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作者xxxx------------------------------------------日期xxxx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课题】1.1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作者xxxx------------------------------------------日期xxxx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人教版中职数学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1.1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书写.【教学设计】(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3)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和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然后再对表示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知识的升华;(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5)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自然地层层推进教学.【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新阶段学习导入语介绍中职阶段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特点等等.同学们就要开始新的人生阶段了,很高兴可以和大家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能够独立生存,能够成为为家庭、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自我贡献的能工巧匠.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你脚踏实地的认真的学做人、学做事,那么现在请让我们从学习开始……1.学习——旅程学习是一段旅程,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而且这段旅程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未来的成功在现在脚下!2.老师——导游与大家一起开始这一段新的旅程、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快乐、一起体会成长与进步的滋味.3.目的——运用我们应当能够理解数学,而且通过运用数学进行沟通和推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养成一种数学上的自信心理.请不要害怕学数学,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要学好自己的数学.4.准备——必需品轻松愉快的心情、热情饱满的精神、全力以赴的态度、踏实努力的行动、科学认真的方法、及时真诚的交流.回答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什么样的数学?怎么学数学?介绍说明讲解说明倾听了解领会了解引领学生了解新阶段的数学学习特点重点是要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8*揭示课题缤纷多彩的世界,众多繁杂的现象,需要我们去认识.将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类,加强对其属性的认识,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按照使用功能分类存放物品,在取用时就十分方便.这就是我们将要研究学习的1.1集合.介绍说明了解引入教学内容10*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汉堡、彩笔、水笔、橡皮、果冻、薯片、裁纸刀、尺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指定的篮筐里?解决显然,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放在食品篮筐,彩笔、水笔、橡皮、裁纸刀、尺子放在文具篮筐.归纳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彩笔、水笔、橡皮、裁纸刀、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而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彩笔、水笔、橡皮、裁纸刀、尺子就是其对应集合的元素.播放课件质疑引导分析观看课件思考自我建构从实际事例使学生自然的走向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启发学生体会集合概念15*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如大于2并且小于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拓展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例如,某班跑得快的同学,就不能组成集合.例1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3)方程的所有解;(4)不等式的所有解.解(1)由于小于10的自然数包括0、1、2、3、4、5、6、7、8、9十个数,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它们可以组成集合.(2)由于个子高没有具体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象是不确定的,因此不能组成集合.(3)方程的解是−1和1,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可以组成集合.(4)解不等式,得,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可以组成集合.类型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方程的解集.由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像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那样,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像不等式x-2>0的解组成的集合那样,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像平面上与点O的距离为2cm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那样,由平面内的点组成的集合叫做平面点集.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或.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例如,方程x2+1=0的实数解的集合里不含有任何元素,所以这个解集就是空集关系元素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读作“属于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读作“不属于A”).集合中的对象(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对于任何的一个对象,或者属于这个集合,或者不属于这个集合,二者必居其一.总结归纳讲解说明强调质疑分析讲解提问归纳说明引领强调讲解分析强调讲解理解领会记忆思考回答理解领会明确思考了解理解记忆领会带领学生理解整体个体意义为后续学习做准备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元素确定性观察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集合类型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强调各个数集的内涵和表示字母突出强调符号规范书写35*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练习1.