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师大当代文学史(8 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

北师大当代文学史(8 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

举报
开通vip

北师大当代文学史(8 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null第六章 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第六章 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一、现代小说艺术实验的兴起一、现代小说艺术实验的兴起1、西方外来影响的艺术冲击。 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门的再次对外开放,大量的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被纷纷介绍引进,各种西方现代哲学、艺术和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对长期与外界隔绝的中国作家们产生了强有力的艺术冲击,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多样的艺术参照和借鉴的机会,直接影响和刺激了一些作家进行现代小说艺术实验的可能。null2、新时期作家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和尝试。 如新时期初王蒙、茹志娟等人对“意识流”、...

北师大当代文学史(8 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
null第六章 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第六章 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一、现代小说艺术实验的兴起一、现代小说艺术实验的兴起1、西方外来影响的艺术冲击。 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门的再次对外开放,大量的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被纷纷介绍引进,各种西方现代哲学、艺术和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对长期与外界隔绝的中国作家们产生了强有力的艺术冲击,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多样的艺术参照和借鉴的机会,直接影响和刺激了一些作家进行现代小说艺术实验的可能。null2、新时期作家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和尝试。 如新时期初王蒙、茹志娟等人对“意识流”、和宗璞、谌容等人对荒诞、变形等现代小说手法的应用;1982年,围绕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李陀、刘心武、冯骥才等人以通信的方式展开的讨论;1982年至1984年间中国文坛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论争等。 null3、文学自身的原因。 随着新时期以来政治对文学钳制的松动,文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日益增强,作家们关注的重心普遍地从最初的“写什么”过渡为后来的“怎么写”,艺术探索的势头增强,小说本体意识得到突出和强化。null4、商业化文化语境下,文学自身的反应和调整。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文学日渐“失去轰动效应”,“纯文学”的“边缘化”成了无可奈何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文学的这一转折,不同的作家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有的以通俗写作向商业社会靠拢,有的则面向文学自身进行艺术挖掘和探索,传统的文学观念得到了反省和调整。二、王蒙、茹志娟等人的现代小说艺术实验二、王蒙、茹志娟等人的现代小说艺术实验1、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主要作品:《布礼》、《蝴蝶》、《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相见时难》等系列作品。 王蒙认为:“对于作家来说,探索生活,就要探索人的精神世界。”null关于意识流:所谓的“意识流”,是指19世纪末出现的,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英、法、美等国的现代小说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手法,它重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意识活动,常常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跳跃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意识的自然流动来结构全篇,在文本结构上显得腾挪跌宕,时空倒置、自由。null这种“意识流”文学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找到了理论依据,现代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如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尼采、叔本华等人的唯意志论等,又为它提供了哲学思想基础。像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沃尔夫的系列作品等都是意识流的代表之作。2、王蒙的“东方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的差别:2、王蒙的“东方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的差别:王蒙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运用,只是基于方法、技巧层面上的接受,是为着内容表现的需要服务,没有将它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因为很明显,现代西方的“意识流”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小说创作方法,以无中心、无主题、无意义为特色,而王蒙的创作,则是在明确的思想指导下的艺术创造过程,表现既定的主题和特定的思想意义。正因为这种区别,王蒙的这些作品又被称为“东方意识流”小说。3、对《布礼》和《春之声》的介绍分析。3、对《布礼》和《春之声》的介绍分析。《布礼》叙述的时空跨度很大,时间前后长达三十多年,空间包括城市、农村、机关、学校和家庭。但作者大胆地打破传统小说的时空顺序和逻辑,以主人公钟亦诚的内心活动和意识流动为主,有侧重地表现主人公的心灵历程和思想波动,将这三十多年的大幅度的时空,根据作品内容表现的需要,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进行分割和重新组合,从而实现有机的统一,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null《春之声》运用意识流表现手法,打破时空限制,通过出国归来的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物理学家主人公岳之峰的意识联想,将过去与现在、国外与国内、城市与乡村结合起来,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出现的历史转机和全社会欣欣向荣的春天气息。虽然采用的是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但表达的却是传统的社会主题。4、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4、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剪辑错了的故事》在主题上是对历史的 反思 小班合家欢主题反思小班合家欢主题审议反思小班合家欢反思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下载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下载 ,表达的是一个传统的社会政治主题,但在艺术表现上则运用了意识流、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等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作品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和不同生活片段的镜头组接,将解放战争时期与“大跃进”时期的种种生活片段轮换对照描写,表现了两个历史时期党群关系的变化,揭示了极左思潮对党的干部及党群关系的危害,从中引出深刻的历史教训并提出现实警告。