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过程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举报
开通vip

过程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1.多输入多输出过程中,一个输入将影响到多个输出,而一个输出也将受到多个输入的影响,各通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输入与输出间、通道与通道间复杂的因果关系称为过程变量或通道间的耦合。2.单回路控制系统是最简单的控制方案,因此,解决多变量耦合过程控制的最好办法是解除变量之间的不希望的耦合,形成各个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通道,以便分别设计相应的单回路控制系统。3.一个选定的控制量与其配对的被控量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可以用相对增益(相对放大系数)来衡量。求相对增益的方法有实验法、解析法、间接法。...

过程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1.多输入多输出过程中,一个输入将影响到多个输出,而一个输出也将受到多个输入的影响,各通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输入与输出间、通道与通道间复杂的因果关系称为过程变量或通道间的耦合。2.单回路控制系统是最简单的控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因此,解决多变量耦合过程控制的最好办法是解除变量之间的不希望的耦合,形成各个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通道,以便分别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相应的单回路控制系统。3.一个选定的控制量与其配对的被控量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可以用相对增益(相对放大系数)来衡量。求相对增益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有实验法、解析法、间接法。4.根据不同情况,解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①突出主要被控参数,忽略次要被控参数,将过程简化为单参数过程;②寻求输入输出间的最佳匹配,选择影响程度(因果关系)最强的输入输出,逐对构成各个控制通道,弱化各控制通道之间即变量之间的耦合;③设计一个补偿器,与原过程构成广义过程,使其成为对角阵。本章内容要点第1页/共59页5.对有耦合的复杂过程,要设计一个高性能的调节器是困难的,通常先设计一个补偿器,使增广过程的通道之间不再存在耦合,这种设计称为解耦设计。解耦设计的方法有串联补偿设计、前馈补偿设计。6.工程上通常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静态解耦、动态解耦、部分解耦等方法。静态解耦只要求过程变量达到稳态时实现变量间的解耦。动态解耦则要求不论在过渡过程或稳态时,都能实现变量间的解耦。部分解耦只对某些影响较大的耦合采取解耦措施,而忽略一些次要的耦合。本章内容要点第2页/共59页众所周知,实际的工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为了达到指定的生产要求,往往有多个过程参数需要控制,相应地,决定和影响这些参数的原因也不是一个。因此,大多数工业过程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多输入多输出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个输入将影响到多个输出,而一个输出也将受到多个输入的影响。如果将一对输入输出称为一个控制通道,则在各通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将这种输入与输出间、通道与通道间复杂的因果关系称为过程变量或通道间的耦合。在单回路控制系统中,假设过程只有一个被控参数,它被确定为输出,而在众多影响这个被控参数的因素中,选择一个主要因素作为调节参数或控制参数,称为过程输入,而将其它因素都看成扰动。这样在输入输出之间形成一条控制通道,再加入适当的调节器后,就成为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8.1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概述第3页/共59页多输入多输出过程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8-1)式中:—输出变量数;—输入变量数;—第个输入与第个输出间的传递函数,它也反映着该输入与输出间的耦合关系。