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举报
开通vip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RobertR.Knowles教授可谓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的新星,从2011年至今5年时间已经斩获7篇JACS,另有Angew、Chem.Sci.、ACSCataL各一篇,数量不可谓多,但是每一篇都是质量上乘、独具特色,将“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CoupledElectronTransfer,PCET)”成熟地应用于有机合成方法学中。近年来,光催化成为了有机合成方法学的一大热门,Acc.Chem.Res也适时的推出了“光催化专辑”,其中就包括Knowles教授的大作(SyntheticApplicat...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RobertR.Knowles教授可谓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的新星,从2011年至今5年时间已经斩获7篇JACS,另有Angew、Chem.Sci.、ACSCataL各一篇,数量不可谓多,但是每一篇都是质量上乘、独具特色,将“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CoupledElectronTransfer,PCET)”成熟地应用于有机合成方法学中。近年来,光催化成为了有机合成方法学的一大热门,Acc.Chem.Res也适时的推出了“光催化专辑”,其中就包括Knowles教授的大作(SyntheticApplicationsofProton-CoupledElectronTransfer.Acc.Chem.Res.,2016,49,1546-1556,DOI:),该文完整的阐述了该研究小组发展PCET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吧~氢原子转移(Hydrogenatomtransfer,HAT)是一种直接生成自由基中间体的基元反应。催化的HAT过程可以分为还原性HAT(底物为H受体)和氧化性HAT(底物为H供体)。目前的报道的方法大多局限于C-H键的直接均裂,其他的如0-H键、N-H键以及n-体系(如酮和亚胺)等的HAT过程,因受到热化学因素限制(thermochemicalconstraints),仍缺少有效的活化方法。Figure1.传统HAT反应的挑战。图片来源:Acc.Chem.Res如Figure1所示,对于还原性HAT过程,常见H供体Mr-H的键离自由能(BondDissociationFreeEnergy,BDFE,该数值反映了化学键均裂的难易程度)均大于50kcal/mol,HAT目标产物的0-H键离自由能仅16kcal/mol,这说明产物相对于原料更容易反应;对于氧化性HAT过程,如酰胺的N-H键BDFE为110kcal/mol作用,而HAT目标产物的BDFE要小于98kcal/mol,整个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是升高的(约12kcal/mol),因此属于热力学禁阻。自然界存在的大量氧化还原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中,电子的转移经常伴随着质子的同步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CoupledElectrontransfer,PCET)。PCET与传统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大的不同在于:电子和质子可以来自相同或不同的供体,流向相同或不同的受体。从热力学角度分析,HAT的难易程度取决于BDFE的大小,后者与H原子供体的pKa大小及其共轭碱的还原性密切相关,然后事实上这两种因素往往呈现负相关(Figure2A);对于多位点的PCETs,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JamesM.Mayer教授提出了新的适用于PCET的热力学图形公式(Figure2B),并引入“有效键离自由能”(effectiveBDFE,常标记为“BDFE”)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pKa和还原电势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可以分别调节,使得“BDFE”的可变范围增大,从而实现化学键的选择性活化,如在强、弱C-H键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的活化较强的C-H键(Figure2C)。Figure2.(A)决定BDFE的热力学循环图示;(B)PCET过程的“有效键离自由能”;(C)PCET机理;(D)PCET的动力学优势。图片来源:Acc.Chem.Res.PCET比分步的质子迁移/电子转移过程更具有动力学优势,反应的能垒更低(Figure2D),因此温和条件下的HAT可能性大大提高。事实上,生物体内的酶正是利用了这种动力学优势,才得以在水相、温和条件下发挥高效催化活性,从而保障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还原性PCET催化苯乙酮的还原电势约为(vsFc),且羰自由基的0-H键的BDFE仅为26kcal/mol,这说明了传统的H自由基对羰基的加成反应几乎不可行。Knowles教授设想利用光催化剂/布朗斯特酸的组合来实现还原性PCET,生成羰自由基(ketylradical),进而发生分子内羰基和a,B-不饱和酯的还原偶联反应,其中二氢吡啶(HantzchEster)为最终的H原子供体(Figure3)。