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为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化景区建设

行为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化景区建设

举报
开通vip

行为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化景区建设 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化景区建设——以河南云台山为例 作 者 姓 名: 卢新新 作 者 学 号: 201112020416 导 师 姓 名: 史灵歌 专 业 名 称: 管理科学与工程 院 系 名 称: 旅游管理 完 成 时 间: 2012-6-15 行为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化景区建设 ——以河南云台山为例 摘要:景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运用到景区建设中,催生了数字化景区的诞生。本文基于行为者网络理论的视角,对数字化...

行为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化景区建设
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化景区建设——以河南云台山为例 作 者 姓 名: 卢新新 作 者 学 号: 201112020416 导 师 姓 名: 史灵歌 专 业 名 称: 管理科学与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院 系 名 称: 旅游管理 完 成 时 间: 2012-6-15 行为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化景区建设 ——以河南云台山为例 摘要:景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运用到景区建设中,催生了数字化景区的诞生。本文基于行为者网络理论的视角,对数字化景区进行分析,将行为者网络理论运用到景区的数字化建设中。以河南省云台山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云台山数字化景区行为者和网络的分析,构建涵盖人类和非人类因素的网络,形成数字化景区的发展网络。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必须平等地对待人类和非人类因素,通过节点建立相对稳定的行为者网络,来促进数字化景区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行为者网络理论 数字化景区 云台山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运用到旅游行业中。酒店、旅行社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相比之下,景区的信息化水平低,阻碍了景区的管理水平。在此背景上,国家寻求景区信息化管理,将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旅游景区相结合,促进景区的信息化建设。2004年建设部将九寨沟和黄山推荐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数字景区示范工程。而后,建设部又于2005年7月下发《关于搞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启动了18个数字景区试点工程[1]。通知要求经过一到两年时间,完成对10个以上的景区数字化试点建设和验收,整合在资源保护、旅游服务、规范管理、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全面推进数字化景区的建设工作。随后建设部将试点景区的范围扩大到24个景区。各大景区都开始进行数字化景区的建设规划工作。 景区在实施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不仅提高了对游客的服务质量,给游客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转变景区的管理方式,使之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最终实现了景区大跨步式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景区过于关注游客等人类因素,而忽视了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等非人类因素。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提升景区数字化水平,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法国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卡隆、拉图尔和劳等人提出了行为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2]。该理论主张,网络由人类和非人类实体共同构成,任何行为者的缺失和时空都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行为者网络理论试图取消自然和社会、主体和客体的传统二元划分,认为网络内的人类和非人类实体是平等的,达到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真正对称。这就为研究数字化景区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基于该理论,试图以该理论构建新的数字化景区,并以河南云台山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进展与评述 (一)行为者网络理论 行为者网络理论最早是由法国知识科学社会学家拉图尔提出,后学者们主要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和论述。最近几年,学者们开始将该理论用于旅游研究。Elodie Paget(2010)运用行为者网络理论研究法国滑雪胜地的发展以及公司的创新改革,重点强调在特定的网络内,人类和非人类实体之间的关系[3]。Carina Ren(2009)从行为者网络理论研究如何构建旅游目的地,以波兰扎科帕内为例,进行实证研究[4]。研究扩展了传统意义上旅游目的地的行为主体,包含人类和非人类实体。Casey D Allen(2011)以行为者网络理论为基础,研究旅游景观,指出网络中的每个要素都是有意识的,相互之间密切相关,为旅游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5]。台湾李嘉诚(2005)运用行为者网络理论研究乡村旅游,以实证研究为主[6]。国内学者张环宇等(2008)在李嘉诚的基础上,运用行为者网络理论用研究乡村旅游的内生式发展,以浙江浦江仙华山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新理论重新分析该地的乡村旅游[7]。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ANT理论的有悠久的历史,最近几年才运用到旅游中。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研究注重实际调研。相对而言,国内学者的研究比较匮乏,仅有少数学者开始研究,该领域的研究有待加强。 (二)数字化景区 目前,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景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化景区也被成为数字景区、景区数字化、景区信息化等,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景区的智能化管理。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化景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西方国家中,高新技术在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服务等方面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目前,许多国家基于不同技术、建立不同层次的数字化景区,以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增强游客的体验。其中,sheldon,Inkpen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旅游景区的应用[8];werthner,Klein,Buhalis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旅游景区的战略地位[9];O′Connor,Buhalis,Laws等从分析旅游分销渠道的角度讨论了信息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10]。 国内数字化景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30年的发展,诸多旅游学者从计算机、信息、经济、地理学等角度对数字化景区进行探讨和研究,但是研究数字旅游的偏多,研究数字化景区的比较少。吴乾隆等(2010)从概念、框架和应用系统等方面对数字化景区进行详细介绍,分析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11]。