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析兰克史学

浅析兰克史学

举报
开通vip

浅析兰克史学 大 众 文 艺大 众 文 艺 121 层面上将意义分成各个子系统。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有 意义”和“无意义”。(当然日常生活与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意义 域,同样的词语在二者中的意思会有差别。)“无意义”我们如 何思虑与言说?而事实上,我们的思索和语词已经赋予了“无意 义”以意义。如果真有“无意义的世界”,那就是能想象或说得 出来的(因为这些字词已经道出它来了)。如果能想象或说得出 来,那么“无意义的世界”就在意义世界之中了,就成了有意义 的世界。意义是在不停地生成,表层意义域的增殖尤为迅速。如 现实中各种变...

浅析兰克史学
大 众 文 艺大 众 文 艺 121 层面上将意义分成各个子系统。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有 意义”和“无意义”。(当然日常生活与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意义 域,同样的词语在二者中的意思会有差别。)“无意义”我们如 何思虑与言说?而事实上,我们的思索和语词已经赋予了“无意 义”以意义。如果真有“无意义的世界”,那就是能想象或说得 出来的(因为这些字词已经道出它来了)。如果能想象或说得出 来,那么“无意义的世界”就在意义世界之中了,就成了有意义 的世界。意义是在不停地生成,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层意义域的增殖尤为迅速。如 现实中各种变化,从油灯到电灯、从步行到飞机、从快马送信到 伊妹儿……。深层意义域就是意义域的内核。相比较而言,意义 域内核的形成和发展要缓慢一些;一旦形成就有很强的稳定性。 意义域的形成是经验与先验的结合。在表层,经验成分居多。我 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厉害在做事。意义 内核的形成,更多的是先验因素所致。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活 在该意义域中的人群,成为他们成长的先天因素。在意义世界 中,内核是以各种具象和符号等多种形式显现出来。如,中国人 用筷子吃饭,而美国人则是用刀叉进食;这种具体的差异,在一 定程度上显示了中美两种意义世界的区别。我们还可以从一个民 族的建筑、服饰、礼节等等方面将其与别的民族去分开来。内核 并不是居于意义世界的中心,它是编织和镶嵌在表层意义域之 中,始终缠绕着各种符号和具象。它们不但相互转换,还相互控 制。意义域也是开放的系统,不是鸡犬相闻,而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影响和不断发展。 在生活中,意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对我们来说并不成为问题。因为意义 无处不在,大多都是具象化的,显而易见。活着,我们就有事可 作,有事要做,有事想做。(植物人有点特别,他对自身的意义 几乎消失。当然对他者依然有意义。)意义虽然在一定程度掌控 着我们,但是从个人生存的角度看,意义是个人的意义。意义内 化为个人的意义。意义是人生存的母体。意义的意义就在于经由 具象,符号等各种形式,以或显或隐的方式,始终指向人的存 在。 注 释 (Endnotes) 1、[法]A.J.格雷马斯,《论意义》,吴泓缈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年,3页 2、同上,4页 3、在人类思想领域中有不少被称之为“问题”的问题,在人类的认 知范围内,尽管人们对其中所涉及的概念有所了解,甚至是比较深入 的了解;有时候人们还会以为已经解决了,但是过了些时候随着认识 的深入发现这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而且还觉得原来的答案有问题, 甚至无法成立;又重新成为问题被人们探讨;有的人以为这些问题既 然至今都没有解决就有可能是假问题或者伪问题,于是想把它们彻底 铲除,但最后还是前功尽弃,无法如愿以偿;这就是无限非饱和性问 题。它们具有一些家族相似性:一、遵循既有的规则与约定,但又会 超越这些规则与约定;二、无限性,可以不断地被追问和阐释;三、 是以问题群与问题带的样式出现;四、多面性与多样性;五、思想与 语言部分参与构建;六、具有神秘色彩;七、非实体性。参阅拙文 《思域中的无限非饱和性问题》载于《学术研究》第二辑 白万柱 主 编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出版。 4、王峰,《意义诠释与未来时间纬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5页 5、同上 6、张维鼎教授在《意义与认知范畴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版)中对这五种观点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一、兰克及其史学思想 兰克(1795年—1886年),德国史学大师。