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唱的发声训练

合唱的发声训练

举报
开通vip

合唱的发声训练 合唱的發聲訓練 鄭仁榮教授     · 引言--合唱聲音訓練的重要 每次到各縣、市擔任合唱音樂比賽評審,總會發現,有部分約合唱指導老師,雖然很認真的訓練他們約合唱團,但是由於對聲音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或練習不得要領,往往事倍功半,甚而功虧一簣,例如:走音,高音唱不上去,頭腔共鳴不會訓練,呼吸的訓練不夠,胸聲用得太高以致高音不夠明亮、甚至於高音色暗而粗重,音準有問題,漸強漸弱不自然,持續的長音無法維持,不同聲區的聲音不統一,咬字不清晰,……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發生;部分指導老師雖然也發現,但就是無法解...

合唱的发声训练
合唱的發聲訓練 鄭仁榮教授     · 引言--合唱聲音訓練的重要 每次到各縣、市擔任合唱音樂比賽評審,總會發現,有部分約合唱指導老師,雖然很認真的訓練他們約合唱團,但是由於對聲音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或練習不得要領,往往事倍功半,甚而功虧一簣,例如:走音,高音唱不上去,頭腔共鳴不會訓練,呼吸的訓練不夠,胸聲用得太高以致高音不夠明亮、甚至於高音色暗而粗重,音準有問題,漸強漸弱不自然,持續的長音無法維持,不同聲區的聲音不統一,咬字不清晰,……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發生;部分指導老師雖然也發現,但就是無法解決,也有部分老師則根本察覺不出,像這樣實在很可惜,因為他們都已經耗費了.許多的時間與精力,師生也都很賣力的練習,也許,只需要花某一方面稍作改進,就可解決問題,得到很好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雖然每個人都有聲帶,能夠發出聲音(聲音障礙者除外),但是一般人都只有約一個八度的中聲區聲音,即中央C以上的八個音(隨聲部不同而有所移動),這也就是一般講話的聲音區;再高上去的聲音就需要訓練,也就是頭聲的訓練,而低於中央C的胸聲音同樣的也需要經過訓練,否則很難唱好。頭聲及胸聲的訓練是有一定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如果指導者不清楚這些聲區聲音的特性,無法瞭解聲區連貫訓練的要領,則會產生前述的問題,以致於越是認真的練習,反而產生越大的反效果。筆者在此,願將多年來從事聲樂教育,與擔任合唱聲樂指導的經驗,以及在維也納的學習心得,拋磚引玉,提供大家參考,希望先進多多指教。在此特別強調,合唱的發聲與個人獨唱聲樂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只是獨唱聲樂允許個人的特殊性存在,而合唱則要講求統一性;合唱團體的聲音技巧越高越整齊,則合唱團體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現能力越豐富,因此我們要不斷的加強聲音的訓練。   · 合唱聲樂指導的必要性 合唱是一群不同個體組合而成的集體歌唱形式,基本上,合唱與獨唱屬於相同的歌唱活動,其聲樂的基本要求是一樣的,但在合唱中更要講求各聲部音色之統一、和諧,聲部的平衡,音量大小、漸強漸弱變化之整齊 ,音高之準確,起音、收音之一致……等,這些共同性、統一性是要經過長期的團體訓練才能獲得,而合唱聲樂指導的責任,就在於此。 