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体论资料汇集\_物质_概念在哲学中的理解命运

本体论资料汇集\_物质_概念在哲学中的理解命运

举报
开通vip

本体论资料汇集\_物质_概念在哲学中的理解命运 2008 年 10 月 第 5 卷 第 10 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Oct.2008 Vol.5 No.10 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哲学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物质是什么呢?物质概 念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直到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 义》一书中,给它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 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本体论资料汇集\_物质_概念在哲学中的理解命运
2008 年 10 月 第 5 卷 第 10 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Oct.2008 Vol.5 No.10 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哲学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物质是什么呢?物质概 念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直到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 义》一书中,给它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 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 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 质才有了第一个明确的概念。 但“物质”在哲学中有不同的理 解命运。 在古希腊时,由于人类思辨能力还很不发达,人们只能从 自身的生活和经验去感知外部世界,多是主观猜测,缺乏科学 论证,所以还不能对这种物质概念进行提炼,还没有真正把它 上升到哲学物质观的高度,不能认识到物质形态、物质层次的 复杂多样性,并在复杂多样性中把握其统一性,即抽象出物质 的共性。所以哲学家们坚持的是一种实体物质观,即把物质归 结为某种具体的实在。这种物质观是从身边的感性直观出发, 以一种追本求源的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物质和精神现 象,这必然要导致物质有灵论。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是着重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来 研究物质世界, 主要是从确立自然界的物质性来反对经院哲 学“上帝创造世界”的思想,因而研究的主要是客观世界的自 然物质性,这就决定了其物质观只能是自然物质观,从而不可 能把哲学物质观与物理学物质观区别开来。 看不到物质世界 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 这种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和研究方法 必然要导致经验论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看不到 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 辩证关系, 从而最终要陷入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 的怀疑论。 总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之一是把某一种或 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理解为哲学上的物质范畴,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之一是把某种具体的物质结构( 比如 原子) 理解为哲学上的物质范畴, 也就是把具体的事物当作 抽象的概念来理解,把抽象的概念看成具体的事物,未能认识 到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关系。 但由于他们都还不能真正把 物质世界与人们的实践生活联系起来, 所以它们最终都不可 避免地滑向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给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提供了出 场路径,克服了唯物主义旧哲学的缺陷。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主要创始人恩格斯、马克思、列宁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又不尽 相同。 恩格斯是着重从本体论向度来界定物质范畴的。 恩格斯 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 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这个词“无非是 个简称”,“我们就用这个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 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①。 在我看来,恩格斯 着重是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以及自然界的统一性这个角度来 界定物质范畴的。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实际存在的是各种特定 的,具有质的差异的“实物”,人们可以通过感觉感知它们;而 物质本身并不是感性存在物, 它是从各种特定的实物总和中 抽象出来的, 用以把握各种实物的共同属性, 所以人们只有 “通过认识个别的物”相应地认识“物质本身”。 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 恩格斯认为,“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 抽象。 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 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 因此,物质本 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 西②。 这里,可以看出恩格斯的基本思路,即确定实物是人们感 觉的客观对象,同时从不同的实物中抽象出物质这一范畴,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物质本身”并不是感性存在物,它只存在于“许多不同 的,可以感知的实物”中。 换言之,并不独立存在着任何原始 的、 恒定不变的、 作为一切实物基础的 “物质本身”(最高实 体)。 这样,恩格斯便从物质和实物关系的视角界定了物质范 畴,其重心无疑在本体论,并以此来统一认识论,即实物是感 觉的源泉和抽象的对象。 恩格斯虽然非常明确指出, 我们用物质这一概念这种简 称是把感官可感知的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不同事物依照其共 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但限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撇开了质的差异 的各种不同事物的“共同的属性”即共性究竟是什么 ,恩格斯 没有作出解答,因而也未能给“物质”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列宁则着重从认识论向度来界定物质范畴。 按照列宁的 见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 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这个概念在认识论上……指的 “物质”概念在哲学中的理解命运 李显棠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 物质范畴是哲学的基本范畴,旧唯物主义对物质范畴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向度来规定:恩格斯 和列宁继承了这个思维习惯,分别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向度来界定物质范畴,并在这种认识框架中把唯物主义的物 质范畴进行了明确定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遮蔽了一些问题。 马克思则提出了“实践”的物质 观,真正实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关键词: 本体论; 认识论; 物质 22· ·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 显然,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物质和感觉、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视 角,即从认识论向度来界定物质范畴的。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 意赅,由三句话组成,表达了三层密切相联、层层紧扣、步步深 入的含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第一句话。