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清麻城军事人口迁徙与“麻城孝感乡”的祖籍认同

明清麻城军事人口迁徙与“麻城孝感乡”的祖籍认同

举报
开通vip

明清麻城军事人口迁徙与“麻城孝感乡”的祖籍认同 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明清麻城军事人口迂徙 与“麻城孝感乡”的祖籍认同 黄权生t,罗美洁z (1.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2.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四川的“麻城孝感乡”移民文化认同是经过元明清三代以麻城(孝感乡)的军事移民迁徙累加而形成的结 果,其中四川的大夏政权以麻城籍军队为主,而明初以征调麻城的军籍移民填四川,而明末张献忠更是以麻城籍军 队建立四川政权的基础。这些军事移民活动促成了“麻城孝感乡”移民祖籍文化的认同。 关键词:明清;麻城孝感乡;军...

明清麻城军事人口迁徙与“麻城孝感乡”的祖籍认同
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明清麻城军事人口迂徙 与“麻城孝感乡”的祖籍认同 黄权生t,罗美洁z (1.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2.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四川的“麻城孝感乡”移民文化认同是经过元明清三代以麻城(孝感乡)的军事移民迁徙累加而形成的结 果,其中四川的大夏政权以麻城籍军队为主,而明初以征调麻城的军籍移民填四川,而明末张献忠更是以麻城籍军 队建立四川政权的基础。这些军事移民活动促成了“麻城孝感乡”移民祖籍文化的认同。 关键词:明清;麻城孝感乡;军事移民;祖籍认同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3)01—0113一07 “若问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魏源《湖广水利 论》中有:“当明之际,张贼屠蜀,民殆尽;楚次之,而江西少受 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入楚,楚人人蜀。故当时有‘江西填湖 广,湖广填四川’之谣。”【11(阐)蓝勇先生在《“湖广填四川”与清 代四川社会》一书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认为:所谓湖广麻城孝感乡像历史上 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福建宁化石壁、南雄珠矶、苏州阊门、南 京柳树湾石门坎一样分别为华北人、客家人、华南人、苏北 人、云南汉族的根一样,不过是一个移民来源地的象征意义 的祖地。也有学者认为麻城孝感乡均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主 要迁出地.麻城在清代又成为安徽、江西、湖南、广东、福建等 地流民的集合地.孝感乡是麻城一带移民的集合地和出发 地。也有的人称为移民中转站。也有人认为明代初年起义军 将领邹普胜为麻城人,其部下多麻城人。事实上邹普胜为麻 城人只是军事活动而造成的人口流动的一个缩影,而非全 部。正是明清两代的军事活动,最终促成“麻城孝感乡”移民 圣地的形成。 一、麻城的军事地位:战争之地,五关之地,寨堡之地 1.古代麻城孝感乡的经济交通区位。 麻城县全境地貌如马蹄,地处大别山,东部和东北部为 大别高山,西部和西北部为丘陵,中南部为平原,且与长江中 游平原相衔接。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由东北向西南 倾斜敞开。向北下大别山为中原,向南出麻城便为江汉平原。 基本地形是:“七山一水二分田”0 121(商)整个麻城地跨大别 山,地势易守难攻,古孝感乡的交通、经济、商贸都比较发达, 《麻城县志前编·乡镇》记载宋埠镇: 在县西南五十五里,相传由宋姓人在埠贸易得名。考县 西门《宋氏家谱》,其始祖层缉,元末自江西迁居宋埠,后迁西 关,是元时已有宋埠之名。明清以来,商务兴盛,为邑中首集。 地当水陆之冲,南北货物辐辏,闽赣巨商建筑会馆于此,黄安 商户亦多殷实。近大府重视.常有驻军防守市中。 至今宋埠是属于古麻城孝感乡中心地域的一个物资集 散地,被誉为“小汉口”,“小汉口”之称是古孝感乡的水陆物 资和交通中转之地的重要性决定的。如流经古麻城孝感乡的 举水是水路交通要道。如《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指举水: “源出麻城县龟峰山,流入境南.注于江⋯⋯梁大宝元年,湘 东王绎遣徐文盛讨侯景,军于贝矶。景将任约守西阳,帅水军 逆战,文盛大破之,进军大举口,即举水之口矣。”如麻城大胜 山“该山虽不高,但在交通上可以控制汉(口)麻和汉红(安) 两条公路,具有一定的战略地位。”[21(p“∞)如《麻城县志》记载: “乡镇:宋埠为大,白果、中驿、阎河次之,岐亭、福田河又次 之,余仅为居民El中之集而已。”