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全册评课稿(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全册评课稿(完整版)

举报
开通vip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全册评课稿(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全册目录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2.花的学校3.*不懂就要问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语文园地一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6.秋天的雨7.*听听,秋的声音习作:写日记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8.去年的树9.*那一定会很好10.在牛肚子里旅行11.*一块奶酪习作:我来编童话语文园地三快乐读书吧第四单元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14.*不会叫的狗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习作:续写故事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16.金色的草地习...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全册评课稿(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全册目录第一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2.花的学校3.*不懂就要问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语文园地一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6.秋天的雨7.*听听,秋的声音习作:写日记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8.去年的树9.*那一定会很好10.在牛肚子里旅行11.*一块奶酪习作:我来编童话语文园地三快乐读书吧第四单元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14.*不会叫的狗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习作:续写故事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16.金色的草地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18.富饶的西沙群岛19.海滨小城20.美丽的小兴安岭习作:这儿真美语文园地六第七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22.父亲、树林和鸟23.带刺的朋友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语文园地七第八单元24.司马光25.掌声26.灰雀27.*手术台就是阵地口语交际:请教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语文园地八2019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全册评课稿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评课稿《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周老师这节课上的有张有弛,重点突出。很值得我学习。下面谈谈我的收获。一、善于发现,激发兴趣学生在家里呆了两个月,生活随意,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伊始,周老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谈发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一个接着一个的谈着自己的发现,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学习兴趣有了,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二、自主识字,指导写字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在指导书写方面,周老师特别指导难写的字。周老师示范的很好,本身有很深厚的书法水平。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三、以想促悟,悟中朗读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周老师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总之收获多多,将来要多来取经,这样也让自己成为周老师一样的好教师。2.花的学校评课稿今天有幸听到周老师的《花的学校》,受益匪浅啊。周老师的课给我很的收获。下面谈谈我的收获。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周老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力,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感觉也有点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谢谢周老师的课。3.*不懂就要问评课稿前两天听了组内商老师的《不懂就要问》一课,商老师虽是位新教师,但她教风成熟,教态大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商老师紧紧围绕“孙中山提问后,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展开讨论探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在生活中我们确实遇到过一些爱提问题的孩子,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可在他们向大人提问时,也许碰到过一些钉子。于是商老师打破原来理解文章最后孙中山说的话的意思,直接切入生活讨论:“请谈谈你曾经面对家长、老师不敢提问”的情景,碰钉子也没关系,我们是为了弄清道理嘛!孩子们安静了片刻后,他们纷纷发言。有的列举了在家中厨房里问妈妈为什么要把油烧热了再炒菜,却遭抢白,“躲远点,小心渐到油。”有个小男孩却生生地说:“有一次,我向老师问家庭作业是不是生字写三遍?”老师没好气的说:“我留作业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我当时就是怕写错了才向老师问一下,可没想到……以后我再也不敢问了。这个小男孩的话勾起了我太多的感触。是的,我们作为一位老师,总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勤学好问。有时候,学生们提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我们总是把持不住自己,而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从而打击他们积极性,使孩子们“封口”。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是再用话语鼓励孩子不懂就要问,也不如在平时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提问。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很棒,听了商老师的课确实让人受益匪浅!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评课稿13日上午的三年级教材网络培训一结束,我在三(2)班上了一堂口语交际课《我的暑假生活》。新老师小周的教学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本节课小周老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理想中的效果。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明白怎样的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义的。听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颇深:第一,设置“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这节课的引入,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朋友看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玩游戏、上网查资料、学游泳、跟爸爸妈妈干活、唱歌跳舞、读书做作业的情景。