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引论 什么是哲学

引论 什么是哲学

举报
开通vip

引论 什么是哲学null引论 什么是哲学?引论 什么是哲学?“邯郸学步”的悲剧“邯郸学步”的悲剧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译文: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 【释 义】寿陵:古地名,战国时燕邑。这里用指燕国少年,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本成语又叫“寿陵失步” 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 【解释】效:仿效;颦:同矉,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比喻胡乱模仿,...

引论 什么是哲学
null引论 什么是哲学?引论 什么是哲学?“邯郸学步”的悲剧“邯郸学步”的悲剧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译文: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 【释 义】寿陵:古地名,战国时燕邑。这里用指燕国少年,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本成语又叫“寿陵失步” 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 【解释】效:仿效;颦:同矉,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pín古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Xié,带领)妻子而去之走。” 用人类创造的全部优秀知识财富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用人类创造的全部优秀知识财富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待人应守儒家之忠诚, 治事须持法家之严明, 创业酌用兵家之权变, 养心可奉释家之超脱, 行文恰似纵横家之灵活, 读书当如墨家之兼爱。 null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the point is to change it. null终于能够全面认识自己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 (philosophy)这个词是个西方术语。 《朗文英汉双解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1、the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existence ,reality, knowledge,goodness,etc. (哲学是对于存在、真实、知识、善等的本质和意义的研究。) 2、any of various systems of thought having this as its base.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日本近代学者西周首先将“philosophy”译成汉语“哲学”,其含义为“爱智慧”或“启发智慧”等。 后来,黄遵宪(1845-1905,广东嘉应州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将“哲学”一词介绍到中国。 在中国的古典文献中,有“哲”字也有“学”字,但没有连结在一起的“哲学”一词。 中国虽无“哲学”一词,但很早就有“知人则哲” (《尚书正义·皋陶谟》)和“哲人”的表述.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中国的“哲”字即是“智”或“大智”之义(《尚书正义·皋陶谟》), 而“哲人”乃指“贤智”之人《尚书正义·伊训》)。 《尚书正义·皋陶谟》记述帝舜与皋陶、大禹讨论政务,皋陶(中国上古人名,相传是舜臣。)说:“在知人,在安民。”大禹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知人”即一般所谓“知人善任”意。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 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閒。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閒,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哲人其萎乎?――《礼记·檀弓上》。注:“萎,病也。”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或哲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思考、认识。 1、哲学起于疑讶。 柏拉图曾在《泰阿泰德篇》中如是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地地道道是哲学家的情绪,即惊讶,因为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决定性的起点”。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亚里士多德这样说道:“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辰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蠢无知(因此神话所编录的全是怪异,凡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的人);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是为了想脱出愚蠢。”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列子·天瑞》中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意思是说,杞国有一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将无处安身,因而整天郁郁闷闷,茶饭不进,睡眠不安。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试想:如果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毫无兴趣,人们还会有什么深刻的哲学思考?!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疑讶并不等于哲学,疑讶只不过是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我们之所以对某物感到惊异,是我们不理解此物的性质及其价值,感觉莫名奇妙。正是这种疑讶推动我们去探讨、研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万事万物,使我们从无知过渡到有知。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2、哲学成长于、成熟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之中。 哲学的智慧并不是从哲学家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人的智慧成长于处理人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包括紧张、冲突关系)过程之中。 马克思: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恩格斯:“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P551) 当然,处理人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的知识、能力和思想,还并不直接就是哲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3、哲学与现实关系密切,却又与现实保持着一定距离。 哲学之思是超越于传统、经验、常识的思考,是对于思想本身的思考。 