用符号“”或“”填空:(1)−3,,3;,−5,3;(3)−,,;,−,.2.指出下列各集合中,哪个集合是空集?(1)方程的解集;(2)方程的解集.提问巡视指导思考动手求解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40*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不大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小于5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解决不大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中只有0、1、2、3、4、5这6个元素,这些元素是可以一一列举的.而小于5的实数有无穷多个,而且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但元素的特征是明显的:(1)集合的元素都是实数;(2)集合的元素都小于5.归纳当集合中元素可以一一列举时,可以用列举的方法表示集合;当集合中元素无法一一列举但元素特征是明显时,可以分析出集合的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通过对元素特征性质的描述来表示集合.质疑引导讲解总结思考自我分析自我建构用较简单的问题给学生参与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45*动脑思考探索新知集合的表示有两种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如不大于5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当集合为无限集或为元素很多的有限集时,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省略的写法.例如,小于100的自然数集可以表示为,正偶数集可以表示为.(2)描述法.在花括号内画一条竖线,竖线的左侧写出集合的代表元素,竖线的右侧写出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如小于5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如果从上下文能明显看出集合的元素为实数,那么可以将省略不写.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为了简便起见,有些集合在使用描述法表示时,可以省略竖线及其左边的代表元素,直接用中文来表示集合的特征性质.例如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正奇数}.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强调说明理解记忆了解理解记忆了解带领学生总结集合两种表示方法特别注意强调写法的规范性50*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2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大于且小于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的解集.分析 这两个集合都是有限集.(1)题的元素可以直接列举出来;(2)题的元素需要解方程才能得到.解(1)集合表示为;(2)解方程得,.故方程解集为.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1)不等式的解集;(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3)由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分析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关键是找出元素的特征性质.(1)题解不等式就可以得到不等式解集元素的特征性质;(2)题奇数的特征性质是“元素都能写成的形式”.(3)题元素的特征性质是“为第一象限的点”,即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为正数.解(1)解不等式得,所以解集为;(2)奇数集合;(3)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为.说明强调引领讲解说明引领分析强调含义说明观察思考主动求解观察思考求解领会思考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集合的表示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突出表示法的书写要规范复习对应数学知识60*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1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各集合:(1)方程的解集;(2)方程的解集;(3)由数1,4,9,16,25组成的集合;(4)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1)大于3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2)方程的解集;(3)大于5的所有偶数所组成的集合;(4)不等式的解集.巡视指导动手求解检验学习的效果70*理论升华整体建构本次课重点学习了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元素清晰明了;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元素特征性质直观明确.因此表示集合时,要针对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例如,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采用描述法来表示,方程(组)的解集,一般采用列举法来表示.总结归纳理解体会从整体再一次突出集合表示方法75*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4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5=0的解集;(2)不等式3x-7>5的解集;(3)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组成的集合;(4)不大于5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解(1){−5};(2){x|x>4};(3){4,6,8,10};(4){x|x≤5}.引领分析讲解说明领会思考求解进行综合题讲解巩固所归纳的强化点80*运用知识强化练习选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下列各集合:(1)由大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的解集;(3)不等式的解集;(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5)方程的解集;(6)不等式组的解集.提问巡视指导归纳强调动手求解汇总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85*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1)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会解决哪些新问题了?(3)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体会?引导提问回忆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学习过程能力88*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阅读理解:教材1.1,学习与训练1.1;(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1.1,学习与训练1.1训练题;(3)实践调查:探究生活中集合知识的应用说明记录90【课题】1.2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教学设计】(1)从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入手,通过实际问题导入知识;(2)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真子集,突破难点;(3)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集合的相等关系;(4)为学生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复习知识揭示课题前面学习了集合的相关问题,试着回忆下面的知识点:1.