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鄂尔浑回鹘汗国及其回鹘文字

鄂尔浑回鹘汗国及其回鹘文字

举报
开通vip

鄂尔浑回鹘汗国及其回鹘文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 J.NI∞ 唧踊ST I】NI、,职 nr lrOR N 弧^0N I^ n璐 (Ph丑o.ophy mcl Social Sc~ z) 2007年第5期 № .5.2O口7 鄂尔浑回鹘汗国及其回鹘文字 阿利娅·艾尼瓦尔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回鹘人生活在古代东西文化交汇的西域,并受各种文化的交互影响。回鹘人早期使用古代 突厥文字,鄂 尔浑回鹘汗国建立后改用粟特文,并在粟特文的基础上创制了回鹘...

鄂尔浑回鹘汗国及其回鹘文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 J.NI∞ 唧踊ST I】NI、,职 nr lrOR N 弧^0N I^ n璐 (Ph丑o.ophy mcl Social Sc~ z) 2007年第5期 № .5.2O口7 鄂尔浑回鹘汗国及其回鹘文字 阿利娅·艾尼瓦尔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回鹘人生活在古代东西文化交汇的西域,并受各种文化的交互影响。回鹘人早期使用古代 突厥文字,鄂 尔浑回鹘汗国建立后改用粟特文,并在粟特文的基础上创制了回鹘文。 [关键调】鄂尔浑回鹘汗国;回鹘文字;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H2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07)05—0154—03 7至8世纪回鹘人游牧于今蒙古国的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一带。唐天宝三年(744年)回纥取 代突厥,在漠北建立了回纥汗国(744—840年)。它最强盛时疆域“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 突厥故地”。汗廷和政治中心位于鄂尔浑上游的斡尔朵八里(即哈喇巴喇哈逊),势力远及高昌、塔里木 盆地北部和中亚河中地区。 鄂尔浑汗国官制有两个系统,其一,主要是沿袭突厥旧制,职官多用突厥名号,汗国最高首领称为 “汗”,其妻称为“可敦”,子弟称“特勤”,典兵将领称为“设”,大臣有叶护、梅录、俟斤、颉利发、阿波、达干 等28级,职官无定员,皆世袭。其二,采用唐朝官制,设内宰相三人、外宰相六人及都督、刺史、将军、长 史、司马等。所有官员依照可汗的意志管理各方面事务。 回纥汗国从建立到灭亡共存约一个世纪,汗国的社会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并且与唐朝进行绢、马交 易,回纥人从内地换回大量的丝绢、茶叶及其他用品,不仅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且可以转运到中亚各 地销售,期间回纥的商业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回纥商人进入内地者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久住长安等 地,并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由于回纥汗国掌握了东西交通的命脉,商业活动得到了发展,中亚地区的粟特人大量迁移到回纥汗 国从事商业活动,并对宫廷政治发生影响。回纥都城斡尔朵八里是回纥汗国的政治中心和商业繁华地 区,考古学家在发现的一所住宅中找到松香、铜片和青铜镜,在首府城内以及在鄂尔浑河畔农业地区周 围,几乎每户都备有碾磨粮食的磨盘。都城以外,鄂尔浑河及色楞格河沿岸的其他回纥城市的周边地 区,有定居点及农业区,城内还有手工业作坊。 随着回纥汗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财富的积累,部分回纥贵族着手修宫室、筑城邑,如葛勒可汗 建在色楞格河畔的富贵城,牟羽可汗建的古可汗城,在鄂尔浑河及居延海一带还有好几处“可敦城”。 到了唐朝末年,回鹘汗国渐趋衰落,统治阶层争权夺利的斗争演变成多次公开的互相残杀,国力 [收稿 日期]2007—01—25 [作者简介]阿利娅·艾尼瓦尔(1964一),女(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从 事中国古代史与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 ---— — 154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锐减,加之连年不断的瘟疫和自然灾害造成牲畜大批死亡、牧业生产大幅度衰退,同时还不断遭到黠戛 斯、吐蕃等族的攻击。唐文宗开成九年(840年),回鹘将军句录末贺引黠戛斯军队10万人攻破回鹘汗 廷,杀死压取可汗,建立近百年的回鹘汗国解体。 