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属学热处理下册答案

金属学热处理下册答案

举报
开通vip

金属学热处理下册答案Highqualitymanuscriptsarewelcometodownload金属学热处理下册答案第八章扩散8-1何为扩散固态扩散有哪些种类答:扩散是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现象,是位置传输的一种方式。根据扩散过程是否发生浓度变化可分为:自扩散、互扩散根据扩散方向是否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同可分为:下坡扩散、上坡扩散根据扩散过程是否出现新相可分为:原子扩散、反应扩散8-2何为上坡扩散和下坡扩散举例说明。答:下坡扩散:原子或分子沿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扩散,使浓度趋于均匀化。比如铸件的均匀化退火、工件的表面渗碳过程均...

金属学热处理下册答案
Highqualitymanuscriptsarewelcometodownload金属学热处理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扩散8-1何为扩散固态扩散有哪些种类答:扩散是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现象,是位置传输的一种方式。根据扩散过程是否发生浓度变化可分为:自扩散、互扩散根据扩散方向是否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同可分为:下坡扩散、上坡扩散根据扩散过程是否出现新相可分为:原子扩散、反应扩散8-2何为上坡扩散和下坡扩散举例说明。答:下坡扩散:原子或分子沿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扩散,使浓度趋于均匀化。比如铸件的均匀化退火、工件的表面渗碳过程均属于下坡扩散。上坡扩散:原子或分子沿浓度升高的方向进行扩散,即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扩散,使浓度趋于两极分化。例如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过程中,碳原子从浓度较低的奥氏体中向浓度较高的渗碳体中扩散。8-3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答: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浓度梯度为1时的扩散通量。D越大,扩散速度越快。影响因素:1、温度:扩散系数与温度呈指数关系,随温度升高,扩散系数急剧增大。2、键能和晶体结构:键能高,扩散激活能大,扩散系数减小;不同的晶体结构具有不同的扩散系数:例如从晶体结构来考虑,碳原子在铁素体中的扩散系数比在奥氏体中的大。3、固溶体类型:不同类型的固溶体,扩散激活能不同,间隙原子的扩散激活能比置换原子的小,扩散系数大。4、晶体缺陷:晶体缺陷处,自由能较高,扩散激活能变小,扩散易于进行。5、化学成分:当合金元素提高合金熔点,扩散系数减小;若降低合金熔点,扩散系数增加8-4固态合金中要发生扩散必须满足那些条件为什么答:1、扩散需有驱动力。扩散过程都是在扩散驱动力的作用下进行的,如没有扩散驱动力,也就不能发生扩散。2、扩散原子要固溶。扩散原子在基体中必须由一定的固溶度,形成固溶体,才能进行固态扩散。3、温度要足够高。固态扩散是依靠原子热激活而进行的,温度越高,原子的热振动越激烈,原子被激活发生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4、时间要足够长。原子在晶体中每跃迁一次最多只能移动的距离,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形成物质的宏观定向迁移。8-5铸造合金均匀化退火前的冷塑性变形对均匀化过程有和影响是加速还是减缓为什么答:加速。原因:铸造合金经非平衡结晶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枝晶偏析。根据扩散第二定律可得知,铸锭均匀化退火所需时间与枝晶间距的平方成正比,与扩散系数成反比。所以在退火前对合金进行冷塑性变形可破碎枝晶,减小枝晶间距,另外塑形变形使金属内部的位错密度增加,缺陷越多,扩散系数D越大,扩散越快,因此可以缩短均匀化的时间。8-6计算扩散系数答:477℃时D750=×10-11cm2/s,497℃时D770=×10-11cm2/s8-7(消除枝晶偏析时间计算)答:477℃时t=×105s=115h497℃时t=×105s=67h8-8可否用铅代替铅锡合金做对铁进行钎焊的材料,试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说明之答:不能。原因:因为钎焊过程只是钎料熔化,母材仍处於固体状态。因此要求钎料与母材不但液态时能互溶,固态时也必须互溶,依靠他们之间的互扩散形成牢固的金属结合。而铅是不固溶于铁的,因此如果以铅来做钎料,铁做母材,则铅是无法扩散到母材中的,无法起到钎焊的效果。8-9答:在压力使两块板实现分子间贴合,高温长时间加热发生扩散现象,因此两块板子会焊接在一起(压力焊原理),根据相图纯铜板结合处室温下组织是α+(α+β),纯银板结合处室温下组织是β+(α+β)β,由此可见内部出现了共晶组织,共晶组织的熔点低,分布在晶界处,易熔化而出现过烧现象,因此工艺要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控制相互溶解的量,避免出现共晶组织。8-10渗碳是将零件置于渗碳介质中使碳原子进入工件表面,然后以下坡扩散的方式使碳原子从表层向内部扩散的热处理方法。试问:1)温度高低对渗碳速度有何影响2)渗碳应在奥氏体中还是铁素体中进行3)空位密度、位错密度和晶粒大小对渗碳速度有何影响答:1)温度越高,渗碳速度越快。因为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急剧增大。2)在奥氏体中进行。虽然碳在铁素体中的扩散系数比在奥氏体中大,但是当把钢加热至奥氏体时,一方面温度升高,扩散系数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奥氏体的溶碳能力急剧增大,可增加渗层深度。3)空位密度和位错密度越多,渗碳速度越快。因为缺陷处能量较高,扩散激活能降低,增大扩散系数。晶粒越小,渗碳速度越快。因为晶粒越小,晶界面积越大,而原子沿晶界的扩散速度较快。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原理9-1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的阻力答:固体相变主要特征:1、相变阻力大2、新相晶核与母相晶核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3、母相中的晶体学缺陷对相变其促进作用。4、相变过程中易出现过渡相。相变阻力构成:1、表面能的增加。2、弹性应变能的增加,这是由于新旧两相的比体积不同,相变时必然发生体积的变化,或者是由于新旧两相相界面的不匹配而引起弹性畸变,都会导致弹性应变能的增加。3、固态相变温度低,原子扩散更困难,例如固态合金中原子的扩散速度为10-7—10-8cm/d,而液态金属原子的扩散速度为10-7cm/s。9-2何谓奥氏体晶粒度说明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影响答:奥氏体晶粒度:是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度量。当以单位面积内晶粒的个数或每个晶粒的平均面积与平均直径来描述晶粒大小时,可以建立晶粒大小的概念。