集合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元素组成集合的对象.2.常用数集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在花括号内,一一列举集合的元素;(2)描述法:{代表元素|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4.元素与集合之间有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完成下面的问题:用适当的符号“”或“”填空:(1)0;(2)0N;(3)R;(4Z;(5)1{1,2,3};(6)2{x|x<1};(7)2{x|x=2k+1,kZ}.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质疑引导强调明确回忆加深回答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有助于新内容的学习5*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1.设表示我班全体学生的集合,表示我班全体男学生的集合,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2.设={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N={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那么集合与集合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3.自然数集Z与整数集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解决显然,问题1中集合的元素(我班的男学生)肯定是集合的元素(我班的学生);问题2中集合的元素肯定是集合的元素;问题3中集合N的元素(自然数)肯定是集合Z的元素(整数).归纳当集合的元素肯定是集合的元素时称集合包含集合.两个集合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包含关系.播放课件质疑引导分析观看课件思考理解自我建构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集合之间关系启发学生体会包含含义10*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一般地,如果集合的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那么称集合包含集合,并把集合叫做集合的子集.表示将集合包含集合记作或(读作“包含”或“包含于”).可以用下图表示出这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ABA拓展由子集的定义可知,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自身的子集,即.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总结归纳说明强调引导介绍理解领会记忆观察了解带领学生理解包含意义特别介绍符号的规范性图形有助学生加深理解15*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用符号“”、“”、“”或“”填空:(1);(2);(3);(4);(5);(6).分析“”与“”是用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而“”与“”是用来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首先要分清楚对象,然后再根据关系,正确选用符号.解(1)集合的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因此;(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3)自然数都是有理数,因此;(4)是实数,因此;(5)d不是集合的元素,因此;(6)集合的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因此.说明引领讲解强调观察思考领会主动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指导学生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关系的分类确定20*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用符号“”、“”、“”或“”填空:(1)    ;(2)   ;(3)   ;(4)    ;(5)   ;(6).提问巡视指导动手求解交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25*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如果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并且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那么把集合B叫做集合A的真子集.表示记作(或),读作“A真包含B”(或“B真包含于A”).拓展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则AC.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强调说明理解记忆记忆了解特别强调真子集与子集的区别30*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2选用适当的符号“”或“”填空:(1){1,3,5}__{1,2,3,4,5};(2){2}__{x||x|=2};(3){1}_.解(1){1,3,5}{1,2,3,4,5};(2){2}{x||x|=2};(3){1}.例3 设集合,试写出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的真子集.分析集合中有3个元素,可以分别列出空集、含1个元素的集合、含2个元素的集合、含3个元素的集合.解的所有子集为.除集合外,所有集合都是集合的真子集.说明讲解说明讲解强调观察主动求解思考理解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真包含的含义特别提醒注意空集35*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练习1.设集合,试写出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的真子集.,集合,指出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巡视指导求解交流检验学习效果40*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设集合A={x|x2-1=0},B={-1,1},那么这两个集合会有什么关系呢?解决由于方程x2-1=0的解是x1=-1,x2=1,所以说集合A中的元素就是1,-1,可以看出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集合A与集合B相等.归纳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只是表示方法不同,我们就说集合A与集合B相等,即A=B.质疑引导分析总结思考理解自我建构启发学生体会相等含义45*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表示将集合与集合相等记作.拓展如果,同时,那么集合的元素都属于集合A,同时集合A的元素都属于集合,因此集合A与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由集合相等的定义知.讲解强调说明领会记忆理解强调集合相等的本质含义50*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4判断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分析要通过研究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这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解由得或,所以集合A用列举法表示为;由得或,所以集合B用列举法表示为;可以看出,这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相等,即.