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神派医家超大剂量安全使用附子探密

火神派医家超大剂量安全使用附子探密

举报
开通vip

火神派医家超大剂量安全使用附子探密 [文章编号] 1007—0893(20081 06—0357—04 火神派医家超大剂量安全使用附子探密 邓旭光 李莉芳 潘力技 王焱乾 (深圳市第二人 民医院中医科 ,广东 深圳 518035) [摘 要 ] 火神派作为一个 中医流派其历史源远流长,期间名医辈出,火神派医家为何能将世人所认为的毒性药物附子 应用得如此出神入化?笔者从附子的特性、中医界人士及火神派传人对附子 的认识、如何安全有效的应用附子等方面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只要对附子毒性有正确的认识并从辨证防毒、炮制减毒 、配伍制毒、久...

火神派医家超大剂量安全使用附子探密
[文章编号] 1007—0893(20081 06—0357—04 火神派医家超大剂量安全使用附子探密 邓旭光 李莉芳 潘力技 王焱乾 (深圳市第二人 民医院中医科 ,广东 深圳 518035) [摘 要 ] 火神派作为一个 中医流派其历史源远流长,期间名医辈出,火神派医家为何能将世人所认为的毒性药物附子 应用得如此出神入化?笔者从附子的特性、中医界人士及火神派传人对附子 的认识、如何安全有效的应用附子等方面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只要对附子毒性有正确的认识并从辨证防毒、炮制减毒 、配伍制毒、久煎去毒 四个方面着手,就 能达到安全、有效地超大剂量使用附子的目的。 (关键词] 附子;剂量;安全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85.1 [文献标识码] A 所谓火神派,是指清代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 论上推崇阳气,继承伤寒 “扶阳”之理念,临床上 强调温扶阳气,处方多用伤寒原方,又有 自己的发 展,以擅用附子、姜 (生姜、干姜、炮姜)、桂 (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中,尤以擅用超大剂量附子为突出特点,该流派 的医家和传人吴佩衡、范中林、祝味菊、唐步祺、 李可、卢崇汉等即为火神派医家,常被冠以 “某火 神”或 “某附子”雅号。火神派医家为何敢于并安全 地超大剂量使用附子?这是值得我们努力探讨的问 题。 1 附子的特性及临床应用 1.1 附子的特性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植物乌 头子根 的加工品,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味辛 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为有毒中药 的代表。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 效,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助阳之要药,也被誉为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故虞搏日:附子禀雄壮之 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 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 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 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明代著名医家张景 岳把 附子 、人参、大黄、熟地共列为 “药中四 维”,即是治病保命的要药。 1.2 附子的临床应用 汉代张仲景对附子的运 用,得心应手,独具匠心,在 《伤寒论》、 《金匮 要略》二书中用附子之方剂有 36首; 《本草纲目》 载用附子之方有 92条共 119方,运用范围至内、 外、妇、儿、五官等科。 在现代临床中,附子常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塞 所致的休克、低血压状态、冠心病及风心病和多种 疑难疾病。据统计,在 500张常用著名方剂中附子 的使用频率为 l3.20%,在应用附子的疾病构成 486 篇文献中,应用附子治疗最多的疾病是循环系统疾 病,共有 105篇文献,占21.60%,主要包括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缓慢型心律失常、各类心力衰竭等。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附子在临床上是一味不 可多得的常用中药。但因附子性刚烈迅捷,历代医 家及本草著作皆言附子 “有毒”、 “有大毒”,用 之不当,易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著名中医学家恽 铁樵云: “最有用而最难用者为附子”。 