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理论发展史.

管理理论发展史.

举报
开通vip

管理理论发展史.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科学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也称为科学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古典管理泰勒(美国)→科学管理理论理论主要法约尔(法国)→管理过程理论代表人物韦伯(德国)→行政组织理论{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费雷德里克·温斯洛·泰...

管理理论发展史.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科学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也称为科学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古典管理泰勒(美国)→科学管理理论理论主要法约尔(法国)→管理过程理论代表人物韦伯(德国)→行政组织理论{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费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美国的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人们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是管理走向科学的第一步,在科学管理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主要代表人物:著名学者亨利·甘特(HenryL.Gantt)和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GilbrethandLillianGilbreth)等人。他们创造了用图表反映组织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执行情况的方法,此表被称为甘特图。弗兰克·吉尔布雷斯(1868—1924)及妻子莉莲进行了确定完成一个特定任务的最佳动作的个数及其组合的动作研究。(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1.建立一种严格的科学方法。2.科学地挑选工人。3.管理者应该与工人真诚合作,保证工人按照科学原则、方法工作。4.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应进行明确分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以协调一致代替不一致。这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订科学的操作方法。2.选择“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计划与执行两种职能相分离。5.实施例外原则。泰勒认为:工人靠经验操作是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根本原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用科学的操作方法;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变由工人自由选择工作为根据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应该根据工人实际完成定额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工资率。应把原来职能界限不清的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工作法取代原来的经验工作法;高级管理者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组织的重大问题上,而将日常管理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同时应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泰勒所指的第一流的工人应符合以下条件:(1)第一流的工人必须是有能力、最适合做第一流工作的人。(2)第一流的工人必须愿意工作,而不是被强迫去做某种工作。(3)一般的工人可以通过培训成为第一流的工人。(4)第一流的工人必须干第一流的工作,做到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泰勒还认为,那种能够工作而又不想工作的人不可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三)实行科学管理的目的1.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取代经验管理。3.企业主和工人在思想、精神上适应变革。(四)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和局限性1.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学早期发展的重要性(1)冲破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的束缚,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2)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推动生产的发展,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3)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实践、验证和发展有了基础。2.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1)把工人视为机器,使工人的体力和技能受到最大限度的挑战。(2)以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工人,以最紧张的状态从事劳动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大多数工人无法达到。(3)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忽视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二、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出生于法国,他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企业的职能和管理的职能,创立了一种能广泛适用于各种组织的一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即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在管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把企业经营划分为六种不同的活动,提出了五项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从而确立了管理普遍性的概念和一个全面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1.将管理活动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来。2.倡导管理教育。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4.提出14条管理原则。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是经营的第六项职能。并认为“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管理由各种职能构成,是由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法约尔认为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简单还是复杂,它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基本活动,即: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2.商业活动:采购、销售、交换等活动。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4.会计活动:财产清点、成本统计、会计核算及其他。5.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6.安全活动:设备维护、职工和物资财产安全保护。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责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为:1.身体条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思维清晰,谈吐清楚。2.智力条件:具有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3.精神条件:工作态度主动,意志品质坚定,愿意承担责任,为人忠诚,有干劲,有尊严。4.全面教育:对于与自己所执行的职能领域相关的其他问题也能够熟悉或有所了解。5.特别知识:对其他职能所特有的知识,如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政职能、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6.经验:把个人从工作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技能、吸取的教训加以整理、总结。法约尔是第一个研究和论述管理职能的人。他指出,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活动,这种活动对应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1.