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葛洪心灵养生论(葛荣晋)

葛洪心灵养生论(葛荣晋)

举报
开通vip

葛洪心灵养生论(葛荣晋) 收稿日期:2013-01-04 作者简介:葛荣晋,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主要从事东亚实学 和中国哲学史研究。 葛洪心灵养生论 葛荣晋 摘 要:葛洪的养生论是建立在他的形神论基础之上的。他从人是“形神合一”的高级动物这一 认识出发,在养生上,既讲生理(身)养生,更讲心灵(心)养生。他所追求的是潇洒人生、快乐神仙的人 间仙境。葛洪发挥庄子、王充等人的养生观点,具体提出了“除六害”之说,认为寻求物质快乐,从本质 上是一种不断“涤除嗜欲”的“减法哲学”。他还提出了“为...

葛洪心灵养生论(葛荣晋)
收稿日期:2013-01-04 作者简介:葛荣晋,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主要从事东亚实学 和中国哲学史研究。 葛洪心灵养生论 葛荣晋 摘 要:葛洪的养生论是建立在他的形神论基础之上的。他从人是“形神合一”的高级动物这一 认识出发,在养生上,既讲生理(身)养生,更讲心灵(心)养生。他所追求的是潇洒人生、快乐神仙的人 间仙境。葛洪发挥庄子、王充等人的养生观点,具体提出了“除六害”之说,认为寻求物质快乐,从本质 上是一种不断“涤除嗜欲”的“减法哲学”。他还提出了“为道者当先立功德”的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认为养心是一种 “加法哲学”,只有从功利境界升华为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才能达到“仁者不忧”的“人乐”境界。 关键词:葛洪;心灵;养生论;境界 中图分类号:B2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669(2013)01-0050-05 葛洪(283—34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人 称“葛仙翁”,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 人。东晋著名的道学家、炼丹术家、医药化学 家、养生学家。著有《抱朴子》、《抱朴子养生 论》、《肘后备急方》、《神仙传》和《西京杂记》 等,其中《抱朴子》是他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葛洪的养 生文化是建立在其形神论基础之上的。他在 《抱朴子内篇·至理》中指出:“夫有因无而生 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 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 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形)劳则神散, 气竭则命终。”葛洪从人是“形神合一”的高级 动物这一认识出发,在养生上,既讲生理(身) 养生更讲心灵(心)养生。本文将着重探讨和 阐述他的心灵养生论。 一、养生是一种人生价值选择 葛洪一生所追求的是潇洒人生、快乐神仙 的人间仙境。而要达到这一理想境界,首先就 必须选择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是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带 有动物的本性。但人是一种“身(肉体)”与 “心(心灵)”、“形”(形体)与“神(精神)”相结 合的高级动物。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主要不 是形体、财富、权势、美名、女色等,而是充满 人文精神的纯洁心灵(或阳光心态)。 每个人生都具有“七情”、“六欲”。“七 情”,儒家一般是指喜、怒、哀、乐、爱、恶、欲; “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之欲。 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繁衍后代,人需要构 建以“食”为基础,以衣、食、住、行、性、健康与 安全等为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物质家园。同时,为了满足人 的心灵需求,必须塑造完美人格、提升人生境 界,构建以“道”为指导,以道德、艺术、音乐、 哲学和宗教信仰等为内容的精神家园,以满足 人的精神生活。构建物质家园与构建精神家 园是人类赖以生活的两大基本生存形式,就像 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与摆正“道”与“食”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Research 50 葛洪心灵养生论 的关系,是一个人人生价值观的选择。