在西方史学史 上,他是一位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作品颇 丰,包括《拉丁与条顿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 的德意志史》、《英国史》、《法国史》等。西方史学家称赞他 为“近代时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永远无法超越的史学家” 等。这些谥美之辞都表明兰克对后世史学有着巨大的贡献。“兰 克史学”思想极具广泛性,多重性与复杂性。其大体包括以下多 个方面: 其一,兰克主张写历史要客观公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力求不夹带任何个人的偏见。这是兰克一生孜孜以求并努力达到 的目标。在其处女作《拉丁与条顿民族史》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序言中,他便开 宗明义地指出,“历史给本书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 以利于未来。可是本书并不敢奢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他的目 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已。”在他看来,史学研究的 根本任务就是把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人物以文字的形式还原,即 “如实直书”。所以,不管这一点是否能真正做到,都正如汤普 森所说的:“这一点使人们更超然一些,姿态较好眼界较广而 已,不过只是这一点就够光荣的了”2同样这一点也是兰克影响客 观主义史学的重要之处。它将兰克提出的“如实直书”作为客观 主义史学的核心原则,将“陈述实际发生过的事件”作为客观主 义史学的主要纲领。 其二,关于史料考证与辨伪的理论,这也是兰克史学最为 重要的贡献。他运用“内证”、“外证”相结合的方法考订辨别 资料,从而来写信史。兰克就曾遍访柏林、维也纳、罗马、威尼 斯、巴黎、伦敦等地的国家档案馆和私人图书馆。这些都被客观 主义史学奉为圭臬。可是客观主义史学一味追求“如实直书”和 “史料考证”,而反对一切概念论和哲学的箴言。1886年,英国 史学的权威刊物《英国历史评论》在创刊词中声明:“历史的任 务是发现和陈述事实。为了避免党派之嫌,本刊拒绝接受涉及与 当时论争有关的问题的来稿。”这成为客观主义史学的宗旨。在 其中,兰克丰富的史学思想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他在史学研究中 采用的考证方法、原则以及与此相连的只言片语。“客观主义史 学是对兰克史学思想的片面理解和脱离。”3对兰克而言,获得 历史真实凭借的是一种信念,而就“客观主义史学”这一称谓而 言,是兰克的史学考证方法和思想传播到德国之外被泛化和误解 的产物,从而给人一种 “为了历史而写历史”的感觉。 其三,兰克史学中的客观主义、实证主义、历史主义因素。 浅 析 兰 克 史 学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 上海 200234) 祁志波 【摘 要】传统认为兰克史学就是客观主义史学,二者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上和思想上是完全等同的,但是随着后人研究的深入与开展,兰克史学思想与 客观主义史学思想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客观主义史学思想是兰克史学思想中的一部分,只有当“兰克复杂的史学思想被人们局部地理解时, 他的史学批判方法便构成了客观主义史学的基本内核其实兰克史学思想有其广泛性、多重性及复杂性,并对当时和后代有重大影响。因此我 们要对兰克史学思想要有一个较客观的把握。 【关键词】兰克史学 客观主义史学 影响 文史哲 大 众 文 艺大 众 文 艺 122 客观主义史学继承了兰克的客观治史态度,目的,以及史料批判 方法等思想,因而许多传统史家便将兰克作为客观主义史学的典 型代表人物。事实上,远超出客观主义史学思想范畴。在论述 历史叙述与历史哲学关系问题上,客观主义史学认为历史家只应 记述个体而不应研究一般;而兰克写过《历史与哲学的关系》, 《历史哲学的缺陷》等类文章,谈及了历史叙述与历史哲学的关 系。在他看来,历史与哲学之间并非决然对立,真正成熟的历史 叙述与历史哲学之间是和谐的,相辅相成的。由于实证主义也强 调史料的真实与准确,一些史家(克罗齐、柯林伍德)也将兰克 归为实证主义史家。同时兰克史学要求对历史事实做全面的理解 与实证主义史学的整体性研究也有共同之处。历史主义史学潮流 注重具体历史环境中的特殊个体性。兰克在著作中显示了对许多 个体国家的关注和许多确定的历史事件,这都透露出了历史主义 的因素。 其四,兰克史学中的主体意识及现实性反映。兰克多达54 卷的史学著作大都以政治史为主题,其中对强权政治观念,对精 英人物的关注还是无法掩盖的,他还是无法做到“消灭自我”、 “超然物外”。兰克学生吉泽布雷希特所著《德意志皇朝时代 史》中充满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帝国的崇拜,而兰克对这种 情感称赞有加。同时兰克思想中有时代和政治的烙印。时代烙印 指德国民族主义的盛行。拿破仑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和19世纪 中后期德国统一的趋向推动了兰克史学的诞生,这样的时代背景 也需要历史学的关注。