汗国灭亡后,部众分崩离析、四处外逃,史载“有回鹘相歇者,拥外甥庞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 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西安,又有近可汗牙十三部,以特勤乌介为可汗,南来附汉。” 这里记载回鹘外逃大致分为向南、向西两个方向。西迁者分为三支,一支奔至吐蕃统治下的河西走 廊,先后以甘州、沙州为中心建立了甘州、沙州回鹘政权;另一支逃往中亚葛逻禄统治区,建立了喀喇汗 王朝;第三支入新疆,以高昌、北庭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 西域、河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活动的大舞台,氐、羌、汉、匈奴、丁零、月氏、乌孙、塞种、铁勒、吐蕃 及族属不一的西域诸族都曾于这里繁衍生息,民族成分复杂多样,不同民族的文化交相辉映、水乳交融, 对后来的回鹘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除此之外,西域、河西又是中原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希腊 文化等荟萃聚集之地,对回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都产生过不同影响,尤其是汉文化影响最为深远。从 敦煌、吐鲁番、龟兹、北庭、哈密等地发现的回鹘文化遗产,如文书、历法、石窟壁画、雕塑、钱币、丝绸、宗 教作品中都可得到应证。 总之,9世纪中叶以后,回鹘西迁西域及河西走廊一带,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加上受当地高度发展 的汉文化影响,回鹘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逐渐由游牧向定居过渡,其经济类型也逐步实现了由草原型向 农业型的转化,但同时又保留了部分旧有的历史传统。 . 在西迁前,回鹘最早信奉萨满教,8世纪中叶以后又奉摩尼教为国教。西迁西域、河西以后,他们逐 步改变了自己的信仰,在保留摩尼教信仰的同时,民众大都皈依了佛教。西迁前回鹘文化是单一的突厥 文化传统,主要受汉文化影响,随着摩尼教的传入才开始与来自中亚、波斯的粟特文化有了接触,并接受 其文字,据以创制了回鹘文。西迁后,文化氛围大为改观,除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和来自印度的佛教外, 更有来自希腊和来自阿拉伯、波斯的文化气息,使初到此地的回鹘人迅速改变了自己的文化结构,形成 了具有多种文化兼收并蓄之合成特色的新文化。 回鹘人生活在古代东西文化交汇之处的西域,古代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一阿拉伯文化和突厥 文化、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互相交汇影响。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回鹘人吸取东西方各种文化的精髓,形 成和发展了富有特色的回鹘文化,对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回鹘人在语 言文字学方面的成就格外引入瞩目。 回鹘人在早期使用古代突厥文字,因这种文字在外形上与古代突厥如尼字母相似,所以称之为古代 突厥如尼文,漠北回鹘汗国葛勒汗(747—759年在位)的记功碑就是用这样的文字书写的。 回鹘文起源于粟特文,创作时间约在公元8世纪,回鹘人受粟特文化的影响很深,粟特(Sogd.衄)史称 “昭武九姓”或“九姓胡”,其居住地大约相当于撤马尔汗和布哈拉,粟特人曾对回纥及其文化产生过重要作用。 粟特文是由一种地区性的阿拉美(Aramie)文发展演化而来,其后又受到聂思脱里文字的影响,按字 母在词中位置的不同(词首、词中、词尾)而改变写法,后来又受到汉文的影响,把从右到左横写改为从上 至下竖写。回鹘文是在粟特文基础上创建的一种音素文字,字母约 19—22个,回鹘人在西迁之前就开 始使用(大约在8世纪),其确切的开始使用年代没有明确记载,但广泛使用是在9世纪中叶回鹘西迁 后。西迁后的回鹘用这样的文字记录、翻译、创作了大量的文献,此文献大体上分宗教类、世俗类、文书 类和碑铭类。 宗教类为佛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的经典、赞美诗、圣贤传、忏悔录、愿文、感应记、 教理问答等。回鹘文宗教典以佛教的文献最多,绝大多数是手抄本,元代开始有木刻本。大多数回鹘文 佛经的形式为所谓“梵夹”式,即左边画一圆圈,中有穿孔。木刻本则为汉族的“折叠”式或“册子”式,并 一 】5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且用汉文标写页码。回鹘文佛经大部分译自汉文,如<金光明最胜王经》、<俱舍论安慧实义疏>、<阿含 经>、<八阳神咒经》等。有人认为,回鹘纵然不是把全部<大藏经》译成回鹘文,至少也是把<大藏经>的 经、论两部分的主要著作先后译成回鹘文。 回鹘文碑刻文献目前仅发现有 6方:<乌兰浩木碑>(1955年在蒙古国西部乌兰浩木发现,有八行回 鹘文字,年代无法确定,但可说明回鹘最早在西迁前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了)、《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木都木洒里修寺碑>、<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造塔功德碑>和《重修文殊寺碑>。