质疑提问分析引领思考主动求解总结归纳注意复习第一节中有关知识55*运用知识强化练习判断集合A与B是否相等?(1)A={0},B=;(2)A={…,-5,-3,-1,1,3,5,…},B={x|x=2m+1,mZ};(3)A={x|x=2m-1,mZ},B={x|x=2m+1,mZ}.巡视指导动手求解检验学习的效果60*理论升华整体建构元素与集合关系:属于与不属于(、);集合与集合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首先要分清楚对象,然后再根据关系,正确选用符号.总结归纳理解体会从整体再次突出65*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5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GB2⑴{1,3,5}{1,2,3,4,5,6};=2\*GB2⑵{3,-3};=3\*GB2⑶{2}{x||x|=2};=4\*GB2⑷2N;=5\*GB2⑸a{a};=6\*GB2⑹{0};=7\*GB2⑺.解=1\*GB2⑴;=2\*GB2⑵{x|x2=9}={3,-3};=3\*GB2⑶因为,所以;=4\*GB2⑷2∈N;=5\*GB2⑸a∈{a};=6\*GB2⑹;=7\*GB2⑺因为=,所以.引领分析质疑讲解说明领会思考求解自我强化巩固所归纳强化点,可以适当的教给学生完成,再进行核对75*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2);(3);(4);(5);(6);(7);(8).提问巡视指导动手求解汇总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80*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引导提问回忆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学习过程能力85*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阅读:教材章节1.2;学习与训练1.2;(2)书写:习题1.2,学习与训练1.2训练题;(3)实践:寻找集合和集合关系的生活实例.说明记录90【课题】1.3集合的运算(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教学设计】(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提高学习兴趣;(2)通过对实例的归纳,针对用“列举法”及“描述法”表示集合的运算的不同特征,采用由浅入深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通过学生的解题实践,总结比较,理解交集与并集的特征,完成知识的升华;(4)讲与练结合,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揭示课题*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1在运动会上,某班参加百米赛跑的有4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有6名同学,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有2名同学,那么这些同学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2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哪些同学连续两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李佳,王燕,张洁,王勇};B={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王燕,王勇}.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3集合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解决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构成的,也就是由集合、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这时,将C称作是A与B的交集.质疑引导分析归纳总结思考自我分析了解从实际事例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引导式启发学生思考集合元素之间的关系5*动脑思考探索新知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与的交集,记作,读作“交”.即.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可用下图表示为:求两个集合交集的运算叫做交运算.总结归纳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强调图像含义思考理解记忆观察带领学生总结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得到交集的定义10*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已知集合A,B,求A∩B.(1)A={1,2},B={2,3};(2)A={a,b},B={c,d,e,f};(3)A={1,3,5},B=;(4)A={2,4},B={1,2,3,4}.分析集合都是由列举法表示的,因为A∩B是由集合A和集合B中相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所以可以通过列举出集合的所有相同元素得到集合的交集.解(1)相同元素是2,A∩B={1,2}∩{2,3}={2};(2)没有相同元素A∩B={a,b}∩{c,d,e,f}=;(3)因为A是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所以它们的交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即A∩B=;(4)因为A中的每一个元素的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所以A∩B=A.例2设,,求.分析 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两个解集的交集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集.解 解方程组得所以.例3 设,,求.分析 这两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并且无法列举出集合的元素.我们知道,这两个集合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观察图形可以得到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解 .由交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1);(2),;(3);(4)如果.说明强调引领讲解说明引领强调含义说明启发引导观察思考主动求解观察思考求解领会思考求解了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交集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复习方程组的解法突出数轴的作用强调数形结合可以交给学生自我发现归纳25*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练习1.设,,求.2.设,,求.3.设,,求.提问巡视指导动手求解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35*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1某班有团员34名,非团员11名,那么该班有多少名同学?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该班团员};B={该班非团员};C={该班同学}.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2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第一学年的三好学生都有哪些同学?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李佳,王燕,张洁,王勇};B={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李佳,王燕,张洁,王勇,李炎,孙颖}.