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政勘察规范重庆地标送审稿

市政勘察规范重庆地标送审稿

举报
开通vip

市政勘察规范重庆地标送审稿HessenwasrevisedinJanuary2021市政勘察规范重庆地标送审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3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2013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odeforgeologicalinvestigationofmunicipalengineering(报批稿-初稿)2013-**-**发布2013-**-**实施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本规范(报批稿)系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1】460号文,由重庆市涪陵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会同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市政勘察规范重庆地标送审稿
HessenwasrevisedinJanuary2021市政勘察规范重庆地标送审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3重庆市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建设标准DBJ50-***-2013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odeforgeologicalinvestigationofmunicipalengineering(报批稿-初稿)2013-**-**发布2013-**-**实施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本规范(报批稿)系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1】460号文,由重庆市涪陵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会同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勘测院、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都安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607勘察实业总公司等单位编制,经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并按专家意见补充、修改而成。本规范技术内容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城市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城市桥涵工程地质勘察、城市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城市立交工程地质勘察、城市地下工程地质勘察、城市岸边渗滤取水工程地质勘察、城市堤岸工程地质勘察、城市给排水厂站工程地质勘察、城市室外管线工程地质勘察、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指标与地基承载力和市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基本要求。本规范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涪陵区建筑勘察设计审查中心负责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编委会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编委会主编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参编单位: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勘测院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607勘察实业总公司重庆渗漏取水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两江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重庆一三六地质队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重庆北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重庆107地质队编委会:顾问:董勇、柳创主编:黄家愉、陶佳能、方玉树主要起草人:李琪锦、牟光鹏、李正川、潘方贵、何平、江冰、魏民、张天友、陈建光、李长雄、杨德全、杨炳建、陈希昌、赵银国、王建忠、陈志平、黄昌明、冉瑞清、吕韬、曾洪波、林润钟参编:陈德玖、周舟、王世平、陈文蓉、谭广慈、罗桂强、杨健、刘廷登、向玲、龚家强、吕鸣、魏金庸、张远弟、范泽英、蒲世宽、张天贵、邹永才、徐德斌审查专家:李玉生、罗济章、唐秋元、陆新、冯永能、田伟、徐锡权目次1总则2术语和符号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岩土分类勘察阶段勘察等级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4城市道路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评价5城市桥涵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评价6城市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评价7城市立交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评价8城市地下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评价9城市岸边渗滤取水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评价10城市堤岸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评价11城市给排水厂站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评价12城市室外管线工程勘察一般规定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评价13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勘察工作布置工程地质评价14岩土工程指标与地基承载力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与分析岩土体性质指标地基极限承载力15市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基本要求一般规定勘察报告内容勘察报告的附图、附件附录A土、石可挖性分类附录B隧道围岩分级附录C渗滤取水垂直入渗试验附录D风险概率(置信概率)及概率系数附录E岩体性质指标标准值及结构面抗剪强度CONTENTSTOC\o"1-3"\h\z\u2223232457505050502997071717171717172ExplanationofProvisions1总则为了在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市政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搜集气象、水文资料、工程区地下管网、涵洞、地下洞室等地下埋藏物的分布资料和了解拟建工程情况、明确设计意图并结合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查明地质环境,确定岩土参数,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市政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重庆市及行业、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术语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geologicalproblems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市政工程municipalengineering城市区域内设置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和给水、排水、燃气、环境卫生、供电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总称。