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全册表格式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全册表格式

举报
开通vip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全册表格式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出示“小熊购物”课件。谈话引入:今天,小熊胖胖和乐乐听说下午要开联欢会,就...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全册表格式
课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出示“小熊购物”课件。谈话引入:今天,小熊胖胖和乐乐听说下午要开联欢会,就来到商店买些东西。你们看商店里有什么?(出示主题图)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读图,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说出商店里有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二、探究新知1.建立模型提出问题:小熊胖胖要买什么呢?买这些东西需要多少钱呢?快帮算算吧!(小组同学交流)(1)怎样列算式?(2)每个算式分别求的什么问题?(3)如果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就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3×4+6或6+3×4看胖胖,读出胖胖的问题:我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3×4=12(元)12+6=18(元)2.小组讨论:这两个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什么?为什么?(1)选择算式试算。(2)探究运算顺序和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格式引导学生讲一讲思考过程,为什么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结合情境说清楚。(3)再次体验运算的顺序在会书写一个算式的基础上,选择另一个算式算一算。提问:6+3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与情境图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发现运算顺序的道理。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先算乘法,得出4个面包多少钱。再算出和饮料一共多少钱。(4)交流书写体会(5)离开具体情境,掌握混合运算的一般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6)总结计算方法。3.介绍脱式写法三、巩固练习1.课后练习1、2题2.引导学生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计算,可以画图帮助理解。根据运算顺序直接进行计算。板书设计:小熊购物分步:3×4=12(元)综合:3×4+612+6=18(元)=12+6=18(元)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试一试)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出示“小熊购物”课件情境。谈话引入: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二、探究新知1.小熊壮壮拿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怎样列算式?(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展示。(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理解应用。全班汇报教师板书,作为答辩人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接受其他同学提问。(1)每一个算式分别解决什么问题?(2)混合运算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1)你知道这个算式解决什么问题吗?7×3+530-4×57+6×2(2)讨论:在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如果给你20元钱,你准备买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解决。你有什么收获?三、巩固练习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再算一算。20-2×75×3+44×6-20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板书设计:小熊购物(二)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买文具(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1.提问:“原价每本3元”、“现价每本5元”和“现价5本10元”表示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1.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后,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2.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方法一:在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表示的意思,再引导他们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表示;还可以怎样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方法二:让学生对应图示,说说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方法三:结合情境说说思考的过程,以及每部分的实际含义。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三种方法:1.直接画图解决问题2.画图并分布列式解决问题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再次体验运算顺序,根据算式说说每部分的实际意义,并算一算。3.怎样书写呢?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解决问题二:1.出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知道哪些信息,需要先求什么3.独立解决4.集体交流重点讨论:为什么先算10÷5,为什么3-要写在10÷5前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什么?5.集体计算3-10÷5。三、讨论总结哪种做法对?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算式的正误。适时追问: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你有没有好办法介绍给大家。总结除加、除减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在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保证等号两边相等。板书设计:买文具分步:10÷5=2(元)综合:3-10÷53-2=1(元)=3-2=1(元)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买文具(二)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1.提问:“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1.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后,引导学生理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2.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4.怎样书写呢?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算是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然后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即“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三、巩固练习课后练习3题、第4题。板书设计:买文具(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过河(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二年三班的小朋友到公园游玩,他们要租船到河的对岸去,他们遇到了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呢?2.出示主题图,请同学提出问题。二、探究新知1.问题: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2.解决问题:独立列算式。想要先求出男女生总人数是多少,再计算需要几只船。3.全班汇报。4.这样列算式你是怎么想的?5.要想先算加法,就需要请小括号来帮忙:(29+25)÷9才能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6.在混合运算的算式中,一般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话,就先算括号里的。7.提出问题: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思考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小组讨论: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有25个苹果,吃了4个后,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个?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25-4)÷3=21÷3=7(个)3×2+4×2=6+8=14(元)或2×(3+4)=2×7=14(元)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超市的苹果和橘子都卖2元钱1斤,妈妈买了3斤苹果,4斤桔子,共花了多少元?3.