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初探

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初探

举报
开通vip

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初探 2007年第十一期 (总第三十九期) 2007 年 第 十 一 期 Southeast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文/张佳慧 一、国内女性主义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媒介与性别的研究发端于西方国家,它是西方女性主义 研究的产物。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兴起,是从妇女运动发展 到女性主义学科运动、到女性主义通俗文化研究,再到大众 媒介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过程①。 在中国,首先我们不应忽视两千年封建文化传统中“男 尊女卑”思想对如今社会刻板印象形成的渊源;其次,中国的 妇女解放是通...

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初探
2007年第十一期 (总第三十九期) 2007 年 第 十 一 期 Southeast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文/张佳慧 一、国内女性主义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媒介与性别的研究发端于西方国家,它是西方女性主义 研究的产物。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兴起,是从妇女运动发展 到女性主义学科运动、到女性主义通俗文化研究,再到大众 媒介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过程①。 在中国,首先我们不应忽视两千年封建文化传统中“男 尊女卑”思想对如今社会刻板印象形成的渊源;其次,中国的 妇女解放是通过民族国家主体的建立而获得的。国家一直倡 导在社会范围内推广“男女平等”的意识,并且在宪法和妇女 权益保护法中切实保障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益。以政府的力 量来保护妇女,这应该说是妇女解放历史上的奇迹②。可见, 中国女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因此,中 国的女性主义研究起步较早,为后来的媒介与性别的研究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来自传统文化的巨大压力,以及 女性运动长期处于男性领导之下,导致中国女性自身的觉悟 程度相对西方国家来说较低,女性话语权也仍长期处于受压 抑的状态,媒介实践中的女性形象问题不容乐观,由此引发 了大量媒介批评类研究。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整个社会对“和谐”价值内核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社会 中,女性是维系家庭与人际和谐的中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 离不开所有女性的全力参与。与此同时,大众传媒正在成为 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女性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 深刻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考察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理论和 实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媒介与性别研究的理论尚未发展成熟,目前仍然 处于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简单套用的时期,研究成果从总体 上来说分为三类: 1、对西方性别与传播研究成果的介绍:上个世纪 80年 代初到现在,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译著大量被引介,如徐咏 絮的《女性主义的媒介理论》、刘利群的《社会性别与媒介传 播》都属于这一类,这些著作为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一扇对 外的窗户,许多西方先进的理念得到推广和应用。 2、对媒介中性别的刻板印象研究:如蔡骐、卜卫等学者 在这方面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有关论述④,他们的研究对象涉及电视连续 剧、广告、电影、杂志、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等多种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将西方 女性主义的媒介理论应用于对国内媒介的内容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取得了 一定成果。尤其是卜卫于 2001年出版的《媒介与性别》一书, 该书作为国内第一本关于媒介与性别的著作,汇集了作者六 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传播与性别的理论与政策探讨、有关 媒介与性别的实证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以及媒介评论等,具有一定的理论高 度和实践意义。近几年来这类研究又聚焦于这样两个方面: (1)媒介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女 性形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学者针对目前新闻报道中对 女性传统社会性别的强化、对女性外在价值的偏重以及对女 性人格的贬低等三个误区进行深入剖析,将其根本成因归结 为社会传统因素的潜在作用、现代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女 性自身的消极因素三个方面⑤;也有学者针对传媒中女性话 语普遍受压抑的状况,深入地对媒介“话语”进行分析,揭示 其根源,指出建立女性自己的话语体系是摆脱依附走向独立 的一条出⑥;更多的研究表现为对媒体报道数据的实证分析, 结合女性的社会生存现状,探讨媒体在改变女性弱势群体地 位方面应该扮演的社会角色⑦。 (2)媒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媒 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日益增多,这方面的研究渐行开展,数量 繁多,其中,实证性内容分析是主要的研究模式。1994年,中国 妇女研究所“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课题组对五所城市三级 电视台中的广告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我国的电视广告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性别歧视的倾向⑧;丁小斌和樊改霞对 2001下半年和2002上半年全国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所播广 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后发现,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与广告中女 性形象外表有关,大多数女性形象依然是传统形象⑨;童芍素 和胡晓芸对中国广告节获奖广告进行数据分析后认为,中国 大陆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富于时代气息的现实生 活状态及未来走向,但女性形象仍受男性话语权主宰,且表 现出性别角色表达传统化、社会角色展现外型化、审美评价 相对模式化、群体位置弱势化等问题⑩。 3、女性作为传播者的地位和形象:1994年全国记协和中 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执行的联合国教科文课题“中国女 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初探 【内容提要】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批评理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从社会性别视角 出发,对媒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和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进行分析和解读,致 力于实现大众传播中的性别平等。