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

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

举报
开通vip

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 2003 年第 5 期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5 2003 (总第 159 期)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 159 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Ξ 张宇权 (中山大学 国际关系学系 ,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 :儒家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氛围、清代的文化的专制主义与排外主义以及反 西化的历史渊...

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
2003 年第 5 期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5 2003 (总第 159 期)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 159 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Ξ 张宇权 (中山大学 国际关系学系 ,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 :儒家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氛围、清代的文化的专制主义与排外主义以及反 西化的历史渊源 ,分别为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现实根源和历史根源。保守思想对中国 的近代化进程产生直接和间接的阻碍作用 ,但是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 ,儒家思想也具有一定的进 步作用。 关键词 :晚清 ;保守思想 ;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 : K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8 - 0460(2003)05 - 0113 - 08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面临着千古未有之变局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剧烈碰撞。 当时在如何抵御外来侵略和治理国家这两个问题上 ,士大夫们形成了洋务思想和保守思想这 两大思想派别。本文拟对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 ,以求教 于方家。 一、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 11 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 ———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后 ,儒家思想就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 神支柱。形成了“二千年无思想 ,非无思想也 ,以孔子的思想为思想 ;二千年无是非也 ,非无是 非也 ,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局面。[1 ] (P78) 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 ,学校教育以儒学为经典 ; 家庭教育以忠君报国、三纲五常、男尊女卑为主旨 ;科举考试更是以四书五经为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以八股文 为形式。整个社会不遗余力地鼓吹孔孟之道 ,儒家思想无处不在 ,无孔不入 ,根植于人们心中 , 使社会和个人都受到儒家文化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儒家思想成为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这主要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1)夷夏之辨。这种思想来源于儒家“吾闻用夏变夷者 ,未闻变于夷者也”, [ 2 ] (《滕文公 上》) 以及“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侯之无也”的观点 ,[3 ] (《八佾》)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民族和文化上 ·311· Ξ 收稿日期 :2003 - 05 - 20 作者简介 :张宇权 (1972 - ) ,男 ,湖南宁乡人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系讲师 ,历 史学博士。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优越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思想 ,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四周的民族和部落则都是蛮夷 ,处于 中心的华夏与四周蛮夷的关系是进贡与纳贡、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 文化形态 ,其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 ,则是劣等文化形态。