算一算(小组比赛)(24+25)÷7(30-16)÷2(100-75)÷5(90-87)×9板书设计:过河分步:29+25=54(元)综合:(29+25)÷954÷9=5(元)=54÷9=6(元)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过河(二) 教学目标 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限乘”是什么意思?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3.全班交流: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结合情境讨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算顺序。5.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书后练习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板书设计:过河(二)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对于一些问题在计算时没有小括号行不行?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看一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重点 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出示主题情境图,说一说图中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他们分别站在什么位置?从哪个角度观察长方体纸箱的?二、探究新知1.观察情境图,独立想象判断。(1)出示问题中的三幅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连一连。(2)完成后组织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组织集体交流: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说清楚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第一幅图是淘气从上面观察的,只能看到一个面;第二幅图是笑笑从左边观察到的,能看到两个面;第三幅图是妙想从右前方观察到的,能看到三个面。教师要适时的找学力有困难的学生观察实际物体,进而排除难点。2.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分析提问的意思,“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是什么意思?(1)先引导学生不看,想一想: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2)看一看,观察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观察纸箱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小组内同学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与图中相符的位置轮流观察,互相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通过实践观察得到:能看到四个面的想象是错误的,站在不同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3)说一说,讨论: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三、巩固练习1.出示观察小熊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四名同学都是站在什么位置观察小熊的?2.出示问题下面的四幅图,让学生尝试独立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也可以借助实物观察。3.集体交流。活动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30-16)÷2(100-75)÷5(90-87)×9板书设计:看一看(一)情境图打印粘贴,连线三幅图。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2.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重点 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难点 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在观察一个物体时,站在不同位置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找同学到前面演示,其他同学说一说她看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二、探究新知情境一,出示情境图。1.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小朋友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桌子上的牙膏盒和茶杯的,他们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观察奇思和淘气的相对位置,以及他们两个看到物体的位置关系。讨论淘气和奇思看到的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先说说笑笑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再讨论笑笑能否看到牙膏盒。小组合作模拟观察。情景二: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1.引导学生看清笑笑在桌子的哪一边?2.出示四幅画面,从中选择哪幅图是从窗外看到的。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选择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三、巩固练习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同伴说一说。2.同伴合作,模拟练习题中的情景,做一做,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是什么。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解决吗?板书设计:看一看(二)当前面物体比后面宽、高的时候,后面的物体会被挡住。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加与减(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集体指导1.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以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的情况:三年级捐书情况四年级捐书情况 年级 数量/本 三(1)班 118 三(2)班 104 三(3)班 95 年级 数量/本 四(1)班 103 四(2)班 109 四(3)班 98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请大家试着估一估,哪个年级捐的多?学习指南1.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连加法该如何计算?2.尝试着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可以写出多种方法。3.小组交流,组员要轮流介绍方法,各自发表意见,最后挑选出一种简洁并易于理解的方法,准备全班交流。说说你估算的方法。二、小组和个别学习1.独立完成学习卡片。2.小组交流并汇报3.小结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三、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1.引导检测卡有错误的同学改错,全部正确及改完错误的同学继续做发展卡。2.做完发展卡,提醒学生到答案区对答案,引导发展卡有错的同学改错,理解有困难的题可以在组内交流也可以求助老师。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运白菜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2.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累从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与同伴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精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重点 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运用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集体指导出示书中“运白菜”的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小组和个别学习1.解决问题:还剩多少棵白菜?提问:你能试着先估计还剩多少棵白菜吗?说一说自己估算的过程和方法。2.学生独立计算出示学习指南:学习指南1.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连减法该如何计算?2.尝试着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可以写出多种方法。3.小组交流,组员要轮流介绍方法,各自发表意见,最后挑选出一种简洁并易于理解的方法,准备全班交流。3.小组交流并汇报4.小结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5.算一算、再进行验算。三、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1000-372-210集体交流。1.完成检测卡,到教师处进行批阅。(合格的同学进入到练习卡片的学习,没合格的同学需要改正错误后才可以进入到练习卡片的学习。)2.练习卡片完成后到相应的答案区对答案,改正错误时,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讨论或请老师帮助。3.完成练习卡后进入发展学习。