三、刘索拉、徐星、残雪等人的现代派小说三、刘索拉、徐星、残雪等人的现代派小说1、刘索拉、徐星、残雪等人的现代派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作家们的现代小说艺术实验走向深入。代表作品:刘索拉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的《污水上的肥皂泡》、《公牛》、《山上的小屋》等。2、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2、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这部作品表现的是音乐学院的一群大学生们狂躁不安、迷惘混乱而又生机勃勃的日常生活。光明的结尾与西方现代派作品的阴暗、颓废、绝望相区别,从而真正具有中国特色,是一部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与主题相比,这部小说的现代色彩更多地表现在它的叙述方式和内在精神气质上,作品以一种片段、零散化的和断裂、跳跃式的叙述方式,营造出了一种狂躁不安而又生机勃勃的艺术氛围,传达出了强烈的现代气息。null3、艺术渊源: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借鉴模仿了美国现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则接受了美国现代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影响。null意义及其评价:刘索拉、徐星的作品,普遍地摈弃了那些外国作品的“黑色幽默”和非理性色彩,在内在精神上,依然十分认真、严肃,表达的是一些社会化的现实主题,是对走出文革阴影的一代青年人在民主化、现代化的社会进程中,对于主体、个性、自由精神、人生价值和意义追求的“情绪历史”的反映。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有的评论家以西方的艺术标准来衡量,认为这些小说不是真正的现代派小说,“我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从而引发了有关“伪现代派”问题的争论。4、残雪的作品4、残雪的作品残雪的主要作品有《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公牛》、《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黄泥街》、《天堂里的对话》、以及90年代的《饲养毒蛇的小孩》、《迷惘》、《窒息》和长篇《突围表演》等。null残雪的作品世界:残雪的作品习惯于以一种非常态的精神病患者的叙事方式,营造着一个个虚幻的超现实的荒诞的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着丑陋,充满着敌意;在这个世界里,老是下着墨色的雨,潮湿发霉,到处是苍蝇、蚊子、蛇、老鼠、蛆、蜈蚣、蜘蛛和蝙蝠;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面的人们,一个个患神经质,紧张不安,充满着痛苦、嫉妒和灾难。艺术特征:艺术特征:1)对人性特别是人性丑恶的深层挖掘,以及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层揭示。。 残雪所营造的心理世界,是对人类精神欲望的无意识层次的深层发掘,展示的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人性的丑陋、丑恶和缺陷,关注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对立、冷漠、嫉妒、敌意。null2)叙述的冷漠客观。 残雪在叙述这个心理世界时,使用的是一种平静的、不带任何情感的客观的叙述语调,一切的丑恶在她的笔下以一种类似自然主义的方式自然呈现,既非讽刺,也非揭露,更不是对现实社会的隐射,这是残雪作品的特色,也是她的作品最令人琢磨的地方。实际上,这种叙述方式体现了作者的认知态度。null3)寓言般的叙事效果。 这种冷漠、客观的叙述语调使残雪的作品具有寓言般的叙事效果,从而达到对人类生存处境的普遍反映,在主题上更具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叙事特征。四、马原、格非、余华等人的先锋小说四、马原、格非、余华等人的先锋小说1、关于先锋小说 1985年集中涌现,是在外国小说影响下的现代小说艺术实验。先锋小说的艺术贡献在于现代小说文体实验,是名副其实的“形式的先锋”,但在意义的追求和表达上,则并未见什么特别的“先锋”之处。 主要作家有马原、格非、莫言、孙甘露、余华、苏童、叶兆言、洪峰、北村和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等 2、马原的叙述圈套2、马原的叙述圈套马原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被视为当代中国大陆第一部将叙述置于小说核心地位的作品。之后,马原陆续发表的作品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叠纸鹞的三种方法》、《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虚构》、《康巴人营地》、《大师》和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等,继续表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的革命。关于“马原的叙述圈套”关于“马原的叙述圈套”马原接受博尔赫斯“叙事迷宫”的影响,制造出一种评论家所谓的著名的“马原的叙述圈套”。这体现在作者对小说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有意混淆.。 1)与传统小说的叙述不同,马原小说的叙述不承载任何的现实所指,他明白指出他的小说就是虚构。 2)而且,马原的小说,作者常常以叙述主体的姿态介入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真实化”企图,使小说呈现出元小说的叙事特征。null3)马原小说中的叙事,往往是一些片段化的故事情节的连缀,故事常常有头无尾,作者的叙述态度煞有介事但又漫不经心。所有的这些,形成了马原小说似真似幻的表达效果。 4) 对于马原来说,叙述不再是为内容服务的手段,而是小说的目的。马原赋予叙述以小说的本体位置,促进了新时期小说文体意识的觉醒,但马原过于膨胀的个性化叙述方式,也影响了读者的接受与交流。3、格非的“叙述的怪圈”3、格非的“叙述的怪圈”null主要作品:《迷舟》和《褐色鸟群》。90年代以后,格非创作风格开始向写实回归,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如《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等,表现出向传统的写作方式的回归。null同是接受博尔赫斯的影响,格非的小说也致力于叙事迷宫的构建。但与马原故事套故事式的“叙述圈套”不同,格非的小说则主要表现人物意识、心理的无序性,以故事片段拼接的方式来结构小说,表现出所谓的“叙述的怪圈”。如果说马原的小说令人难以理清头绪,格非的小说则让一般的读者感到晦涩难懂。4、余华的作品 4、余华的作品 最初的成名作是1987年的短篇《十八岁出门远行》,表现出对日常生活经验和常识的怀疑和颠覆。之后发表的《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世事如烟》、《现实一种》、《难逃劫数》、《往事与刑罚》、《鲜血梅花》、《古典爱情》等作品,以一种冷静的笔调(被称为“零度叙述”),叙写死亡、血腥和暴力,揭示人性的残酷和存在的荒谬。null90年代后,向写实回归,在长篇《在细雨中呼喊》中初露端倪,并在随后影响较大的两部长篇《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走向鲜明,转向了温情书写。2005-2006年出版新作长篇《兄弟》,表达了对人性、时代和历史的解剖和批判。 余华作品的主题: 1)80年代主要书写死亡、血腥和暴力,90年代后逐渐转向亲情和温暖。 2)揭示人性的残酷和存在的荒谬。对文革和历史进行批判。 null
本文档为【北师大当代文学史(8 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0139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0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09-05-04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