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3集合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斜三角形}.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解决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集合A、B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这时,将C称作是A与B的并集.介绍质疑引导分析了解观看课件思考自我分析从实际事例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引导式启发学理解集合的元素关系40*动脑思考探索新知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与的并集,记作(读作“A并B”).即.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可用图形表示为:(1)AAABABABA(2)(3)求两个集合并集的运算叫做并运算.总结归纳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思考理解记忆带领学生总结三个问题的统一点得到并集含义45*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4已知集合A,B,求A∪B.(1)A={1,2},B={2,3};(2)A={a,b},B={c,d,e,f};(3)A={1,3,5},B=;(4)A={2,4},B={1,2,3,4}.分析因为A∪B是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当集合都是用列举法表示时,通过列举这两个集合的元素,可以得到并集,注意相同的元素只列举一次.解(1)A∪B={1,2}∪{2,3}={1,2,3};(2)A∪B={a,b}∪{c,d,e,f}={a,b,c,d,e,f}; (3)因为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所以A∪B={1,3,5}∪={1,3,5};(4)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A∪B={1,2,3,4}=B.由并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对于任意的两个集合A与B,都有:(1);(2),;(3);(4)如果,那么.说明强调引领讲解说明说明启发引导观察思考主动求解思考理解了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并集可以交给学生自我发现归纳55*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练习1.设,,求.2.设,,求.提问巡视指导求解交流反馈学习效果60*理论升华整体建构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有什么区别?(含义和符号)2.在进行集合的并运算和交运算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集合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时进行运算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2)交运算是寻找两个集合都有的公共部分,并运算是将两个集合所有的元素进行合并.(3)列举法求解时要不重不漏,描述法求解时要利用好数轴并注意端点的处理.质疑归纳强调小组讨论回答理解强化以学生的小组讨论教师归纳的形式强调重点突破难点70*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5设,求,.解;.例6设求,.解将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引领分析讲解说明领会思考求解进行并交的对比例题讲解巩固所归纳的强化点75*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1.,求,.2.,求,.引导提问巡视指导回忆反思动手求解培养学生总结反思学习过程的能力85*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章节1.3;(2)书面作业:学习与训练1.3;(3)实践调查:举出交集和并集的生活实例.说明记录90【课题】(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教学设计】(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对实例的归纳,针对用“列举法”及“描述法”表示集合的运算的不同特征,采用由浅入深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通过学生的解题实践,总结比较,理解交集与并集的特征,完成知识的升华;(4)讲练结合,数形结合,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复习知识揭示课题前面学习了集合的并运算和交运算相关问题,试着回忆下面的知识点:1.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有什么区别?(含义和符号)2.在进行集合的并运算和交运算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并运算是将两个集合所有的元素进行合并,交运算是寻找两个集合都有的共同元素.3.集合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时进行运算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列举法求解时要不重不漏,描述法求解时要利用好数轴并注意端点的处理.完成下面的练习:1.设,,求,.2.设,,求,.下面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集合的运算.质疑引导强调提问明确介绍回忆加深认识回答交流了解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有助于新内容的学习10*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某学习小组学生的集合为U={王明,曹勇,王亮,李冰,张军,赵云,冯佳,薛香芹,钱忠良,何晓慧},其中在学校应用文写作比赛与技能大赛中获得过金奖的学生集合为P={王明,曹勇,王亮,李冰,张军},那么没有获得金奖的学生有哪些?解决没有获得金奖的学生的集合为Q={赵云,冯佳,薛香芹,钱忠良,何晓慧}.结论可以看到,P、Q都是U的子集,并且集合Q是由属于集合U但不属于集合P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质疑引导分析总结归纳思考自我分析领会引导式启发学生理解集合之间元素的关系15*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将这个集合叫做全集,一般用U来表示,所研究的各个集合都是这个集合的子集.在研究数集时,常把实数集作为全集.如果集合是全集U的子集,那么,由U中不属于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在全集U中的补集.表示集合在全集U中的补集记作,读作“在U中的补集”.即.如果从上下文看全集U是明确的,特别是当全集U为实数集R时,可以省略补集符号中的U,将简记为,读作“的补集”.集合在全集U中的补集的图形表示,如下图所示:求集合在全集U中的补集的运算叫做补运算.仔细分析讲解强调引导说明思考理解记忆观察领会特别注意讲解关键词的含义强调表示方法的书写规范性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20*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设,,.求及.分析集合A的补集是由属于全集U而且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解 ;.例2 设U=R,,求.分析 作出集合A在数轴上的表示,观察图形可以得到.解 .说明 通过观察图形求补集时,要特别注意端点的取舍.本题中,因为端点−1不属于集合A,所以−1属于其补集;因为端点2属于集合A,所以2不属于其补集.由补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对于非空集合A:A∩()=,A∪()=U,=,=U,()=A.