1870年普法战争胜利在望之际,兰克将写 好的《七年战争》一书作为普法战争的“献礼”,并担任了普鲁 士国家史官,其名字中的“冯”名就是被封的贵族名。这些政治 意图与活动都反映了他的政治取向。难怪汤普森说:“兰克是普 鲁士王国的忠实奴仆,教会和国家的辩护士。”4 其五,兰克的“客观论者”形象与“理念论者”形象。作为 近代西方传统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兰克确给后世留下了两种形 象:一是客观论者形象,二是理念论者形象。在德国,无论是赞 成或反对他的史学思想的人都将他看作“德国唯心主义传统的继 承人”,另一个是“如实直书”者形象。在国外,尤其在美国他 却成为“科学历史学之父”。“理念论者”形象形成的原因之一 便是其历史观中包含着浓厚的宗教思想。他认为历史的动力是理 念,在理念背后则是上帝和“上帝的思想”。其原因之二便是: 兰克史学也是有着明显的政治取向的。他的研究方向的确立,他 的历史观点的形成,无不有着时代和政治的烙印。连他自己都承 认“政治因素”使他由古代史转入了近代史的研究。兰克“客观 论者”形象是与他的客观主义史学思想分不开的。19世纪的时代 与学术背景是产生此种形象的原因之一,而原因之二是兰克史学 本身的因素(他从未标榜要建立一套独特的历史学说)也促使对 他的学术体系不很了解的史学家们更多地注意了他的治史方法与 原则,而忽视了对他的整个史学思想的研究。 以上便是对兰克史学思想的初步论述,从中可反映出兰克史 学的广泛性、多重性与复杂性。可见,兰克史学并不是等同于客 观主义史学这么简单。我们应全面深入地了解兰克的史学思想及 对当时和以后的深远影响。 二、兰克史学的影响及其评价 兰克史学曾经称雄西方史坛,影响深远。他的弟子德国的魏 茨、吉泽布雷希特、聚贝尔,(英)阿克顿、(美)亚当斯等组 成了影响深远的兰克学派,期间又分化出了普鲁士学派、剑桥学 派。其规模和影响可见一斑。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阿克顿勋爵 这样说道:“我们每走一步都会碰到他。”聚贝尔也说:“兰克 控制着全德国的历史课程。”这显然有点夸张,但兰克史学对世 界各国的影响之大却是毋庸质疑的,它对近世以来中国史学的影 响也是如此。 首先,对新史学的影响。兰克史学代表的是一种传统的史学 范型,其基本的治史理念,包括客观主义态度,历史发展观念和 事实至上,都是传统的认识。20世纪新史学出现后,特别是年鉴 学派以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史学理论和模式,它使传统史学遭到批 判和质,分别在内容上、方法论上、认识论等方面,它都与传统 史学不同,且比传统史学要丰富,详尽得多。然而,20世纪新史 学与19世纪兰克史学之间的关联,并非单纯是一个阶段对另一个 阶段的否定与代替,而更多的应当是一种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兰 克史学中的某些合理内核已经逐渐融入了当代新史学的史学实践 中。鲁滨逊曾说:“国家决不是人类唯一关心的事情。”5言外之 意,国家仍是人类关心的重要事情之一。可见,在传统史学认为 重要的事情,在“新史学”中仍同样重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 说,20世纪西方史学的大变迁是一个对传统的超越与继承的复杂 而又矛盾的历史进程。 其次,对欧美的影响。兰克及其弟子们抓住了19世纪历史 学专业化和学院化的契机,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式(专题 研讨班)和研究(严格的史料考证,客观主义原则和政治军事史 主题)的方法论体系,通过实践活动,从而发展形成了颇具影响 的兰克学派,它成为19世纪史学中一支最重要的力量。其主要继 承者继承了兰克史学思想中的以强调历史“客观性”为核心的史 料考证方法与思想。这样,兰克学派常常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 学派。可见,兰克史学对客观主义史学的影响与渊源关系。 随 后,对客观主义史学的批判与反抗也来自兰克的传人,其中最重 要的有雅克布·布克哈特和卡尔·兰普勒希特。这二人又成为了 19世纪重要史学流派——实证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它虽是对兰 克客观主义史学派权威地位的动摇,但也是对史学思想的丰富与 发展,从而促进了史学的进步。所以它仍可以看作是兰克史学的 影响表现。在美国,被誉为“美国历史学之父”的班克罗夫特就 在德国接受过兰克“习明纳尔”教学方式的熏陶。赫伯特·亚当 斯也竭力在美国推广兰克“严谨的科学调查方法”和“如实直 书”的撰史原则。这样,兰克在美国很快成了“科学客观”的化 身。虽然到20世纪初,以鲁滨逊为首的“新史学”派对前辈美国 历史学家宣扬的兰克的形象发起了挑战,说“兰克的史学批判方 法和治史原则是他自己预设的一种心理假定而已。”但是美国史 学的发展正是站在兰克史学思想——这一巨人思想的基础之上 的。 再次,在中国,西方史学的巨大影响也不言而喻。兰克史 学传入中国的其一途径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由留学德国的 傅斯年,陈寅恪、姚从吾等人完成的。其中傅斯年就被学界称为 “中国的兰克”;其二,是19世纪末留日的梁启超、陈寅恪等接 触到了兰克史学;其三,留美学生何炳松、胡适等人引入美国新 史学之时,也将其中的兰克史学思想带到了中国。它的到来对中 国史学影响很大。