从古至 今,有两种选择:一是君子(有道者)的“谋道 不谋食”,二是世俗者的“谋食不谋道”。 如果按照世俗者的“谋食不谋道”的价值 观,就会把人生的幸福快乐看成是最大限度的 追求物质生活,认为“有钱有权就是快乐”、 “物质刺激就是幸福”等,势必会陷入为物所 役、价值迷惘的泥坑。葛洪指出:“夫圆首含 气,孰不乐生而畏死哉?然荣华势利诱其意, 素颜玉肤惑其目,清商流徵乱其耳,爱恶利害 搅其神,功名声誉束其体,此皆不召而自来, 不学而已成。”(《抱朴子内篇·至理》)又指出: “知好生而不知有养生之道,知畏死而不信有 不死之法,知饮食过度之畜疾病,而不能节肥 甘于其口也。知极情恣欲之致枯损,而不知割 怀于所欲也。余虽言神仙之可得,安能令其信 乎?”(《抱朴子内篇·微旨》)这就是说,贪得无 厌者的“情欲”是人类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 世俗者在金钱、权势、虚(浮)名、女色和美言 的诱惑下,完全迷失了人生方向,将“真我”异 化为“假我”,将自己变成了一群没有理想、没 有道德、没有信仰、没有敬畏之心的“游魂野 鬼”,根本不可能成为快乐的神仙。在他们的 心目中,只有大写的“权”与“钱”字,只知道 “饮食过度”与“极情恣欲”,而完全忘记和忽 视了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结果把自己变成了 “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人。他们什么 都不缺,就缺一个“德(道德)”字;什么都不 少,就少一个“魂(灵魂)”字。这种满身铜臭 味的人,什么都不怕,什么坏事都敢干。社会 上出现的一切丑恶现象和犯罪行为,都是这些 为物所役的“假人”所造成的。过度地追求物 质生活和感官刺激,他们就有可能走犯罪的道 路,成为阶下囚,或者疾病缠身、英年早逝,哪 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正如美国人本主义 哲学家爱利希·弗(1900—1980)指出的那样: “贪婪是一种会给人带来无限痛苦的地狱,它 耗尽了人力,满足其需求,可并没有给人带来 满足。”为贪婪情欲所累的人,永远都不会获 得幸福与快乐,更不可能成为葛洪所追求的长 生神仙。 近日,我在南岳道教考查中,发现祖师殿 有一副楹联,上联“财富当求应能知足”,下联 “神明可鉴切莫贪心”。如果人能照此生活, 就不会为“贪婪情欲”所累,从“欲而不贪”中 获得幸福与快乐。人应从哪里寻求幸福和快 乐呢?要想获得幸福和快乐,就必须在人生道 路上始终坚持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核心价值 观。葛洪正确地指出:“立德践言,行全操清, 斯则富矣,何必玉帛之崇乎?高尚其志,不降 不辱,斯则贵矣,何必青紫之兼拖也乎?”(《抱 朴子外篇·广譬》)在富贵上,他鄙视世俗的荣 华富贵,认为“玉帛之崇”的财富和“青紫之兼 拖”的权势,並不是人生所追求的真正富贵。 只有“立德践言,行全操清”的美德和“高尚其 志,不降不辱”的行为,才是君子所追求的真 正的人生富贵。因为在葛洪看来,“荣位势 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 也。隆隆者绝,赫赫者灭,有若春华,须臾凋 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抱朴子外篇·自 叙》)。他认为富贵权势不过是过眼烟云,何 必因它得之而喜、失之而悲呢?人生的真正价 值和意义,主要地不是追求以荣华富贵为内容 的物质家园而是“以太和为至乐”、“以恬淡为 至味”的精神家园。清代权倾朝野的和珅,在 被处死后,其子丰绅殷德才从中懂得了人生的 真正价值,诗曰:“朝亦随群动,暮亦随群动。 荣华瞬息间,求得将何用?形骸与衣冠,假合 相戏弄。何异睡着人,不如梦是梦。”丰绅殷 德从全家被抄和和珅处死中悟出了人生的真 谛。这就是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一种追求精神 快乐而不是贪恋物欲和感官刺激。 面对当代社会因为“精神家园”与“物质家 园”的错位而产生的“畸形”人格和价值迷惘 的精神危机,我们应当根据葛洪的价值观,抛 弃世俗者的“谋食不谋道”的错误价值观,继 承和弘扬葛洪的“谋道不谋食”的正确价值观 念,使人真正认识到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权 势、美色、浮名、美言更为可贵的东西,没有什 么比利他主义和乐善好施更为崇高、更有价 51 中原文化研究 2013年第 1期 值,努力把自己变成精神家园的亿万富翁,做 金钱、权势、浮名、美色的主人而不是它们的 奴仆。只有在“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正确价值 观的指引下,努力追求比“物质家园”更为重 要的“精神家园”,从过度情欲中解脱出来,找 回“真我”,才能成为长生快乐的人间神仙。 二、“养身”是一种“减法哲学” 葛洪认为,寻求物质快乐,从本质上是一 种不断“涤除嗜欲”的“减法哲学”。