本文试图理清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背景及发展 脉络,总结历史与现状,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媒介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 媒介性别研究 学 术 平 台— 传 媒 研 究 83 2007年第十一期 推进创新理论 探索创新实践 DONGNANCHUANBO 新闻工作者的现状与发展”,报告表明,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在 媒介单位中的总体人员数量、获得高级专业职称人员以及进 入决策层人员的数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在传媒行业,女 性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对于社会性别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 困难。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指出,女性比例只能在一定程 度上说明问题,大众传播媒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促进 性别平等的作用,还取决于媒介自身的方针政策和运行机制 以及媒介内女性从业者自身的性别意识觉醒程度!"#。 三、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未来发展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在其提出伊始确实给媒介批判 学界和女性主义者们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批评武器。但经 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内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相关研究似 乎进入了原地踏步的境地,诸多的研究只是在重复着一个声 音:媒介中性别歧视现象的严重和媒介行业中女性工作者的 边缘地位,而没有对理论本身的深入反思和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的开拓 创新。而任何理论只有在不断的自省与反思之中才能走向深 入。 1、研究视野的拓展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最主要的批判对象是报纸、电 影、杂志、广告、电视栏目、肥皂剧等媒介中所塑造和表现的 女性形象,长此以往,研究者自身的视野难以得到拓宽。要开 拓研究视野,首先要从我们目前的社会现状出发,即从我国 女性的现实生存状态出发。笔者认为,以下两方面的现实问 题值得媒介和研究者共同关注: (1)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人伦纲常等等封建残余思想 仍有较大的市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农村妇女,思想观 念长期受到封建文化的熏陶,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相当薄 弱。 第 97届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 布了《中国妇女发展报告》蓝皮书。其中,《妇女与健康》一章 披露我国目前不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远比男性 自杀率高的国家,而且每年有近 16万的中国农村妇女自杀, 占世界自杀妇女总数的 50%$%&。这一令人担忧的现象已经引 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学者开始进行专业的研究探讨’(),个 别的民间团体也开始有组织地对农村妇女进行心理辅导*+,。 (2)即使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城市里,女性受到外界 的歧视以及女性自身性别认识走入误区的现象也同时存在。 列举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说,劳动力市场上的女性的入职门槛 普遍高于男性,而且男女在职业与收入上也存在着差距,女 性要想得到高收入及高职位,就需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 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女性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 不经济,更加不利于两性文化走向现代化。性别歧视造成的 女性就业难的事实进一步加强了这样的负面观念“学得好不 如嫁得好”,女性的自我认识逐渐走入误区。 2、研究方法的反思 如上所述,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内容分析法,这是一种以量化分析为基本手段的批评方法, 它所提供的各类数据在揭示媒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时具有 相当的说服力。然而,这种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 先,内容分析忽视了媒介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受众所扮演的能 动角色。在内容分析批评中,批评者所作出的定性的结论依 赖于对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外界信息、不具备自由选择的自 我意识”的假定,认为受众会不加批判地在现实社会中模仿 媒介中所设定的性别分工模式。而事实上,受众是具有相当 能动性的,而且随着大众媒介素养逐渐提高,受众能动性的 体现也将更加明显。其次,仅仅采用内容分析法的女性主义 媒介批评只揭示了问题的表象,并未回答此种表象来自何 处,与社会结构如何相互作用,缺乏在受众中产生影响的深 层分析。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方法的单一以及方法本身所存 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当前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领域中 重复性研究普遍存在,诸多研究仅限于表面化的现象而无法 在深层次上进行建设性批判。事实上,女性主义媒介批评并 非只有内容分析法这一种研究方法,精神分析和意识形态分 析是可行的另外两种方法,但它们较多地用于影视批评中, 如何将各种研究方法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目前研 究中不可忽视的难题之一。 参考文献: ①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发展到媒介研究的有关历史资料参 照卜卫所著《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 月版 ②这一阶段资料来自赵稀方:《中国女性主义的困境》,《文 艺争鸣》,2001年 4月 ③这一阶段资料来自胡斌:《从性别视角解读文革绘画中 的女性形象》,http://www.ms.net.cn/bbs/dispbbs.asp?board- id=39&id=2461 ④蔡骐的有关文章参照中华传媒学术网上的个人专栏: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zjlt_zj_view.jsp? id=61;卜卫的研究参照注释 ⑤王再承:《中国新闻传媒女性报道的误区及矫正》,《新闻 与写作》2003年3月 ⑥凌菁:《从话语角度透视女性报道》,《当代传播》2002年 4月 ⑦徐佳丽:《漂泊的红颜:谁在为我们说话》,《今传媒》2007 年4月 ⑧刘伯红:《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新闻 与传播研究》1997年1月 ⑨丁小斌、樊改霞:《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青年研究》 2002年第 12期 ⑩童芍素、胡晓芸:《正视现实、正确评价、正面引导———中 国大陆广告传播与女性问题的相关研究》,《妇女研究论 丛》2002年第 3期 012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月版 345参见:http://www.news365.com.cn/xwzx/gn/t20060308_ 854933.htm 678参见吴飞《理解自杀》系列札记及张庆国的《中国农村妇 女高自杀率的原因对策分析》等文 9:;参见北京农家女发展文化中心的相关信息:http: //www.chinacsrmap.org/Org_Print.asp?CCMOrg_ID=151 “以谢丽华为领军人物的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致力于生 命危机干预。对河北省几个试点农村的村民,进行了生命 危机培训。” <=>卢美芬:《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纠治对策》,《中华 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0年5月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连水兴) 学术平台———传媒研究 84
本文档为【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初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461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09-06-07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