基於前述事項統合之要求,合唱的聲樂訓練就極為重要,指導者要先統一全體團員的觀念,再統一作法、否則絕對無法達到前述要求,而且彼此還可能相互破壞、牴觸;因為合唱就如同拔河比賽一般,如何講求所有參賽者,在同一時間、同一力點上,大家共同出力,使全部力量結合在一起,才能獲勝;如不能同心協力,各盡其能,共同合作,則每個人所發出的力量,很可能互相干擾而抵消,其結果必然失敗。 合唱團中設「聲樂指導」是需要的,但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注意:   一、通常由指揮自己因精通聲樂技巧,而擔任聲樂指導,是可行的;但卻有部分本身是聲樂家而成為指揮者,人偏重於聲樂技巧的訓練與要求,使音樂處理受到影響,這點需要留意;況且,人的精力有限,當聲樂指導者,在為解決合唱團聲音問題,而率全體作克服聲音技巧上之困難的努力後,如很快的,又以指揮身分,帶領團員詮釋音樂,難免會有在聲樂技巧與音樂處理之間,顧此失彼,難以兼顧之現象產生。 二、指揮之外,另設聲樂指導,這是比較理想的作法。因現代的分工越來越細,每個人要涉獵及學習之事物也越來越多,如果指揮只負責指揮及音樂的詮釋,而把發聲練習及聲樂技巧訓練的工作,交由聲樂指導來負責,兩者相輔相成,齊頭並進,就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這二者之間的搭配合作極為重要,尤其是兩人的聲樂觀念要相同;不可諱言的,聲樂之方法門派極多,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指揮與聲樂指導兩者間,不同之要求與觀點,可能造成合唱團團員的困惑與不必要之紛爭。例如,聲樂指導要求聲音前面一點,而指揮者卻要求後面一點,只此一項,就會使合唱團發生問題,而且兩者間工作分配上亦得充分的協調,以指揮為主,而聲樂指導從旁協助配合,聲樂指導者切忌干涉指揮者音樂處理方面之問題。 三、有的合唱團設有數位聲樂指導,或者聲部負責人;在各聲部設聲部首席或所謂聲部負責人,這是必須的,亦是目前一般合唱團常見的。但在此要強調,聲部負責人應該擔任分部練習時之練唱領導者,熟練樂譜等工作,最好勿偏重於聲樂技巧之訓練與聲音方向等諸問題,因為合唱團一般分為四個聲部,每一聲部的聲音固然要統一,四個聲部更需要統合一致,若四聲部負責人對聲音要求各不相同,豈不會發生問題嗎?有時,一個合唱團為了要訓練並提高團員之聲樂技巧,會同時請教數位聲樂家擔任聲樂技巧訓練的工作,表面上看來,似可提高團員歌唱技巧,其實這是個大大的問題,因為除非是這數位聲樂家之技巧要求完全一致,否則會造成更大的不和諧。另外有一種是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請不同聲樂指導來教導合唱團員,這也不是個好方法,因為,除非所邀請的聲樂家們都有一致的概念,否則極易造成團員觀念上的困擾。 四、另外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聲樂家都能勝任合唱指導工作。擔任聲樂指導者,要充份認識合唱歌唱與獨唱之分野與異同,他必須有多年參加合唱之經驗,了解各聲部音色、技巧與知識,了解合唱中每一個體與群體在聲音中所扮演的角色、關係及比例;六十個獨唱家並不一定就是一個大約六十人合唱團,有可能變成六十人的獨唱合唱團。聲樂指導在合唱團中,要求合唱團員觀念、態度、外表之一致,並不需要側重個人聲樂技巧的要求,這並非個人技巧不重要,而是在團體練習中,如果做過多個人技巧之要求,極易使團體練唱的情緒受影響,而且在時間上亦不經濟;或者在團體練唱中,找少數幾個人在外面做個人聲樂技巧之指導,也是不恰當,因為在合唱的練習中,講求團隊精神,必須做到全員到齊之練唱;如有少數幹部因開會而離開,或處理公務,或擔任獨唱者由聲樂指導在團體之外獨唱指導,都會影響整個練唱之效果。