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课程标准

艺术课程标准

举报
开通vip

艺术课程标准 艺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内容标准的总体结构  二、学段内容标准   (一)艺术与生活   (二)艺术与情感   (三)艺术与文化   (四)艺术与科学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学生艺术能力发展水平参照表 第一部分 前 言(1-9'ART'1)   艺术是人类文明...

艺术课程标准
艺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内容标准的总体结构  二、学段内容标准   (一)艺术与生活   (二)艺术与情感   (三)艺术与文化   (四)艺术与科学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学生艺术能力发展水平参照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第一部分 前 言(1-9'ART'1)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像、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一、课程的性质和价值(1-9'ART'1.1)   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课程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概括起来,艺术课程具有如下性质和价值。   (一)课程性质(1-9'ART'1.1.1)   ●人文性(1-9'ART'1.1.1.1)   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艺术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艺术课程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情感和文化追求。   ●综合性(1-9'ART'1.1.1.2)   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探求综合性改革的新型课程。   ●创造性(1-9'ART'1.1.1.3)   艺术课程涉及的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像力的空间,艺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   ●愉悦性(1-9'ART'1.1.1.4)   艺术课程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造、表演、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经典性(1-9'ART'1.1.1.5)   艺术课程将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接触经典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品味,使他们知道艺术在人类发展史上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这些方面的探求和学习,会不断增加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程价值(1-9'ART'1.1.2)   ●创造美、鉴赏美的价值(1-9'ART'1.1.2.1)   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价值(1-9'ART'1.1.2.2)   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智能价值(1-9'ART'1.1.2.3)   艺术课程通过各类艺术的综合和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艺术涉及的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等活动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得到协调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文化价值(1-9'ART'1.1.2.4)   艺术课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艺术的历史、文化意蕴,感受其特色,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应用价值(1-9'ART'1.1.2.5)   学生在艺术课程中获得的艺术能力和经验,使学生毕生受益,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情趣,使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和更富创造性。 二、基本理念(1-9'ART'1.2)   (一)营造艺术能力形成的环境(1-9'ART'1.2.1)   像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特定的生态环境一样,人的艺术能力的发展也需要适合的条件和环境。为了使学生便捷而有效地获得艺术能力,本课程从下面四个角度为学生营造艺术能力形成的环境。   1.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促进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1-9'ART'1.2.1.1)   不管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还是在整个人类的早期,说、唱、舞、画等艺术活动经常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我国传统的乐舞、戏曲、民族歌舞以及西方的歌剧、舞剧等,都属于多种艺术能力相互渗透的艺术活动方式。在现代艺术生活中,综合艺术形式仍然是人类主要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多类艺术形式的综合,也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使艺术能力的获得变得更自然、更容易。艺术教学应遵循这一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律,为学生营造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学科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   2.联系个人成长环境,发展艺术能力(1-9'ART'1.2.1.2) 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括学生日常生活、情感经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等方面。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才能使学习变得丰富多样、鲜活充实,并获得持久的动力。   3.