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节余多少钱 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的直观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 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运用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集体指导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二、小组和个别学习1.出示问题1“亮亮和奶奶8月份花了745元,8月份节余了多少元?”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2.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讨论3.组织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还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吗?说一说。4.出示问题2“九月份节余260元,十月份节余的钱比九月份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提问: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哪个信息已经知道?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通过哪两个信息能求出来?独立解决,可以画一画,做一做。260-30=230(元)260+230=490(元)260+(260-30)=260+30=290(元)集体交流,全班汇报。260为什么用了两次?5·试一试: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约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组织集体交流三、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1.出示学习指南,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卡。教师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2.引导检测卡有错误的同学改错,全部正确及改完错误的同学继续做发展卡。3.做完发展卡,提醒学生到答案区对答案,引导发展卡有错的同学改错,理解有困难的题可以在组内交也可以求助老师。学习卡片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集体指导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二、小组和个别学习1.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方法?有什么异同?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2.集体试着画一画。学生独立试画画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你能试着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集体交流汇报3·解决: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直观图和线段图”是如何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三、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1.练一练:25页1题。2.25页2题。3.25页3题。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集体指导1·回顾交流:我们昨天是怎样学习“火车里程表”这节课的?2·怎样利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的?二、小组和个别学习1.出示问题情境和汽车里程表。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一看、说一说。2.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图中的35千米是什么意思?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35千米是星期一之前行驶的路程;160千米包括星期一行驶的路程35千米,也包括星期一当天行驶的路程。在图中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实际上行驶多少千米?尝试画一画直观图或线段图。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3.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集体交流汇报4.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集体交流,全班汇报。三、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1.练一练:27页1题。2.25页2题。3.25页4题。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乘与除(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 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集体学习,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学校想在教学楼周围种一些树来绿化校园,给同学们创设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学校购买了一些树苗,请看主题图。1.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二、独立思索1.组际交流口算“20×3”的方法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口算方法。3.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1.完成数学书P30算一算板书设计:问题一:3捆一共多少棵?问题二: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多少棵?20×3=60(棵)500×3=1500(棵)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需要多少钱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集体学习,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星期天,甜甜、淘淘和明明一起来到海边,仔细观察图,他们在做什么呢?你能从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找出所需的数学信息。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二、独立思索1.组际交流口算“12×3”的方法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口算方法。3.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1.完成数学书P33练一练板书设计:问题一: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问题二: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一个小皮艇多少元?12×3=36(元)18×4=72(元)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丰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 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集体学习,创设情境,问题导入。1.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从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找出所需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2.独立探索“60÷2”的口算方法。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认真倾听,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指南中的学习要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3.组际交流口算“60÷2”的方法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口算方法。(全班交流。──介绍组内认可的口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异同。)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学习任务1.独立学习(1)运用刚刚学到的除法计算方法,在数学书P34,独立解决山羊伯伯的问题。(2)记录计算的过程,准备全班交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完成数学书P35的练一练。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1.完成数学书中的相应练习,并交流收获与困惑。板书设计:问题: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山羊伯伯要把这些白菜运回家,需要运多少次?60÷2=30(根)160÷8=20(次)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植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集体学习,创设情境,问题导入。1.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从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找出所需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2.独立探索“36÷3”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学习任务一: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认真倾听,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指南中的学习要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3.组际交流口算“36÷3”的方法1.独立学习(1)运用前面学习的除法知识,独立探索用不同方法计算“36÷3”的结果。