在史学方法上,他的史料批判原则也成为中国 史学的重要原则;在史学撰述上,他的客观、超然的叙述原则在 中国史学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同时,兰克的专题研讨班的教 学形式对中国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影响至深。总之,兰克对中国 史学界的影响是久远而且深刻的。 无论是对西方还是中国,无论是在19世纪的传统时期,还是 在20世纪的“新史学”时期,兰克都占有无与论争的地位,其史 学思想的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尽管历史学家对兰克褒贬不一, 汤普森称兰克是“普鲁士王国的忠诚奴仆,教会和国家的辩护 士;他写的一切都是他的思想偏见和利害的反映。”6美国历史学 家比尔德认为“兰克是19世纪产生的最保守和最有偏见的历史学 家之一。”7古奇则认为“兰克是近代时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正 是这位史学界的‘歌德’,使德国在欧洲赢得了学术上至高无上 的地位,直到今天他仍是我们所有人的师表。”8但张广智所说 的:“人们根据各自的立场来批评兰克,往往是以批评者自己的 现实目的为前提的。”可能更客观一些。其实,兰克是时代的产 物。在传统时代,他全心全意地献身史学,把它当作一门独立的 科学,而不当作其他学科的婢女,这就是他的巨大贡献了。评价 文史哲 大 众 文 艺大 众 文 艺 123 明清时期,由于南北大运河的重新开通,使一向偏僻的鲁西 地区成为北达京师南控江淮的交通要地,由于“交通位置和自然 地理条件在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城 市产生以来,作为地域的政治、经济中心的城市大都与交通枢纽 相共生”,[1]从而使得山东运河沿岸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城市,包 括德州、临清、东昌、济宁等。由于城市商业的兴起,全国各地 的物产,各色人等均聚集在运河城市,使得运河城市的社会风俗 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对社会风俗变化的具体内容做一粗 略的探讨。 一、城市奢侈之风的盛行 山东运河城市地处山东西部,为齐鲁故地,礼仪之邦,其 风俗历来不尚奢侈,尤其是鲁西南地区,其地近曲阜,为圣人所 在之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直以节俭著称于世。但自明代运 河贯通以来,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各个城市纷纷变得富庶繁 华,这样就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欲望,从而使社会风气由尚俭变成 崇奢。史载在济宁“从前旧俗,早饭不过八碗,晚饭不过十喜而 止,从无热吃烧烤之说,近则无论贫富,每有宴会动以十六样、 二十样为美食,未及半厌饮,以后诸品竞属虚设,岂非暴殄? 再从前,所饮不过本地烧酒、黄酒、今则非南酒不可,似此靡 费,往往一饭破中人之产……”[2]足见浪费之巨,有鉴于此,政 府甚至发出劝谕,让市民力行节俭提倡“向如仍照旧俗,每席以 八样、十样为准,有减无增,鱼翅烧烤南酒之类一概不用,岂不 省而易办?”[3],然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奢华之风不 是一次提倡就可以刹住的,相反奢华之风不但未消减反而愈演愈 烈,甚至连丧事操办也变得奢华起来,“丧礼过于虚糜也,丧气 称家之有无,今则专事浮文陈设铺垫,灯彩罩棚无比精益求精, 且激集毫无相识之人,纷纷□送别名为社,自为壮观……” [4] 二、城市市井文化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除了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外,城市生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 改变,山东运河城市生活变得生气勃勃,丰富多彩。在大运河贯 通前,运河沿线的城市都是一种政治中心型城市,其主要功能是 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的,城中的主要居民是官僚和衙役,从事工 商业的人很少,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也很少。明代运河贯通之后, 城市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各种各样的城市活动也随之开展。 进入清代以后,经过明代二百多年的积淀,加上清中前期政治稳 定、经济繁荣等因素的影响,这时的城市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引人注目。在这些城市中几乎每天都用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平 常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活动是斗鸡、斗狗、甚至斗鸽子等,而在节 庆期间,则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在临清最兴盛的娱乐活 动是斗鸡,“斗鸡走狗齐俗也,而清源(临清)为甚”。