从艺术发展的历史中汲取营养(1-9'ART'1.2.1.3)   艺术课程要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接触各个时期的艺术,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受到当时文化习俗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自觉地把艺术学习与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和人类科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4.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艺术能力(1-9'ART'1.2.1.4)   艺术能力需要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完整的艺术活动包括艺术感知、艺术创作、艺术反思。艺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艺术感知、艺术创作和艺术反思联系起来,使艺术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材料,使艺术创作丰富和强化艺术感知,使艺术反思对艺术感知、艺术创作做出梳理和评价,并为进一步感知和创作提供指导和方向。   (二)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1-9'ART'1.2.2)   艺术课程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三)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1-9'ART'1.2.3)   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教育理念在艺术课程中的体现。本课程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艺术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四)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1-9'ART'1.2.4)   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像和自由创造是艺术和游戏的共同本性。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游戏性的艺术活动,不仅使人轻松愉快,更能使人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三、设计思路(1-9'ART'1.3)   总目标         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目标的四个方面     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   音乐 美术 戏剧 舞蹈等   分段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内容标准               第二学段(3~6年级)内容标准               第三学段(7~9年级)内容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1-9'ART'2) 一、总目标(1-9'ART'2.2)   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二、分目标(1-9'ART'2.2)   艺术与生活(1-9'ART'2.2.1)     1.在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中,认识艺术的要素和组织原理。(1-9'ART'2.2.1.2)     2.在艺术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展生活经验,学会体验生活的乐趣。(1-9'ART'2.2.1.2)     3.在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相互作用与转换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美化生活的能力。(1-9'ART'2.2.1.3)   艺术与情感(1-9'ART'2.2.2)     1.学习运用基本的艺术技能,创造性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和思想。(1-9'ART'2.2.2.1)     2.感受和理解不同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蕴涵的情感和思想,获得对人类情感的体验。(1-9'ART'2.2.2.2)     3.体验、了解和反思人类情感如何丰富了艺术的创造与表现,提高审美情趣,达到身心的和谐与愉悦。(1-9'ART'2.2.2.3)   艺术与文化(1-9'ART'2.2.3)     1.探讨、比较我国民族艺术的风格特征和文化历史背景,学习它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学会珍视各民族艺术的价值。      (1-9'ART'2.2.3.1)     2.认识世界不同地区的艺术,了解其风格特征及文化历史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1-9'ART'2.2.3.2)     3.学会识别并领会不同地区与时代艺术符号的文化含义。(1-9'ART'2.2.3.3)   艺术与科学(1-9'ART'2.2.4)     1.了解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1-9'ART'2.2.4.1)     2.了解艺术想像、审美要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产品设计的影响。(1-9'ART'2.2.4.2)     3.尝试艺术手段与科技手段的结合,对自然、环境、生命科学等内容进行艺术创造和表现,促进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连       接与互动。(1-9'ART'2.2.4.3)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1-9'ART'3) 一、内容标准的总体结构(1-9'ART'3.1)   ●本内容标准由"学段内容标准"(包括"活动建议")和"教学案例"两部分组成。   ●"学段内容标准":按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分为1~2年级、3~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确定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方面的学段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提供实现各学段内容标准的教学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均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选择使用,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改编。   ●"教学案例":意在启发教师思路,使教师更准确和更迅速地领会标准,并因地制宜、富有创造性地进行 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洗衣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汽车材料教学设计下载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下载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下载 ,以探索个性化、有创意的教学模式。