(2)记录计算的过程,准备小组内交流。2.小组交流(1)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学习任务二: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1.独立学习(1)运用刚刚学习“任务一”的收获,尝试独立解决“任务二”,列出算式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计算结果。(2)记录计算过程,准备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交流(1)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2)在小组内解决组内成员困惑的问题,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卡上的问题。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1.完成数学书P37的练一练。板书设计: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36÷3=12(棵)48÷4=12(组)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感知周长 难点 感知周长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集体学习)。欣赏图片。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请大家欣赏老师收集到得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欣赏一下。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色笔沿着树叶的边一笔描出它的轮廓。2.独立探索“36÷3”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学习任务一: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认真倾听,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指南中的学习要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3.组际交流口算“36÷3”的方法1.独立学习(1)运用前面学习的除法知识,独立探索用不同方法计算“36÷3”的结果。(2)记录计算的过程,准备小组内交流。2.小组交流(1)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索。学习任务二: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1.独立学习(1)运用刚刚学习“任务一”的收获,尝试独立解决“任务二”,列出算式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计算结果。(2)记录计算过程,准备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交流(1)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2)在小组内解决组内成员困惑的问题,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卡上的问题。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1.完成数学书P37的练一练。板书设计: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36÷3=12(棵)48÷4=12(组)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长方形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3、能运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难点 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集体学习)。欣赏图片。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解决长方形周长与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请看大屏幕。观察主题图,思考要解决的问题。2.独立探索学习任务: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独立学习(1)独立思考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你能想出几种不同方法?(2)独立思考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你能想出几种不同方法?(3)尝试梳理、总结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准备交流。2.小组交流(1)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2)在小组内解决组内成员困惑的问题,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卡上的问题。3.全班交流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的周长计算算方法。引导学生说明,理解不同的方法。二、组际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三、检测诊断,学习结果1.独立完成数学书P49习题。板书设计: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蚂蚁做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 难点 理解竖式乘法运算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集体学习1.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师:谁能列出算式?2.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问题。每排有12只小蚂蚁,共有4排,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12×4=二、探究新知,个人学习1.研究12×4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指南:(1)拿出《学习卡片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再在右边的空白处写出相应的算式。(2)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补充说明。2.组内交流。师:在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师:组长总结组内共有几种不同的算法。3.全班汇报。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算法?师:还有不一样的算法吗?4.理解乘法竖式。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你能说一说,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吗?)5..板书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含义。给出乘法竖式通常的写法,解释含义。(竖式的简缩形式)6.跟踪练习: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7.独立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师:你敢接受新的挑战吗?出示题目:213×3=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吗?8.同桌交流。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三、巩固练习1.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2.小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去游乐场(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3.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明确在乘法计算中“个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的道理。 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方法,明确在乘法计算中“个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的道理。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集体学习1.出示长春胜利公园游乐场相关图片。2.出示“去游乐园”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师:你能解决3人和4人坐太空船各需要多少钱吗?3.独立完成《学习卡片2》问题1和问题2。4.全班汇报。二、探究新知1.尝试独立完成《学习卡片2》问题3。师找出学生做错的典型例子。2.展示错误例子。师将错误例子,抄写在黑板上。供学生讨论分析。小组内交流。(1)讨论分析组内错误例子。(2)讨论分析,黑板上的错误例子。3.全班讨论竖式的正确算法及每一步的意思。4.规范有进位时竖式的写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学习卡片2》问题4。2.完成数学书P55—2题。3.小结:今天学习的竖式计算,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乘火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运用乘法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小调查:中长途旅行,你一般选择哪种交通工具?(飞机、火车、汽车等)2.出示情境图。师:根据图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独立完成《学习卡片3》中的问题1和问题2。2.组内交流算法。学习指南:(1)每人说一说自已的算法。(2)比较竖式计算与前面所学竖式计算的区别。(3)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要说清楚,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思。这个竖式与前面所学竖式的区别是,有两次连续进位。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十位满几十,就向百位进几。