地质环境geologicalenvironment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并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岩石圈上部空间,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状、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市政工程地质勘察geologicalinvestigationofmunicipalengineering对市政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的活动。不良地质现象adversegeologicalphenomena对工程建设不利的主要由外动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现象,包括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城市道路urbanroad通达城市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道路边坡roadslope因道路工程开挖或填筑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形成的或对道路安全与正常使用有不利影响的边坡。桥涵bridgeandculvert桥和涵洞的统称。桥是为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管线、行人跨越河流、山谷、道路等天然或人工障碍而建造的架空构筑物;涵洞是横贯路堤或河堤并埋设在其中用以输水、排水或用作通道的构筑物。隧道tunnel供行人、车辆或管线使用的两端有地面出入口的地下通道。地下工程undergroundengineering不专门用作地下通道的人工建造的地下空间。室外管道outdoorpipe-line用于室外给水、排水、供热、供气、供电、通讯、长距离输油和输气等的地下通道。给排水厂站workinghousesofwatersupplyandwastewaterengineering给水和排水系统工程中除管线外的建(构)筑物。岸边取水工程pumpingengineeringaboutriverside位于岸坡上的取水构筑物和岸坡附近的离岸取水构筑物的统称。岸边渗滤取水工程是其中一种获得专利的地下取水工艺的取水工程。渗滤取水(Infiltrationdiversionfromnaturalriverbed)一种利用大自然自我净化功能向不同污染程度的江河水取洁净水的环保型高科技取净水技术。固体废弃物填埋场landfillforsolidwaste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场所。堤岸embankment自身稳定性对防护堤有直接影响的岸坡。软弱下卧层weaksub-layer地基中相对上方持力层而言其强度很低的土层。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standardvalueoflimitbearingcapacityofsubgrade经数理统计得到的地基承受竖向压力的极限能力代表值或相应经验值。致灾地质体geoiogcalbodyprobablyresultinginhazard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包括危岩、滑坡体、泥石流、斜边坡、洞穴。符号B——隧道跨度;h——压力拱高度,渗滤井压力水头高度;i——围岩压力增减率;S——围岩级别;Vh——水头高度为h时,作用在滤床表面的入渗系数;Z——管底埋深;α——压力水头高度为1m时的垂直渗透速度;β——压力水头高度影响指数;ω——宽度影响系数。3基本规定岩土分类岩石应根据坚硬程度按表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及极软岩。表岩土坚硬程度划分名称定性鉴定代表性岩石天然湿度条件下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fr(MPa)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大多无吸水反应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石灰岩、白云岩、硅铁质胶结的砂岩、坚硬石灰岩fr≥60软硬岩锤击声较清脆,轻微回弹,难击碎;浸水后反应不明显钙质胶结砂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石、砾岩60>fr≥30较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划出印痕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砾岩30>fr≥15软岩锤击声哑,有较深凹痕,无回弹,手易捏碎;浸水后可能崩解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页岩、泥岩、泥质胶结的砂岩15>fr≥5极软岩锤击声哑,有较深凹痕,无回弹,手易捏碎;浸水后易崩解泥岩、页岩fr<5注:1表中指除极软岩外代表性岩石,不含强风化岩石;2表中天然湿度系指勘察期间现场岩石的湿度,建筑物使用期间岩体处于长期浸泡下,可按饱和状态对待。岩石风化程度可按表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和微风化。表岩石风化程度划分风化程度特征强风化结构与构造大部已破坏,颜色及矿物成分明显变化,岩石被裂隙分割成块碎石状,岩心节长一般小于;用手可折断,用镐可以挖掘。中等风化结构与构造清晰,岩石被分割成大块状,裂隙中少有充填,岩心节长一般大于;不易击碎,用镐难挖掘、岩石表面或裂面大都变色。微风化岩石较新鲜,基本无风化迹象,裂面有轻微褪色,锤击声清脆。岩层可根据单层厚度按表分为巨厚层、厚层、中厚层和薄层。表岩层按单层厚度划分厚度h(m)h>≥h>≥h>h≤类别巨厚层厚层中厚层薄层岩体结构类型应按表分为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表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岩体地质类型主要结构体形状结构面发育情况整体结构巨厚层状沉积岩巨块状以层面裂隙及构造裂隙为主,多呈闭合型,裂隙间距大于m,一般不超过1~2组;块状结构厚层状沉积岩块状柱状只有少量贯通性较好的裂隙,间距~;一般为2~3组,有少量分离体层状结构多韵律的薄层及中厚层状沉积岩层状、板状、透镜状有层理、裂隙、常有层面错动面碎裂结构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岩层碎块状断层破碎带、层理及层间结构面较发育,一般有3组以上,裂隙间距多小于,有许多分离体形式散体结构构造影响严重或风化程度极高碎屑状构造和分化裂隙密集,结构错综复杂,多充填粘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碎屑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可按表分为不发育、较发育和发育。表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划分裂隙发育程度裂隙组数裂隙间距(m)不发育0~2>较发育3~发育>3<注:表中裂隙系指构造裂隙。岩体完整程度应根据完整性系数或岩石质量指标按表划分为完整、较完整和较不完整(较破啐)、不完整(破碎)和极不完整(极破碎)五级。当缺乏试验数据时,可根据裂隙发育程度和岩体结构类型按表划分。表岩体完整程度定量划分完整程度等级完整较完整较不完整(较破碎)不完整(破碎)极不完整(极破碎)完整性系数KvKv>≥Kv>≥Kv>≥Kv>Kv≤注:1Kv=(VR/VP)2式中VR-弹性波在岩体的传播速度,VP-弹性(纵)波在岩块的传播速度.表岩体完整程度定性划分完整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岩体结构类型完整不发育整体结构较完整较发育厚层状~巨厚层状或块状结构较不完整发育,裂隙面平均间距~薄层状~中厚层状或碎裂镶嵌结构不完整发育,裂隙面平均间距小于碎裂状结构极不完整发育,结构面无序散体状结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应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按表分为五级。