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试图在平常的物事中,寻求一些不平常的甚或反常识的东西, 如古希腊的“飞矢不动”论、中国古代的“白马非马”论等,并且常常渴求“于无疑处见有疑”、“于无声处听惊雷”, 所以,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 在普通人点头的时候,哲学家却可能摇头; 在一般人狂欢的时候,哲学家却敲起了警钟; 在普通人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的时候,哲学家们往往能够有某种不祥的预感。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4、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普遍本质、一般规律进行探讨的学问。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是对于“天道与人道”的体悟。但是,一般而言,哲学不具体研究世界的细节。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七十七章》)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天之道,利而不害。” (《老子》第81章) 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弱势群体”等问题。什么是“弱势群体” ?)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普天之下还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吗?可它却“大可无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天涯”(《淮南子·原道训》),能够“出于无有,入于无间”,锐不可当、无坚不摧! 君不见,“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76章) 推天理以明人事推天理以明人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 推天理以明人事——天人合一。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人合一、真善合一、知行合一。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出生于米利都以北的另一座商业城邦爱非斯的一个贵族之家。据传他因为不满于社会现实而愤世嫉俗,放弃王位,隐居山林。他性格内向、语言晦涩、思想深邃,当时就有“晦涩哲学家”之称。 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有形本原说的传统,也吸收了毕达戈拉斯学派的某些思想,他的思想既具有综合性,更富于创造性,在哲学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一)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一)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关于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明确宣称:“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分寸熄灭。” 与前人的思想相比,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哲学宣言具有鲜明而深刻的显著特征。他不仅公开否定神创世界说,而且从一开始就明确强调了本原的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火不仅是世界的本原,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复归为火,而且在其燃烧和熄灭的过程中,火本身也要受一定原则的限制或支配,因而其运动并不是随意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由此可见,赫拉克利特继承和发展了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之无定和流动性的思想,一方面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从而以“活火”为象征,说明自然万物始终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真正不变的东西恰恰是“变”本身;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虽然只有变化是不变的,但是这变化亦是有章可循的。换言之,变化亦有一定的尺度,自然万物都是循着这尺度而变化的。 这个规范万物运动变化的尺度就是逻各斯。 (二)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 (二)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 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最富特色和深意的重要概念是“逻各斯”。 “逻各斯”(logos)在古希腊语中本是一个源于动词lego(说)的普通名词,基本含义是言说、话语,据此而派生出道理、理由、理性、考虑、比例、规则等许多其他的含义。中文由于难以找到与之相应的概念,因而通常音译为“逻各斯”,有时亦以老子的“道”译之。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把逻各斯作为重要概念引入哲学,并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在赫拉克利特那里,逻各斯的含义很多,如何认定和理解,学术界的看法不一。我们认为,应该将其主要地理解为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规律”,虽然有时它也指普遍理性,不过这两个方面或许亦有其一致性。因为他指出,这个逻各斯不仅永恒存在着,而且“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逻各斯乃是共同的”。 谁不认识并进而服从逻各斯,谁就无法获得智慧,把握真理,相反,“如果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一致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 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逻各斯概念的引入和阐述是赫拉克利特对于哲学的一大历史功绩,对他本人的哲学和后来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逻各斯使知识有了可能性。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从朴素的辩证法出发,断定自然万物均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然而,如果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知识就没有立足的依据。因此,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作为运动变化的尺度,亦即我们所说的规律,就使知识有了确定性。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另一方面,由于逻各斯的介入,亦使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具有了某种二元式的结构:始终处于生灭变化之中的自然万物,和永恒不变的逻各斯。这些在后来的巴门尼德、阿那克萨戈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中,都有或明或暗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在后来西方哲学、神学和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逻各斯概念及其衍生的“逻辑”(logic)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三)对立面的同一 (三)对立面的同一 赫拉克利特哲学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其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他之前,米利都学派已经提出了蕴含于本原之中的两种对立力量(如冷和热、凝聚与疏散等)是化生万物的根源,毕达戈拉斯学派也研究了各种对立的范畴,但是真正认识到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是运动变化的根源,还是赫拉克利特的贡献。