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潘知常说《红楼人物》三

潘知常说《红楼人物》三

举报
开通vip

潘知常说《红楼人物》三第二十一讲  说贾雨村:一个读书人的沦落   才子贾雨村 贾雨村,看《红楼梦》的时候,几乎人人都会说这个人是《红楼梦》里的A级坏蛋,可是,我却要说,这并不是曹雪芹想要告诉我们的真实的贾雨村。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故意唱唱反调,故作惊人之语。确实,贾雨村在《红楼梦》中算不得一个好人,甚至大部分时候他留给我们的都是一个坏蛋的印象。但是,曹雪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不但写出了他的“坏”,而且,在这个时隐时现的小人物的人生故事里,他告诉了我们比“坏蛋”更多的东西,那就是:这颗坏蛋是怎么孵成的? 如果提起贾雨村,我们就想到“坏蛋...

潘知常说《红楼人物》三
第二十一讲  说贾雨村:一个读书人的沦落   才子贾雨村 贾雨村,看《红楼梦》的时候,几乎人人都会说这个人是《红楼梦》里的A级坏蛋,可是,我却要说,这并不是曹雪芹想要告诉我们的真实的贾雨村。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故意唱唱反调,故作惊人之语。确实,贾雨村在《红楼梦》中算不得一个好人,甚至大部分时候他留给我们的都是一个坏蛋的印象。但是,曹雪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不但写出了他的“坏”,而且,在这个时隐时现的小人物的人生故事里,他告诉了我们比“坏蛋”更多的东西,那就是:这颗坏蛋是怎么孵成的? 如果提起贾雨村,我们就想到“坏蛋”,那下一刻浮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就是一个獐头鼠目,贼眉鼠眼的猥琐模样了。是啊,在我们固有的阅读经验里,坏人都是这个样啊?你见过“杨子荣”模样的“座山雕”吗?怎么可能呢?可是你要是这样想,那可就错了。贾雨村这个“坏蛋”的出镜照是一副今天的少女们一见到就会惊呼:“哇,这小子真帅!”的模样。 还别不信,《红楼梦》里,贾雨村的第一次“亮相”,他的“帅”就让他后来的太太娇杏一见难忘:“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第1回) 天下竟然有这么体格健壮、相貌堂堂的坏蛋?其实那时候的贾雨村还真不是什么“坏蛋”,在进入官场之前,贾雨村完全是《红楼梦》里夸人的时候经常说的那种——“正经人”。说得更准确一点,贾雨村曾经是一个正经的读书人。 《红楼梦》是怎么介绍贾雨村的呢?“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贾雨村出场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勤工俭学,努力进取的穷学生,他想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发奋攻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这几乎是中国古往今来有志的读书人概莫能外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规划。书生贾雨村的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读书人的人生。 比如,在事业规划上,贾雨村有着一般读书人共有的进取之心。比如说,贾雨村的事业规划是什么呢?进京“雄飞高举”,然后入仕为官,为自己和家族“再整基业”。这不能说是多么崇高的志向,但是总归是正当的、至少是正常的人生道路吧。在社会竞争中通过正常的手段赢得发展机会,开拓自己的事业,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总比只想靠巧取豪夺或者偷吃扒拿混日子来得正确吧? 又比如,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贾雨村的争名逐利之心和中国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也一样,不比谁多也不比谁少。比如说,贾雨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话说得遮遮掩掩,还玩起了修辞。说白了意思很简单,就是杯中国读书人心口相传了两千多年,经久不衰的那句话,叫做“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事实上,贾雨村的另一句话倒是把这种渴望被发现、被重用、被瞩目的“怀才渴遇”的心情表述得很清楚,他说,别看我现在默默无闻,我只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而已。