13l而宋埠、白杲、中驿、岐亭均 在原麻城孝感乡范围之内。 作者简介:黄权生(1977一),男,复旦大学历史系2012级博士研究生,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 究中心副主任,三峡大学《三峡论坛》副主编。罗美洁(1983一),女,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时期武陵民族走廊人口流动与生态变迁研究”(11CZS018)的阶段性成 果。 ·113· 万方数据 2.麻城为江汉、江淮军事“五关”重地。 麻城自古为问鼎中原和中原俯瞰江汉的交通要冲,地理 位置险要。在南北对峙的时代,麻城为军事疆界前沿之地。如 康熙九年《麻城县志》卷一《疆界》载:“五代齐、陈以木陵山为 界,筑大活城。后周显德中与南唐划江为界,麻城则周南界; 宋绍兴间与金划淮为界,麻城则宋北界。”故麻城多关口。《明 史》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地理五·湖广》记载麻城为五关之 地:“西北有木陵关.在木陵山上。东北有阴山关,在阴山上。 又北有黄土关。与木陵、虎头、白沙、大城为五关。又西有岐亭 镇,嘉靖五年筑城。”黄州麻城地处大别山,加之有五关之险, 军事地位十分重要。麻城为历代南北军事活动频繁之地域, 如康熙九年《麻城县志》卷一《建置》记载麻城:“麻城本后赵 石勒将麻将军胡秋所筑城也,遂名。”这是麻城因军事筑城得 名。又如康熙《麻城县志》卷一《山Jfl>>记载:“龟峰山,县东六 十里,春秋吴楚战于柏举,即此。”吴楚古柏举之战在麻城发 生,皆因麻城的军事地位决定的,如《读史方舆纪要·湖广--7.7> 记载明嘉靖间道臣熊吉议日:“麻城北接光、汝。山谷盘阻。为 四固之区,奸宄凭为窟穴。昔人据地设险,五关为最要。”康熙 《麻城县志》卷一《关隘》记载麻城: 北境接壤河南.山谷盘阻,穷民逋匿剽掠为奸,宋时据地 设险,五关其要害也。《略》云:“虎头关形势最险,两山千仞, 一涧冲激;黄土关形势耸峭;白沙关与黄土关相去密迩;木陵 关山路峭壁委折而上;大城关山势不甚高峻,而横斜盘绕,修 善关亦在其傍。使诸关之兵据险效死,贼岂能遽入乎。” 军事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一》也指出麻城为五 关要害之地: 隋、唐以来,江淮用兵,蕲、黄恒为要会。⋯⋯宋之季也, 蒙古之师。多道光、蔡窥五关,而长江之险遂与敌共。盖(麻 城)五关者,所以遮蔽江汉,咽喉淮、汝,为南北之要冲者也。 五关失而敌人乃问渡于江滨矣。⋯⋯(麻城)五关守,不特黄、 蕲有所依蔽,而舒、鄂之间,亦有唇齿之卫矣。顾可使贼人其 郊。恣荼毒焉.为东西数千里之患哉! 也就是说麻城的战略影响,不仅影响一州一府,而且关 系到整个江淮、江汉的战局,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一爆 发自然是军队大量集结之地,当地民众自然以军事人员为人 员构成的主体。而一旦战事结束,当国家有移民需要,这些军 事组织的人员也容易组织并动员其长途迁徙。 3.麻城多寨堡之地。 一旦战事一开.麻城人也喜欢接寨自保。如弘治十四年 《黄州府志》卷二《山川》记载麻城县万人岩:“在治西五十里, 山顶平夷兵变时,万人潜内捍敌无危。”康熙九年《麻城县志》 卷一《山川》四望山:“东距县十五里,元末乡人曾斌聚众接砦 保障。”朱山:“西距县三十五里崇祯季周宅接砦保聚避寇 乱。”1993年版《麻城县志》记载大胜山: 相传元朱元璋曾被陈友谅围困于此.朱凭险据守,陈用 ·114· 断绝粮、水之计,企图逼朱不攻自破。17日后,陈派兵侦察, 朱军粮水两足,军容依旧,方知久围无望而自行撤军,朱军终 以坚守获胜,自此更名大胜山。[21(p30’ 元明清军事频频时代,麻城村寨接寨自保,其地人民均 具军事性和准军事性。笔者统计光绪《麻城县志》寨堡达134 个。 嘉庆三年重镌继善堂藏版河南商城《黄氏宗谱·序》载: “(吾祖)至麻城之太平乡,明初以军籍为盛,强族之竟盛,趋 强而入军籍者七人。”这种以军事为盛的地方结构,为后来 整体军事人口迁徙创造了条件。如早在元代。麻城孝感乡 地界便有军事移民。如《元史》志第四十七《兵二》记载五路 万户府军屯:“置立于成都路崇庆州之大栅镇孝感乡及灌州 青城县之怀仁乡,为户一千一百六十一名,为田二百三顷一 十七亩。”兴元金州等处万户府军屯:“置立于崇庆州晋原 县孝感乡,为户三百四十四名,为田五十六顷。”学者考订 这些军屯的孝感乡人便来自麻城县管辖下的孝感乡军士和 家眷。[41(p”o-264)这种军事组织的移民非常多,如眉山县思蒙乡 张营店:“据说。‘湖广填四JII’时以军营形式组织迁来,张姓 定居处即名张营,店开在张营境内,故名。”[51而元代只是“麻 城孝感”大移民的序幕。 麻城的外迁移民大多具有军事性,其组织严密,生存力 相比其他移民更强,加之地域文化的内聚力强,这就为“湖广 填四川”后形成强势的移民群体和强势的移民文化奠定了基 础。故笔者认为,解开川人多“麻城孝感乡人”的移民文化内 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明清两代的军事移民活动。 二、大夏军事活动与麻城孝感乡的祖籍认同 I.大夏邹普胜班底的入川军事人员。 