Figure3.羰基-烯烃的还原偶联反应机理。图片来源:Acc.Chem.Res.Knowles研究小组首先利用Mayer公式计算了系列还原态光催化剂/酸组合的“BDFE”,并在实验中验证了:(1)当“BDFE”明显高于羰自由基0-H的BDFE(26kcal/mol)时(〉33kcal/mol),没有产物生成:(2)当“BDFE”接近或小于26kcal/mol时,反应可以得到较高的收率(Table1)。接下来的底物适用性考察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收率普遍在70%,甚至80%以上。Table1.反应效率与“BDFE”的相关性。图片来源:Acc.Chem.Res.基于布朗斯特酸在上述反应中的重要作用,Knowles小组尝试将手性磷酸引入到类似的羰基-亚胺的还原偶联反应中,成功实现了不对称PCET催化(Figure4)。Figure7.分子内烯烃碳胺化反应的底物适用性。图片来源:Acc.Chem.Res.Figure4.基于还原性PCET的不对称氮杂-频哪醇环化反应。图片来源:Acc.Chem.Res.氧化性PCET催化酰胺氮自由基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一般通过N-X键(如N-Cl、N-O键等)的均裂或者强氧化剂对酰胺N-H键的单电子氧化来实现,因为酰胺N-H键具有过高的BDFE(~100-110kcal/mol),目前尚未实现其直接HAT(Figure5)。Figure5.酰胺氮自由基的生成途径。图片来源:Acc.Chem.Res.Knowles研究小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了如Figure6所示的烯烃分子内碳胺化:利用光催化剂(即氧化剂)/布朗斯特碱的组合来调节“BDFE”,实现对酰胺N-H键的均裂活化,生成的氮自由基优先发生分子内的加成反应,生成稳定的叔碳自由基,再进一步与贫电子烯烃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羰基a-自由基11,可以被还原态的光催化剂还原为负离子中间体,经过质子化得到产物12。Figure6.分子内烯烃碳胺化反应机理。图片来源:Acc.Chem.Res.研究小组在实验中验证了PCET对该反应具有适用性:(1)当“BDFE”远小于酰胺N-H键的BDFE(~98kcal/mol)时,反应基本不发生;(2)当“BDFE”大于98kcal/mol时,反应可以稳定的得到烯烃碳胺化产物。最佳条件下的底物适用性考察也显示了氧化性PCET对不同酰胺N-H键活化的强大之处,均能以优异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Figure7)。接下来研究小组考虑发展烯烃氢胺化反应的可行性。理论上,在生成如Figure6所示的烷基自由基中间体10后,需要额外的H原子供体才能完成催化循环。然而,通常H原子供体的BDFE较小,因此能否选择性的活化酰胺N-H键而非H原子供体成了最大的挑战。Knowles研究小组筛选了系列常用的H原子供体,最后发现20mol%的苯硫酚可以很好的促进氢胺化产物的生成(Figure8)。Figure8.分子内烯烃氢胺化反应的底物适用性。图片来源:Acc.Chem.Res.苯硫酚S-H键的BDFE仅79kcal/cal,且已有报道其可以参与的氧化性PCET过程,研究小组进行了不同浓度组分(酰胺底物、磷酸铵和苯硫酚)对Ir催化剂的发光淬灭实验,发现苯硫酚的存在与否对淬灭实验没有影响。进一步的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CHCl中,酰胺-22磷酸根复合物的BDFE要比苯硫酚-磷酸根复合物的BDFE低kcal/mol,因而N-H键优先被活化(Figure9)。Figure9.氢胺化反应选择性的起源。图片来源:Acc.Chem.Res.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金属配合物往往对不同的化学键(C-H键、0-H键、N-H键等)具有一定的弱化作用(Figure10A)。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UniversityofGranada)的Juan.M.Cuerva教授和德国波恩大学的Gansauer教授等报道,CpTiCl可以极大的弱化水分子的0-H键2(键能降低约60kcal/mol),Knowles研究小组受此启发,设想将Tim配合物的弱化作用引入酰胺N-H的活化,以期实现其“温和均裂”(Figure10B),同时生成Tiiv-氮杂烯醇化物,可以作为亲核试剂与亲电试剂(如贫电子烯烃)发生反应,得到氢胺化产物(Figure11)。Figure10.络合作用带来的键弱化效应。图片来源:Acc.Chem.Res.Figure11.Ti/TEMP0共催化的分子内共轭胺化反应机理。图片来源:Acc.Chem.Res.研究小组使用TEMP0作为H受体,尝试了CpTiCl和(t-BuCp)TiCl,22并没有得到目标产物,可能的原因是TEMP0本身可以和Th形成络合物,尽管Ti-0较弱(BDFE仅25kcal/mol),仍会使催化剂失活。当使用大位阻的Cp*TiCl和TEPM0联合催化(Ti-0键能~2kcal/mol)时,可2以以98%的收率得到氢胺化产物(Table2)。Table2.共轭胺化反应条件的优化。图片来源:Acc.Chem.Res.
本文档为【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青青子衿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09-12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