2 附子使用的四种观点 中医界对附子的使用及用量主要有四种观点: [收稿日期] 2008—11—17 [作者简介] 邓旭光(1959一),男,湖南省常宁市人,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 第 1种观点畏附子如虎狼,索性弃用此类药物;第 2 种认为附子毒性剧烈,应当小剂量使用,如 《中药 大词典》中附子的用量为 3~9 g;第 3种观点主张 根据病情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差异选择剂量,常用剂 量在 15~60 g;第 4种是 “扶阳派”主张超大剂量 使用附子,特别是在救治心衰等危重症和肿瘤等疑 难病症时,使用的剂量更大,其起始剂量就多在 45 ~ 75 g之间。火神派象吴佩衡、范中林辈,用方多为 伤寒经方,附子用量动则 100 g以上,风格较为鲜 明,这是火神派的典型作派。 3 火神派传人关于附子毒性的观点 火神派医家之所以敢于超大剂量使用附子,是 因为他们对于附子有着独到的见解,火神派传人卢 崇汉关于附子毒性问题的观点主要有两个:①不仅 是附子,我们所用的都是毒药,用得好就治病,用 不好就害人,没有中问的路可走。 《周礼 ·天官医 师》日: “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老百 姓也讲是药三分毒。②要辨证地看待中药包括附子 的毒性。在 《神农本草经读》,陈修园谈到: “凡 物性之偏处则毒,偏而至无可加处则大毒。”即物 性的偏寒、偏温、偏热、偏凉,这叫毒。偏得小的 是小毒,偏至无可加处是大毒。由此可知,为什么 附子是回阳的第一品药、救命的第一要药,就是因 为它有大毒,因为它偏到了无可加处。从健康到疾 病是一种偏,而从生到死是人生最大的偏。人从正 常的生到接近死的状态,可谓是偏到极处了,把这 个偏到极处的状态拉回来即 “起死回生”惟一的方 法是用一个同样具有极偏之性的,但是方向相反的 东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这个极偏的状态拉回到 正常的生命态。这种生命态, 《内经》就称之为 “平”。所以 《内经》治病讲究 “以平为期”。治 疗好不好,痊愈没有,就看它平不平。由此可见, 附子的这个偏性,这个毒,正是它救命回阳之所 在。对附子的毒性我们要很好地加以应用。我们用 附子,用在什么地方,目的是什么,要搞清楚。有 时候就是要用它的偏性,比如寒证就是一个偏,就 必须要用热药,这个是必须认识的。我们这样认识 附子的毒性以后,对附子的应用,也就不会心存疑 惑,或者心存恐惧了。 4 火神派医家超大剂量安全使用附子的四大秘诀 4.1 辨证防毒 作为一个临床大家,郑钦安极 力倡导辨证论治这一中医最根本的原则,郑氏擅用 姜附,并非一概滥用,而是在准确辨证,认定阴证 的前提下施之,他强调 “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 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 耳⋯⋯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 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 ” (《医法圆通卷一》)。 对于阴证的辨证郑钦安认为: “凡一切阳虚诸 症,如少气、懒言,身重、恶寒,声低、息短,舌 润、舌黑,二便清利,不思水饮,心悸,神昏、不 语,五心潮热,喜饮热汤,便血、吐血,闭目妄 语,口臭难禁,二便不禁,遗尿遗屎,手足厥逆, 自汗,心慌不寐,危候千般,难以枚举,非姜附何 以能胜其任,而转危为安也乎?” (《伤寒恒论 ·问 答》)。仲景应用附子,以 “脉微细,但欲寐”为 指征,病至少阴方用。郑氏则提出 “凡一切阳虚诸 症均可应用,不必等到病至少阴方用”Ⅲ。 关于真寒假热的辨证, 《医理真传一一钦安用 药金针》云: “无论一切上下诸病,不问男女老 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 唇 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 即外见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证, 一 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 发百中。”所谓 “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 之”即指用药当扶阳抑阴,当用附子之类。 云南吴佩衡十分尊崇 《伤寒论》温扶阳气法对 附子的应用,擅长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 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剂,并自立寒证标 准,即 “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气短,少气懒 言。”也是使用附子的重要指征, 治愈许多阳虚病 症。 推而广之,笔者认为临床上凡是精神萎靡不 振,表情淡漠,畏寒怕冷,气短懒言,语言低怯, 面色灰暗不毕,或苍 白,或环 口唇淡 白,口舌水 滑,饮食无味,四肢欠温,或湿冷,或厥冷,或爪 甲青紫,或身发热反欲近衣被,易汗多汗;大便溏 泄,或冷秘不通,小便清长,尿频,夜尿多;男子 精寒 自遗,阳痿不振;女子经迟经闭,带多清稀, 舌质淡胖嫩,或边有齿印,苔自水滑,或黄白腻, 脉沉细、迟、弦、紧,或尺浮大无根,疾数无序。 