他在《抱 朴子内篇·论仙》篇中指出:“夫求长生,修至 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也。苟非其人,则 高位厚货,乃所以为重累耳。”欲求长生快乐, 其要诀在于“修至道”,“不在于富贵也”。因 为在葛洪看来,俗人不断地追求“高位厚货”, “贪荣好利”,“汲吸名利”,享受“极情恣欲”的 奢靡生活,乃是人生的“重累”,是不会长生成 仙的。所以,“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除 嗜欲”。换言之,“仙法欲静寂无为”。他还具 体地描绘说:“仙法欲止绝臭腥,休粮清肠,而 人君烹肥宰腯,屠割群生,八珍百和(酱),方 丈于前,煎熬勺药,旨嘉餍饫。仙法欲溥爱八 方,视人如己,而人君兼弱攻味,取乱推亡,辟 地拓疆,泯人社稷, 合生人(民),投之死地, 孤魂绝域,暴骸腐野,五岭有血刃之师,北阙 悬大宛之首,坑生煞伏,动数十万,京观封尸, 仰干云霄,暴骸如莽,弥山填谷。”这些贪得无 厌的君主,只“有好仙之名,而无修道之实”, “为合成仙药以与之,不得长生,无所怪也”。 要想长生成仙,只有奉行“恬愉澹泊,涤除 嗜欲”的“减法哲学”,卑视富贵者的糜乱淫逸 生活,尊崇“简单生活”。在有道者看来,“视爵 位如汤镬,见印绶如缞绖,视金玉如土粪,观华 堂如牢狱。岂当扼腕空言,以侥幸荣华,居丹 楹之室,受不訾之赐,带五利之印,尚公主之 贵,耽沦势利,不知止足,实不得道,断可知 矣”。提倡一种“入无绮纨之娱,出无游观之 欢,甘旨不经乎口,玄黄不过乎目,芬芳不历乎 鼻,八音不关乎耳”,“内弃婉娈之宠,外捐赫奕 之遵,口断甘肴,心绝所欲,背荣华而独往,求 神仙于幽漠”的“静寂无为”的生活方式。 葛洪在《抱朴子养生论》中,发挥庄子、王 充等人的养生观点,具体地提出了“除六害” 之说。指出:“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 以延(年)驻(颜)于百年。何者是耶?一曰薄 (轻视)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 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诽谤妒 忌)。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尔,盖缘未见 其益。虽心希妙道,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健 身治病的药草),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诚 缘舍其本而忘其末。深可诫哉!” 那么,如何“除六害”?葛洪认为应从以下 几个方面做起: 除“十二少”。他说:“所以保和(保持心志 和顺)全真(保全天性)者,乃少思,少念,少笑, 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 事,少机(机巧、机心)。夫多思则神散,多念则 心劳,多笑则脏腑上翻,多言则气海(指下丹 田)虚脱,多喜则膀胱纳客风(指由外入体的客 气风邪),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 多愁则头鬓憔枯,多好则志气倾溢,多恶则精 爽奔腾,多事则筋脉干急(谓血液流通不畅,脉 搏跳动急促),多机则智虑沉迷。斯乃伐人之 生甚于斤斧,损人之命猛于豺狼。” 除“五无”。在养生上,主张“无久坐,无久 行,无久视,无久听”。 除“两不”。在饮食上,主张“不饥不强食, 不渴不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 胀”。 除“两过”。在饮食上,主张“体欲常劳,食 欲常少。劳勿过极,食勿过饥。冬朝勿空心, 夏夜勿饱食。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 后,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 身”。 除“两行”。指出“行欺诈则神悲,行争竞 则神沮。轻侮于人当减算,杀害于物必伤 年”。 只有按照《抱朴子养生论》的上述观点,才 能做到“行一善则魄神乐,构一恶则魄神欢, 52 葛洪心灵养生论 魄神乐死,魄神好生。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 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生录必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其名, 死籍必削其咎。养生之理,尽于此矣”。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葛洪提倡的 “恬愉澹泊,涤除嗜欲”的“减法哲学”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要想从物欲所累中解脱出来,只 有通过“减法哲学”,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 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减去疲惫,减轻烦 恼,减去浮躁,减去心灵上的一切沉重负担, 才能获得轻松和洒脱。