在解耦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讨论中,通常取,这与大多数实际过程相符合。8.1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概述第4页/共59页 (8-2)实现复杂过程的解耦有三个层次的办法:1)突出主要被控参数,忽略次要被控参数,将过程简化为单参数过程;2)寻求输入输出间的最佳匹配,选择因果关系最强的输入输出,逐对构成各个控制通道,弱化各控制通道之间即变量之间的耦合。变量间的耦合给过程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很难为各个控制通道确定满足性能要求的调节器。从前面的讨论可知,单回路控制系统是最简单的控制方案,因此,解决多变量耦合过程控制的最好办法是解除变量之间的不希望的耦合,形成各个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通道,使得此时过程的传递函数分别为8.1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概述第5页/共59页3)设计一个补偿器,与原过程构成一个广义过程,使成为对角阵 第一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简单过程或控制要求不高的场合;(8-3) 第二种方法考虑到变量之间的耦合,但这种配对只有在存在弱耦合的情况下,才能找到合理的输入输出间的组合; 第三种方法原则上适用于一般情况,但要找到适当的补偿器并能实现,则要复杂得多,因此,要视不同要求和场合选用不同方法。第一种方法已在单回路控制系统中讨论了,故这里着重讨论后面两种方法。8.1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概述第6页/共59页 解耦有两种方式:静态解耦和动态解耦。静态解耦只要求过程变量达到稳态时实现变量间的解耦,讨论中可将传递函数简化为比例系数。动态解耦则要求不论在过渡过程还是在稳态时,都能实现变量间的解耦。为简便起见,讨论将从静态解耦开始,所用的方法同样可用于动态解耦,并得出相应的结论。8.1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概述第7页/共59页相对增益是用来衡量一个选定的控制量与其配对的被控量之间相互影响大小的尺度。因为它是相对系统中其它控制量对该被控量的影响来说的,故称其为相对增益,也称之为相对放大系数。 多输入多输出过程中变量之间的耦合程度可用相对增益表示。设过程输入,,令(8-4)为了衡量某一变量配对下的关联性质,首先在其它所有回路均为开环情况下,即所有其它控制量均不改变的情况下,找出该通道的开环增益,然后再在所有其它回路都闭环的情况下,即所有其它被控量都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找出该通道的开环增益。显然,如果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该通道的开环增益没有变化,就表明其它回路的存在对该通道没有影响,此时该通道与其它通道之间不存在关联。反之,若两种情况下的开环增益不相同,则说明了各通道之间有耦合联系。这两种情况下的开环增益之比就定义为该通道的相对增益。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8页/共59页此式表示在不变时,输出对输入的传递关系或静态放大系数,这里称之为第一放大系数。又令此式表示在所有不变时,输出对输入的传递关系或静态放大系数,称之为通道到的第二放大系数。再令(8-5)(8-6)称之为到过程的相对增益矩阵。对多输入多输出过程可得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9页/共59页(8-7)称之为过程的相对增益矩阵,它的元就表示到通道的相对增益。从上述条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可以看出,相对增益的值反映了某个控制通道的作用强弱和其它通道对它的耦合的强弱,因此可作为选择控制通道和决定采用何种解耦措施的依据。由定义可知,第一放大系数是在过程其它输入不变的条件下,到的传递关系,也就是只有输入作用对的影响。第二放大系数是在过程其它输出不变的条件下,到的传递关系,也就是在变化时,到的传递关系。则是两者的比值,这个比值的大小反映了变量之间即通道之间的耦合程度。若,表示在其它输入不变和变化两种条件下,到的传递不变,也就是说,输入到的通道不受其它输入的影响,因此不存在其它通道对它的耦合。若,表示,即对没有影响,不能控制的变化,因此该通道的选择是错误的。若,则表示对的通道与其它通道间有强弱不等的耦合。