以上种种见症,均是阳虚之表现,都可应用附子类 方治疗。 在回答大剂量使用附子、细辛一类被认为有毒 药物是如何定夺的问题时,李可老指出:我发现在 急危重症这块,用d,N量的话只能是隔靴搔痒。大 家好像是有一种误解,这么多看来有毒的药物,会 不会中毒?我反复讲了这个问题,只要辨证准确, 大量药物是不会中毒的,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疗 效,是救命仙丹,相反,辨证不对,很小剂量也会 出事的。据我一生见到的危症没有一个是小剂量药 物能够治疗成功的。中药的毒性是有针对性,中医 的治病是以寒制热或以热制寒,是相对的。假如他 是个寒证,用多大的量也不会过 ,假如他是个热 证,是个假寒证,你辨证有错,用再小量的附子他 也受不了。 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准确与否是导致药物作用向 “效”或 “毒 ”转化的重要条件。朱林平在对阳 虚、阴虚模型大鼠应用附子后产生毒性差异的研究 中,发现在两种证候状态下对模型大鼠多项指标观 测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以阳虚模型大鼠毒性反应 为轻。 4-2 炮制减毒 附子的传统主产区为四川江油 及陕西汉中地区,而目前的产区已扩大至河北、山 东、云南等省。附子的产地不 同,其毒性亦不一 样,不同地区的附片毒性测定可相差 8倍之多,如 曾有服用云南腾冲所产附子 9 g而中毒的报道。 附子生品与炮制品适应证与疗效有很大差别, 明 ·李时珍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附子 “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 补”的规律,得到许多医家的推崇。生附子通过炮 制,使毒性降低,安全性增强,便于内服,并且利 于储存 。 附子的炮制方法自汉代演变至今约有 70余种。 由汉代至唐代,附子的炮制均以火炮法为主,至宋 代发展到用液体辅料制及药汁制,明代以后仍沿用 古法但以蒸煮等湿法为主。因 “炮”法的火候和时 间不易掌握,影响疗效,近代几乎已被浸漂法和湿 热法代替 。现代附子处方用药的炮制品主要有黑顺 片、白附片、黄附片等 。 火神派医家十分重视附子的炮制问题,卢崇汉 教授在谈到附子的使用时说:在全年的处方里面, 一 共有 19 423张处方里都使用了附子,这占了全年 处方的96.8%,附片的用量最轻的量一剂是60 g,在 那一年最重的量是一剂药 250 g,使用的均为制附 片。而制附片中他喜用白附片 (天雄片)。为探索 附子药效下降的真正原因,谋求恢复附子功效和降 低附子毒性的方法,卢火神还亲赴附子的道地之 地一一江油中坝,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 程。他对因市场经济冲击,目前附子炮制上存在诸 多问题深感忧虑,他说:现在的炮制,因为利益的 驱使,不按照古法去做,一方面是为了 “安全”, 胆巴水放得过重,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像过去那样, 浸泡规定的时间,然后在长流水里面冲洗。所以现 在的附子问题很严重。胆 巴水性大寒,是纯阴之 物。一个是纯阳之物,一个是纯阴之物,胆水如果 太重,那么,这时你的量变能不能够达到质变,要 质变恐怕也会使其他的质变。现在的附子很咸,本 来用附子是想扶阳,最后纯阴的胆巴水倒把你的阳 给伤掉了。所以,对各地慕名前去求诊的患者,均 要求使用他们购进的天雄片 。 《思考中医》的作者刘力红教授在谈到附子的 炮制问题是时认为,中医和中药不能分家,因为中 药的发现者其实是医生,他们治病和药材的关系非 常重要,一个好的医生甚至从采药、进药、用药都 要监督,因为中医的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实在复杂,不能像西 医那样完全交给药商。中医和西医完全是两条道上 跑的车。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是医和药可以 分家,研究药物的专搞研究,制造药物的只管制 造,临床医生只管用药。制药与用药都服从各自的 技术标准体系。而中医的医和药是一体的,中医的 药物作用不但可以由医生去应用也可以由医生去发 现,药物的应用是要因人而异的。 对附子毒性的分级 ,古今历代本草 皆认为其 “有大毒”或 “有毒”。有学者根据 《毒药本草》 对中药毒性分级的标准 为参考,尝试重新客观审视 黑顺片及白附片毒性分级。结果表明,黑顺片、白 附片水煎液在灌胃给予模型动物最大耐受量的状态 下,毒性反应仍较为轻微甚至无明显毒性反应,可 以考虑将其毒性定位于 “低毒”或 “无毒”级别; 而生附子在极低剂量范围内对多种病证动物模型均 产生严重毒性反应并迅速死亡,尚值得进一步深人 研究。 4-3 配伍制毒 附子去毒不只炮制一途,附子 与它药配伍运用亦可减毒增效,合理配伍不但可以 降低附子的毒性,还可以提高疗效或扩大其治疗范 围,使之更能适应复杂病证的需要。 