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对有关事件进行预测,并以预测结果为根据,制订出工作目标和经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2.组织:为各项劳动、材料、人员等资源提供一种结构,使各种资源有效配置和组合,完成已确定的工作目标。3.指挥:促使组织为了达到工作目标而行动的领导艺术。4.协调:连接和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使组织的各个部门保持一致,和谐配合,工作顺利进行。5.控制:通过检查,核实实际执行情况是否与计划、指示及确定的原则相符合,以便及时加以纠正。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1.工作分工:通过实行专业化分工使雇员们的工作更有效率。2.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是这种权力。3.纪律: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都必须遵守和服从组织的规定和纪律。4.统一指挥:每个雇员只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并向其汇报工作。5.统一领导:具有同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个计划指导、一位管理者领导下进行。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个人或群体的利益,都不能置于组织整体利益之上。7.报酬:对雇员的劳动必须支付公平合理的报酬。8.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指下级参与决策制定的程度,管理者的任务是找到在每种情况下最适合的集权程度。9.等级链:信息应当按照等级链传递,但当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延迟时,则允许越级报告和横向沟通。10.秩序:凡事都各有其位,并且都各在其位。11.公平:管理者应当和蔼友善、公正公平地对待下级。12.人员的稳定性:雇员的高流动率会降低效率。13.首创精神: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有首创精神,还应积极鼓励雇员发表意见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4.团队精神:注意保持和维护组织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和谐与协作的关系,实现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五)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的创新之处1.将管理人员的正式权力和个人权力区别开。2.强调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3.重视员工的创造性和团队精神。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一)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是科学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组织活动应当以权力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或世袭地位为基础,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性组织体系,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韦伯认为,社会经济组织越庞大,管理就应该越严密、越精细。而对大型组织进行严密精细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某种合理合法权力作为组织的基础,否则组织就无法实现其既定的目标。权力可以消除混乱,带来秩序。传统组织是以世袭的权力或个人的超凡权力为基础的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发展、企业规模扩大、管理正规化等方面的要求。韦伯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式的权力及与之相对应的组织形态:个人崇拜式权力(由于对某个人的信任和信仰而产生的权力)——神秘化的组织。“世袭”的(传统式)权力(由于个人占据着特殊职位而产生的权力)——传统的组织。合理合法的权力(按职位等级赋予、在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中明确规定的权力)——合理化、合法化的组织。(二)行政组织理论的特点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分工。2.清晰的等级关系。3.详尽的规章制度。4.非人格化的相互关系。5.人员的正规选拔。6.固定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以及行政组织理论被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把人看成“经济人”,把组织员工当作“机器”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忽视对人的需要及行为的研究,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2.着重研究组织内部管理问题,没有涉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属于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第二节行为管理理论一、霍桑试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1880——1949)为首的一批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电话机厂进行了“霍桑试验”。该实验主要研究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分为4个阶段,历时8年。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试验的目的是要证明工作环境与生产效率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试验结果说明,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照明条件只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一个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对工人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试验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试验发现工资报酬、工作日和工作周的长度、工间休息等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条件和监督方式的改变可导致工人工作态度的变化,因而产量仍在增加。同时也说明,各种工作条件,包括福利待遇,也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唯一因素。第三阶段:访谈试验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征询职工意见、与职工进行交谈的实验。通过试验证明,物质条件的变化往往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不大,人们的工作成绩还受其他人的影响,即不仅仅取决于自身,还取决于群体成员。第四阶段:群体试验目的是研究社会因素对激发职工积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行为准则会影响工人的行为。这些准则包括工作量、与管理人员的信息交往等。霍桑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但试验结果表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环境、心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揭示了“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对职工生产效率影响的片面性。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他与周围人的关系,金钱或物质利益刺激只起第二位的作用。 4.以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是新型领导能力的要求。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导致了人们对组织中的人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不仅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行为科学的创立与发展行为科学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人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组织目标。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产生的动机、原因和影响行为的因素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表现和发展规律,以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以及对人的激励、引导和控制能力。