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园林花卉工培训教材

园林花卉工培训教材

举报
开通vip

园林花卉工培训教材PAGE\*MERGEFORMAT#/35第二章园林土壤常识第一节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一、土壤的概念土壤定义为: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二、土壤的组成土壤的构成物质可概分为固相、液相和气相。土壤固相物质包括经成土作用改造后留下来的岩石风化产物,即土壤矿物质;土壤中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和再合成产物,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有机质和矿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土壤颗粒。土壤矿物质约占固体部分的95%以上,有机物质的质量百分数一般不到5%。...

园林花卉工培训教材
PAGE\*MERGEFORMAT#/35第二章园林土壤常识第一节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一、土壤的概念土壤定义为: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二、土壤的组成土壤的构成物质可概分为固相、液相和气相。土壤固相物质包括经成土作用改造后留下来的岩石风化产物,即土壤矿物质;土壤中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和再合成产物,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有机质和矿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土壤颗粒。土壤矿物质约占固体部分的95%以上,有机物质的质量百分数一般不到5%。固体部分含有植物需要的各种养分并构成支持植物的骨架。土壤液相主要是指溶有可溶性盐类和简单有机物的水溶液。土壤气相指土壤中存在的各种气体。土壤的液相和气相主要存在于土壤固相之间的孔隙中。一般情况下土壤固体占50%;液体和气体占50%,气体和液体不稳定,其比例为气体占15%〜35%。r无机体——土壤矿物质「固体部分十I有机体一一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组成v「液体一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孔隙部分VI气体——土壤空气三、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概念为: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土壤肥力可分:(一)、自然肥力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土壤具有的肥力,如森林土壤、草原土壤等。(二)、人为肥力是由耕作、施肥、灌溉、改土等人为因素形成的土壤所具有的肥力。耕作土壤、果园土壤等已开发的土壤既有自然肥力又有人为肥力,是自然肥力为基础,人为肥力为主导。第二节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组成成分之一。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枯枝、落叶、落果、根系等。其次是土壤中动物、微生物的遗体。施用的有机肥料是苗圃、园林土壤及果园、耕地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二、有机质的类型(一)新鲜有机质、有机残余物新鲜有机质指那些仍保持原来形态,没被分解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遗体。有机残余指那些半分解状态的有机物质。(二)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除未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它与矿物质颗粒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特殊的有机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的80%〜90%。三、土壤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一)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土壤有机质含有大量而全面的植物养分,特别是氮素,土壤中的氮素95%以上是有机态的,经微生物分解后,转化为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由于腐殖质性质比较稳定,分解缓慢,具有持续供应植物养分的特性。