另外,聲樂指導在合唱中做發聲練習,或在歌曲中以解決聲樂技巧之需要而做片段之指導,其時間亦不要太長,避免喧賓奪主,影響團員練唱之興趣;因為聲樂技巧要求的練習總是較為枯燥的,過長的發聲練習或聲樂技巧的要求,常使團員感覺疲倦無趣,而且聲樂的學習是一長期之事業,非一蹴可成,因此階段性的達成目標,避免揠苗助長,都是聲樂指導者應有的認識。 五、如果環境不許可,如學校合唱團或條件不夠約合唱團,無法在指揮之外找到聲樂指導,而指揮者本身對聲樂又較陌生時,則可不定期找人擔任聲樂指導協助;平時的練習,指揮只要瞭解聲樂發聲之基本原理,注意呼吸、共鳴……等等,耳朵要多聽,如能有很好的聲音判斷力,就可以使合唱團的聲音慢慢進步。   · 學習聲樂的目標 首先要提出討論的一點就是「聲音好聽的標準」,我們學習聲樂之目標為何?答案當然是使聲音好聽,但「好聽」的標準又為何?每一個指導者,都會認為自己的合唱團,或自己的學生歌聲最美,而「美」的定義是什麼呢?首先得做個說明,使大家都能同意;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教導聲樂發聲法的教授M.Sparber認為,學習聲樂的目標,是要使每個人從最低到最高的音域,都是統一的、均衡一致的,也就是德文「egal」;另一個目標是使所有的母音(各種語文有不同的母音)都能唱傳統一和一致。以上兩種的均衡一致,是指「感覺上」之一致,就好像在地圖上晝鐵軌,兩條線間是相同的寬度,而非寬窄不一。當我們聽到當今世界歌唱界之王帕瓦洛第唱歌時,我們可以感到這種情況及條件,不會覺得他的高音令人擔心,我們感覺到他的聲音不論從高音到低音,不論母音是A、E、I、0或U,都好像在一個相同的管子,高高低低來去自如;我們並不覺得他的最高音,如「high C」,比其他的音辛苦或特別吃力,也不感到他的低音和高音位置有何差別;因此,我們可以說當今世界上唱得最好的男高音是帕瓦洛第。而另一個男高音歌王杜敏哥,雖然他也廣受歌迷所喜愛,但是位「g'」以上之高音,常有推擠的現象,讓人聽起來較為吃力,而且擔心;筆者一九七八年在維也納求學時,正值國立維也納歌劇院演出比才的歌劇「卡門」,由杜敏哥擔任男主角「Don Jose」,其第二幕『花之詠嘆調』最高音「降b'」,五場中破了四場,唯有第一場是成功的唱上去,但也相當吃力。在此要先強調一點,筆者所指的歌唱聲音之美與否,是純粹指聲音技巧而言,並不包含其音樂性或戲劇性,因此,也許會有人較喜歡杜敏哥的演唱,並不在本篇探討之例。 另外一個解釋聲音好的說法是: 我們歌唱的共鳴聲區雖然分「高聲──頭聲區」、「中聲──口、鼻腔聲區」、「低聲──胸聲區」,但我們要練得使這三種聲區完全像只有一個聲區,分辨不出三聲區的差異,體會不出這三聲區音色的變化,使聲音在三個聲區間,上下來去運用自如;其實這和前面所說:「從最高音到最低音是一致的、統一的。」有異曲同工之處。 說明了聲音的美之定義,我們就可以知道,合唱聲音訓練的方向和目標也是如此,一切聲音的要求都是朝著統一和均衡的方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要求全體團員有統一的呼吸觀念,相同的準備和聲音的想像,一致的口型、面部表情、歌唱的外在姿勢與聲樂要求,我們要階段性的要求團員,漸漸達到聲樂目標,特別要強調漸進式、鍥而不捨的,並時時注意基本訓練,如此才可使整個合唱團永遠保持積極向上、不斷求進的境界。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正確的基本姿勢、呼吸、共鳴法,及了解母音之特性與訓練等,均是十分重要的課題,因之,筆者將以上各點簡明扼要的提出個人心得,希望對合唱指導者,有所裨益。   · 呼吸 每個人生下來就會呼吸,而呼吸和歌唱問的密切關係,是每一個學唱的人所瞭解的;所有的聲樂老師都會強調呼吸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我們問個問題:「呼吸時,是如何把空氣吸入肺裏的?」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回答;每一個人都能呼吸,呼與吸這兩個動作無時不在進行,但空氣如何進入肺裏卻是很難感覺出來的,我們也不易體會到肺部的膨脹和收縮,肺沒有肌肉,不能自行充氣,只有靠橫隔膜和胸腹肌肉,把空氣送進、排出肺部;橫隔膜分開胸腔和腹腔,而與肋骨相連,當橫隔膜向下移(亦即是收縮)時就是吸氣,而胸部肋骨的肌肉也使肋骨提高並向外擴展,使胸腔容量大為增加,因而呼吸大量空氣時,整個橫隔膜向下收縮,就好像注射筒的拉柄同後拉時,空氣或注射液就隨之進入注射筒內,吸氣時只要意識到擴充呼吸器官,氣息就自然地進入,吸氣時並不是將空氣用力吸入,而是降低橫隔膜,擴展呼吸器官,讓空氣自行進入,因此吸氣時是不應該有聲音的,呼吸聲音很大,表示呼吸器官僵硬不放鬆所致,往往吸氣淺而不易下沉,吸氣亦不可吸太深、太飽滿,因為如此將會使歌唱的肌肉太僵硬而不好用力,同時初習唱歌者,呼吸練習也勿太長吸太多,否則會有頭昏現象,吸氣練習是要採漸進式的方式,每次吸氣時,要有意識的做前面那些動作,同時,吸完氣後,要保持吸氣後的感覺與狀況;平時日常生活中,就要培養兩肋擴展與下腹肌微收之習慣,這樣不但對歌唱有幫助,就是對儀態及健康都很有助益。有些初學者或學生在吸氣時,並不能做到胸腔擴張,這時可採用坐姿或站立,雙手拿書舉高過頭,然後吸氣,如此就易使胸肋骨擴張,並能使空氣保持著,但千萬記住:肩膀不要聳起,橫隔膜務必一直向下維持住,以舒適自然為原則,慢慢而持之以恆的練習,就會使吸氣動作熟練及肌肉強壯起來。 歌唱時吸氣是要用口鼻同時進行,但有時可單用鼻子或口,所唱歌曲中如有前奏或長的間奏,或是吸氣時間較充裕時,最好用鼻子,因為在這種狀況下,如用口吸氣,易使喉嚨乾燥,且不雅觀;但在快速的換氣處,吸氣只有一剎那的時間,就要用口或口鼻同時進行吸氣;其實吸氣時間並不需太長,換氣時只要感覺橫隔膜向下,肋骨及腹部擴展,同時喉嚨張開,保持驚喜的感覺,就已經吸了氣。 歌唱的呼氣,不但不可把吸氣時收縮的肌肉放鬆,而且要使全部吸氣肌肉持續用力,以維持胸腔之擴大,使其維持飽滿的狀況,下腹肌向內向上收縮,把橫隔膜頂緊,但勿僵硬以便彈性的和上腹肌及背部肌肉產生對抗,造成一個對抗的張力或壓力,使空氣在控制的情況下穩健的呼出,這時胸骨及脖子上的肌肉要保持不緊張和自然舒適愉快的狀況。 初學者因吸氣肌肉群的無力,或因錯誤的觀念,有人會把喉頭肌肉束緊,藉此來保持住空氣,這是錯誤的,因為如此一來,只要一張口唱歌,氣息就跑掉了;我們是藉著吸氣肌肉群的擴張,即肋骨和上腹部擴展,橫隔膜向下來吸住空氣,就像地心引力吸住了地球上所有東西一樣;而呼氣就是呼氣肌肉群和吸氣肌肉群對抗所產生之壓力,前者大於後者,使空氣穩健的在控制情況下呼出,其道理就像雙手用力抬鋼琴,兩手向上抬,而身體向下沈,雙手向上的力量就像小腹要向上向內頂著橫隔膜,而身體向下沈就像上腹肌、背肌及肋骨都要向下向外擴展,以對抗小腹同上的壓力,這股力量就是用來唱歌之腹壓力量,聲音越高越強,這股力量就要越大,所以我們唱越高音時,要感覺背部肌肉及整個人,尤其是上腹肌要越向下,而小腹收縮的力量也要越大,但脖子及胸部則要感交輕鬆愉快而不僵硬。歌唱時是用一絲的氣來振動聲帶,用很多氣息衝擊聲帶是危險的。 關於呼吸,還有一種是所謂反射式的呼吸,也就是利用橫隔膜支持發出子音,如「T、K」時,橫隔膜一收一放間,就把氣息給吸進去,這是一種歌唱時快速而不露痕跡的呼吸方法。 