主要分析了数字化景区的应用系统,为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建议。李宏等(2011)分析了数字化景区多功能模块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提供经验[12]。魏来、梁永宁(2008)分析了云南石林数字化建设,探讨了其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13]。邵振峰等(2010)从物联网的角度,分析了九寨沟数字化景区的管理模式,提出“智慧景区”的概念[14]。邵培基等(2011)分析了四川峨眉山的信息化建设,重点研究游客管理系统[15]。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数字化景区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得益于国外技术先进,国外相关的研究比较多。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晚,数字化景区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以实证研究为主,缺乏理论方面的研究。 三、ANT对数字化景区的要求 (一)数字化景区建设的现状 数字景区的建设,一方面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旅游景区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原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数字旅游和数字景区建设的热潮。旅游局率先于2001年启动了旅游行业信息化系统工程——“金旅工程”,原建设部于2002年启动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后在2004年将黄山和九寨沟纳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的子课题——《数字景区示范工程》,从此全面拉开了国内数字景区建设的序幕。2005年建设部对黄山和九寨沟两个数字示范景区的一期工程进行验收,随后部署了数字化景区建设试点的推广计划[16]。2005年12月和2006年3月份公布了另外22家试点单位,我国数字景区建设试点单位增加至24家。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4家景区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 2007年,为了解国内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掌握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为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制定相应的规范以引导旅游业信息化健康发展,国家旅游局信息中下发旅游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对旅游行政部门,酒店,旅行社,景区(点)的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2008年国家旅游信息化的工作重心为加强“三网一库”的建设,推进旅游服务热线12301的建设,以及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三网一库”即旅游游政务网、旅游资讯网、办公自动化网、旅游综合数据库。 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快了旅游业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了数字化景区的建设。目前,数字景区的建设的示范景区有四川九寨沟、云南石林、河南云台山和安徽黄山,通过比较这几个景区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得出,目前数字景区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多媒体展示系统、门禁系统、GPS车辆调度、LED信息发布、景区CRM管理、GIS地理信息、旅游安全系统等方面。 (二)ANT对数字化景区的要求 1.关于行动者:消除人与非人的鸿沟 ANT中的核心概念是“行动者”,行动者包括人类(humans)和非人类(non-humans)的存在和力量。拉图尔通过对行为者概念的界定,取消了传统的自然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人与非人、物与非物的二元划分,给予非人类因素以关键的地位,达到自然物与社会性观念之间的真正对称性。ANT中广义对称性强调的是人类和非人类因素之间是对称的,或者说是平等的,因此要考虑人类和非人类因素之间的地位和关系。 行为者是指具有不同利益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参与者,包括人类和非人类因素。建设数字化景区,要明确行为者。数字化景区建设涉及各类行为者,包括人类、非人类因素。数字化景区既包括旅游管理部门、游客、管理者、景区居民人类行为者,也包括技术和设施设备、环境系统等非人类行为者。目前数字化景区的建设仅仅考虑到人类因素,未能考虑非人类因素,如景区的空气、水文、动物等因素。因此,在数字化景区的建设过程中,要以ANT为指导,充分考虑人类和非人类因素,完善数字化景区的建设。 2. 关于网络:消除了自然与社会的对立 ANT中另一核心概念是“网络”,建立网络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人类和非人类因素以同等的身份并入其中,以避免传统的关于自然和社会、主观和客观之间二元对立的划分。在拉图尔的思想中,自然和社会不存在根本的对立,而完全是一体的,他们都是网络中的元素,在网络中相互运动,彼此共生,而且缺一不可,一旦某一行为者的变动会引起网络的不稳定。 行为者网络的构建强调要平等地对待人类和非人类因素,并且通过节点建立相对稳定的网络。因此,数字化景区的建设就需要构建行为者网络。在该网络中,包含数字化景区建设相关的人类和非人类因素,同时还强调两者的互动性。游客根据景区提供的LED屏、电子导游图、景区游览车进行参观游览,丰富了游客的参与体验。同时,景区管理者依赖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监控客流量,进行景区的游客管理,提高了景区的管理水平等等。 四、实证分析 (一)ANT应用于数字化景区的研究框架 本文以河南省云台山为调查区域,在研究其数字化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基于行为者网络理论的数字化景区的构建和发展。 实证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分析云台山数字化发展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行为者网络,主要包括确定网络应涵盖的主体以及网络的运行,得出结论和启示。 (二)ANT应用于云台山数字化研究实例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总面积240平方公里,拥有十一大景点,是独特的北方岩溶地貌,以“碧水丹霞”著称。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云台山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1. 云台山数字化建设简介 2005年7月建设部下发《关于搞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启动了18个数字景区试点工程。作为全国首批18家数字化景区建设试点单位,2006年年初,云台山率先按照“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目标,总投资1.5亿元在云台山全面实施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将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云台山的保护、管理和开发之中[17]。景区计划从2006年至2010年分三期进行,涵盖监管信息、办公自动化、电子门禁、DLP多媒展示、智能监控、车载GPS调度、智能全景导游图、LED信息发布、网上售票、环境监测、规划管理等18个系统。目前,一期和二期工程已经建成,环境监测、规划管理、智能广播等系统正在规划实施当中。 2. 云台山数字化景区行为者网络的构建 (1)数字化景区的构建主体 云台山数字化景区网络范围为整个景区,根据行为者网络理论,数字化景区存在多种互动主体(行为者)。拉图尔使用的“行为者”可以同时指人类和非人类的存在和力量。因此,该网络中既涵盖管理者、游客、景区内居民人类因素,又包括设施设备、旅游资源等非人因素。 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是云台山数字化景区建设的推动者。旅游管理部门通过对景区数字化建设的支持、宣传、监督等手段促进数字化景区的建设,同时通过政府网站与景区的链接和合作促进景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管理者:数字化景区的建设直接依赖于管理者的观念和意向。因此,在数字化景区的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管理者。管理者包括云台山景区的管理层和员工,他们都是网络中不可或缺的行为者。 