(二)提高士壤的蓄水保肥和缓冲能力腐殖质本身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蓄水能力。可吸收保持大量离子态养分。腐殖质是弱酸,可以缓和土壤酸碱性的急剧变化,使土壤酸碱性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三)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腐殖质颜色深,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同时有机质分解也能释放热,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土壤温度。腐殖质的粘结力、粘着力比粘土小,比砂土大。增加腐殖质的含量,可改善土壤的坚实性,通气不良和耕性,也可改善砂土过于松散的现象。(四)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为微生物生活提供能量和养分,同时又能调节土壤水、气热及酸碱状况,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生活条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转化,一般情况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动强度常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五)其他方面的作用腐殖质中含维生素、抗生素和激素,可增强植物抗病免疫能力,还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毒及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四、土壤有机质的调节(一)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对苗圃土壤增施有机肥料是增加有机质的基本方法,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质,一般能有2/3〜3/4被分解,其余的则转化为腐殖质积累在土壤中。在苗圃地、果园,轮作或套种绿肥,也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重要途径。(二)保留树木凋落物树木凋落物是林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平时注意打扫积累,集中沤制或分散埋入地下,或者让其自然形成枯枝落叶层,在自然条件下逐渐分解,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截留地面流水等是十分有利的。对于园林落叶最不适当的处理方法是燃烧。(三)调节土壤水、气、热等状况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以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有机质的转化既能满足植物对有效养分的需要,又能保证有机质有适当的积累。具体措施有:挖排水沟,排除过多的水分。适当搭配树种,乔木、灌木、草本及针叶树、阔叶树的凋落物因组成成分不同,分解难易有差异,搭配合理,以促进有机质分解。锄松土壤,合理灌水。在凋落物上洒石灰水,或硫磺水以调节其酸碱度,也会促进有机物质分解。(四)调节C/N有机物含碳素总量和氮素总量的比例,叫做C/N。在绿肥压青时或沤制堆肥时常需补充一些氮素以降低C/N,加速分解。针叶林凋落物C/N大,可加入适当的含氮物质调小C/N。第三节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的粗细程度。一、土壤质地类型及其肥力特征(一)、砂土类含砂粒多,充气孔隙多,持水孔隙少,通透性良好,但不易蓄水保肥。养分含量少,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白天升温快,夜间易冷却,昼夜温差大,早春土温回升快,为热性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又称轻质土。易于出苗,但发小苗不发老苗。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仅适宜那些耐干旱、瘠薄的树种。改良措施客土掺粘,翻粘压砂,施用塘泥,有条件的可引黄或引洪漫淤,增施有机肥料。(二)、粘土类含粘粒多,持水孔隙多,充气孔隙少,通透性差,蓄水力强,易积水,粘粒本身含养分多,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保肥力强,施用的肥料后劲较大。昼夜温差小,早春土温回升慢,为冷性土。土质粘重,耕作困难,又称重土。幼苗出土困难,不易达到苗齐苗全,不发小苗,发老苗。改良措施客土掺砂,翻砂压粘,深耕晒垡,重施有机肥,施炉渣、种植绿肥等。(三)、壤土类砂粘适中,充气孔隙与持水孔隙比例适当,通透性良好,蓄水保肥力强,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分解速率适中,供肥和保肥性能良好。