表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完整较完整较不完整(较破碎)不完整(破碎)极不完整(极破碎)坚硬岩IIIIIIIVV较硬岩IIIIIIVIVV较软岩IIIIVIVVV软岩IVIVVVV极软岩VVVVV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应按表进一步分类。表碎石土分类土的名称颗粒形状粒组含量漂石圆形、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块石棱角形为主卵石圆形、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碎石棱角形为主圆砾圆形、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角砾棱角形为主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由大到小推定,以最先符合者确定。对于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50mm,且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的碎石土,密实度可根据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按表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和密实。表碎石土的密实度按划分未经修正的重力触探锤击数密实度≤7松散7<≤15稍密15<≤30中密>30密实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且小于500mm的碎石土,密实度可根据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120按表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和很密。表碎石土的密实度按N120划分未经修正的重力触探锤击数密实度N120≤4松散4<N120≤7稍密7<N120≤12中密12<N120≤15密实N120>15很密当无触探测试资料时,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其密实度可按表定性划分为稍密、中密、密实。表碎石土的密实度定性划分密实度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可挖性可钻性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重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可挖掘,井壁易坍塌;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砂土立即坍落钻进较容易,冲击钻探时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于坍塌中密骨架颗粒含量约为总重量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不接触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颗粒凹面形状钻进较困难,冲击钻探时钻杆和吊锤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重量的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井壁一般较稳定钻进极困难,冲击钻探时钻杆和吊锤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注:1骨架颗粒是指表相对应的颗粒粒径的颗粒;2碎石土的密实度应按表列各项判别条件综合确定。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0%且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进一步分类。表砂土分类土的名称粒组含量砾砂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占全重的25%~50%粗砂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中砂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占全重的50%细砂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占全重的85%粉砂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占全重的50%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由大到小推定,以最先符合者确定。砂土密实度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按表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和密实。表砂土密实度定量划分未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入锤击数N密实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按表划分为稍密、中密和密实,其湿度应根据天然含水量按表划分为稍湿、湿、很湿。表粉土密实度划分孔隙比e密实度e<密实≤e≤中密e>稍密表粉土湿度划分天然含水量ω(%)湿度ω<20稍湿20≤ω≤30湿ω>30很湿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并应根据塑性指数按表进一步分类。粘性土状态根据液性指数按表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表粘性土划分塑性指数Ip密实度Ip>17粘土10<Ip≤17粉质粘土注:塑性指数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表粘性土的状态液性指数IL状态IL≤0坚硬0<IL≤硬塑<IL≤可塑<IL≤软塑IL>流塑土按成因可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风积土、和人工填土。在静水环境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的粘性土应定名为淤泥。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但大于或等于的粘性土或粉土应定名为淤泥质土。碳酸盐岩系列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液限大于或等于50%的高塑性土应定名为红粘土。经搬运后仍保留红粘土特征、液限大于45%的土可定名为次生红粘土。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具有显着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征、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粘性土应定名为膨胀土。人工填土根据其物质组成,可分为素填土和杂填土。由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应定名为素填土;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应定名为杂填土。人工填土根据其成因可分为抛填土、压实填土和冲填土。随意倾倒、堆放的土定名为抛填土;按一定标准碾压或夯实的素填土定名为压实填土;由水力冲填泥沙形成的填土定名为冲填土。土的压缩性可根据压力段为~的压缩系数按表分为高压缩性土、中压缩性土和底压缩性土。表土的压实性划分压缩系数a1-2(MPa)压缩性a1-2<低压缩性土≤a1-2<中压缩性土a1-2≥高压缩性土勘察等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应划分工程地质勘察等级。工程地质勘察等级应根据市政工程重要性等级和场地类别按表划分。表工程地质勘察等级划分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一级甲级甲级乙级二级甲级乙级丙级三级乙级丙级丙级注表中重要性等级即为安全等级市政工程场地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按表分为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和简单场地三种类型。