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 刚 经 古 本

金 刚 经 古 本

举报
开通vip

金 刚 经 古 本《 金刚经古本 》                 (依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录出)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1...

金 刚 经 古 本
《 金刚经古本 》                 (依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录出)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1 ,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2 ,我皆令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3 。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4 。”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心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5 。是诸众生6 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7 ,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8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9 ?”“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10,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11,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则非般若波罗密12。须菩提13,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14?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15,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16。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17。”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密,非第一波罗密18,是名第一波罗密。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何以故19?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20。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21,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22。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23,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24、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25、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26,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27,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28?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29。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30,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31,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32。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33,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34,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法界通化分第十九“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35。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如是36、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37。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38,是名善法。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39、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40、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41,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 如来说则非凡夫42。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43。”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44,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45,于法不说断灭相。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46;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47。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48?”“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49。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50,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51,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52,则是一合相53。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54,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55,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56?”“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57,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注释: *本经文依普通流通本为底稿,参照江味农居士之原著修改而成。若您的经文因版本不同,在以上标注出来的变异以外,还有与上述经文不同之处,则请以上述经文为准,修改您的经文。 *为了更好地说明修改的必要性,在必要的地方加注简要的说明。一般说来,修改是以唐时的古本经文作为依据的。有些地方的修改则是参照古代大德的见解予以修改的;有些地方的修改则是江老居士的见解。总的说来,全部修改都是依照江老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为准而进行的,丝毫不搀有作者的意见。 *注释中:‘唐人写经’是指‘柳书’及‘翁书’。‘柳书’,即柳公权书《金刚经》,乃石室藏经之一,清宣统年间上海有正书局出版;‘翁书’,清乾隆五十七年翁方纲,依五代南唐道禺法师之石刻本而书者。‘智者’,指智者大师《金刚经智者疏》,清光绪三十三年金陵刻经处印。‘嘉祥’,指嘉祥大师《金刚经义疏》,隋嘉祥吉藏大师撰,民国六年金陵刻经处印。‘宋藏’,南宋理宗绍定年间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刊,亦称‘碛砂藏’。‘慧公’,指《金刚经注疏》,唐纪国寺释慧净注。久无此本,近代义空法师获其真本,遂刊行之。‘僧肇’,指《金刚经注》,姚秦释僧肇注,今存于商务印书馆影印之《续藏经》中,并无单行本流通。