所以,一旦机会来临,贾雨村出手的动作也是惊人迅速的:甄士隐在了解到贾雨村的远大志向之后,“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送给贾雨村,作为赞助他进京赶考的川资。还帮他翻了一遍黄历,给他捡了个赶考的幸运数字。结果,贾雨村当时不动声色,“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可是,第二天甄士隐再想交待他两句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人了。“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这句话说起来冠冕堂皇,好像是说:要爱科学,讲效率,不要迷信什么幸运数字。其实,贾雨村的心声却是另外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在三百年以后张爱玲替他说了,就是:“出名要趁早,不然快乐也来得不是那么痛快!”认真说起来,这种怀才渴遇,希望名动天下的理想,这种为了出名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的做法(“不在黄道黑道”),哪一个对人生有理想,对事业有追求的年轻才子没有呢?即便不能说贾雨村有多高贵,但也不能说他很卑鄙吧。 再比如——最有意思的是——在爱情方面,贾雨村也揣着和所有读腐书的中国男人共同的心思。这心思是什么呢?中国有一句古话,说:人生有不可不留的“三副眼泪”:“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再哭文章不遇识者,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这话用在落魄的书生贾雨村身上真是再合适也没有了。他牵挂在“天下大事”上有所作为,所以他很想考试,然后做官;他牵挂“文章不遇识者”,所以他特别渴望自己这块料被发现和被赏识,最好是能被“人间万姓仰头看”地崇拜,成为政治明星或者学术明星;最后呢?读书考试之余,他还想着要是我的人生里也能发生一点“沦落”“遇佳人”的才子佳人故事就更好了。 所以,贾雨村看见娇杏三次回头看他,立刻就自作多情起来了,“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这句话说很有意思,他认为娇杏看上他了,由此正好可以演绎一段才子佳人故事。其实从小说中看,娇杏根本对他没意思,只是看到家里进来个陌生人,出于警惕,多看了两眼而已。事实上,这种“替美女看上自己”的心态很多深受才子佳人小说毒害的中国男人都有。比如贾瑞不是到死都以为王熙凤是对他有意思的嘛?而且,贾雨村这个书呆子的可爱又可笑就在于他当真这样认为的,“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第1回)直到做了官还恋恋不忘这段“沦落遇佳人”的莫名其妙的爱情,一上任就忙着回头把娇杏给娶了回家。正室死后又急急得地把她扶正做了“第一夫人”。可以说,在贾雨村娶娇杏这件事情上,娇杏这个女孩儿算是捡了个便宜,不过,贾雨村却完全是一幅中国古代读书人的迂阔可爱模样。其实由此我们也可以见到贾雨村这个人并非“坏蛋”的本来性情。 更难得的是,在进入官场之前的贾雨村,在性格上也不乏值得嘉许的地方。我们看到的落魄书生贾雨村,他身上还保有比较浓重的书卷气和读书人的傲骨以及不羁的性情。比如说贾雨村在甄士隐家中的两次做客,就表现得落落大方,既有尊严又不失分寸。 首先我们要交待一点背景知识。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在赶考之前往往会选择寄住在寺院里用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可以叫“封闭式集训”。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寺院的环境好,安静,没有人来人往的喧嚣,也没有莺红柳绿的干扰(《西厢记》就是在寺院里被闷坏了的读书人心里特别渴望被“干扰”一下的心理写照);二是因为寺院的住宿便宜,便宜到基本免费供应食宿的地步。这对穷学生来说当然是福音啊;三是寺院往往是中国古代的民间图书馆。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虽然拥有在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穷学生来说,买书仍然是一项不可想象的巨大经济负担,借书和抄书是最通行的阅读方式。但是手抄毕竟很有限,财主家的书即便从来不读,但是也不会肯轻易借给想读书的人啊。至于皇帝的书,那都在高墙里圈着呢,“借”,那更是没门儿。因此,寺院就成为了最大的民间图书馆。 事实上,与此相关的另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是:一些知名的学者和作家(诗人)也喜欢把自己的文集或者诗集寄放一套在寺院里。这就好像今天咱们这些大学教授写本书,出版以后,也总要送给学校图书馆几本,再送给系图书室几本,以供借阅一样。这样一来,中国的读书人往往能在寺院这个民间图书馆里读到很多买不起或者压根买不到的藏书。