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寻觅社会的真谛PPT教学课件

寻觅社会的真谛PPT教学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寻觅社会的真谛PPT教学课件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标与考纲解读(一)课标要求1.识别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2.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3.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考纲呈现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6.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寻觅社会的真谛PPT教学课件
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标与考纲解读(一)课标要求1.识别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2.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3.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考纲呈现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6.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8.人民群众的概念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10.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学习提示1.高考在本课的命题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在试卷中出现的可能性和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点。2.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民族精神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理解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考点梳理与突破考点一、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考点梳理1.含义:(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二)题眼突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比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并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阻碍作用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具体表现例1(2010·江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对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理解。本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题干要求分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选D。答案D迁移训练1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解析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切的问题,表明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引领人们更多地思考,说明了这一点,故为A项。③错误,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超前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④不正确,排除。考点三~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一)考点梳理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4.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基本规律(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小贴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6.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非发生变化,但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二)题眼突破1.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都是通过实践加以解决的。但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解决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在阶级社会里,这一矛盾是对抗性的,通过阶级斗争去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通过改革来实现。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手段。3.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例2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农村改革主要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故选①。农村改革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可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故选③。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才会带来社会性质的变化,故②错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巩固维护经济基础,但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要看其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故④错误。答案A迁移训练2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答案B解析政府机构改革是上层建筑的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关系。C、D两项本身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B项。考点八~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一)考点梳理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二)题眼突破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1)哲学上讲的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内涵,但不论怎样改变,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注意:把人民群众等同于劳动群众就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3)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多角度把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1)唯物史观角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辩证法角度: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3)认识论角度: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例3(多选)建国60余年来,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凝结着人民群众的奉献和创造性劳动。这说明()A.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B.尊重实践与尊重人民群众不可分离C.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受历史条件制约解析建国60多年来的成就凝结着人民群众的奉献和创造性劳动,说明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这启示我们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将尊重实践与尊重人民群众紧密结合,ABC应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D错误。答案ABC迁移训练3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运用排除法。②是唯物论,③是认识论,故排除。广纳群言、广集众智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纲要》是中国国情和时代的反映。课时知识建构时政热点链接实施社会保险法,完善社保制度【背景材料】2011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障、重大工伤对家人有照顾”的目标从此将迈入法制化轨道。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险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支架性法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现了统筹城乡的原则,突出了参保人员的合法权利,在制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实施方面,始终强调保障参保人的权利,并以提供政府服务为重点。【理论链接】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反作用。《社会保险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支架性法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我国落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施社会保险法,意味着我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障、重大工伤对家人有照顾”的目标从此将迈入法制化轨道,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备考猜练1.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家颁布和实施社会保险法,广大群众的社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A、C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没有体现。【答案】B2.社会保险法草案从2007年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初次审议到获得通过,历时三年。期间广泛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最终在2010年10月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①我国的立法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人民是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④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④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答案】A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它与商业保险的共同点是()①都是保险中的一部分②都是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最迫切的保险项目③都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其保险费额④都是为了减少危险,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的有效方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认识。②③分别属于社会保险的性质和保险依据,不是它们的共同点。【答案】B考点随堂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在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思维与存在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C.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D.社会存在的变化总是先于社会意识的变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新概念因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而产生,是对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A项正确。思维与存在属于两大不同领域,本质不同,B项错误。意识需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C项“直接”的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项绝对化。2.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越注重文化建设的地方,人们的素质越高,当地经济发展得越好,社会治安环境也越佳。反之,不重视文化建设的地方,不仅经济建设的成果大打折扣,治安问题也比较突出,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堪忧。这表明()A.社会意识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B.错误的社会意识直接阻碍社会发展C.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建设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答案C解析本题宜用释理法。本题以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为背景,从文化建设角度考查相关哲学知识。材料反映了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接教材知识,只有C符合要求。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A错误;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B错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D排除。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骑”出健康,“骑”出个性和时尚。