土性温暖,耕性好,既发小苗又发老苗,水、肥、气热协调。是苗圃和园林绿化最理想的土壤。要指出的是:土壤质地是选择苗圃地的重要条件之一。若土壤质地粘重,不仅整地困难,而且不利于幼苗出土,也不利于苗木根系生长。壤土类,特别是轻壤质的土壤,播种后种子易于发芽出土,根系易于伸展,苗木生长良好。因此苗圃地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轻壤土。二、土壤石块、石砾含量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苗圃地含有过多的石块、石砾(大于10%)等物,影响耕作和管理,也影响种子出苗和幼苗根系伸展,对树木移植也有一定影响。石砾等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提高土温,还可以增加粘质土的充气孔隙,有利于通气和透水。同时石砾等物增加树木根系在土壤中的伸展阻力,树木根系与石砾等摩擦,促进根表皮不断更新,不易木质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可通过根的表皮不断送入植物体内部,从而提高了植物根系的吸收能力。第四节土壤孔隙、坚实度与耕性土壤容积中除固相部分以外的空间称土壤孔隙。土壤中大孔隙可以通气,小孔隙可以蓄水。为满足植物对水和空气的需要,有利根的伸展和活动,要求土壤中孔隙的容积较多,还要求大小孔隙的搭配和分布较为合理。一、土壤密度与土粒密度(一)、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土粒的质量。曾称土壤比重,单位是g/cm2。一般砂土为2.66,砂壤土2.70,壤土2.71,粘土2.74。含腐殖质多的泥炭和森林土壤的枯落物层为1.40〜1.80。质地越粘重的土壤,土粒密度越大。(二)、土壤密度又称“土壤容重”,指单位容积土壤的质量。单位是g/cm2。总是小于土粒密度。与土壤质地、结构、腐殖质含量等有关。砂质土壤颗粒粗,粒间孔隙大,但孔隙占的百分数小,所以土壤密度大,约为1.40〜1.70。粘重土壤颗粒细,粒间孔隙小,孔隙总体积大,土壤密度小,约为1.10〜60。腐殖质含量多的土壤密度约为1.10〜1.20,有的甚至低于1.00。底土的土壤密度大于表土,约在1.70〜1.80。土壤密度的大小对植物根系的穿插产生不同的影响。质地相同前提下,容重越小,土壤越松,利于根系生长。轻质土壤的土壤密度超过1.70〜1.80,或者粘重土壤的密度超过1.50〜1.60,将会影响根系的伸展。苗木对土壤密度的要求一般低于树木,这是因为苗木的根细,穿透力弱,稍紧的土壤,苗木幼嫩的根系即难以进入。二、土壤孔隙状况(一)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土壤孔隙度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土壤密度、土粒密度值换算出来,即:土壤孔隙度(%)=(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X100(二)土壤孔隙分类根据性质不同,一般把土壤孔隙分为2种类型即:1、持水孔隙土壤中具有毛管作用的那部分孔隙。对植物完全有效。植物根毛和微生物可以伸入这种孔隙中活动。在壤质土和粘质土中均有相当多的持水孔隙。2、充气孔隙孔隙比较粗大,当孔径大于0.02mm难于保持水分,孔隙中的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排出,因而成为水和空气的通道,所以又称通气孔隙。砂质土中充气孔隙较多,粘质土中较少。三、土壤坚实度(一)土壤坚实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在坚实的粘土中,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困难,造成出苗延迟,影响出苗率、出苗整齐度等,同时根系下扎受阻。过松的土壤,造成植物根系不能与土粒紧密接触,吸水吸肥都有困难,还可发生吊根现象,造成幼苗死亡,有的植株因根系不稳,支持不住地上部分而倒伏。(二)土壤坚实度对水、肥、气、热的影响土壤过紧,通气不良,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有效养分含量低;降雨下渗困难,往往形成地表径流和积水,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过松,容易漏水漏肥,不易蓄水保肥,供水供肥差;同时土温不稳定,易热易冷。苗圃地的中耕松土、镇压、灌水、施有机肥等措施,都是改变土壤坚实度的重要方法。四、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和耕性(一)土壤粘结力土壤粘结力指土壤颗粒间的结合力,土壤的粘结力会增加耕作阻力,并影响耕作质量。影响因素有:土壤质地砂土中的砂粒粒径大,粘着力弱,有的甚至无粘着力,耕性良好。就土壤质地而言质地越粘重,土壤粘结力越强。土壤水分含量干的砂土无粘结力,在含少量水分时,借助砂粒间的水膜联系,使土壤具有微弱的粘结力。粘土含有少量水分,粘结力强,土壤含水量高时,粘结力降低。