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探析_以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探析_以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举报
开通vip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探析_以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6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探析 ——以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陈廷亮 (三峡大学 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 , 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我们认为对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只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适度合理进行开 发利用,不但能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对其本身的活态保护与传承也大有裨益。本文对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可行性与基...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探析_以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6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探析 ——以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陈廷亮 (三峡大学 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 , 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我们认为对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只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适度合理进行开 发利用,不但能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对其本身的活态保护与传承也大有裨益。本文对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可行性与基本模式进行了简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关键词: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利用; 可行性; 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0)04-0062-04 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不是所有 的民族民间文化都能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 被称得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也并非都能够开发利 用。因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最关 键的一步不是对产品的如何加工,而是对产业化对 象的深入挖掘和科学认定。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开发,首先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中寻 找到那些身怀绝技绝活的民间艺人,找到那些足以 令人瞠目的绝技绝活。没有绝技绝活,少数民族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就会变成一种一哄而上 的无序竞争。所以,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业化开发之前,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某些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 营销战略,而是要深入细致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 化遗产资源进行大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筛选出经 济价值和知名度都很高、利润较为丰厚、能够转化 为“文化资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才能结合 市场需求对该产品实施产业化开发利用。① 也就是 说,要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 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的 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文化遗产类别的产 业化开发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以湖北少数民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 产开发利用的可行性与基本模式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 用的可行性分析 少数民族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说都 具有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1. 少数民族口头文化遗产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般而言,口头文化遗产也可以作为商品开发似乎 是不可能的,也似乎不合情理。例如在湖北土家族 苗族人民的思维中,老人们(或称为民间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家) 讲故事、民间歌手唱山歌从来就不是图的挣钱,而 是娱乐身心。 故民间也有“饭养身、歌养心”之说。如果讲 故事、唱山歌都要钱,那就会被认为是在“卖艺”, 是很下贱的事。如来凤三棒鼓,在解放前多是一些 难以养家糊口的艺人们背着三棒鼓穿乡走寨,流落 四方,是一种乞讨谋生手段。因此,要想对这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难度是很大的,但也 并不是没有可能。笔者认为,对湖北少数民族口头 民 族 研 究 ———————————— 收文日期:2010-5-29 基金项目:湖北省民宗委课题: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HBMW200927) 作者简介:陈廷亮(1964-),男,土家族,湖南龙山县人,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历史与文化艺术。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探析 63 文化遗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产业化经营。一方面, 充分挖掘、抢救和整理少数民族各种口头文化作品, 然后通过编辑、出版、展演等各种形式,使之转化 为商品,这样既对少数民族的民间口头文化遗产进 行了挖掘、抢救和整理,同时又展示少数民族民间 口头文化遗产的魅力,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湖北土家族的薅草锣鼓歌、三棒鼓、都镇 湾故事等 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谣、民间故事等等都可 以通过整理出版的方式使之进入文化市场。另一方 面,将湖北少数民族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化作为作家、 艺术家的创作源泉,通过改编,回归民间。实际上, 长期以来,湖北文人墨客的创作一刻也没有离开过 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元素,无论是清代土家族文人 创作的《竹枝词》,还是当代湖北少数民族的作家群, 他们的作品中无不散发着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芳 香。所缺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创作出像彝族的《阿诗 玛》、壮族的《刘三姐》、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 事》那样脍炙人口的影视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应 该从文化兴省的战略高度去重新审视湖北少数民族 民间口头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2. 少数民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演艺术文化遗产开发的可行性 分析。20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各种现代流行艺术和 大众传媒的不断更新和普及,湖北少数民族传统的 表演艺术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 传统表演艺术面临失传的危险。但是,进入 21 世纪 后,随着文化旅游热的兴起,少数民族表演艺术文 化遗产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对而言,还没有过多受到现代流行艺术“污染” 的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四 方游客的青睐。如今,人们在游览了神农架、长江 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后,还应该来到神秘的恩施体 验土家族苗族侗族神秘的文化艺术,那再现人类“刀 耕火种”时代农耕、渔猎文明的土家摆手舞,撼山 动地的苗族鼓舞,清脆悦耳的土家族咚咚喹,大山 的交响乐土家族打溜子,高亢嘹亮、荡气回肠的长 江峡江号子,余音婉转的土家族苗族山歌……,无 不让那些长期生活在喧嚣闹市的人们看后耳目一 新,心旷神怡,这些瑰丽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也应 成为湖北旅游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 在对少数民族表演艺术文化遗产继承、创新和开发 利用中,湖北民族地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舞蹈 方面,长阳成功地将传统的跳丧舞改编成巴山舞, 由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推广,作为健身舞蹈;恩施 将传统的摆手舞、跳丧舞、耍耍等民间艺术融合改 编成了清江舞,在全州推广。