游客:作为数字化景区的直接获益者,游客与数字化景区的关系在游客管理、人流控制方面得以体现。游客是云台山数字化建设中最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数字化的建设,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景区信息化水平和游客管理水平。 景区内居民:云台山在建设的过程中,当地居民采取内部安置。景区通过农家乐等方式为其提供就业途径,使居民参与到景区的管理。因此,景区内居民也是网络需要考虑的重要部分。 技术和设施设备:在数字化景区的建设过程中,技术和设施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非人”要素。技术使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成为可能,设施设备如车载GPS装置、摄像头、LED屏、门禁系统等是数字化景区建设的必备设施。通过引进此类设施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成为数字化景区建设的必要因素。 环境系统:云台山在建设数字化景区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景区的环境体系,包括景区内的动物、植物等生物资源,还包括水文、山地等地理资源。 (2)网络的运行 云台山数字化景区行为者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包含人类和非人类因素。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人类的行为,也要考虑非人类因素,并且通过两者之间的活动来链接网络,以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因此,景区在对游客的监控过程中,同时要加强对环境系统的监控,如气温、水文、动植物等。同时要关注游客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互动,如游客对环境产生的破坏,环境可能对游客产生的影响。此外,要强调旅游管理部门的地位,由于管理部门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以及提供技术上的帮助,才能保证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景区在建设数字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管理部门提供的各方面支持,抓住机遇发展数字化景区。最后,要把景区内居民纳入到网络的运营过程中,因为景区内居民之间参与到景区的经营活动,与游客直接接触,并对景区内的环境产生影响。景区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将景区内居民纳入管理体系。通过对居民农家乐的数字化管理加强游客的管理,保障游客的安全。 五、结论 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是全球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ANT视角,分析数字化景区的建设。通过对ANT中的“广义对称性”、“行为者网络”的分析,试图运用到景区数字化建设中。ANT强调人类和非人类因素的平等性,在数字化景区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非人类因素,将环境系统、技术和设施设备纳入到行为者中。同时ANT强调网络的构建,数字化景区在行为者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在网络中,不同利益取向和行为方式的行为者都对数字化景区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网络的运作来实现景区数字化。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云台山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其行为者主体以及网络的运作,以转变景区的运作方式,促进景区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关于公布数字化景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建城景函[2006]5号[EB/OL].http://www.cin.gov.cn/zcfg/jswj/csjs/200611/t20061101-19531.htm. [2] Michel Callon, Bruno Latour. 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 School:A Reply to Collins and Yearley[C]//Andrew Pickering(edited). Science as Practice and Culture.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2:348. [3] Elodie Paget, Fre´de´ric Dimanche, Jean-Pierre Mounet. A Tourism Innovation Case, An Actor-Network Approach[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2010.2,Vol. 37, No. 3:828–847. [4] Carina Ren. Constructing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A socio-material descrip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9,4:134-137. [5] Casey D Allen. On Actor-Network Theory and landscape[J].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2011,Vol. 43 No. 3,:274–280. [6] 李嘉诚. 行动者网络理论应用于乡村发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发展为例[J]. 台湾地理学报,2005,39:1-30. [7] 张环宙,周永广,魏慧雅,黄超超.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2008,23(2):65-71. [8] Inkpen 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ravel and Tourism[J]. Essex,UK:Addison Wesley Longman, 2005. [9] Buhalis D. 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Strategic Tourism Management[J]. Harlow, UK: Prentice Hal, 2006. [10] Buhalis D and Laws Eeds. Tourism Distribution Channels-Praetiees, Issues and Transform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Publishing, 2004. [11] 吴乾隆,李宏,吴东亮,彭平平,郭晓贝. 数字景区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31(6):74-79. [12] 李宏,吴东亮,吴乾隆,彭平平,郭晓贝. 数字景区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32(5):39-45. [13] 魏来,梁永宁. 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研究——以云南石林为例[J]. 数字与缩微影像,2008,3:23-27. [14] 邵振峰,章小平,马军,邓贵平. 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J]. 物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2010,8(5):12-15. [15] 邵培基,陈瑶,盛旭东,李良强. 四川省重点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研究——以峨眉山景区的游客管理系统构建为例.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13(2):50-54. [16] 李梦. 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研究[D].西北大学. [17] 中共焦作市委党史研究室. 焦作专项工作大事记(内部资料). 2007,37(10):61-67. 8
本文档为【行为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化景区建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69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9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3-08-05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