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的欲望。第二,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语技”。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本堂课,做到了真正的互动,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多层次的交际,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进入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第三,准确及时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习作:猜猜他是谁评课稿猜猜他是谁》是三年级第一篇习作练习。三年级习作,要求从之前的写一段话过渡到写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上周听了黄老师的课,收获还是很多的。她处理作文课教学很有一套。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作为教学的媒介,开头的小游戏“和羊羊们打招呼”,是为后面孩子们写作拟题埋下一个伏笔。然后用游戏《猜猜他是谁》,引导孩子们抓住人物突出的外貌特点。灰太狼的这个形象非常特别,他的大眼睛,破耳朵,尖牙齿,长疤痕等都很有特点,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对于外貌的描述,一二年级时孩子们就有尝试,但都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这节课我重点是引导孩子展开想象,把灰太狼的外貌描述得生动,具体,用上平时收集的词语,以及学过的修辞方法。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孩子们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感知了通过具体的事情反映人物特点的写法,单元习作的要求也是写写身边熟悉的人,写写他们身上的一两件事情。我们重点的指导了孩子们写好一两件事情,突出人物的某样的特点,比如语言特点,行为举止特点,优缺点。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这个写法。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猜猜他是谁》,是想在巩固之前的写法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学会细致观察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让孩子们学会结合人物的外貌特点,语言行为特点,优缺点,描写出一个完整的活灵活现的人物。三年级习作,要求从之前的写一段话过渡到写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习作的指导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跨越。我今年是第一次教三年级,作文教学这条路对我来说,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反思《山行》评课稿邓老师的汇报课《山行》。这首诗是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中描写秋天枫叶之美的诗句更是千古名句。邓老师营造了诗歌的意境,有指导性、阶段性的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领会诗意。在反复的朗读中,想象诗歌创造的意境,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此次古诗教学中,“诗意语文”贯穿始终,教学特色鲜明,配乐朗读是一大亮点,显现了邓老师个人的教学功力。邓老师的这堂课,真实而扎实。这是一堂很真实的常规课。邓老师的个人素质很不错,普通话很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粉笔字也写得很不错。邓老师语言亲切自然,注重孩子语言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对学生的回答能做出准确、合适的评价,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孩子们有了参与感,知识自然就掌握得牢靠些。虽是诗意语文,但整堂课并没有脱离生活,还是和孩子们的生活紧贴的。例如导入,从孩子们自己爬山的经历导入课文,要他们理解诗题就简单多了,既贴近生活,又紧扣课文。扎实体现在诗歌的讲解方面。邓老师扣住了诗歌的关键字“生”“斜”“坐”等,一步步引导孩子体会关键字的意思,让孩子在领会关键字的过程中领会诗意。例如,邓老师在讲解诗意时,先从图片入手,让孩子直观的感受诗中描绘的情境。她把整首诗的意境分为两张图片,一张进出的,一张远处的,既可以帮助孩子更细致的观察,又可以潜意识培养孩子,告知从远及近的写作顺序。当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邓老师的这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邓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朗读,但读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全面的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整堂课全面的讲解了诗意,但对后两句诗的讲解还不是很到位,还可以让孩子多读多想象,让孩子能更加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邓老师在接受1304班以后,能够快速的熟悉孩子,与孩子亲近,建立深厚的感情,并在这么紧凑的工作中为我们组内开出这么精彩的汇报课,让我们学习了在听的过程中学习到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受益颇多。赠刘景文评课稿杭老师这节《赠刘景文》的课,上得很精彩。这是一堂很真实的常规课。邓老师的个人素质很不错,普通话很标准,粉笔字也写得很不错。《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教学这首古诗时,教师把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学生认真地读古诗、思考,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霜枝。因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想象秋季荷花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词,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写了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认真地读一读,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阅读是个性化解读的过程,此教学环节给了学生空间,也突出了古诗本身所特有的留白的魅力。学生通过读、思考,很快归纳出了诗句描写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顺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这样引导:想象景物所呈现的画面,想象两者的对比,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给学生充分读、思考、想象、交流的时间,多数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傲霜枝呢?一个叫向嘉艺的女孩儿真不错,她站起来说:诗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样不怕寒冷,要坚强。她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孩子,好几个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像菊花一样勇敢,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时要努力。说得真好!我为孩子有这样的理解而开心。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对诗句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顺应诗句的朦胧,从整体的感受来理解,把握诗句所呈现的意境。当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杭老师的这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杭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朗读,但读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全面的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整堂课全面的讲解了诗意,但对后两句诗的讲解还不是很到位,还可以让孩子多读多想象,让孩子能更加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夜书所见评课稿周老师这节课上的有张有弛,重点突出。