表场地类别划分判定因素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1地形、地貌有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角大于35°有两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10~35°地貌单元单一,地形坡角小于10°2岩层倾角(°)>45°10~45°<10°3岩土特征种类多,不均匀,性质变化大或有特殊岩土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无特殊岩土种类少,均匀,性质变化不大,无特殊岩土4岩体完整程度极破碎、破碎较破碎较完整、完整5土层厚度(m)>158~15<86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大中等小7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发育中等发育不发育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中等强烈不强烈注:1由复杂向简单推定,除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和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两项外,首先满足其中4项者,即为该类场地;2不良地质现象和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两项中,任一项为复杂档时即为复杂场地,任一项为中等复杂档时即为中等复杂场地;3对已治理的致灾地质体,在判定场地复杂等级时,宜降低一档;4在“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项中:人工洞室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大于3倍划为不强烈,人工洞室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小于1倍划为强烈。土质边坡高度小于8m、岩质边坡高度小于15m划为不强烈,土质边坡高度大于15m、岩质边坡高度大于30m划为强烈;但坡角小于250的土质边坡和坡角小于400的岩质边坡划为不强烈;勘察阶段市政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并应与设计阶段相对应。当工程位置已确定,且无特殊要求的市政工程或场地类别划为简单场地时可合并勘察阶段,也可进行一次性勘察。根据施工阶段的需要尚可进行施工勘察。市政工程地质勘察的范围应根据工程性质和地质环境特点确定。勘察范围应大于工程范围,并应包括影响工程和受工程影响的范围。可行性研究勘察应进行下列工作: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震、矿产(含拟采区和已采区)、文物、当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勘察等资料及工程经验;2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拟建区域的地质环境;3当勘察区地质环境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及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初步勘察应进行以下主要工作:1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和工程地质资料、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料;2初步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3查明致灾地质体的分布、规模、成因及其对场地的影响;4评价拟建工程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5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按相关要求对场地的地震效应作出初步评价;6初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详细勘察应进行以下主要工作:1取得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各拟建(构)筑物及场区的地面整平高程,建(构)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可能的基础类型、尺寸和埋置深度,及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的有关文件;2搜集地下埋藏物的相关资料;3进一步查明致灾地质体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稳定程度和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参数;4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的类别、结构构造、厚度、分布、工程特性等,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5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按《相关要求对场地的地震效应作出详细评价;评价水、土腐蚀性;6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岩土层的渗透性,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施工勘察:1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吻合并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时;2施工中出现地基、边坡及洞室变形或失稳需进行处理且原勘察文件不能满足设计、施工需要时;3因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变更且原有地质勘察文件不能满足设计和施工需要时;4地质环境复杂、施工可能导致地质环境严重破坏的隧道工程。施工勘察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勘探手段和勘察工作量。勘察工作布置地质环境中等复杂及地质环境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质环境简单的场地,可用工程地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宜在可行性研究勘察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在详细勘察阶段可对一些专门地质问题做补充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范围除建筑场地外,尚应包括可能对拟建工程有影响的地段或可能受拟建工程影响的地段。工程地质测绘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及岩石风化程度;3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结构面的性状和发育特征;4水文地质;5不良地质现象;6人类活动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绘的比例尺,可行性研究阶段可选用1:1000~5000;初步勘察阶段可选用1:500~1000;详细勘察阶段可选用1:500~200;2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危岩崩塌、滑坡、软弱夹层、洞穴等),可采用扩大比例尺表示;3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低于3mm。在地质构造线、地层分界线、岩性分界线、每个地质单元体和不良地质现象等应有地质观测点。地质观测点密度应根据场地地貌、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等确定,并应具有代表性。图面上每范围内地质观测点数量不应少于1个,宜为2~3个,不良地质现象观测点数量应适当增加。地质观测点宜采用仪器法定位。