《元史》本纪第四十二《顺帝五》载:“徐寿辉据蕲水为都, 国号天完,僭称皇帝,改元治平,以邹普胜为太师。”邹普胜为 麻城人,其部下多麻城人。《明史·列传十一》载:“(徐)寿辉, 罗田入,又名真一,业贩布。元末盗起,袁州僧彭莹玉以妖术 与麻城邹普胜聚众为乱,用红巾为号,奇寿辉状貌,遂推为 主。至正十一年九月陷蕲水及黄州路,败元威顺王宽彻不花。 遂即蕲水为都,称皇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以普胜为太师。 未几,陷饶、信。明年分兵四出,连陷湖广、江西诸郡县。”邹普 胜为麻城人,其军队多麻城人,这些军队被后来割据四川的 明玉珍带入四川。 如《明太祖实录》卷十九丙午二月癸丑条记载元末红巾 军起义后:“玉珍于是招集乡人,得千余,屯于青山,结栅自 固,众推玉珍为屯长。”《明史·明玉珍传》也载:“明玉珍,随州 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 千余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日:‘来则共富贵, 不来举兵屠之。’玉珍引众降,以元帅守沔阳。”四川仁寿《李 氏族谱》称:“元末吾祖世居麻城孝感青山,陈逆之乱,乡人明 玉珍据成都,招抚乡里.吾祖兄弟七人迁蜀,因与祖一公籍寿 万方数据 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未参加造反的麻城土著, 大多因战争逃难四方,其中又有一部分流向当时相对安定、 更有楚人明玉珍在那里主政的蜀地。”[61(阅)麻城至今有青山 军事寨堡,笔者考察此青山堡当为当时军事人员集结和迁出 地。 《通典》记载:“邾城在黄冈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今据邾城 在黄冈、麻城之交。俗呼旧街。元末徐寿辉据之,又呼新州 城。”啊见徐寿辉以麻城邹普胜聚众起事,后在麻城招兵买 马,以麻城、黄冈为发展的根据地,有大量麻城人参加了徐寿 辉的红巾军。明玉珍参加徐寿辉红巾军后将这些人带人了四 川,这是历史上湖北、四川多以“麻城孝感乡”为祖源地的历 史军事背景。 2.大夏招抚人员。 明玉珍大夏政权建国后,有大量的军事移民迁入四川。 如《内江县志》记载:“内邑旧户祖籍多属楚麻城,邻邑亦然, 人多不识其故.沿称明洪武二年奉诏迁麻城之孝感乡人实蜀 ⋯⋯玉珍又楚北随州人,招集乡人以自固其势,然也。”同此言 明洪武二年奉诏迁麻城之孝感乡人实蜀,而洪武四年朱元璋 才占领四川.断无移民之实,此当为大夏政权在湖广的移民, 而民国《资中县志》:“玉珍为楚北随州人,其乡里多归之,逮 今五百余年,生齿甚繁。考其原籍,通日湖广麻城孝感人为 多。”如民国《内江县志》称: 内江无唐宋旧姓,止有前明侨户且多籍楚麻城,邻邑并 同.不知何故?俗传洪武二年徙楚实川,因此独多。不知洪武 二年蜀尚为夏主升所保,至四年明始克蜀,岂未平定蜀省之 年。即有徙实蜀户之事?⋯⋯观此则楚人因倪徐、陈互乱,且 不义友谅所为.以玉珍能拒友谅且蜀土安固避而依同乡,情 理灼然⋯⋯可知玉珍据蜀时,内江犹是地荒民散,未设县治 也。楚人人蜀既多,玉珍使居隙地,其然乎。I目 大夏军队多湖广麻城籍,多自愿移民填四川。但也有被 迫填川的,如《陶氏宗谱·五户叙》曰: 大元至正间。红巾作乱⋯⋯先是妣陈氏携三孤(源、海、 梁)及叔馔(名细宝)僭逃避难,赋兵逢之,掳细宝。陈氏思叔 乃公姑之脉.必欲留之,哀求贼众,愿将三子任取其一以易 叔。贼悯其哀,遂取粱而去。 在陶氏瓜藤谱中,陶梁名下亦有一段文字: 值元时红巾贼起,公母陈妣携公兄弟三人与叔馔避乱。 忽馔公被掳.陈妣将公换叔。贼遂将公掳至四川成都府,离城 五里,遂入籍焉。旧(p330) 事实上明玉珍大夏政权时期人川人口数量是庞大的。如 民国《荣县志》记:“明太祖洪武二年,蜀人楚籍者,动称是年 由麻城孝感人川,人人言然。”民国《简阳县志》据实际采访 记:“洪武二年,湖广麻城居民迁至简州者众多。”民国《内江 县志》称:“内邑旧户祖籍多属楚麻城,邻邑亦然,人多不识其 故.沿称洪武二年奉诏迁麻城之孝感乡人实蜀。”《广安州新 志》记载:“明之黄、麻籍最早,而武昌、通城之籍次之。⋯⋯谚 日‘湖广填四川’,犹信。”【-哟Ⅱ《巴蜀移民史》统计的大夏政权 时期人川的121个移民家族有105族为湖广籍,占总数的 86.7%.而麻城孝感乡共51族占整个家族的42.1%,占整个 湖广籍的48.75%,近占湖广籍的一半,确定为洪武二年入 川的共30家。111](册)胡昭曦统计明洪武迁川的《简阳县志》 所列三十八家氏族中.就有二十五户是洪武二、三、四、年迁 川I的。112】(邮)这些集中迁徙四川人口便为后来历史上“湖广填 四川”历史移民传说奠定了基础。“麻城孝感乡”和“洪武二 年”便成为这时候的移民原籍和移民时间的代名词。 三、明初军事移民 1.明初的明军“剿四川”和“麻城奉旨填川”。 笔者摘录的忠县雍正二年《范氏家谱·序》载: 明洪武元年戊申岁。正统管天下,自王癸亥两年,剿四川 人民,至乙丑年。丁卯年,湖广奉旨取麻城县三千人民填四川 ⋯⋯至四川东道乏,直橡忠州小九厅茅屋居住。文正公分派, 其裔多荆州麻城县孝感乡高家堰,至明洪武减楚填川⋯⋯ 明军“剿四川”和迁移麻城人填四川是有历史依据的。如 民国《大竹县志》记载:“明洪武四年命廖永忠进讨,宕渠人或 助为乱.永忠破之,遂大屠杀,复迁楚黄麻人来实兹土。”