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

举报
开通vip

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宣汉中学王淑英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昭君出塞》主题曲《倾心相许》。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很广,昭君出塞的悲剧也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杜甫,去领略这首千古绝唱的丰采。(板书课题:《咏怀古迹》其三)明确目标出示本课学习目标,找一个学生读学习目标。三、初读体悟1.初读感悟。注意节奏,分清轻重,体悟感情2、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沉郁怨愤3.再读悟情。4.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抓注释,明诗歌大意及背景)附译...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其三)宣汉中学王淑英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昭君出塞》主题曲《倾心相许》。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很广,昭君出塞的悲剧也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杜甫,去领略这首千古绝唱的丰采。(板书课题:《咏怀古迹》其三)明确目标出示本课学习目标,找一个学生读学习目标。三、初读体悟1.初读感悟。注意节奏,分清轻重,体悟感情2、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沉郁怨愤3.再读悟情。4.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抓注释,明诗歌大意及背景)附译文(出示幻灯片)四、研读课文提问一: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而这首诗当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请用诗中原词回答。明确:怨恨(诗眼)。提问二:本诗诗眼是“怨恨”,亦即作者要表现的主旨,要抒发的主要情感,那么本诗哪些诗句在写“怨恨”呢?又是怎样在写“怨恨”呢?(抓诗眼,明主旨)板书——怨恨(诗眼)明确:从字面上看,诗歌颔联、颈联、尾联都比较明确地写出了“怨恨”。接下来请大家赏析这三联。赏读颔联问一:颔联表现了王昭君怎样的“怨恨”?又是怎样表现王昭君的“怨恨”的?提示:鉴赏诗歌要注意抓意象,抓炼字。追问①:颔联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抓意象,明情感内容;抓手法,明作用)明确:颔联运用了“紫台”“朔漠”“青冢”“黄昏”四个意象,“紫台”指汉宫,借指汉朝,是华贵舒适的象征;“一去紫台”,“一”与“独”照应,写出昭君孤身一人辞汉远嫁的悲愤孤苦,也指昭君彻底离开汉宫,再没有机会回到大汉朝。“朔漠”指北方大馍,借指匈奴异邦,更是荒寒苦寂的象征。“青冢”指王昭君之墓,“独”字写尽昭君身葬异域的孤独凄凉,“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而“黄昏”本就惹人伤感,黄昏与北方无边大漠联系在一起,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是何等的空旷凄凉。这些意象鲜明,突出了王昭君辞别汉宫,远嫁异域,最终埋首荒漠的满腹怨恨。师总结:颔联仅用14个字就高度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一生。由“一去”(离别)到“独留”(死去),用时间的跨度,通过“去”与“留”的对比来展示昭君一生的悲剧命运,“紫台”与“青冢”阴阳两隔,形成人生遭际的生死对比,由“紫台”(汉宫)到“朔漠”(胡地)相距万里,构成生活环境的命运对比,用空间的跨度来表明昭君远离故国、委身异邦的寂寞痛苦。追问②:古人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请赏析此二字的妙处。请学生分组各赏析一字。(抓炼字,明语言之妙)明确:“连”字写昭君出塞之景堪悲。昭君此“一去”也,辞别汉宫,远嫁匈奴,亲人永别,荒漠独守,竟不知归程何处!岂能不生“怨恨”?“向”字写昭君思汉之心堪悯。试想,昭君“青冢”孤零零地矗立在旷远寂寥的大漠上,矗立在苍茫昏黑的黄昏天幕下,好像时时在向故国亲人倾诉着衷肠;也许自从来到“朔漠”,昭君每天从清晨到黄昏,从岁月如花的青春年华到人生悲凄的黄昏时节,都无不在思念故国,都无不在思念亲人。却不知魂归何时,岂不痛哉!绝代佳人鲜鲜活活而去,却化为了累累青冢,孤独地留在了塞外荒漠,真是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板书——怨恨一去紫台—独留青冢对比(诗眼)2.赏读颈联问二:颈联表现了王昭君怎样的“怨恨”?又是怎样表现王昭君的“怨恨”的?(抓手法,明作用)追问①:颈联上句写的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颈联上句借助典故写王昭君生之遭遇。“画图”点出毛延寿故事,“春风面”借指昭君美貌。“省识”曾经识得,似曾相识,实不识也,没有真正认识她。君王以画工所画之像召幸宫女,本就荒唐,更何况画工无德无行,受贿作弊,故意丑化昭君,使其无缘召幸。流露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昭君以绝世之姿而沉沦冷宫,埋首荒漠,实乃臣佞君昏所致,岂不令人怨恨?追问②:下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下句写昭君死之所为,勾画了一幅凄清悲凉的昭君月夜魂兮归来图。夜色如烟,笼罩着寂寥荒寒的茫茫大漠;月光如水,倾泻在温馨宁静的故土大地。夜月之下,只听脚步声紧,环珮叮当作响,夹着沉重的叹息,这是昭君的魂魄归来了。可是生前既不被知遇,死后归来亦是徒然,只好骨留青冢,遗恨荒漠了。“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一个“空”字写出无限的怨恨、悲愤和伤悼之情。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板书——怨恨春风面——夜月魂对比、用典师总结:如果说颔联展示了王昭君的悲剧一生,那么颈联运用典故,以委婉的讽语,在生与死的对比中,含蓄地揭示了造成王昭君悲剧的根源,表现了昭君内心深沉的怨恨。3.赏读尾联问三:尾联又是怎样表现昭君的“怨恨”的呢?明确:胡地本多苦寒,故琵琶之声大多哀音。王昭君多才多艺,尤擅琵琶。相传在辞汉远嫁的路上,马嘶雁鸣;王昭君悲从中来,不禁拨动琵琶,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曲哀人艳,以致南飞的大雁听到这哀怨的琴声,看到这骑在马上的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落雁”就成了昭君美丽的代称。昭君到了匈奴以后,唯寄情琵琶,以抒心中幽怨。