若,表示耦合减弱了对的控制作用,而则表示耦合的存在使对的控制作用改变了方向和极性,从而有可能造成正反馈而引起控制系统的不稳定。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10页/共59页由定义可知,求相对增益需要先求出放大系数和。这两个放大系数有三种求法。1.实验法按定义所述,先在保持其它输入不变的情况下,求得在作用下输出的变化,由此可得依次变化,,同理可求得全部的值,即(8-8)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11页/共59页其次在作用下,保持不变,此时需调整值,测得此时的,再求得同样依次变化,,再逐个测得值,就可得到全部的值,由此可得(8-9)再逐项计算相对增益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12页/共59页可得到相对增益矩阵(8-10)  用这种方法求相对增益,只要实验条件满足定义的要求,就能够得到接近实际的结果。但从实验方法而言,求第一放大系数还比较简单易行,而求第二放大系数的实验条件相当难以满足,特别在输入输出对数较多的情况下。因此,实验法求相对增益有一定困难。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13页/共59页2.解析法  基于对过程工作机理的了解,通过对已知输入输出数学关系的变换和推导,求得相应的相对增益矩阵。为了说明这种方法,现举一个例子。  例8-1压力、流量过程如图8-1所示,求此过程的相对增益矩阵。图中1和2为具有线性液阻的调节阀,阀的控制量分别为和,用代表流量,它和压力为被控参数。  根据管内流量和压力的关系,有(8-11)图8-1流量过程示意图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14页/共59页  由此可得(8-12)  对输出而言,它对输入的第一放大系数为(8-13)  对的第二放大系数为(8-14) 故有(8-15) 同理可求得到通道的相对增益为(8-16)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15页/共59页  为求输出通道的相对增益,可将式(8-11)改写为(8-17)  即可求得与和两个通道的相对增益为(8-18)(8-19)  由此可得输入为和,输出为和的过程的相对增益矩阵为(8-20)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16页/共59页  本例是一个简单的双输入双输出过程,从它的相对增益矩阵中,可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8-21) 也就是说,相对增益矩阵中同一列或同一行的元之和为1。 这种现象是偶然出现,还是有普遍意义呢?让我们再看一个更一般的情况。设两输入两输出过程的传递函数为(8-22) 只考虑静态放大系数,则有(8-23)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17页/共59页  可求得(8-24)  由此可得(8-25)  改写  则(8-26)  故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18页/共59页  用同样方法,依次可求得  由此可见,式(8-21)的关系同样成立。可见这不是偶然现象,后面将给出证明。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19页/共59页3.间接法  上述两种方法都要求第二放大系数,比较麻烦。可以利用第一放大系数,间接求得相对增益。  式(8-24)写成(8-27)  式中,  式(8-27)可改写成(8-28)  式中,故式(8-28)可写成(8-29)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20页/共59页  由式(8-27)和式(8-28)可得(8-30)  由此可解得,并对照式(8-26)可得  故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21页/共59页  即  而  故(8-31)  则(8-32)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22页/共59页  这个结论可推广到矩阵的情况,从而得到一个由阵求阵的方法,其步骤为:  1)由求。  3)由可得。  2)由求。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由直接求,不要计算。计算的困难在于求逆,但对计算机来说不会成为问题。  式(8-21)指出了相对增益矩阵中的一个现象,现在又推导出直接由矩阵求矩阵的方法,由此就可以证明式(8-21)表示的不只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相对增益矩阵的性质。  