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蚌埠市“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

蚌埠市“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

举报
开通vip

蚌埠市“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蚌埠市“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开发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初步实现了开发区经济“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要转变。这一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市开发区抢抓机遇、扩大开放、扎实工作、加快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为“十二五”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开发区实现腾飞的关键时期,根据《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为科学指导开发区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全市开发区“十二五...

蚌埠市“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
蚌埠市“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开发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初步实现了开发区经济“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要转变。这一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市开发区抢抓机遇、扩大开放、扎实工作、加快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为“十二五”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开发区实现腾飞的关键时期,根据《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为科学指导开发区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全市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市开发区立足科学发展,集聚发展要素,完善配套功能,坚持投资拉动和开放带动,开发区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开发区已成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拉动投资的重要平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力推升级扩容,园区规模日益壮大 辨识把握开发区清理整顿机遇,对照设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完善支撑性材料,加强对上争取,新增国家级开发区1家,省级开发区4家,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7家,较2005年增加5家;强力推动开发区扩区工作,规划面积已经从批准设立时的20.71平方公里拓展到154.49平方公里,开发区开发建成区面积达83.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显著增多,已达1270户,较2005年净增609户。 (二)加大基建投入,承接能力有效提高 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在加强政府投资的同时,积极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功能,探索采用BOT、BT、TOT等新型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开发区建设资金来源。五年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6.5亿元,新增开发建设面积67.4平方公里,开发区基础设施全部实现"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平整土地)。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承载外来项目落地能力有效提高。 (三)强推项目建设,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大力推进投资带动战略,坚持“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实施项目1427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7.7亿元,年均增长45.3%,2010年实现投资285.1亿元,是05年的6.9倍。广西柳工、深圳配天、中航三鑫、普乐新能源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国建材集团、德豪润达、香港新威集团等项目正在建设,花鼓灯嘉年华、长青集团超轻轨新能源公交车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推进。在项目工作的强力推动下,开发区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四)狠抓招商引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强化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功能,大力推行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等招商方式,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资金847亿元,年均增长50.4%,2010年引进资金247.4亿元,是05年的7.5倍。随着浙泰不锈钢、力达桩基、伊诺华轮胎、凯迪生物电厂、布雷斯登服装、沃尔玛、家乐福等一大批企业的入驻和陆续投产,开发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间,累计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313.1亿元,年均增长40.7%,2010年实现382.67亿元,是05年的5.6倍。 (五)着力优化环境,发展效益稳步提高 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建立健全园企沟通机制、定人服务机制、全程服务机制等长效机制,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办结制,通过多措并举,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发展效益稳步提高。累计实现财政收入58.9亿元,年均增长38.5%,2010年可实现15.2亿元,是05年的6.7倍。 (六)注重错位发展、产业特色初步显现 引导推动开发区实施错位承接、错位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高新区的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经济开发区的现代服务业、蚌埠工业园区的专业设备制造、怀远经济开发区的不锈钢制造、五河经济开发区的纺织服装和精细化工、固镇经济开发区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开发区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场所。截止2010年底,累计实现就业人员16.7万人。2010年,开发区新增就业人员2.9万人,占当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65%。开发区已成为各级政府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场所。 总体上看,“十一五”以来我市开发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开发区发展建设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仍不够强。纵向比较,我市开发区建设取得较好成绩。横向比较,我市开发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含丰原生化、丰原集团)在全省位居第三,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四。但与省内发展好的城市相比,还存在总量偏小、发展较慢问题。从工业增加值平均水平看,我市为合肥(58.8亿元)的29.93%,芜湖(52.39亿元)的33.6%,马鞍山(33.5亿元)的52.53%。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看,2006-2009年,我市年均增长29.33%,合肥年均增长33.5%,芜湖年均增长37.64%,马鞍山年均增长40.4%(数据源自安徽省2010年全省开发区发展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二是产业集聚度仍不够高。高新区装备制造及汽车、电子及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值比重达到67.7%,蚌埠工业园的生物化工、纺织服装、专用设备比重达到59.5%,怀远的不锈钢、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比重达到61.2%,固镇的农副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设备比重达到52.3%,五河的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比重达到62.5%。三是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弱。