所以贾雨村寄住葫芦庙是中国穷读书人在应考之前非常普遍的一种选择。 刚刚我们讲了住在庙里读书的好处,可是住在庙里读书也有不好,最大的“不好”,就是营养跟不上。我们经常说和尚是要守“斋戒”的人。“斋戒”就是说佛教徒在饮食上是有规有矩的。我们可能很容易会想到:哦,不能吃荤腥,所以说住在寺院里的贾雨村营养跟不上。其实还不止这个呢。更要紧的是——吃不饱。斋戒的重要一条规矩叫做“过午不食”。那就是说,午饭以后就不允许再进食了。晚饭?压根就没有这顿的说法。贾雨村虽然可以不用守斋戒,但是人家食堂也不会给你一个人单做啊。所以,我们要知道贾雨村在葫芦庙里的生活是没有晚饭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他在甄士隐家的两次做客,我们就明白他的落落大方到底表现得有多么突出了。第一次贾雨村应甄士隐之邀在他的书房谈话。按照甄士隐的想法是聊聊天,然后就留他吃晚饭。结果他们家突然来了客人,“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忙起身亦让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第1回)甄士隐本想应付一下就回来,所以他把贾雨村留在书房,让贾雨村等他回来。应该说,这个时候贾雨村的对答是很有尊严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乞食者而对方是一个施恩者,因为有地位高低的差别,所以应该等或者不应该等。他只是从稀客和常客的角度说,我等一等不要紧。这让主宾双方都很有面子。不巧的是那个客人一直没走,这一等就等到了开晚饭的时间,“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出门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第1回)你看这个时候贾雨村的表现也非常大方有气度,他选择悄悄地离开,书里用的是“自便”,而且事后他也没有为此多心或者斤斤计较。 第二次做客是甄士隐自己家那顿团圆饭吃过之后,专门在书房设宴邀请贾雨村来叙谈心事。“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士隐复过这边书院中来。’”这里我们也看到贾雨村的那种随遇而安的洒脱。没请我吃饭我无所谓,请我吃饭我也无所谓。“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我们看看主宾二人喝酒的高兴劲就知道了,在心态上,那个时候的贾雨村虽然很穷,但是穷得很放松,穷得很大气,也穷得有尊严。 而这种落落大方的态度,实际上是才子贾雨村内心自信的真实反映。因为他对自己的才华有充分的信心,所以,无论是对自己的抱负,还是目前的窘迫处境他都不讳言。“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我们看到,在进入官场之前,贾雨村完全是以一个正经读书人的形象出现的。他很有才华,也很有抱负,还有点儿读书人的傲骨和书呆子的浪漫幻想;因为对自己的才华非常有自信,所以,一方面他能心态轻松地等待机会,另一方面他又对机会的莅临极其敏感,行动迅捷。事实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他确实抓住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机会,而且,是光明正大地抓住了它:“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 直到此时,贾雨村的全部人生努力应该是被我们肯定的。无论贾雨村如何急功近利,可他毕竟还是在正常的人生竞技场上以正当的竞争手段获取胜利,他对自己人生的推动还是正向的。   “坏蛋”孵化三部曲 那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贾雨村的人生开始变味,甚至开始变质了呢? 这就要从他的丢官说起了。 贾雨村怎么会好好地把“乌纱”给弄丢了呢?书里说他“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写进公文里的理由是贾雨村“贪酷”,而且“生情狡猾”,有“擅纂礼仪”的不轨行为。这句话翻译成现在的说法,大致就是说:贾雨村这个人品行不端,有巧立名目地压榨地方百姓以及贪污朝廷公款的犯罪事实。但实际使他丢官的原因是不是这个呢?肯定不是。我们注意到书里在“贪酷”之前用了一个“未免”,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贪酷”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的。言下之意,“贪酷”是通病,贾雨村只是得了和他的同事一样的“病”而已;那不是因为“贪酷”又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官场的人际关系没有搞好了,“恃才侮上”,得罪了上级;而且显然他和同级以及下级的人际关系也很不怎么样,否则怎么会弄到大家都对他有意见,一听说他被罢免,又“无不喜悦”的地步呢? 