由式(8-31)可知(8-33)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23页/共59页  式中为的伴随矩阵,对矩阵的行来说,有(8-34)同样对阵的列来说,也有这样就得到相对增益矩阵的一个重要性质:相对矩阵的任一行(或任一列)的元的值之和为1。相对增益矩阵这个性质的重要意义是可以简化该矩阵的计算。例如对一个2×2的矩阵,只要求出一个独立的值,其他三个值可由此性质推出。对于3X3的矩阵,也只要求出四个独立的值,即可推出其余的5个值,显然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24页/共59页  这个性质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分析过程通道间的耦合情况。仍以式(8-24)的双输入双输出过程为例。如果,则,而,这表示两个通道是独立的,是一个无耦合过程。再仔细观察一下表明第一放大系数或。上述结论是正确的。即使而,表示输入对输出有影响,但影响很小,而且不会再反馈到到的通道中去,因此通道到通道仍可按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而把的影响当扰动考虑。因此,矩阵中一行或一列中的某个元越接近于1,表示通道之间的耦合作用越小。若,则,这表示通道之间的耦合作用最强,需要采取解耦措施。反过来,若,则,而,这表示输入与输出配合选择有误,应该将输入和输出互换,仍可得到无耦合过程,这一点下面还将讨论。  值也可能大于1,例如,根据性质必有。这表明过程间存在负耦合。当构成闭环控制时,这种负耦合将引起正反馈,从而导致过程的不稳定,因此必须考虑采取措施来避免和克服这种现象。  根据相对增益矩阵的定义和性质,还可以根据第一放大系数的符号来帮助判断值的范围。如果第一放大系数中符号为正的个数是奇数,则所有的值将为正,并在[0,1]区间内。如果是偶数,则必有值会大于1和小于0。这可从式(8-24)的双输入双输出过程的值表达式中得到验证。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25页/共59页  例8-2并联流量过程如图8-2所示。假设两管道和阀门特性完全相同,显然总流量是不变的,的增加会引起的减少,反之亦然。因此过程的关系式为此时第一放大系数中两个为正,两个为负。可以求得其相对增益为  图8-2并联流量过程  通常,故,而。这种情况的物理解释是:如果减少,将引起的增加,而的增加又会进一步减少,这个耦合过程使原有平衡破坏。  由假设,故得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26页/共59页  1)若矩阵的对角元为1,其他元为0,则过程通道之间没有耦合,每个通道都可构成单回路控制。  根据上述对相对增益矩阵的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5)若矩阵中某元的值大于1,则同一行或列中必有的元存在,表示过程变量或通道之间存在不稳定耦合,在设计解耦或控制回路时,必须采取镇定措施。  4)若矩阵同一行或列的元值相等,或同一行或同一列的值都比较接近,表示通道之间的耦合最强,要设计成单回路控制,必须采取专门的补偿措施。  3)矩阵的元都在[0,1]区间内,表示过程控制通道之间存在耦合。越接近于1,表示到的通道受耦合的影响越小,构成单回路控制效果越好。  2)若阵非对角元为1,而对角元为0,则表示过程控制通道选错,可更换输入输出间的配对关系,得到无耦合过程。8.2相对增益及其性质第27页/共59页  过程控制中,控制通道的选择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单回路控制来说,确定一个被控量(输出)和控制量(输入)比较简单。而对于耦合过程来说,就变得复杂起来。因此,对有多个输入影响多个输出,这就存在一个控制通道如何分别选择,即输入输出如何一一配对的问题。如果控制通道选错了,就无法实现希望的控制要求。相对增益矩阵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途径。矩阵元的值反映了第个输入对第个输出之间作用大小的相对值。对稳定的控制通道来说,表示该通道选择正确,与其他通道没有耦合;表示选择基本正确,但需要采取解耦措施,才能构成单回路控制系统;若,则要重新考虑输入和输出间的配对关系。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8.3复杂过程控制通道的选择第28页/共59页  例8-3图8-3为三种流体的混合过程。图中阀门控制100℃的原料1的流量,开度为;阀门控制200℃的原料2的流量,开度为;阀门控制100℃的原料3的流量,开度为。假设三个通道配置相同,阀门为线性阀,三种原料热容也相同,即有,。要求控制的参数是混合后流体的温度(热量)和总流量。试选择合理的控制通道。  该过程有三个控制作用,即、、,因此可以构成三个控制通道。设被控量定为热量、和总流量,其通道组合如图8-4所示。  