很值得我学习。下面谈谈我的收获。《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再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教学中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本课教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飘落的梧桐,发黄的秋叶,稀疏的篱笆,黄昏的江面,孤单的客船,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走进诗人眼中的萧瑟的秋天,走进诗人客居他乡的那种思乡之心境。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已经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为理解诗句奠定基础的同时,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2.在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夜书所见》教学反思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铺垫。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在导入时,我问学生,“书”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理解“促织”一词时,当学生回答之后,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告诉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方法,理解了古诗意思,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三、走出文本,拓展练习语文教学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教师灵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的整合,注重语言的积累。我在课堂上复习了古诗《小儿垂钓》、《所见》、《村居》,拓展了张籍的《秋思》、张继的《枫桥夜泊》。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学得很快乐。一节课下来,教师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1、朗读的时间可以在充分些,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够准。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取长补短。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评课稿《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了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我听了张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本节课的教学,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首先,张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非常扎实,思路清晰。在教学中,围绕着“感悟水泥道的美”这一中心展开,力图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积累、反复朗读、想象欣赏画面、品味关键词句等方法感悟课文中描写的景物之美,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张老师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帮孩子理解句子,同时,通过关键词句分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看出作者的细致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同时又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文字的美,感受景色的美。最后两个自然段一读而过,取舍的当,这样的学习,由扶到放,训练梯度明显,学以致用,相信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写作中一定能够熟练运用。整堂课张老师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比如,中年级的教学对于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张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针对不同词语的不同特点,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理解,有查字典理解,有借助近义词理解,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借助图片理解,还有借助熟字猜词义等多种方法,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教学内容,同时更让学生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一定会加以运用,这是真正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本篇课文文质兼美,在培养学生审美方面具有典范性,有利于学生感受景致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充分体现了德育渗透的要求。可不可以再链接一篇类似的文章,让孩子能更好地巩固本节课中所学习到的一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化其对课文的感受,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6.秋天的雨评课稿听了李红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我感到受益匪浅,课堂上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上得非常成功,从中看出了授课老师备课的精心。下面把我的一些感受与大家交流。第一:整节课层次清晰,环环紧扣,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从刚开始的导课,到检查生字词语。再从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然后从详细学习“秋天的雨的颜色”一段,到学生有层次的仿说、仿写。有条理、有坡度、又有深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的学习、应用。第二:注重对学生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在这节课中,李老师正是把读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课前的读写秋天的词语,有课上的读生字词、读多音字、读带有轻声的词语,有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读,又有部分课文的朗读,更有详细讲第二段时的一句一句地细读,学生的练读、配乐读,带动作读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景色美。而随机地进行点拨与指导,让学生顿有云开见月明的感情。第三:李老师在教学时总体把握全文,引导学生将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找出来,继而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为了突破重点,李老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五彩缤纷”来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遵循学生的个性体验,并没严格按照课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性的进行朗读指导,真正体现了顺学而导,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对句子的朗读指导并没有过多理论上的要求,只是通过各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对整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体验,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真正感受到秋雨的颜色美。