通常采用金相显微镜100倍放大倍数下,在645mm2范围内观察到的晶粒个数来确定奥氏体晶粒度的级别。对钢的性能的影响:奥氏体晶粒小:钢热处理后的组织细小,强度高、塑性好,冲击韧性高。奥氏体晶粒大:钢热处理后的组织粗大,显着降低钢的冲击韧性,提高钢的韧脆转变温度,增加淬火变形和开裂的倾向。当晶粒大小不均匀时,还显着降低钢的结构强度,引起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脆性断裂。9-3试述珠光体形成时钢中碳的扩散情况及片、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答:珠光体形成时碳的扩散:珠光体形成过程中在奥氏体内或晶界上由于渗碳体和铁素体形核,造成其与原奥氏体形成的相界面两侧形成碳的浓度差,从而造成碳在渗碳体和铁素体中进行扩散,简言之,在奥氏体中由于碳的扩散形成富碳区和贫碳区,从而促使渗碳体和铁素体不断地交替形核长大,直至消耗完全部奥氏体。片状珠光体形成过程:片状珠光体是渗碳体呈片状的珠光体。(完全奥氏体化且冷速缓慢如炉冷时形成片状珠光体)首先在奥氏体晶界形成渗碳体晶核,核刚形成时与奥氏体保持共格关系,为减小形核的应变能而呈片状。渗碳体长大的同时,使其两侧的奥氏体出现贫碳区,从而为铁素体在渗碳体两侧形核创造条件,在渗碳体两侧形成铁素体后,铁素体长大的同时造成其与奥氏体体界面处形成富碳区,这又促使形成新的渗碳体片。渗碳体和铁素体如此交替形核长大形成一个片层相间大致平行的珠光体区域,当其与其他部位形成的珠光体区域相遇并占据整个奥氏体时,珠光体转变结束,得到片状珠光体组织。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粒状珠光体是渗碳体呈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非完全奥氏体化且冷速缓慢如炉冷时形成粒状珠光体)粒状珠光体可以有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而成(如组织为α+P的亚共析钢,加热到α+γ时,若短时间保温γ成分不均匀中有贫碳区和富碳区,富碳区就是渗碳体的形核部位),也可以由片状珠光体球化而成(如组织为P+Fe3C的过共析钢,加热到γ+Fe3C时,在缓冷时形成粒状珠光体),还可以由淬火组织回火形成如回火索氏体)。原始组织不同,其形成机理也不同。这里只介绍由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得到粒状珠光体的过程:要由过冷奥氏体直接形成粒状珠光体,必须使奥氏体晶粒内形成大量均匀弥散的渗碳体晶核,即控制奥氏体化温度,使奥氏体内残存大量未溶的渗碳体颗粒;同时使奥氏体内碳浓度不均匀,存在高碳区和低碳区。再将奥氏体冷却至略低于Ar1以下某一温度缓冷,在过冷度较小的情况下就能在奥氏体晶粒内形成大量均匀弥散的渗碳体晶核,每个渗碳体晶核在独立长大的同时,必然使其周围母相奥氏体贫碳而形成铁素体,从而直接形成粒状珠光体。9-4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异同。答:贝氏体转变:是在珠光体转变温度以下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上过冷奥氏体所发生的中温转变。与珠光体转变的异同点:相同点:相变都有碳的扩散现象;相变产物都是铁素体+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不同点:贝氏体相变奥氏体晶格向铁素体晶格改组是通过切变完成的,珠光体相变是通过扩散完成的。并且贝氏体中铁素体中碳的过饱和度大,上贝氏体碳化物是不连续的短杆状,下贝氏体的碳化物分布在铁素体内(原因:产物的温度降低,碳的扩散变慢)与马氏体转变的异同点(可扩展):相同点:晶格改组都是通过切变完成的;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相关系。不同点:贝氏体是两相组织,马氏体是单相组织;贝氏体相变有扩散现象,可以发生碳化物沉淀,而马氏体相变无碳的扩散现象。9-5简述钢中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答:板条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其显微组织是由成群的板条组成。一个奥氏体晶粒可以形成几个位向不同的板条群,板条群由板条束组成,而一个板条束内包含很多近乎平行排列的细长的马氏体板条。每一个板条马氏体为一个单晶体,其立体形态为扁条状,宽度在微米之间。在这些密集的板条之间通常由含碳量较高的残余奥氏体分割开。板条马氏体的亚结构:高密度的位错,这些位错分布不均匀,形成胞状亚结构,称为位错胞。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片状马氏体的空间形态呈凸透镜状,由于试样磨面与其相截,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针状或竹叶状,而且马氏体片互相不平行,大小不一,越是后形成的马氏体片尺寸越小。片状马氏体周围通常存在残留奥氏体。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孪晶,分布在马氏体片的中部,在马氏体片边缘区的亚结构为高密度的位错。板条马氏体与片状马氏体性能上的差异:马氏体的强度取决于马氏体板条或马氏体片的尺寸,尺寸越小,强度越高,这是由于相界面阻碍位错运动造成的。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差异性:片状马氏体强度高、塑性韧性差,其性能特点是硬而脆。板条马氏体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并且具有韧脆转变温度低、缺口敏感性和过载敏感性小等优点。9-6试述钢中典型的上、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立体模型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答:上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立体模型:在光学显微镜下,上贝氏体的典型特征呈羽毛状。在电子显微镜下,上贝氏体由许多从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的条状铁素体和在相邻铁素体条间存在的断续的、短杆状的渗碳体组成。其立体形态与板条马氏体相似呈扁条状,亚结构主要为位错。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立体模型:在光学显微镜下,下贝氏体呈黑色针状。在电子显微镜下,下贝氏体由含碳过饱和的片状铁素体和其内部析出的微细ε-碳化物组成。其立体形态与片状马氏体一样,也是呈双凸透镜状,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异同点:相同点:都是铁素体和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组织亚结构都是高密度的位错。不同点:组织形态不同,立体模型不同,铁素体和碳化物的混合方式不同。9-7何谓魏氏组织简述魏氏组织的形成条件、对钢的性能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答:魏氏组织:含碳小于%的亚共析钢或大于%的过共析钢在铸造、锻造、轧制后的空冷,或者是焊缝热影响区的空冷过程中,或者当加热温度过高并以较快速度冷却时,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体从奥氏体晶界沿一定的晶面向晶内生长,并且呈针片状析出。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奥氏体晶界生长出来的近乎平行或其他规则排列的针状铁素体或渗碳体以及其间存在的珠光体组织,这类组织称为魏氏组织。