本标准选择这些案例的角度和方式均不相同,有的案例只提供教学思路与活动建议,适合发达地区的教师;有的案例既提供教学思路和活动建议,又提供具体教学课例(即对教师课堂实际操作的详细描述),适合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有的案例前面提供了所在单元的课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使教师对教学设计有一个整体概念。 二、学段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案例)(1-9'ART'3.2)   (表格内编号说明:在下列[a-b-c]的编号中,a列中的"1"、"2"、"3"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第一学段为1~2年级,第二学段为3~6年级,第三学段为7~9年级。b列中的"1"、"2"、"3"、"4"分别代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c列代表每一个分目标中的三层含义。)   (一)艺术与生活(1-9'ART'3.2.1)   生活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a-b-c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第一学段 1-1-1 (1-2'ART'3.2.1.1)     1-1-2 (1-2'ART'3.2.1.2)       1-1-3 (1-2'ART'3.2.1.3) 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情景,识别其中的艺术要素。     注意发现身边的艺术,能分辨其中的社会生活情景和自然景象。       能使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相互联系,尝试用艺术的方式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 聆听、观看和分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的艺术要素(如点、线、色彩、节奏 、音高、音色等),并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讨论,我们在哪里能听到音乐?看到绘画、雕塑、戏剧和舞蹈?艺术为什么出现在这些地方?尝试描述第一次听音乐会或观看美术展览后,对生活和自然的新感受,与其他人分享。 将自己对某些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例如,把自己对天气的体验与描绘这种天气的儿歌、绘画、舞蹈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第二学段 2-1-1 (3-6'ART'3.2.1.1)     2-1-2 (3-6'ART'3.2.1.2)     2-1-3 (3-6'ART'3.2.1.3)   能发现并感知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艺术要素及其组合方式。 感受艺术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情景的表现,从中体验生活的情趣。     在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和互动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美化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回顾自己看到的自然景象和经历的生活情景,如听到的机器声、看到的各种建筑物和树叶的形态等,寻找其中的艺术要素及其组合方式。 观看(倾听)乡土艺术,如剪纸、泥塑、民谣、儿歌、传统乐曲等,分辨它们再现的自然或生活情景,获得对它们的新的看法和感悟。 欣赏《采茶舞》、《孔雀舞》等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的作品,对艺术再现与 真实生活的异同展开讨论,将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写进艺术成长记录夹,并用自己擅长的艺术形 式加以表现。 第三学段 3-1-1 (7-9'ART'3.2.1.1)       3-1-2 (7-9'ART'3.2.1.2)       3-1-3 (7-9'ART'3.2.1.3) 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中的艺术要素和组织原理。       认识艺术对不同生活和自然情景的表现,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在生活与艺术的联系、比较与互动中,丰富艺术与生活体验,提高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和美化自然的能力。  聆听、观看和分辨大自然景观、自然声响、各种人造物和人造环境中的对称、均衡、重复、变化等组织原理,识别它们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 倾听、观看、探究、讨论表现婚嫁、宴会、比赛、收获等生活情景的艺术作品,讨论这些艺术中的生活情景与现实的联系和区别,加深自己的艺术和生活体验。 以组为单位,对自己关注的生活内容或自然景象提炼加工,编创出歌、舞、剧、画进行展演(可以用已掌握的线条、色彩、声音、乐器、形体动作等进行表现)。   案例1(1-2'ART'C.1)   课题:猜猜我是谁   1.适用年级:1~2年级,对应《标准》的1-1-1。   2.教学思路:本课是从戏剧切入的艺术课。学生喜欢小动物,爱看它们的憨态,愿意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叫声。课堂教学应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的活动方式适合他们的心理,与他们的爱好一致起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如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体会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通过对动物动作的模仿,使肢体动作进一步协调,并得到发展。在对动物生活的体验与模仿中,引发学生思考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使他们感悟到要爱护动物,珍惜生命。本课需1课时。   3.教学目标:   ● 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动物生存问题的关注。   ● 通过对动物的声音、形象、动作的辨别和模仿,了解表演艺术的基本要素。   4.活动建议:   ● 倾听:学生闭上眼睛,听动物的叫声,猜出动物的名称。   ● 模仿:模仿常见动物的叫声。注意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音色等。也可让学生模仿两个或多个动物的叫声(如一个鸭妈妈和她的孩子一起叫,小鸡和小鸭子、小鸟一起叫)。   ● 表演:一个同学模仿动物的动作,其他同学猜测是什么动物。   ● 评价:对同学的表演做出评价,哪个同学认为自己有更好的模仿办法,请表演。   ● 比较:比较不同动物的身体动作、皮毛颜色、外形、五官、神情等有什么区别(如把熊和猴子进行比较),学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它们的不同,并能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如快慢、笨重、灵巧等,能说出一些常见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等。   ● 游戏:一个同学模仿一种动物,其他同学向他学。大家都变成了这种动物,很多动物碰到了一起,它们干什么(一个同学模仿小猴子,其他同学仿照,众多小猴子在一起,打闹、对叫、跑跳……)。   ● 冲突:师生可以创编故事,一群小老鼠正在玩,忽然,来了一只猫,发生了什么事?在戏剧冲突中,尝试即兴表演。   ● 讨论:小动物和孩子一样,也有爸爸妈妈,也爱玩耍。人能不能随意伤害动物?为什么?   5.其他选择:   ● 课前布置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寻找动物图片资料,详细了解一两种动物。课堂上布置动物的图片展览,每人做讲解员,向别人讲解。   ● 课堂上设计制作动物头饰,分组表演听过的动物童话故事(如《龟兔赛跑》)。   ● 听赏《动物狂欢节》片段,猜猜乐曲中表现了哪些动物。   ●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参观动物园,或者观看《动物世界》的光碟,加深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 结合自己的生肖属相或喜爱的动物,画一张动物图片。   ● 演唱一首描绘动物的歌曲,分组分段加入动物的叫声。   案例2(1-2'ART'C.2)   课题:秋虫赛歌会   1.适用年级:1~2年级,本案例对应《标准》的1-1-3。   2.教学思路:本课是从音乐切入的艺术课。秋日原野昆虫的鸣叫声清脆悦耳,这来自花间草丛里的原唱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具有诱惑力。本课要利用学生喜爱昆虫的特点,设计趣味活动,使课堂教学成为发生在百草园里的故事。在欢快的游戏中,蕴涵着对知识的学习。如通过模仿秋虫的鸣叫声,体会音色、音高的差异;通过模仿众多昆虫的和声鸣叫,体会力度、节奏的变化。课堂上可以使用的教学手段有很多,如用录音机播放昆虫的叫声;用节奏乐器、音高乐器的敲打和演奏,模仿虫鸣的音高、节奏;还可以结合童话故事,把学生带入对秋天的幻想中,加深对秋天的体验。本课需1课时。   3.教学目标:   ● 学生有兴趣和大家一起唱歌、游戏,体验表演的乐趣。   ● 能使用简单的节奏乐器、音高乐器,模仿特定音色、节奏。   ● 尝试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4.活动建议:   ● 情境设定:随着有趣的音乐声,如《玩具兵进行曲》或弹奏《秋虫赛歌会》的主题曲,学生进入教室。上课后,教师首先弹奏《秋曲》前四小节,要演奏得慢而柔和,让学生感到宁静、神秘。再用语言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昆虫王国到了!我们已经变得和小虫子一样大了!"   ● 倾听:录音机里传来蟋蟀的鸣叫声,这叫声有高有低。还有蝈蝈、知了、青蛙和不知名的小虫或单或合的叫声。   ● 讨论:教师随着虫鸣提一些问题,如:"这是什么虫子的叫声?""还有哪些昆虫在叫?""它们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人们喜欢在家里养秋虫?"   ● 观看:看图片,观察昆虫的形状、色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昆虫。   ● 模仿:学生对秋虫的声音进行模仿,了解秋虫发音的独特方式,注意辨别音色、音高、节奏等特点"铃!铃!铃!""呱!呱!呱!""吱!吱!吱!"看谁模仿得像。   ● 评价:请模仿得好的同学单独表演,大家与他比较,想想自己的模仿哪里还可以改进,引导学生从音色、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考虑。这是对同学的评价,也是对自我的反思。   ● 图谱:对有高低、长短之分的声音,确定其具体的音高音长,并用点、线、团块、线等形象的方式画成图谱。   ● 模唱:结合本课主题曲曲谱启发学生模唱出歌曲。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对全班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   (提示:模仿、画图谱和模唱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在几个环节中,要注意让学生听辨音的高低、长短,学会用图谱的方式记录,并能模唱出歌曲。)   ● 游戏:设计声音游戏,练习歌曲尾声的和声部分。学生分组模仿各种昆虫的叫声,使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形成和声。   ● 表演:唱《秋虫赛歌会》主题曲,配秋虫的叫声与打击乐。   ● 联想:秋虫的歌声那么愉快,那么嘹亮,秋天有什么特色?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秋天是美丽的,美在硕果累累,美在天高气爽、秋叶红遍,美在人们的心里。   5.其他选择:   ● 设置秋天的情景,一部分学生装扮成秋天的植物,另一部分学生戴上昆虫的头饰和胸饰,一起模仿秋天与昆虫的声音。   ● 搜集昆虫的标本或者活体(如蝈蝈、蛐蛐、金铃子等),让大家观赏、玩耍,介绍昆虫的习性和喂养技巧,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 教师选择或自己创编一首表现秋天的曲子,设定一种歌词的格式,学生创编、填词演唱。   ● 在教室里挂几幅秋天的风景画,让学生欣赏,同时倾听"百鸟朝凤"的乐曲,使视觉、听觉连通起来,感受秋天的美妙。   ● 学生自由地选择会唱的歌曲,即兴改词,说唱表演。如歌曲《找朋友》的歌词,改为"我是一只小知了,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我为大家唱支歌。"   (二)艺术与情感(1-9'ART'3.2.2)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a-b-c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第一学段 1-2-1 (1-2'ART'3.2.2.1)       1-2-2 (1-2'ART'3.2.2.2)   1-2-3 (1-2'ART'3.2.2.3) 有兴趣了解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尝试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交流和表现。       初步识别某些简单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并作出反应。   将艺术作品与艺术表现中展示的情感与个人情感联系起来,加深对自己情感的了解。 启发学生回想自己体验到的各种强烈情感,全班一起将大家知道的情感类型一一列举出来,采用分组游戏的形式,通过歌唱、绘画、舞蹈表达其中最强烈的情感(如兴高采烈、伤心、痛苦、恐惧等),大家一起分享。) 观赏或倾听表现母爱、友情、欢乐等常见情感的作品,将不同情感用语言、身体、声音等即兴表现出来。 观赏或倾听表现母爱、友情、欢乐等常见的情感作品时,将它们与自己曾体验到的同种情感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第二学段 2-1-1 (3-6'ART'3.2.2.1)   2-1-2 (3-6'ART'3.2.2.2)       2-1-3 (3-6'ART'3.2.2.3) 能通过艺术活动体验到自我与他人的情感与情绪,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进行表现和交流。 能分辨和感受不同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将内心体验用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     将艺术作品表现的情感与个人情感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梳理。 