例如:在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和“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李老师先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进行评价。接着抓住“扇哪扇哪”和“飘啊飘啊”两个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秋雨的优美。其他的如渗透修辞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也很好,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收获多多。7.*听听,秋的声音评课稿《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今天听了王老师教的这一课,有以下感受.一、创设情境,享受音乐,发挥想象在上课伊始,老师就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音乐,并陪以声情并茂的课文范读,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这首试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老师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在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朗读了整首诗以后,学生理解了整首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以配乐朗读表演的形式,激励学生背诵整首诗,积累语言,再学生兴趣高涨之即,轻松地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加上自己人的动作,表情加以表现,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高层次的训练,赏读课文,内化语言。三、想象创作,读写小诗在学生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找了很多秋天的图片音像资料,并在课前要求孩子画好秋天的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啦刷啦,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总之,听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习作:写日记评课稿日记是孩子们很熟悉的写作形式,部编版的习作要求比人教版更宽泛。教材布置的习作任务这样表述:“请你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选择一件最有意思的事,仿照例文写一篇日记。”例文是一件事。据此,周老师的教学内容是指导学生用日记记录事,设计了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教学生写什么,即帮助学生找日记的素材;二是教学生怎么写,即帮助学生把事写具体明白。在确定两个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表达,即表达词组——表达一句话日记——表达具体的日记。表达词组是为了帮助学生找素材,给学生几个词组:去乡下、好朋友、课堂上、过生日、获奖、洗袜子、打球、演出……省略号引导学生接下去说词组,边说边回忆往事。在学生说出一长串词组后质疑:一天中类似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有必要都用日记一一记录吗?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要记录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事。至此,写什么的教学目标达成了。怎样写是另一个教学重点。周老师先出示四则“一句话日记”,请学生读一读,再模仿说。设计了分组比赛的形式,限制五分钟内两组车轮战,学生积极性高涨,说得没完没了,主要是任务较为简单,只要是印象深刻的往事就能用两三句话表达出来,不要求太长太具体。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周老师断然截断,抛出重点——怎么把日记写出写具体?于是引导学生读教材中的例文,学习例文写事抓住过程和人物动作、神态、心理,再给出一则一句话日记,是以放风筝为内容的,要求学生说具体。有了例文的铺垫,孩子们口吐莲花,把我给的三句话改得很长很具体。再精心准备的课,上完后还是会觉得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写作课是第一次出去上,感觉还是引导的深度不够,个人水平也有限,素质还有待提高吧。第三单元8.去年的树评课稿本节课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学生只要一拿书读就拿笔勾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老师平时非常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点滴培养。《去年的树》的字词教学比较扎实,教师不仅抓住重点字词,还抓住标点来悟,注重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适时地范读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老师的即时评价运用的也非常到位,当一个孩子听完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做了精彩的补充,老师马上表扬,这样既肯定了听的认真的孩子,也给没注意听讲的孩子提了个醒。注重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不过在学生评价过后,教师再给学生以肯定就好了,在学生读小鸟的语气不足时,教师如果用即时性的语言告诉学生该怎么读,就更好了。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文章条理清晰明了。圆满地完成预定目标。《去年的树》这篇文章的落脚点是多元的,站在好朋友的角色来看,人一定要守信,从结尾来看,有快乐的音符闪动,给人带来富有生命的价值取向;再从去年的树来看,去年的树没有了,变为火柴一划消失了,就是伤感。所以这篇文章是多元的价值取向。老师要理解个性化的文本,不要对学生定位太死,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思维,所以老师千万不要死扣教参,这点周老师把课文的结尾就定的有些伤感了。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些多了点,我们应该在评价中发现美、创造美,让大家的认识共同提高。9.*那一定会很好评课稿李老师执教四年级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整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本功扎实,一板流畅的简笔画让听者和学生赏心悦目,教师的过渡语设计精心,使孩子对学习很有兴趣,拉近了孩子和文本的距离,线索清楚。对学生的学情也把握的比较到位,师生互动比较默契。鉴于此,李老师的课堂呈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抓住主线,凸显主题《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线,教学时李老师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引导学生默读找出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四句话,并弄明白了这四句话分别是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的想法,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将学生引入课文之中,感受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快乐与舒服。二、引导质疑,促进提升常言说: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学习时引导学生质疑非常重要。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先将课题读两遍,说出初次读课题的想法,此时孩子们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发自内心的:什么一定会很好?“那”指的是什么?等问题油然而生。学生们会带着好奇走进课文。