当含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土壤成为流体,粘结力消失。如果在粘质土壤含水量过大时翻动,由于粘结力的影响,常形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结构,干后很难破碎。3.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的粘结力比粘粒小,比砂粒大。(二)土壤粘着力又称“土壤粘附力”,指土壤颗粒附外物的力。干土无粘着力。土壤呈流体状态,粘着力逐渐消失。质地越粘重粘着力越强;腐殖质含量越多,粘着力越弱。粘着力强的土壤,耕作时粘附农具,增加摩擦阻力,耕作费力费工,耕作质量较差。(三)、土壤耕性土壤容易耕作的程度。耕作的难易程度是指耕作机具受阻力的大小,受阻力大的称难耕,受阻力小的称易耕。一般砂土、壤土和含有机质多的土壤易耕,缺乏有机质的粘重土壤难耕。第五节土壤反应土壤反应是气候、植被及成土母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的作用更为重要。长江以南,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土壤风化和土体淋溶都比较强烈,因而形成了强酸性土壤。在半干旱的华北和西北地区,降水少,土体淋溶弱,广泛分布着中性至微碱性的石灰性土壤。一、土壤反应的概念土壤反应是土壤酸性或碱性的程度,常以pH值表示。土壤溶液中存在着极少量的{和0H,当溶液中{较0H占优势时,土壤溶液呈酸性反应;反之,呈碱性反应。土壤反应分为下列7级:强酸性pH值V4.5微碱性pH值7.5〜8.0酸性pH值4.6〜5.5碱性pH值8.1〜9.0微酸性pH值5.6〜6.5强碱性pH值〉9.0中性pH值6.6〜7.4199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土壤学名词中规定:酸性土pH值V6.5,中性土pH值6.5〜7.5,碱性土pH值〉7.5。我国土壤的pH值一般变化在4.0〜9.0,多数在4.5〜8.5范围内,极少低于4.0或高于10.0。长江以北多属中性至碱性,只有某些针叶林下的土壤或在酸性母岩上发育的土壤才呈酸性;长江以南多为酸性至强酸性,只有在石灰性母岩上发育的土壤pH值在7.0〜8.0。“南酸北碱”就概括了我国土壤酸碱反应的地区性差异。二、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在pH值为4.0〜8.0培养液中,一般植物均能生长,但能适应这个范围以外的植物种类则大大碱少。土壤过酸过碱都将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水、气、热状况的恶化,间接影响养分转化及其有效性。大多数营养元素在pH值6.0〜8.0范围内有效性最高,但各种元素都有各自适宜的pH范围,简述如下:(一)、氮素以pH值6.0〜8.0时最好,有效态氮供应数量多。pH值6.0以上时,固氮菌的活动能力降低,pH值8.2以上时硝化作用减弱,都使有效态氮的供应减少。(二)、磷素在pH值6.5〜7.5时有效性最高,这时磷主要以Ca(HPQ)2的形态存在,溶解度最大,有效性最高。当pH值小于6.5时降低磷的有效性。pH值7.5〜8.5时磷的有效性最小。当pH值>8.5时又提高了磷的有效性。(三)、钾、钙、镁、硫素在酸性土壤中,这些营养元素的盐类溶解度大,有效性高,但易于淋失,常感到缺乏;钙、镁在pH值>8.5的土壤中,由于钠离子的增加,生成钙、镁的碳酸盐类沉淀,降低有效性。(四)、微量元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一般在酸性土壤中溶解度较大,有效性高;在石灰性土壤里常因生成沉淀物而降低有效性。硼的有效性恰好与上述元素相反,在酸性土中常因与铁、铝生成硼酸铁、铝沉淀而降低有效性,随pH值的升高而有效性增加。三、土壤反应的调节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同,大多数木本植物适宜微酸性到微碱性土壤,有些植物要求酸性土壤,在强碱性土壤上一般树种都不能生长。土壤过酸过碱都不适宜植物生长。(一)酸性土的调节改良酸性土壤通常施用石灰、石灰石粉和碱性、生理碱性肥料。石灰既能中和酸,又有利于增加土壤钙素营养的功能,还能减少磷素被固定,一般pH值V5.5才可施用石灰。用石灰石粉的好处是中和作用缓慢,后效长,不用连年施用,不会突然改变土壤酸碱度,使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活动蒙受影响,石灰石粉颗粒愈细中和作用愈明显、愈迅速;颗粒愈粗作,用愈缓慢,后效愈长久;在苗圃施用时,要求颗粒一半是通过40〜60目筛孔,一半是通过20〜40目筛孔。(二)碱性土的调节改良碱性土可施用石膏、明矾、硫酸亚铁和硫磺及生理酸性肥料等。此外,改良碱土还需要采取与灌溉、排水、植物栽培以及土壤耕作等相结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改变碱性危害。