鸦片战争虽给清政府以莫大打击 ,但 大多数国人未曾清醒 ,仍然沉浸在“天朝”的温馨之中 ,鄙视洋人之风不减。被蒋廷黼称为“堪 当中国近九十年大变局中第一任外交总长”[4 ]的琦善就认为 :“(英国) 是固蛮夷之国 ,犬羊之 性 ,初未知礼义廉耻 ,又安知君臣上下 ,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 ,则国非其国 ,意本不在保兹疆 土。”[5 ] (P5 - 8)因此 ,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改变国人固有的“夷夏之辨”的儒家文化传统。像 刘锡鸿 ① 一样持“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的观点的大有人在。[6 ] (P201) (2)重义贱利。“义利之辨”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和“君子上 达 ,小人下达”是儒家思想的基本义利观。[3 ] (《里仁》,《宪问》)重义贱利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 内容 ,也成为晚清保守者反对学习西方的重要理论依据。如刘锡鸿认为 :“中国立教尚义不尚 利 ,宜民不扰民”。[7 ] (P48 - 49)在儒家思想中 ,仁义乃治国之本 ,如果人们“果其洽以仁而不相 弃不相害 ,缔以义而不相侵不相凌 ,一家如是则家安 ,一国如是则国安 ,天下如是则天下安”。 相反 ,如果不讲仁义 ,“君与臣互为残贼 ,父与子互为伤夷 ,兄与弟互为摧剥 ,夫妇朋友互为戕 杀 ,民物无以全其生 ,天地且为之扰乱而不能帖然于其位”。[7 ] ( P128 - 129) 刘锡鸿对仁义的尊 崇与对利的贱视是一致的 ,他认为“金、银、煤、铁等矿 ,利在焉 ,害亦存焉 ,非圣天子所贪求也”。 [7 ] (P125)重义轻利的思想成为刘锡鸿等守旧者反对修铁路、开煤铁矿的重要理论根据。 (3)重道贱器。儒家思想认为 :“虽小道 ,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不为也。”同时 又认为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君子学以致其道。”[3 ] (《子张第十九》) 儒家重道贱器的思想 ,对晚 清保守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在守旧者看来 ,维护王朝的统治 ,其要诀在于运用伦理道德的力 量 ,而这种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足以保证中国不受列强的欺凌。如大理寺少卿王家璧所说 :“敌 所畏者中国之民心 ,我所恃者 ,亦在此民心。纵洋人机器愈出愈奇 ,我不可效日本覆辙为所愚 弄盘剥 ,搜山竭泽 ,事事效法西人 ,以逐彼奇技淫巧之小慧 ,而笑我尊君亲上之民心也。”[ 8 ] (P134)可见 ,在守旧者看来 ,科学技术只不过是“奇技淫巧”,没有必要学习 ,如果要学 ,就是用夷 变夏 ,是违背儒家伦理的。 (4)重农抑商。儒家思想历来鄙视商人。自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 ,历朝历 代都遵循重农抑商的传统 ,清朝也是如此。如李鸿章的幕僚吴汝纶在给薛福成的《筹洋刍议》 作序时认为 :“凡国必有以立 ,吾儒也 ,彼外国者工若商也。儒虽贫 ,不可使为工商。为之工商 而不可成 ,而儒已前败 ,失其所以立矣。”[9 ] (P709)又如刘锡鸿特别反对士大夫参与工商业 ,在 他看来 ,士大夫从商 ,“官中多一商贾 ,即国多一蠹 ,民多一贼。”[7 ] (P51)“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信 念 ,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参与工商业的实践。 (5)黜奢崇俭。儒家思想提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3 ] (《学而第一》)这个观点被守旧者 尊奉为圣条。实际上 ,他们的“崇俭”就是要恢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他们的黜奢就是坚决反 对近代工商业。所以 ,黜奢崇俭不仅仅是关于道德风尚问题的争论 ,更是关于应否发展近代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斗争。如刘锡鸿出国以后 ,他仍旧抱着这一信条 ,甚至去批评英国的“奢”,他 ·411· ① 刘锡鸿 ,字云生 ,广东省番禺县人 ,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和驻德公使 ,也是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反洋 务论者 ,晚年曾以一篇《仿造西洋火车无利多害折》激烈反对李鸿章修建铁路而轰动一时。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说 :“孔子言 :治要之要 ,曰节用 ,用而无节 ,则罄天地之藏 ,不足以供之 ,英国是也。英之政治 , ⋯⋯常有不必用而用 ,不当用而用者。”[7 ] (P111) 综上所述可见 ,儒家教义是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 展 ,西方列强不断东侵的时代背景下 ,晚清保守思想与西方的近代观念、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是格格不入的。 2. 