当读了几遍课文后,又引导学生质疑,此时就不单单停留在对课题的质疑,而是深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了解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孩子们在质疑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三、读演结合,激发兴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李老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最感兴趣的一次变化历程读一读,演一演,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孩子们兴趣高涨,小组长分工安排,组员们默契配合,声情并茂地朗读与栩栩如生地表演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在读与演中展开想象,亲身体验,感受种子的坚持不懈,大树、椅子、木地板的无私奉献,在评价之中又一次将文本的理解深化。四、展开想象,获得启示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学时李老师也紧抓这一点,在学生读文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启示。如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种子在泥土中的难受及生长时的努力,体会愿望的实现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车装着东西跑来跑去的快乐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却还给人们提供方便,感受它们在奉献中获得快乐的心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读童话中受到启示,这也就达到了童话教学的目标。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也感到了课堂中的不足:1.学生在评价种子的表演时很精彩,不但从动作中体现心理,还从神态上进行了评价,如果此时再让另外一个学生演种子,其余学生朗读,相信种子那种为了实现愿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发芽,学生对读演结合的学习方法也会掌握的更熟练。2.因为本节课容量太多,因此对含有“那一定会很好”四句话的朗读上欠缺,致使孩子们不能真切地体会到大树、手推车、椅子的心情。10.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统编版教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有反刍现象。在本课的教学中,何东魁老师比较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红头的着急、紧张、悲伤的心情,体会青头的热心帮助,让学生明白了这一个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小蟋蟀历险记,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转换,通过说话的训练来把握课文内容。1.巧用媒体,再现情境课伊始,以图片引出课文主人公“蟋蟀”,并认识生字“蟋蟀”,接着引出两只小蟋蟀的故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了解红头的旅程时,教师借助媒体出示牛胃图片,并在图上用箭头标出红头所经地点,再现了文本情境,学生可通过图片直观地了解红头所经地点及牛胃消化食物的情况,为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作了铺垫,同时,更能体验红头的危险遭遇,为红头紧张、担忧。2.展开想象,训练语言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何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红头,仔细品读相关语句,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然后借助填空题为学生搭建倾诉的平台,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牛胃结构是很陌生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课前何老师让学生搜集有关牛胃的知识和图片,自己则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图画补充材料牛的结构图,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牛胃知识,为想象提供知识源泉。学生就是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3.品词析句,深入体会何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何老师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在体会红头的危险遭遇后更深入感受青头对红头的帮助意义重大。然后在品读感悟青头的品质中更真切地领悟文章主旨。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红头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让学生通过红头的口气说出对文本思想的领悟,将文本承载的人文精神内化于心。情意目标的达成就是这样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11.*一块奶酪评课稿听了李老师老师执教的《一块奶酪》这节课,我感到受益匪浅,课堂上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上得非常成功,从中看出了授课老师备课的精心。下面把我的一些感受与大家交流。李老师在教《一块奶酪》这篇童话故事时,以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对蚂蚁搬奶酪这样的情境大多都没有见过,让学生通过一段小视频,来直观感受蚂蚁版奶酪的过程,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课文内容时,李老师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教学这一课时,李老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这在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设想都是美好的,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李老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使评价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习作:我来编童话评课稿今天有幸听到周老师的《习作:我来编童话》,受益匪浅啊。周老师的课给我很的收获。下面谈谈我的收获。儿童对童话故事有特别的偏爱,在作文起步阶段,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本次教学设计,教师十分注重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漫游于童话王国,学生在情境中看故事,明白童话特点;编故事,练习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写故事,训练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学生从读到说从说到写,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出了趣味性、综合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学生“快乐着有所收获”。在课堂开始,教师让学生回顾读过的童话故事,把学生带入童话王国。接着通过排列句子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写好童话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让别人弄明白;在读《狐狸和猫》的童话故事时,引导学生体会到要抓住了童话中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而且用词要丰富,才能把童话故事写得生动、具体。写童话需要想象,童话中的事物可以不完全遵循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要受它们的制约不可胡编乱造。因此要指导学生在构思童话情节时,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生活常理,符合事物特点,使儿童的想象合情合理。所以教师让学生选定自己喜欢的几种小动物,开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给小组同学听,让小组同学给自己提提建议。组织学生编写童话,都按照先说后写的顺序进行。