前者称铁素体魏氏组织,后者称渗碳体魏氏组织。魏氏组织的形成条件:魏氏组织的形成与钢中的含碳量、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冷却速度有关。只有在一定含碳范围内并以较快速度冷却时才可能形成魏氏组织,而且当奥氏体晶粒越细小时,形成魏氏组织的含碳量范围越窄。因此魏氏组织通常伴随奥氏体粗晶组织出现。对钢性能的影响:其为钢的一种过热缺陷组织,使钢的力学性能指标下降,尤其是塑韧性显着降低,脆性转折温度升高,容易引起脆性断裂。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当奥氏体晶粒粗化,出现粗大的铁素体或渗碳体魏氏组织并严重切割基体时降,才使钢的强度和韧性显着降低。消除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塑性变形程度、降低加热温度、降低热加工终止温度,降低热加工后的冷却速度,改变热处理工艺,例如通过细化晶粒的调质、正火、完全退火等工艺来防止或消除魏氏组织。9-8简述碳钢的回火转变和回火组织。答:碳钢的回火转变过程及回火组织:1、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组织为淬火马氏体+残留奥氏体,与淬火组织相同(马氏体中的碳含量是过饱和的,当回火温度在100℃以下时,碳原子可以做短距离的扩散迁移。在板条马氏体中,碳原子偏聚在位错线附近的间隙位置,形成碳的偏聚区,降低马氏体的弹性畸变能。在片状马氏体中,除少量碳原子向位错线偏聚外,大量碳原子将垂直于马氏体C轴的(100)晶面富集。)2、马氏体分解,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当回火温度超过100℃时,马氏体开始发生分解,碳原子偏聚区的碳原子将发生有序化,继而转变成碳化物从过饱和α相中析出。将马氏体分解后形成的低碳α相和弥散的ε碳化物组成的双相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3、残留奥氏体转变,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钢淬火后总是存在一些残留奥氏体,其含量随淬火加热时奥氏体中碳和合金元素的含量增加而增多。当回火温度高于200℃时,残留奥氏体将发生分解。残留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回火将转变为贝氏体,在珠光体转变温度范围内回火将先析出先共析碳化物,随后分解为珠光体。)4、碳化物的转变,组织为回火托氏体(马氏体分解及残留奥氏体转变形成的ε碳化物是亚稳定相,当回火温度升高至250℃以上时,将会形成更稳定的χ碳化物直至θ碳化物。当回火温度升高至400℃,淬火马氏体完全分解,但α相仍保持针状外形,之前形成的ε碳化物和χ碳化物全部转变为θ碳化物,即渗碳体。这种由针状α相和无共格联系的细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回火托氏体。)5、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α相的回复、再结晶,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当回火温度升高至400℃以上时,已脱离共格关系的渗碳体开始聚集长大,按照细粒溶解,粗粒长大的机制进行。与此同时,α相的状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马氏体晶格是通过切变方式重组的,晶格缺陷密度很高,自由能高,因此在回火过程中α相也会要发生变化来降低自由能。当回火温度升高至400℃以上时,α相开始出现回复现象,使位错密度减少或孪晶消失,但是α相晶粒仍保持板条状或针状。当回火温度升高至600℃以上时,板条状或针状α相消失,形成等轴的α相。将淬火钢在500-650℃回火得到的回复或再结晶了的α相和粗粒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回火索氏体。)9-9比较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和回火珠光体、回火索氏体、回火托氏体的组织和性能。答:组织比较:珠光体:片状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片间距μm,形成温度:A1-650℃。索氏体:片状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片间距,形成温度:650-600℃。托氏体:片状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片间距,形成温度:600℃以下。以上三类珠光体是由过冷奥氏体直接转变而得。回火索氏体:将淬火钢经高温回火后得到的回复或再结晶了的α相和粗粒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回火索氏体。回火托氏体:将淬火钢经中温回火后得到的由针状α相和无共格联系的细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回火托氏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以上珠光体组织主要区别在于碳化物的形状不同,可以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两类组织。性能比较:1、与片状珠光体相比,粒状珠光体的硬度和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较好。2、在相同硬度条件下,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抗拉强度相近,但粒状珠光体的屈服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都优于片状珠光体组织。(这是因为,片状珠光体受力时,位错的运动被限制在铁素体内,当位错运动至片状碳化物界面时形成较大的平面位错塞积群,使基体产生很大的应力集中,易使碳化物脆断或形成微裂纹。而粒状碳化物对铁素体的变形阻碍作用大大减弱,塑性和韧性得到提高,当粒状碳化物均匀地分布在塑性基体上时,由于位错和第二相粒子的交互作用产生弥散强化或沉淀强化,提高钢的塑性变形抗力,从而提高强度。)3、粒冷珠光体的冷变形性能、可加工性能以及淬火工艺性能都比片状珠光体好。9-10为了要获得均匀奥氏体,在相同奥氏体化加热温度下,是原始组织为球状珠光体的保温时间短还是细片状珠光体的保温时间短试利用奥氏体的形成机制说明之答:细片状珠光体的保温时间短。原因:1、将钢加热到AC1以上某一温度时,珠光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通常首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奥氏体晶核,这是因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碳浓度不均匀、原子排列不规则,易于产生浓度起伏和结构起伏,为奥氏体形核创造有利条件。2、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时的相界面面积大于球状珠光体,也就是可供奥氏体形核的位置越多,则奥氏体形核越多,晶核长大速度越快,因此可加速奥氏体的形成,缩短保温时间。