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源 ———鸦片战争以后的社会氛围 鸦片战争以后 ,晚清社会处于大变局中 ,封建士大夫们面对列强的侵略 ,激发出一种强烈 的反侵略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导引下 ,一方面 ,觉醒者如林则徐、魏源等 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李鸿章、曾国藩、奕 等洋务派则开始兴办洋务 ;另一方面 ,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又成为保守派拒斥西方文化的借口 ,国内盲目排外、仇外的风气有增无减 , 各地反西方基督教的斗争也随之越演越烈。台湾学者吕实强先生在分析排斥基督教的原因 时 ,认为其“基于分析利害得失成分较少 ,由于民族情感的原因居多”。① 其实 ,这种民族情感 不仅体现在对基督教的排斥 ,而且体现在对于整个西方文化的排斥。倭仁在同文馆之争时就 曾说过 :“夷人吾仇也。咸丰十年 ,称兵犯顺 ,凭陵我畿甸 ,震惊我宗社 ,焚毁我园囿 ,戕害我臣 民 ,此我朝二百年未有之辱。学士大夫 ,无不痛心疾首 ,饮恨至今。朝廷亦不得已而与之和耳。 能一日忘此仇耻哉 ?”[10 ] (P24)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 ,谁要是称颂西方 ,甚至只要谈洋务 ,就必然遭到保守的大臣和士大夫 们的攻击。比如郭嵩焘在马嘉理案发生后 ,上奏要求朝廷对云南巡抚岑毓英议处 ,他的行为立 刻遭到整个士大夫阶层的攻击。随后 ,郭嵩焘又请求京官要与洋人交往 , ② 同样又遭到保守 士大夫们的诋毁。后来他寄回国的日记 ,内有称赞西方的内容 ,更是为士大夫所不容。在众口 铄金的情况下 ,郭嵩焘一直过着忧郁的生活。[ 11 ] ( P387 - 389) 可见 ,当时士大夫阶层不仅不去 了解西方文化 ,反而对西方文化有一种盲目的敌对情绪。这种盲目的敌对情绪是造成士大夫 们对西方世界无知的重要原因 ,而对西方世界无知又是社会顽固守旧思想产生的温床。这一 顽固守旧排外的社会氛围成为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源。 31 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 ———清代的文化专制主义与排外主义及反西化的历史 渊源 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要从两个方面谈起。一是清代的文化专制主义与排外主义 传统。③ 实行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在中国古代并不乏见 ,但由于满清统治者是经济文化落后 的少数民族凭借军事力量而获得统驭整个中华的权力的 ,因此 ,他们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文化政 策 :一方面大力推行汉族文化 ,采取各种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吸收汉族的优秀知识分子到统治阶层中来 ;另一 方面实行比以往更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 ,以高压手段钳制各种反清思想 ,大兴文字狱 ,大规模 ·511· ① ② ③ 文化的专制主义与排外主义是就满清统治者文化政策的总体而言的 ,其在实施过程中自有具体变化 之处。 当时六部堂官与洋人交往都仅是投名帖 ,不见面。 士大夫反基督教的原因很多 ,具体可参见吕实强 :《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 (1860 - 1874)》,台北“中研 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16) ,1985 年第三版 ,第 17 页。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禁毁篡改图书 ,预防和绞杀任何不利于其统治的言论。① 满清统治者不但抹煞了理学的哲学 思辨 ,将其归结为将死的封建伦理道德学说 ,还把经朱熹阐发的丰富思想 ,也仅仅视为约束人 们行为的道德教条 ,使理学丧失其原有的学术本性 ,丧失了创新精神。而顾炎武、黄宗羲和王 夫之等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 ,在满清统治者的文化专制高压下 ,也很快就被冷落而沉寂 了。在这种情况下 ,穷经考古的朴学考据盛行起来。在朴学考据里 ,“哲学不见了 ,理论不见 了 ,中国文化一向重视现实、重视人生、重视政治、重视伦理的传统不见了。”[12 ] (P12) 知识分子 小心翼翼地避开现实政治 ,急迫而重大的国计民生问题却没人研究。清代排外主义政策实行 的时间比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稍晚 ,但为害更烈。从康熙的“禁教”,到雍正的“禁学”;从贸易上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到制定一系列防范外夷章程 ,满清政府的排外主义政策越走越极端 ,甚至 民间如有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 ,都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里通外国的不赦之罪。② 明清之际 耶稣会教士在中国传播科学文化的事情被人们逐渐淡忘 ,而“天朝上国”至善至美、无所不有的 观念却深入人心。这种文化上的排外主义心态 ,则既包涵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爱国意识 ,又掺 杂着不少小农时代的狭隘民族情绪和过分的自我优越感。文化专制主义从内部控制了人们的 思想 ,文化排外主义又断绝了人们与外部的联系 ,造成清代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大多死气沉沉、 顽固愚昧 ,以致于到鸦片战争前夕 ,整个朝野士林 ,如魏源所说的那样 :“徒知侈张中华 ,未睹寰 瀛之大。”[13 ] 二是明末清初反西化的历史渊源。研究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 ,还要从明末清初 西方传教士来华所引起的中西文化冲突谈起。