行为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一是关于人的需要和动机的理论;二是关于“人性”的理论;三是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四是关于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中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包括: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麦克雷戈的X—Y理论(人性假设理论)。4.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在于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式,改变了管理者对员工的认识。员工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要素,而是宝贵的资源,必须予以保护和开发。要从人的需要、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管理活动对组织目标和个人成长的双重影响。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组织规模急剧扩大,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程度也普遍提高。面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许多学者从不同背景、不同层面,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对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多种管理理论学派。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1908—1984)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这些学派包括: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早期的法约尔和后来的孔茨。该学派把管理人员的职能作为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主要观点是:认为管理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同组织的类型或组织中的层次无关;不论组织的性质如何,所处的环境如何,管理人员的职能都是相同的,这些职能构成了管理过程;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并不是按顺序执行每项职能,而是同时执行这些职能;管理是在组织中由管理者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过程。经验主义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P.F.Drucker)和欧内斯特·戴尔(ErnestDale)。他们把管理看做是经验性很强的实务,强调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通过对管理实践经验(通常为案例)的分析、总结,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从事管理活动提出更实际的建议,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重视对管理成功经验的总结,强调管理理论的实用性,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巧,是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是一个独立的知识领域。 2.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一是要使企业形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在作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时,应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考虑。 3.提倡实施目标管理。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I.Barnard,1886—1961),该学派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认为组织是由许多具有各种社会和心理需求的人及其行为所形成的彼此合作的社会系统。组织中个人成效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成效的高低,决定了组织成效的高低。在这一系统中管理者的作用是有效地维护和协调这个系统,创造条件促进每个人努力提高成效,加强组织成员间的有效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是:1.正式组织存在应具有的条件:(1)有共同的目标,这是组织存在的基本要素;   (2)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协作意愿,这是实现组织目标不可缺少的要素;(3)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系统,它是将共同目标与协作意愿连接起来的桥梁和纽带。2.组织能否继续生存,取决于在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否使成员顺利达到个人的目的,取决于组织对环境的适应程度。3.管理人员的职责:   (1)规定组织目标;(2)善于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   (3)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和詹姆士·马奇(JamesC.March)。决策理论学派非常强调决策和决策者在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决策过程包括确定组织目标:设计、创造、制定、寻找实现该目标可能采取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令人满意”的准则选定“令人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按传统的“最优化”原则选定“最优”方案;认真执行方案以保证实现既定目标。决策的正确与否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权变理论学派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卢桑斯(F.Luthans)。所谓权变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而随机应变。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万能的管理理论、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每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都有其具体的适应性。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一是把组织看作是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二是强调根据组织的实际条件和情况选择最适宜的管理模式,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机制。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由弗里蒙特·卡斯特(F.E.Kast)和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J.E.Rosenzwig)等人创建。主要观点是:认为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是环境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们不断地进行着资源的交换。组织的管理者必须了解构成整个组织运作的每个子系统,使它们互相协调,同时组织系统必须适应环境才能获得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系统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三方面。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特里·司特(E.L.Trist)。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形成的社会技术系统,管理理论仅仅分析社会问题是不够的,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和群体行为、个人态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管理者必须把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并确保这两个系统的互相协调。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是注重定量研究,利用有关的数学工具,为组织寻得一个有效的数量解。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符合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以达到组织的目标。这个学派还提倡依靠计算机管理,提高管理的经济效益。人际关系学派人际关系学派认为,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他人或和他人一起有效完成工作的过程,研究管理问题必须注重研究人际关系。这个学派中大多数学者都受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他们以个人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研究管理中的人际关系,研究具有社会心理性质的个人行为的动机,认为处理好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是管理者必须把握的一种技巧。