《广 安州新志》:“廖永忠平蜀,以府县民或助为乱,大肆杀戮,复 迁黄麻人来实兹土。”㈣巴蜀人“助为乱”遭到大屠杀,似乎成 为历史的一种必然。又如《广安州新志》记载:“明州生齿繁 富,洪武四年廖永忠平蜀,大肆杀戮,复徙楚之黄麻人来实茈 土。”【-·瘳永忠平蜀,大肆杀戮,人口耗损不可避免。如《巴蜀 移民史》推算夏政权人口约80万人,明初损失30多万。造成 四川人口稀少,土地荒芜。⋯】卸’ 此时麻城也有战乱,如乾隆麻城《胡氏族谱·序》记载: 始祖胜三公生元顺帝年间,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罗 塘乃其居址。尔时初被徐兵凶毒,继而友谅肆虐,而江州豫章 之地。日无宁所,草木皆惊。一时望风远走者,正不止我祖矣。 及洪武定鼎迁麻,其偕来胞兄荣一荣二,各居一处,我祖胜三 公始析居兹土。 此时麻城人民也是接寨自保。而朱元璋迁徙的人口大多 是准军事或就是军事人员。如笔者舅舅家汝南堂《袁氏族谱》 记载: 袁姓本源,祖籍江西南昌府,吉水县出南门十五里袁家 大湾,⋯⋯文盛:冯氏,生子五,迁麻城县居住。文鳌:冯氏,生 子五,迁黄安县居住。文吴:冯氏,生子三,迁麻城县居住。文 明:杨氏.生子二,确山县居住。二十四世文盛可珍:自麻城迁 巫山大昌起阳坝。可道:自麻城迁均洲(州)窖湾。可求:自麻 城迁云阳、开县二县,有烟户800左右。可飞:字辉,冯氏仍住 麻城。可安:字珍,易氏仍住麻城。[151 从袁氏家族迁徙看.有大量的人口是通过麻城中转迁徙 的。同治《袁氏族谱·序》日:“袁姓祖始由江西袁州迁于湖北 ·115· 万方数据 黄州府麻城县黄土坎,明时又迁于巫山县居住,至始祖可珍 复迁大昌起洋坝而基其业焉,时起洋之有袁氏由此始也。”笔 者田野考察传说袁氏祖上袁国公就是一个“反王”,被笔者黄 氏家族黄老将镇压.现在起阳乡无论男女老少都熟知袁家袁 国公与黄家黄老将两个入的军事传说故事。无论是口碑还是 族谱,均记载笔者舅舅家的袁氏为军籍。其经过中转或就是 从麻城为始迁地。均是以军事组织的形式迁出的。 2.万人崖黄氏家族军事移民个案。 有专家指出。“明军入蜀,一些军事人员而后就人籍四 川”。【12](p78)本次调查成员黄权生黄氏家族就是明代军籍移民 四川的。《麻城县志》记载至IE--十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作战, 江西很多人迁到麻城”[21(p9)这就是“江西填湖广(麻城),湖广 (麻城)填IⅡt)lI”的传说。 笔者2011年1月29日(腊月26日)调查访问了65岁 老人李泽坤,李老讲万仞崖有一庙,麻城县黄家论武功、钱 财、势力要占(半个)县,黄家祖上,救过皇帝,穿过黄马褂,直 至解放前黄家都有威望。地方谚语有“万仞崖甲长(保长)管 得宽,一个顶三”。更关键的是黄家控制了山林和山寨(万人 崖和青山堡),各家族烧柴和遇到兵荒要看黄家的脸色。笔者 巫山黄氏就来自宋埠万仞崖。祖籍均为军籍。笔者珍藏民国 二十二年《江夏堂重修支谱牒·序》载: (吾祖)原籍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瓦子岗大堰口万 仞岩人氏,自大明洪武三年,天下大乱红军作耗,民不安生, 迨至六年大定,始奏川陕人民余烬俱无,遵奉圣旨移民填籍。 笔者考察巫山黄老将传说,可能就是麻城的万人崖军事 首领黄榜。如光绪西陵青山堡万仞崖《黄氏宗谱》《创修宗谱· 总序》: 顾天运有循环,人事有兴废,宋元革命之际,鼓鼙动地, 烽火连天,一时城郭人民半非其旧故。吾祖榜公谥武益者,亦 不得安土而重迁也。祖本元代人,世居江右,因元乱,躬率万 余众,走江夏,越荆襄,驻兵于西陵万仞崖之颠,而为吾祖肇 迁之鼻祖。⋯⋯十九世孙光炜敬叙,光绪十四戊子夏四月中 浣之八Ft。 西陵青山堡万仞崖《黄氏宗谱》卷之首二《续修宗谱·源 流序》: 至元季,榜公(号超群谥武益)由江西迁西陵万仞崖山下 而居焉.此即西陵黄族始迁之鼻祖也。 西陵青山堡万仞崖《续修宗谱联宗序》: 我族始祖榜公.自元季由江西过籍迁居西陵万仞岩,斯 时公之子侄随公迁徙,云罗星布,散居西陵之四乡者(孝感、 仙居、太平),⋯⋯俱因沧桑变幻,兵燹频仍,代远年湮,时移 世易。数百年谱牒之放弃,收族联宗之谊不暇及焉。⋯⋯二十 世孙维教敬撰。 笔者考察万仞(人)岩在今麻城宋埠,为古麻城孝感乡核 心地带.巫山县的黄老将传说来自宋埠的军事历史。弘治十 ·116- 四年《黄州府志》记载:“麻城县万人岩:在治西五十里,山顶 平夷兵变时,万人潜内捍敌无危。”061光绪《麻城县志》记载: “万仞崖:在县西四十里,亦名‘万人崖’。四面高峻,中深旷, 俗传可容万人。故名。元末,邑人依崖立寨,避难于此。”㈣笔 者考察万仞崖就是元末明初的一个上万人的军事集团集散 地.确信一个千总黄优二和黄榜曾驻扎于此。笔者查阅民国 三十四年春日创修三略堂麻城《黄氏宗谱》卷之首(创修宗谱 源流序): 居豫章传三十余世至优二公,公由江右迁麻,则在元末 矣,讳优二,为千总,戎谢职归田,见麻城西会龙山下,地名包 头泵.四面云山,一湾溪水,桃洞杏村,林壑优美。卜居焉。此 麻城黄氏之始祖也。优二生中一,中一生隆祖、隆起。隆起号 斗受,迁碎石岭世系未详。隆祖生嗣宗,嗣宗生万四、千四、百 四、福四。万四迁麻城南乡万仞崖,千四迁豫省商城世系失考 ⋯⋯概我族自元末迁麻已来,朝代数更,兵燹屡被,旧谱残 缺.文献无征⋯⋯今值家乘告成,族长立三、焕章嘱余为序, 就其所知者而敬述之.