9-11何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答:定义:回火脆性:淬火钢回火时的冲击韧性并不总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单调的增高,有些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性显着下降,这种脆化现象称为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钢在250-400℃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也称低温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钢在450-650℃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也叫高温回火脆性。产生原因:第一类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几乎在所有的工业用钢中都会出现。一般认为,其产生是由于马氏体分解时沿马氏体条或片的界面上析出断续的薄壳状碳化物,降低了晶界的断裂强度,使晶界称为裂纹扩展的路径,因而产生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主要在合金结构钢中出现,碳钢中一般不出现这种脆性。其产生原因主要是As、Sn、Pb、Sb、Bi、P、S等有害杂质元素在回火冷却过程中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减弱了奥氏体晶界上原子间的结合力,降低晶界的断裂强度。Mn、Ni、Cr等合金元素不但促进这些杂质元素向晶界偏聚,而且自身也向晶界偏聚,进一步降低了晶界断裂强度,增加回火脆性。消除方法:第一类回火脆性:A、避开脆化温度范围回火B、用等温淬火代替淬火+回火C、在钢中加入Nb、V、Ti等细化奥氏体晶粒元素,增加晶界面积D、降低杂质元素含量第二类回火脆性:A、高温回火后采用快速冷却方法可以抑制回火脆性,但不适用于对回火脆性敏感的较大工件B、在钢中加入Nb、V、Ti等细化奥氏体晶粒元素,增加晶界面积C、降低杂质元素含量D、加入适量的Mo、W等合金元素可抑制杂质元素向原奥氏体晶界的偏聚E、对亚共析钢可采取A1-A3临界区的亚温淬火方法,使P等杂质元素溶入残留的铁素体中,减轻它们向原奥氏体晶界的偏聚程度F、采用形变热处理方法,可以细化晶粒,减轻高温回火脆性9-12比较过共析钢的TTT曲线和CCT曲线的异同点。为什么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得不到贝氏体组织与亚共析钢的CCT曲线中Ms线相比,过共析钢的Ms线有何不同点,为什么答:TTT曲线和CCT曲线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具有渗碳体的先共析线。2、相变都有一定的孕育期。3、曲线中都有一条相变开始线和一条相变完成线。不同点:1、CCT曲线中无贝氏体转变区。2、CCT曲线中发生相变的温度比TTT曲线中的低3、CCT曲线中发生相变的孕育期比TTT曲线中长。得不到贝氏体组织的原因:在过共析钢的奥氏体中,碳浓度高,使贝氏体孕育期大大延长,在连续冷却转变时贝氏体转变来不及进行便冷却至低温。Ms线的不同点及原因:不同点:亚共析钢的CCT曲线中的Ms线右端呈下降趋势,而过共析钢的CCT曲线中的Ms线右端呈上升趋势。原因:这是因为在亚共析钢中由于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和贝氏体转变,造成周围奥氏体的富碳,从而导致Ms线下降。而过共析钢由于先共析渗碳体的析出,而且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也无贝氏体转变,使周围奥氏体贫碳,导致Ms线上升。9-13阐述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两种方法(有三种工艺:等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调质(淬火+高温回火))答:粒状珠光体可以有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而成,也可以由片状珠光体球化而成,可以由淬火组织回火形成。原始组织不同,其形成机理也不同。1、由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得到粒状珠光体的过程:要由过冷奥氏体直接形成粒状珠光体,必须使奥氏体晶粒内形成大量均匀弥散的渗碳体晶核,即控制奥氏体化温度,使奥氏体内残存大量未溶的渗碳体颗粒;同时使奥氏体内碳浓度不均匀,存在高碳区和低碳区。再将奥氏体冷却至略低于Ar1以下某一温度缓冷,在过冷度较小的情况下就能在奥氏体晶粒内形成大量均匀弥散的渗碳体晶核,每个渗碳体晶核在独立长大的同时,必然使其周围母相奥氏体贫碳而形成铁素体,从而直接形成粒状珠光体。2、由片状珠光体直接球化而成的过程:将片状珠光体钢加热至略低于A1温度长时间保温,得到粒状珠光体。此时,片状珠光体球化的驱动力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相界面(或界面能)的减少。3、由淬火组织回火形成的过程将淬火马氏体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上回火,使马氏体分解、析出颗粒状渗碳体,得到回复或再结晶的铁素体加粒状渗碳体的组织。9-14金属和合金的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获得细晶粒的方法答:此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主要是指奥氏体晶粒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影响:奥氏体晶粒小:钢热处理后的组织细小,强度高、塑性好,冲击韧性高。奥氏体晶粒大:钢热处理后的组织粗大,显着降低钢的冲击韧性,提高钢的韧脆转变温度,增加淬火变形和开裂的倾向。当晶粒大小不均匀时,还显着降低钢的结构强度,引起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脆性断裂。获得细晶粒的方法:1、降低加热温度,加快加热速度,缩短保温时间,采用快速加热短时保温的奥氏体化工艺。2、冶炼过程中用Al脱氧或在钢种加入Zr、Ti、Nb、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能形成高熔点的弥散碳化物和氮化物,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3、细小的原始组织可以得到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可以采用多次快速加热-冷却的方法细化奥氏体晶粒。4、采用形变热处理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9-15有一共析钢试样,其显微组织为粒状珠光体。问通过何种热处理工序可分别得到片状珠光体、粗片状珠光体和比原始组织更细小的粒状珠光体答:获得片状珠光体工序:正火:将粒状珠光体钢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正火工艺)获得粗片状珠光体工序:完全退火:将粒状珠光体钢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随炉缓慢冷却至室温。获得更小的粒状珠光体工序:调质(淬火+高温回火):将粒状珠光体钢完全奥氏体化,淬火成马氏体组织,再将马氏体组织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回火使马氏体分解、析出细粒状渗碳体,得到针状铁素体加细粒状渗碳体的粒状珠光体组织·9-16为了提高过共析钢的的强韧性,希望淬火时控制马氏体使其具有较低的含碳量,并希望有部分板条马氏体。