第六节土壤的水、气、热状况土壤的水、气、热都是土壤的肥力因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一、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肥力诸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土壤水分可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养分的分解转化以及土壤中许多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所以,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常使肥、气、热状况同时得到调节和改善。(一)、土壤水分的类型、性质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灌溉水,此外是地下水上升和大气中水汽的凝结。土壤水分的类型有:1.吸湿水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空气的相对湿度愈大,土壤吸湿水的含量也愈多;土壤质地愈粘重,吸湿水量愈多。此外,腐殖质含量多的土壤,吸湿水量也较多。吸湿水植物不能吸收,属于无效水分。2.膜状水(薄膜水)土壤颗粒表面吸附所保持的水层。土壤质地粘重,腐殖质含量高,膜状水含量高,反之则低。薄膜水能被植物根系吸收,但数量少,不能及时补给植物的需求,属于弱有效水分。3.毛管水土壤中毛管孔隙所产生的毛管引力所保持的水分。土壤孔隙直径在0.5mm时,毛管水达到最大量,在0.1〜0.001mm范围内毛管作用最为明显,孔隙小于0.001mm则毛管中的水分为膜状水所充满,不起毛管作用,故这种孔隙可称无效孔隙。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很容易被植物吸收。毛管水中溶解的养分也可以供植物利用。毛管水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毛管悬着水土体中与地下水位无联系的毛管水称毛管悬着水。毛管支持水(毛管上升水)土体中与地下水位有联系的毛管水。4.重力水沿着大孔隙受重力作用向下渗漏的土壤水。下渗到下部的不透水层时,会聚积成为地下水。地下水的水面距地表的深度称为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过低,地下水不能通过毛管支持水方式供应植物;地下水位过高不但影响土壤通气性,而且有的土壤会产生盐渍化。重力水虽然能被植物吸收,但因为下渗速度很快,实际上被植物利用的机会很少。上述各类型的水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超过薄膜水的水分即成为毛管水;超过毛管水的水分成为重力水;重力水下渗聚积成地下水;地下水上升又成为毛管支持水;当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土壤中就只有吸湿水。(二)、土壤水分运动1、气态水运动土壤孔隙中水汽分子的运动称水汽运动。水汽总是由温度高的土层向温度低的土层扩散。土壤湿度大,孔隙为水分占据,水汽不易扩散;相反,在土壤干燥时土粒对水的吸附力强,水汽扩散减弱。只有土壤在干湿适中时,水汽扩散作用才最强。在春秋季节,轻质土壤夜间表土温度低于心土,从而使水汽由心土向表土方向扩散,并凝结成液态水,使上层土壤湿度增大,这种土壤夜间反潮回润的现象,就是夜潮土形成的原因。土壤夜间回潮,能增加土壤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对苗圃、花圃幼苗生长十分有利。2、重力水运动水分受重力势作用通过充气孔隙向下渗透移动,也称为土壤的渗透性。运动速度一般规律是:砂土〉壤上〉粘土。适当的渗透有助于土壤空气的更新。相反,土壤中多余的水分不排除,将会影响土壤的气、热状况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3、毛管水的运动毛管水移动方向是由毛管粗、水分多处向毛管细、水分少处移动。土壤质地愈细,持水孔隙直径愈小,毛管水上升得愈高,但上升速度慢。粘土中的毛细管太细,往往因粘粒吸水膨胀,阻碍了水分的顺利上升,上升高度反而降低,粘土中的水分子与管壁摩擦产生的阻力大,因而上升的速度慢。砂土的孔隙直径大,水分子上升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小,上升速度快,但砂土的毛管力小,所以上升高度低。壤质土壤质地适中,充气孔隙配合适当,毛管作用强,上升阻力小,所以能顺利上升。毛管水上升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上升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只有在地下水位适当(2〜4m,毛管支持水方可以上升到根系活动层,供应根系吸水。如果地下水位过高,毛管支持水聚积在地表,形成地表积水。(三)、土壤水分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直接供给植物吸收利用;另一方面又影响土壤的其它性状。1.土壤水分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土壤养分的释放、转化、移动及被植物吸收都离不开水。养分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生产中往往采用“以水控肥”的措施来促进或控制植物生长。