说明讲解引领引导分析讲解说明理解观察思考主动求解观察思考理解自我总结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补集的含义及其运算特点突出数轴的作用交给学生自我发现归纳35*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1.设,,求.2.设,,求.提问巡视指导互动求解交流反馈学习效果45*理论升华整体建构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集合交运算?如何用符号表示?如何用图形表示?什么是集合并运算?如何用符号表示?如何用图形表示?什么是集合补运算?如何用符号表示?如何用图形表示?2.在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集合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时进行集合运算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质疑归纳强调总结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强化以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归纳的形式强调重点突破难点55*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3设全集,集合,.求,,,,,.分析 这些集合都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可以通过列举集合的元素分别得到所求的集合.解 ;;;;因为,所以;因为,所以.例4设全集U=R,集合A={x|x≤2},B={x|x>-4},求,,,.分析在理解集合运算的含义基础上,充分运用数轴的表示来进行求解.解因为全集U=R,A={x|x≤2},所以={x|x>2};因为全集U=R,B={x|x>-4},所以={x|x≤-4};;=R.引领分析讲解说明引领分析讲解说明领会思考求解领会思考求解进行并交补的混合运算讲解巩固所归纳的知识强化点注意方法引导强调使用数轴的重要性70*运用知识强化练习1.设,,,求,,,,,.,,,求,,,.提问巡视指导动手求解交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80*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引导提问回忆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反思学习过程的能力85*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章节1.3,学习与训练1.3;(2)书面作业:学习与训练1.3训练题;(3)实践调查:了解补集与全集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明记录90【课题】1.4充要条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教学设计】(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的判断上,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交流;(2)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从内涵上引导学生体会复合命题中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揭示课题*问题引领深入探究问题:是否可以推出结论:是正确的?:是否可以推出结论:是正确的?3.由条件:是否可以推出结论:是正确的,同时,由结论:是否可以推出条件:是正确的?解决问题1中,由条件成立能推出结论成立;但是由结论成立不能推出条件成立.问题2中,由条件成立不能推出结论成立;但是由结论成立能推出条件成立.问题3中,由条件成立能推出结论成立;由结论成立能推出条件成立.明确质疑分析归纳了解思考讨论理解通过问题使学生了解条件判断的基本思想初步体会条件判断方法15*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设条件和结论.(1)如果能由条件成立推出结论成立,则说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记作.如问题1中,“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2)如果能由结论成立能推出条件成立,则说条件是结论的必要条件,记作.如问题2中,“条件:”是“结论:”的必要条件.(3)如果,并且,那么是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如问题3中,“条件:”是“结论:”的充要条件.总结归纳说明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理解思考领会记忆特别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汇举例加深学生理解30*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 指出下列各组条件和结论中,条件p与结论q的关系.(1)p:,q:;(2):,:.解 (1)相等的两个数的绝对值肯定相等,即由条件成立,能够推出结论成立;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不一定相等,如−1和1.即由结论成立,不能推出成立.因此p是q的充分条件,但p不是q的必要条件.(2)小于2的数不一定是负数,因此由条件成立不能推出结论成立;负数肯定小于2,所以由结论成立不能推出条件成立.因此p不是q的充分条件,但p是q的必要条件.说明 可以看到,由“p是q的充分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得到“p是q的必要条件”的结论,同样由“是的必要条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p是q的充分条件”的结论.例2 指出下列各组结论中与的关系.(1):,:;(2):,:;(3):,:.解 (1)由条件成立,不能推出结论成立,如时,4>3,但是4不大于5;而由成立能够推出成立.因此p是q的必要条件,但p不是q的充分条件.(2)由条件成立,能够推出结论成立;而由结论成立不能推出条件成立,如时,也成立.因此是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的必要条件.(3)由条件成立,能够推出结论成立,并且由结论成立也能够推出条件成立.因此是的充要条件.说明强调引领说明强调充要含义分析讲解观察思考主动求解思考领会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条件判断方法观察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可以交给学生自我解决统一交流结论50*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指出下列各组结论中p与q的关系.(1)p:,q:;(2)p:,q:;(3)p:,q:;(4)p:,q:.提问巡视指导动手求解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60*理论升华整体建构1.正确把握条件和结论:p是q的充分条件,是把p看作条件,把q看作结论;p是q的必要条件,是把q看作条件,把p看作结论.2.体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条件不可少,有之必真,无之未必假.必要条件的特征是条件不可少,无之必假,有之未必真.充要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真,无之必假.质疑归纳强调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强化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归纳的形式强调重点突破难点70*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3确定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x-2)(x+1)=0,q:x-2=0;(2)p:内错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3)p:x=1,q:x2=1; (4)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1)因为“(x-2)(x+1)=0”不能推出“x=2”,而“x=2”能推出“(x-2)(x+1)=0”,所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2)因为“内错角相等”能推出“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能推出“内错角相等”,所以p是q充要条件.