观看或聆听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作品,将自己的情感反应用 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与同学分享。 ·从自己接触过的诗歌、散文、绘画、音乐、舞蹈、戏剧作品中体验友情、悲伤、欢乐等典型情感,学会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并把自己的体验记录到艺术成长记录夹里。 ·确定全班同学都熟悉的某种常见情感(如悲伤),分组寻找表现这种情感的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各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经历的这种情感与所选艺术作品表现的异同,使自己对这种情感的体验得到深化,并将自己的体会写进艺术成长记录夹。 第三学段 3-2-1 (7-9'ART'3.2.2.1)     3-2-2 (7-9'ART'3.2.2.2)     3-2-3 (7-9'ART'3.2.2.3) 深入体验自我与他人的思想和情感,并用艺术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     探讨比较不同艺术作品对人类情感的表现,用恰当的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在艺术情感与个人情感的联系和比较中,提高审美情趣,达到身心的和谐与愉悦。 将自己体验过的某些强烈情感(如对母亲的爱,看国旗升起时的崇高感),与音乐、美术、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同种情感联系起来,将自己对这些情感的体验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比较和体验同种情感(如友情或悲伤)在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在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在某一国家不同时期艺术中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将自己的观点记录到艺术成长记录夹里。  确定情感主题(如"友情"、"关怀"等),以小组形式创作表达这些情感的小品或广告片(学生自己布置舞台或画背景,自己为人物选择并制作简易材料的服装等)。活动结束后对本组作品是否成功表达了这种情感进行讨论,把自己的情感变化过程写进艺术成长记录夹。   案例3(1-2'ART'C.3)   课题:部落里的音乐   教学思路与活动建议   1.适用年级:1年级,对应《标准》的1-2-3。   2.教学思路:本课是从音乐切入的艺术课。由对原始部落艺术的接触,引发学生对奇妙的艺术之源的探究。原始艺术质朴、单纯,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的发源,为低年级艺术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契机。本课是《原始部落》单元教学的课例之一。第一课 原始人,第二课部落里的音乐,第三课 风声、雨声,第四课 洞穴,第五课 猎物。本课是第二课的教学,在第一?quot;原始人"的基础上,创设神秘的远古时代的神奇场景,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想像。音乐、美术与即兴的戏剧表演紧密结合,在趣味活动中,识别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要素。本课教学需2课时。   3.教学目标:   ● 对音乐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有所了解。   ● 在感受原始人的生活时,能用简单的词汇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加深对自己情感的了解。   ● 有兴趣了解原始人的生活。   4.活动建议:   ● 引入:师生一起倾听美妙的音乐。例如欧洲的古典音乐和中国的民族音乐。   ● 转换:"原始人的音乐你们听过吗?"随着教师的话题,孙悟空和皮诺槽出现了,他们带着大家进入了时光隧道,师生瞬间来到远古的周口店。   ● 情景:让音乐声把学生带入情景。埙的独奏音乐出现了,暗示着远古的苍凉;梆子的敲击声在教室回荡;原始人在严酷的莽原山野生存;突然传来巨兽的吼叫,人们发出恐惧、惊慌的叫声(采用无序、杂乱、音量强弱不定的音调)。   ● 表演:学生被感染了,他们可以模仿原始人发出各种声音,如:恐吓声、吆喝声、惊恐的叫声等,同时伴随有跺脚、击打等动作。在活动中注意节奏、力度、音色的变化。通过表演体会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的作用。   ● 体验:帮助学生将音乐表现的情绪与自己的情感变化联系起来。说说自己在听到音乐声和 参与表演的过程中,情绪有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能用简 单词 英语单词 下载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下载英语单词表下载深圳小学英语单词表 下载高中英语单词 下载 汇进行表达,如:神秘、害怕、恐惧、勇敢、高兴、喜悦等。这是本课重点环节,教师可把孩子们使用的词汇写在黑板上,尽管他们认识的字不多,但这样做,会帮助他们加深对情感的体验。   ● 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表现快乐、悲伤与恐惧的声音与表达这类感情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 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我们的推测和表演合理吗?""你喜欢这样上课吗?""原始人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如果是现在,人们再发现巨兽还会将其打死吗?如果不会,那我们应该怎样办?" 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到"原始社会",每个孩子都成了"原始人",在对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有所了解的同时,学生对歌曲、乐器的出现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并对自己的情感有所认识。   5.其他选择:   ● 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椭圆形的纸片上画出原始人的面具,然后戴上面具,在教室 或校园一角或校外一片树林中上课,更好地体会原始人的生活。   ● 教师和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如:毛竹筒、石块、木棍、树枝),在非洲部落音乐的旋律中,综合呐喊、击掌、跺脚、打击乐器,做一些队形的变化,这是又一种表演的形式。   ● 展示图片或实物,介绍远古时代的工具、饰物、乐器--埙、骨哨、骨笛、磬、陶罐。说明远古人在制作工具、饰物时的敲打声也是一种音乐,由制作工具再发展到制作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用敲打工具表现节奏、强弱、快慢,再加上人的呐喊、呼唤及拍掌、跺脚,再现原始部落人的生活。   ● 分别欣赏埙、非洲部落的音乐。第一遍聆听、熟悉旋律,第二遍分组或个人随音乐表演(跺脚、击掌、打击乐器、喊叫等),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表演。   案例4(3-6'ART'C.4)   课题:泥土的故事   教学思路与活动建议   1.