对于附子配伍减毒的记载 , 《神农本草经集 注》中提出 “俗方每用附子,皆须甘草、人参、生 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在 《伤寒杂病论》中 附子亦多配伍生姜、甘草、人参或干姜、大黄,如 张仲景的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伍用, 不仅增强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而且可降低 附子毒性 。 李可凡用乌附剂,必加两倍量之炙甘草,蜂蜜 150 g,黑小豆、防风各 30 g;凡用附子超过 30 g 时,不论原方有无,皆加炙甘草 60 g,即可有效监 制,如此毒性去而药性不减 。 当代四川 “火神派”名医善用附子,含附子处 方亦必用生姜或干姜配伍。 祝味菊先生对附子的配伍颇有研究,他认为, 附子通十二经,可升可降,为百药之长,能随所伍 而异其用。例如:附子加磁石,兴奋加镇静,具强 壮之功,能抑制虚性兴奋,治神经衰弱之失眠有良 效;附子加枣仁,辛通加酸收,有缓和作用,能调 节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之紊乱,治心动过速、脉来 早搏有效;附子加知母,辛热加甘寒,有温润作 用,可治热性病心阳不振而兼口渴欲饮者 。总之, 配伍适宜,效果显著,神而明之,存于其人。 裴妙荣等研究发现 :附子与干姜、甘草共煎 后,不但减少了附子中 3种有毒乌头碱含量,使其 毒性大大降低,而且可使附子的强心作用明显增 强。附子配伍甘草、生地、大黄、木通等都有减毒 增效的作用。 刘朱岩动物实验研究也发现生地黄与附子2:1比 例配伍混煎醇沉剂对动物的半数致死量 (LD )远远 大于单味炮制附子。可见,通过配伍来降低附子毒 性或提高机体对其耐受能力的经验值得借鉴 。 4.4 久煎去毒 附子毒性的大小与煎煮时间的 长短密切相关,煎煮时间不足与煎煮方法不当已被 公认为附子中毒的原因之一。久煎法是附子在中医 临床运用中降低其毒性的主要手段。 据统计 《伤寒论》用生附子的方剂中煎煮时间 平均用水 3.4L,煮取药汁 1.4L,平均煎煮耗水2L; 而用炮附子的方剂中平均用水 6 L,煮取药汁 2 L, 煎煮耗水 3.8 L。可见, 《伤寒论》中生附子要比炮 附子的煎煮时间短,且往往随附子生品与炮制品的 不同功效发挥来确定煎煮时间。张仲景之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方后皆云: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 合。”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方后 皆云: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其煎煮的时问很 短,这种煎煮方法尤其值得后人研究。 范中林运用附子,少则 30 g,多则 60 g、120 g 甚至更多,为减低毒性以保证安全用药,多久煎 1.5 h。 该书有 24个医案使用附子时久煎减毒,惟有 “太阳 少阴证头痛”案,先用 60 g附子久煎,连服 10余剂 而疗效不佳时,考虑病重药轻,毅然 120 g附子略煎 20 min而取良效。由此可见范中林先生有胆有识, 而能预告患者服药反应,更见其对生理、病机、方 药的深入理解。 吴佩衡用附子必久煎 3 h他用附子特点有三:一 是用炮制附子;二是与干姜、上肉桂 (研末泡水冲 入)配伍使用;三是久煎,用量 15~60 g,必须先用 开水煮沸 2~3 h。口尝不麻再与他药同煎。 卢崇汉的用法是一律先煎,就是附片先煎 2 h, 2 h以后用筷子夹起附片尝一尝,不麻嘴了,就可以 放其他药,一般再煎 30min就可以了。水要一次性 加够,水少了一定要加开水,这是头煎。第二煎也 是开后 30 min,第三煎同第二煎。一般将三道药混 合起来分 3次服,但一定要温服。这个是煎煮的方 法 。 李可对于附子剂主张文火久煎,凡剂量超过 30 g 时,用于慢性心衰,加冷水 1 500 mL,文火煮取 500 mL,煎煮时间 2 h左右,日分 2~3次服。而危 急濒死心衰病人,使用大剂破格救心汤,则开水武 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循常规,以救生死于顷刻。 姜春华曾指出,凡属阳虚之证,药证相符,不 管生附子、炮附子,经过煎煮以后,皆已除去毒 性,提出应当改变 “乌附毒药、非危症不用”的看 法 。 有研究者对生附子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以 临床用量的48倍 (煎煮2 h)、96倍 (煎煮4 h)给 虚寒证模型大鼠连续灌胃30 d,均未见明显毒性反 应。朱祯禄等对生附子毒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随 附子水解时间的延长有毒成分含量降低,毒性减 (下转第363页 ) 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75.4%,通过染色胃镜技术进行 黏膜对比,显示黏膜病变部位,能够更准确提示活 检取材的靶点,而不受以上因素影响,所以仅凭胃 镜下直视诊断 CAG是欠准确的,常规内镜下喷洒亚 甲蓝作黏膜染色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萎缩性 胃炎常合并肠上皮化生甚至不典型增 生,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是明确的胃癌癌前病 变,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实 际工作中发现,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 相关性差H ,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内镜下又缺 乏特异性改变,不易诊断 。