歌唱呼吸法的道理,事實上和我們中國的氣功、八段錦、外丹功或太極拳之呼吸方法是相通的,因此我們也可以訓練合唱團員,用以上的呼吸方法來鍛練我們歌唱之呼吸能力。 總之,歌唱的呼吸訓練,並不只靠唱歌時要求團員做正確之呼吸,最好是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講話時,也要用到歌唱時的呼吸,如此不但可以強身,也可鍛煉正確的歌唱呼吸能力。   · 共鳴法 歌聲的產生是因聲帶受到氣息的振動所發出的基音,再經過共鳴的作用擴大而成的。沒有經過共鳴的聲音非常微弱,就好像小提琴的弦單獨的發聲而沒經過琴體共鳴一樣的道理,聲音經過正確的訓練,音量會變得宏亮圓潤;人的共鳴腔有頭腔、鼻腔、胸腔、喉腔、咽腔等,這些共鳴腔都可以因正確的訓練,得到伸展或聯合運用。共鳴不只限於共鳴腔中,人體的骨頭也可以共鳴,例如胸骨或面部的額骨等;我們研究共鳴時,就要了解何時用胸腔共鳴,何時用咽、鼻、口、頭等腔之共鳴,或何時要運用到兩個以上之共鳴腔。一般說來,低音要用較多的胸腔共鳴,但也要用到部分口腔、鼻腔及頭腔共鳴,千萬要記住,唱低音時不能單獨用胸腔共鳴,胸聲區發聲時聲帶是最緊張的,單獨的使用,它的音響是粗糙的、沙啞的。胸聲向上唱會有所限制,低的男聲和女聲,最高到d及d',男高音和女高音則最高到f及f'.從分離的胸聲區是不易流暢的進入頭聲區,因此,如果合唱團中,為了使聲音渾厚及音量大,而要求團員聲音寬、厚、重時,常會造成聲音太後面、高音唱不上去、聲音粗糙、高音唱不準(偏低)、聲音抖而不穩等現象,這是非常危險的;為解決上述困難,必須要求團員唱輕一點,也就是增加頭腔共鳴,等聲音連貫之後,再加強音量。 唱高音時,要以頭腔共鳴為主,再加上部分口、咽、鼻及胸腔之共鳴;頭聲區是聲帶邊緣振動的聲區,單獨的頭腔共鳴,它的聲音是輕的、飄浮的、柔細的,沒有特別的核心,頭聲區負擔了全部音域的弱音,當我們唱強音時,不管胸聲或中聲區,都應該包含聲帶邊緣的振動(即頭聲),如此聲音才會圓潤:唱高音時,一定要會運用頭聲共鳴,否則高音很難唱出。 我們練習合唱時,因一般團員大多沒受過聲樂訓練,高音較難唱出,這些團員很自然的反應就是用力唱出來,結果反使喉頭束緊,頭腔就不易發生共鳴,高音也因變重不易唱出,越唱不出,自然就越用力,如此惡性循環,就使高音越唱越難了。正確的教學法是先要訓練團員良好的呼吸方法,鍛煉腹肌之用力,使它強壯,並且注意共鳴腔體(從喉頭到小舌這一部份)恰到好處的開合,吸氣時保持驚喜的感覺,就會做到上述之要求。當我們在中聲區時勿唱得太重,最好是用輕微而有支持的聲音練唱下行的音階或琶音,在接近換聲區時間「o」或「u」來練唱,這方法也可避免胸聲越界用得太高。頭聲區的聲音開始當然較弱,但練習久了自然會逐漸變強。 中聲區是一般講話所用到的聲區,所發出的聲音音色較亮,主要用到的是口腔、咽腔和鼻腔,但也要加上部分的頭腔及胸腔,這一聲區的聲音是我們一般合唱團員較容易發出的,也較為習慣。胸聲和中聲這兩個聲區時常相連,當我們從胸聲區往上唱,在最後兩個胸壁音時,要注意準備進入中聲區,也就是音量勿放得太大、太重,支持要增加,喉頭稍下沈,小舌要稍稍提起;而中聲區進入頭聲區時也要如此,例如男、女高音在b及b'開始,就要做進入頭聲之準備,直到d'及d"時,則更要感覺頭腔之共鳴,先這樣有意識的準備,並輕輕地練習一個時期,至困難減少時,再增加音量。 聲音經過良好的訓練後,三個聲區就會連接統一,而使整個聲音連貫一致。例如將中聲區的最後兩音多加上一些頭聲共鳴的唱法及音色,經過長久而小心的練習,頭聲區及中聲區自然能聯接得圓滑而不著痕跡。換聲區時,如沒好好的訓練,此段的聲音自然會變弱、不亮,甚而難唱,切勿為速成,用力及強硬連接。