学生口头编童话可以不受汉字的约束想象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了,就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样由说到写,学生编写童话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同时同桌互说,既可以给每个小朋友说话的机会又能让相对较弱的学生从同学的思维中得到启发,从而拥有自己的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评作文的过程中,教师改变了以往学生作文老师评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自己讲评价的准则,自己评作文,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评价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汇报时,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让三种不同程度的学生上台汇报,这样给在写作方面相对较弱的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人分享增强他们的信心。在写好改好童话后,教师发动学生编写《童话集》,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而且他们创造精神又得以展示。不足之处:感觉本次作文指导存在的问题是预留给学生说、写的时间少了。学生在品读范文的精彩之处花了太长的时间,导致在分组编童话之后没有时间再进行写作了。看来,在授课环节设计上尚有欠缺。今后在作文备课时将多多锤炼。总之,习作指导课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老师在课上应通过各种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从作文指导来说,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这两条是最主要的。快乐读书吧评课稿听了赵老师这节《快乐读书吧》,收获多多。“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对阅读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通过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积累词汇和语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快乐读书吧是语文园地一一个很小的板块,也是最后一个板块。很多人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忽略这个版块。基于此,本课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所以,教师在本课主要以学生交流和分享为主。一、交流阅读场所和阅读方式。二、重申阅读姿势。三、评选班级“故事大王”。四、鼓励学生分享图书,建立和完善班级“悦读吧”。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让学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他们以后的情感表达、语言积累打好坚实的基础。第四单元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上周五是感恩节后的第一天。这一天我们有幸观摩了聂老师精心准备精彩演绎的一节统编教材示范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从《雨点儿》到《妈妈睡了》再到这次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三年三次示范课,聂老师的课总是那样清爽宜人。细细思量,课依然是好课,但是筋骨却发生了变化。作为统编教材的同行人,聂老师对新教材新教法一定有着更深刻的体会,这从她的课堂行为的转变可见一斑。《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还有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单元习作是《续写故事》。单元教学目标有三个: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3、尝试续编故事。对于统编教材,我的全部认知来自于上次武琼老师的讲座。下面就以我听讲座的习得内化为依据,谈谈对聂老师的课堂观察: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聂老师教阅读,抓大放小,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她牵住“预测”这一语文要素层层推进,从题目到情节再到故事的结局多次展开预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不仅体验到了预测的新奇有趣,学会了根据题目、插图、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还知道了预测跟实际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新课程强调以读代讲,多读少讲。课堂上,聂老师把“读”放在首位,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读的形式多样。本课,聂老师五次指导朗读,都是四两拨千斤,有的放矢,根据内容,灵活指导,朗读效果立竿见影。如,第一自然段描述了老屋的样子,聂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谁能读出老屋的‘老’?第二自然段,聂老师指导学生读出老屋自言自语的语气。第三、四自然段,聂老师教给朗读方法“抓住提示语读好段落”。3,4,5,6四个自然段是课文三个相似情节的第一个,主要是小猫和老屋的对话,聂老师在PPT上呈现了这部分文字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强调要读出语气的变化。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考试时阅读理解题失分较多。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反观我们的教学,是否对学生的控制过强,牵着孩子的鼻子走,步步引,环环导,最终达到了课堂预设。一旦失去了教师的扶,学生必然如失明的盲人,举步维艰。本节课,聂老师扶放结合,虚虚一扶,放手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应用的语文综合能力。课堂上,学生有两次重大发现。第一个发现是在学完第一个故事后,聂老师让学生默读7-12自然段,想一想后来的故事与小猫的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七嘴八舍,饶有兴趣地总结出了5个小点,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关注到了,总结得很全面。此时,聂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编一编熊宝宝向老屋救助的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强化了课文的故事结构。第二次,根据对老屋的三处动作描写“把老花地眼睛使劲往前凑”“墙壁吱吱呀呀地响”“眼睛眯成一条缝”,学生发现“老屋越来越老了”,这一发现引导学生再次关注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原来老屋不是冻龄的,而是越来越老,总有一天会倒掉的。那么,问题来了,故事的结局是老屋并没有倒掉,学生自然有疑惑,此时教师展出“作家的信”,借作家的口告诉小读者们“老屋期待着自己被需要,期待着有人不停地上门请它帮忙,它不想孤独地倒下,这才是它总也倒不了的原因。”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原因是很难理解的,但是读了作家的信,孩子们至少能够知道童话不仅故事有趣,而且故事背后还有深刻的含义,因此,童话是值得一辈子去读的。按照评课3+1的模式,我想说这节课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板书时全部都是用红色粉笔书写,我想,只需把最重要的文字用红粉笔写即可。一节好课让人回味无穷。中年女教师忘性大,幸好在文字之外,还有图片和视频,帮我们留住更多的美好。夜深人静,看着我的听课本,翻着手机里的照片和录相,一遍又一遍,总有新发现,新收获。感谢聂老师,也希望今后聂老师给我们上更多的示范课,让我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评课稿很喜欢和学生一起上阅读课。阅读课,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课,是孩子们最投入的课,也是孩子们最放松的课。阅读,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影响着孩子们。阅读,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星期二上午第二节,王老师随三年级的学生走进了教室,王秀英老师给王老师们上了一堂轻松有趣的阅读课。