千载而下,人们同情昭君,写了《昭君怨》《昭君叹》《昭君词》《王明君》等琵琶曲,于是琵琶与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尾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怨埋没汉宫,恨远离家园)所凝,“琵琶”饰以“千载”,言其“怨恨”之长久,而本为汉人却“作胡语”,更透出其离家去国之怨思,从侧面烘托了王昭君的千古怨恨,其情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板书——怨恨琵琶怨曲——汉人胡语(烘托)4.赏读首联问四:本诗写的是王昭君的“怨恨”,但诗歌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写“怨恨”,那写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何用意?明确:首联交代昭君村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点出标题中“古迹”二字,从而引出本诗写作对象。“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是一副何其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字用拟人的手法,把逶迤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赋予江山以人的灵性,写出了江山的雄奇壮丽,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有人认为这样雄奇的大背景,引出一个小小的昭君村是不适当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想一下昭君只是一位平凡的弱女子吗?不是,昭君不仅是一位绝代佳人,还是一个为了民族团结欣然和亲的巾帼英雄,这雄伟的山川就是她坚强品格的象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首联破空而来,笔势不凡,正是以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借高山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坚强的性格。追问:首联真的与“怨恨”无关吗?明确:像王昭君这样奇美不凡的女子理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可是她却那样的不幸,埋没冷宫,远嫁异域,最后只落得骨留青冢,魂归故里。首联正是以反衬笔法写昭君怨恨,越是突出昭君之卓越不凡,就越显出昭君人生之大不幸,而昭君怨恨之深长则不言而喻矣!板书——怨恨群山万壑——生长明妃—烘托—附板书设计群山万壑——生长明妃烘托一去紫台——独留青冢对比怨恨怀古伤己春风面———夜月魂对比、用典(诗眼)琵琶怨曲——汉人胡语烘托五、深化拓展1、体会意图,明确主旨提问三:《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抓标题,明类型,会意图)前人曾在昭君墓碣上写下这样的诗句:“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极力赞扬王昭君是给国家带来和平的大英雄,其功绩堪比西汉的卫青、霍去病,可是为何杜甫笔下的王昭君却只有“怨恨”呢?追问:那么王昭君与杜甫有哪些相似之处呢?本诗的写作意图即写作主旨究竟是什么呢?(抓作者,知人论世)明确:王昭君生于长江之滨,养于紫台深宫,虽极具才能却不被帝遇,最终辞亲去国,远嫁塞外,独留青冢于绝域荒漠,其去国之怨,不遇之恨,思念故土之痛苦哀愁,千载而下犹令人动容。而诗人年轻时就怀经天纬地之才、高远济世之志。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曾因上疏救宰相触怒唐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作者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社会仍然动荡不安,战争也接连不断,诗人依旧客居他乡,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因此,诗人处境遭遇与王昭君极为相似,一个绝代佳人,美不得宠;一个智能之士,才不见用。一个身葬异域,故国难归;一个漂泊西南,有家难回。于是诗人感明妃遗恨绝域,寄寓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沦落、有家难归的深沉怨恨。正是古人所说的“悲昭君以自悲也”,而这正体现出怀古咏史诗借古抒怀的特点。王昭君怀古伤己杜甫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之士,不被赏识臣佞君昏,才美不见忠奸不分,无辜遭贬身葬异域,故土难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回美不得宠才不见用怀才不遇,家国之恨千古怨恨(悲昭君以自悲也——香草美人以自譬)板书-----怀古伤己课文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作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也借昭君遗恨异域,曲折表达自己才不得用的感慨。本诗结构布局符合诗歌“起承转合”四步。咏怀古迹(其三)起——山河壮美,明妃故乡——赞美景承——一去紫台,独留青冢——叙往事转——画图省识,环珮空归——哀其遇怀古伤己合——千载琵琶,至今怨恨——同其情请大家一起背诵此诗,体会诗人情感。2、学习鉴赏方法从标题上看,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这样的诗重在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感悟,或感伤身世,或感慨盛衰,或追昔讽今,大多怀古伤今、借古抒怀。赏析咏史怀古诗,要从弄清史实、领悟感情、体会意图、分析手法等方面入手。因此杜甫这首“咏怀古迹”,即“咏古迹以抒己怀”,借咏叹王昭君来抒发自身情感,这也是古人“香草美人以自譬”笔法。附咏史怀古诗特点及鉴赏方法咏怀古迹——咏史怀古诗——别有怀抱——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题目特点:古迹古人古事或“咏怀”“怀古”等标志内容特点: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情感倾向:感伤身世,感慨盛衰,追昔讽今鉴赏方法:弄清史实,领悟感情,体会意图,分析写法(借古抒怀、借古讽今、今昔对比、运用典故等)诗歌鉴赏入手角度1..抓题目,明类型2..抓诗眼,明主旨3..抓意象,悟情感内容4..抓炼字,明语言之妙5..抓手法,明作用6..抓作者,知人论世7..抓注释,明诗歌大意及写作背景六、作业:“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圣心仁怀,人称“诗圣”,其诗称“诗史”。同学们,让我们虔诚诵读杜甫伟大的诗篇,永远铭记杜甫这个光辉的名字吧!1、背诵默写《咏怀古迹(其三)》。2、课后搜集有关昭君诗来比较。
本文档为【咏怀古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kw66cm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2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