他不仅强调火的生生不息,肯定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声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坚持运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而且从大量的现象中,概括出对立面之间的同一,并觉察到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斗争。 对立面的同一对立面的同一体现这方面思想的残篇有很多,例如“相反的力量造成和谐,就象弓与琴一样”、“生与死、醒与睡、少与老是同一的”、 “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是同一条”、“必须知道,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万物都按照斗争和必然性而生成”等等。显然,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之下,赫拉克利特在对立面的斗争与统一之间更强调斗争的作用。他说:“战争是万物之父,亦是万物之王。对立面的同一对立面的同一它证明这一些是神,另一些是人;它也让一些人成为奴隶,一些人成为自由人。”不过,很可能是受希腊民族古老信念的影响,他最终还是将和谐和统一看作运动变化的归宿,即把变化的总体理解为循环和平衡。例如他认为世界的变化周期或“大年”由一万零八百年组成,时间一到,整个宇宙都将被火所焚毁,然后再重新开始……。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对立面的同一对立面的同一当然,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毕竟是朴素的、直观的和单纯论断性的,还没有上升到自觉的概念的高度。不仅如此,从总体上看,他的思想亦具有相对主义因素和循环论的色彩,这就为他的弟子克拉底鲁对其思想的片面发挥留下了余地,据说克拉底鲁宣称“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另外,就“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命题而论,赫拉克利特似乎主要关注的是河流的变化,然而实际上踏入流动的河流的人也一样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这正是后来智者的思路。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以世界的普遍本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1)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要碰到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从而产生对世界普遍本质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亦称宇宙论),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或总的观点。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世界观就是如何“观世界”。由此产生“如何看待人的生死问题、人活着的意义、人活在什么空间和时间、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开端与结束吗”等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时空观问题。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最初,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与哲学融合。 以后,也只是渐渐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有了分工。 实际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的分化、分工还在继续。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2)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的。 一般地说,人们对某种事物持何种看法,就具有何种观点;而把这种观点运用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方法。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的方法的理论。**具体科学的方法与哲学的方法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方法的本质:怀疑和批判。这或许是哲学精神之所在。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 批判是对于传统、习见、经验的辩证否定。对一切都深信不疑的人,很难说是智人。 辩证法、辩证思维方法,等等,都是关于方法问题的深化。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3)*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经过了理论的加工和概括的。 日常的观点和方法具有自发性质、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它是通过对人们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所形成的各种具体观点和具体方法的总结、概括(反思、后思、深思、沉思、省思、忧思、遐思),运用一般性的概念、范畴,按照一定的原则逻辑地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学生答)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这是就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而言的。 这样就容易解释这样的现象: 某些唯心主义者,在科学研究的某些领域也可能很有成就、甚至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观点参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辩哲学是一种“研究存在之为存在(Being as Being)以及存在之为自在自为的性质的科学”。在亚氏看来,哲学是研究世界本质的学问,这无疑继承了米利都学派和爱利亚派等的哲学传统。 黑格尔:“概括讲来,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对象)的思维着的考察。”在他看来,哲学是用概念去把握对象的特殊的思维方式。显然,黑格尔的哲学观从属于西方知识论哲学传统。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文德尔班把世界区分为“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知识也相应地被区分为事实知识和价值知识。前者只涉及事物的表象之间的关系,涉及的是经验事实。而后者关注的是人类的实践领域,涉及的是主体对事物的评价。在文氏看来,事实命题从属于价值命题,受价值影响,以价值为标准,价值问题是哲学的核心。据于这样的基本认识,在文德尔班的眼里,“彻底审查存在于我们手头和周围的事情恰好就是哲学的本质。”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维持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说,“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Sprachkritck)” 这是从逻辑语言分析的角度出发得出的观点,是对于传统哲学蕴含着的某些形而上学独断论的反叛和现代超越。 “存在”,是海德格尔毕生思考的唯一主题。