群体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也称为“组织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与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该学派注重研究组织中群体的行为,包括群体文化、行为方式、行为特点以及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行为的影响,组织中个人的从众行为,组织中的信息沟通等。管理角色学派管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Mintzberg)。由于该学派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主张通过观察管理者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发现管理者的活动规律,从而明确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管理角色学派对管理者所担任的三类十种角色作出定义。第一类是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共有三种,即挂名首脑的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的角色。第二类是组织信息的神经中枢,充当三种角色,即信息接受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第三类是决策方面的角色,共有四种,即企业家角色、故障排除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第四节管理科学的兴起一、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科技成果为手段,运用计量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信息、资源等各个方面做系统定量的分析,进行规划和决策优化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将计算机技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技术广泛运用在管理领域,取代传统的靠经验和直觉主观判断的管理方式,帮助管理者最大化地利用组织资源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实现管理活动的最优化和精细化。管理科学理论的主要分支包括数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运筹管理理论等。(一)数理理论数理理论的主要观点:⑴在管理决策中利用数学工具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研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减少决策的主观成分,增加决策的科学性。⑵把各种方案中的诸变数或因素用数量表示,强调选择最优化方案,用数字说话,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⑶广泛使用计算机。由于组织管理信息量不断加大,信息处理工作量也加大。为使决策更准确、更及时,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二)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把系统的观点和思想引入管理之中,把管理对象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一个系统。对于组织管理的任何个别事物的研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既要研究此事物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此事物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组织在制定计划、生产、质量、人事、销售、财务部门的工作时,应该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各部门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寻求使整个组织获得最优效果的方案。  2.组织是一个既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生产所需的技术手段(即管理“硬件”),又包括财务、任务、信息等各种管理方法(即管理“软件”)的系统。  3.组织的形式可以是各式各样的,也可分为许多子系统。而且由于组织系统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对于系统管理的研究,要从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两方面考虑,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不能忽视定性的分析。系统管理采用数学方法、模型理论,并运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分析研究。(三)运筹管理理论运筹学是一种分析、实验和定量的科学方法,主要研究在一定物质资源条件下,为达到某一目的,通过数量分析、统筹研究,做出最有效的计划和安排。运筹管理是指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一个组织的生产和其他方面的所有各项活动进行统筹的管理。二、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人本管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企业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人本管理的内涵是:要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人本管理分为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五个层次。具体内容包括: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建立理,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二)流程再造理论流程再造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提出来的。他对再造下的定义是:将组织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与速度上获得戏剧化的改善。他提出,企业流程再造(BPR)就是要针对竞争环境和顾客需要的变化,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TOCS)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这些方面都是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流程再造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必须采取激烈的手段彻底改变工作方法,使组织流程“一切重新开始”,摆脱以往陈旧的流程框架。(三)学习型组织理论该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首先提出,他认为:传统的组织类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环境发展的要求,未来真正出色的组织将是能够设法使组织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要把系统原则融入行为之中。考虑问题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整体,既要看到当前,又要看到长远。强调组织成员努力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要求组织成员改变旧的思维方式,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强调把组织建成生命共同体,建立共同愿景,人与人坦率沟通,摒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组织的共同构想共同奋斗。理论还要求开展团队学习,集体思考,以激发群体的智慧,强调决策权向基层移动。三、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创新 计算机的出现使许多原来理论上的数学模型变成了日常管理中的实际决策工具,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原来复杂甚至难以进行的定量运算变得容易而又简单。目前,计算机在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最简单的作用是对数据、资料等进行快速、准确的运算和统计。可使某些事务性工作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2.具有存储数据、资料的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出某项工作、事物及组织成员的相关资料。  3.能迅速传递、反馈、处理信息。可以及时向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工作状况,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调整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计划目标进行。  4.利用各种数学模型处理各种数据。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比较各种工作方案的利弊,帮助管理人员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决策。  5.处理程序化决策,使某些业务工作自动化。现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性决策的方法在会计、财务、销售、生产、采购等部门非常普遍。  