试问如何进行热处理才能达到上述目的答:热处理方法:1、采用亚温淬火+预冷淬火的方法,即将过共析钢快速加热至AC1-ACcm之间略高于AC1某一温度短时保温,得到细小的碳浓度不均匀奥氏体晶粒和未溶的渗碳体颗粒。淬火前将奥氏体钢在空气中预冷,使其析出部分先共析渗碳体,降低奥氏体含碳量,然后再淬火可以得到碳含量较低的细小片状马氏体,以及部分板条马氏体,从而得到以片状马氏体为主加粒状碳化物以及部分板条马氏体组织,使钢具有高的强度并且具有良好的韧性。2、适当的降低淬火冷却速度,因为冷却速度越大,形成片状马氏体的含碳量越低,不易形成板条马氏体。9-17如何把含碳%的碳钢的球化组织转变为:1、细片状珠光体;2、粗片状珠光体;3、比原来组织更小的球化组织。答:获得细片状珠光体工序:正火:将粒状珠光体钢完全奥氏体化,快速冷却至Ar1以下较低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缓冷至室温。获得粗片状珠光体工序:完全退火:将粒状珠光体钢完全奥氏体化,快速冷却至略低于Ar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然后在随炉缓慢冷却至室温。获得更小的粒状珠光体工序:调质(亚温淬火+高温回火):将粒状珠光体钢加热至AC1-ACcm之间某一温度保温,得到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未溶的渗碳体颗粒后,淬火成马氏体组织,再将马氏体组织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回火使马氏体分解、析出细粒状渗碳体,得到针状铁素体加细粒状渗碳体的粒状珠光体组织9-18如何把含碳%的退火碳钢处理成:1、在大块游离铁素体和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球状碳化物;2、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球状碳化物。答:第1种组织热处理工艺:球化退火:由于是退火亚共析钢,其原始组织为块状先共析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因此只需加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处理成球状渗碳体。可以将退火碳钢加热至AC1-AC3之间保温,保留先共析块状铁素体和部分未溶渗碳体质点,得到碳含量不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然后在Ar1以下较高温度保温球化,获得在大块游离铁素体和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球状碳化物的组织(此工艺是亚温退火的原理)。(或者先加热到α+γ,再淬火成α+M,最后回火使M分解、析出细粒状渗碳体,得到块状铁素体和铁素体基体加细球状渗碳体组织。原理自己仿照上述方法自己整理)第2种组织热处理工艺:调质:将退火碳钢加热到AC3温度以上完全奥氏体化,淬火成马氏体,再将马氏体组织加热到一定温度回火使马氏体分解、析出细粒状渗碳体,得到铁素体基体加细球状渗碳体组织。9-19假定将已淬火而未回火的含碳%的碳钢件(马氏体组织)放入800℃炉内,上述组织对800℃奥氏体化时间有什么影响如果随后淬火发现零件上油裂纹,试解释裂纹产生的原因。答:马氏体组织对奥氏体化时间影响:会加快奥氏体化时间。原因:因为将淬火钢加热到奥氏体温度时,淬火马氏体处于非常不稳定状态,通常首先在马氏体相界面上形成奥氏体晶核,这是因为相界面上碳浓度不均匀、原子排列不规则易于产生促进形核的浓度起伏和结构起伏。所以当原始组织为片状马氏体时,马氏体片越细,它们的相界面越多,则形成奥氏体的晶核越多,晶核长大速度越快,因此可加速奥氏体的形成,缩短奥氏体化时间。裂纹产生的原因:这是因为含碳%的碳钢件淬火时形成片状马氏体,马氏体片形成速度很快,在其相互碰撞或与奥氏体晶界相碰撞时产生很大的应力场,片状马氏体本身也很脆,不能通过滑移或孪生变形使应力得到松弛,因此容易产生淬火显微裂纹。这些显微裂纹在随后的再次淬火过程中受到较大内应力的作用,裂纹尖端应力集中,从而使裂纹得到扩展,最终在零件表面形成宏观裂纹。(在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作用下皆可产生裂纹,在解热时,若钢的导热性能差,内外温差大也可形成裂纹,如合金钢要采用预热防止裂纹,同学考研时尽可能回答全面和具体)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0-1何谓钢的退火退火种类及用途如何答:钢的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退火种类:根据加热温度可以分为在临界温度AC1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根据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等温退火和连续冷却退火。退火用途: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长时间,使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其主要应用于亚共析钢,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塑韧性、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中碳结构钢中的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缺陷。2、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1-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过共析钢)之间,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对于亚共析钢,如果钢的原始组织分布合适,则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达到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的目的。对于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主要是为了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均匀组织、为淬火做组织准备。4、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它是将钢锭、铸件或锻轧坯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消除铸锭或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5、再结晶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同时消除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使钢的组织和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状态。6、去应力退火:在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铸件、锻轧件、焊接件及机械加工工件中的残留内应力(主要是第一类内应力),以提高尺寸稳定性,减小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10-2何谓钢的正火目的如何有何应用答:钢的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进行完全奥氏体化以后,以较快速度(空冷、风冷或喷雾)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正火过程的实质是完全奥氏体化加伪共析转变。