图8-4变量配对控制方案  图8-3三种流体的混合过程8.3复杂过程控制通道的选择第29页/共59页计算变量间的关系为求第一放大系数矩阵为8.3复杂过程控制通道的选择第30页/共59页  故  从得到的阵可以看出,最初选择的控制通道是错误的,矩阵的三个对角线元中,两个为0,一个为-1。这表明对和对没有控制能力,而对通道则形成负耦合,造成一个不稳定过程。如果有一个增量使增加,它也将使和增加,这会引起和的减少,它们会使减少,而使继续增加,形成一个不断发散的变化过程。所以本例的控制通道可有两种选择:,或和,此时过程的相对增益矩阵为  或8.3复杂过程控制通道的选择第31页/共59页显然这样的输入输出配对可直接构成两个无耦合的单回路控制,这里和是无约束的。这个例子中矩阵的元或为1,或为0,如果在[0,1]区间内取值,又如何选择控制通道呢?让我们再看一例。  例8-4一个混合配料过程如图8-5所示。两种原料分别以流量和流人混合配料槽并混合,由阀门和控制,要求控制其总流量和混合后的成分,试选择合理的控制通道。8-5成分和流量的相关控制AC—浓度调节器,FC—流量调节器计算过程变量间关系,总流量及混料成分分别为混合成分8.3复杂过程控制通道的选择第32页/共59页求第一放大系数故得由此得(8-35)8.3复杂过程控制通道的选择第33页/共59页这种配对是正确的,即由来控制,由来控制。当有增量时,它将造成和的增量,的增量耦合到第一通道的输入为,因此在两个通道之间传递的耦合作用会逐渐衰减至0,这说明耦合是收敛的或过程是自衡的。如果,此时此式表明,与有关,若,则,无论怎样选择,两个通道之间都有强的耦合。若,则如果输入输出配对不变,由于扰动而引起的耦合的影响将是发散的,过程变为不稳定,此时必须调整输入输出的配对。8.3复杂过程控制通道的选择第34页/共59页对矩阵,若定义作为耦合指标,则时,耦合过程是收敛的,过程稳定;若则耦合过程发散,过程不稳定。因此值也是考虑控制通道选择时的一个重要因素。8.3复杂过程控制通道的选择第35页/共59页相对增益矩阵的讨论可以帮助人们在多输入多输出耦合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控制通道,但并没有解耦,耦合仍然存在。在用调节器构成控制回路时,这种耦合将给调节器参数整定带来困难。以图8-6所示的最简单的双输入双输出过程为例,为简单起见,设。闭环系统的运动方程为(8-36)图8-6耦合过程原理框图8.4耦合过程调节器参数整定第36页/共59页1),表示过程无耦合,可按单回路控制方法独立整定调节器参数,对有耦合过程可采取解耦措施来满足这一条件。由式(8-36)可见,和所代表的调节器的参数分别与两个通道都有关系,因此是相互关联的,显然不能如单回路控制系统那样有简单的整定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分成三种情况:3)对不能简化的而又未解耦的耦合过程,只能在简化设计的初步设定参数的基础上,通过试凑法来调整并最终确定调节器参数。2)在耦合过程中,如果某个输出的响应速度很快,即很快达到稳定状态,例如,此时可忽略通道对别的通道的耦合,即。对通道来说,就成为无耦合过程,可以单独整定参数,而耦合通道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也可大大简化。下面就来讨论解耦设计的问题。8.4耦合过程调节器参数整定第37页/共59页如上所述,相对增益矩阵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控制通道,但它并不能改变通道间的耦合。对有耦合的复杂过程,要设计一个高性能的调节器是困难的,通常只能先设计一个补偿器,使增广过程的通道之间不再存在耦合,这种设计称为解耦设计。式中—输出向量—输入向量—传递函数矩阵。解耦设计的方法1.串联补偿设计一个多输入多输出过程的输入输出关系为(8-37)如果为对角线矩阵,即(8-38)8.5解耦设计第38页/共59页则此过程为无耦合过程。即每一个输出只受一个输入所影响,所以可以构成几个独立的单回路控制系统。串联解耦的提法就成为:对耦合过程,能找到补偿器,使广义过程成为对角线阵,即(8-39)由此可得串联补偿器显然,存在的必要条件是存在,即有。(8-40)8.5解耦设计第39页/共59页在存在的前提下,补偿器的设计与形式有关,现讨论两种简单情况:1),即广义过程矩阵为单位矩阵。由此可得设(8-41)则(8-42)这种设计方法的结果十分理想,因为它能使广义过程实现完全的无时滞的跟踪。但在实现上却很困难,它不但需要过程的精确建模,而且会使补偿器结构复杂。8.5解耦设计第40页/共59页2)即(8-43)以双输入双输出过程为例来讨论,则(8-44)解耦的结果虽然保留了原过程的特性,却使补偿器的阶数增加,结构显得复杂。8.5解耦设计第41页/共59页2.前馈补偿解耦设计以双输入双输出过程来说明。过程可以表示为若引入前馈补偿器,并令而又满足(8-45)则有8.5解耦设计第42页/共59页且满足同理令而(8-46)(8-47)可得8.5解耦设计第43页/共59页图8-7前馈补偿法解耦框图这样就实现了过程解耦,式(8-46)和式(8-47)为前馈补偿器结构,它和串联补偿不同,采用的是前馈补偿的原理。