又,为简便见,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简称‘江本’。 ---------------------------------------- 1)流通本作‘云何应住’,依江本作‘应云何住’。 说明:‘应云何住’是为初发大心者指明初发之菩提心应云何安住,方可令无始生死以来之妄想心得以拘束,令不驰散。而‘云何安住’是为已发大心者指明已发之菩提心云何方为真正应住之所,亦即‘应无所住’是也。 2)流通本作‘若非有想,若非无想’,依江本作‘若非有想非无想’。说明:‘非有想非无想’乃指三界之‘非想非非想天’也,岂能乱加一‘若’字也。唐时古本故无此‘若’字。 3)流通本作‘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依江本作‘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说明:此句在‘不可’之后加一句断,乃江老之意见也。江老以为:须菩提早已空有不住,岂能执空,不令‘以身相得见如来’也;亦岂能执有,皆令‘以身相得见如来’也。故首答以‘不可’以破‘有’;次答以‘以身相得见如来’以破‘空’也。 4)流通本作‘即见如来’,依江本作‘则见如来’。 说明:本句之‘即’改作‘则’,皆依古本而改之。以下凡‘即’改‘则’者,皆从此意,不赘。 5)流通本作‘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依江本作‘如来悉知悉见。’。 6)流通本作‘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依江本作‘是诸众生得如是…’。 7)流通本作‘而实无不来’,依江本作‘而实无来’。 8)流通本在‘第一离欲阿罗汉’句后有‘世尊’二字,依江本删去此二字。 9)流通本在‘于法有所得不’句后有‘不也’二字,依江本删去此二字。 说明:依江老之意,以‘不也’句下皆为活句,即‘是非’、‘空有’等两边皆可说之。而下文所答乃决定义,故不应有此活句也。宋后诸经本有此‘不也’二字,乃误也。 10)流通本作‘即非庄严’,依江本作‘则非庄严’。 11)流通本作‘即为有佛’,依江本作‘则为有佛’。 12)流通本作‘即非般若波罗密’,依江本作‘则非般若波罗密’。 13)流通本在‘须菩提’句前有‘是名般若波罗密’,依江本删去此七字。 说明:依江老之意,以此分(第十三分)正是说明会归性体,故皆遣相以明性;至‘大千世界’及‘三十二相’两段,乃兼明不坏假名。依唐人写经及智者、嘉祥、圭峰三大师注疏中,亦皆无此‘是名般若波罗密’之句,当从古本。 14)流通本在‘世尊’句后有‘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依江本删去此十一字。 说明:依江老之意,以‘不也’乃活句,言不可以‘相’见,亦得以‘相’见之义也。既如是,则‘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之句为赘句,应从古本而删去。 15)流通本作‘即是非相’,依江本作‘则是非相’。 16)流通本作‘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依江本删去后三个‘无’字。 17)流通本作‘即名诸佛’,依江本作‘则名诸佛’。 18)流通本作‘即非第一波罗密’,依江本删去此‘即’字。 19)流通本在‘何以故’句前有‘是名忍辱波罗密’,依江本删去此七字。 说明:‘是名忍辱波罗密’句乃明、清人所加。以其‘非忍辱波罗密’句正为阐明‘忍辱’必须‘离相’之意,‘忍辱’而不‘离相’,则‘忍辱’不成‘波罗密’,以其有相不成‘般若’也。若中间横插‘是名般若波罗密’一句,文气为之松懈,义趣为之隐晦。 20)流通本作‘即为非住’,依江本作‘则为非住’。 21)流通本作‘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依江本删去此‘故’字。 说明:依江老之意,以菩萨本为‘利益一切众生’,加一‘故’字,则菩萨与‘利益一切众生’反成两撅,于菩萨之本意不合,故古本无此‘故’字。 22)流通本作‘即非众生’,依江本作‘则非众生’。 23)流通本作‘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依江本删去此‘于’字。 24)流通本作‘皆得成就不可量’,依江本删去此‘得’字。 说明:此所成就之‘不可量’等功德,依江老之意,乃指成就‘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功德,以其已发绍隆佛法之心也。若加此‘得’字,则表示即以此功德(荷担如来无上菩提)尚未成就,则与上述:‘为发最上乘者说’一语不合也。详见江老之《金刚经讲义》。 25)流通本作‘若善男子’,依江本删去此‘若’字。 26)流通本作‘心即狂乱’,依江本作‘心则狂乱’。 27)流通本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依江本删此‘心’字。 说明:江老以为既发无上菩提者,当‘空’、‘有’不住,心相皆泯,故不执此‘心’也。为明‘心相皆泯’之意,故删此‘心’字。后同。 28)流通本在‘何以故’句后有‘须菩提’三字,依江本删去此三字。 29)流通本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依江本删此‘心’字。 30)流通本作‘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依江本删此‘者’字。 31)流通本作‘即为非大身’,依江本作‘则为非大身’。 32)流通本作‘实无有法名为菩萨’,依江本删此‘实’字。 说明:依唐人写经及肇公、慧公注本,皆无此‘实’字,以本来是‘实’,无须加此‘实’字。何以故?以菩萨心无分别,不执两边,皆是般若之义,本‘无有法’;若加‘实’字,反显‘有法名为菩萨’矣。 33)流通本作‘如恒河中所有沙’,依江本删此‘如’字。 说明:古本无此‘如’字。依江老之意,加一‘如’字,便成譬喻。而此句所述,正是佛之圆见,乃实事、实话,岂是譬喻。故加此一字,适令佛之圆见反成譬喻,误莫大焉! 34)流通本作‘有如是沙等恒河’,依江本删此‘沙’字。 35)流通本作‘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依江本删此‘具足’二字。 说明:依唐人写经,无此‘具足’两字,故删之。 36)流通本在‘如是’句前有‘佛言’二字,依江本删此‘佛言’二字。 37)流通本作‘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依江本作‘则得…’。 38)流通本作‘如来说即非善法’,依江本删此‘即’字。 39)流通本作‘受持读诵’,依江本删此‘读诵’二字。 40)流通本作‘如来即有我’,依江本作‘如来则有我’。 41)流通本作‘即非有我’,依江本作‘则非有我’。 42)流通本作‘即非凡夫’,依江本作‘则非凡夫’。又,流通本于‘即非凡夫’后有‘是名凡夫’一句,依江本删去此‘是名凡夫’一句。 说明:依古本唐人写经、南宋藏经及古德注疏中皆无此‘是名凡夫’句,是故删之。 43)流通本作‘转轮圣王即是如来’,依江本作‘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44)流通本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依江本删此‘心’字。 45)流通本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依江本删此‘心’字。 46)流通本作‘…世界七宝持用布施’,依江本删此‘持用’二字。 47)流通本在‘…菩萨所得功德’后有‘何以故’三字,依江本删此三字。 说明:柳书及慧本皆无此‘何以故’三字。依江老之意,以下句有‘故’字,已显释明上文之意。 48)流通本在‘是微尘众宁为多不’后有‘须菩提言’四字,依江本删此四字。 49)流通本作‘佛即不说是微尘众’,依江本作‘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50)流通本作‘即非微尘众’,依江本作‘则非微尘众’。 51)流通本作‘即非世界’,依江本作‘则非世界’。 52)流通本作‘若世界实有者’,依江本删此‘者’字。 说明:依柳书校正,删此‘者’字。 53)流通本作‘即是一合相’,依江本作‘则是一合相’。 54)流通本作‘即非一合相’,依江本作‘则非一合相’。 55)流通本作‘即是不可说’,依江本作‘则是不可说’。 56)流通本在‘是人解我所说义不’后有‘不也’二字,依江本删此二字。 说明:依唐人写经,无此‘不也’句。又,依江老之意,以‘不也’句下非活句,乃肯定之义,非两边之语,故须删去。 57)流通本作‘善女人发菩提心者’,依江本作‘善女人发菩萨心者’。 说明:依江老之意,此为流通分,而‘流通’者,乃‘法施’也。‘法施’乃菩萨发心,故称‘发菩萨心’也。而‘发菩提心’之义较广,故改之。 1
本文档为【金 刚 经 古 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482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09-12-02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