如全汉 先生所说 :“我国人反对西化的言论 , 在清末流行最盛 ,但却不始于清末 ,自明末利玛窦东来 ,介绍西洋文化于中国时始 ,反对之声即 已四起。可见清末反对西化的言论的流行绝不是偶然的 ,只是继续过去二百多年的流行 ,再加 以当日 (清末)环境的刺激 ,于是达到空前的发展而已。”[14 ]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 (1583) ,耶稣会 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进入中国 ,他们翻译了《几何原本》、《浑盖通宪图说》等西方书籍 ,稍后的 金尼阁又携带 7 000 种西书入中国 ,这标志着西方文化与科技全面进入中国。而西方传教士 带来的文化与科技 ,使自佛教进入中国后 ,中国“又一次真正地受到了根本性的文化震撼”。面 对异质文明 ,士大夫们通常有两种反应 ,一是祭起“西学中源”的法宝 ,在追溯历史起源的过程 中保持文化的自尊 ,缓解心理的震撼 ,把这种异质文明当作实用知识与技术看待 ,也就是西方 的东西只能是“器”,而非“道”;二是坚决拒绝这些会瓦解和动摇固有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东西 , 激起强烈的民族主义与保守主义 ,在拒斥新知的同时 ,把门整个地关起来。[15 ] (P441 - 447) 这 两种反应贯串了此后中国三四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 ,中国的士大夫们反西化的言论则络绎 不绝 :从明末徐昌治编的《圣朝破邪集》,到清初杨光先的《不得已》,再到清代中叶反对西化的 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阮元 , ③ 反西化的言论一直没有停过。像杨光先所说 :“大清国卧榻之内 ,岂惯谋夺人国 ·611· ① ② ③ 阮元主要反对西洋的天文学说。另外 ,在其编的《学海堂三集》(卷十七) 中 ,也收有时人反对西化的 言论。 相关情况请参见戚其章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 ;王宏斌 :《清代前期海 防 :思想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 有关文字狱和大规模禁毁篡改图书的具体情况可参看《清代全史》(第四卷)第二章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之西洋人酣睡地耶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 ,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① 这样 ,清代的文化的专 制主义与排外主义及反西化的历史渊源交织在一起 ,成为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 二、晚清保守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晚清社会是一个大变动的时代 ,处于“千古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整个社会面临着伴随 西力东侵而来的西学东渐 ,在回应西方的挑战中 ,虽然晚清保守思想和洋务思想一样 ,都是旨 在挽救清王朝 ,抵御外来侵略 ,但其客观效果却大不一样。就保守思想而言 ,在客观上阻碍了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进程 ,未能起到挽救整个民族的作用。这种阻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1 直接的阻碍。保守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阻碍作用较为明显。在洋务运动的 30 年 里 ,洋务派每次倡议学习西方 ,每进行一项洋务事业 ,都要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从造船炮、 造机器到修铁路、开矿山 ,从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校到建工厂、与外国通商等等 ,每一项“洋 务”问世 ,都会在士大夫中间引起一场是否可行的争论 ,其意见对立之尖锐 ,决策裁定之艰难 , 都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李鸿章在给郭嵩焘的信中写道 :“自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 ,鸿 章即沥陈煤铁矿必须开挖 ,电线铁路必应仿设 ,各海口必应添洋学格致书馆以造就人才。其时 文相目笑存之 ,廷臣会议皆不可置否 ,王孝凤、于莲舫独痛诋之。曾记是年冬底赴京师叩谒梓 宫 ,谒晤恭邸 ,极陈铁路利益 ,请先试造清江至京 ,以便南北转输 ,邸意亦以为然 ,谓无人敢主 持 ;复请其乘间为两宫言之 ,渠谓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 ,从此遂绝口不谈矣。”[16 ] (P12) 可以说 ,在守旧派的非议下 ,兴办同文馆、筹议海防、幼童留美和修筑铁路等洋务运动的开 办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 ,甚至遭到失败。以光绪六年 (1880) 关于修筑铁路之争为例 :这一 年 ,前直隶提督刘铭传于奉诏入京之际力请修建铁路。其词曰 :“自强之道 ,练兵造器固宜次第 举行 ,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致力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旅行者不可阐述 , 而于用兵一道 ,尤为急不可缓之图。”[17 ] (P10000) 李鸿章本有此心 ,倾力支持。