其实,贾雨村的丢官应该说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书生意气。我们看一看他在甄士隐面前的表现:“并不推辞”、“略谢一语,并不介意”,还有那些酒后狂言。这样的交际态度,在甄士隐那种性情中人眼中,那就是一个才子的性情而已;但是,在那些习惯了媚上欺下的官场油葫芦看来,可就不是什么值得击节叫好的才子性情了,而是一个满肚子不合时宜的混小子了。看着碍事,放在身边闹心,那还不赶紧找机会把贾雨村一脚踢出官场吗?贾雨村就是这么被一脚踢了出去。 然而,最糟糕的还不是他被踢出了官场,而是从此贾雨村也被一脚踢出了正经读书人的轨道。这个男人,开始变坏了。 《红楼梦》是怎么说他的开始变坏呢?“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第2回)按说,遇到了不公平的事,一个正经读书人的反应应该是什么呢?当然首先是愤怒。《红楼梦》里唯一一次写到的贾雨村审案,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凭着本性和天良,他的第一反应不也是拍案大骂“岂有这样放屁的事!”(第4回)嘛。但是,为什么自己遇到了不公平,除了在心里怨恨扯自己后腿的同事,他竟然没有发作呢?而且还装得没事人似的当放长假,竟然跑出去旅游。这已经不像是我们在开始时候看到的那个一脸正义感,摩拳擦掌地想要有一番作为的读书人了。贾雨村变了,他开始变得“成熟”起来,开始变得圆滑起来了。然而,比他的装不在乎更糟糕的是他竟然开始觉得自己丢官是一件可“惭”的事情。也就是说,他开始认为自己原本认可的耿直的价值观是错误的。贾雨村开始向黑暗肮脏的官场规则“认错”了。 丢官,第一次“教育”了原本还比较正直的贾雨村,这个勤奋的读书人从此丢开了那些“正经书”,开始老老实实地学习起错误的官场规则来。 然而,一次偶然的相遇又一次“教育”了贾雨村。这一次贾雨村的老师不再是拉他下马的官员,而是一个扶他再次上马的好友——冷子兴。 在全国旅游途中,凭借着高学历,贾雨村很快找到了给林黛玉做家庭教师的工作。林黛玉身体不好,经常需要请病假,结果这份工作倒是让贾雨村很是快活,“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一次在小酒馆,他偶遇了他的朋友冷子兴。冷子兴是谁呢?一个古董商人,而且很可能是一个古董奸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红楼梦》里有一次写到周瑞家的向王熙凤讨人情,请王熙凤帮忙递话给衙门,好让自己的女婿能打赢官司。她的女婿就是冷子兴。如果不是冷子兴理亏,他又为什么要托人向公检法机关行贿递话呢?按说,中国人里,文人和商人往往是最难相处得好的了。为什么呢?文人看不起商人的铜臭,商人看不惯文人的穷酸。但是贾雨村却和冷子兴互相很是“看好”,原因就是“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第2回)结果,就在这一次的长谈中,冷子兴教了贾雨村一条他后来人生道路上最常用的“大本领”——攀附权贵。 刚开始的时候,贾雨村显然还是没完全转过筋来,他明明知道首都有贾氏一门显贵的宗亲,甚至他都知道荣宁二府原来是“最教子有方的”诗书家族。但是贾雨村根本没想到要走攀附权贵这一条路。其实,从当初甄士隐“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第1回)未果就可以看得出,开始的时候,贾雨村只想靠着自己的奋斗和自己的真才实干打拼事业,没有想到走这条“捷径”。所以,当冷子兴提醒他有一门可以攀附的富“亲戚”在京都的时候,贾雨村是怎么说的呢?他很不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第2回) 冷子兴一看他这副模样就开导他说:你呢,学问很大,可是读书都读迂了。你的思路不对,社会经验也太少了,“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第2回)正好现在听说有一个朝廷要招聘你们这种高学历人才的机会(“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你可要好好把握啊。“冷子兴……便忙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要说贾雨村还真是个好学生,无论好歹,什么都一学就会,“雨村领其意,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次日,面谋之如海。”在冷子兴的“教育”下,贾雨村虽然很顺利地再次上马,回到了官场,但是,他也从此滑上了一条错误的人生发展道路。而且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错误也愈演愈烈。 但是,即便在这个时候,贾雨村的“坏蛋”人生还是没有彻底孵化成功。最后教育他踏破人性底线的另有其人。这就是贾雨村的第三任老师——门子。 我们知道,科班出身的贾雨村很受贾政的青睐,这是因为贾政当年是被保送进官场的,可是没有科班文凭却成了贾政心中永远的痛。