目的:细化晶粒、均匀成分和组织、消除内应力、调整硬度、消除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网状碳化物等缺陷,为最终热处理提供合适的组织状态。应用:1、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2、消除中碳钢的热加工缺陷(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粗大晶粒)。3、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4、作为最终热处理,提高普通结构件的力学性能。10-3在生产中为了提高亚共析钢的强度,常用的方法是提高亚共析钢中珠光体的含量,问应该采用什么热处理工艺答:应该采用正火工艺。原因:亚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会析出先共析铁素体,冷却速度越慢,先共析铁素体的含量越多,从而导致珠光体的含量变少,降低亚共析钢的硬度和强度。而正火工艺的实质就是完全奥氏体化加上伪共析转变,可以通过增大冷却速度降低先共析铁素体的含量,使亚共析成分的钢转变成共析组织,即增加了珠光体的含量,从而可以提高亚共析钢的强度和硬度。(本题问的是工艺,这样回答就可以了,若问采用什么措施除了以上内容要再加一点,加入微量的合金元素,也就是书上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不能加入过多的合金元素,因为合金元素多会影响结构钢的焊接性,加入合金元素提高强度的原因,除了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外,还有就是合金元素使S点左移,使亚共析钢形成伪共析组织更容易,增加P的量)10-4淬火的目的是什么淬火方法有几种比较几种淬火方法的优缺点答:淬火的目的:获得尽量多的马氏体,可以显着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与各种回火工艺相配合可以使钢在具有高强度高硬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3或AC1以上一定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冷却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叫做淬火。淬火方法:按冷却方式可以分为: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分级淬火法、等有优缺点比较:10-5试述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线答: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原则:以得到均匀细小的奥氏体晶粒为原则,以便获得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亚共析钢通常加热至AC3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1以上30-50℃.1、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超过Accm线,碳化物全部溶入奥氏体中,使奥氏体的含碳量增加,降低钢的Ms和Mf点,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增多,会降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2、过共析钢淬火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粗化、含碳量又高,淬火后易得到有显微裂纹的粗针状马氏体,降低钢的塑韧性3、高温淬火时淬火热应力大,氧化脱碳严重,也增大钢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10-6何谓钢的淬透性、淬硬性影响钢的淬透性、淬硬性及淬透层深度的因素答:淬透性:钢的淬透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它反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有关。其大小以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来表示。淬硬性:钢的淬硬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硬化的能力,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用淬火马氏体可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来表示。淬透层深度:淬透层深度是指钢在具体条件下淬火时测定的半马氏体区至工件表面的深度。它与钢的淬透性、工件形状尺寸、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有关。10-7有一圆柱形工件,直径35mm,要求油淬后心部硬度大于45HRC,能否采用40Cr钢答:解答此题需用到40Cr的淬透性曲线图(端淬曲线图)根据手册可以查到40Cr端淬曲线图,直径35mm圆柱工件在油淬后的心部硬度范围为34-50HRC(钢的淬透性受化学成分、晶粒度、冶炼情况等因素素影响,一条淬透性曲线实际上是一条淬透性带),也就是是说心部硬度有可能大于45HRC,也有可能小于45HRC,所以不建议使用40Cr钢。10-8有一40Cr钢圆柱形工件,直径50mm,求油淬后其横截面的硬度分布答:解答此题需用到40Cr的淬透性曲线图(端淬曲线图)根据手册可以查到40Cr端淬曲线图,查图可得:油淬后中心硬度范围:油淬后距中心3/4R硬度范围:HRC油淬后表面硬度范围:45-57HRC10-9何谓调质处理回火索氏体比正火索氏体的力学性能为何较优越答:调质处理:习惯上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既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又有良好的塑性及冲击韧性的综合力学性能。性能比较:在相同硬度条件下,回火索氏体和正火索氏体抗拉强度相近,但回火索氏体的屈服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都优于正火索氏体。这是因为,回火索氏体是由淬火马氏体分解而得到,其组织为铁素体加颗粒状碳化物。而正火索氏体是由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而来,其组织为铁素体加片状碳化物。正火索氏体受力时,位错的运动被限制在铁素体内,当位错运动至片状碳化物界面时形成很大的平面位错塞积群,使基体产生很大的应力集中,易使碳化物脆断或形成微裂纹。而粒状碳化物对铁素体的变形阻碍作用大大减弱,塑性和韧性得到提高,当粒状碳化物均匀地分布在塑性基体上是,由于位错和第二相粒子的交互作用产生弥散强化或沉淀强化,提高钢的塑性变形抗力,从而提高强度。因此相比较正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具有更好的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10-10为了减少淬火冷却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变形和开裂原因:由于冷却过程中工件内外温度的不均匀性以及相变的不同时性造成工件中产生的内应力,淬火内应力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两种。