在民俗利用方面,长 阳文化人陈洪根据土家族民间婚俗创作的《土里巴 人》婚俗歌舞剧,以土家族传统婚俗为背景,经过 创新打造,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 湖北省民委与民族歌舞团精心打造的大型土家民族 风情歌舞《比兹卡》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 会演获得音舞类大奖,被国家民委列为 10 台精品节 目进行商演“市场化” 运作;在民歌提升方面,在 挖掘的基础上,经过创作和推陈出新推出了《龙船 调》、《山路十八弯》、《黄四姐》、《西兰卡普》、 《巴山谣》、《挨到起》、《土家女儿会》、《土 家情歌——直尕思得》等一批民歌;2003 年,湖北 省民委组织省内有影响的词、曲作家赴清江流域进 行 10 余天采风活动,王原平、方石、雷子明等和州、 县一批词、曲作者创作了 40 多首作品;特别是在 2008 年全国 cctv 十三届青歌赛上,湖北推出的“土 苗兄妹”组合、“比兹卡”组合、“撒叶尔嗬”组 合都获得了大奖,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在表 演艺术上,来凤南剧团创作的南剧《西兰卡普》也 获得了成功。继承、发展、创新的结果,为湖北民 族民间文化找到了新的出路,焕发生机和活力。 3.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遗产开发的可 行性分析。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文化遗产实施产业 化经营,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一个重要趋 势。我们认为,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遗产 的产业化开发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推动民族民间文化事业的繁荣,同时还可以为当地 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增加税收。实践证明,绝大多 数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产品都可以直接进入 市场,进行商品化经营。而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 文化遗产自身的一些特点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 业化开发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少数民族的许多传 统手工技艺文化遗产的“有形化”,为产业化开发提 供了某种可能。人们一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 就会认为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形 化”的东西。许多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或技能也是装 在民间艺人或匠人的头脑中的。但是,如果我们利 用好这些装在民间艺人或匠人头脑中的传统手工技 艺或技能生产出广受欢迎的“看得见”、“摸得着” 的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手工品,这样,少数民族 《三峡论坛》2010 年第 4 期,总第 228 期 64 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完成了它的商品 化经营过程。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许多精美绝伦的 民间手工艺品本身就具有古朴、稚拙的原始美,也 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也为少数民族传统 手工技艺文化遗产进入市场提供了可能。实际上, 近年来湖北土家织锦、苗族银饰工艺品、竹编、竹 雕、石雕产品甚至傩面具都成了中外游客和艺术爱 好者十分喜欢的产品。因此,只要政府文化部门与 旅游、经济开发部门携手联动,统筹规划,深入挖 掘,调动民间艺人或匠人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社 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并带动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与技 能的发展,那么,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遗产 的产业化经营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而且还可以成 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 那么,这些神秘而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遗产也是否 能够产业化开发呢?回答是肯定的。湖北少数民族 民间民俗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原始古朴,尤 其是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更是少数民族人民千百年来 相沿成习的民俗文化积淀,如土家族的社节(恩施 州)、牛王节(来凤县)、土家儿女会(恩施州)、土 家告祖礼仪(五峰县)等等节日民俗的内容十分丰 富,节日活动即使展示土家族苗族民间歌舞、、戏剧、 祭祀等的最好舞台,也是各民族人民互通有无,进 行各种商品交换的好时机,同时对外地游客和民俗 工作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只要当地政府不 是大包大揽而是进行宏观引导,让“民间事民间办”, 这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民俗同样也可以产生 巨大的经济效益。 5.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遗产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相对而言,饮食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就更为可行 了。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传承 独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如土家族油茶汤 制作技艺、五峰毛尖茶制作技艺、土家族腊肉制作 技艺等,“油茶包谷酒,泡菜土腊肉,盐菜酢广椒, 合渣懒豆腐”,这些独具风味的饮食产品一旦已经进 入市场,必将成为外地游客必购的民族特产。有些 饮食文化虽然还没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也具有很大的市场开价值。当然,如果将这些独 特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产品的开发从规模、工艺、 包装和品牌宣传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仍然具有巨大 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6. 少数民族医药文化遗产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与各种疾病和自然灾害的斗争 中,创造了十分丰富和行之有效的医药文化遗产。 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民间传统医术医药都被视为 “祖传秘方”,往往都只是父子相传或家族传承,基 本是秘不示人的。因此,要对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 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首先应该挖掘整理民间传统 的医药知识和技艺。如今,恩施自治州及各县市都 已经建立了民族中医院,由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 治州卫生局和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承担的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土家医药文献整理成果”—— 《土家医药学概论》、《玲珑医鉴》、《土家族药物志》 等少数民族医药学著作通过了专家鉴定。其学术性 在国内民族医药界达到了领先水平,为湖北少数民 族传统医学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 用的基本模式 我们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 发与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开发潜能和开发利用价值是十分巨大的。只 要我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 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开发利用模式,少数民族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潜在经济价值就会得到充分体现,必将 成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没有也 不能是一个统一的模式,应该根据不同类别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制定不同的开发模式。如对传统手工技 艺文化遗产的开发就应该遵循多层次、多梯度开发 模式。② 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许多传统手工技艺都是 一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对于手工技艺产品 的开发力度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 进行规模化经营,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家庭作坊式经营 模式,加大企业的规模化开发力度,形成多梯度开发 模式。苑利先生提出的传统手工技艺产品的五度开发 模式就十分适合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产品的开发。 