但是贾政可能未必知道,科班文凭对于官场这个竞技场来说,真的没什么大用,什么是有用的呢?“护官符”有用。 贾雨村一到任就遇上了迎面而来的“护官符”。薛蟠打死人的案子原本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贾雨村正要发发官威,却被一旁的门子挤眉弄眼地给拦下了。门子给贾雨村当头一棒的教育就是“护官符”,他甚至毫不客气地批评贾雨村的无知:“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第4回)贾雨村这才发现,世界真小!这个薛蟠的背后正是“轻轻”地就能给自己谋一顶不大不小的乌纱帽的贾家和王家,实在得罪不起。但是,这个读书人还是有点儿犹豫。原因是受害人英莲也实在不是外人,非但不是外人,而且可以说是恩人——英莲正是当年赞助贾雨村官场起飞的甄士隐的女儿。所以他说“我实不能忍为”。 但是,久在官场打滚的门子很快就给他的“不忍”作恶的良心钉上了棺材盖上的最后一颗钉子。门子怎么说呢?“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那就是说,且不谈老爷您是不是想借这件事升官或者报恩,如果您和这样的人家对立起来,官当不下去还在其次,您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才是大事啊。这就是官场。 应该说,门子对贾雨村的“教育”是毒性最大的。他明白地告诉贾雨村这个读书人:在官场上,如果你想做“人”,你就必然被先害死;如果你想活下去,乃至活得更好,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丢掉一切“人”的底线,用害别人的办法来保护自己和发展自己。 从“圆滑处世”到“攀附权贵”再到“丢弃底线”,这个原本正经的读书人彻底孵化成了一个典型“坏蛋”。 我们且来看一看这个变质的读书人修炼成典型“坏蛋”后的作为。 比如说,有一句话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门子就是被他的坏蛋“徒弟”贾雨村拿来试刀的“师傅”。贾雨村从“坏蛋”学校被教育成“材”的毕业作品就是“发配门子”——“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第4回)门子就是因为知道领导“出身之地”的秘密太多,而且在“指导”工作中话说得太不客气了,这才反而自招祸患的呀。可见,有文化的人学坏起来比没文化的人更坏百倍。贾雨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有文化的坏人。你看,门子刚刚给他支了一招,他马上就说“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或可压服口声。”这里的“不妥”是最值得注意的,你可别以为他是说包庇薛蟠“不妥”啊,他是说门子出的这个主意“不妥”,不够高明。他要再“斟酌斟酌”一个可以“压服口声”的更高明的策划。这就是有文化的坏人,他做坏事比门子这样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人更隐蔽,更能掩饰自己的“恶”。所以,我们才说读书人坏起来是最可怕的。 又比如说,贾雨村在“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之后,下一步就是“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这里面既有向贾政表功的意思,更有主动攀附比贾政官阶更高的王子腾的意思。贾雨村的一封平安信让王子腾从此“认识”了贾雨村。事实证明,贾雨村写给王子腾的一封信给他的官场生意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很快地,贾雨村就从地方调任中央“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后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第16回) 再比如,贾雨村在老师冷子兴的教诲下,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攀附权贵”的技巧,而且把它发挥得炉火纯青。我们不妨看一看贾雨村和贾府重要人士的关系。 首先,他深得贾政信任,贾政“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出于和科班文化人交好的私人爱好,贾政对贾雨村那可说得上是推崇备至了,家里题写匾额也不忘邀请贾雨村出马。其实在“怡情悦性文章”上,贾雨村的本事未必比宝玉强,因为他和贾政一样,太会做官了,难免“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第17回)。贾雨村和贾政搞公关的另一件“利器”就是他巧妙地利用了宝玉,每次去见贾政,故意“回回定要见”宝玉。为什么呢?他看穿了贾政的心思。既然贾政这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跟他这个文化人学一点儿“仕途经济的学问”,他又何乐而不为呢?