回鹘文 文献以佛教内容为最多。 社会经济文书和天文与历法文献有西域、敦煌出土的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约有400多件,涉及古代 回鹘人的社会生活、土地制度、赋役制度、高利贷、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在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 文献中,有天文、历法文献、医学文献、书信、家庭档案,还有敦煌、西域石窟中为数丰富的回鹘文题记等。 回鹘文按其特点可以分为草体、书写体、写经体和雕版印刷体等。在敦煌发现的 900多枚回鹘文活字, 字体也基本类似雕版印刷体。 另外,鄂尔浑汗国在历史上改用粟特文、摩尼文,并在粟特文基础上创制回鹘文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的。一是受宗教的影响。公元762年,回鹘牟羽可汗把摩尼教定为国教,从而在文字的使用上也由过去 的突厥文逐渐向粟特文、摩尼文过渡。这可以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的探险队在敦煌、 新疆所获得的大量粟特文、摩尼文文献得到充分说明。回鹘西迁后,在高昌地区的回鹘于 10世纪中叶 盛行佛教。甘州回鹘1 1世纪初盛行佛教。佛教徒大多使用回鹘文,这是因为回鹘先信仰摩尼教而后信 佛教,在信仰佛教之前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文字——回鹘文了。回鹘人的佛经几乎都是用回鹘文写成的, 如<金光明最胜王经>、<玄奘传>、<八阳神咒经>、<弥勒会见记》、<金刚经》、<瑜珈师地论>、<阿含经>等。 公元10世纪末及 11世纪初,伊斯兰教开始由中亚喀喇汗王朝传入喀什噶尔,继而入叶尔羌,又入和阗。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阿拉伯文逐渐取代了其他文字。哈密、吐鲁番及河西一带,在15世纪以前仍然以 信仰佛教为主,使用的文字主要为回鹘文,如明代的<高昌馆来文>就是回鹘文写成的。在甘肃酒泉附近 发现的回鹘文《金光明经》则成书更晚。15世纪后,整个天山以南逐渐伊斯兰化,随之阿拉伯文也取代 了其他文字。由此可见,回鹘宗教信仰的不同对文字的影响是十分强烈的。二是受经济的影响。据史 料记载,回鹘是靠粟特人从事大规模的东西贸易的,粟特人是古代著名的善于经商的民族,“利之所在, 无所不到”。正是由于经济的因素,回鹘人不得不学习和使用粟特文、摩尼文,以至后来创制了回鹘文。 牟羽可汗选择摩尼教而不选择其他宗教如佛教作为国教,正是由于回鹘助唐平乱后,依靠粟特人发展商 业经济的结果。从回鹘在中国内地所建摩尼寺的地点,也可以看出摩尼教徒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高 昌回鹘王国广泛使用回鹘文以后,逐渐废除了古代突厥文。但是,11世纪喀喇汗王朝建立以后,由于伊 斯兰教的影响,葱岭西以及喀什一带的维吾尔人首先改用了阿拉伯字母。而回鹘文则在新疆东北部和 甘肃的回鹘人中长期通行。在哈密、吐鲁番一带,回鹘文使用到 15—16世纪。在甘肃酒泉发现的回鹘 文<金光明经>本则刻成于 17世纪。 鄂尔浑回鹘汗国创制的回鹘文曾对周围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如回鹘文曾作为元朝以 及后期金帐汗国的官方文字。维吾尔人把回鹘文传给了蒙古人,蒙古人在此基础上创制了回鹘式蒙文 使用至今。满族人又从蒙古人那学会并创制了满文。辛亥革命后,满文不再使用,可是新疆的锡伯文却 一 直沿用至今。回鹘文发展过程中,回鹘人又创建了回鹘文活字印文,对中国活字印刷术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富学.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牛汝极.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3]史金波,雅森·吾守尔.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尉术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0. (责任编辑 杨士宏 责任校对 肇英杰) ·— — — 15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鄂尔浑回鹘汗国及其回鹘文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4214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6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9-27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