2.土壤水分影响土壤的通气状况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和空气是相互矛盾的。在低洼易涝地区,土壤通气不良。3.土壤水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土壤水分多时,土温不易上升。反之,干燥的砂性土水分少则土温易随气温变化而升降。4.土壤水分影响微生物和活动水分适宜,水、肥、气、热诸因素协调,则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旺盛,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与养分的释放。5.土壤水分影响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如粘性土,水分少则粘结性强,水分增多则粘着性和可塑性强。耕作阻力大,耕作质量差,对生产不利。(四)、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因素主要有植被(植被组成和覆盖度),气候(降雨量和蒸发),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地形(地形影响水分的再分配),水文地质(地下水位),人为的影响(如灌溉、排水以及耕作等土壤管理措施)。二、土壤空气(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大气的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差异在:1土壤空气中CQ含量高于大气,而Q含量低于大气。原因主要是土壤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Q2而放出CQ;土壤微生物,特别是好气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消耗Q而放出CO;土壤中含有碳酸盐(CaCO等与有机酸或无机酸作用放出CO2。2.土壤中水汽含量一般都高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含有还原性气体,如CH、HSH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渍水、表土严重板结和有机质嫌气分解的土壤中。(二)、土壤通气性与植物生长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能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或土壤具有通透空气的性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1、土壤空气与根系发育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植物根系长,色浅而新鲜发达;缺氧时,根系短粗,色暗,根毛稀少。2、土壤空气与种子萌发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热量和氧气。如果土壤通气不良,CO的浓度达到17%时,便会抑制种子萌发。3、土壤空气与养分状况通气良好时,好气性微生物有效地分解土壤有机质,提供速效养分;通气不良,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固氮能力较强的根瘤菌也会受到抑制,不利于氮素的积累。4、土壤空气与植物病害通气不良时会产生还原性气体,容易产生病害,使根发霉腐烂。三、土壤热状况土壤热状况指土体中的热量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种子发芽、苗木生长、根系伸展及种实成熟,也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养分转化和苗木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还影响岩石、矿物的风化和土壤空气、水分的状况。(一)、土壤热平衡1、土壤热来源与土壤吸热性土壤热主要来源于太阳的辐射热,它在土壤中转化为热能。其次是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热、土壤中化学反应释放的热以及地心向地表传导的热。土壤吸收太阳辐射热的性能称为土壤的吸热性。土壤颜色深,湿度大,表面粗糙,其吸热性强。2、土壤热消耗和土壤散热性当土壤温度高于近地面大气和下层土壤时,土壤热一部分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返回大气,一部分传给下层土壤直至母质,还有一部分热用于水分蒸发,随水汽进入空气中。土壤向大气散失热的性能称为土壤的散热性。土壤水分蒸发愈强烈,土壤散失的热也较多。当天空晴朗无遮蔽物时,土壤辐射强,散热多,降温快;如果天空有云层或烟雾,则辐射弱,散热少。当土壤吸收的热多于散失的热时,土壤就增温,相反则降温。(二)、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土壤(或容积土壤)每升高「C温度时所需要的热量。