(3)因为“x=1”能推出“x2=1”,又因为“x2=1”不能推出“x=1”,所以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4)因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不能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不能推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引领分析讲解思考领会求解巩固归纳的强化点注意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的及时到位复习80*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引导提问回忆反思交流培养学生总结反思学习过程能力85*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章节1.4,学习与训练1.4;(2)书面作业:教材练习题1.4,学习与训练1.4训练题;(3)实践调查:了解充要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明记录90【课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教学设计】(1)以实例引入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求知欲;(2)抓住解不等式的知识载体,复习与新知识学习相结合;(3)加强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揭示课题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2006年7月12日,在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男子110米栏比赛中,我国百米跨栏运动员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了尘封13年的世界记录12秒91,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如何体现两个记录的差距?解决通常利用观察两个数的差的符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因为12.88−12.91=−3<0,所以得到结论:刘翔的成绩比世界记录快了0.03秒.归纳可以通过作差,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介绍播放课件分析讲解了解观看课件互动思考实例导入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3*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对于两个任意的实数a和b,有:;;.因此,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需要考察它们的差即可.总结归纳理解领悟引导学生体会作差比较法6*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比较与的大小.解,因此,.例2 当时,比较与的大小.解因为,所以,,故,因此.分析讲解说明分析引导思考互动理解领会应用知识实践方法12*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1比较下列各对实数的大小:(1)与;(2)与.巡视辅导解题讨论反馈学习效果15*动脑思考探索新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且,那么.(不等式的传递性)证明,,于是,因此.性质2如果,那么.性质3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分析讲解归纳互动思考理解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0*汇报展示交流巩固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举例验证上述不等式的性质.倾听引导点拨展示交流检验知识点的掌握30*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3用符号“”或“”填空,并说出应用了不等式的哪条性质.设,;设,;设,;设,.解(1),应用不等式性质2;(2),应用不等式性质3;(3),应用不等式性质3;(4),应用不等式性质2与性质3.例4已知,,求证.证明因为,由不等式的性质3知,,同理由于,故.因此,由不等式的性质1知.分析思路互动求解板书过程分析讲解观察思考思考互动求解思考理解交由学生思考巩固知识调动学生互动学习35*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1.填空:(1)设,则;(2)设,则.2.已知,,求证.巡视指导提问独立求解交流结果反馈学习效果40*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引导提问反思交流培养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能力43*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章节2.1,学习与训练2.1;(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2.1,学习与训练2.1训练题.说明记录45【课题】2.2区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教学设计】⑴实例引入知识,提升学生的求知欲;⑵数形结合,提升认识;=3\*GB2⑶通过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GB2⑷通过列表总结知识,提升认知水平.【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揭示课题2.2区间*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资料显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运行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旅客列车称为新时速旅客列车.在北京与天津两个直辖市之间运行的,设计运行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呈现出超越世界的“中国速度”,使得新时速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值界定在200公里/小时与350公里/小时之间.如何表示列车的运行速度的范围?解决不等式:2000、y<0的点.4.观察图像上纵坐标y=0、y>0、y<0的那些点所对应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解决解方程得.观察图像可以看到,方程的解,恰好分别为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在x轴上方的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内的值,使得;在x轴下方的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内的值,使得.质疑说明引领分析讲解思考观察理解领会通过实例介绍使学生感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30*动脑思考探索新知解法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解不等式或.(1)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和,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有两个交点,(如图(1)所示).此时,不等式
本文档为【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rabbit
我是一名高中英语老师 有着丰厚的教学经验,曾经担任过学校教学教研组组长,撰写过很多论文和期刊
格式:doc
大小:4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21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