想领导所想,送领导所要,贾雨村的“回回定要见”宝玉是不是也算一种精神贿赂呢? 其次,他和贾珍关系也很不赖。这就怪了,如果一个人表里如一,没有性格分裂,他是不可能同时取悦于正经乏味的贾政和荒淫无耻的贾珍的。但是贾雨村能做到,贾府的下人就曾经说过,贾雨村这个人可了不得了,他把贾府的要员个个都巴结得很好,“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第72回)。 再次,他和贾赦的关系非同寻常。贾赦喜欢贾雨村到了真是恨不得他是自己的儿子就好了。为了这事,贾琏被老爸贾赦好一顿打,委屈得要命。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不知拿什么混打了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第48回) 平儿是《红楼梦》里看世情最透彻的丫鬟,她一句话就点到了贾雨村的死穴上,“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话糙理不糙,骂的就是贾雨村的攀附“宗亲”。又说“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可见,贾雨村和贾府是长期保持“公关联谊”的,当然,最“成功”的就是这次坑害“石呆子”给贾赦献古董扇子的事了。书上说,自从那件事以后,贾赦越发喜欢贾雨村了,“时常来往,那个不知。”(第72回) 正是因为贾雨村的四处走“亲戚”,拉关系地活动,他的官越做越大了。第53回,他再度晋级,从普通的京官一步跨入了封建朝廷的权力核心,“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自律的月光 这就是贾雨村。一个一步步变坏的男人。他很有才华,但是他在社会的旋涡中也沦落得最快,快得让人惊诧。他曾经也有积极的人生理想,也曾经想为国家效力。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坏蛋”教育面前,他“谦虚”地低下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高贵头颅,最后,他不但没把本应为民作主的“官”做好,甚至连“人”也不会做了。连贾琏都宁可躲着他,“横竖不和他谋事,也不相干”。为什么呢?贾琏预测说:“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 你们看,曹雪芹笔下的人性就是这样的真实。当然,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同,但是不也仍旧存在着种种潜规则?现在我们走出校门后也喜欢说自己“成熟了”,看看贾雨村,我们却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不是“成熟”了,而是——沦落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嘲笑自己的“纯洁”了呢?“成熟”有时候并不就是“成长”。它也可能反而是人格变矮了,人性的感觉也丢失了。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不断地拿自己手里的珍珠去换取社会手里的玻璃球而已啊。因此,从做人的角度来看贾雨村,不能不说他败得一塌糊涂,只能算个“小人”,甚至不能算“人”。 但是,从贾雨村的故事里,我们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对自己的自律意识。我想起多年以前所经历的一件小事。一天晚上,我上完课骑车回家。骑到一条小街的时候,那里的路灯不亮了。我只有借着月光行进。结果一路上斑驳的树影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有的是熠熠生辉的“金规则”,有的是见不得光的“灰规则”,甚至“潜规则”。它们就像临街的屋里投射出的光,它们也会把附近的树木和建筑投射得满地光影交错,杂乱无章。然而,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在我们的头顶,还有一轮明亮的清月。一个读书人的人生必然是接受各种的价值观综合影响的人生。可是,无论最终我们的价值世界如何丰富,都不能忘记,更不能放弃——作为“人”,只有人性才是最根本也最基本的价值关怀。丧失了“人性”底线这一高悬的清辉,我们的人生将难以避免地在混乱中走向黑暗,走向沦落。 贾雨村的沦落,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引以为戒的人生教训。
本文档为【潘知常说《红楼人物》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322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9-04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