离太近”,是指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固然需要共鸣和移情,但是,心理距离也不能太近甚至于 消失,如果完全把剧中的故事当作生活的真实,甚至把剧中的人物当作生活中的自我,那也同样不可能得到美感。 (4)布洛的“距离说”指出了审美心理的一些重要规律,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且至 今仍有较大影响。但是,布洛的“距离说”完全否定审美主客体是在人类漫长实践活动中才最终形成的这 一历史进程,过分夸大了心理距离在美感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未免以偏概全,把复杂的问题过分简单化 了。尤其是布洛将美与美感混淆起来,把美单纯归结为主观心理的产物,使他最终落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 潭之中。 6.试述“移情说”审美理论基本内容 答:(1)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近百年时间里,“移情说”美学在西方许多国家具有很大影 响力。移情说的先驱是德国美学家费希尔(1807-1887)和他的儿子,他们有关审美中移情作用的论述, 为后来的“移情说”开了先河。一般认为,移情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 (1851-1914),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觉》、《论移情作用》、《再论移 情作用》等。立普斯的移情说成为早期西方审美心理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2)移情说的功绩在于对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什么是移情作用呢?就是指人 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往往不自觉地将无生命、无情感的事物当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与此同时,人自身 又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响,进而和事物发生共鸣。 (3)立普斯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美学的,他重点研究了审美欣赏心理,他认为审美欣赏实际上就是一个 移情过程。立普斯认为,审美感受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而是来自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也就是一 种令人愉悦的“同情感”。只有这时,审美客体才在审美主体心目中成为审美对象。由物我分离、物我对 立的状况升华为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审美的境界。 (4)移情说对于移情作用做了细致研究,特别是立普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了人在观赏几何形体时产生 的心理错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这是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移情说又是一种唯心主义美学 理论,它把这种美感中的移情现象从认识论范围扩大到本体论范围,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无所谓美丑,一切 都只是人的主观移情的结果,他们看不到人类实践活动是移情作用的基础,反而认为客观世界万事万物都 不过是“我”的移情的结果,这就成为地地道道的主观唯心主义了。 7. 举例说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审美理论学说 答:(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马斯洛先后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潜能和价值论”、“自我实 现论”、“高峰体验论”等重要理论,奠定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 之父”。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关于人的七种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由下而上依次是:第一层,“生理需要”, 即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或生理需要,这是最基本的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避免危 险等,引申涵义还包括社会安定、生活保障等;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指人渴望在家庭、亲戚、 朋友、单位、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在给予他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中享受温暖;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尊敬,胜任工作、事业有成,从而得到肯定的评价和赞扬等等;第五层,“ 认知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求知、探索、认识和理解等,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和内在动机,认 知和好奇心分不开,人的认知天性推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第六层,“审美需要”,包括对 于对称、均衡、秩序、完美等形式美的追求等。马斯洛是第一位把审美需要当作人的基本需要的心理学家;第七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指个人特有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它是金字 塔的顶尖,是人的所有基本需求中最高的目标,也是完满人性的体现。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面 各种需要的满足。马斯洛认为,各种基本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人,将会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 (3)人的潜能和价值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从生物进化论和比较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 马斯洛认为,人的潜能就是人的内在价值。潜能得到发挥,也就是价值得到实现。 (4)“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追求目标,它强调完满的人性,强调以生物学 为依据的人的本性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完满的人性”主要指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特性 或潜能,这些潜能的充分发挥就被称为“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中 的一批杰出人物,他们有着坚强的信念和决心,都有着积极的创造性,对很多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很 少失望、焦虑、恐惧、悲观的情绪,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并获得创造的乐趣,同时在创造性工作中全面 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更全面地享受生活,自然地发挥着全部生理、心理功能,他们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发 展潜力与实现潜能的需要。 (5)“高峰体验”:马斯洛进一步指出,“自我实现”的重要特征便是“高峰体验”。峰体验的最大特征,就是人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时的一种体验,人在这种体验中会感到欣喜若狂、销魂落魄、如醉如痴,它是人的存在最完美、最和谐、最幸福的一种境界。高峰体验的时刻,人有一种反归自然或与自然合一的极度欢乐,人的心胸仿佛豁然开朗,体味到宇宙、人生的无穷奥妙,仿佛进入了天堂,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达到了一种尽善尽美的人生境界。“高峰体验”来自于创造的冲动和创造的激情,来自于科学发现和伟大的灵感,来自于爱情与异性的结合,来自于人与大自然的交融,更来自艺术创作活动与审美欣赏活动。 8.举例说明美育的特点 答:美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形象性。形象性是美育的显著特点。美育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让受 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蕴。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征就是形象性。 第二,娱乐性。娱乐性是美育的鲜明特点。早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强调 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 教育和启迪。 第三,自由性。自由性是美育的重要特点。一般来讲,智育、德育等教育方式,都或多或少要采用灌输的 方式来进行。智育、德育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大多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的形式。而美育的特点, 恰恰是采取自觉自愿的自由方式进行。 第四,普遍性。美的普遍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就无时不可进行 ,无处不可进行。尤其是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美和美育在人类生活 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只是在学校的课堂或校园中进行,而是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完全 可以说,美育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容美发、 形象设计、服饰打扮、家居装饰等等,都离不开审美和美育。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社会的生活化趋势,使得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美育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教育或人生教育。
本文档为【《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066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6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10-12
浏览量: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