当淬火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就会产生塑性变形,当淬火应力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工件则发生开裂。应采取的措施(工艺角度):1、控制淬火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加热温度高,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得到粗大的马氏体,应力和脆性均显着增大。而且高温加热,氧化脱碳严重,也增大钢件变形和开裂倾向。2、选择适当的冷却方法:降低马氏体转变时的冷却速度,可以降低马氏体的转变速度,减少淬火应力,降低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3、选择合适的淬火冷却介质:具有理想冷却特性(珠光体转变点以上冷速较慢,快速通过C曲线鼻尖,在Ms点以下缓慢冷却)的冷却介质可以在获得马氏体组织前提下减少淬火应力,降低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10-11现有一批45钢普通车床传动齿轮,其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回火。试问锻后应进行何种热处理为什么答:锻后热处理:调质热处理原因:调质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由于调质后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中碳结构钢铸件、锻轧件中,可能存在魏氏组织、带状组织、晶粒粗大等缺陷,粗大魏氏组织显着降低钢塑性和韧性,带状组织使钢的性能具有方向性。可以先正火热处理,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缺陷。10-12有一直径10mm的20钢制工件,经渗碳热处理后空冷,随后进行正常的淬火、回火处理,试分析渗碳空冷后及淬火、回火后,由表面到心部的组织。答:渗碳空冷后:表层:P+Fe3CⅡ中部:P心部:α+P淬火后:表层:M+γ/+Fe3C中部:M+γ/心部:α+M(说明:由于表面渗碳后过共析钢成分,因此淬火加热的温度是AC1以上30-50℃.在此温度下,心部是α+γ,20号钢直径10mm可判断能淬透,因此淬火后为α+M,若直径再大些为α+T+M,若直径更大,则保留原始组织α+P)回火后:表层:M回+γ/+Fe3C中部:M回+γ/心部:α+M回(说明:渗碳后钢制工件采用低温回火工艺)10-13设有一种490柴油机连杆,直径12mm,长77mm,材料为40Cr,调质处理。要求淬火后心部硬度大于45HRC,调质处理后心部硬度为22-33HRC。试制定热处理工艺。答:解答此题需要40Cr临界相变点AC3和淬透性曲线(通过查手册:AC3=782℃)热处理工艺:奥氏体化温度=AC3+(30-50℃),取820℃保温时间=KD=15min,K=min根据40Cr的淬透性曲线可以得出,直径12mm的40Cr钢油淬后的心部硬度最低为47HRC。查手册可以发现40Cr在650℃回火,其硬度为25-30HRC,符合心部硬度要求。回火时间=KD=24min,K=2mm/min,为防止产生回火脆性回火后冷却可采用空冷或水冷。热处理工艺为:将连杆加热至820℃保温15min,油淬至室温,再加热至650℃保温24min,空冷至室温。10-14写出20Cr2Ni4A钢重载渗碳齿轮的冷、热加工工序安排,并说明热处理所起的作用。答:冷、热加工工序安排:冶炼-铸造-扩散退火-锻造-完全退火-粗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热处理所起作用:扩散退火:消除凝固过程的枝晶偏析和区域偏析,均匀化学成分和组织。完全退火:细化晶粒、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等缺陷、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渗碳:使活性碳原子渗入齿轮表面,获得一定深度高碳渗层(一般碳含量:,渗层深度:)淬火-低温回火:使齿轮表面获得高碳细针状回火马氏体组织+少量残留奥氏体,具有高硬度、良好的耐磨性以及接触疲劳强度;使心部获得低碳板条回火马氏体+少量铁素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10-15指出直径10mm的45钢(退火状态),经下列温度加热并水冷所获得的组织:700℃、760℃、840℃。答:解答此题需找到45钢的临界相变点AC1和AC3(可查手册得知:AC1=724℃,AC3=780℃)700℃:将45钢加热至700℃未发生珠光体组织向奥氏体转变,因此水冷时无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所以水冷后的组织仍为退火状态的原始组织:珠光体+块状铁素体760℃:760℃介于AC1和AC3之间,在此温度加热保温,珠光体组织转变为奥氏体,但保留一部分先共析铁素体,水冷时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所以水冷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块状铁素体840℃:在此温度下保温,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将全部转变为奥氏体,水冷后的组织为马氏体(45号钢残留奥氏体可以不计,只有钢的含碳量大于%后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10-16T10钢经过何种热处理能获得下述组织:1)粗片状珠光体+少量球状渗碳体2)细片状珠光体3)细球状珠光体4)粗球状珠光体答:热处理工艺:1)粗片状珠光体+少量球状渗碳体:加热到ACcm线附近退火(下限温度完全退火)2)细片状珠光体:正火处理3)细球状珠光体:淬火+中温回火或循环球化退火工艺4)粗球状珠光体:淬火+高温回火或球化退火工艺10-17一零件的金相组织是:在黑色的马氏体基体上分布有少量的珠光体组织,问此零件原来是如何热处理的答:油淬后低温回火由于油的冷却能力差,不能完全淬透,因此油淬后的组织是亮白色马氏体基体上分布有少量黑色的珠光体组织(托氏体),黑色的马氏体基体就是回火马氏体,因此为低温回火工艺,低温回火时亮白色马氏体变为黑色的马氏体,珠光体组织不发生变化而保留下来。第十一章工业用钢说明:考研时,同学要仿照以前几章的样子回答的尽可能详细,我只把要点给出!11-1本题主要考查工程结构钢的强化答:影响材料强度因素1)晶粒粗细(细晶强化)2)合金元素,强化基体(细晶强化),第二相强化(弥散强化,沉淀强化)3)金属内部缺陷(特别是位错,结合金属塑性变形章回答位错的塞挤和缠结提高强度,还有淬火时板条马氏体大量的位错和板条马氏体内大量的孪晶)途径:细晶强化,合金强化(微合金化正火冷速快组织硬,s点左移,P增多,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还可细化晶粒),加工强化(结构钢用挤压、轧制方法成型),相变强化(用正火处理,若是机器用钢可以用淬火等热处理强化)11-2答:影响塑性因素:1)化学成分,杂质,越多塑性越差,合金元素,加入越多塑性越差,纯金属塑性最好2)组织结构,面心立方塑性最好,细晶强化,单相比多相和出现第二相时塑性好,单相固溶体塑性好,钢的压力加工要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进行(面心,单相)3)变形温度,越高塑性越好4)变形速度:速度不大时,速度越高塑性越差,当速度较大时(如空气锤锻造),速度越大,塑性越好5)应力状态:压应力提高塑性11-3答:1)零件本身的结构,缺口(如键槽等)和裂纹降低韧性2)材料的组织状态,晶粒细小提高韧性(如S比P韧性好),粒状比片状韧性好(S回比S片好),B下优于B上(可叙述下每种组织的结构特征),板条马氏体优于针片马氏体(见教材P322页图11-14)(以上的举例可叙述下每种组织的结构特征,说明组织决定性能的观点),钢中的组织缺陷(如魏氏组织、带状组织,铸锭中枝晶偏析和区域偏析)降低韧性。