这 句话是列宁物质定义的总纲, 它深刻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实质, 即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 是人的思维抽象的成果,因而是纯粹 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它并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 西。同时列宁这一定义也明确界定了“从实物的总和抽象出来 的共同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就进 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恩格斯的物质思想。 列宁说的第二句话是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的”,这句话是列宁物质定义的关键所在。 因为外部事物本身 是无法证明自己是客观实在的, 唯有通过人的认识才能证明 它的客观实在性。 要证明这种客观实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而存在的,首先就必须让它进入到人的意识中来 ,除此没有别 的任何途径。 由于外部事物只有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范围, 被人感觉感 知后,才能证明它的客观实在性,这就必然带来一个哲学家所 无法回避的问题: 外部事物是不是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 或者说,外部事物是不是人通感觉感知后才存在的。 列宁对此 早有预料,所以他在指出“这种客观实在是人过感觉感知的” 后,紧接着说第三句话 ,“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 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样 ,列宁就从认识论的角度 出发,阐明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独立性,意识对物质的派生 性、能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明确地指出物质和 意识何者是第一性,所以,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唯物论和认识 论的内在结合上, 同时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问题, 才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为 辩证唯物主义大厦奠定了重要基石。 但是列宁在这一理解中包含着如下的哲学疑问: 物质只 是人在认识那个独立于人之外的“物质”,而不是相对于人的 感觉、意识的那个物质,只能知其惟一特性就是“客观存在的” 的物质。 这里就有一个逻辑上的循环:这个惟一特性又是怎样 证明的?是人所感觉、经验、意识到的吧?如果是 ,又怎能把这 个感觉、经验、意识到的物质说成是与感觉、经验、意识无关而 又决定感觉经验、意识的本原呢?所以,我认为,列宁仅从可知 性上阐述了物质概念,没有看到人的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没有直接为物质下过定义, 但是他提供了许多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的物质概念的见解和方法。 马克思主要是 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去认识物质及其客观实在性, 把“对象、 现实、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并“把 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④。 具体地说,物质是对 “对象、现实、感性”的抽象或概括,而“对象、现实、感性”又是 在“感性的人的活动”中生成的,所以,不应以直观的形式,而 应从实践出发来理解物质及其客观实在性。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 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并“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 目的”⑤,从而使其从“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这就像海 森堡所说得那样,“人在这里再一次遇到他自己”。 但是,这并 不能改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无论是千差万别的实践对象,还 是千姿百态的实践结果,它们有一个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 这就是说,物质的确是客观实在,它是对作为实践对象和结果 的一切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抽象或概括。“人们并没有创造物质 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 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⑥显然,马克思对物质概念 总是联系于主体去理解,总是联系于主体说明物质。 他没有任 何脱离人来理解物质概念的意思,没有任何独立于人的感性、 经验、意识谈论物质的意思,只是在他那里,感觉、经验、意识是 联系于社会的实践的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来理解的, 而不是像 费尔巴哈那样,从抽象的、孤立的个人的直观的角度理解物质 概念。 马克思的“物”就不再仅局限于感性直观的物 ,也不再是 那种被抽象思维所凝固化的、一成不变的物,而是不断生成和 变化的历史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 是人在其社会实践中理解 和认识的一种体现着人和人的意识(已被物化的意识)及其物 化实践活动的社会存在之物。 所以我认为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物” 是人们在实践中所面对的包含物质一般的、 具体的历史存在 物—————这种历史的存在物之总和,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才 最终表现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并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实 践出发来考察认识人与世界的各种关系, 来科学地说明物质 和精神等具体的历史性现象存在之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和关 系。 可见,从实践及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认识物质,物与人以及 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对立就被扬弃了, 物不再是人们静观 的对象,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要素。 “只有物按人的方式同人 发生关系时,我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⑦物 质的客观实在性只能在实践中才能被确认。 总之,只有把实践引入物质观,我们才能避免“抽象物质 的或者不如说是唯心主义的方向”⑧,才能避免“那种排除历史 过程的、抽象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缺点”⑨。 同时,也只有 把实践引入物质观, 我们才能在物质定义上实现本体论和认 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 质范畴是以实践观为基础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自然观和历史 观的统一。 注释: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14 页。 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33 页。 ③ 《列宁选集》3 版,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9、192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4 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 1 版 ,第 23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2 , 87、202 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 1 版 ,第 2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2,58 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 1 版 ,第 42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2, 124 页。 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 1 版 ,第 42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2 , 128 页。 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 1 版 ,第 23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2 , 410 页。 23· ·
本文档为【本体论资料汇集\_物质_概念在哲学中的理解命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932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4-02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