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窑最早生产兔毫釉考

建窑最早生产兔毫釉考

举报
开通vip

建窑最早生产兔毫釉考建窑最早生产兔毫釉考兔毫釉,是在黑釉上透出铁锈色、黄棕色和乳白色等丝纹,状如兔毫,故称其为兔毫釉。本人长期收藏、琢磨兔毫釉瓷片有一些体会,现分述如下,请各位行家里手不吝指正。一、兔毫釉始烧于北宋建窑兔毫釉是在黑釉基础上形成的。黑釉。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典型的标本有镇江东汉元光十三年墓出土的黑釉小罐。两晋、南北朝和唐代也都烧制黑釉瓷器,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北宋以前出现过兔毫釉。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长期思考和观察,本人認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此前窑温不够高,不能够使釉面流动,没有流动的釉,当然就不可能产生兔毫现象;二是...

建窑最早生产兔毫釉考
建窑最早生产兔毫釉考兔毫釉,是在黑釉上透出铁锈色、黄棕色和乳白色等丝纹,状如兔毫,故称其为兔毫釉。本人长期收藏、琢磨兔毫釉瓷片有一些体会,现分述如下,请各位行家里手不吝指正。一、兔毫釉始烧于北宋建窑兔毫釉是在黑釉基础上形成的。黑釉。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典型的标本有镇江东汉元光十三年墓出土的黑釉小罐。两晋、南北朝和唐代也都烧制黑釉瓷器,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北宋以前出现过兔毫釉。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长期思考和观察,本人認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此前窑温不够高,不能够使釉面流动,没有流动的釉,当然就不可能产生兔毫现象;二是此前没有二次施釉,没有二次施釉就不会使釉面内外蠕动,从而产生窑变现象,形成漂亮的兔毫釉。兔毫釉到底始于什么时候?源于哪个窑口呢?历史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陶谷的《清异录》中,有“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的记载。鹧鸪斑釉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发现完整的器物,只在窑址中发现残片。在日本有一个鹧鸪斑釉盏,被日本当作国宝。图1、图2中的器物是现代刘晓玉博士仿制的鹧鸪斑釉盏,与真品几乎一样。本人曾经访问过她,她说鹧鸪斑釉要多次施釉。可见鹧鸪斑釉制作原理与兔亳釉一样,但是成功的概率却很低。《清异录》始刊于北宋初年,由此看来,建窑在北宋初年能够生产比兔毫釉还要珍贵的鹧鸪斑釉,那么当时一定能够生产兔毫釉。在没有其他证明的情况下,暂定建窑早于其他窑口烧制兔毫釉,应该不会有大的错误。二、建窑兔毫釉生成原理黑釉瓷利用廉价的天然黑色釉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产生变化多彩的釉面,达到新奇雅致的效果。黑釉的施釉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经过长期观察,本人認为建窑兔毫釉生成原理如下:窑温不高的黑釉盏没有兔毫釉。如图3、图4所示,不管是否二次施釉,也不管是什么窑口的黑釉盏,只要窑温达不到1250C以上,就不能使釉面产生流动现象。不流动,就不会形成兔毫釉。由于宋代烧制黑釉盏的窑炉是龙窑,窑位不同,温度就不同。因此,各个窑口都多少不同地烧制了没有兔毫釉的黑釉盏。建窑兔毫盏施一次釉。建窑系统的窑口,都是施一次釉。由于建窑盏的胎含铁元素比较多,胎显黑色或显褐色,施黑色釉后,在高温1280C以上时,釉面发生流淌、垂流现象。由于胎体含铁元素高,在高温下,胎中铁元素析出进入釉层,釉里层褐色铁元素与表层黑色釉面相互渗透。