是为序。后裔孙上刚子直敬撰。 笔者考证河南商城有大量黄氏.均为军籍移民,正填补 了“千四迁豫省商城世系失考”。如笔者2011年大年初一花 千元租车从麻城到河南商城,摘抄黄治侠家藏家谱及其所修 《大别山黄氏文化与源流初探》一书,可考其为万人崖有军事 移民河南的。黄治侠《大别山黄氏文化与源流初探》“培本堂” 黄氏记载: 居豫章郡(江西),传三十余世至文昭公,优二公则元末 明初矣。文昭公由江右奉功令迁湖北黄冈之龙蚯(即新洲三 店),生子四:受一、受二、受三、四子欣祖。受一迁河南光州 (潢川),受二迁麻城白杲黄连墩,受三失考。欣祖仍居三店 之龙蚯⋯⋯优二公为千总戎谢职归田,由江右迁湖北麻城 县西乡,地名包头洼。四面云山,一湾溪水,桃洞杏村,林壑 优美。卜居其间。优二公生中一,中一生隆祖、隆起。隆起号 斗受,迁碎石岭世系未详。隆祖生嗣宗,嗣宗生万四、千四、 百四、福四。千四(斯)迁河南商城县世系未详。百四生文显, 文显迁麻城北乡堰头垸另立世系。福四生云禄,仍居包头 洼。万四迁麻城南乡万仞崖,传十余世玉堂公又由麻城万仞 崖迁居河南商城之新店。迄今已二百余年,此商城南乡黄氏 近脉之概况也。[Isl(P3弭’ 麻城《黄氏宗谱》所谓“千四迁豫省商城世系失考”之宗 族被笔者查找的黄治侠本人所证实。并在其书中有载。而这 支黄氏家族分布还是极广的,商城黄家宗支也有来源于宋埠 万仞崖,黄治侠《大别山黄氏文化与源流初探》“永思堂”黄氏 记载: 祖籍名洪武年间居吴地金溪,后迁楚黄麻邑,居宋埠万 仞崖,现在分布地域:河南商城县达权店乡、长竹园乡;安徽 金寨县银沙乡;湖北武汉市、麻城市石河杨家冲;重庆铜梁 等地。祠堂麻邑东门外七里岗,河南商城县达权店乡新店集 万方数据 北。【18l‘洋7) 这些从麻城迁出,尤其万人崖迁出的均为军籍移民。如 嘉庆三年重镌继善堂藏版河南商城《黄氏宗谱·序》记载: (吾祖)至麻城之太平乡,明初以军籍为盛,强族之竞盛. 趋强而人军籍者七人。吾祖讳景文公,旷识达观.恐为后世 累,欲以农事开家文风,复遂避于中州之东南处,地名葛藤 山,与吴楚壤相接也。其时尚属固陵,历四传,始立商城。族繁 门分,谱各有存,犹记其祖处于黄福⋯⋯ 笔者田野考察结合万人崖的家谱、四川巫山黄氏家谱、 河南商城家谱以及河南、四川、麻城三地的El碑材料看,原麻 城孝感乡之地的宋埠万人崖确实有大量的军队驻扎,所谓万 人的军队是概数,结合忠县雍tz.年《范氏家谱》调三千麻城 人川历史情况看,最可能调动就如麻城万人崖似山寨的准军 事或大胜山的军队。而万人崖和万仞崖比较起来,万人崖更 符合地名历史实际,笔者2010年腊月考察万人崖发现,其山 并不高,关键是其地势易守难攻,而其与青山堡同为黄氏祖 山。光绪八年《麻城县志》卷六《建置第四》记载青山堡: 内有庙,名“玉阁”。县西万仞区,黄姓业山,明季黄明吉、 黄三友创造,久废。同治二年,生员黄光炳,弟光荣、光焰、侄 应麟约同人重建为守卫计。其势险峻,为县西方保障,年连贼 窜邑境,此堡无恙,保全士民甚多。 光绪《麻城县志》记载非常准确,但遗漏了元末和明初青 山堡与万人崖同为当地互为犄角的寨堡。光绪八年《麻城县 志》卷六《建置第四》记载万岩堡:“在万仞区。明黄武益建,为 青山堡犄角。同治五年,理问黄光焕与弟兄倡首重建。”青山 堡就位于大胜山之北,较大胜山海拔高。麻城作为军事要塞 之地.为点兵之处,也为军事转移移民之处。明代万仞崖的黄 氏后裔也建立寨堡以自保,其民国三十五年宋埠《黄氏宗谱· 重建青山堡记》记载: 邑之有名山,所以纪方镇,资保障也。山而有寺,所以纪 神灵、资福庇也。山而有堡,所以纪时事、重防堵也。而其最著 者莫如麻邑之青山堡。是山也,县治西五十余里,峙万仞。区 西北为黄氏祖基,上有寺宇,其中石阁,凿玲珑,像供天帝,延 名玉阁,即黄氏香火寺也。当明之季,黄氏有铭吉公任益阳学 博辞官,同族庠士篆公等建斯堡以御流寇。递及国朝,世历承 平,民享清福,不睹干戈二百余年矣。㈣ 对于明代“湖广填四川”而言。即使将麻城原全部土著迁 走.也不足以填四川,笔者认为,麻城能作为军事要地,让明 代“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绕道停驻麻城,不直接走 大江水路西进,这与麻城有大量军队,在以军事移民形式的 移民中。更有军事安全保障有关。而停驻麻城的不是普通民 众,而是军籍移民,尤其住在该地军队,也会从此地迁到外 地。这样该地作为(军事)移民中转站就有了军事安全和政治 保障。如乾隆《邹氏族谱》:“自始祖迁八公以元进士由江西来 守于黄.因卜宅麻城之西北点兵。”其中黄榜所率军队驻扎万 人崖:“西距县四十五里,元末邑人依崖筑砦以避乱,下有拜 教郊城。”唧哒些均是军事移民,麻城作为军事要塞之地,为 点兵之处,也为军事转移移民之处。而明军人蜀,一些军事人 员而后就入籍四川。1121(邮’军事移民入川,往往因军籍之故, 均称兄道弟,往往兄弟八人、九人、十人、十三人等,实质上其 中一些兄弟,可能非一血缘,或为一家族,非一个始祖,只是 入川的家族,尤其是麻城寨堡式家族军事战士。如汶川小寨 子袁姓墓碑载: 盖闻先祖语留,当是时也,我先祖来川者,乃兄弟八人, 系麻城县孝感乡人士,上川分处插业⋯⋯近因年久日深,惧 后入忘却本源,两将族谱排行编列于碑二十四字日“天培世 隆庆康文光照耀斗辉大有士明洪武正开以晓后人”。是以为 序。光绪二十年三月二日,耳孙袁考辅奉书,众姓建立。[211 笔者黄氏家族也是传说九弟兄人川。