土壤水分的热容量最大,土壤空气的热容量最小,土壤固相物质的热容量界于两者之间。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土壤水分愈多,热容量愈大,变温就慢;土壤水分愈少,热容量愈小,变温就愈快。一般说来,砂质土的孔隙大,气多水少,热容量小,白天土温易于升高,晚上也易于降低,粘质土壤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变化小。在生产上常应用灌水和排水方法来增加或降低土壤热容量,以达到降低或提高土温的目的。(三)、影响土壤热状况的其它因素1、土壤颜色深色土壤比浅色土壤反射率低,故土温较高。增加土壤有机质可加深土壤颜色。有利于土壤增温。2、土壤干湿度干燥土壤的反射率比潮湿土壤为大。平整、光滑比粗糙大。3、坡度和方位在北半球,南坡大于平地大于北坡,但南坡的增温和冷却过程也较为剧烈。4、植被白天,植被对太阳辐射有阻挡作用,温度比裸地低;夜晚植被能阻拦地面辐射,因而比裸地高。耕地、苗辅地可以通过搭篷遮荫来防止高温。5、土壤水分蒸发土壤水分蒸发时要消耗热量,降低土温。夏季可能过灌溉来降低土温,早春可以通过排除积水来提高土壤温度。四、土壤水、气、热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一)、土壤水、气、热的相互关系土壤水、气、热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存在于土壤中。一般情况下,水往往起主导作用,在一定孔隙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大时,土壤空气就相应地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多空气少,土壤热容量大,土温升降慢;如果水少空气多,土壤热容量小,土温升降快。土壤热量状况也影响土壤的水分和空气状况,当土温较高时,土壤的蒸发量较大,易于失水干燥,也易于通气。土壤水分的运动,从土温高处向土温低处运动,特别是土壤冻结时可以导致上层滞水,促使土壤过湿或通气不良。(二)、土壤水、气、热的调节1、耕作和施肥能使降水最大限度渗入土壤,防止地表径流和冲刷,改善土壤通气性和调节温度。耕翻和施用有机肥料、种植绿肥等可增加有机质含量和使土壤变得疏松,改善透水性、通气性,增加贮水量。早春施用有机肥起一定保温作用。在苗木行间进行中耕可清除杂草,防止争夺水分、空气和养料;对粘重土壤,中耕可以切断毛管水上行的通道,减少水分蒸发。2、灌溉和排水夏季土壤温度很高时,灌水可使土温下降至适宜温度。严寒来临前灌水可以保持土温,减轻冻害。但是,春季灌水不利于土温回升;此外,粘重土壤不宜灌水过多、过快,以免上层土壤滞水,通气不良。土壤水分过多时应设法排水,我国苗圃地多采用明沟排水,即在苗圃地开挖排水沟,以排除地面积水和降低地下水位。排水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降低土壤热容量,使土温容易提高,促进苗木生长3、地面覆盖在苗圃地覆盖塑料薄膜、草、松针、砂等,可以避免阳光的直射,使土温变幅减小,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有利于苗木种子的发芽出土。夏季在苗圃搭棚遮阳,也可以减少蒸发和降低土温,有利于苗木生长。4、应用土面增温剂使用时先将平整的苗床润湿,然后用8〜10倍水稀释增温剂,用喷壶或喷雾器喷在苗床面上,使其形成一层薄膜覆盖在土表,可以防止水分蒸发和提高土壤湿度。第七节土壤剖面一、自然土壤剖面(一)、土壤剖面从地面向下挖掘的一段垂直切面。土壤剖面的构造是指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二)、土壤层次1•土层大致与地表平行的土壤层次。2•土壤层次划分土壤层次总体可分为以下层次:A层:淋溶层,土壤剖面上部的层次,土壤物质淋溶损失较多。根据差异,可细分为A1、A2、A3三个亚层。B层:淀积层,位于A层之下,土壤物质淀积所形成的层次。根据差异,可细分为B1、B2、B3。C层:母质层。此外:位于土层表面的凋落物层0,可细分为0、Q、Q。为考虑土壤剖面的完整性,将下面的基岩D也列出,但不是土壤层次。不是每个土壤剖面都有以上完整的层次。在实际工作中,有什么层次就列出什么层次,没有的,空缺。二、耕作土壤剖面(一)、耕作层人类活动层,一般深15—30cm,土层较疏松,含有机质多,具结构性,有效养分较丰富;(二)、犁底层:耕作层下的紧实层;耕作层和犁底层合称为表土层,是人为活动影响最深的土层。(三)、心土层:表土层以下,一般深20—40cm,含淀积物质,土体紧实;(四)、底土层:剖面最下层,距地表50—60cm以下,受生产活动较少。
本文档为【园林花卉工培训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酷酷龙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6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01-09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