[5]而在 节庆日期间,临清城的欢庆活动则更为热闹,尤其是在元宵节期 间,城市内多处兴办灯会,市民几乎倾城出动观灯,街市上肩摩 踵接,彻夜灯火通明,而又有客商坐在酒店里边,边喝酒边观 灯,直到最后醉倒在酒馆里,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节日狂欢的热 闹景象,时人沈启祚的《灯市篇》很好的描绘了灯市的这种景 象:“……炮花齐发吐朱丝,金菊葡萄满树梨,好事多方搆夺 制,幻作浮图灯百枝,此时见灯不见市,嘈嘈失失声音碎,狂客 使酒似颍川,醉奴狼藉当炉睡……”[6] 三、城市重商思想的盛行 山东运河地区地处山东西部,自古交通闭塞,重农抑商思 想浓厚,但是随着运河的开通,城市的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城市里店铺鳞次栉比,商业十分繁盛,从而使得逐本抑末的思想 开始松动,而且因为交通的发达,许多外地商人来到城市里经 商、定居,包括许多晋商、徽商、两湖商人、浙商等全国著名的 商帮,至今保留在聊城市的山陕会馆就是当时在东昌(今聊城) 做生意的山西陕西商人建立的,这些全国闻名的外地商人也带来 了他们重视商业的观念,这就使得重视商业利益的思想开始流行 起来,“文不经商,士不言利”的观念开始淡出人们的头脑,代 之于对商业利益的重视,运河城市的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 这导致人们的道德风尚也开始变化,在济宁就有“济宁州,太 白楼,三岁小孩戏老头”[7]的民谣来说明济宁重视思想的无处不 在,可见社会逐利重商的风气的盛行。 四、小结 随着运河的开通,山东运河城市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 展,成为整个北方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城市 风气的变化,这些风气可以看做商业发达以后山东运河城市在自 身的基础上出现的新的社会风气,但除此之外,由于运河沟通南 北,而山东运河城市又处于运河中部,随着南北经济往来的增 多,这些城市还出现了许多融合了南北各地文化现象的混合文化 风俗,这些文化风俗的出现值得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西南民族大学学 报》1998年第6期 [2][3][4]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三,风土,徐宗干修,许瀚纂 [5][6]乾隆十四年《临清州志.卷十一.风俗》王俊修 [7]转引自秦永洲 刘世昭《运河风俗钩沉》,《中国文化遗产》2006 年第1期 略论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城市社会风气的改变 王 滨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明清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山东西部运河地区出现了以临清、德州、东昌、济宁为代表的著名的工商业城市,随着这些城市商 业的繁荣,它们的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上的崇奢之风日胜。二是城市市井文化的兴起,城市生 活丰富多彩。三是城市商业文化的兴起。 【关键词】大运河 风气 城市 商业 兰克就要避免自己犯时代错位的错误。以“新史学”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衡 量兰克史学,都会发现许多令后人不满意的地方,不过仅仅批评 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理解兰克的时代条件以及他本身的创造性与 独到之处。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兰克及其思想。 参考书目 1、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第二版)》,复旦出版社2004年。 2、J ·W ·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下卷·第三分册》,商务印书 馆1996年。 3、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 商务 印书馆 1997年。 4、克罗齐,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 年。 5、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03年。 6、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7、郭圣铭:《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文史哲
本文档为【浅析兰克史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841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8-06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