以为“处今日各 国皆有铁路之时 ,而中国独无 ,譬犹居中古以后而屏弃舟车 ,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② 但他们 的主张遭到了以刘锡鸿、张家骧、周德润、王家璧为代表的国内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其中又以刘 锡鸿的反对最力。光绪七年正月十五日 (1881 年 2 月 13 日) ,刘锡鸿奏上《仿造西洋火车无利 多害折》,提出“火车铁路有不可行者八 ,无利者八 ,有害者九”,并断言 :“(火车) 断非中国所能 仿行也”,洋洋数千言。[6 ] ( 卷 1 ,《仿造西洋火车无利多害折》) 在刘锡鸿的力争下 ,朝廷“卒寝其 议”。[18 ] (P16) 正是以刘锡鸿为代表的保守士人的多次反对 ,使得中国是否修建铁路 ,自同治 十三年 (1874)清廷筹议海防时由李鸿章提出后 ,到 1889 年清政府决定修建卢汉铁路为止 ,一 直争论不休 ,中国的铁路修建被延误了十多年。 21 间接的阻碍。晚清保守思想间接阻碍作用则体现在 ,由于人们在思想上深受保守思想 的影响 ,多数国人的思想原地踏步。例如 ,著名的洋务派领袖曾国藩和沈葆桢也曾发表过反对 修筑铁路的意见。曾国藩曾认为 :“(铁路)自洋人行之 ,则以外国而占内地之利 ;自华人之附和 ·711· ① ② 全文请参见《李文忠公全集》奏议 ,卷 39 ,“妥议铁路事宜折”。 具体请参见杨光先 :《日食天象验》,《不得已》下卷 ,中社民国 8 年影印本 ,第 90 - 91 页。转引自李细 珠 :《倭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218 页。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洋人者行之 ,亦以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19 ] (P2) 沈葆桢也曾说 :“(铁路) 铲削地 脉 ,废山川之险阻 ,扰害坟墓 ,启百姓之衅争。⋯⋯向之限以天堑者 ,今则朝发夕至矣。耗数百 万之金钱 ,为后来弄兵者豕突狼奔之捷径。”[20 ] (P13)这些言论不是与刘锡鸿同出一辙吗 ? 马 克思曾经指出 ,在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时 ,“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 ,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 的头脑”。[21 ] (P603)刘锡鸿虽然在西方身履目击 ,看到过也乘坐过火车 ,知道火车快速、平稳、 载重量大等优点 ,但他还是坚定地反对修筑铁路。可见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人们在旧的传 统观念的束缚下 ,思想之解放 ,观念之更新是多么艰难 ! 戊戌变法前 ,以曾廉为代表的保守主 义者还在重弹“祖宗成法”“万世不可变”的论调。① 戊戌政变后 ,大学士徐桐“以理学自命 ,日 诵《太上感应篇》,恶新学如仇”,门下有稍涉新学者 ,即拒而不见 ;凡洋货概屏绝勿用。刚毅也 “日言仇洋 ,见谈洋务者 ,皆斥为汉奸”。② 士大夫们盲目仇外排外的心理 ,在庚子之乱以前越 演越烈。直到庚子之乱以后 ,中国的知识分子才开始对晚清保守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认 真的反思。因此 ,人们思想观念上的顽固与守旧 ,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更深 ,为害更大。 作为晚清保守思想理论根源的儒家思想 ,在中国统治了几千年 ,可谓根深蒂固。在中国古 代 ,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维护社会内部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到了近 代 ,在新的历史环境里 ,儒家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阻碍作用也就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来。儒 家思想中的许多内容 ,如重农轻商、夷夏之防、重义贱利等 ,被晚清保守思想用来作为反对西方 文明的理论根据 ,而且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因此 ,传统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破坏作 用是毋庸置疑的。③ 但是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 ,儒家思想同样也有进步作用。台湾学者吕实强先生在《儒 家传统与维新 (1839 - 1911)》一文的结论中指出 :儒家传统并不曾构成维新的阻碍。相反地 , 许多知识分子却凭依此一基础而能对外方传来的新事物、新知识 ,客观地加以衡量 ,而后择扰 吸取 ,融汇入自己原有的传统之中 ,进而创生新设计、新构想 ,并毅然去付之于施行。这足证儒 家传统 ,不仅对外来文化具有兼纳并容的优长 ,并且也富有融会贯通、综合创新的动力。因此 , 我们要推行国家的现代化 ,儒家传统显然仍为一项重要的凭借与基础。[22 ] 我们不能不承认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因为以儒家思想为核 心的文化传统在造就了刘锡鸿、倭仁、徐桐等一大批保守主义者的同时 ,也造就出李鸿章、郭嵩 焘等一批思想激进的、同样也饱读儒家经典的中国人。就是像刘锡鸿这样的保守主义者 ,他们 的思想也不见得全无价值。孙广德先生曾经指出 :“以现代眼光来看 ,大概多数人都会认为倡 ·811· ① ② ③ 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破坏作用 ,已有众多学者提出 ,又以已故耶鲁大学教授 Mary E. Wright 的观点尤其具有影响力。她说 :“(同治)中兴的失败 ,是由于现代化所需的条件 ,与儒家 (社会) 稳定所 需的条件 ,背道而驰。”