首先是找到课件《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翻开第一页,一个头戴红帽子,身穿花格子睡衣,正用梳子梳着胡子的可爱的老爷爷出现在屏幕上。一时间,全班孩子精神大振,开始期待着,猜想着故事的内容。王秀英老师先让孩子们说说从课文里获取了什么信息,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接着让孩子们猜猜主人公胡萝卜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陈紫函说胡萝卜先生肯定很喜欢自己的胡子,因为他正在梳理自己的胡子,这是陈紫函仔细观察后得出的结论,老师马上表扬她观察能力强;李舒淇说胡萝卜先生可能非常喜欢小朋友。王老师又让孩子们看图描绘一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朱东宁说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非常多;朱正娜说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像切得又细又长的胡萝卜丝,孩子联想恰当,竟然用上了比喻句,老师立马表扬他回答精彩。“胡萝卜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王老师们一起走入这个有趣的故事就会知道的。”老师一边把画面展示给孩子们看,一边投入地讲述故事,不时用夸张的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呈现故事,力求使每个孩子都融入故事中。读到胡萝卜先生把长胡子送给小女孩做风筝线时,教师把学生朱思雨请到了台上,让他和老师一起来演演这一幕。孩子很大方地表演着,很默契地配合着,仿佛经过了排练一般,全班同学都睁大眼睛欣赏着王老师们的表演,有的同学也跟着手舞足蹈地做着剪胡子的样子……接着讲胡萝卜先生把长胡子送给鸟妈妈做晒尿布的绳子,孩子们都被这有趣的情节吸引住了,王老师叫了宋崇铭和李佳皓表演这一场景。两个孩子的即兴表演能力挺强的,台词都是自己临时编的,精彩的表演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好不容易让兴奋的孩子静下来,王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王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孩子们一直保持着极浓厚的兴趣倾听王老师的讲述。讲完故事,王老师让孩子们说说胡萝卜先生把自己的胡子送给别人后心情怎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道:“高兴、开心!”王老师意味深长地对孩子们说:“其实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分享,分享自己的知识,分享自己的能力,分享自己拥有的一切。胡萝卜先生用自己心爱的胡子去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的同时,他自己也分享到了别人的快乐!希望同学们以后也像胡萝卜先生一样帮助他人,让别人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快乐自己!”孩子们若有所思地望着王老师。这里王老师利用好的绘本不仅文图兼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难怪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最后,王老师让孩子们发挥想像,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帮助了哪些人。一节课,孩子们兴致勃勃,颇有收获,王老师也上得轻松、兴味盎然。课后认真反思,如果给点时间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胡萝卜先生帮助别人的一个场景,和同桌合作表演,然后叫几组同学上台表演,能培养了更多孩子的即兴表演能力和合作参与意识,效果会更好。另外,回家可布置孩子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续写一段胡萝卜先生帮助他人的故事,这样,利用绘本引导写话,培养孩子的想像能力和写话能力,那更是一举多得了。总之,王秀英运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与精致生动的图画讲述故事,讲授知识,启迪心灵,对孩子们有着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王老师会尽力上好每一堂绘本阅读课。我也深信,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阅读课,开启孩子自主阅读大门的钥匙。14.*不会叫的狗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周老师的课,周老师的课总是那样清爽宜人。细细思量,课依然是好课,但是筋骨却发生了变化。作为统编教材的同行人,周老师对新教材新教法一定有着更深刻的体会,这从她的课堂行为的转变可见一斑。下面谈谈我的看法。本文以新奇的想象,写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周老师先让学生听各种动物的叫声,通过听动物叫声,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叫声的独特性。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预测,在实践中运用,进一步感受阅读童话故事时预测的乐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课文篇幅比较长,因此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读准读通课文,根据本课多音字比较多的特点,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词语。课堂上,多次让学生默读,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与交流时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复习预测的方法,提高学生预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测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阅读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在探究、评价的过程中提炼预测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能帮助学生把长长的故事讲简洁,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时,学习步骤与要求清晰,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开放的空间给了学生自主全员参与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倾听、判断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设计本节课时,周老师安排了一个续写结尾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到底应该安排在哪里,一直没有定下来。按常理应该是安排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因为先把握文本再进行写作训练更符合教学规律。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新的评比要求,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朗读、预测童话故事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喜爱童话、阅读童话的兴趣。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评课稿《名字里的故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这次青年教师素养大赛纳入了表达类的课堂教学内容,其实也是落实我们统编教材里的双线并行。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品格是道德人生的基石,能力则是智慧人生的基石。有人把口语交际提高到一个高度来认识,说口语交际是个体社会存在
本文档为【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全册评课稿(完整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111957
本人热爱教学,关心学生。
格式:pdf
大小:70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7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0-04-06
浏览量: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