如装备制造产业,企业普遍反映铸件制造已成为制约我市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在某些关键环节、关键领域配套基础较差,将会制约园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四是县区开发区主导产业重复度较大。主要是蚌埠工业园区和三县开发区,由于启动时间较晚,前期处于急需发展壮大阶段,在产业选择上基本上都选择了纺织服装和机械制造作为主导产业,在招商引资中还存在着“同城竞争、同业竞争”现象。五是制约开发区发展的要素资源瓶颈依然存在。由于土地报批周期较长,加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用一部分土地指标,仍存在着用地指标紧张情况;随着外贸出口形势的逐渐好转,沿海发达地区用工需求大量增加,本地劳工大量外移,导致企业用工紧张;同时,融资难问题依然困扰着广大中小企业。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 (一)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开发区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我市开发区谋求跨越式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与省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加快皖北地区振兴战略政策叠加效应明显,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趋势增加,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外部条件长期向好;历经多年建设发展,区位比较优势明显、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逐步增强、产业基础较为坚实、科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整治潜力巨大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显现,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我们完全有条件实现开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十二五”时期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压力逐年加大,对项目引进、提高有效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实施建设,对我市利用外来资金屏障作用明显;虽然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加快,但周边地区吸引外资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指导思想,突出发展重点,奋力攻坚克难,全力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市开发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原则,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投资拉动、开放带动、创新牵动发展战略,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集约利用土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示范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蚌埠市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巩固提升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增长极地位,增强开发区作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主战场作用,开发区总体规模全面壮大,初步实现开发区向新型城区的转变,努力实现开发区块状经济皖北领先,打造一批全省知名的产业基地。 按照积极进取、奋发当先的原则,今后五年开发区开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切实落实安商、亲商、富商各项政策,支持入区企业做大做强,支撑开发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到2015年,开发区工业销售收入超过1420亿元,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力争完成2000亿,年均增速40%以上。 ——园区面积进一步扩展。积极推动扩区工作。按照符合两个规划的要求,大力推动全市开发区规划面积拓展至210平方公里以上,为开发区留足发展空间。 ——投引资规模进一步壮大。保持持续大规模有效投入是我市开发区经济加快崛起的现实途径。到2015年,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8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力争完成2160亿元,年均增速50%以上;利用外来资金达到92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实现1880亿元,年均增速50%以上;“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3830亿元,引进资金2910亿元。 ——发展效益进一步提升。随着外来企业的陆续入驻和前一时期优惠政策的陆续到期,开发区发展效益稳步提升。到2015年,开发区财政收入达到46.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25%以上,力争实现68亿元,年均增速35%以上,成为全市税收增长的主要支撑。 ——产业特色进一步显现。通过进一步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和主导产业,大力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开发区产业特色明显增强,主导产业占比达到70%以上,形成不锈钢、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若干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园区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时期,以国家级高新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为重点、市级工业集中区和重点专业园区为有益补充的全市开发区体系全面形成。 附表:蚌埠市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指 标 2010年 完成 2015年 目标 确保增速 % 2015年 目标 力争增速 % 规划面积(平方公里) 154.5 210 / 230 / 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83.2 160 / 180 / 工业销售收入(亿元) 382.7 1420 30 2000 40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85.1 1280 35 2160 50 基础设施投入(亿元) 28.4 150 / 180 / 引进资金(亿元) 247.4 920 30 1880 50 财政收入(亿元) 15.2 46.5 25 68 35 (四)发展定位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开发区应依据各自资源禀赋、区位特征、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各自主导产业和发展定位,全面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互动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从市区看,大力实施双核心发展战略,即市高新区和市经济开发区(包括高铁新区)要分别成为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核心区域和主战场。 城市西南部的高新区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品牌效应,肩负起全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发动机和强引擎功能定位,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全力打造成为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高新制造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 城市东南部经济开发区和龙子湖高铁新区要依托高铁机遇和龙子湖畔优美自然景观,肩负起打造综合城市功能新区定位,“十二五”期间盯住“再造一个新城区”宏伟目标,做好“人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大文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将东海大道以南、解放路以东区域打造成为我市乃至皖北区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湖新区。 城市中南部的蚌山区工业园区(姜桥物流园区)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与高新区的合作,为高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做好物流配套、产业配套服务工作,有效发挥好毗邻京台高速地理优势并结合高新区产业基础,促进内陆港建设,另一方面,要依托花鼓灯嘉年华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旅游和文化产业。更长远时期看,姜桥物流园区要向东向西延伸发展,与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共同连接发展成为城市南部经济区。 蚌埠工业园区加快向西开发建设,争取实现与怀远经济开发区连片发展;加快向东发展,与已初具规模的大型专业商贸集聚区相连,争取形成“东店西厂”发展业态,并进一步拓展城市北部建成区。 