对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露头、软弱夹层等特殊地质观测点,应用仪器法定位;一般观测点、地质界线、构造线等可用半仪器法定位。市政工程地质初步勘察和一次性勘察中的勘探孔应分为控制孔和一般孔,其中控制孔数量宜为勘探点总数的1/5~1/2(一次性勘察阶段取较小值)。市政工程地质勘察的岩土试样采集数量应根据工程类型、勘察阶段的不同区别确定。初步勘察阶段采集岩土试样及进行原位试验的勘探孔(井)宜为勘探点总数的1/5~1/3,且不少于数理统计最小数据量的要求;一次性勘察阶段采集岩土试样及进行原位试验的勘探孔(井)宜为勘探点总数的1/3~1/2;详细勘察阶段采集岩土试样及进行原位试验的勘探孔(井)宜为勘探点总数的1/4~1/2。市政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土样应做常规试验,试验项目包括:重度、含水量、塑限、液限、峰值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对于边坡、滑坡应采用直接剪切试验;对于地基应采用三轴压缩试验)、压缩系数;市政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岩石试验项目包括:物理、强度和变形指标。市政工程地质勘察中应进行常规的水文地质工作。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实施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时,应进行专门性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重要工程,当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评价或工程降水有重大影响或需论证工程使用期间水位变化和抗浮设计水位建议值时,也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其水文地质试验可参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等相关技术标准执行。市政工程中的线状工程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和场地类别分段部署勘察工作,并分段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当长度较大时可分段确定工程勘察等级。在市政工程地质勘察工程中,对有重要、较重要保护对象的高边坡应作为工点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一级、二级边坡工程勘察要求进行勘察、专章评价;其它边坡可结合主体工程参照重庆市相关技术标准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中的边坡工程勘察适当放宽要求进行勘察、评价。在可溶岩地区,当具备岩溶发育条件时,对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的市政工程应进行物探工作,对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三级的市政工程宜进行物探工作。物探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物探测线位置的选择应根据隧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条件综合确定。市政工程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浅埋明挖室外管道、一般路基工程,宜以轻型山地工程(井探、坑探和槽探)、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和人工小螺旋钻探为主要勘探手段。对于厚度较大的已有填土应根据填土来源、填土年限、填土方式、填土的分布、成分及利用的可能性等布置合适的测试工作(含室内击实试验)。对市政工程建设有影响且有变形迹象的岩土质边坡,勘察期间应进行监测。市政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城市隧道、城市地下工程、城市岸边取水工程的勘探及测试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对勘探、测试孔(井)进行封填。除第条所指市政工程外的其它市政工程,勘探工作及测试工作完成后宜对勘探、测试孔(井)进行封填。工程地质评价市政工程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执行。市政工程中建(构)筑物的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应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要求。对于填土地基应评价地基的均匀性、密实度,当可能利用时,应提出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参数。当采用桩基础时,应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应概略评价拟建地的稳定性和和适宜性;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拟建场地时,应分别评价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并进行比选分析,提出推荐场地。下列区域不宜作为推荐场地:1)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场地有严重影响的区域;2)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的区域;3)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区域;4)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严重不良影响的区域;5)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矿产或存在不稳定的地下采空区的区域。初步勘察阶段应初步判定场地内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边坡、地基基础方案和致灾地质体的处治方案提出初步建议。详细勘察阶段应判定场地内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岩土体、地下水在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环境和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地基基础方案和致灾地质体处治方案建议;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要求进行地震效应评价。4城市道路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城市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城市道路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第3章的规定。公交场站、广场和停车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按重庆市相关技术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城市道路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可按表确定。表城市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工程重要性等级工程类型一级快速路和主干路二级次干路三级支路城市道路类型可分为一般道路、挖方道路和填方道路三类。并应按表划分。表城市道路类型划分道路类型划分标准一般道路道路两侧挖、填方边坡高度(h):土质h≤2m,岩质h≤5m挖方道路道路两侧挖方边坡高度(h):土质h>2m;岩质h>5m填方道路道路两侧填方边坡高度(h):h>2m,半挖半填道路道路一侧开挖或一侧填方,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高度(h):填方h>2m;挖方h>5m当道路边坡中土质边坡高度大于8m、岩质边坡高度大于15m、建于陡坡上的可能失稳的道路填土边坡及对道路安全有严重影响的斜坡应按条要求进行勘察、评价。城市道路的改建、扩建工程地质勘察,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勘察资料,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本章的规定布置补充新的勘察工作量。