我們不可把胸聲區帶得太高而進入中聲區,中聲區也不可越界進入頭聲區,但頭聲區則可下移,因此多用下行琶音的唱法,自頭聲區下來,是非常好的練習,可避免產生聲區轉換之困難,俟運用純熟,位置能夠保持得很好時,再練習上行的唱法。 總之,共鳴和呼吸的練習要配合運用,注意基本的練習,開始數個月內,不要唱超過一個八度,作為穩定氣息和聲音的基礎,以培養良好的發聲習慣;這樣練習一段時間後,再擴大音域。練唱一定要有耐心,並持之以恆,採循序漸進的方式,切勿一曝十寒或操之過急,如果練習錯誤了,再想改正,就很不容易。   · 變聲期的歌唱教學 變聲是人類成長的自然過程,在變聲時期,聲帶會變得紅腫,這是一種生理現象,而非病理現象,因此無需吃葯治療,把它認為聲音壞了是錯誤的觀念,我們應該認為這是聲音的改變。通常男孩變聲是在十二歲到十四歲間,女孩則更早些,但因現代孩子營養愈來愈好,變聲期都有提早的趨勢。變聲期的孩子在我國是國小五、六年級到國中階段的學生,此時期學校音樂課大部分仍實施歌唱教學,因此充分的認識並瞭解變聲的原因、狀況、現象,及如何實施變聲期歌唱教學等皆是極為重要的問題,如果合唱指導者,對「變聲」缺乏瞭解,可能會對學生作過多的要求或指責,導致學生聲音受損,說話沙啞,不能歌唱,而影響其終身。 變聲時期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變聲初期(Pramutation)──這段變聲初期時間可能持續相當長久,這一時期的聲音慢慢變得低而強壯,大部分時間還能有漂亮的音色和光澤的聲音。 二、主要變聲時期(Hauptmutation)──這段主要變聲時期從身體的外表可看出,如胸部成長、呼吸量增加,頸部變長而粗,喉頭成長,聲帶變長變大(男生可到一公分長,女生一~三、四公厘長),聲音變沙啞且易感疲勞,因聲帶變紅、腫大,聲音有漏氣的傾向,高音聲音消失,聲音變得低沉(男孩講話聲音低了一個八度,女孩則低了三個半音)等。此一時期最少持續六個星期,大部分是三、四個月的時間,這一時期聲音的保護特別重要,尤其是女孩子要格外小心,因為她們變聲並不像男孩子一樣,可以聽得很清楚。 三、變聲後期(Postmutationsphasen)──這時期男孩的聲音已有男人聲音的特質,聲音不會再變低,音色和範圍已定型,但是唱歌還是要非常小心,要慢慢習慣新的聲音及音色,尤其是緊張度的比例,呼吸和共鳴的作用過程,必須在新的作用上有所改變和體會。 變聲時期是否可以唱歌,這個答案是「可以」的,但要非常小心,在主要變聲期間,最好能停止歌唱,而且不要亂喊叫,避免聲帶因使用不當受到傷害而無法復原。變聲時期的歌唱要注意下列幾點:   一、聲音不能過分剛強、粗暴或大聲喊叫。 二、多用柔軟的起音。 三、多用「Hm」哼唱的練習。  四、練習時間要短,不宜過長,每次最好不超過十五分鐘,每天可分散幾次練習。 五、在三度到三度的音階範日內練唱。 六、多練習呼吸,及作腹肌用力的練習。   七、聲音勿練得太高。 八、多用輕聲練唱。. 九、不能擠壓聲音,勉強唱高音。. 十、多用下行唱法。 十一、多用U、O母音練唱。. 十二、多唱級進、小跳的旋律,避免大跳(超過五度以上)進行的旋律。 十三、少吃辛辣的食品。 十四、少吃冰冷的食品。 十五、聲帶要多休息。   總之,變聲時期的歌唱教學,擔任合唱指導老師者,必須謹慎而小心的實施教學,對變聲主要時期的學生,可以幫他離開合唱團,或擔任指揮、伴奏及其他樂器彈奏等工作,以免破壞全但合唱音色之和諧。國內有部分音樂班,在國中就有開設聲樂主修之課程,實施聲樂教學時要注意,如有適值變聲期的學生,考試應輔導用別的項目代之,而且要分辨出其學習的困難是否因變聲的關係所引起的,選曲尤其重要,勿選太難唱的歌曲,有部分老師讓國中學生選唱高難度的歌劇詠嘆調,其是不智之舉,因為很可能因此而葬送學生這輩子的聲樂前途。 此外,還有參加專業兒童合唱團之後,成為主修聲某年生的聲樂教學,老師得了解學生兒童變聲前的歌唱感覺及技巧、與變聲之後的區別。