他说,“哲学是通向诸在者的道路”。不过,海德格尔所思考的“存在”,并不是传统西方哲学所讲的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而只是使人作为“人”而存在的本体。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以达到人类各种价值的总协调为己任,也就是达到一种不仅考虑到已获得的认识和对这些认识的批评,而且还考虑到人类在其一切活动中的各种信念与价值的世界观。”(让·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郑文彬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P8)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导言》中,胡适说,“凡研究人生切要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胡适先生所认为的哲学要解决的六个“人生切要问题”:(1)天地万物怎样来的。(2)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3)人生在世应如何行为;(4)怎样才能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5)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6)人生究竟有何归宿。 在《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里,冯友兰谓,“就我来说,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 有人因为每一代哲学家都提出什么是哲学的问题而对哲学采取蔑视的态度:连自己学科的性质都搞不清楚,何言真理之追求;对此,著名学者俞吾金写道,“其实,这种蔑视的态度正是缺乏哲学修养的、坚执于知性思维的态度。殊不知,哲学的活力和魅力正是体现在不断地思索哲学的元问题的过程中。”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独树一帜,在总结前贤的认识和对时代科学发展的考察基础上,认为,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撇开了具体形态、特殊类型哲学的个性特点,最一般、最本质地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应该说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哲学的本质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文德尔班说,“不存在为人普遍接受的哲学定义,而在此再去重复无数已经做出过的试图提供一个定义的做法,将会是无用的。” 哲学家陈修斋先生:“哲学无定论”。陈先生的弟子、著名学者邓晓芒评论说,纵观陈先生的全部学术生涯,可以说他的一切研究都是对他自己抱定的一个观点的反复摔打,这个观点从先生50年代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等于正确和错误的对立的看法中已经蕴含着了,到晚年才明确提出并进行了严密的论证,这就是:“哲学无定论”。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德国物理学家、逻辑实证主义者莫里兹·石里克(Moritz Schlick)认为,“哲学不是一个命题体系,它不是一门科学。”“那么哲学是什么呢?它虽然不是一门科学,却仍然是很有意义的、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今后可象从前一样,被尊为科学的女王;因为确实没有这样一条规定:科学的女王本身也必须是一门科学。我们现在认识到哲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活动。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科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哲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科学的内容、灵魂和精神当然离不开它的命题的真正意义。因此哲学的授义活动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开端和归宿。”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又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实践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哲学应该成为争取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武器。 莫里兹·石里克说,“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哲学家。” 爱因斯坦、康德,等等,就是这样的人。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按照陈修斋先生的解释,哲学的“无定论”是因为他所面对的宇宙的“无限性”;并且陈先生把无定论看作哲学的本性,认为“只有无定论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而真正的哲学问题总是无定论的”;哲学正因其无定论而有价值、有意义,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有助于使人摆脱心灵的桎梏,解放思想,开拓心胸,提高精神境界······从而获得精神的自由”,“认为哲学有定论,正是那种教条主义、僵化思想的根源,它和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并且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背道而驰。······哲学要改革,就必须从认识和肯定哲学无定论开始”。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张世英先生写道,“我同意那种以形而上学的抽象的普遍性、统一性、终极性为最高原则的哲学确乎应当终结。普遍规律可以交给科学去探讨,那是个知识问题,而超越自我,提高境界,则是任何科学知识所不能代替的,这里需要的是陶冶和修养,需要的是超越知识,老子所谓‘学不学’、‘欲不欲’,其庶几乎!”。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文德尔班提出,“那些要求甚至期望哲学会告诉他一些他已经确信不移的东西的人,最好不要在哲学上浪费时间。” 罗素也指出,“任何一门科学,只要关于它的知识一旦可能确定,这门科学便不再成为哲学,而变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了。”又说,“哲学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是真实的,而且是明显的:有了确定答案的问题,都已放到各种科学里面去了;而现在还提不出确定答案的问题,便仍构成为叫做哲学的这门学问的残存部分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罗素说,“哲学虽然对于所提出的疑问,不能肯定告诉我们哪个答案对,但却能扩展我们的思想境界,使我们摆脱习俗的控制。因此,哲学虽然对于例如事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减轻了我们可以肯定的感觉,但却大大增长了我们对于事物可能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知识。它把从未进入过自由怀疑的境地的人们的狂妄独断的说法排除掉了,并且指出所熟悉的事物中那不熟悉的一面,使我们的好奇感永远保持着敏锐状态。”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小结: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括。 哲学:离开自己的创新。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 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二、哲学的特点 哲学是智慧之学——毋宁称其为追求智慧的学问,它所思考的视域无与伦比的广阔、辽远。按照古希腊哲学家的说法,哲学起于疑讶;从本质上讲,它探索的是“不知之知”、“不学之学”。 