从县域看,三县省级开发区要围绕各自产业定位,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怀远经济开发区要建设成为不锈钢、机械电子与有机硅的县域产业承接基地;五河经济开发区沫河口园区要建设成为精特钢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业承接基地,城南园区要建设成为轻纺服装和食品制造产业承接基地;固镇经济开发区要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与食品制造的县域产业承接基地。同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与各自政务新区连片发展,“十二五”期间,三县开发区实现向新城区的过渡转变。 怀远马城经济开发区要抓紧启动起步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开开发区发展框架。充分利用电力供应充足优势,研究利用直供电试点政策,大力发展冶炼、建材等重化工产业,全力发展成为蚌淮之间重要的工业新区。 (五)发展战略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需要切实落实各自发展定位,更需要坚持实施四大发展战略: ——工业强区战略。工业强则开发区强,开发区强则市域县域经济强。要更加突出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功能,着重加大引进工业项目力度、加强工业投资强度,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土地、资金、环境容量、人才等发展要素资源要向工业项目集中倾斜,以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占全市开发区经济的比重,进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投资拉动战略。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投资仍然是促进我市开发区加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要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长期战略机遇,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强化项目带动,促进要素集聚,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后劲。要准确把握项目工作的节奏、力度、重点,着力扩大投资规模。 ——开放带动战略。开放合作是时代的鲜明特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是我市开发区在资本、项目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完善开发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把开放带动引向深入,必须充分利用好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开发区建设发展要融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大潮中,在用好用足自主创新政策大力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项目的同时,积极支持已入区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和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开发区。 三、 “十二五”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实现开发区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做好重点工作,有效促进开发区全局工作升级提速,率先崛起。 (一)强推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进一步明确产业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1-2个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推动全市开发区有序发展、错位发展。高新区主攻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经济开发区主攻现代服务业和光伏产业,蚌埠工业园区主攻机械制造和服装,怀远经济开发区主攻不锈钢和电子,怀远马城经济开发区主攻建材和能源,固镇经济开发区主攻农副产品加工和台资产业,五河经济开发区沫河口园区主攻精特钢深加工、精细化工;城南园区主攻轻纺服装、食品制造。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模式推进产业集聚,加速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在市场上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引导同类企业在空间上实施整合并向园区集中,逐步形成规模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产品群,做大做强现有滤清器、精细化工、孵化机、光电玻璃等产业基地。 强攻承接整体产业转移。密切跟踪发达地区资产、产业转移趋势和动向,盯紧关键人物、关键企业、关键渠道,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特色务实的招商活动,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力度,争取在承接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整体产业转移上取得突破。 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开发区品牌意识,在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同时,着力打造品牌开发区,提升开发区产业集聚度。“十二五”期间,争取培育形成2—3个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在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开发区。 (二)优化改善引资结构,提高招商质量水平 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库。建立开发区“十二五”重大项目库,优化项目结构,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占用资源少、环保型项目,特别是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进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研发机构,突出工业项目规划编制和储备,建立项目滚动式发展机制,切实把项目招商工作做实,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发展后劲。 全力推行开放式招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加强与世界跨国公司在华办事处、境内外研发机构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内资企业的联系,把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作为主要招商区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围绕培育壮大加工制造业、精细化工业、优质高效农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等六大产业和各自确定的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推行小分队招商,促进以商引商,突出中介招商,强化驻点招商,探索整体招商,促进开发区对外招商的新突破。 开发区要把吸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作为重中之重,把引进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和超亿元内资项目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着力吸引跨国公司在开发区设立研发中心、财务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运营中心和配套基地。“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发区力争引进5家世界500强企业,10个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加快把开发区打造成为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和其服务业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基地。 不断提高招商质量。加大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税源以及能够提高地方经济增长质量和水平的项目引进,不断优化引资结构,充分发挥外资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让外资生根、让内资生长的良性循环,形成引进、消化、吸收的完整链条,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对开发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路、水、电、讯、热、气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逐步实现集中供热和集中治污,提高投资强度,提高承接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大项目的能力。