對於這類學生,最好在變聲時期有一段時間的停止歌唱,這暫時性的停止,對學生改變兒童期歌唱的感覺會有幫助,而且也可使他們的聲帶得到休息。當然要他們暫停歌唱可能不容易,因為他們是愛唱歌的一群,但是為了他們的前程是有必要的。   · 獨唱與合唱 有部分聲樂老師相當反對他的學生參加合唱團,認為獨唱與合唱會互相衝突妨礙,其實這是值得商榷的。我們可以不贊成學生在聲樂技巧還不穩固前,參加演出太頻繁的合唱團,或演唱難度及音域均太高的合唱曲,因為這些均可能妨礙學生的歌唱學習;事實上,合唱中歌唱的要求相當多 ,如果學生技巧不夠穩固,長時間使用不健康、不正確的唱法,當然對聲音會有所損害。但在一週一、兩次約合唱訓練中,如果指導老師能認識聲樂基本原則及要領,有正確的聲樂觀念,而且能要求學生在合唱中,以健康正確的聲音及方法來歌唱,不以過量的聲音忘形亂唱,也不勉強唱高音,這麼一來,合唱對獨唱的訓練,反而會有所幫助。 職業合唱團,尤其是歌劇院中的合唱團,可以說每一位團員都是獨唱家,都是來自音樂學院之聲樂主修者,並都能獨當一面的擔任獨唱,他們考進合唱團時,都是被要求在所有音域裏(從最低音到最高音),皆能以最強和最弱的聲音,勝任愉快來回的演唱,這種要求正是一個獨唱歌者與合唱團歌者沒有差異的條件之一,也只有能如此輕鬆愉快的歌唱,才是進入歌唱藝術殿堂的成功歌者。倒是有部分獨唱者,因不能正確的唱出弱音及輕聲歌唱,就不適合參加合唱團,這只能說是學藝未完成,怎可說是參加了合唱團就會破壞獨唱的技巧呢? 當然合唱時講求聲部所有的成員要求統一的音色、音量、呼吸、起音、收音、咬字……等等,而獨唱者可以有自己的特性和音色;所以獨唱歌者在參加合唱團時,若能注意並了解自己的聲音,發現突出音,就要加以收斂;而合唱團的聲樂指導或指揮,如發現有團員聲音突出的情形,一定要提醒團員: 每一個合唱團員亦得留意自己的聲音在合唱中之比例,是否能與全體的聲音融合為一,並隨時要聽別的聲部及其他同聲部的聲音。這種在合唱中培養聲音多方面表現的能力,不僅不會限制或妨礙獨唱,而且相反的,更能增加獨唱者藝術表現的能力,充實其歌唱的內涵,這種認識必須要建立起來。 · 母音的特性和母音的均衡(Vocalausgieichen)── 我們知道所有的歌曲都是由不同的母音和子音所構成的,而我們歌唱的時候,絕大部分是用母音的連接來構成聲音的線條,所以說聲樂訓練的目標就是要各種母音能練得統一均衡,因此我們發聲練習幾乎部是以不同的母音來連接。我們反對只練一個母音,因為沒有一首歌是只有一個母音,不論那種語文,都有「A、E、I、O、U」(ㄚ、ㄝ、ㄧ、ㄛ、ㄨ)等母音,雖然表示聲音的符號可能不同,但總不外是「A、E、I、O、U」,或是拉長,或是縮短,或是把口腔舌頭稍為變動一下。假如我們在發聲練習時能夠了解這五個母音的特性,拿這五個母音來當作發聲練習之用,做各種不同母音的連接,在不同的音程上練習,等到熟練之後,再加上子音的練習,這樣的練習方式對歌唱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要提到的是「A」母音,「A」的特性是聲音最容易開,但是在容易集中,不易找到位置,聲音容易散掉,它是初學者最適合開始練習的母音,因為喉嚨容易開;但也因不容易集中,所以唱「A」時要稍想母音「O」,或是唱一個橢圓形的「A」──A和O的混合體,千萬不要唱橫開的「A」。 和A相反的母音是「U」,它是最容易集中,但是喉嚨卻最不容易開的母音;是一個暗母音,在合唱中最容易和諧統一的母音。當我們做出一個「U」的口型時,很容易感受到軟口蓋和小舌頭稍稍提起,這就是它容易集中的原因,但因唱「U」時喉嚨不易開,要隨時提醒合唱團員唱「U」時要有驚喜的感覺開喉嚨,並保持這種感覺。同時特別要注意的是,因「U」喉嚨不易開,因此不要唱得太高。