勘察工作布置勘察前应搜集以下资料:1道路重要性等级、设计桩号、路面设计高程、路幅宽度、道路纵横剖面;2可能形成的边坡长度、高度、形态和边坡类型,拟采用的边坡防护方案;3既有填土段的原始地形图。道路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线、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条道路纵勘探线不应少于1条和适量的横勘探线;纵勘探线应平行道路中线布置;半挖半填道路纵勘探线不应少于2条。当道路路幅较宽、路段地质环境复杂时,应加密布置横勘探线;2纵向勘探线上的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工程勘察等级和道路类型按表确定:表初步勘察阶段纵向勘探线上的勘探点间距(m)场地类别道路类型一般道路挖方道路填方道路半挖半填道路复杂80~12070~11060~10060~110中等复杂120~160110~150100~140110~150简单160~200150~180140~160150~180注:重要性为一级的道路工程取较小值,重要性为三级的道路工程取较大值。3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二级的道路工程横勘探线上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重要性等级为三级的道路工程横勘探线上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在基岩露头区可以地质点作为勘探点);4每个地貌单元、不同地貌单元交界部位、相同地貌内的不同工程地质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微地貌变化较大的地段应予以加密。初步勘察阶段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当有潜在滑面存在时应穿过最深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不小于,无潜在滑面存在时宜到达设计路面高程以下5m;一般性勘探孔,对于一般道路深度宜到达原地面以下2~5m(岩质路基取较小值,土质路基取较大值),对于挖方道路及填方道路宜达到设计路面高程以下1~4m(岩质路基取较小值,土质路基取较大值)。道路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线、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条道路至少有一条纵勘探线和适量的横勘探线。纵勘探线应平行道路中线布置;对于有挖、填方边坡的地段还应在可能支挡线处布置勘探线;当道路宽度较大时,路段地质环境复杂时,道路两侧应布置横勘探线。当存在边坡时勘探范围参照重庆市相关技术标准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执行;2纵向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工程勘察等级和道路类型按表确定:表详细勘察阶段纵向勘探线上的勘探点间距(m)场地类别道路类型一般道路挖方道路填方道路半挖半填道路复杂40~6035~5530~5030~55中等复杂60~8055~7550~7050~75简单80~10075~9570~9070~95注:重要性为一级的道路工程取较小值,重要性为三级的道路工程取较大值。3当线路通过古河道、岩溶区、浅埋洞穴、暗藏的沟坑等地段时,勘探点的间距应加密。道路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道路的勘探点深度宜到达原地面以下2~5m(岩质路基取较小值,土质路基取较大值),在挖方道路及填方道路宜达到设计路面高程以下1~4m(岩质路基取较小值,土质路基取较大值);宜选择少量具代表性钻孔加深,满足地震效应评价的需要;2当道路通过填土、软土和红粘土地段时,勘探点深度应满足地基处理或沉降计算的要求;3在预定的勘探深度内遇见基岩,勘探点钻(挖)入基岩的深度不应小于1m;4挖填方边坡勘探点的深度应满足拟定支挡部位的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稳定性分析评价和拟定支挡结构基础的嵌固要求。道路勘察的采样和测试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初步勘察阶段采样数量可为勘探孔总数的1/5~1/4,详细勘察阶段采样数量应为勘探孔总数的1/4~1/3,岩样宜取低值;2道路岩土试样的竖向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地基的均匀性和代表性确定,在路面设计高程(或现地面)以下~深度范围内采样;3当路基土为粗粒土应做颗粒分析;4对与道路工程有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应进行水质分析、简易水文地质试验和观测。当需要进行建筑材料勘察时,可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20相关规定执行。工程地质评价初步勘察阶段工程地质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要求:1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2对路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3对线路局部调整提出意见。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要求:1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详细评价;2评价路基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3评价岩土的可挖性;可挖性划分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对路桥接驳过渡段,应分析桥台与路堤的变形差异特征,提出接驳段沉降协调控制的地基处理建议。5城市桥涵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城市桥涵工程地质勘察。城市桥涵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第3章的规定。城市桥涵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应根据城市桥涵总长度或跨径按表划分。表城市桥涵工程重要性等级按总长或跨径划分工程重要性等级多孔跨径总长L(m)单孔跨径Lo(m)一级(特大桥)L>1000Lo>150一级(大桥)100≤L≤100040≤Lo≤150二级(中桥)30<L<10020≤Lo<40二级(小桥)8≤L≤305≤Lo<20三级(涵洞及人行地下通道)//注:1单孔跨径Lo系指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之间桥中心线长度或桥墩中心与桥台台背前缘线之间桥中心线长度内标准跨径;拱式桥以净跨径为标准跨径;2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L;拱式桥为两岸桥台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的桥梁为桥面系的行车长度;3人行天桥参照桥梁分类确定工程重要性等级;4采用明挖的人行通道当土质边坡高度大于8m时,工程重要性等级可划分为二级;5按本表分类从特大桥向小桥推定,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总长首选满足一项者即为该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的桥梁及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且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的桥梁工程应分阶段进行勘察。其它桥涵可简化勘察阶段进行一次性勘察。勘察工作布置勘察前应搜集以下资料:1附有坐标和现状地形、地物的拟建桥涵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桥型布置和设计纵剖面图;2拟建桥涵工程规模、结构类型、结构特点、拟采用基础类型、尺寸、预计埋置深度、荷载等设计要求;3拟建桥涵工程区地下管网、管道、涵洞、地下洞室等地下埋藏物的分布资料。可行性研究勘察应重点调查拟建场地有无影响桥涵选址的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分布。