哲学的特点即它与具体学科的不同:1、研究对象的区别,哲学始终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2、上述区别,与哲学掌握对象所特有的方式密切相关。哲学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来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整体结构、普遍形式和一般内容,既立足于各门具体科学,又保持着对各门具体科学的超越性。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3、哲学的特点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由此也显示出哲学的深刻性、深奥性、有时甚至是晦涩性。具体科学的概念与范畴:实指性、实证性突出。 (4、哲学亦可转化为一种精神生活。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历史上许多哲学家沈迷与哲学的思考与探索,而全然不顾周边的琐碎事情。“哲学是概念的诗”。) 哲学与现实关系密切,却又与现实保持着距离。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试图寻求一些不平常的甚或反常识的东西,如古希腊的“飞矢不动”论、中国古代的“白马非马”论等,并且常常渴求“于无疑处见有疑”、“于无声处听惊雷”,所以,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普通人点头的时候,哲学家却摇头,在一般人狂欢的时候,哲学家却敲起了警钟;其研究对象也很很特别:具体科学不研究或不愿或无力研究的领域——如此看来,哲学简直象是一位“不管部部长”了;而所谓“不管部部长”却具有统揽全局的功能!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观点参考] 哲学是介于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学问。宗教试图用非现实的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李申语),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信仰,有时甚至是无条件的信仰;科学崇尚理性,讲究实验,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追索结论的精确性、原理或定律的明白无误和功利实用性。而哲学则是一种反思,立足现实、心怀玄远的不可言说的“道”,并且哲学家们对于世界或人生的本质、意义、价值等问题总抱持一种神圣的信念或理想,对无限真理、意义世界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及其实质的恒久的疑讶或执著的追逐。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譬如,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终极意义或终极关怀的注定不会获得“十分肯定”的结果的追索——哲学或直接或间接地在场: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之知,老子的“非常道之道”。 如关于生死问题,宗教关注“来世”,科学关心用技术的方法强健体魄、延年益寿;哲学,按照古希腊哲学先驱的说法,是练习死亡:从生看死,从死看生,从理性中把握生命的永恒,在沉思中体味人生的悲怆与壮美——此种境界提升到冯友兰所讲的“天地境界”,乃是一种生存的超越、精神的超越、自我的超越,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齐物论》)、用王国维的话讲就是“无我之境”。哲学:“天道与人道”的体悟哲学:“天道与人道”的体悟77.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中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是指知识或技术,具有有限性、易把握性和易于传授性。“道”是指自然、天之道,也指世间的大学问,具有无限性、难以把握性和难以传授性。 “为学日益”是说向外追求学问,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知识与技术要不断地丰满完善、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为道日损”是指向内追求智慧,通过默修开启潜意识,从物质到精神过程中的私心杂念都要一一剪除,以期求人与自然的便捷沟通,与道会合,实现艺术与人生的最佳状态。损之又损、减之又减、简而再简、约而再约,“道”便显露出来。在这个求“道”的过程中,就可以开辟出一块广阔的空间来。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也是一个去杂念而存朴质的过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断地学习研究外在的科学技术知识,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炼心性并守德,开发潜在的智慧,自私自我的主观意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至自我的思想意识完全符合宇宙的真理,也就取得了无所不为的大智大慧。因此,无为与守拙是学道悟道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也就是心灵修炼达到上乘的境界了。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三、哲学的功能 哲学对于人的功能: 1、哲学的工具价值、精神武器 2、哲学的内在价值 精神境界说(冯友兰) 李叔同(弘一法师)之人生“三层楼”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社会功能: 1、哲学作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提供了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即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3、哲学具有独特的批判功能。 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批判性使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外在的对象,而且指向自身,使其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 李叔同“三层楼说”李叔同“三层楼说”最早把“李叔同现象”(主要指由儒入释)提高到哲学层面来思考的人,是他的弟子大画家丰子恺先生。丰先生1948年11月28日在厦门佛学会作《我与弘一法师》的讲演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层楼说”。他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在简述了第一二种生活之后强调说:“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知识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探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 李叔同“三层楼说”李叔同“三层楼说”李叔同在智力发展上属于“早慧”型。据史料记载,他7岁(实为6岁)攻读《文选》,即能“琅琅成诵”,8岁从其乳母背诵《名贤集》格言:“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不但背诵如流,而且能通晓其义。足见其幼年时期便有超常的智慧。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天才的本质在于智慧的异常剩余”,“他们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一面,这是因为天才的头脑比常人客观、纯粹和明晰的缘故。所以天才不但能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能发现另一面世界”(《叔本华论文集》115——116页)。 