减少一次奢靡淫逸,就 会增加一份心灵的纯净与人生的宁静;减少一 次诽谤与嫉妒,就会增加一份和谐的空间与道 德的高度;减少一次谄媚邀宠,就会增加一份 人格的尊严与心灵的净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 周旋,就会增加一份家人的亲情与生活的从 容;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就会增加一份宁 静。减去过度的物欲追求,减去力所不及的执 着和浮躁,追求一种自然虚静、简朴无为的生 活方式,就可以获得幸福和快乐。总之,就是 要从人生沉重物欲的负担中减出轻松,减出自 在,减出自由,减出快乐。只有勇敢地放弃人 生不必要的“身外之物”,才能从“戒贪”的“减 法哲学”中成为真正快乐的人。 三、“养心”是一种“加法哲学” 如果人在“养身”上实施“减法哲学”的话, 那么在“养心”上则要实施“加法哲学”。所谓 “加法哲学”,就是加强人文道德修养,不断塑 造理想人格,不断提升人生境界,以获得心灵 的愉悦和满足,从而达到长生成仙的目的。 要想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必须进行人 生境界的超越和转换。所谓“境界”,是指人 的心灵存在的状态。按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 的观点,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当人的物质生活达到 衣食无忧时,就要及时地从功利境界中超越出 来,升华为道德境界,方可获取“人乐”。所谓 “人乐”,是指“仁者不忧”即“仁者乐”、“仁者 寿”的人生境界。在道德人生境界中的人,由 于无私欲障蔽仁爱之心,故无得失利害之计 较,自然无忧,亦无烦恼。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对俗》篇中提出了 “为道者当先立功德”的命题,指出:“人欲地 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 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 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他在《抱朴子内篇· 微旨》篇中又指出:“其有曾行诸恶事,后自改 悔者,若曾枉煞人,则当思救济应死之人以解 之;若枉取人财物,则当思施与贫困以解之; 若以罪加人,则当思荐达贤人以解之。皆一倍 于所为,则可便受吉利,转祸为福之道也,能 尽不犯之,则必延年益寿,学道速成也。”就是 说,只有通过不断地心性修养,从功利境界进 入道德境界,方可成仙。他说:“为道者以救 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 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 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又说: “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 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 祸矣。”在葛洪看来,欲长生求仙,既要“服仙 药”,又要“行好事”,二者相比,“为道者当先 立功德”。他在《抱朴子内篇·微旨》篇中,从 纲目结合的角度,详细地论证说:“欲求长生 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 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 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 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 妬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 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若乃憎善好杀, 口是心非,背向异辞,反戾直正,虐害其下,欺 罔其上,叛其所事,受恩不感,弄法受赂,纵曲 枉直,废公为私,刑加无辜,破人之家,收人之 宝,害人之身,取人之位,侵克贤者,诛戮降 伏,谤讪仙圣,伤残道士,弹射飞鸟,刳胎破 卵,春夏燎猎,骂詈神灵,教人为恶,蔽人之 善,危人自安,佻人自功,坏人佳事,夺人所 爱,离人骨肉,辱人求胜,取人长钱,还人短 陌,决放水火,以术害人,迫胁尫弱,以恶易 好,强取强求,掳掠致富,不公不平,淫佚倾 53 中原文化研究 2013年第 1期 邪,凌孤暴寡,拾(舍)遗取施,欺绐诳诈,好说 人私,持人短长,牵天援地, 诅求直,假借不 还,换贷不偿,求欲无已,憎拒忠信,不顺上 命,不敬所师,笑人作善,败人苗稼,损人器 物,以穷人用,以不清洁饮饲他人,轻秤小斗, 狭幅短度,以伪杂真,采取奸利,诱人取物,越 井跨灶,晦歌朔哭。