前馈补偿法解耦框图如图8-7所示。除了用补偿器的解耦设计方法外,还可用状态反馈实现解耦和极点配置,以及其他解耦设计,但这些方法比较复杂,可参阅有关书籍和文献。8.5解耦设计第44页/共59页解耦设计举例仍以图8-5所示的物料混合过程为例,说明各种设计方法和结果。已知该过程的相对增益矩阵如式(8-35)所示,若令,则过程的矩阵为(8-48)这是一个强耦合过程,需要解耦设计。为了简单起见,假设设计过程传递函数为(8-49)8.5解耦设计第45页/共59页可得(8-50)若要使广义过程模型为单位矩阵,则由式(8-41)可知补偿器,即为式(8-50)。若要使则由式(8-44)可得(8-51)8.5解耦设计第46页/共59页若用前馈补偿,则由式(8-46)和(8-47)可得(8-52)比较式(8-50)、式(8-51)和式(8-52)可以看出,选用不同的解耦设计方法,要求有不同的补偿器。若要得到单位矩阵过程,补偿器则要选用微分电路,实现比较困难。若要得到如式(8-43)的特定对角矩阵,将用到高阶补偿器。相对而言,前馈补偿器的设计和结构比较简单。但实际过程不会像例子这么简单,因此补偿器的结构将会复杂得多,往往有必要予以简化。8.5解耦设计第47页/共59页稳定性稳定性问题是任何控制系统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毫无疑问,控制系统必须是稳定的,但对于存在耦合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有其特殊性。从相对增益矩阵的讨论中可以得知,由耦合引起的不稳定有两种可能的表现:1)矩阵中有大于1和小于0的元。2)输入输出配对有误,如物料混合系统的例子中出现的那样。为了克服由耦合引起的不稳定,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1)尽可能选择合理的控制通道,使对应的输入输出间有大的相对增益,以避免在相对增益矩阵中出现上述两种可能。2)在一定条件下简化系统,例如可以忽略一些小的耦合,对不能忽略的局部不稳定耦合采取专门的解耦措施。3)对不能简化的系统,可以采取比较完善的解耦设计方法,既能解除耦合,又可配置广义过程的极点,使过程满足稳定性要求。相对而言,第一种措施最简单,但限制也大,所以,应根据不同对象而采取适当措施。8.6解耦控制系统实现中的问题第48页/共59页部分解耦所谓部分解耦是指在复杂的解耦过程中,只对某些耦合采取解耦措施,而忽略另一部分耦合。如图8-8所示,图中用前馈补偿解除通道2到通道1的耦合。而对通道1到通道2的耦合不予补偿。这样的结果使通道1成为无耦合过程,可以按单回路控制设计调节器,获得较好的控制性能。通道2虽然也被看作单输入单输出过程,但耦合依然存在,调节器设计只能是近似的。显然,部分解耦过程的控制性能会优于不解耦过程,但比完全解耦过程要差,相应的部分解耦的补偿器也比完全解耦简单。因此,在相当多的实际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图8-8用一个解耦装置的双变量系统8.6解耦控制系统实现中的问题第49页/共59页部分解耦是一种有选择的解耦,使用时必须首先确定哪些过程是需要解耦的,对此通常有两点可以考虑:(1)被控量的相对重要性一个过程的多个被控量对生产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对那些重要的被控量,控制要求高,需要设计性能优越的调节器。这时最好是采用独立的单回路控制。除了它自己的控制作用外,其他输入对它的耦合必须通过解耦来消除。而相对不重要的被控量和通道,可允许由于耦合存在所引起的控制性能的降低,以减少解耦装置的复杂程度。(2)被控量的响应速度过程被控量对输入和扰动的响应速度是不一样的,例如温度、成分等参数响应较慢,压力、流量等参数响应较快。响应快的被控量,受响应慢的参数通道的影响小,耦合可以不考虑。而响应慢的参数受来自响应快的参数通道的耦合影响大。从这点出发,往往对响应慢的通道受到的耦合要采取解耦措施。8.6解耦控制系统实现中的问题第50页/共59页为了说明部分解耦如何选择,再看两种物料混合过程的例子,如图8-5所示。图8-9流量过程的部分解耦这里取成分输出为,总流量输出为。显然,对混合过程来讲,成分输出的重要性比要高。因此要注意解除通道对通道的耦合。其次,流量过程的响应速度比成分过程快,因此也应优先考虑解除流量通道对成分通道的耦合作用。这里两种考虑的结果是一致的,可以确定对通道采取解耦措施,如图8-9所示。图中用一个乘法器作为非线性解耦装置。由于,其中为调节器的输出,当的变化影响到的值时,它同比例地使产生相应的变化,抵消原来的影响,保持值不变。如果过程被控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在上述两点上不一致就不能简单地决定部分解耦的应用,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此时要采取更加完善的解耦措施。