李叔同“三层楼说”李叔同“三层楼说”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而且第一段全部用来写景;第二段时空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它的高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全歌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人间词话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 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 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 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 阔知何处。”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 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人间词话             王国维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 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 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本体现、论层次。唯物与唯心论。 2、思维对存在的反映问题:认识论层次。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如何认识存在的问题。 *现代西方哲学界存在的拒斥“形而上学”思潮。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哲学派别 哲学的党性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两大阵营,不能有第三大阵营。 唯心论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存在即是被感知”;“绝对精神”、“理在事先”。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经历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出生于米利都以北的另一座商业城邦爱非斯的一个贵族之家。据传他因为不满于社会现实而愤世嫉俗,放弃王位,隐居山林。他性格内向、语言晦涩、思想深邃,当时就有“晦涩哲学家”之称。 (一)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关于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明确宣称:“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分寸熄灭。” null与前人的思想相比,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哲学宣言具有鲜明而深刻的显著特征。他不仅公开否定神创世界说,而且从一开始就明确强调了本原的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火不仅是世界的本原,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复归为火,而且在其燃烧和熄灭的过程中,火本身也要受一定原则的限制或支配,因而其运动并不是随意的。null由此可见,赫拉克利特继承和发展了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之无定和流动性的思想,一方面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从而以“活火”为象征,说明自然万物始终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真正不变的东西恰恰是“变”本身;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虽然只有变化是不变的,但是这变化亦是有章可循的。换言之,变化亦有一定的尺度,自然万物都是循着这尺度而变化的。 这个规范万物运动变化的尺度就是逻各斯。(二)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 (二)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 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最富特色和深意的重要概念是“逻各斯”。 “逻各斯”(logos)在古希腊语中本是一个源于动词lego(说)的普通名词,基本含义是言说、话语,据此而派生出道理、理由、理性、考虑、比例、规则等许多其他的含义。中文由于难以找到与之相应的概念,因而通常音译为“逻各斯”,有时亦以老子的“道”译之。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把逻各斯作为重要概念引入哲学,并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null在赫拉克利特那里,逻各斯的含义很多,如何认定和理解,学术界的看法不一。我们认为,应该将其主要地理解为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规律”,虽然有时它也指普遍理性,不过这两个方面或许亦有其一致性。因为他指出,这个逻各斯不仅永恒存在着,而且“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逻各斯乃是共同的”。 谁不认识并进而服从逻各斯,谁就无法获得智慧,把握真理,相反,“如果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一致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 null逻各斯概念的引入和阐述是赫拉克利特对于哲学的一大历史功绩,对他本人的哲学和后来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逻各斯使知识有了可能性。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从朴素的辩证法出发,断定自然万物均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然而,如果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知识就没有立足的依据。因此,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作为运动变化的尺度,亦即我们所说的规律,就使知识有了确定性。null另一方面,由于逻各斯的介入,亦使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具有了某种二元式的结构:始终处于生灭变化之中的自然万物,和永恒不变的逻各斯。这些在后来的巴门尼德、阿那克萨戈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中,都有或明或暗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在后来西方哲学、神学和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逻各斯概念及其衍生的“逻辑”(logic)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哲学的历史发展哲学的历史发展一、哲学的历程 真正的哲学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形成的。 最初哲学与具体科学是融合在一起的。古希腊早期,几乎所有知名的哲学家都有一部共同名字的著作:《自然哲学》。 在中世纪,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其焦点:共相、一般与殊相、个别——教庭、教皇(一般)与世俗权力(殊相)的斗争。英国经验唯物主义、近代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纯粹唯物主义与直观唯物主义、直观庸俗唯物主义。“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 “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经过几百年的征战,在昔日罗马帝国的废墟上,蛮族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又实现了相对的统一。