可行性研究勘察以搜集资料、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为主,对工程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宜在可能的主要墩台部位布置适当的勘探工作,勘探点进入中等风化基岩内的深度不应小于15m。初步勘察阶段勘探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勘探点应沿桥梁的轴线布置;不同的地貌和构造单元应布置勘探点;勘探点宜布置在可能的墩台位置及评价岸坡整体稳定性需要的范围;2勘探点的数量及深度应根据桥涵工程重要性等级及场地类别按表确定,孔间距一般不宜超过150m。表初步勘察阶段桥涵工程勘探点数量和深度桥涵工程重要性等级简单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复杂场地钻孔数(个)深度(m)钻孔数(个)深度(m)钻孔数(个)深度(m)一级特大桥7~830~408~1040~5010~1150~60大桥4~620~306~730~407~940~50二级中桥3~410~204~520~305~630~40小桥28~102~312~203~420~30三级涵洞及人行地下通道2涵洞底板(人行地下通道路面)以下32~3涵洞底板(人行地下通道路面)以下3~53~4涵洞底板(人行地下通道路面)以下5~7注:1表中勘探点深度对岩层取较小值,对土层取较大值;2墩高小于50m的桥,勘探孔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一级工程为9~15m,对二级工程为5~9m,对三级工程为3~5m;对于墩高大于50m的桥,勘探点的深度可按设计要求适当加深;3桥位处存在特殊性岩土层及岩体中存在软弱夹层、破碎层、溶洞、岩溶漏斗时,勘探点深度应根据其对工程的影响决定是否加深;4对于总长度超过1500m的特大桥,其勘探点数应适当增加;5人行天桥可参照桥梁执行;6当场地覆盖层较厚时,对于填土中顶、底厚度均较大的涵洞,勘探深度还应满足沉降变形计算的要求。3可溶岩桥位区溶洞、岩溶漏斗发育时,对于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的桥梁,勘探工作前应沿桥梁的轴线布置物探工作,探查桥址溶洞、岩溶漏斗发育情况,对物探异常区进行勘探验证;详细勘察阶段勘探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孔一般应在初步设计拟定的墩、台基础轮廓线的周边或中心布置。当基础受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影响时,尚应在基础外围适当增加勘探点;分离式桥梁可按两座独立的桥梁布置勘探工作量;2桥梁工程钻孔数量应根据场地类别和桥梁类型、桥跨设置及基础类型确定。简单场地的桥位,每个墩台一般可布置1个钻孔。桥跨小、桥墩多时可隔墩布置钻孔;当桥面宽度较大,桥墩采用2个以上墩柱时,桥墩横勘探线上可隔柱布置钻孔。当复杂场地、基础形式为群桩基础或沉井基础时,每个墩台应布置3~5个钻孔;悬索桥塔墩部位的钻孔数量宜为5~9孔;锚固部位钻孔数量不宜少于5个;3桥址区为可溶岩层、溶洞、岩溶漏斗发育时,应逐墩布置勘探点;4当相邻勘探孔揭示的地层变化较大,影响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选择时,应适当增加勘探工作量;5城市涵洞和人行地下通道的勘探点间距宜为20~35m。单个涵洞、人行通道的勘探点不应少于2个,当场地地质环境复杂时应适当增加勘探点。详细勘察阶段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场地类别及桥涵基础的埋深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覆盖层较薄或基岩出露时,墩基的钻孔深度应进入预计的基础底面以下3~l0m(其中重要性等级为三级的工程取3~5m;重要性等级为二级的工程取5~8m;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的工程取8~l0m);2对于工程勘察等级为三级的桥涵,当采用覆盖层或基岩强风化层作持力层时,墩基进入预计的基础底面以下的钻孔深度应为5~l0m且应不小于墩、台基础底面宽度的~倍;3沉井基础的钻孔应进入预计基础底面(或沉井刃脚)以下3~5m;桩基础的钻孔深度应进入预计桩底以下3倍桩径且不少于5m。当在预计的深度范围内存在溶洞、断层破碎带时,应将穿过溶洞、断层破碎带后的基岩作为预计的基础底面;4对需要进行变形验算的地基,钻孔深度尚应满足沉降计算需要。桥位区粗粒土覆盖层较厚,基础可能置于覆盖层内时,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动力触探测试点。桥位区细粒土覆盖层较厚,基础有可能置于覆盖层内时,应分层和不同深度采集土样,主要土层试样数量不宜少于6组;可能用基岩作持力层时,应区分不同岩性采集试样。采样点的数量,对初步勘察宜为勘察勘探点总数的1/3,对详细勘察宜为详细勘察勘探点总数的1/4~1/5;对一次性勘察,宜为勘探点总数的1/3~1/4,当勘探点总数少于3个时,每个勘探孔均应采样或进行原位测试。每个墩台均宜有采样孔。特大桥锚固区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的桥位区,应实测剪切波速值。工程重要性为一级、二级的桥位区应进行岩体声波测试。工程地质评价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应评价拟建桥位区的稳定性及桥涵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初步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评价地基稳定性,提供验算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所需岩土参数;2拟采用桩基时,初步查明备选桩端持力层的分布、厚度变化规律,提供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提出桩型、工法的建议;3当存在特殊性岩土时,应分析评价其对桥涵工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4分析评价周边环境与拟建桥涵工程的相互影响,对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应提出防治措施建议;5对桥涵平面布置的局部调整提出建议。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分析拟选桩端持力层及下卧层的分布规律,提出桩端持力层方案的建议;2提供单桩承载力、变形验算的岩土参数,评价成(沉)桩可能性,论证成桩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当采用沉井时,提供井壁与土体间的摩擦力、沉井设计、施工和沉井基础稳定性验算的相关岩土参数;4评价地下水对沉井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沉井施工可能性,论证沉井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5对在河床中设墩的桥梁,应提供满足抗冲刷计算所需的土层参数;6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分析评价除上述内容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溶洞、岩溶漏斗发育地区,应根据岩溶发育的地质背景、溶洞、土洞、塌陷的形态、平面位置和顶底高程,分析岩溶洞穴的稳定性及其对拟建桥涵工程的影响,提出治理和监测的建议;2)当存在采空区时,应根据采空区的埋深、范围和上覆岩层的性质等评价桥涵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对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尚应通过计算预测地表移动和变形特征;3)对厚层填土地区,应根据填土的堆积年代、方式、来源、分布、物质组成、均匀性及密实度等,评价填土地基的承载力;提供地基加固处理措施的建议;当采用桩基时,尚应分析产生桩侧负摩阻力的可能性及其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提供负摩阻力系数和减少负摩阻力措施的建议。6城市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暗挖法施工的城市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城市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第3章的规定。