适用年级:5~6年级,对应《标准》的2-2-1。   2.教学思路:这是从美术切入的艺术课。本课意在通过玩土活动,引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并观赏分析与这一问题有关的艺术作品,根据艺术作品展开想像和再创作活动,把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如对长线条的运用、造型的简洁、构图的方式等)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同时学生还要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本课教学约需4课时。   3.教学目标:   ● 通过对土的讨论,引起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 学习艺术家的表现方法,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体验他人的情感与情绪,并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与交流。   4.活动建议:   ● 体验:从触摸土开始,进入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摸土、抓土、闻土的味儿、观察土的颜色,对土有初步的认识(农村的学生对这样的泥土并不陌生,一些城市里的学校也有了花房,可以找到泥土。农村的学生可以用模拟的办法回顾春耕时翻耕土地的景象,说说自己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城市的学生以看、摸、闻等切身体验为主,也可以通过观看录像资料以及家庭和环境的绿化,了解土地和农民的关系,感受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 观赏:从对日常生活的认识转入到对艺术的学习。师生一起观看与土地有关的作品:米勒的《拾穗》、《晚钟》,重点分析一个作品,如《拾穗》。教师可准备一些问题,如"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作品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三个人在干什么?她们看上去是什么样子?"   ● 表演: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印象,用形体动作模仿画中人物。作品中的人物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学及时融进戏剧表演的环节,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农民生活的认识和对作品的理解。   ● 分析:讨论作品中有哪些艺术要素,艺术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个环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要尽可能分析细致,照顾到每个同学。   ● 创作:要求学生用艺术家使用的表现方法,创作一个与"土"有关的绘画作品。如果同学兴趣浓厚,还可组织他们尝试其他方式,如泥塑、剪纸、创编故事等。   ● 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创作的体会。   ● 再创作:教师提出新的问题:"现代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致使有的地区水土流失,土地碱化。这样下去,100年以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并进行再创作,再创作的形式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戏剧小品等其他形式。   5.其他选择:   ● 介绍、交流自己家中和生活环境中种植的花草植物,了解泥土、植物和种植技术的相互关系。   ● 了解当地种植的农产品的种类,讨论家庭中消费的农产品,加深对泥土的情感。   ● 观察、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现象,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积极参与环保。   ● 欣赏表现泥土、种植、劳作的艺术作品,加深感受。   ● 设计童话的情景,进行与环保有关的表演或讨论。   ● 采用绘画形式描绘大地与植物、大地与动物、大地与人类的依存关系。   课例5(3-6'ART'C.5)   1.适用年级:5年级(4课时)。   2.教学目标:   ● 通过对泥土的观察与讨论,产生对土地的情感,引起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 观赏米勒的作品,能借鉴他的画法。   ● 能对农民的辛苦劳作有所感受,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用绘画、表演等形式进行表现。   3.教学过程:   ● 体验(20~25分钟):   从玩泥土开始,进入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   体验土:摸土、抓土、闻土的味儿、观察土的颜色,感到土软绵绵、热乎乎的,散发出一种自然的气息。土的颜色是褐色的,遇到水发粘、发光,可以随意揉成各种形状……   追问土的用处:能使种子发芽,能长出庄稼和其他植物。   探究与土有关的生态知识:如果不保护土,那么一旦遇到大风暴或大水,土就迅速流失。如果过度施肥,土地会碱化,使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   ● 讨论(10~15分钟):   师生一起观看米勒的《拾穗》、《晚钟》等作品,提问:作品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其中的人物是什么身份?他们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描述:是黄昏时分,展示出一派暮色苍茫的景象;是劳作的农民,但五官不清;衣纹没有细致刻画,只有像剪影一样的轮廓……   ● 表演(10~15分钟):   这些姿态如此吸引人,哪位同学愿意来模仿表演一下?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表演,如果想表演的同学太多,可以每组派一人表演,其他人对照画中樾谓衅菲馈   ● 分析(10~15分钟):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作品如此生动,作者是怎样画的?我们可以向艺术家学习哪些创作的方法?"学生讨论艺术家用了哪些艺术的要素,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例如:长线条的运用,沉着、柔和的色彩,简练、概括的造型,近处的寂静与远处声响的对比等,这些都是为了突出农民的辛苦劳作,让人看到农民的淳朴善良和虔诚的心态……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看到米勒如此感人的作品,想不想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和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这一问题主要是引起学生对艺术家的兴趣,接触艺术史常识,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将自己掌握的资料介绍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 创作(20~25分钟):   学生玩过了泥土,知道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又了解了大师和大师的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土地》为题,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先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怎样构图,打算使用哪些颜色,如果画面上有人物,人物的位置如何安排,画面表现一天中的哪段时间,是否有近景、远景等。   ● 评价(5~10分钟):   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创作的收获。   ● 再创作(30~40分钟):   根据艺术作品,教师启发学生进行再创作:"土地是美好的,土地就像母亲,为人类提供'奶汁',但现在人类好像已经忘记了土地母亲,不注意环境保护,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碱化了。这样再过几十年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想一想那时候人们的生活,以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   学生可以: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画面中还是米勒作品中的两个农民,还是虔诚的祈祷,只是土地被碱化了,农民穿的衣服更破旧了,他们跪下来祈求上苍原谅人类的过失,让土地重新肥沃。   通过创作小品表现--展示课堂情形的小品,学生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原来是肚子饿……   模拟种子进行表演--种子种到地里,没有养料,无论如何也不发芽……   综合不同的艺术形式再现未来困境--农民更多地往地里施肥,长出的粮食畸形,人们吃了有大量肥料的粮食不断生病……   ● 展示(10~20分钟):   给学生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艺术与文化(1-9'ART'3.2.3) 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艺术与文化的连接,可以增进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 a-b-c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第一学段 1-3-1 (1-2'ART'3.2.3.1)     1-3-2 (1-2'ART'3.2.3.2)       1-3-3 (1-2'ART'3.2.3.3) 参与社区或家乡的艺术活动,感受公共场所的艺术。     有兴趣关注世界其他民族与地区的艺术,初步感受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     搜集常见的艺术符号,初步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 参与社区、家乡的节日、庆典、联欢等活动(或观看预先准备的有关录像资料),了解其中出现的民族民间音乐、歌舞、戏曲、剪纸、装饰品,尝试模仿其中一项活动。  观看或聆听易于理解的中外艺术作品(形象鲜明的、短小有趣的)。在倾听某 些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时,可以配合观看当地风景照片、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美术作品等,让学生知道有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 通过向家人询问或教师提供资料,了解某些窗花或灯笼图案、龙舞、福字、年画等的象征意义,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把自己了解的内容告诉大家。 第二学段 2-3-1 (3-6'ART'3.2.3.1)        2-3-2 (3-6'ART'3.2.3.2)      2-3-3 (3-6'ART'3.2.3.3) 学习和尝试我国不同民族的艺术表达方式,了解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       接触具有鲜明风格特征的世界多民族艺术,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进一步了解艺术与民族习俗、审美趣味的关系,学会识别和欣赏其中常见的艺术符号,尝试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加以运用。 参与社区、家乡的节日、庆典、联欢等活动(或观看有关录像资料),了解它们与其他地区或其他民族的音乐、歌舞、戏曲、建筑的异同(尤其是曲调、动作、唱腔、服饰、化妆、造型、色彩等方面),学习和尝试它们的独特表现方式。 观看或聆听外国艺术作品,结合地图册、地球仪、书籍、录像等,与同学合作查找资料,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人情风俗、社会风貌,增进对不同民族、不同风格艺术的了解与尊重。 学生通过调查,寻找某些具有明显符号性表现的艺术(如天坛建 筑,京剧的脸谱、服装等,国画中的松、梅、竹、菊等,舞蹈中的天鹅、孔雀、鹰等,建筑中的龙、凤、十字架等),教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它们的符号含义(也可以一起观赏这些艺术的图片、录像,可请家长或校外专家参与讨论),学习创作具有符号含义的作品。 第三学段 3-3-1 (7-9'ART'3.2.3.1)     3-3-2 (7-9'ART'3.2.3.2)         3-3-3 (7-9'ART'3.2.3.3) 继续探究我国各民族艺术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熟悉和运用它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增进对民族多元文化价值的认识与尊重。 比较、了解外国不同民族艺术作品的基本风格特征,探索其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能领会不同艺术符号的文化含义,增进对艺术的内涵和文化功能的认识。 分组调查,每一组调查一个民族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全班分享调查结果,也可以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进行表演。 欣赏世界不同民族的艺术,可以选择同一个国家相同时期的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电影片段、风景图片,综合起来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考察其文化背景及艺术发展的脉络。教师可根据现有资料组织选择教学内容,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书籍、照片等资源。 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讨论生活和艺术中符号的象征意义。如白色、红色在不同地区代表的不同意义,不同建筑的符号含义等。简单做记录,收入艺术成长记录夹。   案例6(7-9'ART'C.6)   课题:庆丰年 闹秧歌   教学思路与活动建议   1.适用年级:7~9年级,对应《标准》3-3-1。   2.教学思路:   年是中国人的最重要节日。过年时家庭亲友团聚,还要进行一系列祈盼来年五谷丰登、求取吉利的活动。在许多活动中,歌、舞、乐融为一体,如披红挂彩闹秧歌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本课通过模拟闹秧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年文化的情趣,同时了解与中国年文化有关的习俗。