烧成冷却后,釉面呈现兔毫纹理。如图5所示,胎色较深,胎层较厚,手感很沉,釉层上薄下厚,上褐下黑。三、兔毫釉生产窑口的扩散进入宋代,由于斗茶的需要,人们开始喜欢黑釉盏。宋代皇室和贵族爱好斗茶,使得此道在社会上风行。斗茶的用具很有讲究,由于黑釉茶盏能与雪白的汤花配合得黑白分明,故宋徽宗曾评价说:“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一时间文人土大夫纷纷使用黑色茶盏,收藏、赞赏名贵茶盏的人也不少,如苏东坡就有“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的诗句。从而使得黑釉兔毫茶盏十分畅销,许多原来烧白瓷的瓷窑也开始生产黑釉兔毫盏,如主要生产青白瓷的景德镇窑也曾生产过黑釉兔毫盏。笔者在参加2003年11月在景德镇举行的中国古陶瓷研讨会期间。去了景德镇旧货市场,见当地人在卖黑釉盏瓷片。近前一看,这些瓷片与吉州窑的黑釉盏瓷片不同,它们的胎竟然具有景德镇青白瓷的特点。询问这些瓷片是在哪儿捡的,小贩开口就说:“银坑坞”。“在什么地方?”“就在附近工地上。”这给了笔者一个重要线索,于是立刻赶往银坑坞。果然银坑坞正在搞开发,大片的土地已经被推平,在地上找到两小块黑釉盏瓷片。当地人说,他们有黑釉瓷片,可以卖给我们,于是笔者一边讨价还价,一边询问黑釉瓷片发现的情况。据说,推土机推出许多黑釉瓷片,还有窑址,于是揭开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景德镇银坑坞曾生产过黑釉盏。银坑坞黑釉盏有如下特点(见图6):胎洁白而薄,说明是元代以前的石泥一元配方胎;釉施一次,釉有流痕,但无色彩;窑温较高,釉面不开片。根据以上三个特点分析,银坑坞是宋代景德镇生产黑釉瓷的窑址,由于银坑坞黑釉瓷没有打开销售市场,故生产规模不大,影响很小。施一次黑釉的白胎茶盏没有免毫出现,是典型的景德镇银坑坞宋代黑釉盏。由于景德镇胎土洁白,不罩褐色釉遮胎,宋代景德镇所烧制的黑釉茶盏,尽管有釉流动痕迹,但是没有釉层内外蠕动的现象,整个釉面都是黑色的,找不到色彩绚丽的兔毫釉感觉。四、吉州窑兔毫釉生存原理吉州窑最早也是以生产白瓷而闻名天下的窑口,与景德镇黑釉瓷生产命运相反,吉州窑生产黑釉瓷状况却非常兴旺。这是因为吉州窑工匠找到了符合自身条件的生产方法,创造了市场欢迎的多色彩、更美的兔毫釉盏。由于吉州窑与建窑的胎土不同,建窑胎土含铁元素高,显黑褐色;吉州窑胎土含铁元素低,显灰白色,因此,吉州窑瓷盏施一次黑釉的话,兔毫釉则不明显,必须施二次以上的釉,人为地促使兔毫釉出现。吉州窑兔毫盏施二次或三次釉。施第一次釉是褐色底釉,施第二次釉是黑色釉,施第三次釉是兔毫面釉。面釉有乳白色、黄褐色、蓝白色等多种,吉州窑兔毫釉比建窑丰富。如图7、图8、图9所示,吉州窑黑釉层较薄,三层釉相加远不如建窑一层釉厚,但兔毫釉色彩丰富。吉州窑兔毫釉盏为什么要施褐色底釉呢?笔者認为,北宋吉州窑工匠是为了达到建窑兔毫釉的效果。因为吉州窑胎土是白色且细腻,用不着施褐色釉,但是如果不施褐色釉的话,兔毫釉则不明显。施赭色釉后,在高温窑内熔化的表面黑釉与里层褐釉层发生亲和作用后,就会形成两种现象:一是由上向下流动,形成一丝丝像兔毫状的釉面;二是内外蠕动,有些黑色面釉渗透到里面去,有些褐色里釉浮出表面,冷却时便从中析出铁质矿物晶体,从而形成绚丽的兔毫釉。综上所述,自北宋开始,中国烧瓷窑温普遍提高,为兔毫釉出现创造了条件。建窑瓷胎含铁量高,施一次黑釉,在1250C高温下发生窑变,自然形成兔毫釉现象;吉州窑瓷胎含铁量低,施二次以上釉,在1250C高温下发生窑变,人为促使兔毫釉出现。从生成原理和工艺发展规律来看,建窑系列兔毫釉应该早于吉州窑系列兔毫釉,但是,吉州窑在建窑兔毫釉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条件,丰富和发展了兔毫釉。
本文档为【建窑最早生产兔毫釉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upeng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交通与物流
上传时间:2021-10-17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