民国二十二年《江 夏堂重修支谱牒·序》记载: 在黄氏先公立乾所生春辉,辉生九子,⋯⋯原籍湖广黄 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瓦子岗大堰口万仞岩人,自大明洪武三 年,天下大乱,红军作耗,民不安生,迨至六年大定,始奏川陕 人民余烬俱无,遵奉圣旨,移民填籍。弟兄商议恐难聚首,特 将乡贯书立九纸,对天盟誓,永不悖宗。各领一据寻地落业 (传一口鼎锅打碎九块,各领一块为凭)。大房黄龙落业于夔 州府巫山县罗门坎上。二房黄峰落业于大宁州鱼化县尹引骝 水口、后至宣德十年尹引驷改为大昌县、大宁州改为大宁县、 鱼化灭息无踪。三房黄虎落业于建始县大水田。四房黄凤落 业于奉节县上保。五房黄薹落业于荆州府江宁(陵)县筲箕 洼。六房黄雄落业于夷陵州红花套。七房黄翡落业于重庆府 忠州香水溪。八房黄琳落业于夔州府梁山县扦担坝。九房黄 鼎落业于重庆府巴县康村坝。洪武六年五月十四日分手各 散,以至于今。【捌 通过田野考察,笔者认为以军事首领带兵,其下多子,又 如后来张献忠和李白成之义子的情况。军队中其收义子的可 能性非常大,而大多非实为同血缘之家族关系也。其为军事 维系彼此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 从元代到明代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各军事势力往返麻 城,在五关之地反复争夺,丽其军队多次中转驻守于麻城,军 队协助政府迁移移民,麻城为驻军之地,也是军事移民中转 地,这是麻城(孝感乡)成为如此多移民迁出地的主要原因。 更是四川认同“麻城孝感乡”的文化基础。 四、明末清初张献忠麻城军事活动 1.麻城地方武装以防兵乱。 《梅氏族谱·雪萝答客问》记载:“里仁者,故居士(指梅之 焕)所募练游兵。流寇甫人楚,居士虑诸恶仆及城中无赖子莫 羁縻,故集而为兵,署五哨,自将之,日与周旋。匪利以御寇, 正防其投寇。岁费廪饩数千金。”《明史》记载:“(梅之焕)所 居县(麻城),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 ·117· 万方数据 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问,为群盗,贼 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吲 “张献忠西兵所在焚掠.每过沈庄(梅之焕寨堡所在地),必敛 兵免胄。稽首而去。”161(础)这里再次印证前面所探讨的麻城 军事传统,当麻城地方遭到兵乱后,地方士绅与豪杰,接寨自 保,以防兵乱。但此时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数万来攻麻城,望见 梅之焕部署,辄引去,实属蹊跷,笔者推测.这与梅家军和张 献忠义军的军事默契有关。这也是后来张献忠大量收编与扩 充麻城籍军队有关。无论是从主观条件还是从客观条件看, 这些接寨自保的军事组织为张献忠在麻城扩编,准备了条 件。 2.张献忠在麻城的群众基础。 传说张献忠在麻城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至今在麻城留 下了许多关于张献忠在麻城的忠义传说,其中拜郊城便是最 为突出的一例。而拜郊城就在万人崖和青山堡山下。如《麻城 县地名志》记载麻城拜郊城:“建予明代,是明朝退职官员陈 五不主持修建的。相传,张献忠过此地时,陈对张在人力、物 力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后来,张特来感谢陈,不见其人, 就在城郊望城一拜。故名。”嗍(雄)笔者2010年腊月考察拜郊 城,该传说家喻户晓。《麻城县志》《民间故事·传说》记载“拜 郊城的由来”: 拜郊城始建于明末,方圆约二里许。陈楚产任四川提刑 按察副使时,张献忠贩骡马至四川被捕,送陈审讯。陈见张气 度不凡,借机释放,张思日后图报,问陈家乡所在,陈随口答 道“湖广屋挂包茅树挂草,无河却有二道桥那地方。”崇祯八 年(1636年)张献忠带领起义军转战麻城。见百姓屋檐挂有 包茅,树上挂垛稻草。便到处寻找恩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感激之情。遍寻 未得,便在拜郊城筑台。望空礼拜,表示报答,并将城命名为 “拜郊”。翻(脚) 该故事绝非空穴来风,如光绪八年《麻城县志》记载: “(崇祯)八年乙亥春,流贼张献忠由英霍取道麻城人陕西,会 合高迎祥李自成等。知县刘星耀督众守城,贼不敢近。”[251 1993版《麻城县志》记载:“崇祯八年张献忠取道麻城,与先 人鄂东之农民起义军。”Iz/(v”’两则传说故事有史可证,时间地 点均符合。此时非“贼”张献忠不敢近,而是彼此达成的默契 所致。 陈楚产号五不。陈五不和陈楚产指同一人,而与麻城望 族梅氏有着极其深厚的关系。梅氏家族英才辈出,万历十一 年(1583年)癸未科殿试金榜,梅国桢与二弟梅国楼、妹夫陈 楚产齐中同榜进士,陈楚产高中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陈楚 产其懂军事,曾兵部主事。如《明史》载:“(万历)二十三年冬, 兵部考选军政。帝谓中有副千户者,不宜擅署四品职。责部臣 徇私,兵科不纠发。