我们在对湖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遗产进行 开发时都可以按照该书五度开发的模式进行。 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多种类中,最容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探析 65 易走入市场的除传统手工技艺外,恐怕就是表演艺 术遗产了。过去,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戏曲等表演艺 术主要是在节庆休闲或神圣祭祀时表演,更多的是 民间闲暇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虽然也有少数的盈 利性演出,但多是为生计所迫。然而近年来随着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少数民族地 区文化旅游的蓬勃兴起,少数民族的许多民间表演 艺术也纷纷被挖掘出来,甚至走出了山寨,被搬到 了旅游景点,得到了大力开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 效益。但是,如今旅游行业在对少数民族表演艺术 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中也存在着过度开发甚至歪曲 和滥用的现象。为此,笔者认为对已经列入国家级、 省级保护名录的表演艺术文化遗产不宜在旅游景点 进行每天必行的商业性演出,更不赞成像马戏团那 样拉出去巡演,因为过多的商业性演出,势必会严 重伤害该遗产的原真性、神圣性(如土家族八宝铜 铃舞、撒叶儿荷宗教仪式性歌舞)。那么怎样才能 做到少数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的原真性保护与开发利 用双赢呢?笔者认为可以允许两个场地和两套表演 队伍的存在,一个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 的表演或祭祀场地(即原生地),在这里表演的应 该是以该项目传承人或传承群体为主的表演队伍, 他们的表演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保护、传承 该项文化遗产为己任。这样既能满足当地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拥有者或拥有群体的表演、传承,又不至 于破坏它的原生文化生态环境;另一个是在旅游景 点或其他地方的表演场地,在这里可以组织一支民 族歌舞表演队伍,将土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形式 的片段进行编排,展示给游客和观众,但不能冠以 “××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艺术文化遗产”的名字, 因为这不是原真性的歌舞艺术遗产,而是被改编过 的,最多只能冠以“××少数民族风格的歌舞”。 此外,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将少数民族表演艺术 文化遗产制成光碟或网络产品,利用网络与多媒体 等营销模式,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 全球共享。对于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遗产、传统 体育竞技与民间绝技文化遗产的开发也可以参照表 演艺术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实现产业化开发。 对于少数民族口头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同样两 种模式:一是通过编辑、出版、展演,将少数民族 口头文化遗产转化为商品,从而实现对其自身的产 业化经营;二是通过对湖北土家族苗族民间神话、 传说改编成影视文学剧本,像彝族的《阿诗玛》、 壮族的《刘三姐》那样拍成电影、电视剧,成为脍 炙人口的影视作品。这样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遗产的开发也应该 有两种模式:一是在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遗产普查 的基础上,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原生制 作作坊,因为他(她)们的饮食、烹调技艺大多也 是“祖传秘方”;二是要动员这些传统饮食技艺的 拥有者在原来作坊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形成规模化 生产经营,形成品牌效益,同时提高商标注册和知 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如今土家族油茶汤、五峰 毛尖茶等都已经形成了产业化开发经营,但是在国 内外还没有形成品牌效益,因此在扩大生产、提高 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加大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战 略意识;而像恩施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的“油 茶包谷酒,泡菜土腊肉,盐菜酢广椒,合渣懒豆腐” 等则应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在 产品的包装、商标注册等方面都还有待于改进和提 升。同时,政府部门也要统筹规划,制定法规,保 护好这些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的开发经营,防止一 哄而上,更要防止以次充好,假冒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牌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让广大消费者吃到的买 到的是正宗的、原汁原味的“恩施特产”。 总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 用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 的关系,只要我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 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正确处理保护和利 用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 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政府统筹规划、 社会各界经济组织实施开发、专家学者正确引导、民 众广泛参与,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 必将成为各族人民的“文化资本”,对少数民族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必将为少数民族经济 的腾飞插上翅膀,一定能够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 遗产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双赢”。 注 释: ① 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未刊稿) 国际亚洲民 俗学会主编,2007 年,第 331—332 页。 ② 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未刊稿)国际亚洲民 俗学会主编,2007 年,第 335—337 页。 (责任编辑:刘济民) 148 works, plaintive, aggrieved, homesick, happy, meritorious or diplomatically contributing. Zhaojun’s intermarriage is a symbol of cultural contact and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he farming nations and the nomadic nations; the polysemy of Zhaojun image demonstrates much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of the Zhaojun culture and the distinctive national traits as well, and its core value consists of patriotism and the thinking of harmoniousness and integration. Keywords: image of Wang Zhaojun; polysemy; Zhaojun culture; national traits A Textual Research on Ancient City of Kaixian County………………………………………… Gao Fang(46) Abstract:The pap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ancient city of Kaixian County demonstrates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latter, makes a study of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architectural distribu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and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city’s development, aiming at rough knowledge of th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ity and some contribution to future studies of ancient cities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Keywords:Chongqing; Kaixian County; Hanfeng Tow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10、Frontier Policy Claim Of Wei Zheng……………………………………………………… Wu Zhanyuan(51) Abstract: Wei Zheng is a key participant decision maker of border area issues during Zhen'guan Reign. His proposals related to the border area issues are generally conservative