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史称“查理大帝”。这位雄才大略的蛮族皇帝以及他的几位继承人深刻意识到文化建设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开始在全帝国境内鼓励教育、兴办学校、招聘学者、教授“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西欧的文化从此开始缓慢地复苏,后人把这段历史称之为“加洛林朝文化复兴”。由于基督教会在当时实际上扮演着文化延续者的角色,学校大都是在教堂附近或者修道院举办,教师也大多由教士充任,神哲学仍然是它们最感兴趣的学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出了基督教的经院哲学。null所谓“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最初是在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这些学校是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心,学校的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者(经师),故他们的哲学就被称为经院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虽然教父哲学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旧文明,经院哲学才是真正属于新世界的日耳曼民族的哲学形态。null通常我们可以把经院哲学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经院哲学仍然是奥古斯丁和新柏拉图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中期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逐渐成为哲学的最大权威,晚期是被看作异端的唯名论盛行的时期,经院哲学式的理性主义从此一蹶不振。 “唯实论”(realism), “唯名论”(nominalism)。“唯实论”(realism), “唯名论”(nominalism)。众所周知,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别:一些哲学家主张普遍的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或个别的东西不过是现象,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语词而已,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前者被称为“唯实论”(realism),后者被称为“唯名论”(nominalism)。唯实论属于正统派,唯名论则被看作是异端唯实论属于正统派,唯名论则被看作是异端。一般说来,唯实论属于正统派,唯名论则被看作是异端;唯实论是理性主义的,而唯名论即使不是反理性主义的,也是非理性主义的。当然,唯名论之为异端并不是因为它否定上帝的存在,恰恰相反,它是为了维护对上帝的信仰而反对从理性上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唯实论将唯名论看作是“异端”的确是很有远见的,因为它不仅与维护教权(普遍性)的唯实论对立而维护王权(个别性)的地位,而且它的盛行亦意味着调和理性与信仰的工作终于失败了。为什么共相与殊相的关系这个似乎与宗教不相干的逻辑或哲学问题,成了经院哲学的主要问题?为什么共相与殊相的关系这个似乎与宗教不相干的逻辑或哲学问题,成了经院哲学的主要问题?为什么共相与殊相的关系这个似乎与宗教不相干的逻辑或哲学问题,成了经院哲学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而且很难作出完满的解释。我们以为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首先,经院哲学利用希腊哲学来进行哲学思考,因而也就继承了希腊哲学的问题,而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正是希腊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争亦源于此。其次,中世纪早期当日耳曼民族开始知识活动之时,他们不得不先来接受形式逻辑的训练,而这种逻辑的训练不仅仅是工具性的,其自身也构成了研究的对象。这是因为当希腊人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中世纪哲学就不同了。 null当他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恰恰缺少具体的内容。这就使他们陷入了空洞抽象的争论而不能自拔。再次,由于宗教上的原因,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了学者们有可能思考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正是在这个狭小的领域里,哲学顽强地表现着它的存在和生命力。最后,解决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调和理性与信仰的根本途经,哲学家们试图从哲学上逻辑地思辨地证明上帝的存在。哲学的历史发展哲学的历史发展1、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形态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唯物论和辩证法由自发结合到相互分离,再到科学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历史发展的崭新阶段。哲学的历史发展哲学的历史发展二、科学的分化(polarization)与哲学的发展 人类哲学思维的形成和哲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和知识源泉;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哲学的历史发展哲学的历史发展三、哲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创造和演进 哲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创造和演进是一致的。 哲学是文化、文明的内核、灵魂。 1、哲学理论地把握文明创造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现实性的辩证法。 2、哲学的批判推进人类文明的创造和演进。 3、哲学人类文明的创造和演进提供指南。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简单说来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原则。人文精神,首先意味着一种为了人、关注人、理解人的思想情怀。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具体为如下一些具体内容: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观念(只要它具有可以说明的合理性)的宽容;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态度等等。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科学家面对自然物理世界时所表现的探索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等都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科学精神又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注入整个社会,成为人类进入理性社会的标志,成为现代文明的象征。科学精神在实践展开层面,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文指向,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 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 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盛行于现代西方。