降武选郎韩范、都给事中吴文梓杂职。镌 员外郎曾伟芳,主事江中信、程僖、陈楚产,给事中刘仕瞻三 秩,调极边。”嘲陈楚产懂兵,崇祯时期当已经年老,告老居麻 ·118· 城。帮助其侄儿梅之焕在麻城沈家庄部署军事,处理与农民 起义军的外交关系。他代表的麻城地方势力与乱世枭雄张献 忠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合作关系。而后来张献忠能率数万麻 城军民攻打武昌。梅之焕外孙十岁孩子李中素参张献忠起义 军。可见陈楚产接济张献忠传说是可靠的。 3.张献忠与麻城军。 张献忠起义军在湖北麻城的活动,得到人民群众和地方 势力的支持,形成了以麻城籍“新营”为主体的后来的“大西 军”。西进巴蜀,而兵败军队散居四川,再次造成了清代巴蜀 移民以“麻城孝感乡”为祖源地的情况。 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在麻城活动非常频繁.有史可查的有 “崇祯八年张献忠取道麻城,与先入鄂东之农民起义军。”“崇 祯十年,8月,张献忠被左良玉重伤,为其部将孙可旺(望)救 脱转至麻城。”“崇祯十六年,4月,汤志、洪楼先创立里仁、直 道二会,聚穷苦民众,举义据城,受到豪绅三团围剿,遂派人 向张献忠求援。4月6日,张献忠率部占领麻城县城,并杀县 丞李体明、教谕萧颂圣。”[21(p10) 据光绪八年《麻城县志》载:“崇祯七年甲戌,流贼往来 如织。然未尝攻城,止肆野掠杀,掳无算,房屋尽毁。各乡依 山结砦保聚,官兵坐视不援。凡贼魁谓之‘掌盘子’,余以绰 号行曰‘紫微星’、‘老回回’、‘闯塌天’、‘射塌天’、‘老曹 操’、‘过天星’、‘一只虎’、‘隔帘燕’、‘扫地王’、‘闯王’、‘闯 将’、‘一斗粟’、‘混世王’、‘八大王’(张献忠)。邑绅梅之焕 倡率捍卫。”鼢 崇祯七年、八年、十年、十六年张献忠活动于麻城,而崇 祯十年,张献忠重伤转至麻城休整。麻城俨然是张献忠的大 后方,其群众基础是非常好的。如《邹氏宗谱》卷之四邹知新 《都碑记》云:“然崇祯间,适值献祸,邑名更长顺,八大王广置 乡间,招合流旧,计丁授田。时于富人沈万三秀雕彩之古宅, 依议复置。献力置孝感厅,耀恩风相传。析其故地,添置信义 ◆◆◆(空缺三字)和清平,一时避地逊名者多有附焉。梅宗 长者亦默如忘言。”而张献忠在最后一次人川前.正是以麻城 人为主要军队班底的。 清代史学家计六奇对这次事件作了相关记载: 癸未(崇祯十六年)四月,麻城宦仆李人(里仁)会聚众叛 主,城中大乱,合万人据之,不通出入。乡野亦起兵数万,围困 半月,不克,然乡兵日盛,而城内乏粮,事且迫。李入会大惧, 闻献忠驻兵蕲州,夜半,遣人缒城下,由间道请救。时献忠部 卒多降李自成,麾下止有骑±七千人丽已,适欲出掠.未定所 趋,闻麻城使者至,大喜,即刻期进兵。乡兵闻之,各解围走。 献忠遂入麻城。城中降者五万七千人。献忠别立一军,号为新 营。选勇士将之,势复大振。已而献忠去,众悉从之。五月.破 武昌,皆此军力也。㈣ 而张献忠所谓“新营”是张献忠走向军事鼎盛的转折点。 此次麻城城中降者五万七千人,当为男丁,以家丁口二,也有 万方数据 过十万之众。麻城周寨堡无算,其中不少自然归附张献忠。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七记载张献忠离开麻城后:“遂弃长 沙,造浮桥于三江口,以一军过荆州,尽弃舟楫.步骑数十万 人夔州。”又如《恩施县志》卷十二《兵事志》记载:“崇祯七年, 流寇自楚人蜀,由巴东过建始,统众数十万。居民屠戮大半. 自是往来不绝。十七年张献忠贼首,大驱荆民人蜀⋯⋯”张献 忠统众数十万,此时其军队规模是非常大的。崇祯十七年,张 献忠“大驱荆民”为统治者之诬陷,实际是以麻城五万七千人 为班底的湖广军队,而在张献忠信义和孝感之大旗的感召 下,数十万众的军事将领必然多麻城籍军官,步骑数十万当 为军队之数目。此时完全具备乎川之军事势力。张献忠五次 入川,而第五次建立政权,全赖麻城扩编的准备。张献忠最后 一次入川,数十万大军入川通过峡路,以及军队家属,估计超 过五十万人之上。故四川地方军队难以抵挡。 张献忠之大西军队和政权构成以麻城“新营”为根基,新 营多为军队军官,加之以“孝感”、“信义”为旗帜。入川数十万 军队自认麻城孝感为祖籍地。张献忠虽兵败四川,但其数十 万之众,不少自然居留四川,和前朝“老麻城”、“老孝感”移民 一起,最终营造了全四川人均为“麻城孝感乡”之传奇。这传 奇,不是偶然的,是在元明清历史军事移民大潮中反复积淀 沉积而成的。整个军队的湖广填川,是有组织、有地域的,其 军队迁入目的是军事活动,不是移民,但军队驻扎后便有组 织地从乡籍熟悉的黄麻招徕移民,而军队的组织性、行动一 致性让“麻城孝感乡”更易成为乡籍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 号主要不是附会,而是好“反”、好战的麻城人以刀剑和血肉 铸成的。 从移民人口的繁衍而言.元明清移民填川时间持续六百 年,人121繁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某一时刻所能统计的,但 军队的生存力、适应力和生产力强非普通移民所能企及。元 明清麻城尤其孝感籍军事移民因为军事反复累加繁衍,其人 口比例还是相当高的。