6.能进行各种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他们的决策或方案可能产生的实施效果,以便对决策或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经过这样多次实验和调整,就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拟订出一项完善的决策或方案,经过实施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本章重点1.人类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2.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3.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4.管理科学理论。案例分析——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发展历程 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于1908年,现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标志。1996年和1997年,通用汽车公司排行世界500强首位。通用汽车公司管理发展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业期管理。公司的管理基本上属于经验管理。1908~1920年,公司在杜兰特的领导下迅速发展。杜兰特把全部精力用在扩大公司规模上,他任总经理四年,公司扩大了8倍。但是,公司管理极度混乱,公司总部的管理人员只有7人,由总出纳、总会计、法律顾问和杜兰特本人组成的管理小组控制着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计划制度不健全,管理政策不连贯,经营活动没有协调,部门之间各自为政。1920年公司因管理不善和工作效率低下陷入困境,杜兰特被迫辞职。第二阶段,管理调整期。1921~1924年,公司在副总裁斯隆的领导下,对组织、生产、人事及财务管理等进行了大幅度管理创新。斯隆提出“分散经营,各负其责,协调控制”的经营管理思想。他的改革原则是:建立部门经理负责制,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最高管理层的控制和协调能力。公司建立总公司、各经营部和工厂三级垂直指挥系统,建立了计划和报表等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事业部制”就是通用汽车公司这一时期的管理创新。第三阶段,管理发展期。1924~1966年,斯隆任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创立了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经营模式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并着手降低汽车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统一的会计制度、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免费下载29财务报表附注模板下载小企业财务报表下载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excel财务报表下载 制度和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基础上,1925年,公司开始要求各经营部门编制“价格分析报告”,形成部门成本控制中心。公司还逐步建立了部门核算制度,精确计算各经营部门的投资额和营业利润,评价中间生产部门对最终利润的贡献,形成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在他领导下开发的雪佛莱新车,美观平稳、价格低廉,一举击败了福特公司的王牌——T型汽车。随后,斯隆开始在全公司推行雪佛莱汽车的低成本和高质量的生产管理方法。到1928年,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量就开始超过福特汽车公司,1930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利润超过老福特。4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对管理体制作了进一步调整,组建了产品研制中心、工艺开发中心和汽车式样设计中心等,使公司的管理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新探索。为迎接新的挑战,1971年,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了公共政策委员会,研究提出改进管理的对策。1972年,公司成立能源工作组,研究能源问题的对策。1974年成立“组织审查委员会”,提出改组高层管理机构的建议,把海外经营和国内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使通用汽车公司向跨国公司的方向迈出关键一步。早在1970年,通用汽车公司的海外分公司就分布在13个国家。后来,公司采用了“平等、让利和共享”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海外业务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1974年,公司成立临时性的“设计中心”,在汽车工业首先采用“柔性中心”的做法,解决汽车小型化、高燃效、低油耗等技术问题,协调公司五大汽车部门的工程技术和产品开发,开创了汽车工业柔性管理的新时代。到1977年,通用汽车的耗油率为全美最低。通用汽车的性能指标与日本丰田、日产和本田等同类汽车相比不相上下,有不少指标优于日本汽车。但是,所有汽车的成本都高于日本车。这说明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虽已见成效,但还需要再加强成本管理。第五阶段,80~90年代的新发展。1980年开始,罗杰出任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罗杰为解决汽车的成本问题,开始向日本公司学习。1983年,通用汽车公司和丰田公司联合成立“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双方各投资一亿美元。8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先后推出了“世界车策略”、“神农计划”和“土星计划”。“世界车策略”瞄准欧洲市场。“神农计划”则是向高科技和多元化发展,改革经营体制,创新汽车生产体系。神农车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实现设计、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具有很强竞争能力。1984年,通用汽车公司用25.5亿美元购买了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公司计划将所有汽车设计、生产发动机部门、经销商等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用电子通讯系统把这些数据库连成一个系统,实现无文书办公。这种知识库网络正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1985年,通用汽车公司用50亿美元购买休斯公司,推出“土星计划”。罗杰指出:土星公司是一个学习新思想和新概念的大学校,土星公司的汽车将利用一切最新技术,土星计划是通用汽车公司成功的关键。罗杰希望的是高技术、高效率和高效益。1988年,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被美国《汽车时尚》杂志评为年度最佳汽车,但罗杰本人却逐步陷入独断专行的泥潭。1992年,史密斯出任公司总裁。史密斯立即着手整顿和强化公司内部管理,精简总部管理人员,提倡协作,确定衡量基准,鼓励创新,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开发海外市场。1994年,通用汽车公司盈利53亿美元,1995年盈利69亿美元。1996年通用汽车公司推出电动汽车。1996年和1997年连续登上世界500强的冠军宝座。回答问题 1.通用汽车公司管理发展的历程有无规律性?对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有何启发和借鉴? 2.如果你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你对该公司的未来有什么设想或打算?为什么?思考题1.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2.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3.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孔茨提出的西方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有哪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5.简述权变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实际意义。6.你认为产生于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现代社会中还具有实践的价值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7.学习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史,你得到的最大启示和收获是什么?
本文档为【管理理论发展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拍拍£宝贝
有多年的行政人事工作经验,现负责公司员工招聘,筛选,面试,培训等管理
格式:ppt
大小:564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5-29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