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如美国新实在论者要求哲学家效仿科学家;美国哲学家W.奎因则说,认识论就是生物学对自身的运用。唯科学主义在国外是一个贬义词,是对那种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主张的一种贬称,但在我国有一些科学主义者,比如方舟子,却把这当做一个美称来加以提倡。 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科学主义的英文(scientism)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出现。德国哲学家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在十九世纪末主张人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方法不同,人文学应该“主观”,与科学的“客观”相对,并批评那种试图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文学(指法律、艺术、历史和宗教)研究的思想为科学主义。强唯科学主义是指“对科学知识和技术万能的一种信念” (见《牛津英语词典》)。弱唯科学主义是指“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被应用于包括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的一种主张” (《韦伯斯特大词典》)。在前苏联和我国,唯科学主义有一种变形,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科学主义”,这是一种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看作是一种“万能的科学”,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的主张。 提出“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是对唯科学主义的有力批判。提出“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是对唯科学主义的有力批判。范岱年在他的文章,“唯科学主义在中国——历史的回顾与批判”一文中指出,“中国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方面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但在政治体制改革、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建设方面还有十分艰巨的任务。现在提出“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是一巨大进步,是对唯科学主义的有力批判。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必须加强中国的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国的文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五四传统,吸取世界的优秀文化(既要人文,也要科学),也需要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中的优良传统,融合创新,才能成功。光靠科学是不够的。” 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马勇在探讨丁文江(字在君,1887年4月13日(清德宗光绪十三年三月二十日)生于江苏泰兴黄桥镇 )的科学主义时也说:“科学与玄学的论争从表面上看,参与论争的人是谁也没有说服谁,但从实际后果看,这场论争所产生的对科学的热情,成为知识分子生活中的一股创造性力量。尽管他们有着论战的分歧,但所有鼓吹和信奉科学的人,实际上都受到这种信念的鼓舞,即只有受过科学训练的知识分子,才能设计出解决中国问题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才有可能进行一场科学的社会革命。在这场社会革命中,运用理性的技术解决人类福祉问题,使得提供比迄今通过常规智慧所提供的更为人道、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成为可能。人文主义(humanism)人文主义(humanism)人文主义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许多不同的人称自己或被称为人文主义者,而他们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人的观念可能很不相同。有些人文主义观念互相之间非常矛盾。在自由民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新教或天主教的思想学派中都有人文主义的派别。甚至古罗马的时候就已经有今天可以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想流式。那时的人文主义当然与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非常不一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人文主义往往被称为历史主义,而威廉·冯·洪堡的人文主义则与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被看作是思想的根本,而在洪堡的时期科学被看作思想的根本。 null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现代的人文主义开始于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的答案。在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中,超自然的解释一般被忽略,人们将这种人文主义也称为“世俗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词语概念 人文主义/词语概念 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作为文艺复兴核心思想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作为历史概念 作为历史概念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ät,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称他们自己为humanista。而Humanism这个词却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 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这就使得他们所鼓吹的科学的行动,不仅具有学术上的重大意义,而且具有政治上、社会上的合法性保障。他们使用“赛先生”作为护身符,用这个具有魔力的护符去驱走一切迷信、保守主义以及对过去的盲目忠诚,以便把人的智慧解放出来,去思考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紧迫问题。科学,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一种“科学主义”,甚至是“绝对的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科学是个好东西,但当科学成为一种“主义”,可能其中也就蕴含着一些问题。因为人类对自身、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不仅无法穷尽,甚至可以说,人类现在的认识不过是九牛一毛,因此以“科学”加“主义”的名义去号令一切,于是许多的东西,便在这些科学家的眼里成为迷信,成为糟粕,成为必须打倒,必须舍弃的东西。于
本文档为【引论 什么是哲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2571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0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3-07-10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