“保守主义 (指固持儒家传统者)曾经在近代中国极其有利的条件下试行 ,他们的表现是 辉煌的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凄凉的失败 ,妨碍他们成功地适应于现代社会的 ,并非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满洲人 的统治 ,官员的愚蠢 ,或者历史的偶然 ,主要乃是儒家体制的本身。”参见 Maryy C. Wright , The last Stand of Chi2 nese Conservatism , The T’ung - Chih Restoration ,1862 - 1874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PP. 9 - 10. 具体请参见罗   :《拳变余闻》,第 9 - 10 页 ,《满清野史》正编。转引自胡逢祥著 :《社会变革与文化 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53 页。 参见赵靖、易梦虹主编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中册 ,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第 446 页。曾廉是 19 世纪 90 年代反对变法维新的顽固派代表。1898 年 ,光绪帝决心变法 ,下诏许臣民上书 ,他借着“应诏上书” 的名义 ,攻击变法 ,并要求处斩康有为、梁启超。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导学习西洋船炮者的见解对 ,而反对学习西洋船炮者的见解不对。但我们实在不应该下这样 笼统的断语。⋯⋯反对者以为西洋船炮不必学习 ,甚至认为西洋船炮不如中国船炮 ,实在是固 陋之见 ;但他们认为仅学习西洋船炮仍不能富强 ,当时尚有许多重于船炮的事应该讲求 ,的确 很有见识。倡导学习西洋船炮者 ,以为西洋船炮优于中国船炮 ,非购制不足以与西人相抗 ,应 是不刊之论。但他们一心一意地急于学习西洋船炮 ,却未能仔细考虑并筹谋各种相关条件与 之配合 ,则是疏失之处。就整个大趋势大潮流而言 ,反对学习西洋船炮者 ,终是阻碍了中国西 化的步伐 ,对中国现代化的迟缓难辞其咎。然而在他们反对的言论中 ,却为倡导学习西洋船炮 者 ,提供了值得考虑的问题与作妥善筹划的线索 ,如果倡导者能平心静气地慎审思辨的话 ,对 中国西化的进行 ,未尝没有好处。”[23 ] (P23 - 24)像刘锡鸿、倭仁这样的保守者 ,其思想确实也有 值得“慎审思辨”的地方。如刘锡鸿所言 :“故欲拯今日之贫弱 ,当由饬吏治始。饬吏治 ,当由端 士习始。端士习 ,当由审义明道始。”[7 ] (P51) 刘锡鸿认为治理国家贫弱必须“审义明道”,按他 的思维逻辑 ,“道”不明 ,“义”不审 ,则士习坏 ;士习坏 ,则吏治不清 ;吏治不清则导致“今日之贫 弱”。这与倭仁“正学不明 ,则人心痼蔽 ;人心痼蔽 ,则风俗败坏 ;风俗败坏 ,则人才枯竭 ;人才枯 竭 ,则世运日衰”有相似之处。[24 ] (P218)他们这种强调吏治清明 ,强调社会风气 ,强调仁义道德 的思维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无疑都是值得借鉴的。可见 ,像刘锡鸿、倭仁这样的守旧者 ,他们 的思想也是具有启迪警示意义的。思想先进的人们在倡导向西方文明学习的同时 ,也决不可 忽视保留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精华 ,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对于加速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 王亚南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2 ] 孟子[M]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 [3 ] 论语[M]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 [4 ] 蒋廷黼 1 琦善与鸦片战争[A] .包遵彭 ,吴相湘 ,李定一 . 中国近代史论丛 :第 1 辑第 3 册 [ C] . 台北 :正中书 局 ,1970. [5 ] 筹办夷务始末 (道光朝) :卷五[ Z] . 台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1 [6 ] 刘锡鸿 . 刘光禄遗稿·读郭廉使论时事书偶笔[A] . 沈云龙 .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 :第 45 辑[ C] . 台北 :文 海出版社 ,1981. [7 ] 刘锡鸿 . 英轺私记[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6. [8 ] 洋务运动 (一) [ Z]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9 ] 王萍. 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 : 第 3 辑第 2 分册 [ Z] .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1986. [10 ]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卷四十七[ Z] . 台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1 [11 ] 郭嵩焘 . 办理洋务横被构陷折[A] .郭嵩焘奏稿[ C] . 长沙 :岳麓书社 ,1983. [12 ] 丁伟志 ,陈崧. 中西体用之间[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13 ] 魏源. 武事余记·掌故考证[A] . 圣武记 : 附录卷 12[ Z]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14 ] 全汉  . 