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答案D解析现阶段人们之所以觉得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正确。A、B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①制约和影响其他社会矛盾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③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错误。材料中的两大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其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①②④正确。5.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A、B、C都正确,所以不选。只有D项错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方式只能通过改革而非阶级斗争。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进行了6次政府机构改革。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生产力必须适合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C.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制约着整体的功能D.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答案A解析审题时要抓住“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一有效信息,A项符合题意。C、D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B项观点错误。答案B解析漫画表明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自觉维护群众利益,②③正确,①④虽正确,但不是漫画反映的主旨。7.漫画《补漏》体现了()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党员干部必须心装人民疾苦,坚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③认识来源于实践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强调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个人对社会总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②排除。“发展中国特色……才能实现”,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民之所忧,我之所思”,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体现了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9.温家宝指出,2011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D.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答案A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材料旨在强调政府对人民权益的重视与维护,答案为A;B、C、D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10.改革不可能每一步都使每一个人得到利益,但无论如何不能损害多数人利益;改革从总体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但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生活暂时遭遇困难的人;改革必须依靠精明的领导者,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劳动人民的作用。这意味着我们在改革中要注意()①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为实现多数人的利益,可以忽视少数人的利益③必须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维护和实现他们的利益④既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又要发挥杰出人物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②说法不对,排除。二、非选择题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41个县市区。根据规划,该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由该区位处长江中下游并且是典型的大湖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属于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这样的社会存在决定的。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定位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必然会对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挥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12.(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9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答案①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③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④劳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回答。“尊重劳动”属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解答时重点围绕正确的价值选择要求展开,包括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大家在家里和学校都使用过什么高科技产品呢?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有哪些影响?消费品从何而来?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通过生产来提供的。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生产消费的关系这是什么东东?为什么不用我呢?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以前买东西都要亲自上街买现在可以在网上进行购物了(以前是这样聊天的)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现在可以打电话、网上聊天)20世纪70年代,结婚置备“三转一响”21世纪,结婚“三件事”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有了”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有了”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所以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所以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结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呢?  据调查:人们消费空调的时候,90.7%的人认为空调应该设置换气装置,如果你是空调厂家,你会怎么做?  2005年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蒋雷表示,今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总体上还是乐观的,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将增长12%,达到560万辆,轿车增长15%,达到260万辆,而在1999年则只有180.45万辆。  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呢?教育、动漫、住房、汽车、信息等消费热点能带动该行业的迅速发展。返回几年前,为适应人们对彩电、冰箱需求的增长,彩电业、冰箱业迅猛发展;目前,住房和汽车已成为人们新的需求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是生产的目的调节生产(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是生产发展的动力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观察·思考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1)消费调节生产①消费新需求对生产调整和升级有导向作用②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2)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据我国权威机构对中国时尚饰品市场的调查,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我国女性饰品人均占有率不足5%,而东京68.2%、新加坡48%、香港54%、韩国68%、马来西亚为47%, 泰国为68%。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女性的生活品味、生活质量,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更崇尚文化和风情。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女性对饰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仅2002年,女性饰品的消费量全球超过800亿人民币。据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女性饰品占有率将增加由现在的5%增到55%以上。 需求旺盛、珠宝产业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国外,珍珠首饰倍受推崇,是时尚女性追捧的珠宝。在美国,珍珠首饰已成为时尚饰物的重要一环,很多著名人士包括名媛在出席多项公开活动时都会配戴珍珠首饰。美国珍珠首饰的销售额已近20亿美元,并一直保持着16%-20%的年增长率。在美国珠宝商夏季展览会上,珍珠与钻石、有色宝石一起,成为最受瞩目,交易量最大的三种珠宝。珍珠行业的国外发展前景光明,势必能带动国内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生产决定消费  思考:在材料中消费对 于生产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直接的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决定作用桥梁目的、动力纽带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2.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3.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改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为战胜非典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返回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⑶重要性(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①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摆脱落后状态,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怎么办?1、深化改革内容: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标: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发展科技、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观点辨析观点一: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观点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以上两种观点矛盾吗?为什么?科技的创新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所以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生产与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动力目的、调节生产、动力、创造新劳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科技+人才理论原因现实原因意义为什么怎么做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2004•全国•文综II)我国居民对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巨大需求带动电信行业的蓬勃发展说明A.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D.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B社会聚焦材料: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谈及非典的影响时是这样总结的——在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遭受打击的同时,却刺激了传媒、电信、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向。面对“SARS”疫情,为什么说我国经济是“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参考答案(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调节生产;是生产的动力;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原理)(2)非典时期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受到冲击,不利于内需的扩大,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它却刺激了传媒、电信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分析)(3)正是因为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所以说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总结)
本文档为【寻觅社会的真谛PPT教学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東門涙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14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