凡有一事,辄是一罪,随 事轻重,司命夺其算纪,算尽则死。” 在这段长引文中,“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 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是其总纲,他从人 际道德与自然伦理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为道者 当先立功德”的命题。葛洪还进一步从正反两 面论证了“为道者当先立功德”的命题。根据 这一命题,葛洪认为只有从功利境界升华为道 德境界的人,才能达到“仁者不忧”的“人乐”境 界。这是一种由超越名、利、富、贵的功利境界 而升华为道德的人生境界。在这种道德人生 境界中,“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 不足。而铢视轩冕(权力)、尘视金玉(财富), 其重无加焉尔”(《通书·富贵》)。人只要能做 到“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自然就会超越人世 间的功名利禄,“铢视轩冕、尘视金玉”,从而获 得一种“常泰无不足”的精神快乐。道德高尚 的人总是快乐的人,而缺德的人总是痛苦缠 身,根本无快乐可言。这是一种君子人格之 乐。这种人格之乐,既不是向贫贱处求,也不 是向富贵处求,而是向自己人格中求。 人不仅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也是大自然 中的一员。在获得“人乐”的基础上,还必须 进一步由“道德境界”升华到“天地境界”,方 可获得“天乐”。所谓“乐天”,即是尘视名利, 雅好山林之乐。人在“天地境界”中,已不再 是自私的“小我”,而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一 体”的无私之“大我”。人作为“天地境界”中 的“大我”,不仅要“事天”,而且还要“乐天”。 所谓“事天”,即人类不再为了满足自己膨胀 的私欲,过度地向大自然索取,而是以平等的 朋友关系,要求人类对于大自然应尽“以仁爱 物”和“民胞物与”的天伦、天职,真正做到王 阳明所云:“山川草木鬼神鸟兽也,莫不实有 以亲之,以达我一体之仁。”(《大学问》)葛洪 发挥儒家的生态文明思想,在《抱朴子内篇· 对俗》篇中,大力主张“仁逮昆虫”、“手不伤 生”,极力反对“弹射飞鸟,刳胎破卵,春夏燎 猎”,从而达到“以仁爱物”的天人和谐境界。 这是一种贵贱穷通无滞于心的超然态度,由 “天人对立”转化为“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的 理想境界,由品尝自然之美而感悟到一种超越 功名、利禄、得失而回归自然的“天乐”。范仲 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描绘的岳阳楼、洞庭湖 的美景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 洋洋者矣!”由岳阳楼和洞庭湖的美景而激发 出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 洋”的内心快乐。这种快乐,既不是世人沉溺 于声色肉欲的放纵,也不是释、老出世的禁欲 之乐,而是一种超越功名得失而回归自然的自 得之乐。“天乐”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 境界,也是一种自由的,超功利的神仙境界。 综上所述,不管是“道德境界”的“人乐”还 是“天地境界”的“天乐”,超然于事物而又不 离事物,都是“只就眼前境界”说出来的,是 “实乐”而不是“空乐”。从时间维度上,“人 乐”与“天乐”,既不是“乐”在过去,也不是 “乐”在未来,而是乐在当下生活。追忆过去 和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未来,都不会有快乐。唯有当下生活, 才有真正的快乐。要想从当下生活中获得快 乐,必须牢记南岳衡山玄都观的一副对联,上 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下联“会心不 远要登绝顶莫辞劳”。从当下生活起步,不断 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 界,就能逐步地登上长生快乐的仙境。 [责任编辑/虞 宁] 54
本文档为【葛洪心灵养生论(葛荣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3562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8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9-20
浏览量: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