3.全班交流算法。4.规范竖式书写方法。三、巩固练习1.跟踪练习:板书设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去奶奶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重点 运用乘法和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出示情境图。师:仔细看图。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吗?师:看得出来,图中的信息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理顺一下吗?二、探究新知1.画图。师:在《学习卡片4》上,用画图的办法分析问题,表示出题目中的相关信息。2.小组内交流。学习指南:(1)与同学说一说,你所画图的意思。(2)组内推荐出好的画法,准备全班交流。3.全班交流。重点介绍线段图画法。4.看线段图,列式计算。师:完成《学习卡片4》问题2。5.完成《学习卡片4》问题3。师: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三、巩固练习1.完成数学书P59,练一练第1题。2.全班交流。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0×5=?(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3.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神奇的“0”。师:0,可以说同学们对它是既既熟悉又陌生。你了解0吗?(1)5+0=55-0=5可以说0表示什么也没有。(2)温度计上的0度,有实际温度的,并不是什么也没有。可以说,0表示分界线。(3)直尺上的0。可以说,表示的起点。(4)说你的压岁钱达到了10000元。可以说,这些0都是在占位。0表示什么也没有;(0度有温度)0可以用来占位;0可以表示起点。2.讲故事:0的来历。二、探究新知,集体学习1.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师:在乘法中,0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比如,0×5=0,0×19=0,0×100=0等0乘任何数都得0师:你知道,为什么0乘任何数都得0吗?比如,0×5,表示5个0相加,即0+0+0+0+0+0,结果是0,所以0×5=0。2.探讨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1)出示4道题,学生独立试做。(2)指导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简写形式。三、巩固练习1.跟踪练习:2.“0乘任何数都得0”与“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的比较。板书设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0乘任何数都得0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买矿泉水(连乘) 教学目标 1.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连乘法。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体会连乘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难点 体会连乘的实际含义,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出示情境图——买矿泉水。师:仔细看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2.指导估算方法。师:如果准备150元够吗?估一估。尽量往大了估,24×2=48,比50小,50×3=150,150元够了。二、探究新知1.列式计算。师: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可能会有两种列式方法:分步计算和综合计算。2.组内交流。师: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3.全班汇报。师:无论哪种方式,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计算过程的意义是相同的。3.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如果学生提到:3×2×24要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步算式的意思。)三、巩固练习1.跟踪练习: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汇报。2.课堂练习。板书设计:连乘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 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认识。 难点 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教师板书日期。2.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可以提示: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你还能告诉大家哪些难忘的日子呢……)教师板书日期。3.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教师板书课题。二、学习任务——认识大月、小月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日历)教师: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日历来完成我们接下来的学习。请同学们先看一下学习指南。学习指南一、独立学习观察教科书后面的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二、小组学习(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例如:各个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等。(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三、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小结:1.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其中1,3,5,7,8,10,12月每月是31天;4,6,9,11月每月是30天;2月的天数很特殊,分别是28天和29天。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2.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教师提问: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各个月份的天数吗?1.组织全班同学举起左拳头指一指、说一说,检查数的对不对。(拳头记忆法)2.组织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记一记。四、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 平年、闰年的认识。 难点 平年、闰年的认识。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认识闰年、平年组织同学们把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学习指南一、独立学习把教科书后面的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二、小组学习(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二、集体学习1.你发现了什么?小结:(1)2月份29天的年份是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都是28天。(2)4年里有一个闰年。2.组织学生完成试一试第二个问题。你知道你18岁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推断方法。3.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1)说一说一年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2)算一算。组织学生根据我们刚学习的知识算一算,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集体交流。三、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一练。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认识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难点 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主题情境,从这两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几时的时候淘气正在做什么?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结论:虽然钟表上显示的都是1时,但表示的确不是同一个时刻。二、介绍24时计时法1.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几时吗?2.认识一天的开始①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么?(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②师: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一起在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景。(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③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④师:到了夜里12时,就
本文档为【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全册表格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64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08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