有的老師要求學生唱"Concone"練唱時,全曲用「U」的母音唱,是值得商榷的。 介於「A」和「U」之間的母音是「O」,因此當我們練習A到U的連接時,可經過「O」,變成「A──O──U」或「U──O──A」,聲音就比較容易連貫。「O」母音的位置是在最後面,它也是一個暗母音,因此聲音位置偏後以致音色較暗的團員,最好少練習「O」,以免聲音位置跑到更後面;但低聲部,如女中音和男低音,則最好多用「O」母音來練唱,如此可容易得到有共鳴的低音。高音「Close」─一關閉唱法,可以用「O」來體會。 按著是「I」的母音,「I」是母音中位置最前面的,聲音也容易集中,但是喉嚨卻不易開,因此我們可以用「A」的感受先唱「E」,再找到「I 」,或者可先以尖嘴的「U」來練唱,等感覺到位置時再唱「I」。因「I」母音的位置在最前面,若有團員聲音偏後時,可以多用它來練唱,用「I」來帶出其他母音,如此可使團員聲音位置較易到前面來,使得聲音明亮。 和「I」同屬於明母音的是「E」,它的位置比「I」稍後而且開,因此「E」的聲音比「I」不易集中;當我們唱「E」時,要想到「I」的集中和前面的位置,如此反覆的「I」「E」練習,可以使這兩個母音均衡。 母音的特性如上所述,我們唱歌時要感覺到這五個母音的變化不是很大;有時指導老師為了要求唱歌時咬字清楚,常常過分速成的要求,使得母音的變化只靠下巴和上顎及舌中部的動作來唱,因此造成母音的中斷,這是錯誤的;我們要知道,一般講話所發出的母音多靠舌中部的動作,發出的聲音不需很大,只要表達意思就行了,但是歌唱時,如純用說話的方式來咬字,聲音效果一定很差,尤其是高音時;所以歌唱時發母音,常採用另一種姿勢,那就是除最低的幾個音是用口腔調節外,中音以上各音則要張大口,而用舌頭的最後部分及口咽部分的咽肌來調節所唱的母音。 母音之均衡的意義是指母音要統一,母音變化時,喉嚨仍舊要保持開的感覺,而且沒有很大的變化,只用上述部分的肌肉及思想來變化母音;因此開始練唱時,可能會感覺這五個母音和說話時不相同,然後慢慢的習慣用氣來控制及支持母音的變化,如此才可以得到一個飽滿而有共鳴的丹音。以下的發聲練習譜例,可以作為母音均衡之發聲練習的參考。 [註]   注意要點: 一、以上的練習,可以半音的往上升高,在各種調上練習。 二、以上的練習,可用各種母音交互變化,也可在不同音程上進行。 三、練習過程中,請特別注意音的連接,及位置的保持。   · 結語── 總之,合唱聲音的訓練,是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切勿操之過急,以致得到反效果,尤其要重視基本的訓練,如呼吸練習、換氣練習、母音的連接練習……等;發聲練習的要求一定要準確,要嚴謹,由易而難,由慢到快,要有重點、有步驟的進行,階段性的達成目標。開始練習時,也許會有顧此失彼、不能適應的狀況發生,這是練習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現象,只要有堅定的信心,堅持下去,使各種訓練都成為習慣動作後,全體合唱團員才能隨指揮要求,在合唱中專注於音樂的表現。 唯有全團的聲音、技巧與觀念不斷的進步,整個合唱團歌唱藝術的表現能力才會更加豐富;也唯有合唱指導者,自身不斷進修,追求歌聲判斷能力、聽力及練習技巧的突破,才能帶動整個合唱團朝向盡善盡美的境界。
本文档为【合唱的发声训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08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09-11-01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