and are based primarily on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 of frontier defens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he then national conditions, etc., among which his conservative thinking is a determining one. Wei’s conservative policies have played an effective rol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Zhenguan Reign, but after the fourth year of the same period, they appeared negative. Keywords: Wei Zheng; border area; policy claim; conservativism Measures of Integration of Sports Tourism into West Hubei Ecological-cultural Tourism…………… ……………………………………………………………………………………………………………………… Song Jingbao(55) Abstract: Sports tourism is a new type of tourist product which promises great potential for pres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as a new point of growth of tourism market. Establishment of the West Hubei Ecological-cultural Tourism Cycle has greatly accelera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meanwhile, it also brings facil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 Hubei.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a close survey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west of Hubei Province proposes several measures of integration of sports tourism into the whole ecological-cultural tourism cycle of west Hubei province for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of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words: sports; tourism; integration; West Hubei Ecological-cultural Tourism Cycle On Accelerating Power of Hotel Industry on Promotion of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 Force……… ……………………………………………………………………………………………………………… Liu Jing Zhang Pei(58) Abstrac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city tourism attracts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is developing with competitive growth. Correspondingly, promotion of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 power requires mutual improvement of all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related, therefore,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hote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gives great prominence of the former in promotion of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 power. Keywords: hotel industry;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 power; promotion; acceleration An Analysis of Exploit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Minorities——A Case Study Based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bei Minorities…………………………………………… Chen Tingliang(62) Abstract: Exploit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minorities has long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academic circle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minorities should stick to the principles of “preservation with timely rescue; utilization by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holds that proper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can not only bring along economic benefit but also lead to better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article, tak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bei minorities as an exampl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general mode of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minorities. Keywords: minoriti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feasibility; mode Folksong Singers of Tujia Minority…………………………………………………… Chen Yujing Wu Ge(66) Abstract: Folksong singers are important successors of traditional Tujia ethnic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clues, Tujia folksong singers refers to the professionals in its narrow sense and amateur singers in its broad sen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ich lies in their culture capsules and artistry. Both the two kinds of folksong singers have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secularization from the sacred ethnic altar of sacrifice to activities of family sacrifice to the ancestors. Keywords: Tukjia minority; folksong singers; artistry; secularization Impact on and Crisi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uaihua…………………………………………… ………………………………………………………………………………………………… Wang Shuzhen Wang Wenming(71) Abstra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uaihua, Huna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diversity in types, long history and distinctive local style. However, it is in crises of gradual shortage of successors, inadequacy of ways of succession, rapid changes of cultural space and vehicles as well as lack of social opportunity of cultural exchange that are caused b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 modes of production, people’s new life style and values, etc.,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preserve and protect the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exacerbating situation.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mpact, crises, preservation, Huaihua
本文档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探析_以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990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5-30
浏览量:40