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基本的秧歌步和基本的腰鼓动作。本课需3~4课时。   3.教学目标:   ● 感受中国年(秧歌)文化的情趣。   ● 了解与中国年文化艺术有关的年画、剪纸、春联及相关风俗。   ● 学习与"庆丰年"有关的民歌,初学秧歌、腰鼓的基本动作。   4.活动建议:   ● 感受:说说自己知道的不同地区过年的情景。通过看录像、图片等,重点了解一个地区的习俗。以陕北农村为例,感受那里庆丰年、闹秧歌的热烈气氛。   ● 讨论:学生讨论如何再现陕北农村过年的情景。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剪窗花、写春联、贴门神、扭秧歌等。   ● 创作:学生自己创设过年情景。分组参与制作、绘画、创编歌词等活动。   ● 表演:学走秧歌步,学打腰鼓点。这是本课需要学习的知识,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秧歌步和腰鼓动作,理解基本的腰鼓点。   ● 评价:看看谁做得好,请他为大家做示范。   ● 表演:听欢快的音乐,在欢庆锣鼓声中,学生闹秧歌。   ● 反思:教师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讨论后,再以短文的形式表达个人的看法。   5.其他选择:   ● 让学生准备有关过年的风俗故事。上课时,先分组讲述,再推选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全班介绍。其中穿插表演吃年夜饭、放爆竹、拜年、讨压岁钱、锣鼓秧歌等习俗。   ● 听赏表现过年、迎新春的歌曲和乐曲,特别是各地的民歌小调,依据不同题材风格的乐曲进行表演,如跑旱船、舞龙、舞狮等。   "舞龙"的简易制作:用一只鞋盒,中间插一根木棍固定,剪贴彩绘制成龙头,用两块废纸板,中间夹上木棍固定,制成龙尾,用一根绳子把龙头龙尾相连,绳的中间再连上若干根木棍,并用彩纸进行装饰。   "舞狮"的简易制作:用一个大纸盒(类似两个方凳的大小),挖出眼睛、嘴巴,再安上耳朵,彩绘成狮头,再连上一块布(1米×0.5米或再稍大一点),作为舞狮的皮,可适当进行绘画装饰。这就制成了一件可供两人表演的舞狮。   (四)艺术与科学(1-9'ART'3.2.4)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翼。在人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许多科学发明都从艺术的灵感和想像中受益,而历代艺术又从当时的科技发明和生产力发展中得到支持和启发。在艺术教育中,学生通过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比较,可以提高想像能力,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a-b-c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第一学段 1-4-1 (1-2'ART'3.2.4.1)             1-4-2 (1-2'ART'3.2.4.2)           1-4-3 (1-2'ART'3.2.4.3) 对与艺术有关的科学现象和简单技术有所了解,产生好奇心。             初步感受和了解常见科技产品中蕴涵的艺术要素。           知道艺术手段和科技手段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更美的形式。 学生描述观看节日焰火、彩灯、霓虹灯、动画片、油画、国画、陶瓷,以及听赏打击乐器、钢琴、二胡、笛子、电声乐器演奏时的感受,引发对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的好奇和追问(主要是从学生的记忆和体验中进行引发。教师也可根据本地的资源,选择恰当的内容)。 在以生活为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发现常见电器产品的造型美,如感受学习用具、玩具、广告、喷泉等的形状、色彩和声音(可用游戏活动、绘画、儿歌、猜谜、形体动作、模拟等形式表现上述物品,寻找其中的艺术要素,体验这些产品的美)。 比较嗓子唱出的歌声与扩音器扩大后的歌声的区别;区别和比较自然景色与摄像镜头中的景色;尝试用某些媒材制作简单的道具,配合身体动作、声音、绘画等形式表现身边的自然变化(如表现水的液态、固态、气态的变化)。 第二学段 2-4-1 (3-6'ART'3.2.4.1)         2-4-2 (3-6'ART'3.2.4.2)           2-4-3 (3-6'ART'3.2.4.3) 了解科学技术对艺术技艺发展的影响。           初步了解艺术想像和审美要求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尝试艺术手段和科技手段的简单结合,对所学所知的科学内容进行创造性表现。 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说明纸的发明、摄影技术出现、电子媒体出现后艺术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并通过实际创作验证(如比较用油彩在纸上作画与用带色矿物质在不平的墙面上作画的不同),认识科学技术影响着艺术的发展。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和现代人有哪些艺术想像激发了科学探索,如人们对飞行的想像和需 要促进了飞机的出现;对天堂的想像促进了火箭和飞船的研制;艺术想像对服装设计、汽车 造型、建筑造型、舞台设计、电子技术产生的影响等。 观看显微镜和放大镜中的世界、摄像镜头捕捉到的动物瞬间姿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并根据想像进行艺术创造。 第三学段 3-4-1 (7-9'ART'3.2.4.1)             3-4-2 (7-9'ART'3.2.4.2)         3-4-3 (7-9'ART'3.2.4.3) 探索现代科技手段、多种媒材对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影响。             了解艺术想像和审美需要对科技发展的价值。         通过艺术与科技手段的结合,进行艺术的创造与表现。 欣赏和比较古代青铜雕塑、石头雕塑与现代铝合金雕塑在风格和外形上的异同;比较现代钢铁和玻璃为主的建筑与以往的泥土建筑、石头建筑、砖瓦建筑的异同。探讨电子技术出现后艺术形式和风格发生的巨大变化。注意收集与艺术有关的纳米技术、文物保护技术等资料。 了解某些科学家的艺术素养,这些素养与他们科学成就的联系;搜集艺术想像如何影响 科学发明的故事;调查现代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如何受艺术想像和人们审美需要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烫画、制造音响效果、设计广告、舞台布景等活动,理解艺术与科技手段的结合(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安全操作)。   案例7(1-2'ART'C.7)   课题:我喜欢的玩具   1.适用年级:1~2年级,对应《标准》的1-4-1,1-4-2。   2.教学思路:   本课是从美术切入的艺术课。对于小学生来说,玩具是
本文档为【艺术课程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515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0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8-16
浏览量: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