而军事集结麻城,动辄数万,多者数十 万驻留麻城,然后西进四川,其产生的移民文化效应,非一家 一户的零星移民所能比,军队的认同感,较其他形式移民更 好管理、组织,也更易形成一种精神上的认同,而“孝感”两个 字本为一乡之名,但作为古之军队,是否以之为统领军队的 精神“旗帜”.还待考察。 总之,麻城自古为军事重地.为五关之地,多寨堡,北倚 靠中原.南俯瞰江汉,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元明清时期, 该地区多次军事活动形成多次的军事移民人口迁徙四川,这 些军事移民人口组织严密,生存力强,为形成“麻城孝感乡” 祖籍的文化认同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源.魏源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湖北省麻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麻城县志口邮.北京: 红旗出版社.1993. 【3]疆域志·乡镇【A】.麻城县志前编:卷之一[Z1.民国 [4]陈世松.移民传说是怎样形成的——以“麻城孝感乡” 现象为例[A】.陈世松.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纪念“湖广填 四川”340年论文集[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5】四川省眉山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眉山省地名录 【z】.1987-02. 【6]李敏.从麻城各姓氏族谱看湖广麻城孝感乡移民现 象fA】.陈世松.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纪念“湖广填IN川” 340年论文集[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7】关隘【A].麻城县志:卷一[Z].康熙九年. 【8pbi己[AI.内江县志:卷十二阁.民国. 【9】艺文志·内江旧户多楚人说【A】内江县志:卷12[Z】. 民国 【lOlP口【A].广安州新志:卷二【Z】.光绪. 【11】谭红.巴蜀移民史【M】.成都:巴蜀书社,2006. (121≠)1昭曦.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M]. 成都:IN'川人民出版社,1980. 【131.&戎志【A】.广安州新志:卷三十六【Z].宣统. (14113口.g-[A].广安州新志:卷十,(Z】.宣统. [15】汝南堂.袁氏家族江西至起阳坝(补四)【A】袁氏族谱 (Z].2006-t0. 【16]Ja川【A】.黄州府志:卷二[Z1.弘治十四年. [17]方@-,g-=-[A1.麻城县志:卷二[z].光绪八年. 【18】黄治侠.大别山黄氏文化与源流初探[M】.北京:中国 文化出版社.2009. 【19】图说谱·重建青山堡记【A】.黄氏宗谱:卷之首四【Z】. 民国三十五年. 【20ld4J,l[A].麻城县志:卷一【Z】.康熙九年. 【21]g文【A].汶川县志:卷七固.民国. [22】支谱源流·序【A】.黄氏族谱·黄在存支谱(江夏堂重 修)闭.民国二十四年. (23】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梅之焕fA】.H月史:卷二百四十八 【Z】. f24]麻-城县地名领导小组.湖北省麻城县地名志【Z]. 1984—10. 【2513v事记一【A].麻城县志:卷三十七【Z】.光绪八年. 【26]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马经纶【A】.明史:卷翻'2.-.}-IN 【z】. 【27】计六奇.张献忠入麻城【A】.明季北略:卷十九田.清. 责任编辑张晓予 ·119· 万方数据 明清麻城军事人口迁徙与“麻城孝感乡”的祖籍认同 作者: 黄权生, 罗美洁 作者单位: 黄权生(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 罗美洁(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2) 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 Hube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13(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shkx201301029.aspx
本文档为【明清麻城军事人口迁徙与“麻城孝感乡”的祖籍认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971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5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6-21
浏览量: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