城市隧道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均为一级。工程周边有重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网、地下建筑,且与拟建隧道存在相互影响时,应进行专项调查工作。可溶岩地区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进行专项水文地质勘察,必要时应选择一定数量的钻孔与泉(井)进行不少于一个水文年的水文地质动态观测。专项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应包括对隧道施工诱发地面塌陷和地表水、地下水漏失等破坏地质环境问题的评价,并提出相应工程措施建议。勘察工作布置勘察前应搜集以下资料:1反映场地地形、地貌变迁及周围环境的资料;2附有坐标、地形、地物、隧道里程桩号及洞口位置的平面布置图、隧道纵剖面图、典型横剖面图、隧道掘进方式、支护结构等相关资料;3水文、水下地形等相关资料。陆域隧道勘探孔宜布置在隧道边线外侧3~5m,水下隧道勘探孔宜布置在隧道边线外侧6~10m,勘探孔宜交错布置。隧道洞口、地质环境复杂的洞身段应布置横勘探线。可行性研究勘察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比例尺宜为1:2000~1:5000。陆域隧道的测绘范围宜为线位两侧各200m~300m,水下隧道的测绘范围宜为线位两侧300~500m。2勘探孔间距一般按400-500m布置,越岭深埋隧道可放宽至1000~1500m。3勘探孔应穿过填土层进入中等风化基岩不小于8m;4在第四系松散土层和强风化基岩中,勘探孔深度应进入中等风化基岩不小于8m。初步勘察阶段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比例尺洞身段宜为1:1000~1:2000,隧洞口边坡影响范围宜为1:500;2洞口段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3洞身段勘探孔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土质隧道和埋深小于等于3倍洞跨的岩质隧道勘探孔间距可按表确定。表土质隧道和埋深小于等于3倍洞跨的岩质隧道初勘阶段勘探孔间距(m)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勘探点间距60~8080~120120~200注:V~Ⅵ级围岩和土质围岩、基岩面起伏较大或埋深较小时,取小值。埋深大于3倍洞跨的岩质隧道勘探孔间距可按隧道埋深的3~5倍确定(复杂场地取小值),但不超出表规定的范围值。表埋深大于3倍洞跨的岩质隧道初勘阶段勘探孔间距(m)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勘探点间距80~600120~800200~1000注:V~Ⅵ级围岩和土质围岩、基岩面起伏较大或埋深较小时,取小值。4在人工填土层中,钻孔应穿过填土层进入中等风化基岩不小于5m;5在除填土外的第四系土层和强风化基岩中,一般性勘探孔应进入隧道底板以下不小于倍隧道高度,控制性勘探孔应进入隧道底板以下不小于倍隧道高度;6洞底为微风化及中等风化岩体时,钻孔深度应进入隧道底板以下5~8m,控制孔取大值,一般孔取小值。7控制孔数量不应少于钻孔总数的1/3。8初步勘察的采样及测试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进行采样及原位测试钻孔的数量不宜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1/2;2)对岩质隧道,洞口、洞身应选择代表性钻孔进行声波波速测试;3)水文地质试验应分水文地质单元、分层进行;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进行带有观测孔的水文地质试验;4)岩石试验项目中,应有三轴试验、变形试验;5)物探有效测试深度应达到隧道洞底以下。详细勘察阶段在以下地段应布置勘探孔:1隧道洞口及设计纵剖面地形最低部位;2含煤地层及采空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界面、褶皱轴部、地质构造复杂地段、断层带、岩体破碎带,软弱夹层;3地下水丰富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4竖(斜)井、导坑、横洞等辅助通道;5与隧道走向平行或小角度斜交的沟谷;6隧道上方有道路、桥梁、隧道、房屋及其它重要设施处;7可能存在偏压影响的地段。详细勘察阶段洞身段勘探孔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质隧道和埋深小于等于3倍洞跨的岩质隧道,详细勘察的勘探点间距可按表确定。表土质隧道和埋深小于等于3倍洞跨的岩质隧道详勘阶段勘探点间距(m)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勘探点间距25~4040~6060~80注:埋深较大的取表中较大值。2埋深大于3倍洞跨的岩质隧道,勘探点间距可按隧道埋深的1~2倍确定(复杂场地取小值),但不超出表规定的范围值。表埋深大于3倍洞跨的岩质隧道详勘阶段勘探点间距(m)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勘探点间距40~20060~40080~600详细勘察阶段对于跨度大于等于8m的隧道勘探点数量不宜少于4个。详细勘察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人工填土层中,勘探孔应穿过填土层并进入中等风化基岩不小于5m;2在除填土外的第四系土层和强风化基岩中,勘探孔宜进入隧道底板以下不小于倍隧道高度;3在微风化及中等风化岩石中勘探孔深度应进入隧道底板下不小于5m;4当遇洞穴时,勘探孔应到达洞穴底板以下2~5m。详细勘察阶段的采样及测试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集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2隧道洞口及洞身段均应选择代表性钻孔进行波速测试;3根据隧址地下水发育状况,应对每个水文地质单元进行岩土渗透性测试;可能导致地表塌陷的可溶岩地区或地下水丰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应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带有观测孔的水文地质测试。4岩石试验项目中,应有三轴试验、抗拉试验、变形试验;5主要采样及测试点应位于洞身及其洞顶以上1~2倍洞跨高度范围内;6对土质隧道,当土层为粘性土或砂土时,采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间距宜为2~3m,对碎石类土或碎石含量较高的土,应进行动力触探测试;7当洞区存在有害气体时,应进行有害气体测定;对高地应力地区,宜进行地应力量测;8隧道围岩中每一主要岩层宜进行热物理指标试验,数据量不宜少于3组。小净距隧道可按单个隧道考虑;净距大于2倍洞跨时,宜作为两座单独隧道进行勘探,但应考虑两座隧道勘探孔的相互利用。工程地质评价城市隧道应按本规范附录B进行围岩分级。城市浅埋、深埋隧道应根据围岩级别和埋深按下列规定进行划分:1对Ⅰ-Ⅲ级围岩,当埋深大于倍压力拱高度时应划分为深埋隧道,当埋深小于等于倍压力拱高度时应划分为浅埋隧道;2对Ⅳ-Ⅵ级围岩,当埋深大于倍压力拱高度时应划分为深埋隧道;当埋深小于等于倍压力拱高度时应划分为浅埋隧道。压力拱高度由下式确定:h=×2s-1ω;······()ω=1+i(B-5)······()式中:h---压力拱高度,m;S---围岩级别,可按附录B确定;ω---宽度影响系数;B---隧道跨度,m;i---围岩压力增减率,以B=5m为准,当B<5m时,i=,B≥5m时,i=。注;压力拱h的起算点,可选择隧道起拱线端点。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工程地质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概略进行隧道围岩分级,概略分析地应力分布、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成洞条件及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2存在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时,概略分析其
本文档为【市政勘察规范重庆地标送审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苏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15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