明末清初反对西洋文化的言论 [A ] . 包遵彭 ,关相湘 ,李定义. 中国近代史论丛 :第 1 辑第 3 册 [ C] . 台北 :中正书局 ,1958. [15 ] 葛兆光 . 中国思想史 : 第 2 卷[M]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16 ] 李鸿章 . 李文忠公全集 : 朋僚函稿卷 17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91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7 ] 朱寿朋 . 光绪朝东华录 : (一) [ Z]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18 ] 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 : (七) [ Z]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19 ]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卷五十四[ Z] . 台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20 ]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卷五十三[ Z] . 台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 [21 ] 马克思 .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2 ] 吕实强 . 儒家传统与维新 (1839 - 1911) [A ] . 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 ———晚清思想 [ C] . 台北 :《时报》文化 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82. [23 ] 孙广德 . 晚清传统与西化的争论[M]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2. [24 ] 李细珠 . 倭仁研究[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责任编辑 :陈双燕 ]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the Conservative Tren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Its Influence on Modern China ZHANG Yu2quan Abstract : 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the theoretic , the realistic and the historical causes of formation of the conservative tren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includes the influence by Confucianism , the social climate after the Opium War , cultural absolutism , xenophobia and the deep2rooted mentality of antiwesternization. The conservatist trend block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ough Confucianism is of certain help in the meantime. Key words : the late Qing Dynasty , conservatism , Confucianism (上接第 54 页) The influence of the Tang Scholars’Gathering and Banquet Life on Their Artistic Creation WU Zai2qing Abstract : The scholars in the Tang Dynasty , whether holding official posts or not , often wrote poems or articles relat2 ing to their gathering and banquet life. The form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se works were various and distinctive. The contents especially reflected some aspects of the scholars’life and spirit . They are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and are worth our attention. Key words : Tang scholars ; gathering and banquet life ; artistic creation ·02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档为【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603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4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3-08-26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