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愤 教案

书愤 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书愤 教案 《书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 2.鉴赏词中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陆游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鉴赏词中的艺术手法,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过的陆游的诗词 《示儿》(8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

书愤 教案
《书愤》 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 2.鉴赏词中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陆游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鉴赏词中的艺术手法,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过的陆游的诗词 《示儿》(8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作者其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 (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 (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朝廷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 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 笔记 哲学笔记pdf明清笔记pdf政法笔记下载课堂笔记下载生物化学笔记PDF 》等传世。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二、解析题目 明确: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一一八六年)春季。那时,陆游被免官回家乡山阴已有六年,他六十二岁。“书愤”的意思,就是用诗歌写出自己愤恨的心情。写此诗时,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对金称臣纳贡, 无所作为。对此,诗人看在眼里,恨在心头,用这首诗把它反映出来。 三、整体感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明确:“早岁”就是早年,指诗人年轻的时候。“那只”是岂知、不知。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年轻的时候,想不到世事的艰难,也从来不怕什么艰难。“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 诗的开头,追述诗人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意思是说:我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社会上的事情是多么的复杂和困难,只知道北伐抗金,收复中原,为祖国效力,豪气壮如山。他力主抗战,但却遭到南宋王朝中投降派的反对和阻挠,使他不能如愿。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世事艰”,到老来才悟出其中的道理,自然使人产生无限感慨。诗中,用“北望中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统一祖国,用“气如山”形容豪情壮志,既概括而又形象,给人的印象很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提问:这两句诗写了两次什么战争? 明确: 上句: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曾一度占领了瓜州,准备由此渡江,宋将虞允文等率部和当地人民共同抗击,完颜亮溃败,后被部下所杀。 下句:作者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并在大散关一带与金兵激战的经历。 这一联紧承第一联,写诗人年轻时代的抗金战斗,既是对第一联“气如山”的解释,又是形象地指出早年坚信收复中原的思想基础。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明写的是当年的抗金活动,暗衬的是今日报国无门。 提问:颔联在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一联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两句都用名词组成,没有一个动词和虚词,却都巧妙地把地点、事件、季节、情景组合起来,从而勾勒出两幅生动形象的南宋军队抗击金人的画卷。“夜雪”、“秋风”既交代了季节景象,又烘托了战争的气氛;“楼船”、“铁马”既标志着战争的方式,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语言精妙。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明确:这一联转为从眼前现实出发,意思是:年轻时胸怀壮志,曾经自负能成为卫国良将,但是抱负落空,。对着镜子自照,两鬓白发,祖国的失地却没有收复。 提问:颈联的一个“空”字和一个“已”字,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空”字揭示了“世事艰”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抱负难以施展的悲愤心情。用一“空”字,暗含对南宋王朝投降派的谴责。“已”字点明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的结局,流露了诗人惆怅和惋惜的情感。 第三联从回忆过往转到眼前的现实,暮年的悲愤和感慨,与“早岁”的抱负形成对比,年华已逝,国耻未雪,壮志难酬,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因循苟安、贻误恢复大业的谴责。 提问:颈联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明确:诗的最后两句,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诗人自己的爱国热情不减当年。陆游晚年虽然有壮志未酬“空自许”的慨叹,但他毕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始终怀着“北望中原”的愿望。这不禁使他怀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说:诸葛亮真不愧是一代贤相,他的《出师表》写得多好,足可名传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够同他相比呢!《出师表》表明了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其中有“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话,和陆游的思想愿望是一致的,所以陆游在诗中尤为感念和敬仰。诗中借用历史故事,以寄托自己的愤慨,意味深沉。 第四联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四、总结: (一)回看整首诗歌,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作者在这一首词中,“书”了什么,“愤”是什么? 1. 2.“愤”: 时事维艰、国运衰微的时代背景。 从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 一愤中原沦陷,二愤南宋王朝屈辱求和,三愤自己壮志难酬,四愤世无英雄。 总结: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二)情感基调: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五、艺术手法 1. 用典 2. 对比: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 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 “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 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六、拓展知识:《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本文档为【书愤 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34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1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3-06-13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