3)温度,温度越高,韧性越好4)冶炼方法和钢材轧制工艺(细述见教材P315页)5)合金元素(细述见教材P316页图11-13,P323页图11-17,11-18,11-19)11-9答:渗碳钢是低碳钢,经渗碳后表面是高碳钢成分,而心部为低碳钢成分,渗碳后采用淬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其表层组织为:M回+γ/+Fe3C,高碳细针状M回(叙述下高碳马氏体形成的原来和结构特点)和颗粒状分布的碳化物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心部组织为:α+M回,低碳的M回(叙述下低碳马氏体形成的原理和结构特点教材P253页位错马氏体的优点)和韧性好的铁素体组成。中碳钢制造齿轮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是,先调质,使组织变为回火索氏体,然后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经过这样的处理,零件的表面是中碳的M回,心部为中碳的s回,因此可以看出,渗碳件的表面更硬,心部更韧。汽车、拖拉机变速箱齿轮和后桥齿轮在工作时受力更大,车辆行驶时的冲击也更大,而机床齿轮相对受力小,收到的冲击也小的多,因此得出本题的结论。11-10答:可以替代原工艺的钢号是中碳的合金钢,热处理工艺是淬火+中温回火,现在采用低碳合金钢热处理工艺淬火+低温回火,得到低碳马氏体型结构钢(参看教材331页的表11-9的钢25SiMn2MoV的热处理工艺和力学性能和原钢号比较)11-13答:主要考查合金元素的作用,这些合金钢中的Cr、Ni的合金元素使共析线上的共析点左移,因此正火时珠光体增多且片层间距变细,而软韧的铁素体减少,因此难以机加工,使组织变软的工艺有:调质、完全退火等,而最为经济的是完全退火。(若是5CrMnMo和3Cr2W8V则是过共析钢要用球化退火工艺,而本题的两个钢号若还是亚共析钢,降低硬度要完全退火)11-14答:下图是铁碳相图的一部分,若T12钢用45号钢的热处理工艺,则热处理加热时为完全奥氏体化,因此T12退火后为片状珠光体,淬火后的组织是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T12正常热处理加热时为非完全奥氏体化,退火后是粒状珠光体,淬火后为马氏体、未溶的渗碳体和残余奥氏体11-15(2)9SiCr工艺路线,保温时间可以不写,因为保温时间与化学成分、尺寸、批量和装炉方式有关11-16答:全部加热完全奥氏体化后,将螺钉旋具的顶端淬入水中,而杆部裸露在空气中冷却变为索氏体,即细珠光体,然后将整个零件加热到200℃左右低温回火,马氏体就变为回火马氏体,而索氏体不发生变化。11-17答:再次将零件加热后淬火,测量零件的表面硬度,若仍然硬度不够,则为脱碳,若硬度合格,则为淬火时冷却不当。11-19答:通过淬火热处理可以将内孔缩小,此题主要考查钢发生马氏体转变时体积膨胀,可以解释下体积膨胀的原因,以及教材285页的表10-1,材料在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作用下淬火的变形。11-21答:由于存在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不稳定,在随后的温度上升等外部条件下会发生分解,由于组织不稳定而导致尺寸不稳定,因此尺寸会变化。采取的措施有:①下限温度淬火,加热温度越低,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越少,残余奥氏体也越少②时效处理,原因见教材③深冷工艺(后两点叙述见教材)第十二章铸铁12-1答:石墨的形态有四种:灰铸铁中的片状石墨,可锻铸铁中的团絮状石墨,球墨铸铁中的球状石墨,蠕墨铸铁中的蠕虫状石墨,其中片状石墨对基体的削弱强度和应力集中程度最大,因此其强度最低,塑性和韧性最差;团絮状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降低,因而若铸铁基体相同时,与灰铸铁比较,其强度增大,塑性明显提高。球墨铸铁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最小,强度最高,塑性和韧性也有改善。石墨越小,其强度越高,塑性和韧性也越好。(细晶强化原理)如孕育铸铁的强度更高。数量上石墨数量越多,对基体的削弱作用越大,抗拉强度和塑、韧性越差,当数量和尺寸一定时,石墨分布不均匀,有方向性排列,强度和韧性显着下降,当形成封闭网络时,力学性能最低。基体组织有三种:铁素体基,铁素体—珠光体基,珠光体基。铁素体基铸铁的强度最低,珠光体基的强度高,双基体介于二者之间。12-2答:这个高硬表面层的组织是白口铁,由于是薄壁铸件,铸件的冷却速度大,而冷却速度小时才有利于石墨的析出,铸件冷却速度大时,石墨的第一石墨化阶段难以进行,碳以渗碳体的形式存在,即是所谓的白口组织。消除灰铸铁的白口组织有退火和正火两种工艺,退火得到的是铁素体基,或铁素体—珠光体基灰铸铁,其强度较低,正火得到珠光体基灰铸铁,其强度、硬度较高,耐磨性较好,通过热处理消除了白口组织,改善了切削加工性能。当零件要求耐磨性高时,希望得到白口铁,如机床导轨,用表面淬火得到马氏体,然后用低温回火得到回火马氏体,提高表面强度和耐磨性,再如压路机,挖掘机和农业机械零件的表面都希望有一层硬化层来提高耐磨性。12-3答:选用灰铸铁中的孕育铸铁HT300或HT350,热处理工艺:铸造后消除内应力退火(具体工艺见教材370页),若有薄壁处白口组织用退火或正火工艺,最后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来提高耐磨性。(要答出具体工艺过程见教材)。12-4答:第一个石墨化阶段决定铸铁的种类,若完全进行是灰口铁,没进行是白口铁,部分进行是马口铁。而本题第一个石墨化阶段完成因此是灰口铁,第二个石墨化阶段决定基体的类型,完全石墨化是铁素体基,部分石墨化是铁素体—珠光体基双基体型,未石墨化是珠光体基灰口铸铁。12-5答:170HBW是灰铸铁,其牌号为HT150,金相:铁素体—珠光体基体+粗片状石墨,由铁液缓慢冷却通过石墨化过程形成的。340HBW可能是孕育铸铁HT300,由铁液中加入硅铁和硅钙孕育剂经孕育处理得来的,组织由西片状的珠光体基体加细片状的石墨形成的。由铁液中加入硅铁和硅钙孕育剂经孕育处理缓慢冷却得来的。也可能是可锻铸铁KTH300-06,金相是铁素体基体+团絮状石墨组成,是由白口铸铁经长时间石墨化退火得到的。(本题只有硬度因此有两种可能性,若再给出塑性指标,塑性好的为可锻铸铁,差的为灰口铁中的孕育铸铁)。50HRC为白口铁,组织为低温莱氏体,(莱氏体和马氏体同学容易搞混,莱氏体是含碳量高的铸铁的成分是铸造时形成的属于液态相变,马氏体是碳量低的钢的成分,是热处理淬火形成的属于固态相变),是铁液冷速较快时形成的。12-6答:白口铸铁的组织是低温莱氏体(P+Fe3C),经过可锻化退火则变为可锻铸铁,当渗碳体全部变为团絮状石墨变和铁素体,最后得到铁素体基可锻铸铁(F+G)。12-7答:铸铁焊接时要避免出现白口组织而导致焊缝变脆出现裂纹,进行预热是为了减少焊缝冷却时的冷却速度,避免冷速过快而出现白口组织。焊接后完全退火可得到铁素体基铸铁,
本文档为【金属学热处理下册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21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