8.6解耦控制系统实现中的问题第51页/共59页解耦系统的简化从解耦设计的讨论可以看出,解耦补偿器的复杂程度是与过程特性密切相关的。过程传递函数越复杂、阶数越高,则解耦补偿器的阶数也越高,实现越困难。如果能简化过程,也就可简化补偿器的结构,使解耦易于实现。根据控制理论的分析,过程的简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1)高阶系统中,如果存在小时问常数,它与其他时间常数的比值为0.1左右,则可将此小时间常数忽略,降低过程模型阶数。如果几个时间常数的值相近,也可取同一值代替,这样可以简化补偿器结构,便于实现。例如,某过程的传递函数为8.6解耦控制系统实现中的问题第52页/共59页按照上述原则可以简化2)如果上述简化条件得不到满足,解耦设计将会十分复杂,此时可用静态解耦代替动态解耦,简化补偿器结构。例如前述解耦设计举例中的补偿器解为8.6解耦控制系统实现中的问题第53页/共59页可以简化成显然,使补偿器更简单,更容易实现。实验证明也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耦效果。一般情况下,通过计算得到的解耦补偿器仍然是复杂的,但在工程实现中,通常只使用超前滞后环节作为解耦补偿器,这主要是因为它容易实现,而且解耦效果也能基本满足要求,过于复杂的补偿器是不必要的。通过上面几个问题的讨论,简要地介绍了与过程解耦有关的主要问题,这对解决工程实际中的耦合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但实际系统是很复杂的,系统对解耦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也日益深入,一些新的解耦理论和方法还在发展,需要不断发现,不断学习。同时解耦问题的工程实践性很强,真正掌握和熟悉解耦设计还有待于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8.6解耦控制系统实现中的问题第54页/共59页8-1什么叫耦合?什么叫正耦合与负耦合?8-2试举工业上一个耦合过程的例子,并分析其变量间的耦合关系。8-3为什么多变量耦合系统必须进行解耦设计?8-4多变量耦合系统解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8-5合理选择变量配对在多变量解耦控制中的作用如何?8-6什么叫相对增益和相对增益矩阵?对于过程需计算多少个相对增益?8-7什么叫解耦控制?若已知相对增益矩阵为,试问这两个回路需要解耦吗?为什么?8-8试分析用对角矩阵法、前馈补偿法进行解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解耦效果。8-9对具有纯时滞的耦合对象如何进行解耦设计?8-10已知某精镏塔数学模型为试用前馈补偿法进行解耦设计。8-11某过程在所有回路均为开环时的增益矩阵为试推导出相对增益矩阵,并选出最好的控制回路,分析此过程是否需要解耦。思考题与习题第55页/共59页8-12设有一个三种液体混合的系统,其中一种是水,混合液流量为Q。系统被控量是混合液的密度和粘度。已知它们之间有下列关系:,其中A,B,C,D为物理常数,和为两个可控流量。请求出该系统的相对增益矩阵。若设A=B=C=0.5,D=1.0,则过程增益是什么?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8-13题图8-1所示为贮槽加热器的液位控制回路1和温度控制回路2。回路1是通过控制出料量实现对液位的控制,回路2是通过调节蒸汽流量实现对温度的控制。试分析:①当流量变化时;②当流入量的温度变化时,这两个回路是如何相互关联的?题图8-1贮槽加热器的控制回路思考题与习题第56页/共59页8-14在题图8-2所示的反应釜中,通过调节进入夹套内冷却液的流量来控制釜中物料的温度,而出料浓度由进入釜中的流量来控制。试分析:①当进入釜中流量的浓度变化时;②进入釜中物料温度变化时,这两个回路是如何相互关联的?题图8-2反应釜的控制回路思考题与习题第57页/共59页8-15题图8-3所示过程,欲使与和与配对构成两个回路,试求两个装置的数学模型。题图8-3过程8-16解耦控制系统工程实施中需注意些什么问题?什么叫部分解耦?它有什么特点?思考题与习题第58页/共5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9页/共59页
本文档为【过程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莉莉老师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8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6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19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