在科学合理确定开发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严格划分各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区,使规划具有前瞻性;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合理确定环境容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建筑如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城市艺术水平,搞好绿化、美化规划,提高文化品味。同时,推行新“九通一平”专业配套服务,营造与国际接轨的环境平台。 进一步完善投资服务功能。加快推行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继续推广“一个窗口”、“一站式”办公,推动网上办公,真正实现“政策更优、审批更快、服务更好”,为投资者和驻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四)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着力吸引国外大公司和行业知名公司在开发区设立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并推动和带动我市相关企业为之配套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发挥其技术、人才扩散效应。依托开发区,加强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技术。 提升产业战略布局。在生产力布局上,要把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与生产力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产业调整上,要把开发区的工业项目与全市的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发区内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通过重大项目带动,改造传统产业,把开发区建成引进消化吸引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与技术自主创新的载体;在调整产品结构上,要以“高、精、专、深”为方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加强开发区孵化器、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和潜力。科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科研机构、企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各岗位职责公文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个人在园区或孵化中心内创办企业。积极筹划开发区内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体系。注重引导外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园区增长方式 推行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调整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把土地用在好项目上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严格项目环保审批。严格执行项目环评制度,坚决控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工业项目进入开发区。同时,对于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预开工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要督促项目单位积极落实环评工作。 积极创建循环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鼓励开发区企业实施资源循环式利用、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循环式消费,在开发区内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加快发展环保型产业,积极创建循环园区,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 (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综合服务体系 创新开发管理体制。转换开发区政府管理方式,强化引导服务功能,逐步由政策管理为主向规则管理为主转变;继续走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相分离的路子, 探索开发区的经营性开发公司按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开发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开发区发展由政策资源驱动型向体制机制驱动型的转变。 加快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在开发区内逐步建立和发展信息咨询、项目评估、技术转让、律师公证、会计审计、销售服务、物业管理等一系列规范化的市场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财政、税务、国有资产、工商、物价、劳动、人事、环境保护以及公安等部门要逐步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为入区各类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七)实施“人才兴区”战略,提供发展智力支持 “十二五”期间实现开发区更快更好发展,人才是基础、是保障。要切实加强开发区领导班子建设,真正把思想解放、事业心强、富于开拓精神的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领导班子中来,全面提高开发区领导班子发展能力。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招商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熟悉项目运作、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善于捕捉投资信息、精于商务谈判、公关协调能力较强的专业招商队伍。要拓宽选才用人视野,下大力气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紧缺人才,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国际省际合作与交流,构建开发区人才高地,为加快开发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开发区建设的领导 积极调整充实市开发区领导机构,强化办公室力量和工作的综合协调,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推进制度,综合指导与协调全市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开发区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级开发区的标准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机构设置,明确责任,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起上下贯通、共同推进的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二)加快实施开发区扩区规划 加快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开发区和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工业集中区扩区工作,精心组织,稳步实施,使每个省级开发区到2015年规划面积都要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进一步提高承载工业发展的空间。 (三)加大对开发区的资金支持力度 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继续争取省县域重点工业园区贴息资金、皖北发展重大项目贴息资金对开发区的支持;加强对开发区的金融支持。推进工业园区银企合作深度开展,继续引导各金融机构与工业园区企业加强沟通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在运用金融政策与金融工具上的有效合作,促进园区工业发展壮大。 (四)强化对开发区的考核 完善开发区综合考核制度,强化开发区工作责任制,科学安排发展目标,加强开发区目标考核,严格兑现考核措施;健全开发区工作机制。加强对开发区运行情况的调度和统计分析,坚持开发区发展情况月通报制度,及时反映开发区建设发展动态,提高信息化建设和网上办公水平。 (五)加强开发区对外宣传推介 制作高质量的开发区对外宣传资料,为外商提供便利化服务;利用各种形式对外宣传,发挥我市各类宣传载体作用,加大对开发区宣传力度,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让投资者更多更快捷地了解开发区、关注开发区、投资开发区,不断提升开发区对外形象和影响力。 (六)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开展新一轮环境建设,由以人性化服务、政策优惠为主,转向降低综合商务成本,优化安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综合环境。加快推进便捷通关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外商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信心。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完善人才、信息等科技服务功能,为企业研发创造优良环境。
本文档为【蚌埠市“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5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3-10-05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