胃黏膜亚甲蓝染色后正 常黏膜、胃溃疡边缘瘢痕、糜烂、良性息肉及无肠 上皮化生的胃炎均不着色,而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 增生及胃癌的黏膜均着色。肠上皮化生呈淡蓝色, 呈多发性弥漫分布;不典型增生呈浅蓝色,分布较 肠上皮化生更为不规则;胃癌着色率高,病变呈黑 色或深蓝色。黏膜染色后通过黏膜着色异常可以发 现普通胃镜难以发现的病灶,使得黏膜活检更具靶 向性,可以更精确引导活检,从而提高肠上皮化生 和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 高,色素内镜正逐步开展,对这些病变的诊断水平 正在不断提高。 有资料表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 型增生呈平行关系,可以解释染色后活检不仅提高 了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同时也提高 了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因 此,常规胃镜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病例给予 0.5% 亚甲蓝作黏膜直视下染色,然后根据染色异常来指 导活检,可提高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现 率,同时还能提高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在常规内镜下开展黏膜 染色内镜检查操作简单易行,且价格低廉,值得临 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92.39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 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3)朱建新.应用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提高内镜诊断水平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1):7.8 (4)于中麟,李鹏,张澍田,等.慢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的相 关性研究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9.82 (5)王崇文,谢勇,吕农华,等.慢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黏膜组织学 改变相关i生的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1):4-27 (上接第360页) 小,而总乌头碱含量不变。可见,在一定时间范围 内,随煎煮时间的延长附子的毒性逐渐降低,并且 其毒性成分的破坏或水解可能具有一定的时相性。 此外,也有仅用少量附子却因煎煮时间不足而出现 严重毒性反应的情况,如罗显田等即有附子 6 g煎煮 5 min内服而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报道。 (参考文献) (1)张存悌.郑钦学思想探讨之四[J].辽宁中医杂志,2005 32(1 :1083 (2]林大勇,李海波.(J).吉林中安术医药,2008,28(5):371 (3)马宇,文继杨.附子的炮制与临床应用 (J].首都医药, 2007,47(3):34 (4)张存悌.李可学术思想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6, 33(10):1037 (5)陈学习,彭成.对附子毒性的再认识 (J].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6,9(6):7 (6)陈学习,彭成.附子毒性控制的多因素探析(J).中华中医 药学刊,2007,25(4):680 【7)杜敏.重剂应用附子探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 3(12):7 (8]孙其新.附子用量煎服法(J].中医药通报 ·名医精华, 2007,6(6):l1
本文档为【火神派医家超大剂量安全使用附子探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76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9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6-22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